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題14社會主義制度的建立與社會主義建設的探索-2025年中考《歷史》一輪復習課件(山東專用)_第1頁
專題14社會主義制度的建立與社會主義建設的探索-2025年中考《歷史》一輪復習課件(山東專用)_第2頁
專題14社會主義制度的建立與社會主義建設的探索-2025年中考《歷史》一輪復習課件(山東專用)_第3頁
專題14社會主義制度的建立與社會主義建設的探索-2025年中考《歷史》一輪復習課件(山東專用)_第4頁
專題14社會主義制度的建立與社會主義建設的探索-2025年中考《歷史》一輪復習課件(山東專用)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32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GREEN

BUSINESS中考一輪講練測專題14社會主義制度的建立與社會主義建設的探索01命題趨勢02知識導圖03考點突破04大單元素養提升目錄CONTENTS知識梳理+素養拓展+真題演練目標導航+命題角度時空定位+網絡構建大單元歸納與提升1.毛澤東詩詞蘊含的歷史信息2.二十世紀中國的三次歷史性巨變3.中國特色的創舉考點一社會主義制度的建立知識點1第一個五年計劃知識點2三大改造知識點3人民代表大會制度知識點4《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知識點5中國共產黨領導的多黨合作和政治協商制度考點二社會主義制度的探索知識點1中共八大知識點2探索中的失誤知識點3建設成就知識點4模范人物

命題角度命題趨勢·目標導航2.社會主義制度的探索(中共八大、探索中的失誤、建設成就、模范人物)1.社會主義制度的建立(第一個五年計劃、三大改造、人民代表大會制度、《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中國共產黨領導的多黨合作和政治協商制度)

命題趨勢命題趨勢·目標導航目標導航

通過《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的制定,以及人民代表大會制度,認識當代中國政治制度的內涵及意義;了解“一五”計劃、“三大改造”,理解建立社會主義制度的重要意義;了解毛澤東對中國社會主義革命和社會主義建設的貢獻,認識毛澤東思想的重要指導意義;

知道中共八大;了解“大躍進”運動、人民公社化運動等錯誤與調整國民經濟的“八字方針”;認識這一時期取得的政治、經濟、外交、國防、科技等成就及其所具有的開創性、奠基性意義;了解以王進喜、雷鋒、錢學森、鄧稼先、焦裕祿等為代表的廣大干部群眾艱苦奮斗的事跡;了解“文化大革命”的嚴重危害及主要教訓。時空定位·知識導圖時空定位知識導圖時空定位·網絡構建考點一社會主義制度的建立知識梳理+素養拓展+真題演練知識點1第一個五年計劃時間目的基本任務特點主要成就一大橋二鐵路三公路四工廠意義1953-1957年底有計劃地進行社會主義建設(1)集中主要力量發展重工業,建立國家工業化和國防現代化的初步基礎。(2)相應地發展交通運輸業、輕工業、農業和商業。(3)相應地培養建設人才。優先發展重工業1957-武漢長江大橋寶成鐵路、鷹廈鐵路川藏、青藏、新藏公路鞍山鋼鐵公司三大工程、長春第一汽車制造廠、沈陽機床廠、沈陽飛機制造廠我國開始改變工業落后的面貌,向社會主義工業化邁進;為社會主義基本制度的建立準備了物質條件知識點2三大改造時間內容農業方式影響手工業方式資本主義工商業方式實質意義缺點1953~1956年底農業生產合作社農業合作化調動了農民生產的積極性,促進了農業生產的發展;推動了手工業的社會主義改造手工業生產合作社公私合營(贖買政策-和平過渡,是中國社會主義改造的創舉)生產資料私有制向社會主義公有制轉變社會主義基本制度在我國建立起來,我國從此進入社會主義初級階段。后期存在著要求過急,工作過粗,改變過快等缺點。知識點3人民代表大會制度人民代表大會制度確立時間地點主要內容制定選舉主席委員長副主席總理意義地位意義第一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1954年9月北京《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毛澤東劉少奇朱德周恩來形成了人民代表大會制度,為社會主義民主政治建設奠定了基礎是我國的根本政治制度①為社會主義民主政治建設奠定了基礎。②是符合中國國情和實際、體現社會主義國家性質、保證人民當家做主、保障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政治制度知識點4《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頒布主要內容特點地位意義1954年第一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1)中華人民共和國的一切權力屬于人民。人民行使權力的機關是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和地方各級人民代表大會(2)中華人民共和國全國人民代表大會是最高國家權力機關體現了人民民主原則和社會主義原則是我國第一部社會主義類型的憲法,也是我國有史以來真正反映人民利益的憲法(1)標志著《共同綱領》行使憲法作用的歷史使命的完成(2)為全國人民指明了一條清晰的、明確的通往社會主義的道路,有力地推動了社會主義建設事業的發展,是中國走向社會主義民主與法制的良好開端知識點5中國共產黨領導的多黨合作和政治協商制度發展歷程職能性質地位中國共產黨領導的多黨合作和政治協商制度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第一屆全體會議召開,初步建立中國共產黨領導的多黨合作和政治協商制度1954年,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召開后,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不再代行全國人民代表大會職權,但政協作為統一戰線組織繼續存在,成為各民主黨派和愛國民主人士參政議政的舞臺1982年,中共十二大,確立中國共產黨與各民主黨派實行“長期共存,互相監督,肝膽相照,榮辱與共”的方針政治協商、民主監督、參政議政最廣泛的愛國統一戰線組織,是我國政治生活中發揚社會主義民主的重要形式是我國的一項基本政治制度有計劃的經濟建設---“一五”計劃(1953-1957)“一五”計劃(1953-1957)成就示意圖意義:開始改變工業落后面貌,人民生活水平得到提高,為社會主義工業化奠定初步基礎。【問題探究】根據圖片材料和所學知識說明“一五”計劃期間中國的工業化有什么特點?取得了哪些成就?有什么意義?特點:①優先發展重工業;②重點發展區域在東北地區。成就:鞍山鋼鐵、長春一汽、沈陽一機武漢長江大橋、寶成鐵路、鷹廈鐵路;康藏、新藏和青藏公路素養拓展素養拓展現在我們能造什么?能造桌子椅子,能造茶碗茶壺,能種糧食,還能磨成面粉,還能造紙,但是,一輛汽車、一架飛機、一輛坦克、一輛拖拉機都不能造。——毛澤東史料實證背景:新中國建立后,工業水平低,基礎薄弱,門類不全素養拓展史料實證①事件:1953-1957-第一個五年計劃②突出行業:重工業和交通運輸業③特點:空間-東北行業-重工業④成就:一大橋:武漢長江大橋1957二鐵路:寶成鐵路、鷹廈鐵路三公路:川藏、青藏、新藏公路四工廠:鞍山鋼鐵公司三大工程、長春第一汽車制造廠、沈陽機床廠、沈陽飛機制造廠素養拓展

建國初,……公有制經濟在全國范圍內并不居于主體地位,中國還不能說是社會主義國家,而是新民主主義國家。這種狀況,到一九五六年已經根本改變,公有制經濟的主體地位已經確立。史料實證1956年底,三大改造基本完成,生產資料私有制向社會主義公有制轉變素養拓展農業、手工業:生產合作社資本主義工商業:公私合營史料實證我國對資本主義工商業采取和平贖買政策素養拓展中國人民地位的變化【唯物史觀】從近現代中國人民地位的變化中,談談你得到的認識。認識:人民地位不斷提高,并逐漸成為國家的主人;中國共產黨是為人民奮斗的政黨。唯物史觀素養拓展“中華人民共和國的一切權力屬于人民。人民行使權力的機關是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和地方各級人民代表大會。……中華人民共和國全國人民代表大會是最高權力機關。”史料實證①1954-第一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②制定《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③我國的根本政治制度:人民代表大會制度形成①最高權力機關:全國人民代表大會②性質:我國第一部社會主義類型的憲法真題演練我國的根本政治制度,即人民代表大會制度確立,人民有了選舉權和被選舉權。(2024·山東泰安·中考真題)下圖是1954年山東膠縣(今膠州市)一位二十歲女性選民的選民證。推測該文物當時是為了迎接(

)A.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第一屆全體會議的召開B.第一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的召開C.中國共產黨第十二次全國代表大會的召開D.中國共產黨第十四次全國代表大會的召開真題演練1954年第一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一次會議通過《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這部憲法明確規定:“中華人民共和國的一切權力屬于人民。人民行使國家權力的機關是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和地方各級人民代表大會。”這標志著人民代表大會制度作為新中國的根本政治制度正式確立。(2024·山東威海·中考真題)2024年3月5日,第十四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二次會議在北京召開。回顧歷史,70年前召開的第一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一次會議確立了(

)A.人民代表大會制度 B.中國共產黨領導的多黨合作和政治協商制度C.民族區域自治制度 D.“一國兩制”A.《將革命進行到底》B.《奮進在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征程上》C.《為全面地提早完成和超額完成五年計劃而奮斗》D.《堅持四項基本原則是搞好改革、開放的根本保證》真題演練《人民日報》于1956年元旦發表題為《為全面地提早完成和超額完成五年計劃而奮斗》的社論,明確提出了又多、又快、又好、又省的要求和反對右傾保守的任務。(2024·山東威海·中考真題)如表是《人民日報》元旦社論標題(部分年份)。1956年的元旦社論標題是(

)考點二社會主義制度的探索知識梳理+素養拓展+真題演練知識點1中共八大時間地點內容評價1956年北京(1)分析了當時國內的主要矛盾(2)指出黨和人民的主要任務(集中力量把我國盡快地從落后的農業國變成先進的工業國)(3)1958年,中共八大二次會議提出“鼓足干勁、力爭上游、多快好省地建設社會主義”的總路線中共八大制定正確路線,是良好的開端知識點2探索中的失誤探索中的失誤背景表現影響調整啟示時間表現啟示大躍進和人民公社化運動中共八大二次會議提出“鼓足干勁、力爭上游、多快好省地建設社會主義”的總路線“大躍進”;人民公社化運動1959—1961年,我國的國民經濟發生嚴重困難八字方針-“調整、鞏固、充實、提高”經濟建設要實事求是,一切從實際出發,要遵循客觀經濟規律文化大革命1966~1976年民主與法制遭受踐踏(劉少奇遭受殘酷迫害-“文化大革命”中最大的冤案);社會和生產秩序混亂把經濟建設作為黨和國家的工作中心;健全民主與法制建設知識點3建設成就建設成就全面建設時期工業鋼鐵石油新興工業交通科技“文革”時期科技武漢、包頭兩大鋼鐵基地大慶油田、勝利油田和大港油田建成,原油和石油自給電子、原子能、航天從無到有蘭新、蘭青、包蘭等鐵路人工合成結晶牛胰島素1967年,成功爆炸第一顆氫彈1970年,成功發射第一顆人造地球衛星(東方紅一號)1973年,首次培育成功秈型雜交水稻知識點4模范人物模范人物人物事跡譽為時代精神王進喜雷鋒鄧稼先焦裕祿參加大慶石油大會戰“鐵人”甘當革命的螺絲釘,默默無聞地為人民做了大量好事“向雷鋒同志學習”解放軍好戰士1958年,開始研制中國第一顆原子彈,后領導設計氫彈“兩彈元勛”任河南蘭考縣委書記,組織治理內澇、風沙、鹽堿三害“黨的好干部”“縣委書記的榜樣”自力更生艱苦奮斗奮發圖強忘我勞動奉獻為民勇于創新“吃喝不要錢,日子賽神仙”人民公社的特點叫一大二公。所謂大,就是將原來一二百戶的合作社并成四五千戶以至一二萬戶的人民公社,一般是一鄉一社。所謂公,就是一切財產上交公社,在全社范圍內統一核算,統一分配,實行絕對平均主義和部分供給制。——胡繩《中國共產黨的七十年》標志:大煉鋼鐵教訓:片面擴大生產規模,造成國民經濟比例嚴重失調,破壞生態環境,違背客觀經濟規律。思考:請分析大躍進和人民公社化運動的特點,從中我們能得到那些經驗教訓?大躍進:人民公社:特點:片面追求生產力高速度(產量)高指標瞎指揮浮夸風共產風教訓:不顧生產力實際水平,片面變革生產關系,挫傷群眾生產積極性,造成經濟嚴重困難,違背生產力決定生產關系的原理。特點:“一大二公”,片面追求生產關系變革的高速度(公有化程度)素養拓展1967年6月,中國第一顆氫彈爆炸成功1970年4月,中國第一顆人造地球衛星成功發射1973年,袁隆平成功培育出秈型雜交水稻想一想:社會主義建設在非常困難的情況下為什么會取得如此巨大的成就?原因:①廣大人民群眾艱苦奮斗,涌現出無數模范人物。

②極端困難的條件下,許多干部堅持工作,糾正錯誤。③面對出現的問題和失誤,黨和國家及時調整策略。素養拓展在社會主義改造過程中,國家對資本家占有的生產資料實行贖買政策,即按全行業公私合營時資本家的資本發給定息。這種贖買政策,實現了和平過渡,是中國社會主義改造的創舉。真題演練(2024·山東濰坊·中考真題)1954年至1956年底,我國對資本主義工商業進行了社會主義改造,其政策被譽為“創舉”。原因是(

)A.實現經濟恢復 B.實行互助合作 C.運用和平手段D.消滅剝削階級1961年中共八屆九中全會上提出“八字方針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