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三農村社會治理創新手冊TOC\o"1-2"\h\u32706第一章村級組織建設 3194331.1村級組織結構優化 3245541.2村級干部隊伍建設 3194481.3村級民主管理制度 46993第二章農村產業發展 440132.1產業發展規劃與布局 4298402.2農村產業融合發展 411412.3農村產業扶貧與致富 519406第三章農村基礎設施 5144873.1基礎設施建設規劃 5291683.2農村公共服務設施 6118363.3農村生態環境治理 618948第四章農村社會治理 7101354.1農村社會治理體系構建 7213224.1.1完善村民自治制度 7157104.1.2加強農村基層組織建設 7185084.1.3完善農村公共服務體系 7230274.2農村社會矛盾調處與化解 791814.2.1建立健全農村社會矛盾排查機制 8181584.2.2創新農村社會矛盾調處方式 889604.2.3提高農村社會矛盾化解能力 8102184.3農村社會治安防控 8212454.3.1建立健全農村社會治安防控體系 8216964.3.2強化農村社會治安防控措施 8300024.3.3提高農村社會治安防控效能 922168第五章農村公共服務 936865.1公共服務供給與優化 998415.2農村社會保障制度 9260145.3農村教育與衛生事業 10281第六章農村土地制度改革 1058406.1土地制度改革概述 109356.2農村土地流轉與規模經營 10163506.2.1土地流轉的意義 1074096.2.2土地流轉的現狀與問題 10170916.2.3規模經營的優點與挑戰 119226.3農村土地管理與利用 11117416.3.1土地管理政策 1175956.3.2土地利用現狀與問題 1191336.3.3土地利用創新實踐 1128116第七章農村金融服務 1196147.1農村金融服務體系建設 11316817.1.1政策引導與支持 123067.1.2金融機構建設 1261977.1.3金融基礎設施完善 12242867.2農村金融產品與服務創新 1288927.2.1農村信貸產品創新 1278757.2.2農村保險產品創新 12261697.2.3農村金融服務模式創新 12260877.3農村金融風險防控 1227167.3.1信用風險防控 13326267.3.2市場風險防控 13198387.3.3操作風險防控 1375267.3.4合規風險防控 13122第八章農村文化傳承與創新 1371728.1農村文化傳承與發展 138968.1.1文化傳承的重要性 13177758.1.2文化傳承的現狀 13251968.1.3文化傳承與發展的策略 13162008.2農村文化產業開發 13145038.2.1文化產業的概念與特點 14231358.2.2文化產業開發的意義 14211618.2.3文化產業開發策略 14319128.3農村文化教育普及 1411578.3.1文化教育普及的重要性 14245958.3.2文化教育普及的現狀 1497108.3.3文化教育普及策略 1429950第九章農村基層建 14264569.1基層建工作機制 14279919.1.1建立健全基層建工作領導體制 1443849.1.2完善建工作制度 15239779.1.3加強建工作隊伍建設 1512399.1.4創新建工作方法 1529779.2員教育培訓與考核 15230909.2.1制定員教育培訓計劃 15322239.2.2完善員教育培訓體系 15317879.2.3加強員考核評價 15161289.2.4開展員先鋒崗活動 1541699.3建示范點創建 1557009.3.1制定建示范點創建規劃 153159.3.2加強建示范點基礎設施建設 15190239.3.3深化建示范點內涵建設 1638709.3.4加強建示范點宣傳推廣 1626300第十章農村社會治理創新案例 16695610.1村級社會治理創新案例 1694210.1.1X村“一事一議”民主決策模式 162090010.1.2Y村“互聯網社會治理”模式 161804610.2鄉鎮社會治理創新案例 161130410.2.1Z鎮“網格化管理”模式 161976310.2.2A鎮“多元化調解”模式 172250810.3縣域社會治理創新案例 1761910.3.1B縣“最多跑一次”改革 17982310.3.2C縣“智慧鄉村”建設 17第一章村級組織建設1.1村級組織結構優化村級組織作為農村社會治理的基礎單元,其組織結構的優化是提高治理效率的關鍵。應當明確村級組織的職能定位,合理劃分內部結構,形成決策、執行、監督相互協調、相互制約的機制。具體措施包括:職能界定:明確村級組織在經濟發展、社會管理、公共服務等方面的職能,保證其能夠有效履行職責。機構設置:根據村莊實際情況,合理設置村支部、村民委員會、村務監督委員會等機構,保證各司其職。人員配置:優化人員配置,選拔具備一定文化素質、管理能力和責任心的村民擔任相應職務。流程優化:簡化決策流程,提高決策效率,保證村級組織能夠快速響應村民需求。1.2村級干部隊伍建設村級干部隊伍是農村社會治理的中堅力量,其素質和能力直接影響到治理效果。因此,加強村級干部隊伍建設。以下為具體措施:選拔任用:建立科學合理的選拔任用制度,注重選拔具備政治素質、業務能力、群眾基礎的干部。培訓提升:定期組織培訓,提升村級干部的政策法規理解能力、組織協調能力和為民服務意識。激勵保障:建立健全激勵保障機制,通過薪酬激勵、職務晉升等方式,激發村級干部的工作積極性。監督管理:加強村級干部的監督管理,建立健全風廉政建設責任制,防止權力濫用和腐敗現象。1.3村級民主管理制度村級民主管理制度是保障村民權益、提高農村社會治理水平的重要途徑。以下是村級民主管理制度的建設內容:民主選舉:規范民主選舉程序,保證選舉公正、公開、公平,選出真正代表村民意愿的村級組織成員。民主決策:建立健全村民大會、村民代表大會等決策機構,保證重大事項能夠充分聽取村民意見。民主監督:加強村務監督,設立村務監督委員會,對村級組織的決策、執行、財務等方面進行監督。民主管理:推動村民自治,鼓勵村民參與村莊管理,形成村民自我管理、自我服務的良好局面。民主法治:加強法治教育,提高村民的法治意識,保證村級民主管理制度在法治軌道上運行。第二章農村產業發展2.1產業發展規劃與布局農村產業發展規劃與布局是推動農村社會經濟發展的基礎性工作,旨在根據各地區的資源稟賦、環境條件和市場需求,制定出科學合理的產業發展藍圖。需進行深入的調查研究,了解當地自然資源、人力資源、文化傳統及市場需求,為產業規劃提供詳實的數據支持。依據國家宏觀政策和地方發展規劃,明確產業發展方向和目標,確定主導產業、優勢產業和潛力產業。在布局上,應堅持區域協調發展原則,優化產業空間布局,形成特色鮮明、結構合理的產業體系。2.2農村產業融合發展農村產業融合發展是指以農業為基礎,通過產業之間的相互融合,促進農村產業轉型升級,提高農村經濟效益。這包括農產品加工與農業相結合,發展農產品深加工和精深加工,提高農產品附加值;休閑農業與鄉村旅游相結合,利用農村自然景觀和人文資源,發展農村旅游;農村電商與物流相結合,拓寬農產品銷售渠道,提升農產品市場競爭力。還需加強農村產業服務平臺建設,提供政策咨詢、技術指導、市場信息等服務,促進產業融合發展的深度和廣度。2.3農村產業扶貧與致富農村產業扶貧與致富是解決農村貧困問題的重要途徑。應結合當地實際,選取適合當地發展的產業項目,通過政策扶持、資金投入和技術支持,幫助貧困農戶發展產業,實現持續穩定增收。在扶貧過程中,要注重發揮貧困地區的資源優勢,發展特色農產品,提升農產品品質和市場競爭力。同時要鼓勵和支持農村創業創新,培育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引導農民參與產業發展,共享產業發展成果。還需加強農村基礎設施建設,改善農村生產生活條件,為農村產業扶貧與致富提供良好的環境。第三章農村基礎設施3.1基礎設施建設規劃農村基礎設施建設規劃是農村社會治理的重要組成部分。為了提高農村居民的生活質量,促進農村經濟發展,以下是對基礎設施建設規劃的具體闡述:(1)規劃原則在基礎設施建設規劃中,應遵循以下原則:(1)因地制宜:根據當地自然資源、地理環境、經濟發展水平等因素,合理規劃基礎設施建設。(2)綜合考慮:兼顧農村產業發展、居民生活、生態環境等多方面需求,實現基礎設施的全面發展。(3)可持續發展:注重基礎設施建設的長遠發展,保證資源的合理利用和生態環境的保護。(2)規劃內容(1)交通設施:包括農村道路、橋梁、公共交通等,以滿足農村居民的出行需求。(2)水利設施:包括農田水利、供水排水、灌溉等,保障農村農業生產和居民生活用水。(3)電力設施:加強農村電網建設,提高電力供應能力和穩定性。(4)通信設施:推進寬帶網絡、移動通信等通信設施建設,提升農村信息化水平。(5)環保設施:包括生活垃圾處理、污水處理、生態環境保護等,提高農村環境質量。3.2農村公共服務設施農村公共服務設施是農村社會治理的重要支撐,以下是對農村公共服務設施的具體闡述:(1)教育設施加強農村教育設施建設,提高農村教育水平。包括:(1)學校建設:保證農村學校基礎設施完善,提高教育質量。(2)教師隊伍:加強農村教師隊伍建設,提高教師待遇,吸引更多優秀教師到農村任教。(2)衛生設施改善農村衛生設施,提高農村居民健康水平。包括:(1)衛生室建設:完善農村衛生室設施,提高醫療服務水平。(2)衛生保健:加強農村衛生保健工作,提高農村居民健康素養。(3)文化設施豐富農村文化活動,提升農村居民精神文化生活。包括:(1)文化廣場:建設農村文化廣場,為居民提供休閑娛樂場所。(2)文化活動:組織各類文化活動,如廣場舞、戲曲、書畫等,豐富農村居民精神文化生活。3.3農村生態環境治理農村生態環境治理是農村社會治理的重要內容,以下是對農村生態環境治理的具體闡述:(1)生態環境保護加強農村生態環境保護,防止生態環境惡化。包括:(1)生態紅線:明確農村生態紅線,保護重要生態區域。(2)污染防治:加強農村污染防治,減少化肥、農藥等對環境的污染。(2)生態修復對已受損的農村生態環境進行修復,恢復生態功能。包括:(1)治理水土流失:采取生物措施和工程措施,治理水土流失。(2)恢復植被:加強植被建設,提高農村生態環境質量。(3)生態補償建立生態補償機制,促進農村生態環境可持續發展。包括:(1)政策支持:制定相關政策,鼓勵農民參與生態補償項目。(2)資金投入:加大生態補償資金投入,保障生態補償政策的實施。第四章農村社會治理4.1農村社會治理體系構建農村社會治理體系的構建是提升農村社會管理水平、實現農村社會和諧穩定的基礎。應以村民自治為核心,建立健全農村基層民主制度,保障村民依法直接行使民主權利。要加強農村基層組織建設,發揮組織的領導核心作用,引領農村社會治理工作。還需完善農村公共服務體系,提高農村公共服務水平,滿足農民基本公共服務需求。4.1.1完善村民自治制度村民自治是農村社會治理的基礎,要完善村民自治制度,主要包括以下幾個方面:(1)完善村民選舉制度,保障村民選舉的公正、公平和公開;(2)加強村民議事制度,充分發揮村民大會、村民代表大會的作用;(3)建立健全村民監督機制,保證村民自治的健康發展。4.1.2加強農村基層組織建設農村基層組織是農村社會治理的領導核心,要加強農村基層組織建設,主要包括以下幾個方面:(1)加強組織領導班子建設,提高組織領導能力;(2)加強員隊伍建設,發揮員先鋒模范作用;(3)加強風廉政建設,嚴肅查處違紀違法行為。4.1.3完善農村公共服務體系完善農村公共服務體系,主要包括以下幾個方面:(1)加強農村基礎設施建設,提高農村公共服務水平;(2)優化農村公共服務資源配置,實現農村公共服務均等化;(3)創新農村公共服務供給方式,提高農村公共服務效率。4.2農村社會矛盾調處與化解農村社會矛盾是農村社會治理的重要內容,要著力調處和化解農村社會矛盾,維護農村社會和諧穩定。4.2.1建立健全農村社會矛盾排查機制建立健全農村社會矛盾排查機制,主要包括以下幾個方面:(1)明確排查責任,落實排查任務;(2)完善排查方式,提高排查效果;(3)及時化解排查出的矛盾,防止矛盾激化。4.2.2創新農村社會矛盾調處方式創新農村社會矛盾調處方式,主要包括以下幾個方面:(1)加強人民調解工作,發揮人民調解作用;(2)引入社會力量參與矛盾調處,提高調處效果;(3)建立多元化矛盾調處機制,滿足不同類型矛盾調處需求。4.2.3提高農村社會矛盾化解能力提高農村社會矛盾化解能力,主要包括以下幾個方面:(1)加強農村社會治理隊伍建設,提高隊伍素質;(2)開展農村社會治理培訓,提升農村社會治理水平;(3)完善農村社會治理機制,提高農村社會治理效能。4.3農村社會治安防控農村社會治安防控是農村社會治理的重要任務,要切實加強農村社會治安防控工作,保障農民生命財產安全。4.3.1建立健全農村社會治安防控體系建立健全農村社會治安防控體系,主要包括以下幾個方面:(1)加強農村社會治安防控網絡建設,實現治安防控全覆蓋;(2)完善農村社會治安防控機制,提高防控效果;(3)加強農村社會治安防控隊伍建設,提高防控能力。4.3.2強化農村社會治安防控措施強化農村社會治安防控措施,主要包括以下幾個方面:(1)加強農村社會治安巡邏,提高見警率;(2)開展農村社會治安專項整治,嚴厲打擊違法犯罪活動;(3)加強農村社會治安宣傳教育,提高農民法治意識。4.3.3提高農村社會治安防控效能提高農村社會治安防控效能,主要包括以下幾個方面:(1)加強農村社會治安防控信息化建設,提高防控效率;(2)建立健全農村社會治安防控協作機制,形成防控合力;(3)加強農村社會治安防控科研,推動防控手段創新。第五章農村公共服務5.1公共服務供給與優化農村公共服務是農村社會治理的重要組成部分,其供給與優化對于提高農村居民生活質量、促進農村經濟社會發展具有重大意義。當前,我國農村公共服務供給存在一定的問題,如供給不足、配置不合理、效率低下等。為此,應從以下幾個方面著手優化農村公共服務供給:(1)明確公共服務供給責任。應承擔農村公共服務供給的主要責任,同時充分發揮市場和社會力量的作用,形成多元化的供給主體。(2)優化公共服務資源配置。根據農村居民需求,合理配置公共服務資源,保證公共服務覆蓋面和均等化。(3)創新公共服務供給方式。采用購買服務、公私合營等模式,提高農村公共服務供給效率和質量。(4)建立健全農村公共服務監管機制。加強對農村公共服務供給的監管,保證公共服務質量和資金使用效果。5.2農村社會保障制度農村社會保障制度是農村公共服務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對于保障農村居民基本生活、維護農村社會穩定具有重要意義。當前,我國農村社會保障制度存在一定的問題,如保障水平低、制度碎片化等。以下是對農村社會保障制度的一些建議:(1)完善農村養老保險制度。建立多層次、多渠道的農村養老保險體系,提高農村居民養老保障水平。(2)加強農村醫療保障。提高農村醫療保險報銷比例,擴大報銷范圍,保證農村居民基本醫療需求得到滿足。(3)建立健全農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保證農村貧困人口基本生活得到保障,助力脫貧攻堅。(4)推進農村社會福利事業發展。關注農村特殊群體,如殘疾人、孤兒等,提供針對性的社會福利服務。5.3農村教育與衛生事業農村教育與衛生事業是農村公共服務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關系到農村居民素質提升和身體健康。以下是對農村教育與衛生事業的一些建議:(1)加大農村教育投入。提高農村學校硬件設施水平,改善師資力量,保證農村孩子享受到公平優質的教育資源。(2)推進農村教育改革。創新農村教育模式,注重培養學生的實踐能力和創新能力,為農村經濟社會發展輸送人才。(3)加強農村衛生服務體系建設。提高農村衛生服務能力,保證農村居民享受到基本的醫療衛生服務。(4)開展農村健康促進活動。普及健康知識,提高農村居民健康素養,預防疾病的發生。第六章農村土地制度改革6.1土地制度改革概述土地制度改革是農村社會治理創新的重要內容。我國農村土地制度改革旨在明確土地產權,優化土地資源配置,提高土地利用效率,保障農民的土地權益。自20世紀80年代實施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以來,我國農村土地制度改革取得了顯著成果,為農村經濟發展奠定了基礎。6.2農村土地流轉與規模經營6.2.1土地流轉的意義農村土地流轉是指在一定時期內,農民將其土地承包經營權轉讓給其他農戶或企業,實現土地資源的優化配置。土地流轉對于促進農村經濟發展、提高農民收入具有重要意義。土地流轉可以解決農村土地細碎化問題,提高土地規模經營水平;土地流轉有利于吸引社會資本投入農業,推動農業現代化;土地流轉有助于農民從土地上解放出來,轉向非農產業,實現農村產業結構調整。6.2.2土地流轉的現狀與問題當前,我國農村土地流轉呈現出流轉面積逐年增加、流轉形式多樣化、流轉市場逐漸成熟等特點。但是在土地流轉過程中,也存在一些問題,如流轉程序不規范、流轉收益分配不公、流轉合同履行不到位等。6.2.3規模經營的優點與挑戰農村土地規模經營是指在一定的土地上,通過流轉、租賃等方式,實現土地集中連片經營。規模經營具有以下優點:一是提高農業生產效率,降低生產成本;二是促進農業科技創新,推動農業現代化;三是增加農民收入,提高農村經濟發展水平。但是規模經營也面臨一些挑戰,如土地流轉政策執行力度、農民權益保障、農業風險防范等。6.3農村土地管理與利用6.3.1土地管理政策為保障農村土地制度改革順利進行,我國制定了一系列土地管理政策。主要包括:明確土地產權,保障農民土地承包經營權;加強土地用途管制,嚴格土地審批制度;建立健全土地市場,規范土地流轉行為;加大土地整治力度,提高土地利用效率。6.3.2土地利用現狀與問題當前,我國農村土地利用存在以下問題:一是土地資源分布不均,部分地區土地資源緊張;二是土地利用效率低下,農業生產效益不高;三是土地生態環境問題突出,如土地污染、水土流失等。為解決這些問題,需要采取以下措施:(1)優化土地資源配置,提高土地利用效率;(2)加強土地生態環境保護,推動農業可持續發展;(3)完善土地管理政策,保障農民土地權益;(4)推進農村土地制度改革,激發土地活力。6.3.3土地利用創新實踐我國各地在土地利用方面進行了一系列創新實踐。如:開展土地整治項目,提高土地質量;推廣土地流轉,發展規模經營;實施農業產業結構調整,發展特色農業等。這些創新實踐為農村經濟發展注入了新動力,提高了土地利用效率。第七章農村金融服務7.1農村金融服務體系建設農村金融服務體系建設是農村社會治理創新的重要組成部分。當前,我國農村金融服務體系尚不完善,存在諸多問題。以下為農村金融服務體系建設的幾個關鍵方面:7.1.1政策引導與支持應發揮引導作用,制定一系列有利于農村金融服務發展的政策措施,包括稅收優惠、財政補貼、信貸支持等。同時加強對農村金融服務的監管,保證金融資源合理配置。7.1.2金融機構建設農村金融機構應充分發揮服務農村經濟的職能,優化網點布局,提高服務效率。鼓勵國有大行、股份制銀行在鄉鎮設立分支機構,支持農村合作金融機構發展,增強農村金融服務能力。7.1.3金融基礎設施完善加強農村金融基礎設施建設,提高金融服務覆蓋率。推動農村支付體系建設,推廣非現金支付工具,提升農村地區支付服務水平。同時完善農村信用體系,為農村金融服務提供有效保障。7.2農村金融產品與服務創新農村金融產品與服務創新是農村金融服務發展的關鍵。以下為農村金融產品與服務創新的幾個方面:7.2.1農村信貸產品創新針對農村產業結構和農戶需求,創新農村信貸產品,如農村小額貸款、農村創業貸款、農村土地經營權抵押貸款等。同時優化信貸審批流程,提高信貸投放效率。7.2.2農村保險產品創新發展農村保險市場,創新保險產品,如農業保險、農村人身保險、農村財產保險等。通過保險產品創新,提高農村地區風險防范能力。7.2.3農村金融服務模式創新摸索線上線下相結合的農村金融服務模式,如互聯網金融服務、移動金融服務等。通過金融服務模式創新,拓寬農村金融服務渠道,提高農村金融服務水平。7.3農村金融風險防控農村金融風險防控是農村金融服務體系建設的重要組成部分。以下為農村金融風險防控的幾個方面:7.3.1信用風險防控加強農村信用體系建設,完善農村信用評價體系,提高農村信用貸款風險防控能力。同時加強對農村信貸市場的監管,防范信貸風險。7.3.2市場風險防控關注農村金融市場動態,及時發覺市場風險。加強對農村金融市場的研究,合理配置金融資源,降低市場風險。7.3.3操作風險防控提高農村金融服務人員素質,加強內部控制,防范操作風險。同時完善農村金融基礎設施,提高金融服務水平,降低操作風險。7.3.4合規風險防控加強農村金融服務合規建設,保證金融服務合規合法。密切關注國家金融政策,及時調整農村金融服務策略,防范合規風險。第八章農村文化傳承與創新8.1農村文化傳承與發展8.1.1文化傳承的重要性農村文化傳承是中華民族優秀傳統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承載著農村地區的歷史記憶、民族特色和民間智慧。在新時代背景下,加強農村文化傳承與發展,對于維護農村社會穩定、促進農村經濟發展具有重要意義。8.1.2文化傳承的現狀當前,農村文化傳承面臨一些問題,如傳統文化資源流失、文化傳承人才短缺、傳承方式單一等。這些問題嚴重制約了農村文化傳承與發展的進程。8.1.3文化傳承與發展的策略(1)加強農村文化資源的保護與挖掘,對傳統文化進行系統整理和傳承;(2)培育農村文化傳承人才,提高農村文化傳承能力;(3)創新農村文化傳承方式,利用現代科技手段推廣傳統文化;(4)加強農村文化基礎設施建設,為文化傳承提供良好環境。8.2農村文化產業開發8.2.1文化產業的概念與特點農村文化產業是指以農村文化資源為基礎,通過創意、創新和產業化的手段,開發具有經濟價值和文化價值的產品和服務。其特點包括:資源豐富、市場潛力大、產業鏈較長、輻射帶動能力強等。8.2.2文化產業開發的意義農村文化產業開發有助于優化農村產業結構,促進農村經濟增長;拓寬農民增收渠道,提高農民生活水平;豐富農村文化生活,提升農村文化軟實力。8.2.3文化產業開發策略(1)充分利用農村文化資源,開發特色文化產品;(2)培育農村文化產業市場,拓展文化產業發展空間;(3)加強文化產業與其他產業的融合發展,形成產業鏈;(4)加大政策扶持力度,優化農村文化產業發展環境。8.3農村文化教育普及8.3.1文化教育普及的重要性農村文化教育普及是提高農民素質、促進農村經濟社會發展的重要手段。通過文化教育普及,可以提高農民的文化素養、科技素養和道德素養,為農村發展提供人才支持。8.3.2文化教育普及的現狀當前,農村文化教育普及存在一些問題,如教育資源分配不均、教育質量不高、教育觀念落后等。8.3.3文化教育普及策略(1)優化農村教育資源,提高教育質量;(2)加強農村教師隊伍建設,提高教師待遇;(3)推廣現代遠程教育,拓寬農村教育渠道;(4)創新教育觀念,注重農民終身教育。第九章農村基層建9.1基層建工作機制9.1.1建立健全基層建工作領導體制為保證農村基層建工作的高效開展,應當建立健全基層建工作領導體制,明確各級組織在建工作中的職責和任務,形成上下聯動、齊抓共管的工作格局。9.1.2完善建工作制度制定和完善建工作制度,保證建工作有章可循、有法可依。主要包括:組織生活會制度、民主評議員制度、風廉政建設責任制等。9.1.3加強建工作隊伍建設加強建工作隊伍建設,提高建工作隊伍的政治素質和業務能力。選優配強組織書記,加強組織領導班子建設,保證建工作有人抓、有人管。9.1.4創新建工作方法結合農村實際,創新建工作方法,充分利用現代科技手段,拓寬建工作渠道,提高建工作實效。9.2員教育培訓與考核9.2.1制定員教育培訓計劃根據農村員的實際需求,制定科學合理的員教育培訓計劃,保證員教育培訓工作的系統性和針對性。9.2.2完善員教育培訓體系建立完善的員教育培訓體系,包括:培訓內容、培訓形式、培訓師資、培訓保障等,保證員教育培訓質量。9.2.3加強員考核評價建立健全員考核評價機制,對員的政治表現、業務能力、工作實績等方面進行綜合評價,激發員的積極性和主動性。9.2.4開展員先鋒崗活動積極開展員先鋒崗活動,引導員立足本職工作,發揮先鋒模范作用,推動農村各項事業發展。9.3建示范點創建9.3.1制定建示范點創建規劃根據農村實際,制定建示范點創建規劃,明確創建目標、創建任務、創建措施等。9.3.2加強建示范點基礎設施建設加大投入,改善建示范點基礎設施建設,為建工作提供良好的硬件條件。9.3.3深化建示范點內涵建設注重建示范點的內涵建設,充分發揮建示范點的引領、示范和輻射作用,推動農村基層建工作全面提升。9.3.4加強建示范點宣傳推廣通過多種渠道宣傳推廣建示范點的經驗和做法,激發農村基層建工作的活力。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今年福建省高三省質檢語文作文
- 住院患者護理健康宣教
- 氧氣吸入療法操作指南
- 二年級數學100以內口算1000題
- 小學一年級數學20以內加減法口算訓練300題
- 貴州省遵義市紅花崗區2025年中考語文一模試卷(含答案)
- 武漢鐵路職業技術學院《大數據與生物信息學(含操作)》2023-2024學年第二學期期末試卷
- 奎屯市2025屆四年級數學第二學期期末考試試題含解析
- 興安市重點中學2025年高三第一期中調研測試化學試題含解析
- 四川省遂寧城區五校聯考2025屆初三第一次診斷性測試數學試題理試題含解析
- 圖書館建筑設計規范講解課件
- 四川省教師資格認定體檢表
- 婚喪嫁娶事宜備案表
- 培養中班幼兒正確使用筷子的研究的結題報告
- 湘教版七年級上冊等高線地形圖
- 車間改造合同范文
- 風生水起博主的投資周記
- 賽艇賽事活動推廣方案
- (通用)中考數學總復習 第三章 函數 第4節 反比例函數課件 新人教
- 屋面開洞施工方案,好(全面完整版)
- 涂層厚度檢測記錄(共10頁)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