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字視頻技術課件_第1頁
數字視頻技術課件_第2頁
數字視頻技術課件_第3頁
數字視頻技術課件_第4頁
數字視頻技術課件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54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數字視頻技術2數字視頻技術第二章數字電視與數字化電視數字視頻技術2模擬信號的數字化處理模擬電視與數字電視模擬電視制式的內在缺陷數字電視的優點數字電視的分類數字電視發展中的技術難題數字電視的發展進程數字化電視數字視頻技術22.1模擬信號的數字化處理及數字電視模擬信號和數字信號的特點

模擬信號--是在時間上和幅度上都是連續變化的。數字信號--是在時間和幅度上均為離散的信號。

取樣、量化和編碼取樣--是以恒定的、周期的和間斷的采集模擬信號在該時刻的數值。量化--是用特定的尺度來測量取樣值。編碼--是把幅度上已經量化的數值,用二進制0和1數碼按一定規則來編制。數字視頻技術2

模擬電視與數字電視什么是模擬電視

一臺電視機是模擬電視機還是數字電視機,其根本區別取決于它們接收的信源,也就是說電視發射臺用什么方式來傳送信號。若采用模擬方式傳送信號,那么該電視發射臺屬于模擬制的,相應的電視機也屬于模擬制的。目前,我們看到的彩色電視機制式NTSC、PAL、SECAM均屬于模擬制式,我國的PAL-D制也屬于模擬電視廣播。數字視頻技術2模擬電視制式的內在缺陷1.亮度分解力不足亮度分解力的垂直分解力受制于每幀圖像的有效掃描行數,水平分解力主要取決于亮度通道帶寬。以PAL制的575有效行為例,考慮到隔行掃描及凱爾系數效應,其垂直分辨力約為280電視線。對于水平分辨力,每1MHz視頻帶寬對應約104電視線,PAL制視頻帶寬為5.5MHz或6MHz,但實際電視系統中播出和接收的許多環節里亮度信號帶寬不足4MHz,因而現有模擬電視的水平分解力不超過400線。數字視頻技術22.色度分解力不足

色度信號帶寬約為1.3MHz,因而電視圖像的水平分解力不足140線。而彩色電視接收機中的色度通道的帶寬約為0.6MHz,因而顯示的電視圖像實際彩色細節低于100電視線。3.亮色互串

彩色副載波所攜帶的色度信號處于亮度頻帶內,即亮度信號與已調波色度信號共用色度副載波兩旁±1.3MHz頻帶范圍,而電視接收機不能把兩者徹底分離開,因此亮度通道中會串入色度頻譜,表現在電視圖像上會出現細的網紋干擾;色度通道中會串入亮度頻譜,表現在電視圖像上會出現細斜線條處呈現雜色干擾,因此亮色干擾難以徹底消除。數字視頻技術2模擬電視制式還有其它一些缺點模擬電視在傳輸過程中會引入各種各樣的噪聲,這些噪聲不但無法消除,而且還會累積,從而使圖像質量不斷下降。由多路徑反射所造成的重影無法根除。模擬信號難以在電路中實現存儲、變化與加工,因此無法制作各種特技。在電視信號傳輸的過程中,由信道引入的線性失真和非線性失真會使電視頻譜高端產生較大衰減,從而影響到圖像清晰度。不采用倍場、逐行掃描的電視中,行間閃爍以及大面積閃爍的現象仍然存在。數字視頻技術2什么是數字電視將傳統的模擬電視信號經過處理,轉換成用二進制數編成多位數碼表示的數字信號,并以非常高的比特率進行數碼流發射、傳輸、接收的系統工程。其中電視節目錄制、播出到發射、直至接收、顯示過程都采用數字信號,它是采用數字編碼與數字傳輸技術的新一代電視,在這個過程中沒有數/模或模/轉換,僅在顯像管激勵終端經數/模轉換為負極性圖像信號,揚聲器功率終端經數/模轉換為正弦波音頻信號,使顯像管屏幕顯示出高清晰畫面,揚聲器還原出近似臨場的立體聲或麗音效果。數字視頻技術2數字電視業務的三個等級等級圖像尺寸圖像數碼率清晰度編碼標準

(取樣數×掃描行)(兆比特/秒)

(電視線數)

PDTV352×288(240)l~2

200~300MPEG-1/-2SDTV

704×576(480)

2~8

350~500

MPEG-2HDTV1192×1152(16:9)18~20

800~1000

MPEG-2

現在國際上的數字電視主要有兩種標準:一種是美國的ATSC標準,另一種是歐洲的DVB標準。對于圖像,無論是ATSC標準還是DVB標準采用的都是MPEG-2的視頻編碼方案。對于伴音,ATSC標準采用的是DOIDBAC-3方案,DVB標準采用的是MPEG-2Layer方案。數字視頻技術2數字電視的優點圖像清晰度可接近于發射端信源的清晰度原因之一在于其信噪比與連續處理的次數無關。原因之二在于數字系統非線性失真的影響很容易消除。伴音質量高,音域范圍寬。頻道利用率高。數字電視利用數字信號的可復用特性以及先進的壓縮編碼技術,在原先只能傳輸一路模擬電視節目的帶寬內可以傳輸6套具有DVD圖像質量的電視節目。無形中增加了有線網絡的頻道資源,有了更多的頻道選擇余地,大力發展專業頻道,比如旅游、保健、體育、教育、時裝等等,數量上大大增加,內容劃分得更加細致,自然可以更好地滿足不同層次觀眾的不同需求。數字視頻技術2數字電視的優點數字電視與模擬電視可實現信道兼容。

在同一頻道上可同時傳送模擬電視信號和數字電視信號,而相互不產生有影響的干擾。數字電視很容易實現加密/解密和干擾/解擾擴展各類收費的廣播電視服務和其它專用服務(如軍事、商業等),對有線電視管理將更加科學有效。便于與通信設備及計算機融合。原本是完全不同媒體的廣播、電視、通信和計算機在全部數字化后,圖像、聲音、圖文、數據等都以數字方式按一定規則被復用成同一數據流進行傳送。為視頻點播、高速上網、電視購物、電子游戲等各種綜合業務和交互式業務的開展打下了堅實的基礎,有利于構建"三網合一"的信息基礎設施。數字視頻技術2數字電視的優點可以采用糾錯編碼技術提高電視機的抗噪聲、抗干擾能力。數字電路成本低,無需調整和調諧,而且不易老化,所以生產成本低,維修較容易。數字視頻技術2數字電視發展中的技術難題數字電視的發展取決于:1.超大規模集成電路芯片的制造技術。2.圖像信號頻帶壓縮技術。

無損壓縮,又稱為可逆編碼(ReversibleCoding)這種方法的目標是在圖像沒有任何失真的前提下使碼率達到最小。如利用人眼的視覺特性,即利用人眼的細節分解力、灰度分解力和運動分解力三者之間的自適應調節功能來壓縮碼率。

有損壓縮,又稱不可逆編碼(Non-ReversibleCoding)這種方法的目標是在給定碼率下使圖像獲得最逼真的視覺效果,或者是在給定的允許圖像失真度的條件下使碼率達到最小。如通過減少信號中冗余度的方法來壓縮碼率。數字視頻技術2圖像數據的容量在掃描生成一幅圖像時,實際上就是按一定的圖像分辨率和一定的圖像深度對模擬圖片或照片進行采樣,從而生成一幅數字化的圖像。圖像的分辨率越高、圖像深度越深,則數字化后的圖像效果越逼真、圖像數據量越大。如果是按照像素點及其深度映射的圖像數據大小可用下面的公式來估算:圖像數據量=圖像的總像素×圖像深度/8(Byte)一幅640×480、真彩色的圖像,其文件大小約為:640×480×24/8=1MByte

通過以上的分析,我們可知如果要確定一幅圖像的參數,要考慮的因素一是圖像的容量,二是圖像輸出的效果。在多媒體應用中,更應考慮好圖像容量與效果的關系。由于圖像數據量很大,因此,數據的壓縮就成為圖像處理的重要內容之一。數字視頻技術2數字電視廣播系統的組成及工作過程數字電視廣播與接收系統框圖數字視頻技術2數字電視系統結構數字電視系統結構框圖如下圖所示,系統由信源編碼、多路復用、信道編碼、調制、信道和接收機六部分組成。信源編碼數字視頻技術2數字電視的接收數字電視接收機有衛星、有線和地面廣播三種不同的類型,適用于不同的傳輸信道。它們在系統的視頻、音頻和數據的解復用方面和信源解碼方面都是相同的,都遵循MPEG-2系統標準(ISO/IEC13818-1)、MPEG-2視頻標準(ISO/IEC13818-2)和MPEG-2音頻標準(ISO/IEC13818-3)。下圖是一數字電視接收機的原理框圖。由圖可知,其基本功能部分與模擬電視機的基本相同。其中,虛線框內的視頻信號的處理是用數字電路完成,也包括低電平的同步和掃描電路。數字視頻技術2數字電視接收機框圖數字視頻技術2數字電視機頂盒1.數字電視“機頂盒”的概念

“機頂盒”就是一種擴展電視機功能的新的電子裝置,由于人們通常習慣于將其放在電視機頂部,所以稱為電視“機頂盒”,有時簡稱“機頂盒”。數字電視“機頂盒”則是讓現有模擬電視接收機能夠收看數字電視節目信號及實現上網功能的電子裝置,數字電視“機頂盒”將成為模擬電視向數字電視過渡的“橋梁”,有利于模擬電視系統地逐步數字化。所以,增加一個“數字電視機頂盒”即可收看圖像更清晰、音質更優美的數字電視節目,無疑是最經濟、最有效的過渡方式。數字視頻技術22.數字電視機頂盒的原理框圖數字電視機頂盒的原理框圖數字視頻技術2數字電視的發展進程

數字電視的發展大致可以分為三個階段:

第一個階段為個別電視設備的數字化階段。例如攝像機信號處理部分的數字化、電視制式轉換器與數字特技等。在這個時期,演播室中有數字設備也有模擬設備,信號要經常作A/D或D/A轉換。這一階段始于20世紀70年代。第二階段為全功能數字電視演播室階段。在數字演播室中,電視信號從攝像機輸出到后期制作完全是在數字環境下進行的。1982年,國際無線電咨詢委員會(CCIR)提出了數字分量演播室編碼參數規范Rec.601,1986年又提出了數字分量演播室視頻接口規范Rec.605。兩個標準的提出,極大地推動了數字電視的發展。第三階段為數字視頻廣播階段。數字視頻廣播實現了數字電視信號的直接發射和接收,這一階段完成了整個電視系統的數字化,意味著電視節目的拍攝、記錄、后期加工、編輯制作、存儲、交換、分配發送以及接收等環節,都是在全數字環境下進行的。這一階段始于20世紀90年代中期。數字視頻技術21).美國ATSC標準:

在美國,他們把HDTV稱為先進電視(ATV:AdvancedTelevision),1987年成立高級電視顧問委員會(ACATS),1988年9月美國聯邦通信委員會(FCC:FederalCommunicationsCommission)提出,新的一代電視必須與現有NTSC接收機的收看性能相兼容,且其播出不能打亂現有的電視頻譜劃分。20世紀90年代初,他們組織有關公司對兩種模擬電視系統和四種數字系統深入進行研究和測試后,決定放棄模擬制式,采用全數字電視制式。1990年3月FCC取消了新的一代電視必須與現有NTSC接收機的收看性能相兼容的要求,但堅持必須在帶寬6MHz的頻道中播出。數字視頻技術2

美國的這四個全數字方案都建成了實驗系統,由一個獨立的ATV測試中心進行測試,這個測試中心叫ATTC(AdvancedTelevisionTestCenter)。1993年2月ATTC提供了對這些系統的測試報告。從測試報告看,這四個系統的性能雖各有千秋,但總的水平難以分出高低。因此,FCC所屬的先進電視業務顧問委員會(ACATS:AdvisoryCommitteeonAdvancedTelevisionService)主席RichardE·Wiley提出將四個制式融合成一個制式,稱之為HDTV的大連盟(GrandAlliance)。他的建議被大家接收,1993年5月成立數字電視大聯盟(GA)并制定了大連盟綱要,1994年4月完成了融合設計,然后做試驗。試驗結果表明,大連盟系統優于原有所有4個系統。數字視頻技術2

于是以大連盟方案作基礎,又在1995年7月加上了SDTV的二種掃描格式。FCC于1996年12月24日正式通過ATSC標準為美國ATV廣播的國家標準,并制定服務條例和頻率配置,基本上完成了美國數字電視標準的制定工作,既如今稱之為ATSC數字電視標準。美國的地面數字電視傳輸標準是按6MHz帶寬信道設計的系統,采用具有導頻的單載波8電平殘留邊帶調制,凈荷數碼率為19.39Mb/s,單位頻帶數碼率為3.23b/s/Hz。接收端采用復雜的自適應均衡器以解決傳輸信道衰落問題。系統采用級聯的正向糾錯和交織措施,用RS〈207,187〉編碼,能夠糾正10個誤碼,并且采用更長的52個RS塊交織器,以平緩脈沖干擾和同頻道的NTSC干擾。數字視頻技術2

這些措施使ATSC系統在C/N性能方面具有約0.5dB的優勢。對于加性白噪聲信道,抗噪聲能力較強;對脈沖干擾和相位噪聲也較好的抑制能力,其峰/均功率比也較小。但該系統未考慮移動接收問題是其主要缺陷。用于有線數字電視傳輸的ATSC標準,采用16VSB調制,糾錯方法比較簡單,信道頻帶為6兆赫時傳輸數碼率約為38Mbps。據悉,目前采用16VSB標準的有美、加和南美部分國家。某些國家和地區也曾考慮采用,但因它在室內和移動接收方面的弱點可能改用其他標準。數字視頻技術2

在普及推廣數字電視的政策上,美國采取政府強制過渡的方式,以保證數字電視能成功實現。

1998年,美國開始試播全數字高清晰度彩色電視。FCC制定了從模擬電視到數字電視的8年過渡計劃,在過渡期采用同播制方式,即給每個原NTSC頻道增撥一個DTV頻道,也就是說,同一個節目同時用NTSC和HDTV兩種標準播出。另外,在推動數字電視的過程中,廣播公司只要能向公眾提供用戶逐漸信賴的免費節目,就以根據它們認為最好的業務來使用它們的頻道。具體的說,廣播司必須提供一個免費數字視頻節目業務,其分辨率至少可以與當今的業務相比擬,并且也要與模擬業務在相同的時間播出。到2006年過渡期結束,全部模擬節目停止廣播(所有NTSC頻道由FCC收回),電視廣播節目全部采用數字制式。數字視頻技術2⑴HDTV信號在NTSC的頻道中播出;⑵由于采用數字化傳輸,接收端能得到與演播室中相差無幾的高質量圖像;⑶可以用很小的功率播出,與現行模擬電視之間的相互干擾極小,可以啟用禁用頻道;⑷能夠在地面網播出。據NBC稱,目前美國最少有75%的家庭至少接收一套數字電視信號,美國的地面數字電視的覆蓋率已達94%,有線數字電視用戶數已達1670萬戶。

美國的全數字化方案具有如下特點:數字視頻技術22).日本地面綜合業務數字廣播ISDB-T標準:

1998年提出制定了符合本國國情的ISDB(IntegratedServicesDigitalBroadcasting)-T,又稱為地面綜合業務數字廣播標準。該標準采用頻帶分段傳輸-正交頻分復用(BST-OFDM)調制技術。節目內容可包括低清晰度電視(LDTV)至高清晰度電視(HDTV),以及音頻、數據、圖形、文本等。數字視頻技術2

系統采用QPSK、16QAM、64QAM和DQPSK四種調制,帶內插入1/12的散布導頻。射頻信道劃分為13子塊,采用三種副載頻調制,不同子塊可以采用不同的副載頻,用于移動接收時采用DQPSK的副載波調制,還采用0.5秒時間交織以提高接收質量。信道帶寬為6MHz時,傳輸碼率為3.6~23.2Mb/s;帶寬為8MHz時為9~31Mb/s。用戶可以根據需要選用不同的業務。數字視頻技術2

日本ISDB-T系統于1998年在東京試播,計劃于2003在東京、大阪和橫濱開始播出地面數字電視,2006年實現地面數字電視全國覆蓋,主要是HDTV節目,到2011年全國范圍內的所有電視臺都將采用數字信號發送,徹底結束模擬信號發送的歷史。日本的數字電視憑借其高質量的電視畫面,在2002年6月舉辦的世界杯足球賽期間充分帶動了日本廣播電視衛星數字電視產品的市場需求,至今日本的觀眾對數字電視機產品熱情絲毫不減,反而日趨高漲。日本除ISDB-T地面數字傳輸標準外,也提出ISDB-S衛星和ISDB-C有線傳輸標準,其目的都是用制定標準的辦法來保護本國利益。數字視頻技術23).歐洲DVB數字電視傳輸標準:

以英、法、德為代表的西歐國家制定了歐洲地區統一的地面數字電視傳輸標準DVB-T于1996年制定,并且為世界其他各國制定相關標準提供了依據和參考,目前無論從技術上還是用戶規模上都處在穩定的成熟時期。數字視頻技術2技術特點:歐洲的DVB-T采用多載波正交頻分復用(COFDM)技術。在8MHz帶寬內凈荷數碼率為4.98~31.67Mb/s。也可用于帶寬為6或7MHz的信道,但數碼率相應減少。信道頻帶為6MHz時,傳輸碼率為3.7~23.8Mb/s。系統帶內插入54個連續導頻信號和1/12個散布導頻信號,實現同步和信道估計。系統還有保護間隔,以適應多徑干擾和多個發射機的單頻組網問題。數字視頻技術2

除了地面傳輸標準DVB-T外,歐洲還先后制定了電纜傳輸DVB-C和衛星傳輸的DVB-S標準,形成完整的數字電視傳輸標準系列。目前,歐洲的高清晰度電視雖尚未具體應用,但他們利用普通數字電視便于普及的優勢,加速在全世界推廣DVB標準,以此來和美國的數字電視標準抗衡。

數字視頻技術2

早在1996年歐洲數字電視的衛星廣播就已經開播,目前用戶已超過500萬,并已擴展至東歐。有線電視網絡中數字電視的廣播從1997年開始。在1998年11月英國就開始數字電視的地面廣播,現在已經成為全球數字電視普及率最高的國家,到2002年底,有將近一半的英國家庭收看上了數字電視。除了英國,西班牙、荷蘭、瑞典和法國等西歐國家也相繼引入數字電視服務。由于歐洲數字電視提供商采取了有效的措施吸引觀眾接收數字電視,替用戶承擔了數字電視機頂盒的購置費,并且提供大量的付費節目供用戶選擇,其互動電視用戶規模已經超過了美國。計劃到2008年,法國、德國、西班牙、意大利以及英國的數字電視用戶將超過整個電視用戶的50%。數字視頻技術24).其它國家:

韓國在漢城進行地面數字電視試驗之后,決定采用美國的ATSC標準,并且準備2003年六個城市開展地面數字電視業務,到2004年推廣到全部省會城市,2005年全國開播。同時韓國政府計劃在2010年結束模擬信號傳輸,屆時其國內的數字電視普及率將達到95%。到目前為止,韓國的數字電視產品的銷售額已經超過了模擬電視,成為主導產品,已經充分顯示了數字電視的發展潛力。

新加坡正向數字化邁進中,經過復雜的試驗后,選擇歐洲DVB作為標準,并于2001年9月開始了交互電視的試播。

加拿大自從2001年秋季推出50個數字電視頻道之后,收看數字電視頻道的觀眾迅猛發展,到2002年第三季度其數字電視訂戶已經激增至290萬戶。

南美國家巴西通過對歐洲、美國和日本數字電視標準的測試,決定采取日本的地面數字電視標準ISDB-T。

除此之外,中國的臺灣、香港地區以及澳大利亞等國在數字電視方面分別制定了模擬轉數字的時間表,對數字電視技術進行了積極的探索。數字視頻技術25).我國的數字電視傳輸標準

目前,我國衛星數字電視廣播傳輸標準初步確定采用DVB-S,有線數字電視廣播標準初步確定采用DVB-C。為推動地面數字電視的發展,廣電總局建立了國家數字電視系統測試實驗室,2002年,對國內四個單位提出的五種地面數字電視傳輸系統進行了測試。它們分別是高清晰度電視研究開發總體組織開發的ADTB-T(高級數字電視地面廣播)系統和DTTB系統(數字地面廣播系統)、廣播科學院于1998年提出的QAM方案、清華大學于1999年提出的DMB-T方案(地面數字多媒體/電視廣播傳輸協議)等,為正式標準的出臺提供了技術依據。數字視頻技術22006年8月18日,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中國數字電視地面廣播傳輸系統標準——GB20600-2006《數字電視地面廣播傳輸系統幀結構、信道編碼和調制》被正式批準為強制性國家標準,2007年8月1日起實施,簡稱DTTB。至于完成由模擬電視至數字電視的過渡時間,由于廣播電視牽涉到億萬用戶現有接收設備的更新換代,估計需要8-10年的時間,預計2015年前后才能完成。數字視頻技術22.2數字化電視

什么是數字化電視采用數字電路和微處理器技術,以提高電視機的性能和增加新的功能的電視機。數字視頻技術2數字化電路的主要功能

功能控制的數字化電路①頻道選擇、預置、自動搜索、半自動搜索、跳躍及微調等。②進行制式識別與切換的控制,其中包括彩色制式(PAL、NTSC或SECAM)、伴音制式(D/K、B/G、I、M或NICAM)以及場識別(50Hz/60Hz)。③圖像畫質的控制,對比度、亮度、色飽和度、鮮明度以及組合畫質的控制(如柔和型、標準型、動態型、自選型)。④伴音參量控制,其中包括高音、低音、平衡、音量、靜音以及環繞聲等。⑤綜合功能控制,如待機、定時開/關機、睡眠定時、無信號藍屏、TV/AV切換。⑥具有屏顯功能,如提供屏幕所需菜單的顯示、包括接收頻道制式、調整各模擬級別、調試菜單等。數字視頻技術2數字式梳狀濾波器Y/C分離電路

在普通彩色電視機中,色度信號(C)與亮度信號(Y)的分離通常采用頻率分離法,即在亮度通道中設立色度副載波陷波器,用以濾除色度信號和取出亮度信號。這種方法具有電路簡單、成本低的優點,但也具有一定的缺點,如分離效果差、Y信號的帶寬有一定局限性。這不僅會影響圖像清晰度,而且存在亮/色互串及色副載波的點狀干擾等現象。梳狀濾波器Y/C分離法。該方法利用色度信號與亮度信號頻譜交叉的特點以及梳狀濾波器的梳齒狀頻率傳輸特性,將亮度信號與色度信號分離。數字視頻技術2數字濾波器由數字乘法器、加法器和延時單元組成的一種算法或裝置。數字濾波器的功能是對輸入離散信號的數字代碼進行運算處理,以達到改變信號頻譜的目的。數字濾波器可用計算機軟件實現,也可用大規模集成數字硬件實現,可以達到很高的穩定度和精度。

數字視頻技術2(b)數學模型數字濾波器的結構和模型(a)電路模型數字視頻技術23.畫中畫電路

畫中畫(PIP)電視機就是在同一屏幕上收看大畫面(或主畫面)的同時,在適當位置上插入顯示一個或幾個小畫面(或子畫面)的顯示裝置,即在電視機屏幕的主畫面中同時能顯示出縮小的副畫面圖像。子畫面的處理和控制則是采用數字信號處理技術、微處理器和I2C總線控制技術,以完成對子畫面的壓縮、變換、存儲和控制。數字視頻技術24.倍頻掃描技術

該技術是數字信號處理技術在傳統模擬彩色電視機中的成功應用之一,標志著電視技術的進步,它解決了傳統模擬彩色電視機由低場頻、隔行掃描所帶來的缺陷,提高了圖象質量。現行的廣播電視制式(如PAL-D/K制)是將一幅畫面分作兩場,采用隔行掃描方式。場頻為50Hz、幀頻為25Hz,即每秒鐘可重現25幀完整的畫面,每一幀由奇數場和偶數場組成。這種電視畫面存在著大面積閃爍感,看電視的時間長了眼睛感到疲勞。但是,目前電視節目源都采用這個標準制作,短時間難以改變,為了克服這個問題,于是在電視接收機中推出了場倍頻電路。數字視頻技術2首先推出的是場頻100Hz電路。它是通過數碼處理電路,將PAL制場頻數由50Hz提高到100Hz(對于NTSC制則是由60Hz提高到120Hz)。即將視頻信號數字化后,利用圖像存儲器在兩場之間的空白時間內復制出前一個奇數場或偶數場的影像數據,使每一秒鐘的圖像畫面由25個奇數場+25個偶數場變成了50個奇數場(25×2)+50個偶數場(25×2)。也就是說,場頻提高了一倍,由于每場之間的空白時間縮短了一半,從而有效地克服了畫面閃爍現象,特別是使靜止畫面和文字、字符更加穩定,提高了電視機的畫面素質。數字視頻技術2此后又推出更加先進的100幀掃描系統。它的圖像存儲器可根據奇數場(設為A),自動修正出一個包含偶數場數據的畫面(設為Aˊ);同樣,可根據偶數場(設為B),自動修正出一個包含奇數場數據的畫面(設為Bˊ)。將Aˊ和Bˊ安插在Aˊ與Bˊ交替出現的周期中,這樣A+Aˊ和B+Bˊ都相當于完整的一幀畫面。也就是說,改進后為每秒鐘100場;經過自動修正補充后變為了100幀。每秒鐘內畫面出現的頻率進一步加快,畫面之間的空白時間更短,從而進一步消除掃描線間的細微閃爍情況,達到清晰無暇的完美影像。數字視頻技術2①減小了由低場頻所造成的大面積圖像閃爍,減小了由隔行掃描所造成的行間閃爍,垂直方向圖像清晰度可提高50線,這對減輕視覺疲勞有一定效果。②在顯示以字符和靜止畫面為主的圖文信息時更加清晰、穩定,比傳統掃描方式有一定的優越性,而且利用VGA接口可以很容易地與計算機相連接,因此可以作為家用多媒體終端顯示器。③顯示模式靈活,可以方便地實現4:3與16:9幅型比切換,還可以實現圖像靜止、縮放等功能。④倍頻掃描方式可以提高全屏亮度,增加圖像的透明度和細膩程度,這對改善圖像質量有一定作用。這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數字視頻技術25.NICAM技術的應用

NICAM技術的核心是英國BBC所開發的NICAM728技術,即準瞬時壓擴多伴音系統,俗稱“麗音”。麗音廣播系統的特點是,在傳輸電視圖像和模擬單聲道信號的基礎上,還同時傳輸兩路經數字編碼的聲音信號,作為電視節目的伴音。麗音有三種工作方式:雙伴音、立體聲和單聲道,其中的NICAM728立體聲/雙伴音系統是一種數字式脈沖編碼調制(PCM)音頻多路廣播系統。數字視頻技術2

我國的麗音電視節目主要采用PAL-D制式的。在此之前,國際上已有歐洲的PAL-B/G制式麗音系統和香港地區的PAL-I制式麗音系統。由于各種制式麗音系統的參數不同,所以非PAL-D制式的麗音電視機均不能很好地接收我國的麗音電視信號。為了能夠接收各種制式下的麗音信號,目前已推出了全制式機芯系列彩色電視機。

數字視頻技術2數字化彩色電視機的電路組成

數字視頻技術2數字化彩色電視機的特點

①提高圖像質量。采用數字方式可以使亮度信號和色度信號的分離更加徹底,從而削弱了兩者之間的相互串擾。另外,還可以實現抗干擾性很強的同步、消除閃爍、逐行掃描方式顯示以及降低噪聲等處理功能。②增加功能。可以很容易地存儲幾行或幾場電視圖像,利用這樣的存儲功能及相應的處理技術,可以在一個屏幕上進行多個畫面的顯示,也可以在一個主畫面中再附加一個小畫面,還可以在任意瞬間使畫面靜止顯示等。③容易實現自動化。可以很容易地與計算機或其它數字式設備一起組成多媒體電視系統,實現可視數據、文字圖形以及圖像的綜合顯示,具備文字廣播接收功能等。數字視頻技術2④提高生產效率,降低成本。可以使元件及調整部分減少。另外,由于電路具有自動調整能力,因此可使可靠性和穩定性大大提高,同時也減化了生產過程中的調整,從而提高了生產效率,大大降低了成本。⑤適用于各種電視制式。數字化處理電路可以使同一機芯適用于不同的電視制式,即通過微處理機控制可以使同一機芯適用于NTSC、PAL及SECAM三種彩色電視制式,從而容易實現機芯標準化。數字視頻技術2畫中畫電視一、畫中畫電視分類

畫中畫電視一般有射頻、視頻之分。射頻畫中畫電視(雙TV)系指帶有雙高頻頭、雙中放、雙解碼的雙路信號通道,一路信號作為小畫面信號源,另一路就作為大畫面信號源。視頻畫中畫電視(單TV、單AV)系指一路信號由中放提供另一路信號則由視頻AV接口輸入,從中選擇一路為小畫面信號源另一路則為大畫面信號源,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