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PAGEPAGE1專題13近現代中國思想解放的潮流和理論成果————————————[框圖概覽·線索歸納]————————————【認讀導引】一大主題:近現代中國思想解放的潮流及重大理論成果。兩大階段:近代中國思想解放潮流及理論成果;現代中國重大理論成果。三大階級:地主階級;資產階級;無產階級。五大理論成果: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科學發展觀;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第26講近代中國思想解放的潮流順乎潮流——從“師夷長技”到維新變法[主干整合·厘清史實]一、“睜眼看世界”(地主階級反抗派)1.背景鴉片斗爭爆發前夕,清朝國力漸趨衰落,讀書人、統治者沉醉在“天朝上國”迷夢中不能自拔。2.概況(1)林則徐:被譽為中國近代睜眼看世界的第一人。主持編輯《四洲志》《華事夷言》等書籍,為當時的抗英斗爭供應了參考。(2)魏源:編成《海國圖志》,提出“師夷長技以制夷”,邁出了近代中國向西方學習的第一步。(3)19世紀60年頭,洋務派提出“師夷長技以自強”的口號,逐步形成“中學為體,西學為用”的思想,并以此指導了洋務運動。反抗派與洋務派的聯系(1)地主階級反抗派領先提出了解和學習西方的口號,但僅是提倡者,沒有付諸行動。(2)洋務派則是在此基礎上推行洋務運動,成為學習西方工業文明的實踐者。二、維新變法(資產階級維新派)1.背景(1)洋務運動的開展,民族資本主義的興起。(2)在學習西方的問題上突破了“器物”的限制。(3)19世紀90年頭,民族危機日益加深。2.目的:挽救民族危機,實現民族獨立和國家富強。3.理論武器:進化論、西方社會政治學說。4.核心主見:抨擊封建專制制度和綱常倫理,主見變法,建立君主立憲制,發展工商業,走西方資本主義道路。5.主要人物及主見(1)康有為:發動“公車上書”,初步形成維新變法綱領。出版《孔子改制考》,用孔教名義提出變法要求。在維新變法期間,全力策劃新政。(2)梁啟超:發表《變法通議》等,宣揚民權;指出變法是歷史發展的必定,是中國的出路。(3)譚嗣同:是維新派中的激進派,對封建君主專制政體和綱常名教進行了大膽的批判,號召人們同封建束縛徹底決裂。(4)嚴復:1898年,翻譯出版《天演論》,提倡進化論思想,成為人們要求變法圖強的理論武器。6.影響(1)干脆動員和指導了維新變法運動。(2)通過變法以挽救民族危機,充溢著愛國主義激情。(3)要求建立君主立憲制度,發展資本主義,具有進步意義。(4)傳播了西方社會政治學說和自然科學學問,宣揚天賦人權、自由同等觀念,批判封建君權,具有啟蒙意義。[教材拓展]__維新變法思想在近代中國社會發展進程中的貢獻政治上維新思想有力地推動了維新變法運動的開展經濟上使資產階級大受鼓舞,推動了民族資本主義經濟的發展思想文化上促使一部分學問分子起先擺脫封建思想的束縛,敢于放眼世界,追求新思想,特殊是進化論和資產階級民權等學說的進一步傳播,起了巨大的啟蒙作用康梁維新思想與早期維新思想的關系(1)聯系:康梁維新思想是對早期維新思想的繼承和發展,都代表民族資產階級的利益和要求,都是愛國和進步的。(2)區分:早期維新思想沒有形成完整的理論體系和付諸行動,而康梁維新思想不僅供應了詳細的改革方案,使變法思想形成較完整的理論體系,且與挽救民族危亡結合,發展為救亡圖存的政治運動。康有為維新思想的歷史發展觀康有為吸取了今文經學“變易”的哲學思想,糅合了“三統”“三世”學說,指出中國社會歷史的發展可以分為三個階段,即據亂世、升平世、太平世,指出“據亂、升平、太平”三世有序不亂地向前發展,強調中國由據亂世進入升平世的必定性。——徐紹清《論戊戌思潮的發生與近代思想解放》三、走向共和(資產階級革命派)1.資產階級民主共和國方案初步實現(1)方案的提出:1894年,在興中會的隱私誓詞中,孫中山提出了“驅除韃虜,復原中華,創立合眾政府”的主見。(2)正式確立:1905年,“同盟會”成立,明確將“驅除韃虜,復原中華,創立民國,平均地權”定為政治綱領。隨后,孫中山在為同盟會機關報——《民報》所寫的發刊詞中,把同盟會的政治綱領說明為“三大主義”,即民族主義、民權主義和民生主義,后簡稱“三民主義”。(3)初步實現:1912年1月1日,中華民國正式成立。2.革命派和改良派的論戰(1)圍繞的問題:要不要革命、要不要建立民主共和政體。(2)實質:圍繞三民主義綻開論戰。(3)影響:大大促進了民主思想的傳播,為民主革命的爆發做好了輿論上的打算。[素養提升·融會貫穿]?探究一對“中體西用”思想的相識史料一上海格致書院考課題表類別命題者試題格致(自然科學)類龔照瑗泰西格致之學與近刻翻譯諸書,詳略得失,何者為最要論教化類劉坤一中國一鄉一邑皆有書院,大率工文章以求科舉。而泰西藝學,亦各有書院……中西書院不同,其為育才一也。或謂綱常政教,中國自有常經,惟兵商二途,宜集思以廣益。第中西之載籍極繁,一人之材力有限,果何道而使兼綜條貫,各盡所長歟?試互證而詳論之治術類周馥中國近日講求富強之術,當以何者為先論史料二就對中國近代的影響來說,洋務運動本質上是一場中國式的“工業革命”。之所以這樣說……歸根結底,當時的中國并非一個近代國家,政府不是一個近代化的國家政府,用舊有思維定式去帶領整個國家走向近代化,注定是一場悲劇。——李小慶《中國式“工業革命”的根底》[解讀](1)史料一中考課題表試題的類別有格致(自然科學)類,體現了學習西方自然科學方面的近代化特點。(2)史料二中第一句話從經濟近代化角度說明白洋務運動的實質和作用;其次句話中的“舊有思維定式”指“中體西用”思想,從側面指明白洋務運動失敗的緣由。[思索](1)史料一中哪句表述典型地反映了洋務運動的指導思想?該表述內容的傳統性體現在哪里?試答:(2)史料二反映了什么現象?對近代中國的歷史進程產生了什么影響?試答:【提示】(1)表述:或謂綱常政教,中國自有常經,惟兵商二途,宜集思以廣益。傳統性的體現:堅持綱常政教。(2)現象:部分開明學問分子相識到洋務運動的局限性。影響:推動了近代中國向西方學習的內容由器物到政治制度的飛躍。多種史觀評價洋務派的“中體西用”思想1.從階級斗爭史觀(革命史觀)看:洋務派出于地主階級本能,目的在于維護封建的君主專制制度和綱常名教。2.從現代化史觀看:它打出的“自強”和“求富”旗號,沖擊了“重農抑商”的陳腐觀念,對中國的工業現代化、國防和軍隊現代化、教化現代化和外交現代化起了確定的推動作用。3.從整體史觀看:它反映了新型的資本主義生產方式和思想觀念對相對落后國家和地區舊制度、舊思想的沖擊,是西方工業文明在世界范圍內擴展的詳細表現。4.從文明史觀看:“中體西用”思想反映了中國封建傳統文化與西方文明的沖突,反映了當時中國人對西方文明既觀賞又排斥的沖突心態,但它終歸承認了中學之不足,西學之所長,客觀上使中國人的價值觀由“傳統人”起先向“現代人”轉變。?探究二康梁維新思想的主見和特點史料一臣竊聞東西各國之強,皆以立憲法開國會之故。國會者,君與國民共議一國之政法也。蓋自三權鼎立之說出,以國會立法,以法官司法,以政府行政,而人主總之……人主尊為神圣,不受責任,而政府代之,東西各國皆行此政體,故人君與千百萬之國民,合為一體,國安得不強?……立行憲法,大開國會,以庶政與國民共之,行三權鼎立之制,則中國之治強,可計日待也。——康有為《請定立憲開國會折》史料二為了在王權承認的“合法性”范圍內偷運西學之果,康有為在變法的整個過程中不得不始終當心翼翼地從“奉天承運”“圣人之作”的傳統象征系統內拾取古已有之的變更之道。……盡管康有為之變法理論好像到處引經據典,旁征博引,不敢逾越古典圣賢所訂準繩,但言行舉止中卻時常透露出叛逆色調。——許紀霖、陳達凱主編《中國現代化史》[解讀](1)史料一中“立行憲法,大開國會,以庶政與國民共之,行三權鼎立之制”說明康有為主見向西方學習,變革政治制度。(2)史料二中“偷運西學之果”指宣揚維新變法、仿西方政制。“不敢逾越古典圣賢所訂準繩”說明康有為沒有擺脫封建思想的束縛。[思索](1)史料一中康有為在《請定立憲開國會折》中提出了哪些政治設想?試答:(2)依據史料二,康有為在奏章中往往采納在“中體”中偷運西學的“移花接木”方法,給皇帝講“必當變法”的道理,這反映了維新思想的突出特點是什么?試答:【提示】(1)開國會,定憲法,實行三權分立、君主立憲。(2)把西方資產階級政治學說同中國傳統儒家思想相結合。康梁維新思想的特點、成因1.特點(1)中西融合:把西方資產階級的政治學說同傳統的儒家思想相結合,借助儒家思想宣揚西方資產階級學說。(2)救亡圖存:體現中國社會面臨崩潰和民族危機深重的現實,蘊涵了救亡圖存、發展資本主義的劇烈愿望,但也反映出其懦弱性、妥協性的特點。(3)由理論到實踐:把維新思想轉變為維新變法運動,最終推動了戊戌變法運動的實現。2.成因(1)客觀緣由:當時中國資本主義發展不充分,資產階級力氣非常弱小,而封建頑固勢力非常強大。(2)主觀緣由:康梁作為民族資產階級上層分子的代表,與帝國主義和封建主義有著親密的聯系,其思想相識具有局限性,幻想“中西結合”。(3)歷史緣由:儒家思想是中國封建社會的正統思想,是中國傳統社會的主流思想;康有為本身也是一位今文經學大師,對儒家學說有深刻的探討和深厚的感情,他深知儒學在中國人心中的地位和影響,借助儒家思想來宣揚維新思想會削減變法的阻力。從唯物史觀的角度,感悟康梁維新思想閱讀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泰西之強,不在軍兵炮械之末,而在其士人之學,新法之書。……其開智學而窮物理也,窮物理而知化也。……今窮物理之本,制電、制雨、制冰、制水、制火,皆可以人代天工,是操造化之權也。操造化之權者,宜其無于敵也。夫中國今日不變法日新不行,稍變而不盡變不行,盡變而不興農、工、商、礦之學不行,欲開農、工、商、礦之學,非令士人通物理不行。——摘編自康有為《日本書目志》依據材料,指出康有為對科技與變法關系的相識。結合所學學問分析其持這種觀點的緣由。[解析]第一小問,依據材料中“皆可以人代天工,是操造化之權也”“不在軍兵炮械之末,而在其士人之學,新法之書”概括答案;其次小問,結合晚清中國社會現實從政治、經濟以及思想影響等角度來組織答案。[答案]相識:要實行全面變法必須要學習西方科技。緣由:民族危機加深,挽救民族危亡;民族資本主義的初步發展;西方國家走向強盛的成功閱歷。辯證看待康梁維新思想1.進步性(1)變法圖存和發展資本主義的主見深刻地觸及反帝反封建、追求民族獨立富強的社會問題,反映了正在發展中的民族資產階級的利益和政治要求,也代表了當時一些愛國者的心聲,極大地沖擊了傳統的封建思想,也動搖了封建頑固勢力反對維新變法的理論基礎。(2)在社會上引起了劇烈的反響,有力地推動了維新變法運動的開展,為戊戌變法奠定了思想基礎。2.局限性:反對封建制度又從維護封建制度的傳統思想中找依據,沒有完全拋棄傳統的儒家理論,體現了民族資產階級的懦弱性,而這必定導致維新變法運動走向失敗。[跟蹤訓練·即學即用]1.(2024·深圳二模)有學者認為:“自1840年以來,各時代思想特征雖非常不同,流派分立,各具理說,個別概念之瑣屑,復不行勝計。而最基本之原始動力則是完全一樣的。”此處的“原始動力”指()A.實業救國 B.救亡圖存C.學習西方 D.民主共和B[1840年以來中國逐步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地主階級、資產階級及無產階級提出了不同的主見,但其原始動力均是挽救民族危亡,救亡圖存,故選B項。]2.(2024·承德一模)近代某思想家有這樣一段論述:“體用者,即一物而言之也,有牛之體則有負重之用,有馬之體則有致遠之用,未聞以牛為體、以馬為用者也。中西學之為異也,如其種人之面目然,不行強謂似也。”據此可知,該思想家()A.反對“中體西用”,主見照搬西方文化B.認為“中體西用”在當時不為人們所認可C.主見“中體西用”,以維護封建專制統治D.認為東西方文化各有獨特的體用D[由“中西學之為異也,如其種人之面目然,不行強謂似也”可知,該思想家認為東西方文化各有獨特的體用,故選D項;“未聞以牛為體、以馬為用者”體現了該思想家反對“中體西用”,但是材料中并沒有反映出他主見照搬西方文化,A、C兩項錯誤;B項不能由材料得出。]3.(2024·菏澤一模)1891年,康有為發表《新學偽經考》。“新學”是指古文經學,康有為認為,今文經是孔子流傳下來的真經;古文經本不存在,它是王莽為了篡位而偽造的,湮沒了孔子的微言大義,因此要“摧廓偽說”。康有為的觀點()A.旨在推動學術上的考證辨偽B.基本上符合儒學發展歷程C.體現學術為政治服務的思想D.動搖了傳統儒學正統地位C[康有為在對待傳統文化上的看法是借用傳統文化,宣揚自己的變法思想,故選C項;《新學偽經考》是康有為對儒學的探究,主觀意識較強,真實性不強,解除A項;《新學偽經考》是結合西方思想對儒學進行改造,不符合儒學的發展歷程,解除B項;康有為是擁護孔孟思想的,強調“托古改制”,并沒有動搖傳統儒學正統地位,解除D項。]4.(2024·蚌埠一模)1904年,康有為在觀看牛津高校學生劇社表演后指出,西方戲劇(舞蹈)萌蘗于中國,他列舉了二者在肢體語言、風俗習慣上的諸多相像之處。他由此呼吁中國戲劇、舞蹈“舍己從人,盡以泰西為師”。由此可知,康有為主見()A.新陳代謝維護傳統文化B.西學中源宣揚西方文化C.中西結合呼喊制度變革D.托古改制實行全盤西化B[國內維新變法失敗后的康有為仍在試圖通過宣揚西學中源等方法促成國內的西學普及和政治變革,故選B項;作為資產階級維新派代言人的康有為不行能維護封建傳統文化,解除A項;材料中的康有為并沒有提及制度變革,解除C項;近代主見全盤西化的是資產階級激進民主主義者,解除D項。]新文化運動及馬克思主義在中國的傳播[主干整合·厘清史實]一、新文化運動1.背景(1)北洋軍閥妄圖復辟帝制,在思想文化領域里掀起一股尊孔復古的逆流。(2)辛亥革命使民主共和的思想深化人心。在這股尊孔復古的逆流面前,資產階級學問分子奮起反擊。2.標記1915年,陳獨秀在上海創辦《青年雜志》。《青年雜志》從其次卷起改名為《新青年》,1916年底由上海遷到北京。3.代表人物及指導思想(1)李大釗、胡適、魯迅等,民主與科學的思想成為新文化運動前期的指導思想。(2)蔡元培與北京高校:1917年,蔡元培就任北京高校校長,實行了“兼容并包,思想自由”的辦學方針,使北京高校漸漸成為新文化運動的中心。4.內容(1)提倡科學與民主,反對愚昧與專制。(2)提倡新道德,反對舊道德。(3)提倡新文學,反對舊文學。5.影響(1)主動影響①新文化運動是一次宏大的思想解放運動,為新思想的發綻開拓了道路,馬克思主義起先在中國傳播。②新文化運動還促進了民眾的覺醒,喚起了人們對國家政治事務的關切。③新文化運動是一場全面的文化轉型運動,它對中國的政治、思想、倫理、觀念、文學、藝術等方面產生了深刻的影響。(2)消極影響:新文化運動對傳統文化的批判也有確定的片面性。新文化運動把矛頭指向孔教的緣由1.儒學受到歷代封建統治者的重視,在中國社會有重大的影響。2.北洋軍閥統治時期,為了其特殊的政治目的,尊孔變本加厲。辯證評價新文化運動新文化運動的主要代表人物有很深的舊文化底蘊,絕非盲目的批判和揚棄。他們對外來文化有推斷力,知道如何取其精華。另外,他們是一批手無寸鐵的讀書人,而他們的對立面是強大的,因此須要大聲疾呼,有一些語言比較激烈也不足怪。——資中筠二、馬克思主義在中國的傳播1.起先傳播(1)1918年11月,李大釗發表《庶民的成功》和《布爾什維主義的成功》兩篇文章。(2)1919年5月,《新青年》出版《馬克思主義專號》,李大釗發表了《我的馬克思主義觀》,系統地介紹了馬克思主義。2.廣泛傳播(1)“工讀互助團”的社會實踐活動以失敗告終,使很多青年起先接受馬克思主義。(2)通過三次論戰,堅決了早期馬克思主義者的信念,使馬克思主義的影響進一步擴大。(3)李大釗組織“馬克思主義學說探討會”,陳獨秀組織“馬克思主義探討會”,宣揚馬克思主義。3.馬克思主義中國化(1)趨勢:從學術的介紹向社會改造指導思想轉變。(2)途徑:各地共產主義小組進一步擴大宣揚。4.影響(1)馬克思主義起先成為一股強大的社會思潮,變更了新文化運動的方向和性質。(2)馬克思主義的廣泛傳播,為中國共產黨的成立奠定了思想基礎,中國革命從今有了新的理論指南。問題與主義之爭問題與主義之爭,是馬克思主義在中國傳播過程中出現的第一次論戰,是社會革命論與社會改良主義的論戰,它標記著新文化運動統一戰線內部馬克思主義者與改良主義者分裂的起先。在這次斗爭以后,馬克思主義者接著同資產階級的小資產階級思想進行論戰,逐步開拓自己前進的道路。[素養提升·融會貫穿]?探究新文化運動的特點史料一孔子生長封建時代,所提倡之道德,封建時代之道德也;所垂示之禮教,即生活狀態,封建時代之禮教,封建時代之生活狀態也;所主見之政治,封建時代之政治也。封建時代之道德、禮教、生活、政治,所心營目注,其范圍不越少數君主貴族之權利與名譽,于多數國民之華蜜無與焉。何以明之?儒家之言:社會道德與生活,莫大于禮;古代政治,莫重于刑。——摘編自陳獨秀《孔子之道與現代生活》史料二中國“五四”新文化運動的提倡者之一、聞名思想家錢玄同曾寫道:“我將此文看了一遍,更恍然于共和與孔經是確定不能并存的東西,如其要保全中華民國,惟有將自來的什么三綱五倫、禮樂、政刑、歷史、文字‘棄如土苴’。”史料三我還記得從前的醫生的爭論和方藥,和現在所知道的比較起來,便慢慢地悟得中醫不過是一種有意的或無意的騙子,同時又起了對于被騙的病人和他的家族的憐憫;而且從譯出的歷史上,又知道了日本維新是大半發端于西方醫學的事實。——魯迅《呼喊》自序[解讀](1)史料一信息“禮”是以儒家思想為代表的封建倫理道德,“刑”指封建專制制度。新文化運動的斗爭矛頭指向封建專制制度和傳統道德。(2)史料二中錢玄同強調“共和與孔經是確定不能并存的東西”,這表明新文化運動主見實行民主共和,堅決反對孔教。(3)史料三表明新文化運動的代表人物對中國文化相識的偏激,對東西方文化存在著確定否定和確定確定的看法。[思索](1)依據史料一并結合所學學問,概括指出陳獨秀批判儒家思想的著眼點及背景。試答:(2)依據史料二、三并結合所學學問,評述新文化運動代表人物錢玄同、魯迅對傳統文化的看法。試答:【提示】(1)著眼點:儒家思想是維護封建制度的倫理道德。背景:民族資本主義經濟發展;民族資產階級力氣壯大;民主化政治運動開展;尊孔復古逆流出現;廣闊民眾被封建思想束縛;民主思想的廣泛傳播。(2)錢玄同認為要實現真正的民主共和,必需徹底批判中國的封建思想,摒棄“三綱五倫”,打破傳統精神枷鎖。魯迅在思想上忽視甚至否定文化的傳承性和民族性,存在確定化與簡潔化的傾向。新文化運動的特點及“新”的表現1.新文化運動的特點(1)以民主與科學為核心。(2)有思想戰線和文學戰線兩條戰線,其目的是為實現民主政治而營造新文化的氛圍。(3)存在著對西方文化確定確定和對東方傳統文化確定否定的局限性。(4)以五四運動為界,分為兩個階段。前期宣揚資產階級文化;后期以宣揚馬克思主義為主流。2.“新”的表現(1)新領導:新文化運動的領導者是資產階級的激進派。(2)新基礎:中國資本主義的進一步發展為其奠定了經濟基礎。(3)新思想:前期以西方民主與科學及達爾文的進化論為指導思想;后期以科學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思想。(4)新內容:前期以宣揚民主與科學為突破口;后期以宣揚馬克思主義為主要內容,提出走俄國十月革命的道路。(5)新成果:動搖了封建思想的統治地位,人們的思想得到空前解放。從家國情懷的角度,感悟新文化運動對當今文化創新的啟示胡適和陳獨秀是中國近現代史上最有影響力的學者之一。閱讀下列材料,回答問題。材料一時間內容1916年4月5日惜乎五百余年來,半死之古文,半死之詩詞,復奪此“活文學”之席,而“半死文學”遂茍延殘喘,以至于今日。……文學革命何可更緩耶?何可更緩耶?1916年7月6日改良之法,余力主見以白話作文作詩作戲曲小說——摘編自《胡適日記全編》材料二若是決計守舊,一切都應當采納中國的老法子,不必白費金錢派什么留學生,辦什么學校,來探討西洋學問。若是決計革新,一切都應當采納西洋的新法子,不必拿什么國粹,什么國情的鬼話來搗亂。……因為新舊兩種法子,好象(像)水火冰炭,斷然不能相容,要想兩樣并行,必至弄得非牛非馬,一樣不成。——摘編自陳獨秀《今日中國之政治問題》(1)依據材料一和所學學問,指出胡適在文學革命中的突出貢獻。1995年,三聯書店出版了胡適學生羅爾綱晚年寫的回憶錄《胡適瑣記》,該書關于1930年胡適從上海遷居北平的敘述,與胡適日記有較大出入。從史學探討的角度,你認為誰的記錄更牢靠?請說明理由。(2)依據材料二,概括指出陳獨秀的思想觀點,并對其思想觀點做出簡要評價。[解析]第(1)問第一小問,依據材料一“文學革命何可更緩耶?”得出胡適推動文學革命運動;依據材料一“主見以白話作文作詩作戲曲小說”得出主見運用白話文,廢除文言文;依據所學學問可知,他還發表了《文學改良芻議》。其次小問,從史學探討角度看,胡適的記錄更牢靠。第三小問,從史學探討角度看,胡適的記述是親身實踐并記錄,能較精確反映他當時的思想和行動;而羅爾綱不僅是一個旁觀者,而且是事后回憶,較前者帶有更大的主觀性和不確定性。第(2)問第一小問,依據材料二“新舊兩種法子,好象(像)水火冰炭,斷然不能相容”得出對東西方文化存在確定否定和確定確定傾向。其次小問,依據材料二“一切都應當采納西洋的新法子”得出有利于解放人們的思想,沖破傳統觀念束縛,大力革新;依據材料二“不必拿什么國粹,什么國情的鬼話來搗亂”得出對傳統文化造成了嚴峻的沖擊與破壞,帶來了很多負面效應。[答案](1)貢獻:推動文學革命運動,發表《文學改良芻議》,要求用白話文取代文言文。牢靠:胡適日記。理由:胡適的日記一般記載的是當天的事情,而且有文字保留下來;而羅爾綱是在事情過了多年后再追憶,難免會出錯,因此胡適日記更牢靠。(2)觀點:認為新舊思想文化完全不能相容;提倡新文化就要徹底批判和拋棄舊文化。評價:對封建專制思想進行全面批判,有利于思想解放,為新思想的發綻開拓了道路;但是對待傳統文化存在形式主義的偏向,產生了很多消極的影響。新文化運動對當今文化創新的啟示(1)政權鞏固和社會進步必需有先進文化的有力支撐。(2)堅持先進文化前進方向,必將推動文化進一步創新和向縱深發展。(3)文化創新必需廣泛吸取外來優秀文化,并與傳統文化融為一體。(4)必需切實發揚民主,完善法制,崇尚科學,提高國民文化素養。[跟蹤訓練·即學即用]1.(2024·蚌埠二模)新文化運動后期,在各種進步刊物中,以“新”字命名的刊物大量涌現,如《新社會》《新生活》《新江西》等。這反映出新文化運動()A.催動學問分子主體意識覺醒B.變更了中國傳統文化的格局C.引發了很多救國思潮的涌現D.對新聞出版業影響尤為突出A[新文化運動后期,學問分子創建新詞,主體意識覺醒,故選A項;材料未涉及提倡新道德,反對舊道德,提倡新文學,反對舊文學的主見,因此無法體現變更了中國傳統文化的格局,解除B項;甲午戰后民族危機加深,救國思潮涌現,解除C項;材料未將新聞出版業與其他行業比較,解除D項。]2.(2024·衡陽二模)晚清時期,“個人主義”一詞隨西學東漸的浪潮而入中國,時人“多引以為詬”。新文化運動時期“個人的解放”和“個人的發覺”卻大行其道,廣為流傳。這說明新文化運動()A.導致個人主義思潮泛濫B.啟迪了中國民眾的覺悟C.促使啟蒙思想在華興起D.有利于民主制度的鞏固B[題干中“個人主義”由在傳入時期被詬病到大行其道,可知新文化運動解放了人們的思想,故選B項;題干反映的是新文化運動使“個人主義”受到歡迎,解除A項;啟蒙思想在華興起是在戊戌變法時期,解除C項;新文化運動正處于北洋軍閥統治時期,名為民國實為專制,解除D項。]3.(2024·許昌二模)五四運動之前,孫中山對新文化運動主要是進行視察,極少表態。五四運動之后,他在確定中國傳統文化的同時,對新文化運動持懷疑的看法。這表明孫中山()A.起先接受馬克思主義思想B.理性看待中西方文化C.深刻反省辛亥革命的不足D.反對單純的思想革命B[材料五四運動前后,孫中山對新文化運動看法的變更,體現了孫中山對東西文化獨立理智的思索,故選B項。]4.1919年7月,當西方列強官方對華仍固守傳統的殖民路途之時,莫斯科的工農蘇維埃政府代理外交人民委員則在一項宣言中提議“廢除沙皇政府與中國簽訂的全部隱私條約與其他不同等條約,無償放棄一切的在華特權和利益”。這一宣言()A.使中國思想界認清了歐美的社會制度B.促進了馬克思主義在中國的廣泛傳播C.消退了學問分子在救亡圖存方式上的分歧D.加深了蘇俄對中國進步學問分子的吸引力D[材料主要強調的是蘇俄主見放棄在華特權和利益,而不是強調中國對歐美社會制度的相識,故A項錯誤;五四運動促進了馬克思主義在中國的廣泛傳播,故B項錯誤;近代中國救亡圖存的形式有很多,宣言不行能消退學問分子的分歧,故C項錯誤;依據材料可知蘇俄的做法對中國的學問分子有很大的吸引力,故選D項。]2015—2025年全國卷考情統計維新思想新文化運動馬克思主義在中國的傳播全國卷Ⅰ2015·康有為的儒學相識2024·新文化運動主流思想的變更2024·中國共產黨成立的背景全國卷Ⅱ2015·維新思想——全國卷Ⅲ2024·嚴復進化論思想的作用2024·維新思想2024·陳獨秀的思想主見2024·馬克思主義在中國的傳播eq\a\vs4\al([命題規律])1.從考查趨向看,維新思想和馬克思主義的傳播是高頻考點,試題不拘泥于教材表述和結論,突出歷史的學科特色,注意情感看法、價值觀的引領。2.從社會熱點看,近代中國人學習西方、尋求變革的思想主題與抵制侵略、啟蒙和救亡相連,這些內容與新時期的愛國主義教化休戚相關,體現了深厚的家國情懷。3.從預料角度看,有關馬克思主義的傳播等內容將會在高考中接著出現,強調馬克思主義對中國革命進程的重大推動作用。[真題研練·感悟考法]還原歷史情景教材主干學問常考常新(2024·全國卷Ⅰ)1915—1919年,《新青年》中“革命”“科學”“同等”“民主”等詞出現頻次大體相當;1919—1922年,“民主”出現次數不到“科學”的1/10,不及“革命”的1/20。這種變更可說明()A.新文化運動主流思想發生轉變B.國民革命運動受到民眾普遍擁護C.資本主義政體模式被學問界否定D.中國社會主要沖突發生變更明立意:從1919—1922年“科學”“革命”等詞出現頻次的角度考查家國情懷、歷史說明等學科素養。抓關鍵:材料信息“1919—1922年‘民主’出現次數不到‘科學’的1/10,不及‘革命’的1/20”反映出民主出現頻率降低,革命出現頻率劇增。理思路:結合所學學問可知,這種變更的緣由在于五四運動后,新文化運動主要傳播馬克思主義,而馬克思主義主見用革命的方式奪取政權,故選A項;國民革命運動是在1924—1927年,時間不符,并且材料只涉及學問分子階層,無法得出民眾普遍擁護的結論,解除B項;當時資本主義政體模式只是被部分學問界否定,解除C項;當時中國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社會主要沖突未變,D項說法不符合史實,解除。練點:新文化運動時陳獨秀的思想主見1.(2024·全國卷Ⅲ)1916年1月,陳獨秀在《青年雜志》撰文稱:“個人之人格高,斯國家之人格亦高。個人之權鞏固,斯國家之權亦鞏固。而吾國自古相傳之道德政治胥(皆)反乎是。”陳獨秀意在()A.主見國家至上 B.批判封建倫理C.反對西方民主 D.傳播馬克思主義B[依據材料可知陳獨秀認為封建社會的儒家倫理道德壓制中國人的人格發展,進而不利于國家鞏固,因此材料批判的是儒家倫理道德,故選B項;材料不能體現國家至上的說法,A項解除;陳獨秀確定西方的民主、科學,C項說法錯誤;材料與傳播馬克思主義無關,D項解除。]練點:嚴復的進化論思想對維新運動的推動作用2.(2024·全國卷Ⅲ)英國科學家赫胥黎的《進化論與倫理學及其他》認為不能將自然的進化論與人類社會的倫理學混為一談。但嚴復將該書翻譯成《天演論》時,“挖空心事”地將二者聯系起來,提出自然界進化規律同樣適用于人類社會。嚴復意在()A.訂正生物進化論的錯誤B.為反清革命供應理論依據C.傳播“中體西用”思想D.促進國人救亡意識的覺醒D[結合所學學問可知,嚴復是一位維新思想家,他翻譯《天演論》主要是為了促進國人變法圖存,而非進行反清革命,故選D項,解除B項;嚴復提出自然界進化規律同樣適用于人類社會,并非對生物進化論的進一步探討和訂正其錯誤,解除A項;“中體西用”是洋務派的主見,解除C項。]挖掘歷史題源學科考核目標活學活用(2024·全國卷Ⅰ)五四運動后,出現了社會主義是否適合中國國情的爭辯,有人反對走俄國式的道路,認為救中國只有一條路,就是“增加富力”,發展實業;還有人主見“采納勞農主義的干脆行動,達到社會革命的目的”。這場爭辯()A.確定了新民主主義革命的道路B.使思想界認清了歐美的社會制度C.在思想上為中國共產黨的成立打算了條件D.消退了學問分子在救亡圖存方式上的分歧明立意:從中國共產黨成立背景的角度考查歷史說明等學科素養。抓關鍵:“五四運動后”,“社會主義是否適合中國國情的爭辯”。理思路:經過井岡山地區的革命實踐,毛澤東等人探究出了一條新民主主義革命的正確道路,即“農村包圍城市,武裝奪取政權”,材料中的這場爭辯并沒有確立新民主主義革命的道路,故解除A項;材料并未涉及歐美的社會制度,故解除B項;D項中“消退了”一詞說法過于確定,故解除,故選C項。練點:維新派的詩歌改良運動3.(2024·全國卷Ⅲ)中日甲午斗爭后,梁啟超提出“詩界革命”,曾賦詩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項目管理能力檢測試題及答案
- 2025年特許金融分析師考試中常見試題及答案
- 理財中的商業倫理與社會責任2025年國際金融理財師考試試題及答案
- 項目管理流程優化試題及答案
- 2025年注冊會計師考試綜合提升試題及答案
- 掌握2025年注冊會計師考試必考內容試題及答案
- 項目管理決策制定的關鍵試題及答案
- 廣州體育學院高壓配電房標準化改造工程項目招標文件
- 新疆哈密地區本年度(2025)小學一年級數學部編版能力評測((上下)學期)試卷及答案
- 2025年證券投資基礎知識試題及答案
- TPX6111B數顯臥式銑鏜床使用手冊3
- 微納尺度力學與器件
- 法莫替丁注射液-外科
- 人工智能在航空航天工程中的應用
- 2024年荊門中荊投資控股集團招聘筆試沖刺題(帶答案解析)
- 【采購管理優化探究文獻綜述3000字】
- 2024山西建設投資集團有限公司招聘筆試沖刺題(帶答案解析)
- +山東省泰安市肥城市2023-2024學年七年級下學期期中考試英語試題+
- (高清版)WST 830-2024 外照射放射防護劑量轉換系數標準
- (高清版)JTGT 5440-2018 公路隧道加固技術規范
- CHT 9016-2012 三維地理信息模型生產規范(正式版)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