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級宏觀經濟學-課件-黃玖立老師_第1頁
中級宏觀經濟學-課件-黃玖立老師_第2頁
中級宏觀經濟學-課件-黃玖立老師_第3頁
中級宏觀經濟學-課件-黃玖立老師_第4頁
中級宏觀經濟學-課件-黃玖立老師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195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宏觀經濟學

Macroeconomics主講教師:黃玖立南開大學經濟學院第十二章

宏觀經濟的基本指標及其衡量2025/2/213第一節宏觀經濟學的特點一、宏觀經濟學的研究對象社會總體的經濟行為及其后果,即國民收入的波動和增長(1)波動與失業;(2)價格與通脹;(3)經濟增長;二、宏觀經濟學的基本理論框架關于家庭、企業和政府等經濟部門在產品、貨幣和勞動市場的交互作用的研究1.收入支出模型2.IS-LM模型3.AD-AS模型SchoolofEconomicsNankaiUniversity三、宏微觀的異同1,內容上:(1)個體分析Vs總體分析(2)都有供求,但宏觀中的供求是社會總供給和總需求,決定的是一般物價水平。(3)不同流派對供求曲線尤其是總供給曲線形狀的認知不同。2,宏觀經濟學的落腳點是經濟政策,數據很重要!四、宏觀經濟學的加總法1,為什么要加總?——總量分析2,加總問題很復雜五、宏觀經濟學鳥瞰和章節安排教科書的圖12-12025/2/215第二節國內生產總值及其核算方法

一、什么是GDP?“國內生產總值”(GrossDomesticProduct)——經濟社會(即一國或一地區)在一定時期內運用生產要素所生產的全部最終產品(物品和勞務)的市場價值。1,最終產品和中間產品的概念;——pp.92,GDP是“增加值”的概念:一個經濟社會所有最終產品的價值總和就等于生產這些最終產品的各行各業新創造的價值的總和。階段價值(價格、售價)增加值(ValueAdded)1,種棉15元15元2,紡紗20元5元3,織布30元10元4,制衣45元15元5,銷售50元5元合計160元50元SchoolofEconomicsNankaiUniversity2025/2/2163,服務:消費和生產同時進行,統計為最終產品,如旅游、理發……4,概念的要點:(1)市場價值;(2)最終產品的價值;(3)生產的,而非售賣:生產出來,但歲末沒有賣掉的怎么算?(4)流量(Flow),而非存量(Stock);GDPVs.社會財富(5)GDP與GNP的異同SchoolofEconomicsNankaiUniversity第二節國內生產總值及其核算方法

(i)關系:GNP=GDP+本國要素在國外獲得的收入-國外要素在本國獲得的收入(ii)統計口徑不同:國土原則VS.國民原則(iii)差別的主要來源:跨國直接投資——發展中國家:GDP一般大于GNP;——發達國家:GDP一般小于GNP。2025/2/217二、核算方法:支出法1,C消費——居民支出——耐用消費品(電腦、洗衣機、小汽車等)——非耐用消費品品(衣服、食品、書籍等)、勞務(服務)支出(洗理、醫療、旅游);2,I投資——包括固定投資和存貨投資(1)固定投資,又包括企業固定資產投資和居民住宅投資——企業固定資產投資進一步又可分為重置和凈投資(2)存貨投資:當年存貨投資=當年年終存貨量-當年年初存貨量3,G政府購買:對商品和勞務的購買,是購買性支出,不含轉移支付,從而政府購買≠政府支出4,X-M凈出口:產品和勞務(如旅游)的出口-進口二、核算方法:收入法1,要素收入(工資、利息、利潤、租金)2,非公司企業收入3,稅前利潤4,企業轉移支付及企業間接稅5,資本折舊SchoolofEconomicsNankaiUniversity第二節國內生產總值及其核算方法

2025/2/219第三節國民收入的其他衡量指標一、現代社會中有政府,政府參與從GDP到個人可支配收入的各個環節。二、幾個相關概念:1,GDP2,NDP國內生產凈值:GDP-折舊3,NI國民收入——按要素報酬計算的國民收入,國內生產凈值中扣除間接稅和企業轉移支付加政府補助金,就得到生產要素提供生產性服務所得報酬,也就是工資、利息、租金和利潤的總和意義上的國民收入。4,PI個人收入——國民收入中減去公司未分配利潤、公司所得稅及社會保險稅(費),加上政府給個人的轉移支付,大體上就得到個人收入。5,DPI個人可支配收入——稅后的個人收入。SchoolofEconomicsNankaiUniversity2025/2/2110GDPNDP折舊NI間接稅企業所得稅DPIPI企業未分配利潤政府對居民的轉移支付政府對居民支付的利息企業轉移支付企業補助金個人所得稅SchoolofEconomicsNankaiUniversity第三節國民收入的其他衡量指標2025/2/2111第四節國民收入的基本公式一、兩部門經濟中的“儲蓄等于投資”:企業和居民1,國民收入恒等式Y≡C+I,從而Y-C≡I定義S≡Y-C,所以S

≡I2,要點:(1)無論經濟處于何等狀態,也就是無論經濟是否均衡;(2)是定義的;(3)是“事后的”(統計意義上的)3,不是指人們“事前計劃的”儲蓄等于企業想要的或“事前計劃的”投資SchoolofEconomicsNankaiUniversity2025/2/2112第四節國民收入的基本公式二、三部門經濟中的“儲蓄等于投資”:企業、居民和政府Y≡C+I+GY-T-C≡Spr;T-G=Spu,所以S

≡Spr+Spu則S=

Y-G-C,所以S≡I三、四部門經濟中的“儲蓄等于投資”:企業、居民、政府和國外部門Y≡C+I+G+(X-M)Y-C+G+(M-X)≡IS≡Spr+Spu+Sf所以S≡ISchoolofEconomicsNankaiUniversity2025/2/21131996年名義GDP2006年名義GDP2006年實際GDP香蕉15萬×1美元=15萬20萬×1.5美元=30萬20萬×1美元=20萬上衣5萬×40美元=200萬6萬×50美元=300萬6萬×40美元=240萬合計215萬330萬260萬第五節名義GDP與實際GDPSchoolofEconomicsNankaiUniversity1,名義GDP:以(生產物品和勞務的)當期價格計算的全部最終產品的市場價值。2,實際GDP:以基期價格計算的全部最終產品的市場價值。3,平減(縮減)指數GDPDeflator≡名義GDP/實際GDP第六節失業和物價水平的衡量一、失業的衡量

失業是有勞動能力的人想工作而找不到工作的社會現象。就業者和失業者的總和為勞動力。失業者占勞動力的百分比稱為失業率。

勞動力=就業人數+失業人數

2025/2/2114第六節失業和物價水平的衡量二、物價水平的衡量通貨膨脹是指物價總水平的上升。物價總水平或者說一般物價水平是指所有商品和勞務交易價格總額的加權平均數值。這個加權平均值就是價格指數。宏觀經濟學用價格指數來描述整個經濟中的價格水平。1.消費價格指數消費價格指數(CPI),又稱生活費用價格指數,指通過計算城市居民日常消費的生活用品和勞務的價格水平變動而得到的指數。2.生產者價格指數生產者價格指數(PPI),指通過計算生產者在生產過程中所有階段上所獲得的產品的價格水平變動而得到的指數。2025/2/2115第十三章

國民收入的決定:收入—支出模型2025/2/21SchoolofEconomicsNankaiUniversity17第一節均衡產出一、最簡單的經濟關系兩個假設:1,假設一個只有家戶(居民戶)和企業(廠商)的兩部門經濟。

(1)所有的消費和儲蓄行為都發生在家戶部門;(2)生產和投資行為都發生在企業;(3)投資是外生給定,不隨利率和產量變化。2,社會總供給具有無限彈性:假設不論需求量的多少,經濟制度均能以不變價格提供相應的供給量。PyASyf充分就業時的國民收入AD1y1AD2y2AD32025/2/2118第一節均衡產出3,凱恩斯定律及其背景:(1)凱恩斯定律:需求決定供給。(2)凱恩斯定律VS.薩伊定律(3)凱恩斯定律提出的背景:蕭條經濟(4)凱恩斯定律適用的條件:資源供應充足、社會生產能力嚴重過剩;(5)短期(價格剛性:市場機制總體上失效,政府可以干預)。(6)失業是常態4,假定沒有折舊、公司未分配利潤為零:GDP=NDP=NI=PI=DPISchoolofEconomicsNankaiUniversity2025/2/2119第一節均衡產出二、均衡產出的概念1,均衡產量或收入——和總需求相等的產出稱為均衡產出或收入;——均衡產出是與總需求一致的產出,也就是經濟社會的收入正好等于全體居民和企業想要有的支出。2,均衡條件:y=c+i三、投資等于儲蓄s=iSchoolofEconomicsNankaiUniversity2025/2/2120第一節均衡產出yE10045oE=Y10075125IU=-25IU=25BAESchoolofEconomicsNankaiUniversity2025/2/2121第一節均衡產出三、三點重要結論(牢記):1,均衡的國民收入水平是由總需求,或計劃的總需求決定的;2,在國民收入達到均衡時,非意愿存貨等于零;3,國民收入達到均衡是通過存貨的調節實現的。四、事后統計的結果與作為均衡條件的等式——“事后”(ExPost)統計:不管產出是否均衡,包括非意愿存貨投資。從定義而來。——作為均衡的條件:只要滿足這個條件,國民收入才能均衡。屬于“事前”(ExAnte)的條件。五、均衡的國民收入未必是充分就業的國民收入SchoolofEconomicsNankaiUniversity2025/2/2122第二節凱恩斯的消費理論一、消費函數1,影響消費的因素很多,最重要的是什么?2,三大心理規律之一:邊際消費傾向遞減——隨著收入的增加,消費也會增加,但消費的增加不及收入增加多。——消費函數(消費傾向):消費與收入之間的關系c=c(y)3,幾個概念:——消費傾向(PropensitytoConsumption)、儲蓄傾向(PropensitytoSaving):Propensity=Aninnateinclination;atendency——邊際消費傾向(MPC)、平均消費傾向(APC);——邊際儲蓄傾向(MPS)、平均儲蓄傾向(APS)SchoolofEconomicsNankaiUniversity2025/2/2123(1)收入(2)消費(3)邊際消費傾向(MPC)(4)平均消費傾向(APC)A900091101.01B10000100000.891.00C11000108500.850.99D12000116000.750.97640.94590.92530.89表13-1某家庭消費函數SchoolofEconomicsNankaiUniversity2025/2/2124y45oc自發消費引致消費線性消費函數(曲線)儲蓄y1y0SchoolofEconomicsNankaiUniversity2025/2/2125y45oc,sy0三、消費函數和儲蓄函數的關系O1,消費函數和儲蓄函數互為補數,二者之和總等于收入;2,若APC和MPC都隨著收入增加而遞減,但APC大于MPC,則APS和MPS都隨著收入增加而遞增,但APS小于MPS;3,APC+APS=1;MPC+MPS=1SchoolofEconomicsNankaiUniversity二、儲蓄函數

儲蓄函數是描述儲蓄隨收入變化而變化的函數。2025/2/2126四、家戶消費函數和社會消費函數1,簡單相加?2,影響因素:收入分配、政府稅收、未分配利潤3,凱恩斯消費函數:絕對收入消費說其他消費理論參見第20章五、影響消費的其他因素1,利率;2,價格水平;3,收入分配;4,流動性約束(LiquidityConstraints)——消費者預期到未來有高收入,卻無法借錢以支持現期的消費的時候,就存在流動性約束(限制)。如何消除流動性約束?——消費貸款,汽車按揭、助學貸款……SchoolofEconomicsNankaiUniversity2025/2/2127第三節兩部門經濟中國民收入的決定及變動一、兩部門經濟中收入的決定—使用消費函數決定收入例(pp.403):c=1000+0.8yi=600則均衡收入y=(1000+600)/(1-0.8)=8000SchoolofEconomicsNankaiUniversity2025/2/2128(1)收入(2)消費(3)儲蓄(4)投資IU30003400-400600-100040004200-200600-800500050000600-60060005800200600-40070006600400600-200800074006006000900082008006002001000090001000600400110009800120060060012000106001400600800130001140016006001000表13-3均衡收入的決定SchoolofEconomicsNankaiUniversityc=1000+0.8y2025/2/2129標準的兩部門圖解(KeynesianCross)y45oSchoolofEconomicsNankaiUniversityc+i=1600+0.8y800080002025/2/2130標準的兩部門圖解(KeynesianCross)y45oc+iIU<0IU>0EcSchoolofEconomicsNankaiUniversity2025/2/2131二、使用儲蓄函數決定收入計劃投資等于計劃儲蓄:i=y-c=s企業居民isycSchoolofEconomicsNankaiUniversity2025/2/2132yE45o兩部門的又一種圖解(I=S)yESchoolofEconomicsNankaiUniversity2025/2/2133第四節乘數論前例中,如果自發投資從600增加到700,則國民收入增加多少?投資乘數:收入的變化與引起這種變化的投資支出的變化之比100806048ΔiΔc……100+100×0.8+100×0.8×0.8+…+100×0.8n-1=100(1+0.8+0.82+…+0.8n-1)=100/(1-0.8)=500K=1/(1-MPC)=1/MPSSchoolofEconomicsNankaiUniversity2025/2/213445o第五節乘數論yΔiΔyy’SchoolofEconomicsNankaiUniversity2025/2/2135yEy’乘數的另一圖解ΔiΔyE’SchoolofEconomicsNankaiUniversity2025/2/2136第五節三部門經濟的收入決定一、與兩部門經濟的區別1,支出中有政府購買g2,消費和(私人)儲蓄是可支配收入yd的函數:c=α+βyd,其中yd=y-t+tr,稅收t=t0+λy,λ是邊際稅率二、均衡條件之一:y=c+i+g;之二:i+g=s+t’,其中t’為凈稅收:t’=t-tr三、均衡結果例題:c=1600+0.75yd,t=800(只有定量稅!),i=1000,g=2000,求均衡國民收入SchoolofEconomicsNankaiUniversity2025/2/2137y45oy*c+i+gi+gys+t’SchoolofEconomicsNankaiUniversity2025/2/2138第六節三部門經濟中各種乘數一、政府支出乘數kg二、稅收乘數kt三、政府轉移支付乘數kt四、平衡預算乘數kb1(當邊際稅率為零時)SchoolofEconomicsNankaiUniversity2025/2/2139第七節四部門經濟中國民收入的決定一、區別1,支出中加入凈出口nx=x-m;2,進口是國民收入的函數m=m0+γy二、均衡條件y=c+i+g+nx三、均衡結果四、四部門經濟中的乘數SchoolofEconomicsNankaiUniversity第十四章

國民收入的決定:IS-LM模型2025/2/2141一、實際利率與投資1,實際利率2,投資是利率的減函數

——利息率是投資的(機會)成本

——投資還與預期收益率有關3,舉例:i=i(r)=1250-250r二、資本邊際效率的意義1,貼現率與本利和本金、年利率和本利和本金100,年利率10%,第一年的本利和:100(1+10%)=110第二年的本利和:110(1+10%)=121第三年的本利和:121(1+10%)=133.1……逆問題:已知本利和,求本金(現值):一年后的110的現值等于100;二年后的121等于100;三年后的133.1等于100…

…第一節投資的決定2025/2/2142例子,某企業投資30000元買進一臺機器設備,使用期限3年,無殘值。各年預期凈收益為11000,12100和13310。預期毛收益3年合計36410。如果貼現率是10%,則3年預期收益的現值剛好是30000:[11000/(1+10%)]+[12100/(1+10%)2]+[13310/(1+10%)3]=10000+10000+10000=30000這一貼現率(10%)正好使得3年的預期收益(36410)的現值(30000)正好等于這臺機器設備(資本品)的供給價格(300000),因此,這一貼現率就是資本邊際效率或預期利潤率,它表明一個投資項目應按照什么比例增長才能達到預期的收益。SchoolofEconomicsNankaiUniversity2025/2/21433,資本邊際收益率(MEC)是一種貼現率,這種貼現率正好使得一項資本物品的使用期內各預期收益的現值之和正好等于這項資本品的供給價格或者重置成本。R是(現期)資本物品的供給價格。R1,R2…Rn是不同年份的預期收益,J表示n年年末的報廢價值;r表示資本邊際收益率。4,(預期的)資本邊際效率其實就是預期利潤率。問1:如果資本的供給價格不變,但預期收益增長了,r怎么變化?問2:如果各期的預期收益均不變,但資本供給價格上升,r又如何變化?2025/2/2144ABCDEFGHI利息率、投資預期收益率投資項目利息率三、資本邊際效率曲線四、投資邊際效率曲線五、預期收益與投資(對產品需求的預期、產品成本、稅收抵免…)六、風險與投資2025/2/2145七、托賓的“q”說(Tobin'sQ)美國經濟學家托賓提出了股票價格會影響企業投資的理論。q=企業股票的市場價值新建造企業的成本(重置成本)

q<1,買舊的企業比新建設便宜,不會有投資;

q>1,新建造企業比買舊企業要便宜,會有新投資。托賓的這種理論實際上說:股票的價格上升時,投資會增加。2025/2/2146第二節IS曲線一、IS曲線及其推導1,產品市場的均衡:產品市場上總供給等于總需求。2,IS曲線:產品市場均衡時利率與國民收入之間配合關系。3,為什么叫IS曲線?4,方法1:從收入-支出模型而來45oy1y2c+i(r1)c+i(r2)y1r1y2r2ISSchoolofEconomicsNankaiUniversity第二節IS曲線2025/2/21TEDACollegeNankaiUniversity47siirsyryr2y1y2y1y2r1r1r2i1i2i2s1s2s1s25,方法2:從投資和儲蓄曲線推導而來2025/2/2148二、IS曲線的斜率1,r影響y的兩個環節:(1)投資對利率反應的敏感程度——取決于d(比較敏感,會變化)(2)國民收入對投資變化的反應:投資乘數——取決于beta三、IS曲線的移動2,極端情形:投資陷阱——投資對利率完全無彈性——為什么?企業家信心崩潰——“資本邊際效率”崩潰——大蕭條情形——請問:這時的IS曲線會是什么形狀?三部門中,斜率等于考慮預期?SchoolofEconomicsNankaiUniversity2025/2/2149siirsyry1,投資需求變動使IS曲線移動2025/2/2150siirsyry2,儲蓄變動使IS曲線移動SchoolofEconomicsNankaiUniversity2025/2/2151一、利率決定于貨幣的需求與供給——國家(中央銀行)可以控制貨幣供給;——貨幣政策的落腳點。二、流動性偏好與貨幣需求動機第一,交易動機←←收入支出的不同步——主要取決于收入,收入越高,交易量越大,為應付日常開支所需的貨幣量也就越多。第二、謹慎動機(預防性動機)←←未來收入和支出的不確定性。——也是收入的函數。——統稱為貨幣的收入性需求L1=kPYL1=L1(Y)第三、投機動機——投機需求←←有價證券價格的波動性——資本利得?(CapitalGains)——有價證券(債券)賣出價和買入價之間的差價L2=L2(r)第三節利率的決定2025/2/2152三、流動偏好陷阱1,什么是流動偏好陷阱?——當利息率足夠低(債券價格足夠高)的時候,如圖中r*所示,人們會認為這時利率不大可能再下降,或者說有價證券市場價格不大可能再上升而只會跌落,因而會將所持有的有價證券全部換成貨幣。同時,人們有了貨幣也決不肯再去買有價證券,以免證券價格下跌時遭受損失。人們不管有多少貨幣都愿意持在手中,從而對貨幣需求將變得無限大,這種情況稱為“凱恩斯陷阱”或“流動偏好陷阱”。rL2L2(r)r*2,流動偏好陷阱說明了什么?——居民的信心崩潰——不愿買債券(把錢借給企業家)——大蕭條情形——請問:這時的LM曲線會是什么形狀?SchoolofEconomicsNankaiUniversity2025/2/2153四、貨幣需求函數1,L=L1+L2=L1(y)+L2(r)=ky-hr2,實際貨幣需求,須等于實際貨幣供應量m=M/P五、貨幣供求均衡和利率的決定1,各種層次的貨幣:M1=現金+活期存款M2=M1+定期存款+儲蓄存款M3=M2+政府債券rL(m)Lm=M/Pr0SchoolofEconomicsNankaiUniversity例:我國貨幣層次的劃分M0——流通中的現金。(中國特色,我國的信用制度仍不夠發達)M1——M0+企業活期存款+機關團體部隊存款+農村存款+個人持有的信用卡類存款M2——M1+城鄉居民的儲蓄存款+企業存款中具有定期性質的存款+外幣存款+信托類存款。M3——M2+金融債券+商業票據+大額可轉讓定期存單2025/2/2154一、什么是貨幣?1,日常生活中的“錢”?2,一種金融資產二、貨幣的功能交換媒介、價值儲藏、計價(計賬)單位三、流動性:貨幣本質屬性1,金融資產的三種基本類型:貨幣、債券、股票2,三個特性:收益性、流動性和風險性3,兩類金融體系:金融市場+金融中介;金融市場包括貨幣市場和資本市場2,流動性(Liquidity):一種資產轉變為社會普遍接受的交換媒介形態的難易程度,或它的變現能力。3,變現:把一種資產變成普遍接受的支付手段(如現金貨幣)。貨幣具有完全的流動性2025/2/2155第四節LM曲線一、LM曲線及其推導1,貨幣供給等于貨幣需求:LM曲線的由來2,m=ky-hr→→r=ky/h-m/h3,舉例L1(y)=0.5y;L2(r)=1000-250r,m=1250,則:

r=0.002-1或者y=500+500r4,LM曲線——貨幣需求等于貨幣供給時利率與收入之間的配合關系。L(y1,r)m=M/PL(y2,r)r1r2第四節LM曲線2025/2/2156ⅠⅡⅣⅢyrrm2m2m1yOOOOy1y2y1y2r1r2r1r2ABm1LMM2=L2(r)m1=L1(Y)m=L1(Y)+L2(r)第Ⅰ部分描述的是貨幣的投機需求,它是利息率的減函數;第Ⅱ部分描述的是一條與橫軸縱軸夾角都是45°的直線,表明貨幣市場的均衡;第Ⅲ部分描述的是貨幣的交易需求,它是實際國民收入的遞增函數;第Ⅳ部分是推導出來的LM曲線。LM曲線的幾何推導2LM曲線的含義:它表示當貨幣需求等于貨幣供給,也就是貨幣市場保持均衡的時候,所有不同利息率和實際國民收入的組合點。而且,LM曲線是一條向上傾斜的曲線,說明貨幣市場均衡時,利息率和國民收入正相關。2025/2/2157二、LM曲線的斜率1,LM曲線:r=(k/h)y-m/h;2,一方面取決于h,即貨幣需求對利率變動的敏感度;(主要)3,另一方面取決于k,即貨幣需求對收入變動的敏感度。(k變動小)4,三個區域(區段)凱恩斯區域古典區域中間區域ryO2025/2/2158三、LM曲線的移動1,LM曲線:r=(k/h)y-m/h2,假定斜率不變(h不變),則移動的原因:m=M/P變動3,兩個:(1)名義貨幣供應量M的變化:中央銀行可以操控;(2)物價水平P的變化ⅠⅡⅣⅢYrrm2m2m1YOOOOY1Y2Y1Y2r1r2r1r2ABm1LMM2=L2(r)m1=L1(Y)m=L1(Y)+L2(r)SchoolofEconomicsNankaiUniversity2025/2/2159第五節IS-LM分析一、兩個市場同時均衡的利率和收入1,產品和貨幣市場同時達到均衡:2,IS曲線與LM曲線的交點E處的實際國民收入和利息率的組合(y*,r*)滿足商品市場和貨幣市場同時均衡。3,四個區域的劃分EISyrOLMⅠⅡⅢⅣ第五節IS-LM分析2025/2/2160E1IS1YrOLM1r1y1LM2r2y2E2IS2E1IS1YrOLM1y1LM2ry2E2IS2特例1:IS和LM相反變化,國民收入不變,利息率升高。特例2:IS和LM同方向變化,國民收入擴張,利息率不變。二、均衡收入和利率的變動2025/2/2161第六節凱恩斯的基本理論框架凱恩斯的國民收入決定理論消費c投資i消費傾向收入平均消費傾向邊際消費傾向由此求投資乘數利率r資本邊際效率MEC預期收益重置成本或資產的價格流動偏好L交易動機謹慎動機投機動機貨幣數量m教材444頁!第十五章

國民收入的決定:AD-AS模型2025/2/2163一、總需求曲線的含義1,總需求:經濟社會對產品和勞務的需求;2,總需求函數:需求總量和價格水平之間的關系。——以前的分析中,我們假定價格不變,現在放開這一假設。3,總供給:經濟社會所提供的總產量(或國民收入),即經濟社會投入的基本資源(勞動力、資本存量和技術)所生產的產量。——生產函數4,總供給函數:供給總量和價格水平之間的關系5,均衡的價格水平和國民收入:總供給總需求分析——AD-AS6,我們分析的循序漸進關系:收入支出模型——IS-NM模型——AD-AS模型第一節總需求曲線第一節AD曲線二、總需求曲線的圖形總需求曲線通常向右下方傾斜,這意味著,在其他條件相同的情況下,經濟中的價格水平下降會增加物品與勞務的需求量。

2025/2/2164SchoolofEconomicsNankaiUniversity第一節總需求曲線2025/2/2165——與古典學派的理論相對照(財富效應),凱恩斯的貨幣理論完全不同,這可以用IS--LM模型來表述,即:

當價格水平變化,從而實際貨幣供應量變動時,并不是直接通過財富效應使產出發生變動,而是通過改變貨幣市場的供求,使利息率發生變動,從而會使投資發生變動,進而影響產出。3,凱恩斯效應利率效應:價格水平變動引起利率同方向變動,進而使投資和產出水平反方向變動的情況,稱為利率效應。2025/2/2166ryyPLM(P1)LM(P2)總需求曲線表示產品市場與貨幣市場同時均衡時價格水平與國民收入之間的配合關系。ISADy1P1y1r1P2y2y2r2注意:總需求曲線不是表明單獨市場上需求與價格的關系,而是價格水平變動對兩個市場同時作用,從而使利息率和投資需求發生變動進而對總需求產生的影響。由此可見,總需求是由IS一LM曲線決定的:總需求曲線表示社會需求總量和價格水平之間的反方向關系,向右下方傾斜。2025/2/2167一個兩部門的例子:c(y)=1000+0.5yi(r)=2500-240r1000/P=0.5y-260r求:總需求函數(曲線)見教材454頁2025/2/2168ryyPLM(P0)ISADIS’AD’P0r0y0r1y’IS和LM曲線因為價格以外的因素變動,都將使得AD曲線移動。左圖中,擴張的財政政策使得AD右移。四、總需求曲線的移動第一節總需求曲線2025/2/2169rYPP1LM(P1)Y1Y2rYPP1LM(M2,P2)LM(M2,P1)Y1Y2Y1Y2Y1Y2原因1:自發支出的變化,如擴張的財政政策使得IS曲線右移,能夠化出一條新的AD曲線.原因2:貨幣供應量的變化,如擴張的貨幣政策使貨幣量從M1增至M2,每個名義貨幣供應量(顏色不同)對應兩個不同的價格水平,便可畫出兩條AD曲線AD1AD2AD1AD2YYIS1IS2IS問:總需求曲線什么時候會移動?P2LM(P2)P2LM(M1,P2)LM(M1,P1)2025/2/2170第二節總供給的一般說明一、短期與長期宏觀生產函數長期生產函數短期生產函數假定:1,總產量隨總就業量的增加而增加;2,由于技術和K為常數,邊際報酬遞減規律起作用。二、勞動市場w/PN(w/P)0(w/P)0N0N1勞動的需求曲線:實際工資等于勞動的邊際產品(w/P)O第二節AS曲線的一般說明2025/2/2171NsW/PNN0(W/P)1(W/P)0N1NsW/PNN0(W/P)2(W/P)0N1NdN2勞動的供給曲線:工作和閑暇間的抉擇勞動的供求曲線2025/2/2172第三節兩種極端的總供給曲線1,宏觀中也有長期和短期——長期增長,不考慮失業——短期波動:名義量、實際量的變動2,長期較微觀的長期還要長:——人口可變;——技術均可變3,短期總供給曲線主要看貨幣工資和物價水平調節所需要的時間,把“中期”也歸為短期。第三節兩種極端的AS曲線一、古典總供給曲線古典總供給曲線是一條位于經濟的潛在產量或充分就業產量水平的垂直線。古典總供給曲線之所以垂直,是因為:(1)貨幣工資(W)和價格水平(P)可以迅速或自動調節,使得實際工資()總處于充分就業所應有的水平,從而使產量也總處于充分就業水平,不受價格的影響。(2)古典學派一般研究長期狀態,而在長期中,即使W和P不能迅速調整,也具有充分的時間來進行調整,實際工資()最終將達到充分就業水平。垂直的古典總供給曲線表明,增加需求的政策并不能改變產量,而只能造成物價上漲,甚至導致通貨膨脹。參見見教材圖15-10第三節兩種極端的AS曲線2025/2/2174第三節兩種極端的總供給曲線二、凱恩斯總供給曲線凱恩斯總供給曲線是水平的,表明廠商在現有價格水平上愿意供給所需的任何數量的商品。其含義或基本思想是:在達到充分就業以前,經濟社會能按照既定的價格提供任何數量的產量或國民收入。凱恩斯總供給曲線之所以水平,是因為:(1)假定貨幣工資和價格都具有剛性,即完全不能進行調整。(2)凱恩斯研究的是短期的情況,由于時間很短,W和P也沒有足夠的時間來進行調整。第三節兩種極端的AS曲線2025/2/2175第三節兩種極端的總供給曲線凱恩斯總供給曲線的政策含義是:只要國民收入或產量處在小于充分就業的水平,那么,國家就可以使用增加需求的政策來使經濟達到充分就業狀態。第三節兩種極端的AS曲線2025/2/2176第四節常規總供給曲線PyAABBCCoDD第四節常規AS曲線一、常規總供給曲線的圖形在通常的或常規的情況下,經濟的短期總供給曲線如圖中CC線所示。二、常規總供給曲線的推導黏性價格模型強調了企業不能迅速地根據需求變動調整它們索取的價格。由于長期合約,或調整成本過高,企業不能及時調整價格,對應的總供給曲線向上方傾斜。企業合意的價格取決于兩個宏觀經濟變量:物價總水平P。物價總水平越高,企業定價越高;總收入水平y。總收入越高,需求越大,企業定價越高。因此,企業的合意價格表示為:2025/2/2177SchoolofEconomicsNankaiUniversity第四節常規總供給曲線二、常規總供給曲線的推導假設有兩種類型的企業,一些企業的價格有伸縮性(所占比例為1-b),另一些企業的價格是黏性的(所占比例為b)。價格黏性企業的定價公式為:假設企業預期產出處于其自然率水平,則該類企業的定價公式為:因此,常規總供給曲線方程為:三、短期總供給曲線的移動(1)可得到的勞動量。(2)物質資本或人力資本(人們通過教育、培訓和經驗獲得的知識與技能)。(3)自然資源可獲得性。(4)技術知識進步。(5)預期價格的變化。第四節常規AS曲線2025/2/2178第四節常規總供給曲線導致總供給曲線移動的因素序號因素及其變化總供給曲線的變化1可得到的勞動供給量增加(勞動市場相對寬松)向右方移動2資本增加向右方移動3自然資源可獲得性增加向右方移動4技術進步向右方移動5預期價格水平下降向右方移動6投入品價格下降向右方移動7名義工資下降向右方移動第四節常規AS曲線2025/2/2179第五節總需求一總供給模型對現實的解釋PyoASADP0yfE0一、宏觀經濟的短期目標當總需求曲線和總供給曲線相交時,確定的產出為充分就業產出。1,總供給與總需求決定均衡的物價水平與國民收入;2,價格機制恢復作用!——以前是什么機制?3,當價格高于P0時候,總供給大于總需求,為什么?4,當價格低于P0時候,總供給效應總需求,為什么?第五節AD-AS模型對現實的解釋2025/2/2180PyoASAD0P0yfE0AD1P1y1PyoAS0ADP0yfE0P1AS1y1需求減少,產生失業,物價下跌供給減少,產生失業,物價上升二、總需求曲線的后果三、總需求曲線的后果第五節AD-AS模型對現實的解釋二、AD曲線移動的后果三、AS曲線移動的后果2025/2/2181第五節總需求一總供給模型對現實的解釋四、總需求—總供給模型的政策含義總需求—總供給模型不僅能解釋經濟波動,還可以說明當經濟出現短期波動時,政府可以運用宏觀經濟政策來實現穩定經濟的意圖。2025/2/2182第六節總需求—總供給模型的數學小結總需求—總供給模型含有四個方程:產品市場均衡條件:貨幣市場均衡條件:勞動市場均衡條件:,短期總量生產函數:第六節數學小結第十六章

失業與通貨膨脹

2025/2/2184一、失業的數據如圖,失業率總為正,表明即使在經濟繁榮時期也有人為失業者。第一節失業的描述第一節失業的描述二、自然失業率和自然就業率自然失業率為經濟社會在正常情況下的失業率,是勞動市場處于供求穩定狀態時的失業率。這里的穩定狀態被認為是:既不會造成通貨膨脹也不會導致通貨緊縮的狀態。自然失業率為:與自然失業率相對應,自然就業率是充分就業量除以勞動力總量所得到的比率。

2025/2/2185第一節失業的描述2025/2/2186第一節失業的描述三、失業的經濟學解釋(1)在競爭性、市場出清的均衡狀態下,只存在自愿失業。自然失業率為:2025/2/2187第一節失業的描述三、失業的經濟學解釋(2)當工資具有剛性,勞動市場非出清時,存在非自愿失業。2025/2/2188第二節失業的原因失業可分為三種類型,即摩擦性失業、結構性失業和周期性失業。一、摩擦性失業的原因工作崗位與勞動力的匹配要花費時間,由此形成的失業稱為摩擦性失業。摩擦性失業是暫時的失業。企業和家庭需要的產品類型一直在變動。隨著產品需求的變動,對生產這些產品的勞動的需求也在變動,這種不同行業和地區之間的需求構成變動稱為部門性變動,為摩擦性失業產生的一個原因;企業間勞動供求的變動,為摩擦性失業產生的另外一個原因。二、結構性失業的原因結構性失業是指勞動力的供給和需求不匹配所造成的失業,其特點是既有失業,又有職位空缺,失業者或者沒有合適的技能,或者居住地點不當,因此無法填補現有的職位空缺。結構性失業的一個來源是工資剛性,即工資不能調整到使勞動市場的供給等于需求從而消除失業的水平。工資剛性的因素主要有三個方面:最低工資法、效率工資、工會的壟斷力量。第二節失業的原因2025/2/2189第三節失業的影響與奧肯定律一、失業的影響失業有兩種主要的影響,即社會影響(吸毒、高離婚率等)和經濟影響(如下表)。產出損失時期平均失業率(%)GDP損失(10億美元,2008年價格)占該時期GDP的百分比大蕭條時期(1930--1939年)18.2279630.0石油危機和通貨膨脹時期(1975—1984年)7.716942.7新經濟跌落后蕭條的時期(2001--2003年)5.55091.4第三節失業的影響與奧肯定律2025/2/2190第三節失業的影響與奧肯定律二、奧肯定律奧肯定律內容:失業率每高于自然失業率1個百分點,實際GDP將低于潛在GDP2個百分點。即相對于潛在GDP,實際GDP每下降2個百分點,實際失業率就會比自然失業率上升1個百分點。

公式表示為:2025/2/2191第四節通貨膨脹的描述一、通貨膨脹的數據下圖描述了美國1970年以來的通貨膨脹率。第四節通貨膨脹的描述二、通貨膨脹的衡量當一個經濟中的大多數商品和勞務的價格連續在一段時間內普遍上漲時,宏觀經濟學就稱這個經濟經歷著通賃膨脹。宏觀經濟學用價格指數來描述整個經濟中的價格水平。通貨膨脹率被定義為從一個時期到另一個時期價格水平變動的百分比,公式表示為:

2025/2/2192第四節通貨膨脹的描述三、通貨膨脹的分類(1)按照價格上升的速度分類溫和的通貨膨脹:指每年物價上升的比例在10%以內。奔騰的通貨膨脹:指年通貨膨脹率在10%~100%之間。超級通貨膨脹:指通貨膨脹率在100%以上,多見于戰亂或大的政治動蕩之后。(2)按照對價格影響的差別分類平衡的通貨膨脹:每種商品的價格都按相同比例上升。非平衡的通貨膨脹:各種商品價格上升的比例并不完全相同。(3)按照人們的預期程度分類未預期到的通貨膨脹:價格上升的速度超出人們的預料,或者人們根本沒有想到價格會上漲。預期到的通貨膨脹:又稱為慣性的通貨膨脹,物價有規律的變動。

第四節通貨膨脹的描述2025/2/2193第五節通貨膨脹的原因關于通貨膨脹的原因,經濟學家提出了種種解釋,可大致分為三個方面:一是傳統貨幣數量論,這種解釋強調貨幣在通貨膨脹過程中的重要性;二是用總需求與總供給來解釋,包括從需求的角度和供給的角度;三是從經濟結構因素變動的角度來說明通貨膨脹的原因。一、作為貨幣現象的通貨膨脹基本觀點:每次通貨膨脹背后都有貨幣供給的迅速增長。通貨膨脹時時處處都是一種貨幣現象。對費雪方程式變換可得:假定貨幣流通速度不變和長期實際產量的增長率固定不變,則在長期內,貨幣供給增長率的變化一對一地導致通貨膨脹率的變化。

第五節通貨膨脹的原因2025/2/2194第五節通貨膨脹的原因二、需求拉動的通貨膨脹需求拉動的通貨膨脹,又稱超額需求通貨膨脹,是指總需求超過總供給所引起的一般價格水平的持續顯著的上漲。

2025/2/2195第五節通貨膨脹的原因三、成本推動的通貨膨脹成本推動通貨膨脹,又稱成本通貨膨脹或供給通貨膨脹,是指在沒有超額需求的情況下由于供給方面成本的提高所引起的一般價格水平持續和顯著的上漲。工資推動通貨膨脹理論工資推動的通貨膨脹是指不完全競爭的勞動市場造成的過高工資所導致的一般價格水平的上漲。利潤推動通貨膨脹理論利潤推動的通貨膨脹是指壟斷企業和寡頭企業利用市場勢力謀取過高利潤所導致的一般價格水平的上漲。2025/2/2196第五節通貨膨脹的原因四、結構性通貨膨脹結構性通貨膨脹:由于經濟結構因素的變動,出現一般價格水平的持續上漲。具體表現:經濟中存在兩大部門(需求擴大部門和需求衰減部門;生產率提高較快部門和生產率提高較慢部門;新興部門和衰落部門;開放部門和非開放部門),前一個部門預示著較好的經濟前景,因而工資、物價會較快上升,但勞動市場的特殊性要求兩個部門的工資應以同一比例上升,因而后一個部門會向前一個部門看齊,結果引起通貨膨脹。五、通貨膨脹的持續通貨膨脹不是價格水平的一次性改變,而是價格水平的持續上升。事實上,無論通貨膨脹的原因如何,只要通貨膨脹開始,通貨膨脹也可以自行持續下去。2025/2/2197第六節通貨膨脹的成本一、預期到的通貨膨脹成本(1)菜單成本(2)鞋底成本(3)稅收扭曲(4)相對價格變動導致的資源配置不當(5)混亂與不方便二、未預期到的通貨膨脹成本未預期到的通貨膨脹的影響比穩定的、可預期的通貨膨脹的任何一種成本都更有害。具體地說,未預期到的通貨膨脹成本有以下幾種:(1)不確定性的增加(2)不合意的財富的再分配(3)相對價格變動性的增加第六節通貨膨脹的成本2025/2/2198第七節失業與通貨膨脹的關系——菲利普斯曲線一、菲利普斯曲線的提出1958年,經濟學家菲利普斯提出了一條用以表示失業率和貨幣工資增長率之間替換關系的曲線。該曲線表明:當失業率較低時,貨幣工資增長率較高;反之,當失業率較高時,貨幣工資增長率較低,甚至為負數。薩繆爾森等經濟學家用通貨膨脹率代替貨幣工資增長率,以表示通貨膨脹率與失業率之間也有對應關系。簡單形式的菲利普斯曲線表示為:第七節失業和通貨膨脹的關系——菲利普斯曲線2025/2/2199第七節失業與通貨膨脹的關系——菲利普斯曲線菲利普斯曲線所揭示的失業與通貨膨脹的替換關系與美國20世紀60年代通貨膨脹和失業的數據吻合得很好。

2025/2/21100第七節失業與通貨膨脹的關系——菲利普斯曲線二、菲利普斯曲線的推導菲利普斯曲線可以從總需求—總供給模型中推導出來。2025/2/21101第七節失業與通貨膨脹的關系——菲利普斯曲線三、菲利普斯曲線的政策含義在一定的時點上,政府可設置一個經濟能夠最大限度承受的通貨膨脹與失業的界限,通過總需求管理政策把通貨膨脹和失業都控制在此界限之內。四、犧牲率和痛苦指數犧牲率是指為了使通貨膨脹率降低一個百分點而必須放棄的一年實際GDP的百分點數。痛苦指數=失業率+通貨膨脹率

菲利普斯曲線與政策運用2025/2/21102第七節失業與通貨膨脹的關系——菲利普斯曲線SchoolofEconomicsNankaiUniversity五、附加預期的菲利普斯曲線弗里德曼等人提出了附加預期的菲利普斯曲線,又稱短期菲利普斯曲線,指預期通貨膨脹率保持不變時,表示通貨膨脹率與失業率之間關系的曲線。附加預期的菲利普斯曲線方程為:當實際通貨膨脹等于預期通貨膨脹時,失業處于自然失業率水平。因此,可以將自然失業率定義為非加速通貨膨脹的失業率。政策含義:在短期中引起通貨膨脹率上升的擴張性財政政策和貨幣政策是可以起到減少失業的作用的,即調節總需求的宏觀經濟政策在短期是有效的。

2025/2/21103第七節失業與通貨膨脹的關系——菲利普斯曲線附加預期的菲利普斯曲線在解釋失業與通貨膨脹的關系方面還算是成功的。

2025/2/21104第七節失業與通貨膨脹的關系——菲利普斯曲線六、長期菲利普斯曲線從長期來看,預期的通貨膨脹率與實際通貨膨脹率遲早會一致,經濟社會的失業率將處在自然失業率水平,失業率與通貨膨脹率之間不存在替換關系。長期菲利普斯曲線垂直于自然失業率水平。垂直于自然失業率水平的長期菲利普斯曲線表明,在長期中,不存在失業與通貨膨脹的替換關系。

第十七章

宏觀經濟政策2025/2/21106一、宏觀經濟政策目標經濟政策是政府為了增進整體經濟福利、改善整體經濟運行狀況,以達到一定的政策目標而對宏觀經濟領域進行的有意識的干預。宏觀經濟政策的目標有四種:1.充分就業;2.價格穩定;3.經濟持續均衡增長;4.平衡國際收支。

第一節宏觀經濟政策目標及其政策影響2025/2/21107第一節宏觀經濟政策目標以及經濟政策影響二、宏觀經濟政策的作用和影響1,財政政策:政府變動稅收和支出以便影響總需求進而影響就業和國民收入的政策。2,貨幣政策:貨幣當局即中央銀行通過銀行體系變動貨幣供應量來調節總需求的政策。貨幣市場產品市場貨幣政策財政政策ryyMt,g2025/2/21108一、財政政策的影響:1,擴張的財政政策——y↑;c↑;r↑;i↓2,緊縮的財政政策——y↓;c↓;r↓;i↑二、貨幣政策影響:1,擴張的貨幣政策——r↓;i↑;y↑;c↑2,緊縮的貨幣政策——r↑;i↓;y↓;c↓表17-1ISyrOLMEy*IS’E’E’’LM’2025/2/21109第二節財政政策及其效果一、財政的構成與財政政策工具國家財政由政府收入和支出兩個方面構成,其中政府支出包括政府購買和轉移支付,而政府收入則包含稅收和公債兩個部分。1.什么是政府購買?2.什么是轉移支付?3.什么是稅收,稅收的三個基本特征4.稅收分類5.什么是公債見pp.504-505第二節財政政策及其效果2025/2/21110第二節財政政策及其效果二、自動調節與斟酌使用(1)自動穩定器【不需要主動干預即不需要“斟酌使用的財政政策”!】自動穩定器也稱內在穩定器,是指經濟系統本身存在的一種會減少各種干擾對國民收入沖擊的機制,能夠在經濟繁榮時期自動抑制通脹,在經濟衰退時期自動減輕蕭條,無須政府采取任何行動。財政政策的這種內在穩定經濟的功能主要通過以下三項制度得到發揮:第一,政府稅收的自動變化。第二,政府轉移支付的自動變化。

第三,農產品價格維持制度。以上三種制度對宏觀經濟活動都能起到穩定作用。它們都是財政制度的內在穩定器和應對經濟波動的第一道防線。第二節財政政策及其效果2025/2/21111第二節財政政策及其效果(2)斟酌使用的財政政策斟酌使用的財政政策也稱為權衡性財政政策指,政府要審時度勢,主動采取一些財政措施,變動支出水平或稅收以穩定總需求水平,使之接近物價穩定的充分就業水平。經濟學家認為,運用財政政策調節總需求的原則是“逆經濟風向行事”。(3)財政政策的局限性第一,時滯。第二,不確定性。政府主要面臨兩個方面的不確定:乘數大小難以準確地確定;政策必須預測總需求水平通過財政政策作用達到預定目標究竟需要多少時間。第三,外在的不可預測的隨機因素的干擾,也可能導致財政政策達不到預期結果。第四,財政政策存在“擠出效應”。2025/2/21112第二節財政政策及其效果三、功能財政和預算盈余(1)年度平衡預算:要求每個財政年度的收支平衡。(2)周期平衡預算:是指政府收支在一個經濟周期中保持平衡,以繁榮時的盈余彌補衰退時的赤字。(3)功能財政思想:根據斟酌使用的財政政策,為實現無通貨膨脹的充分就業水平,預算可以是盈余,也可以是赤字,無須刻意保持財政收支平衡。四、赤字和公債強調財政政策要以充分就業為目標的職能財政思想,必然導致赤字財政政策。當出現財政赤字后,各國一般采用發行公債的手段來彌補赤字。五、西方財政的分級管理模式2025/2/21113rr2y2y3YIS2“擠出效應”是指政府支出增加所引起的私人消費或投資降低的效果。為什么?——自發支出(如政府購買)的增加會引起IS曲線右移,如果貨幣供應量不變(LM曲線不動),則會引起利息率的上升,利息率的上升會抑制私人投資,從而使得兩個市場達到均衡的時候對應的國民收入小于利息率不變的國民收入。r1y1IS1LME1E2六、財政政策效果的IS-LM圖形分析(一)擠出效應2025/2/21114(二)財政政策的效果因IS斜率而異ISIS’LMEE’E’’r0r2ry0y2y3ISIS’LMEE’E’’r0r2ry0y1y3政策效果大政策效果小第二節財政政策及其效果2025/2/21115ryOLMIS1IS2IS3IS4y1y2y3y4(三)財政政策的效果因LM斜率而異m=L=ky-hrr=(k/h)y+m/h——LM曲線較陡,表示貨幣需求的利率系數h較小,或者貨幣需求對利率的反應較不敏感。這意味著一定的貨幣需求的增加將使得利率上升較多,從而擠出效應較大。——LM曲線較平坦,表示貨幣需求的利率系數h較大。這時利率不會上升很多,從而不會對私人投資產生很大影響。2025/2/21116第三節貨幣政策及其效果一、商業銀行和中央銀行商業銀行的主要業務是負債業務、資產業務和中間業務。以盈利為目的的特殊銀行。中央銀行是一國的最高金融當局,它統籌管理全國的金融活動,實施貨幣政策以影響經濟。一般認為,中央銀行具有三個職能:(1)作為發行的銀行,發行國家的貨幣。(2)作為銀行的銀行,為商業銀行提供貸款、集中保管存款準備金、集中辦理全國結算業務。(3)作為國家的銀行:代理國庫、提供政府所需資金、代表政府與外國進行金融交易、執行貨幣政策、監管金融市場見PP.513的描述第三節貨幣政策及其效果2025/2/21117第三節貨幣政策及其效果二、存款創造和貨幣供給經常保留的供支付存款提取用的一定金額,稱為存款準備金。在現代銀行制度中,這種準備金在存款中起碼應當占的比率是由中央銀行規定的。這一比率稱為法定準備率。按法定準備率提留的準備金是法定準備金。超出的法定準備金的部分叫做超額準備金。

第三節貨幣政策及其效果舉例:某銀行資產負債表的變化(單位:萬元)資產負債法定準備金200貸款500超額準備金300

存款1000合計1000

合計10002025/2/21118資產負債8020100資產負債641680資產負債51.212.864……A銀行B銀行C銀行100假定法定準備率20%,甲客戶將100萬美元存入開戶行A貸給乙貸給丙貸給丁2025/2/21TEDACollegeNankaiUniversity119存款人銀行存款銀行貸款存款準備金(1)(2)=(3)+(4)(3)=(2)*0.8(4)=(2)*0.2甲1008020乙806416丙6451.412.8…………合計500400100存款總和D=R/rd中央銀行新增一筆原始貨幣供給,將使活期存款總和(亦即貨幣供應量)將擴大為這筆新增原始貨幣供給量的1/rd倍。貨幣創造乘數:k=1/rd條件:1,商業銀行沒有超額儲備;——如果有,則k=1/(rd+re)——還與市場利率有關2,銀行客戶將一切貨幣收入存入銀行,完全以支票進行:無現金漏損;——如果有,則k=1/(rd+rc+re)3,企業有充分的借款意愿2025/2/21TEDACollegeNankaiUniversity120資產負債A1黃金和外匯儲備L1現金A2貸款和貼現L2商業銀行等金融機構在央行存款A3政府債券L3其他金融機構在央行存款A4其他有價證券L4其他負債A5其他資產中央銀行的資產負債表兩個小問題:1,中央銀行如何購買資產?2,為什么把L1和L2定義為基礎貨幣?基礎貨幣或貨幣基礎:準備金+現金——由于會派生出貨幣,因此是一種高能量的或者說活動力強大的貨幣,又稱高能貨幣或強力貨幣。2025/2/21121第三節貨幣政策及其效果三、債券價格與市場利息率的關系債券價格與市場利息率具有反方向變化的關系,即:債券的價格越高,意味著利息率越低;反之,債券的價格越低,意味著利息率越高。四、貨幣政策及其工具(1)再貼現率政策(2)公開市場業務(3)法定準備金率其他:道義勸告,是指中央銀行運用自己在金融體系中的特殊地位和威望,通過對銀行及其他金融機構的勸告,影響其貸款和投資方向,以達到控制信用的目的。五、貨幣政策操作方式和泰勒規則

約翰.泰勒提出,中央銀行的貨幣政策應遵循以下規則:如果真實利率、經濟增長率(從而就業率)和通脹率的關系遭到破壞,貨幣當局就應采取措施予以糾正:若通脹率高于目標值,中央銀行就應將名義利率設定為高于,以抑制通貨膨脹;若失業率高于自然失業率,中央銀行就應降低名義利率,以降低失業率。2025/2/21122第三節貨幣政策及其效果六、貨幣政策效果的IS—LM圖形分析ryOLMLM’ISIS’y1y2y3ryOLM1LM1’ISIS’y1y2y3LM2LM2’貨幣政策效果因IS斜率而異貨幣政策效果因LM斜率而異為什么?——LM曲線較陡,表示貨幣需求的利率系數h較小,或者貨幣需求對利率的反應較不敏感。從而貨幣供應量的增加使得利率下降較多。2025/2/21123第四節兩種政策的混合使用七、貨幣政策的局限性1,經濟衰退時效果差;2,貨幣流動速度不變為前提;3,外部時滯長;4,開放條件下的國際資本流動。2025/2/21TEDACollegeNankaiUniversity124第四節兩種政策的混合使用政策搭配產出利率1擴張性財政政策和緊縮性貨幣政策不確定上升2緊縮性財政政策和緊縮性貨幣政策減少不確定3緊縮性財政政策和擴張性貨幣政策不確定下降4擴張性財政政策和擴張性貨幣政策增加不確定ISyrOLMEIS’E’LM’r0y0y*第四節兩種政策的混合使用2025/2/21125第五節博弈論在宏觀經濟政策中的應用宏觀經濟政策的一個重要特點是時間不一致性。時間不一致性也稱為動態不一致性,指決策者提前宣布政策以影響私人決策者的預期,然后在這些預期形成并發生作用后又采用不同政策的傾向。決策者違背自己以前做出的宣言,主要是由于決策者有改變政策,不履行諾言的激勵。2025/2/21126第六節關于總需求管理政策的爭論一、要不要干預凱恩斯主義經濟學家主張采用政策來穩定經濟。但是,一些經濟學家認為,經濟波動的根源是外生因素的干擾,社會經濟本身會適應這些干擾,市場會對經濟環境的變化提供良好的解決辦法。他們認為,政府干預政策不但在很大程度上無效,反而還能帶來一些壞處。理由主要有:(1)政府預測能力有限。(2)政策的時滯。(3)公眾對政策的反應。但是,凱恩斯主義者則堅持穩定經濟的政策是必要的、有效的。他們認為,經濟在遭受來自需求或供給方的沖擊后會衰退,工資和價格并不能迅速調整到市場出清狀態,經濟處于非均衡狀態。此時,政府采取穩定的政策,即刺激需求的財政政策或貨幣政策,就會較快恢復經濟。第六節關于總需求管理政策的爭論2025/2/21127第六節關于總需求管理政策的爭論二、政策有效性的爭論凱恩斯主義者認為,國家實行赤字財政政策時,用發公債比增加稅收來彌補赤字要好,增加稅收會影響消費需求,從而降低赤字財政政策的效果。巴羅—李嘉圖等價定理:政府用債務籌資和稅收籌資是等價的,未來債務本息的現值等于現在的赤字額。由于消費者具有前瞻性,減稅并不會引起消費增加,家庭會把額外的可支配收入儲蓄起來,以應付未來稅收的增加。這時,私人儲蓄的增加正好抵消了公共儲蓄的減少,國民儲蓄(等于私人儲蓄和公共儲蓄之和)保持不變。因此,減稅并沒有傳統分析所預言的影響。2025/2/21128第六節關于總需求管理政策的爭論三、按什么規則對經濟進行干預以貨幣政策說,經濟學家提出過如下幾種不同的政策規則:(1)穩定比率貨幣供應量增長的規則。(2)以名義GDP為目標變量的政策規則。(3)以一定的名義通脹率為目標變量的政策規則。(4)以一定的真實利率作為操作變量的政策規則,即泰勒規則。2025/2/21129第七節供給管理的政策一、短期供給管理政策的含義短期供給管理政策是指在短期內如何從供給方面采取一些政策措施來消除較大經濟波動帶來的失業和通脹。二、收入政策和人力政策(1)收入政策是用來限制壟斷企業和工會對物價和工資操縱的一種重要政策,即實行以管制工資一物價為主要內容的政策。(2)人力政策是用以改進勞動市場狀況,消除勞動市場不完全性,以便克服失業和通貨腱脹進退兩難的困境的。第七節供給管理的政策2025/2/21130第七節供給管理的政策三、供給學派的政策主張供給學派提出的供給管理政策思想的核心是減稅,特別是要降低高邊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