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西南寧市2024-2025學年七年級上學期期末歷史試題(含答案)_第1頁
廣西南寧市2024-2025學年七年級上學期期末歷史試題(含答案)_第2頁
廣西南寧市2024-2025學年七年級上學期期末歷史試題(含答案)_第3頁
廣西南寧市2024-2025學年七年級上學期期末歷史試題(含答案)_第4頁
廣西南寧市2024-2025學年七年級上學期期末歷史試題(含答案)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5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七年級歷史部分一、單項選擇題(本大題共18小題,每小題2分,共36分。在每小題列出的四個備選項中,只有一項符合題目要求,錯選、多選或未選均不得分。)1.廣西隆安的婭懷洞遺址中出土了數以萬計的石制品,種類包括石錘、石核、石片等,據此可推測當時廣西先民已經會()A.保存火種B.制作工具C.飼養家畜D.種植作物2.壯語中稱稻田為“那”,壯族先民主要從事稻作農業生產。與壯族先民從事同類農業生產的是()A.元謀人B.藍田人C.河姆渡人D.半坡人3.在良渚古城遺址群中的反山墓地發現高等級墓葬,隨葬品中包括精美玉器、象牙器等,但城外的普通墓地隨葬品稀少。據此可知,當時()A.建筑技術高超B.階級分化明顯C.社會矛盾激化D.禮樂制度完備4.圖示法能將復雜的歷史比較直觀形象地展示出來。下圖體現的中國古代政治制度是()A禪讓制B.世襲制C.分封制D.察舉制5.按照周禮規定,諸侯最多只能使用七鼎六簋。春秋時期鄭國國君使用九鼎八簋,被一些諸侯競相效仿。這種僧越禮制的行為反映了()A.王室衰微,諸侯崛起B.兼并戰爭,走向統一C.變法改革,富國強兵D.合縱連橫,遠交近攻6.商鞅變法規定,軍功以在前線斬得敵人的多少來計算,殺敵越多,賞賜越厚。這項措施有利于()A.促進經濟發展B.提高行政效率C.強化舊貴族特權D.提高軍隊戰斗力7.稷下學宮是戰國時期重要的思想文化中心,不同學派的學者們在此進行講學、辯論、議政。這一現象反映戰國時期()A.政治上長治久安B.經濟上繁榮發展C.學術上百家爭鳴D.軍事上競相征伐8.何尊是西周周成王時的青銅器,銘文中有“宅茲中國”的記載,是目前所見“中國”一詞最早的實物見證。該文物可用于研究()A.商朝的奴隸制度B.西周的青銅文明C.秦朝的政治制度D.北朝的民族關系9.賈誼在《過秦論》中寫道:“(秦二世)繁刑嚴誅,賦斂無度......是以陳涉(勝)......奮臂于大澤而天下響應者,其民危也。”他認為大澤鄉起義爆發的原因是()A.修筑長城B.統一車軌C.秦的暴政D.楚漢之爭10.漢高祖下令讓部分士兵還鄉務農,文帝和景帝把田租降到三十稅一。以上內容體現了漢初統治者實行()A.郡國并行制度B.休養生息政策C.和親政策D.鹽鐵官營、專賣11.有學者評價某位君主“后世常用雄才大略來形容他,說他是第一個用儒家思想統一全民族思想的皇帝,第一個開通西域的皇帝”。材料描述的君主是()A.周武王B.秦始皇C.漢武帝D.晉惠帝12.七年級1班的同學開展歷史探究活動時,列出的關鍵詞有“光武中興”“外戚與宦官交替專權”“黃巾起義”。據此判斷該活動探究的主題為()A.西漢的建立B.東漢的興衰C.西晉的統一D.東晉的興亡13.1962年中國人民郵政發行一枚紀念郵票(如下圖),此郵票是為了紀念()A蔡倫改進造紙術B.華佗創編“五禽戲”C.王羲之創作《蘭亭集序》D.顧愷之創作《洛神賦圖》14.司馬遷繼志著史,忍辱發奮,艱苦撰述,最終完成歷史上第一部紀傳體通史,其體例為以后著史者所遵循。這部著作是()A.《詩經》B.《論語》C.《離騷》D.《史記》15.成語是中華文化的瑰寶,言簡意賅且蘊含著豐富的歷史故事。“草木皆兵”這則成語是后人根據《晉書苻堅載記》的記載提煉而成,與之相關的歷史事件是()A.涿鹿之戰B.牧野之戰C.官渡之戰D.淝水之戰16.據表可知,祖沖之數學成就的取得源自()時期成就春秋戰國算籌普遍使用三國劉徽最早提出圓周率的計算方法南朝祖沖之使用算籌完成海量計算,運用劉徽的方法把圓周率精確到小數點以后的第七位數A.前人積累B.發揮想象C.實地考察D.中外交流17.我們在歷史教科書中常看到這樣的表述:公元前771年西周滅亡;494年孝文帝遷都洛陽......文中記錄年份使用的紀年方法是()A.干支紀年法B.王位紀年法C.年號紀年法D.公元紀年法18.歷史地圖反映了特定時期的時空信息,下圖體現的歷史信息是()A.北方各族內遷B.中原人口南遷C.北朝政權更替D.南方政權更迭四、非選擇題(本大題共3小題,共39分。)19.農業是立國之本。閱讀材料,回答問題。材料一中國古代農具(部分)農具圖片①帶藤條殘木柄骨耜②戰國鋸齒鐵鐮③漢朝耬車(模型)功能解說解說詞一:,播種工具,可將開溝、播種、掩土三道工序一次完成解說詞二:,用于翻土,多用石、骨制成,其頂部可綁縛木柄操作解說詞三:,用于收割,刃部和整個正面均作鋸齒狀。-摘編自人民教育出版社《中國歷史》《中國歷史教師教學用書》》((七上)、荊州博物館材料二秦漢時期著名水利工程(部分)時期水利工程概況秦朝靈渠靈渠分湘入漓,溝通長江水系和珠江水系,開拓了南北水運通道,“灌田萬頃”。西漢漕渠漕渠自長安至黃河,長約三百里,既可灌溉田畝,又可通漕運(漕運是利用水道調運糧食的一種專業運輸)。-摘編自白壽彝主編《中國通史》、中國國家博物館編《文物秦漢史》材料三六朝時期,江南農業取得很大進步。糧食、蔬菜、果木等作物種類繁多,平原地區的荒地被開辟為良田,洞庭湖、鄱陽湖、太湖流域成為重要糧食產區。三吳地區百姓勤勞務農,豐年則糧食可供數郡。-摘編自中國歷史研究院《(新編)中國通史綱要》(上冊)(1)根據材料一,在功能解說的橫線處填入相對應的農具圖片序號。(2)根據材料二,概括秦漢時期著名水利工程的共同作用。(3)根據材料三,概括魏晉時期江南地區農業發展的表現。(4)綜合上述材料,歸納促進中國古代農業發展的因素。20.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在歷史長河中熠熠生輝。閱讀材料,回答問題。【觀文字·了解文化傳承】漢字“魚”的演變興盛時期商周秦漢魏晉文字A金文小篆隸書楷書書寫樣式漢字是世界上唯一沿用至今的古老文字系統,是中國與世界溝通的橋梁,是記錄、傳承中華文明的載體,是維系國家統一、促進民族融合的紐帶。—摘編自成都博物館【賞銅燈·領悟文化創新】【行絲路·體會文化交流】(1)結合所學知識,寫出表格中A處文字的名稱。根據材料,指出漢字的作用。(2)根據上述文物簡介,概括“西漢羽紋銅鳳燈”設計的巧妙之處。(3)根據史料的表現形式分類,可分為實物史料、文獻史料、口述史料等,上述兩則史料分別屬于:實物史料_;文獻史料。(填寫序號即可)兩則史料相互佐證,可推測出的歷史結論是(4)綜合上述材料,歸納中華文明的特征。21.中華民族悠久的歷史是各民族交融匯聚共同書寫的。閱讀材料,回答問題。材料一秦至三國兩晉南北朝時期時間軸(部分)材料二郡、縣(道)是中央政府實施直接治理的地方行政單位,通過垂直集權的郡縣制,秦朝將中央的法、律、令推行至全國各地......在郡縣制的運轉體系里,民眾都會成為秦朝的“編戶齊民”,都在同一體制下生活,這就大大弱化了族群界限和地域區隔,而強化了其政治共同性。-摘編自《中華民族共同體概論》材料三材料四魏晉南北朝時期的社會現象(部分)漢族少數民族北齊時漢族士大夫子弟學習胡語、胡樂,成為時髦現象。北魏孝文帝要求百姓穿漢服,禁止胡語,說漢話,參照漢制改革官制、修訂法律。漢人胡服胡食,胡樂流行。羯人石勒設立太學和郡國學,提倡儒學。馬、騾、駱駝等牲畜的馴養及治療技術被帶到中原地區。長期過著游牧生活的少數民族,逐漸向半農半牧演變。-摘編自中國歷史研究院《(新編)中國通史綱要》(上冊)(1)根據材料一并結合所學知識,在時間軸A、B處填入相應的歷史事件。(填寫序號即可。2分)結合所學知識,歸納階段一所體現的歷史階段特征。A:;B:(①三國鼎立;②秦統一全國)(2)根據材料二,指出郡縣制的特點及其作用。(3)根據材料三,列舉西漢時期位于西北地區任意兩個郡。指出河西四郡設立后的變化。(4)根據材料四,請選擇材料中兩個社會現象,并說明其帶來的作用。七年級歷史部分一、單項選擇題(本大題共18小題,每小題2分,共36分。在每小題列出的四個備選項中,只有一項符合題目要求,錯選、多選或未選均不得分。)【1題答案】【答案】B【2題答案】【答案】C【3題答案】【答案】B【4題答案】【答案】C【5題答案】【答案】A【6題答案】【答案】D【7題答案】【答案】C【8題答案】【答案】B【9題答案】【答案】C【10題答案】【答案】B【11題答案】【答案】C【12題答案】【答案】B【13題答案】【答案】A【14題答案】【答案】D【15題答案】【答案】D【16題答案】【答案】A【17題答案】【答案】D【18題答案】【答案】A四、非選擇題(本大題共3小題,共39分。)【19題答案】【答案】(1)圖片序號分別為:③①②。(2)共同作用:為農田提供灌溉水源;有利于航運。(3)表現:農作物種類繁多;耕地面積增加;出現重要糧食產區;糧食產量大。(4)因素:農具的革新;水利工程的興修;交通運輸的發展;勞動人民的努力等。【20題答案】【答案】(1)文字:A:甲骨文。作用:漢字是中國與世界溝通的橋梁;漢字是記錄傳承中華文明的重要載體;漢字是維系國家統一、促進民族融合的紐帶(2)巧妙之處:分段鑄造,便于使用;可調節燈光;無油煙,環保。(3)①.②②.①③.絲綢之路是古代東西方往來的大動脈,促進了中國與其他國家和地區的貿易與文化交流。(4)特征:中華文明具有突出的連續性;中華文明具有突出的創新性;中華文明具有突出的包容性。【21題答案】【答案】(1)歷史事件:A:②:B:①。階段特征:統一多民族封建國家的建立與鞏固。(2)特點:垂直集權或中央政府實施直接治理。作用:有利于秦朝將中央的法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