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第四章燃料與燃燒4-1內燃機的燃料(了解)4-2燃料的使用性能(掌握)4-3燃燒熱化學(重點)4-4燃燒的基本知識(難點、理解)本章節在《內燃機原理》中的地位或作用:為內燃機Q1
W轉換提供能源不同的能源(燃料)確定:混合氣形成方式
著火、燃燒方式循環模式
熱值
影響Q1:取決于熱值和燃燒過程組織情況所以,了解燃料的目的和意義:燃料特性決定Q1、混合氣的形成方式和燃燒模式決定E/G的性能和排放燃料是內燃機產生動力的能源;直接影響內燃機的發展、結構特點以及對環境的污染。4-1內燃機的燃料及其提煉:燃料的來源內燃機燃料的來源:
石油:汽油、柴油;傳統
天然氣NG:
生物質能:生物柴油Bio-diesel、醇類燃料H2
LPG
傳統燃料:汽油、柴油
石油中提煉;石油:碳氫化合物主要成分:C,H;少量的S,O2,N2
分子式:CnHm——烴類1.碳原子數對烴類理化性質的影響一、石油中烴的分類、性質及提煉烴分子C原子數的不同,其分子量、沸點不同;
構成不同性質的燃料。燃料根據不同沸點分餾依次得到:石油氣
汽油
煤油
柴油
渣油C1~C4:氣態——石油氣,相對分子質量16~58;C5~C23:液態,其中:
C5~C11:50~200℃,汽油,分子質量95~120;
C11~C19:180~300℃,煤油,分子質量100~180;
C16~C23:250~360,輕重柴油,分子質量180~200C23以上:固態—360℃以上,渣油,分子質量220~280表4-1烴分子中碳原子數對烴性質的影響輕質易揮發粘度增大化學穩定性變好易自燃易點燃碳、氫原子數和排列位置對燃料性質影很大:1)烷烴:分子式:CnH2n+2;化學結構:兩種
-C-C-C-C-;-C-C-C-C-CC支鏈(熱穩定)直鏈2.分子結構對化學性能的影響直鏈特點:飽和開鏈式,含C越高結構越不緊湊,常溫下化學性質穩定,但熱穩定性差,高溫易分解,自燃性好—柴油的好成分;2)烯烴:分子式:CnH2n;化學結構:-C=C-;-C=C-C-C-特點:非飽和開鏈式,自發火性差,汽油的成分;常溫下化學穩定性差,易氧化膠質;不易儲存3)炔烴:分子式:CnH2n-2;
化學結構:乙炔—CC—特點:非飽和開鏈,熱裂化產物,不存在原油中;很不穩定,常溫下易分解;不易作燃料。4)環烷烴:分子式:CnH2n;
化學結構:特點:飽和環狀,不易分裂,熱穩定性強,汽油機的燃料,石油的重要組成部分。-C—C--C—C-環丁環5)芳香烴:CnH2n-6;基本化合物是苯:C6H6;
石油中含量少,分子結構堅固;熱穩定性高,高溫下不易破裂;汽油的良好的抗爆劑;石油煉制中產生。其中,
-甲基萘:C11H10,其抗爆性認為100%從石油原油中煉制燃料的典型工藝流程:直餾法:將原油在煉油塔中進行加熱蒸餾;
不同分餾溫度得到不同成分的燃油這一部分燃料油約占原油的25%~40%將蒸餾后的重油等一些高分子成分用不同手段裂解為分子量較輕的成分。3、石油燃料的提煉方法及其對燃料性能的影響自學裂解法:指通過加溫加壓方法進行裂解的方法;催化重整:指通過催化劑進行裂解的方法;加氫精制:通過加H改變分子結構
熱裂解:工藝簡單;但燃油的穩定性差,辛烷值低。催化重整:使正構烷烴或環烷烴
異構物烴和芳香烴;副產品氫氣可作為加氫工藝的氫氣來源。加氫精制:可使烯烴變成飽和烴,還可以脫碳、脫氮、
脫氧以及脫金屬等作用,滿足改善油品的要求。為獲得高品質燃料,常采用加氫精制或催化重整工藝。石油的提煉世界探明石油儲量:1.238萬億桶(2008年,英國石油)
石油儲采比:因:世界油氣勘查和開發活動的不斷加強,1996~2006年石油和天然氣儲量分別增加28.3%和23.9%。平均儲采比=40年石油能源的現狀:世界范圍能源產量/消費分布:來源《BP世界能源統計年鑒》2018版1)石油能源產量分布圖消費量分布圖[萬桶/日][萬桶/日]石油能源儲量分布及變化2017年總量1.7萬億桶2007年總量1.4萬億桶1997年總量1.16萬億桶石油儲產比世界平均儲產比[年][年]2)天然氣能源產量分布圖消費量分布圖天然能源儲量分布及變化天然氣儲產比世界平均儲產比產量分布圖消費量分布圖[百萬頓油當量][百萬頓油當量]3)煤能源煤能源儲量分布及變化煤儲產比世界平均儲產比全球能源消費量:世界一次(6大)能源消費占比:1石油2煤3天然氣二、代用燃料及其特性1)氣體燃料:NG、LPG1、天然氣的來源:NG:自由態或與石油共存的天然氣;
主要成分:CH4,占85%以上;成為第三大支柱能源。汽車上的應用:壓縮天然氣(CNG),20MPa存于高壓氣瓶中;
液化天然氣(LNG),-162℃低溫液化儲存;其密度為常態下氣體密度的600倍;行駛距離長;但成本高。天然氣來源:世界CNG埋蔵量(2002年1月単位:兆m3)來源:
油田氣體氣田氣體海底氣體海底儲存狀態油田氣體氣田氣體天然氣燃料的優點:主要成分是CH4
CO、HC排放少,不含硫的成分,SO2排放<電動汽車辛烷值高達130,可提高壓縮比
熱效率
。燃燒下限寬,稀燃優越,運轉范圍內可降低NOx。氣體燃料,低溫起動及低溫運轉性能良好。天然氣燃料的缺點:氣體燃料,常溫常壓下儲運性能差,能流密度低,一次充
氣可行駛距離短。儲氣壓達20MPa,燃料容器加重。因氣態吸入氣缸,充氣效率降低;單位體積的混合氣熱值
低,功率降低近10%用于汽車的三種形式:
CNG—以20MPa壓縮儲存;液化天然氣LNG—-162℃以下儲存;吸附天然氣ANG—吸附材料2、LPG主要成分:丙烷/丙烯/丁烷/丁烯及其異構物。來源:是煉油廠在進行原油催化裂解與熱裂解時得到的副產品(液化石油氣);
或天然氣加壓降溫液化得到的。
液化氣的主要成份(%):氫氣甲烷乙烷乙烯丙烷丙烯丁烷丁烯其他催化裂解5~6103~5316~206~1142~465~65~12熱裂解時125~75~716~180.57~80.24~52~3其他:指含C原子5個以上的烴類丙烷+丁烷百分比的綜合:超過60%,低于這個比例就不能稱為液化石油氣。由天然氣得到的液化氣基本上不含烯烴3、H2來源:現在工業上一般從天然氣或水煤氣制氫氣,或電解水制氫。是一種難溶于水的無色透明、無臭無味的一種極易燃燒的氣體。在世界上已知的物質中密度最小,相對分子質量最小,宇宙中含量最多的元素,氫氣的質量只有空氣的1/14。金屬鈀對氫氣的吸附作用最強;當空氣中體積分數為4%-75%時,遇到火源可引起爆炸。分子式H2液體密度kg/m370.77沸點/
C-252.77表面張力mNn/m23.72熔點/
C-259.2導熱系數W/(mK)0.1289密度kg/m30.0899燃燒界限%vol5~75相對分子量2.0157黏度lmPaS0.010氣化熱kJ/kg305三相點/
C-254.4比熱容kJ/kgCp=14.30Cv=10.21熔化熱kJ/kg48.84熱值J/mol1.4108生產方法電解水、裂解、煤制氣H2的物理性質:特點優點資源豐富:水電解,CH燃料,煤等。
熱值高:居各種燃料之冠,是石油熱值的3倍多。
最潔凈燃料:燃燒產物水,對環境不產生任何污染。缺點氫氣要安全儲藏和運輸并不容易;重量輕、擴散速度快;需低溫液化,會導致閥門堵塞并形成不必要的壓力1、醇類燃料:主要指甲醇和乙醇
甲醇:從天然氣、煤、生物質等原料中提取。乙醇:從含淀粉和糖的農作物中制取。特點:相對汽油熱值低,但醇中含氧量大:理論空氣量比汽油小,所以兩者混合氣熱值相近,保證發動機動力性能不降低原料來源廣泛,可再生,較好的燃料特性醇的汽化潛熱為汽油的三倍:燃料蒸發汽化可促使進氣溫度降低,增加充氣量,但冷起動困難需要預熱。辛烷值高:抗爆性能好,可提高壓縮比。沸點低:產生氣阻的傾向大。甲醇有毒性:對視神經有損傷作用,儲運及使用中注意安全;甲醇對金屬有一定腐蝕作用,需防腐蝕措施2)液體代用燃料415~530250~380Bio的來源:動物脂肪/植物油,通過酯化反應得到的長鏈脂肪酸甲(乙)酯,構成新型燃料。具有與柴油相近的性能。2、生物質能Bio-mass植物油(油菜,大豆等)生物柴油甘油,丙三醇特點:環保性優良。含S低,不含芳香烴,保持CO2平衡:植物光合作用,吸收CO2
不會導致大氣中CO2增加;生物質能不含硫,不會造成酸雨。十六烷值高,燃燒性能好,潤滑性能好。閃點高,可溶解,對土地和水的污染小,
安全性好可再生,資源不會枯竭。與柴油以任何比例相溶,與柴油混燒或純燒生物柴油。作為車用能源時的主要問題:植物油脂肪膠和雜質較多易使燃料過濾器堵塞;黏度和初餾點高易使噴油器結膠、堵塞;霧化差易積碳,活塞環粘結,潤滑油變質一、柴油高速柴油機:輕柴油;中低速柴油機:重柴油1.柴油性能的評價指標:1)十六烷值:評價柴油的自燃性。與發動機的粗暴性、起動性密切相關十六烷值高:著火延遲期短,工作柔和,起動性好測定方法:單缸試驗機,壓縮比可調;標準燃料:十六烷與
-甲基萘不同比例制成的混合液;規定自燃性:十六烷:100%;-甲基萘:0%4-2傳統燃料的使用特性影響混合氣形成及燃燒定義:被測柴油的自燃性與標準燃料相同時,標準燃料中十六烷的體積百分數為該柴油的十六烷值。
十六烷值:與燃料的分子結構有關;可通過原油種類、煉制方法、添加劑來控制;
直鏈烷烴類、分子量、C數增加時
十六烷值增加;
十六烷值高:便于起動,著火落后期縮短;
但,分子量增加,蒸發性變差,粘度增加,冒黑煙,經濟性惡化。一般,十六烷值:45~6585,不要過大,與匹配過大:冒煙過小:不易著火燃料中不同成分對化學安全性的影響
2)餾程:評價柴油的蒸發性。用餾出某一百分比的溫度范圍表示。如:餾出50%的溫度T50:表示平均蒸發性;
T50低,
輕餾分多,蒸發快,有利于混合;主要影響暖機性能、加速性、工作穩定性。餾出90%或95%溫度T90或T95:表明柴油中難以蒸發的重質成分含量;主要影響燃燒完全經濟性。3)粘度:表示燃料分子間的內聚力
抵抗分子間相對運動
的能力;
評定柴油的稀稠度,影響燃料的流動性和噴霧質量;
溫度高,粘度小,流動性強;反之相反。4)熱值:1kg燃料完全燃燒所釋放的熱量。
柴油hu=42700kJ/kg5)凝點:表示柴油失去流動性,開始凝固的溫度;
評定柴油的低溫流動性。柴油牌號用凝點表示。如:RC10,RC0,RC-10,RC-20,RC-30等。二、汽油1.汽油性能的評價指標:1)辛烷值:評價汽油的抗爆性爆震現象:點火后,末端氣體的自燃現象。測定方法:專用試驗臺,壓縮比可變標準燃料:正庚烷—易爆震,辛烷值為0%;異辛烷—抗爆性好,辛烷值為100%
按不同比列混合而成。試驗方法不同:研究法和馬達法—n和溫度Tb不同n及混合氣Tb:馬達法>研究法定義:被測汽油的抗爆程度與標準燃料相同時,標準燃料中異辛烷含量的體積百分數為被測汽油的辛烷值。
汽油辛烷值:取決于汽油組成、煉制方法、添加劑;辛烷值的高低:烷烴<烯烴<環烷烴<芳烴2)餾程:指汽油餾出的溫度范圍,評價蒸發性。試驗方法:加熱器,量筒,冷凝器,溫度計
初餾點:第一滴凝結的燃料流入量筒時的溫度。航空汽油車用汽油煤油輕柴油燃料蒸餾曲線10%餾出溫度T10:評價低溫蒸發性,影響起動性
T10低,低溫蒸發性好,易于起動;過低,易產生“氣阻”現象50%餾出溫度T50:評價平均蒸發性,影響暖車、加速性,工作穩定性。90%餾出溫度T90:評價難以揮發的重質成分數量影響燃燒完全程度、積碳等。
汽油的牌號:表示其辛烷值大小。根據壓縮比選用牌號1.混合氣形成和負荷調整上的差異汽油揮發性強:低溫度下,充分蒸發;在缸外形成混合氣,時間充足均勻混合氣;用混合氣充量,控制發動機功率——量調。50℃餾出,200℃蒸發完純空氣三、汽油、柴油性能差異對發動機性能的影響柴油蒸發性差:200℃開始餾出,350℃結束;粘性大,不能低溫下形成混合氣;故用噴嘴強制霧化,在缸內形成混合氣;進氣量不變,噴油量調節功率——質調2.著火和燃燒上的差異:自燃、點燃溫度不同
汽油自燃點高,點燃溫度低:
采用外部能源點燃的方式——點火系;
點火后,混合氣均勻,火焰傳播方式燃燒;
為防爆燃,壓縮比不宜高柴油自燃點低,點燃溫度高:
采用壓縮自燃方式;
為促進自燃,壓縮比不宜過低;
混合氣不均勻,預混合燃燒和擴散燃燒。燃燒時間延長4-3燃燒熱化學了解燃燒過程,燃料、空氣及產物及其數量關系一、1kg燃料完全燃燒所需的理論空氣量設燃料主要成分:C、H、O;各元素的質量成分
空氣成份:O2(21%)、N2(79%);則完全燃燒時的化學反應方程方式:引入kmol:以kg為單位的某元素數量等于其分子量1kg燃料(gc+gH+gO)完全燃燒時所需氧的kmol數:所需要的理論空氣量:二、過量空氣系數:評價混合氣的性質
定義:另:空燃比=A/F;當量比=(A/F)0/(A/F)=1/
a
a=1或A/F=14.7——理論混合氣
a<1或A/F<14.7——濃混合氣
a>1或A/F>14.7——稀混合氣
a與發動機類型、混合氣形成方法、工況及功率調節方法等有關。汽油機
傳統:
a=0.8~1.2
電控+三效催化裝置后:
控制在
a=1附近柴油機:
am=1.2~1.6
增壓柴油機:
am=1.8~2.2柴油汽油,化油器電控+三效三、
a>1時完全燃燒的產物
1)燃燒前混合氣量汽油機:柴油機:
2)燃燒后的產物:因
a>1;
產物為CO2和H2O,以及未燃的N2、剩余O2
所以,M2=gc/12+gH/2+0.79L+0.21(L-L0);由L0式,得噴入缸內的燃料體積<空氣的1/100003)燃燒后工質摩爾數的增量:由燃燒前后產物4)理論分子變更系數
0:燃燒前后物質的量變化系數C/H化合物(液體燃料)燃燒后
0>1四、燃料的熱值、混合氣熱值1)燃料的熱值:
定義:
1kg燃料完全燃燒所放出的熱量。低熱值:產物中H2O以水蒸氣狀態存在;高熱值:產物中H2O以液體狀態存在。2)混合氣熱值:單位混合氣完全燃燒所放出的熱量設1kg燃料形成的混合氣量為M1,燃料低熱值h
;則,氣化潛熱4-4燃燒的基本知識
燃燒過程:著火階段
燃燒準備過程,形成火核燃燒階段放熱過程
一、自燃著火理論
如何形成火核?著火過程:指混合氣自動加速反應,產生升溫,最終某一時刻某一位置出現火焰的過程。特點:有明顯的光和火焰效應著火理論(方式):
著火熱理論
鏈鎖反應理論
點燃自燃理論1、著火熱理論加熱一充滿空氣和燃料混合氣的容器受熱燃料分子和氧分子動能而相撞活化分子相撞能量>反應活化能E時,化學鍵斷裂而引起化學反應活性分子的分子質量m及其運動速度c*與反應活化能E*之間的關系為:設:容器中總分子數n;其中活化能超過E的活化分子數n*;則按照能量分配定律:R:氣體常數;E:活化能;T:絕對溫度可見,T
時,活化分子所占比例
,化學反應加速反應速度v:單位時間單位體積內出現的氧化產物的分子數,與n*/n成比例,∴
又:燃料氧化反應放熱速率與氧化反應速度成比例:C2:與分子的反應熱及氣體的壓力有關的系數反應時單位時間內向容器壁的傳熱量為:A:與容器材料、形狀及氣體導熱率有關的系數放熱率=傳熱率
放熱率<傳熱率熱不能積累
dq1/dt>dq2/dt,反應可繼續,但v
Tc著火溫度Tc=臨界溫度反應壓力的影響:容器不變,
壓力,混合氣密度
,雖n*/n不變,但混合氣中n*的絕對數;
反應速度
;氧化反應放熱量
;
dq1/dt>dq2/dt;熱量積累著火。著火溫度:Tc結論:TC與混合氣的物理化學性質、環境溫度、壓力、容器形狀及散熱情況有關;同一種燃料,因條件不同,著火溫度不同。臨界Tc與壓力pc:對著火域
影響明顯;
pc低時需要
Tc。混合氣濃度的著火界限:隨溫度和壓力
,著火界限加寬,但有限。當溫度和壓力低于臨界值時,無論在什么濃度下,均不能著火。上限下限在低溫、低壓區著火規律與高溫區完全不同
存在著火半島。藍焰期:甲醛的支鏈反應而產生CO;輝光較強,p、T
;持續期短熱焰期:CO+氧生成CO2
爆炸性熱火焰,釋放大量熱冷焰:過氧化物分解成甲醛,并積累低溫多階段著火冷焰誘導期
1:T低反應緩慢,形成過氧化物烴燃料低溫下著火過程(光譜分析):冷焰
2-藍焰
3-熱焰
4三個階段。烴燃料低溫低壓時的著火規律:退化支鏈反應的結果低溫多階段著火。烴燃料高溫時:甲醛退化支鏈反應不經過冷焰期,直接進入藍焰-熱焰期;因藍焰-熱焰期很難區分高溫單階段著火。高溫單階段著火高溫時:甲醛退化支鏈反應不經冷焰,直接進入藍焰-熱焰期。2、鏈鎖反應自燃著火理論
烴的氧化反應:始末最終燃燒產物,經一些列中間產物反應的結果;中間產物形成過程活性中心、反應物再生鏈鎖反應自由原子或自由基H、O、OH等鏈鎖反應機理:鏈引發:反應物受某種因素的激發
產生自由原子或自
由基——具有很強的反應能力;鏈傳播:自由原子與反應物作用,推進反應,產生新的
自由原子的過程;
直鏈反應(恒速):一個自由原子生成新的一個自由原子
支鏈反應:一個活性中心生成兩個以上的活性中心;
反應加速引爆鏈中斷:活性中心與缸壁、惰性氣體的無效碰撞,
不再引致反應。當鏈載體增加速度=銷毀速度時,稱之為鏈所自然條件,相應的溫度稱為鏈鎖自燃溫度。鏈鎖反應特點:1)誘導期
i:積累活性中心的過程,量變;2)鏈爆炸的原因:激發活性中心;不一定高溫;3)反應自動加速(支鏈);隨溫度急劇增高(A~B);隨反應度濃度的減少而降低(B~C)4)加入惰性氣體時,反應速度迅速下降;而加入添加劑時:反應速度加速。與反應物物性參數、濃度、溫度、容器形狀有關3、點燃:指用電火花產生火焰核心并引起火焰傳播的過程。點火過程:靠火花能量
局部混合氣升溫
引起電離
形成活性中心
加速化學反應
形成火焰核。火焰成長、傳播的必要條件:給靠近火焰核的未燃氣供給足夠的能量。這種能量的來源:點火能量、反應后釋放的熱量積累。影響最小點火能量的因素:燃料種類、濃度;氧的濃度;p、T;點火處氣流狀態;電極形狀、距離等。電極間隙與點火能量關系:電極間隙過大
需點火能量越大;間隙過小
能量再大也不能著火。熄火距離:指不能著火的最小電極間隙。混合氣濃度限制:超出著火界限,不能著火。汽油機循環變動:火焰核形成過程中條件的隨機性造成。火焰前鋒燃燒區二、內燃機的燃燒方式1、預混合燃燒特點:
著火前預先混合而形成可燃混合氣體;
在燃燒室空間壓力和溫度不均勻。
局部點燃后形成火焰核,
在預混合氣中以火焰傳
播形式完成燃燒過程。任一時刻溫度的分布:已燃區>燃燒區>未燃區根據混合氣的氣流特性,將預混合氣的火焰傳播過程分為層流火焰傳播和湍流火焰傳播過程。1)層流火焰傳播:特點:火焰前鋒為球面,且很薄=1/10mm~1/100mm
層流火焰將燃燒室分為已燃和未燃區傳播原理:層流火焰面內溫度梯度和濃度梯度很大;
引起強烈的傳熱和傳質現象;
促使鄰近混合氣快速化學反應;
造成火焰空間移動現象
火焰傳播影響層流火焰傳播的因素:生成HC的主要原因混合氣性質:
當
a=0.8~0.9時,反應溫度高,傳播速度最快;
當
a==1~1.15時,傳播速度約降低10%~15%;
過濃或過稀:反應溫度過低不能維持火焰傳播縫隙:火焰不能傳播的最小縫隙稱為淬熄距離;如氣缸間隙、火花塞縫隙等火焰不能傳播;溫度:火焰傳播到壁面時,T過低不能傳播。汽油機:一般2)湍流火焰傳播
湍流:氣流中不同尺寸渦旋不斷形成、發展、分解與消失的不穩定流動過程。產生原因:粘性氣流速度增加到一定值后,由于邊界阻礙、外部干擾等原因,造成氣流內部形成許多渦旋。特點:渦旋套渦旋,各種不同尺寸的渦旋組成連續的渦旋譜。空間時間上紊亂無序變化,但有隨機性質;評價方法:湍流尺度和湍流強度湍流尺度:指渦旋翻滾一個周期所作用的范圍宏觀湍流:決定其力學性質;微觀湍流:在流體的粘性作用下將湍流能轉化為熱能
而消失。宏觀微觀分子運動熱能湍流強度:用脈動速度的均方根來表示湍流的能量,主要影響湍流火焰傳播速度。湍流對火焰傳播的作用:宏觀湍流:使火焰前鋒皺折,增大反應面積,但層流火焰前鋒結構不變;微觀湍流:加強傳質傳熱(擴散)—相對層流傳熱系數增大100倍,由此提高紊流火焰傳播速度。提高湍流強度:火焰前鋒結構破裂,促進已燃氣體與未燃氣體迅速混合,縮短反應時間,提高放熱速率。湍流火焰傳播速度:2、擴散燃燒:壓縮終了向缸內高溫高壓空氣直噴燃料;燃料噴射需時間,燃料蒸發溫度低于著火溫度,故,后續噴入的燃料
邊混合邊燃燒。擴散燃燒時,缸內溫度很高,只要燃料與空氣混合,其化學反應就很快進行。
擴散燃燒過程完全取決于燃料和空氣的混合速度。擴散燃燒期,燃燒室內同時存在三個相:可燃混合氣、空氣和燃燒產物。1)單滴油滴的擴散燃燒模型:
擴散燃燒過程是氣液兩相混合燃燒過程,不是液體燃料的直接燃燒,故首先液體燃料充分氣化。油滴蒸發:表面形成濃度梯度著火條件:濃度、溫度適當;著火后的燃燒過程:取決于燃料與空氣的擴散速度;當火焰包圍燃料時:造成高溫缺氧,形成碳煙。擴散燃燒特點:燃燒過程受擴散、流動、混合與熱交換的制約,反應速度要比流動、擴散、混合的速度快得多;濃度梯度的擴散:受流動、混合、熱交換的影響氣液兩相的擴散燃燒
液體先蒸發,在油滴表面形成可燃混合氣(擴散與混合過程),溫度適當條件
燃燒。所以,燃料的霧化、蒸發及氣流特性起決定性作用。2)噴霧燃燒:無數個油滴相互干涉氣化混合等,
不同于單油滴蒸發燃燒。實際噴霧過程,由大大小小油滴組成;
預混合燃燒與擴散燃燒同時存在。高壓噴射:噴霧質量得到改善
噴入后缸內直接霧化,
混合氣形成速率。所以,擴散燃燒過程控制:溫度及空氣流的控制;溫度受控于噴射規律3.稀薄混合氣的均質低溫壓燃C/H燃料燃燒結果:高溫高壓對外做功產物:CO、HC、NOx、PM污染環境對車用內燃機燃燒過程的要求:高效率、超低排放高效率:經濟性,節能;CO2超低排放:
NOx、CO、HC、PM措施:高效率化燃燒完全、及時低排放化稀薄、低溫燃燒高效率超低排放的燃燒方式:稀薄均質混合氣壓燃
HCCI(HomogeneousChargeCompressionIgnition)或CAI(CompressionAutoIgnition)燃燒特點:燃燒室內充量均質:溫度/壓力空間上保持一致;壓燃:同時燃燒爆炸性,受化學動力學控制,各點反
應速度/加速度一致;
t
,但粗暴;燃燒室內任一瞬間只存在一個相;均質稀薄混合氣的低溫燃燒:O2充足,火焰T低。排放
HCCI燃燒方式的放熱規律:低溫燃燒放熱LTHR(Lowtemperatureheatrelease)
特點:低溫多階段反應中間產物,放熱率很小直接影響HTHR及其始點。
高溫燃燒放熱HTHR(Hightemperatureheatrelease)
其放熱量占HCCI燃燒總放熱量的絕大部分。
HT50:放熱量為HTHR總放熱量的50%時,所對應的曲
軸轉角
HCCI燃燒方式的重要控制參數。為實現HCCI燃燒,同時防止失火和爆燃:將
HT50控制在0~6
CA(BTDC)范圍;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視頻監控技術支持與服務合同模板
- 北京房產交易合同書
- 專升本文化課課件
- 普法宣講【模板四】新員工入職培訓
- 山東力明科技職業學院《健身運動的理論與方法》2023-2024學年第二學期期末試卷
- 鹽城工業職業技術學院《中國文學史(三)》2023-2024學年第二學期期末試卷
- 凱里學院《文化與翻譯(1)》2023-2024學年第一學期期末試卷
- 江蘇省鹽城市重點小學2024-2025學年五年級數學第二學期期末考試模擬試題含答案
- 朔州陶瓷職業技術學院《Web頁面設計核心Ajax》2023-2024學年第二學期期末試卷
- 南京市建鄴區重點名校2025屆初三第五次模擬化學試題試卷含解析
- GB/T 19466.4-2016塑料差示掃描量熱法(DSC)第4部分:比熱容的測定
- 2023年漳州龍海市廣播電視臺(融媒體中心)招聘筆試題庫及答案解析
- 最新蘇教版三年級數學下冊:教材分析課件
- 地基基礎規范8章
- 從敦煌壁畫看中國古代山水畫的發展演變
- DB12-537-2014企業事業單位內部治安保衛規范
- 建筑工地項目部人員職責劃分表
- 工程量確認單表樣
- 勞動爭議調解仲裁法解析
- 海因環氧樹脂的制備及其應用
- 數字化語音存儲與回放系統(畢業設計)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