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國際傳播(第3版)李智
著新編21世紀新聞傳播學系列教材第三章國際傳播的歷史沿革InternationalCommunication
古代國際傳播
·國際傳播的發生
·
國際傳播學的早期發展
近現代國際傳播
·書籍出現后的國際傳播
·報刊出現后的國際傳播
·電報、電話出現后的國際傳播·書籍出現后的國際傳播·電視出現后的國際傳播
當代國際傳播
·互聯網、手機等新媒介出現后的國際傳播
key本章知識結構及要點Ⅰ古代國際傳播
信息的跨國界傳播源于古代,幾乎同國家的誕生同時發生。國家與國家之間交往互動,諸如互派使節、貨物交換、奴隸貿易、交戰及民間往來等,這些都是人類信息跨國流動現象。人類初期的這種跨國信息傳播行為就是最早的國際傳播。隨后,在以國際交往擴大化為重要表征的信息傳播全球化發展進程中,國際傳播逐漸演變成國家生存和發展的一種基本方式,同時成為國際社會中的一種基本現象。
從歷史上看,一部國際傳播史就是一部國際交流(關系)史。
從物理上看,一部國際傳播史同時也是一部傳播媒介史。Ⅰ一、國際傳播的發生在人類社會的古代時期,早期的國家尚未出現完整的國家形態,政權也極不穩定。這些國家有的實行城邦制,比如希臘的斯巴達、雅典;有的實行諸侯制,比如中國春秋戰國時期的各諸侯國。大小城邦國家之間或各諸侯國之間的商貿、戰爭和文化往來,是國際傳播的最早形態。Ⅰ一、國際傳播的發生有國際交往
(或者說,跨國互動)就有國際傳播。國際傳播就發生在人類早期的這些國際交往活動之中
(除了官方正式的交往,更多的是由商人和旅行者構成的非正式往)。國際傳播是以傳播媒介的發展為依托的,媒介的發展水平在很大程度上決定了國際傳播的發展水平。人類最早的國際傳播所采用的傳播手段主要是符號媒介,包括非語言符號和語言符號,即各種聲、光信號、圖畫和實物標識、口語及文字
(較少使用)。Ⅰ一、國際傳播的發生Ⅰ二、國際傳播的早期發展在帝國時期,信息傳播
(包括傳播技術和傳播網絡)發揮了至關重要的作用,以至于帝國的疆土范圍成為一個衡量傳播效果的指標。由于水陸交通和通信手段的不斷發展,帝國與帝國之間的交往和信息交流越來越多,交流的形式與手段也開始發生變化,規模、范圍由小到大,層次不斷提升。中國大規模的對外交流始于西漢時期。圖:鄭和下西洋Ⅰ二、國際傳播的早期發展在西方世界,就陸路而言,早在古巴比倫和古埃及時期,帝國之內就出現了通過信差傳遞政府公文及其他信息的通信系統。這是世界上郵政系統的雛形。更專業、更完善的郵政系統則出現在公元前6世紀的波斯和后來的羅馬帝國期間。15世紀末至16世紀初期,地理上的發現使得國際交往的規模和范圍成倍地擴大,幾乎遍及全世界,從而把人類早期的國際傳播推向一個新的階段。從傳播媒介或渠道的角度講,古代前期的國際傳播以信號傳播、標識傳播和口語傳播為主,古代后期的國際傳播則發展成以文字傳播和口語傳播為主。從總體上看,古代的國際傳播主要是通過人際交流的形式進行的,其所采取的基本上是一對一的線性傳播模式。Ⅱ近現代國際傳播(上)繼造紙術發明之后,中國人在8世紀、11世紀又相繼發明了雕版印刷術和泥活字、木活字印刷術。中國的造紙和印刷技術大約在12世紀經阿拉伯人傳到阿拉伯帝國治下的北非和西班牙。而后,它們以西班牙為中心逐漸向歐洲各地擴散,先后在意大利、德國、荷蘭等地得到推廣和應用。在14世紀末15世紀初,中國發明的紙張最終取代了歐洲沿用近千年的羊皮紙。1440—1450年間,德國人約翰內斯·古登堡又譯“古騰堡”)發明了(西文)金屬活字印刷法和活字印刷機。古登堡印刷術被稱為現代印刷術。現代印刷術的發明及印本書籍的大量出現預示著大眾傳播時代的來臨,它成就了人類傳播史上的大眾傳播事業,直接推動了現代文明的發展。Ⅱ一、書籍出現后的國際傳播報刊是真正現代意義上的印刷媒介,具有出版周期短,發行范圍廣的特點。17世紀初期,資本主義發展使得報紙以印刷的形式出現。到17世紀末,歐洲乃至世界各國先后出現了日報
(一般由周報發展而來),近代報業由此誕生。18世紀后期至19世紀中期,工業革命帶來突出媒介后果:報紙呈現大眾化發展趨勢。19世紀末,大眾報刊最終建立。大眾報紙是真正現代意義上的大眾媒介,它的出現標志著人類社會已深處于大眾傳播時代。大眾報紙的發行極大地刺激了知識和信息(包括新聞)的生產和擴散,并制造出了第一批本地的
(local)“大眾”,而后又把“大眾”的范圍從一個城市或地區擴大到整個國家及周邊國家乃至全世界。Ⅱ二、報刊出現后的國際傳播國際傳播體系肇始于印刷媒介時代。印刷媒介開啟了一對多的網絡傳播模式,由此構建起跨國界的、世界范圍內的信息傳播網絡。印刷媒介造就了大眾傳播,把人類首次引入大眾傳播時代。印刷媒介對信息傳播國際化的推動由以下三個方面的因素促成:1.資本主義生產方式的確立;2.地理大發現、工業革命及遠洋航運和郵政系統的改進;3.報業經營的國際化。以報刊為代表的印刷媒介對信息傳播國際化的推動,構筑起了一張世界性的信息傳播網絡。這是人類傳播史上第一個國際傳播體系。Ⅱ三、印刷媒介時代國際傳播體系的萌發但印刷媒介所支撐的國際傳播網絡并不完整,也不緊密、不牢靠,不僅覆蓋面和開放度有限,而且具有很大的偶發性、脆弱性和松散性,隨時面臨殘破和解體的風險。印刷媒介對信息的傳遞極其乃至完全受制于物理條件,時空局限性很大:一方面,印刷媒介對作為其載體的其他媒介的依賴性很強;另一方面,基于自身的物理特性和技術特性,作為信息載體的印刷媒介與其所負載、傳遞的信息是一體的,沒有實現空間上的有效分離。概而言之,在印刷媒介時代,國際傳播體系得以大體形成,但仍有很大局限。Ⅱ三、印刷媒介時代國際傳播體系的萌發Ⅲ近現代國際傳播(中)自19世紀中葉以來,人類歷史進入近現代中期,人類相繼開發了有線電報、有線電話、無線電報、無線電廣播等一系列電子通信與傳播技術,由此進入電子媒介時代。Ⅲ一、電話、電報出現后的國際傳播電報無線電廣播
電子媒介時代的前奏是電報的發明及其廣泛運用。1837年,美國人塞繆爾·莫爾斯的有線電報機電碼傳遞試驗成功。由此,人類傳播史首次實現了信息在瞬間的遠距離傳播。19世紀-20世紀英法德三國積極規劃和實施本國的帝國電報系統,以便將本土和它們的殖民地連接起來。
電報的出現對于國際傳播具有革命性的意義,它為信息在世界范圍內的快速跨國傳遞奠定了強有力的技術基礎。電報的迅猛發展和廣泛運用,國際政治、經濟和軍事及新聞傳播受到了極為深刻的影響。Ⅲ一、電話、電報出現后的國際傳播
電子媒介時代的另一個前奏是電話的出現。1876年,美國人亞歷大·貝爾發明了電話。電話實現了聲音
(而不僅僅是嘀嘀嗒嗒的電碼)的遠距離傳遞。電話的出現同樣為信息傳播的國際化奠定了堅實的技術基礎。
電話實現的是人類言語本身的遠距離傳遞,遠距離通話更為真切地拉近了人們日常生活和工作的距離,在通向遠程信息的直接性、真實性和互動性傳播的道路上邁出了重要的一步。Ⅲ一、電話、電報出現后的國際傳播貝爾
完全意義上的電子媒介時代是由廣播開啟的。1894年,意大利人古列爾莫·馬可尼用無線電波打響了10米以外的電鈴,并首次成功地將無線電信號傳出1英里,他因此而被稱為“無線電之父”。1902年,他又成功地實現了跨越大西洋的無線電通信。
無線電通訊是人類傳播史上繼莫爾斯實現有線通信之后的又一次歷史性飛躍,從此,人類開始進入無線通信時代。
無線電通信技術的發明直接促成了廣播的誕生。廣播為人類信息傳播的國際化奠定了強大的技術基礎。
在電報和電話的基礎上,無線電廣播這一電子媒介的出現進一步拓展了人類跨國傳播活動的范圍。Ⅲ二、廣播出現后的國際傳播
進入電子媒介時代,國際傳播體系得到了很大的發展,基本上變成了一種完全的現實。電子媒介時代的國際傳播體系大體由全球性電報電話網和全球性廣播電視網兩大網絡所構成。
電報實現了人類通信技術發展史上的第一次飛躍。19世紀中葉,國際電報成為國際信息交流的新渠道之后,歐洲各國利用海底電纜擴大各自在全球的殖民勢力范圍。
電話尤其是跨境電話、越洋電話的廣泛利用,大大突破了信息傳播的區域局限,進一步建構起全球性的信息傳播網絡。Ⅲ三、電子媒介時代前期國際傳播體系的形成
無線電廣播的“廣覆蓋(面)”“強滲透(力)”“無距離”傳播功能發揮到了極致。國際廣播成為名副其實的全球廣播,在真正的意義上編織出了一張信息傳播的全球性網絡。
電報、電話和廣播所代表的早期電子媒介開啟了電子國際傳播時代,同時也開啟了一個國際傳播戰略時代。
由早期電子通信和傳播技術媒介所建構的國際傳播網絡,在一定程度上實現了世界范圍內的信息即時共享,從而形成了較為完整而穩定的國際傳播體系。Ⅲ三、電子媒介時代前期國際傳播體系的形成地球村Ⅳ近現代國際傳播(下)1926年,電視之父——英國人約翰?貝爾德運用機械掃描裝置轉播圖像獲得成功。1936年,英國廣播公司創建全球第一座電視臺,標志著電視廣播正式誕生,世界電視事業從此開始。截至2000年底,全球平均每四人就有近一臺電視機。
衛星電視先后經歷了衛星轉播(傳送)電視和衛星直播電視兩個發展階段。衛星直播電視的出現大大促進了跨國衛星電視頻道的產生。
進入20世紀90年代,衛星電視的發展出現了數字化趨勢,誕生了衛星數字直播電視。衛星數字直播電視具有清晰度高、覆蓋范圍廣、投資成本低、建設速度快、抗災害能力強、信號質量高和維護工作量小等特點。
衛星電視全世界范圍內實現了直接、同步和無障礙地接收電視節目,但沒有完全克服國家制度上的障礙。Ⅳ一、電視出現后的國際傳播
在全球性電視網絡的形成過程中,跨國傳媒公司發揮了重要作用。在衛星直播電視技術的支撐下,眾多非政府的跨國傳媒公司構建起了一張張彼此疊合的全球電視網絡。
在電子媒介時代,尤其是電子媒介時代的后期,所展開的衛星傳播利用的是外層空間,而外層空間是不受國家領土主權限制的公共空間,這就使衛星傳播一開始就超越了國家界限而具有國際化的特點。
可以說,衛星傳播在很大程度上打破了國家對信息傳播的控制,基本上消除了世界范圍內的傳播障礙,甚至在某種程度上模糊和瓦解了信息傳播的國界概念。Ⅳ二、電子媒介時代后期國際傳播體系的擴展Ⅴ當代國際傳播
在20世紀下半葉,人類開發了計算機網絡,建立了國際互聯網。互聯網以地空合一的快速通信通道作為信息傳輸渠道,是一種大容量、高速度、開放式、無障礙的傳播媒介。信息一旦進入互聯網,就會超越國界在全球范圍內快速傳遞。
幾乎與互聯網同時出現的另一種新媒體形式是手機。1985年,世界上誕生了第一臺現代意義上的、真正可以移動的電話——手機。后手機不斷發展,至今已成為一種重要的人際和大眾傳播媒介,被稱為“第五媒體”。
互聯網、手機等新媒體的誕生和廣泛應用,在國際傳播發展史上具有劃時代的意義,標志著國際傳播進入數字時代。手機與互聯網的結合拓展了國際傳播的方式,大大增強了信息跨國傳播的接近性、時效性,擴大了信息跨國傳播的覆蓋面。
近年來,平臺化數字時代的到來為國際傳播開啟了新的篇章。人工智能技術的運用使得智能算法成為國際傳播的基礎技術架構,國際傳播因此而趨于精準化、個人化和情感化。Ⅴ一、互聯網、手機等新媒介出現后的國際傳播
從口語傳播、信號與標識傳播、書籍與報刊傳播,到電報、短波廣播,再到衛星直播,再到網絡傳播,人類信息傳播技術的每一次革新都改造了世界的傳播。網絡新媒體的出現實現了人類通信技術發展史上的第三次飛躍:1.它所負載的信息不占據有形的物理空間,而只存在于“非物質化”的賽博空間內,因而不存在版面篇幅和播出時段的問題,從而克服了空間上的限制;2.其所傳遞的信息不再有時間差,也不再是轉瞬即逝,而是可以存儲、復制,從而打破了時間上的限制。
總之,網絡的信息流動不受時空的限制,做到了全球覆蓋、實時共享。
Ⅴ二、新媒體時代國際傳播體系的擴散
網絡媒體為信息傳播國際化、全球化的實現提供了強有力的技術平臺,把人類傳播的國際化、全球化程度提升到一個空前的高度。
網絡媒體所實現的真正意義上的全球互聯突出表現在網絡媒體的傳播容量、傳播速度和傳播方式的革命上。
從社會的角度看,在網絡媒體推進傳播國際化、全球化以及全球信息化、網絡化的進程中,跨國傳媒公司發揮了重要的作用。互聯網、手機等數字新媒體為人類開通了高速、開放、平等的信息傳播渠道。
Ⅴ二、新媒體時代國際傳播體系的擴散屠蘇.國際傳播:延續與變革.北京:新華出版社,2004.福特納.
國際傳播:“地球都市”的歷史、沖突與控制.北京:華夏出版社,2000.馬為公,羅青.新媒體傳播.北京:中國傳媒大學出版社,2012深入閱讀思考題參考答案第一節1.簡述國際傳播的發生過程。
國際傳播源于古代,大約在公元前四五千年,世界上出現了兩大文化區域,不同國家和地區之間的商貿、戰爭和文化往來促進了國際傳播的發展。早期的國際傳播主要通過符號媒介進行,如非語言符號和語言符號。2.簡述國際傳播的早期發展歷程。公元前3世紀前后,世界進入帝國時期,帝國之間的交往和信息交流日益頻繁。中國在這一時期大規模對外交流,如開辟絲綢之路;西方的羅馬帝國、阿拉伯帝國等也通過郵政系統等進行信息傳播。文字的出現和傳播載體的改進對國際傳播產生了重要推動作用。先后出現了圖畫文字、象形文字和拼音文字,紙張的發明更是大大解放了文字這一信息傳播載體,促進了國際傳播的發展。但古代的國際傳播主要通過人際交流進行,采用一對一的線性傳播模式,尚未形成遍及世界各地的穩定傳播網絡,信息傳播的范圍和速度受到很大限制。思考題參考答案第二節1.簡述書籍、報刊出現后國際傳播的發展狀況。書籍作為最早的印刷媒介形式,其出現使文字信息的批量復制成為可能,促進了知識和信息的傳播,為國際傳播提供了更廣闊的空間。例如,中國的造紙和印刷技術傳播到歐洲后,對歐洲的文藝復興和宗教改革產生了重要影響。
報刊源自歐洲的手抄小報,17世紀初期開始出現定期印刷的報刊,19世紀后期歐美主要國家先后發生工業革命,推動了報刊的大眾化發展,出現了廉價報紙。報刊成為國際傳播的重要媒介,促進了信息的快速傳播和國際新聞的交流,如在資產階級革命和對外殖民擴張中發揮了重要作用。2.簡述印刷媒介時代國際傳播體系是如何萌發的。
-資本主義發展:資本主義生產方式的確立和對外殖民擴張的需求,促進了跨國信息的快速流通,推動了印刷媒介的傳播和國際傳播體系的形成。
-技術進步:地理大發現、工業革命和遠洋航運、郵政系統的改進,為印刷媒介的傳播提供了更有利的條件。
-報業國際化:近代報業的發展,報紙開辟國際新聞欄目,派遣駐外記者,促進了國際新聞信息的擴散,推動了國際傳播體系的形成。思考題參考答案第三節1.簡述電報、電話和廣播出現后國際傳播的發展狀況。-19世紀中葉以后,電報的發明和廣泛運用實現了信息的快速跨國傳遞,對國際政治、經濟和軍事產生了深遠影響,如促進了資本主義帝國的發展和擴張,加快了國際新聞的傳播速度。-電話的出現進一步拓展了信息傳播的范圍和速度,實現了聲音的遠距離傳遞,促進了商業和社會交往的發展。-廣播技術的發展使無線電廣播誕生,廣播成為世界強國實施國際傳播的主要載體。許多國家利用短波波段開辦國際廣播,如蘇聯、英國、美國等,國際廣播在戰爭和冷戰時期發揮了重要作用。2.簡述電子媒介時代前期國際傳播體系是如何形成的。
-技術推動:電報、電話和廣播等電子通信技術的發展,打破了時空限制,使信息傳播更加迅速和廣泛,促進了國際傳播體系的形成。
-國家戰略:各國意識到國際傳播的重要性,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二零二五版貨車個人運輸合同范例
- 車輛掛靠單位協議書二零二五年
- 二零二五未成年工保護規定
- 二零二五版辦公用品采購協議合同
- 二零二五版金融債券抵押合同范例
- 個人轉讓單位合同樣本
- 法律咨詢服務協議合同書
- 從化區叉車租賃合同標準文本
- 買路合同樣本
- 二零二五版家裝公司施工安全免責的協議書
- 醫保基金監管培訓課件
- 2024高考復習必背英語詞匯3500單詞
- 3課 《赤壁賦》公開課一等獎創新教學設計【中職專用】高一語文高教版2023-2024-基礎模塊下冊
- 第5章 層次分析法課件
- 情感糾紛案件調解協議書
- 咯血護理疑難病例討論
- 《車間主任培訓》課件
- 感染性休克急救流程及應急預案
- 《保障農民工工資支付條例》宣傳冊
- 加強疾病預防控制體系信息化建設的實施方案
- 幼兒園優質公開課:小班語言《小兔乖乖》課件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