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2025學年甘肅省蘭州市新區片區聯考高二上學期期中考試語文試卷_第1頁
2024-2025學年甘肅省蘭州市新區片區聯考高二上學期期中考試語文試卷_第2頁
2024-2025學年甘肅省蘭州市新區片區聯考高二上學期期中考試語文試卷_第3頁
2024-2025學年甘肅省蘭州市新區片區聯考高二上學期期中考試語文試卷_第4頁
2024-2025學年甘肅省蘭州市新區片區聯考高二上學期期中考試語文試卷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5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2024—2025學年甘肅省蘭州市新區片區聯考高二上學期期中考試語文試卷

一、現代文閱讀(★★★★)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題。材料一:《現代漢語詞典》說,生態學是研究生物與非生物環境等之間相互關系的科學。那么生態又是如何跟翻譯結合在一起的呢?我們知道翻譯是不同語言之間的語碼轉換、信息轉換、文化轉換。這種轉換很難達到對等或平衡。而這種不平等或不平衡以不同的方式表現出來,如語際之間,英語被譯成其他語言的概率遠遠大于其他語言被譯成英語的概率,這是個不爭的事實。又如文化傳遞,弱勢文化相對很少被譯成強勢文化,而以歐美中心主義為代表的強勢文化卻大量被譯成弱勢文化。顯而易見,生態翻譯就是要保持語言地位的平衡、文化交流的平衡。當然生態翻譯也同樣重視語言的生態性,即綠色性、清潔性和倫理性,努力將他種語言中的“不潔”拒之門外,保持本族語言的潔凈。世界上有成千上萬種語言,就像生物能被劃分為種、屬、科、目、綱、門、界一樣,語言也被劃分為不同語系語族,呈現出多姿多彩、百花齊放的生態繁榮景象。有些語言使用者眾多,如漢語;而有的語言,尤其是某些國家的少數民族語言,使用者甚少,如中國東北的鄂倫春語,使用人數只有約800人。最少的要數俄羅斯的一種叫他法的方言,使用者不足百人。在非洲和太平洋的一些島國,有些語言的使用人數也微乎其微。但作為一種語言,它們存在于斯,發展于斯,也是語言大家庭中的一分子,并為世界語言的生態多樣性默默地釋放自己的華彩,支撐著世界文化的絢爛。正是由于語言具有生物生態性,其繁茂與衰亡是自然規律,也是歷史規律。但是,如果語言的消亡是由于非自然因素、人為因素,那么語言的生態就遭到了人為的破壞。怎樣才能遏制語言生態的失衡呢?翻譯不失為上上之策。首先,翻譯要打破傳統的“形式對等”“動態對等”等舊框框,引入異化的翻譯對歐美中心主義進行解構。異化的翻譯在英語里可以成為抵御民族中心主義和種族主義、反對文化上的自我欣賞和反對帝國主義的一種形式,以維護民主的地緣政治的關系。比如可以把具有中國文化特色的語言做異化處理,把“班門弄斧”譯成showoffone’sskillwiththeaxebeforeLuBan,然后用注解的方式說明該句的文化歷史背景。只有這樣,中國特有的歷史文化才能躋身于國際文化舞臺。漢語譯成英語可以這樣做,其他語言亦可效仿。其次,翻譯必須面向非主流語言,即弱勢語言。我們知道,不同的語言會有不同的文化傾向。當國界作為溝壑橫亙在文化交流的快軌之上時,翻譯可以擔負起使“天塹變通途”的重大使命。弱勢文化通過翻譯而使世人知道自己的存在,然后逐漸吸引其他文化的注意力,從而使文化生態圈保持繁榮昌盛。在全世界大力倡導環境保護的時代,作為自然生態一部分的語言也理所應當重視自身內部的環境保護以及自身地位的保護。弱勢語言的邊緣化并非宿命,通過翻譯這一有效手段也有可能從邊緣走向中心。(摘編自祖利軍《全球化背景下的生態翻譯》)材料二:孕育于中西思想交匯、中國譯學交流活躍之地——香港的生態翻譯學,其雛形為翻譯適應選擇論。該論援引英國生物學家達爾文進化論中的“適應/選擇”說,將對翻譯語境的認識拓展為“翻譯生態環境”,用一種全新的視角和語言,回答了“何為譯”(翻譯即適應與選擇),“誰在譯”(譯者中心、主導),“怎樣譯”(汰弱留強/求存擇優、選擇性適應/適應性選擇),“為何譯”(適者生存、強者長存、譯有所為)等問題。該階段的生態翻譯學,是中國學者運用西式路線,跨越生物學和翻譯學的文理學科界限,進行翻譯理論創新的嘗試。隨著認識的深化和發展,便有了生態翻譯學“立論”階段(2001-2004)之后的“倡學”(2005-2009)和“創派”(2010-)階段。從“立論”到“倡學”“創派”,生態翻譯學的相關思想和表述20年來也歷經了階段性的調試和嬗變。從西方的“適應/選擇”說,到中西融合的生態主義,到新生態主義;從理論創新到范式創新;從解釋描述譯文產生過程,綜觀描述翻譯生態整體和翻譯理論本體,到“統領和關照一切翻譯行為和翻譯研究”……易見的是,生態翻譯學一路走來,遵循的是一條多元整合的創新之路,將文與理,中與西,古與今,宏觀、中觀與微觀,局部與整體,喻指與實指等融聚一體,是其建構路徑的顯著特點。生態翻譯學發展至今,在國內產生了較大影響,在國際上也擁有一定的影響力。但其面臨的理論建構問題依然嚴峻。如中國譯論如何實現內涵式發展?研究數量增多、空間拓展固然可喜,但目前為止,我們難以提出一個讓譯界震撼、眼前一亮的譯論。歸根結底,是我們的譯論創新在兼顧形式的同時,要實在融入新穎的思想內涵。又如返本開新的譯論建構如何避免傳統話語之不足?目前為止,我國提出的本土譯論,包括生態翻譯學、推手論、大易翻譯學、和合翻譯學、文章翻譯學等,紛紛從傳統哲學和文論中汲取養分,取得了一定成績。但是我國傳統哲學及文論中一些常被借用的核心概念,如陰陽、天人合一、道、氣、和諧、中庸、仁、浩然之氣等,在具有意蘊豐富、解讀空間大的優勢的同時,也存在明晰和理性不足的弊端。[摘編自藍紅軍、馮麗霞《翻譯理論建構的多元融合——生態翻譯學20年(2001-2021)之啟思》]1.下列對材料相關內容的理解與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A.中國的生態翻譯學孕育于香港,經歷了“立論”“倡學”“創派”等階段,這是認識的深化和發展的體現。B.生態翻譯在保持語言地位、文化交流的平衡的同時,也要注意保持本民族語言的特色,確保本族語言的純正性。C.不同語言之間的轉換很難達到完全對等,但并不是一點辦法也沒有,如翻譯中的異化處理就是一種積極的手段。D.在全球化背景下,翻譯這一有效手段必然使弱勢語言從邊緣走向中心,從而使文化生態圈保持繁榮昌盛。2.根據材料內容,下列說法不正確的一項是()

A.生態翻譯學涉及“生態學”和“翻譯學”,因此它可以理解為是一項具有跨學科性質的交叉研究。B.生態翻譯學既是一種“喻指”,也是一種“實指”,其發展道路具有多元整合的創新特色。C.語言的使用人數直接決定了該語言的命運,使用者多的語言發展明顯優于使用者少的;而使用者少的語種趨于消亡幾乎是難以逃脫的命運。D.生態翻譯學的譯論建構要有本土意識,推陳出新。傳統文化中的生態概念經過明晰而理性的解讀與梳理后亦可成為生態翻譯學中的一股強勁力量。3.下列各項中,所提到的現象最符合材料一提到的“語言的生態遭到人為的破壞”觀點的一項是()

A.全球化即美國化的大背景下,世界各國的資料文件,只要參與國際交往,就要被譯成英語,而且歸化率非常之高,非強勢語言的國家民族主體性很少得到彰顯。B.豬的成長大致分為幼豬和成豬兩個階段,這是常識;但在印度尼西亞東部一種叫Alune的語言中,豬的成長根據豬牙的生長情況和豬運動速度的快慢被劃分為9個階段少有人知。C.一個物種,剛剛被發現時,當地人稱之為“有袋小動物”,后來被譯成“灌鼠”或“本地鼠”的名字,因而被人當作老鼠而險遭滅頂之災。D.亞馬孫河流域的印第安人幾乎是唯一了解這一地帶的植物特性并知道如何利用的人群,但這些知識因他們的種族語言處于弱勢而得不到充分的記載和翻譯。4.材料二雖然只是一個節選,但依然可以體現明顯的綜合概述的性質,請結合此材料分析這一特點。5.網絡流行語是一種架構在互聯網文化生態之上的社會亞文化現象,具有年輕態、交際性、高熱度及思想文化內涵豐富等特點,如“奪筍吶”(多損吶)、“共享經濟”和“內卷”等。請結合材料一和材料二的相關內容,談談生態翻譯視角下的網絡流行語的翻譯要注意些什么。(★★★)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題。賣騾記孫奎建灶膛里的火在騾子的眼里閃著光。老羅和老伴兒坐到半夜也沒有想出一個好辦法。眼見公路由遠而近,由窄變寬,越修越長。因為拆遷,這里的村民陸續被安置到大山后面的平原地帶。原本靠騾子上山下山馱運物資的活兒怕是干不長了。交通好了,車輛在逐日增加。老羅常常獨自坐在公路邊上,一邊抽煙一邊數著過往的車輛,騾子在一旁悠閑地吃著青草。這里的山多,能開墾的土地有限,可是為了騾子,老羅硬是用鎬頭開出一片地,專門種植燕麥草,給騾子儲備好口糧。鄰居喊:“老羅,你家騾子也快退休了,打算賣掉騾子嗎?”老羅不舍。十多年了,騾子風雨無阻,每天上山下山,出了不少力。老羅心疼騾子,有時上山放騾,手里牽著韁繩,寧可步行也從來不騎。如今,公路上機器轟鳴,車輛日夜都在奔忙。據說這里還要建大工廠。老羅一個勁兒抽煙,想到騾子用不上了,有些心急。不大的小山村沒剩幾戶人家了,都陸續搬走了。老羅還沒有動身,只想給騾子安置一個地方了卻他一個心愿。老羅不想草草把騾子轉賣一走了之。“老羅,我家那兩頭牛都賣到鎮上肉聯廠了,你家騾子也賣了算了!”有些村民賣掉自家的牲口,老羅覺得不妥。他白天放騾子到山上吃青草,透透氣,晚上把騾子牽回老宅院里。雖然新居已落成,可是老羅考慮到騾子吃草方便,還是沒有搬過去住。老羅聽說,被賣掉的牛羊馬騾都被宰殺吃肉了。老羅每每想到這些就不住地撫摸騾子的頭,情緒低落,吃不下飯,睡不好覺。附近施工隊的一個工人說:“老羅的大騾子挺壯實,往山上運工具一定是把好手啊!我們出錢買它了。”起初,老羅怕累壞了騾子。施工隊的工人卻說:“騾子在我們手里保證比你家喂得好,一天就兩個小時活兒,不會累,清閑!”最后,老羅還是心動了,把騾子轉賣給了施工隊。老羅沒有馬上離開老宅院,每天早晨他要看著騾子馱的是什么,馱了多少,才放心。不久,老羅一臉滿足回到縣城姑娘家,老羅因為高興還喝了一杯酒。沒有騾子放了,沒有鳥兒叫了,老羅確實不習慣在姑娘家居住。老羅習慣晚飯后到樓下遛彎兒。一天,一位與老羅年齡相仿的老頭兒正在樓下看手機,招呼老羅:“快來看,你的騾子有這么大個兒嗎?真了不起呀!”老羅在手機上看到,一頭騾子正在用繩索拖拽一群人,好像是在救援。從畫面上看到,騾子的一條腿不能動了。老羅搶過手機,大聲喊:“我的騾子!”老羅一口氣跑到火車站,他決定返回山里去找騾子,他不放心。在火車上躺了一夜,老羅又走了十幾里山路,終于找到施工隊。知道了老羅的來意,工人們都聚過來,七嘴八舌說起來。“老羅,你家那頭大騾子真是英雄,把我們班七個工人從山溝里拉上來!”“不過,騾子受傷了,在我們這里沒有用了,隊長已經把騾子賣給一個小商販了!”老羅得知騾子已被轉手,心里有些不是滋味。幾經周折,老羅還是沒能打聽到那個小商販的準確住處。老羅蹲在路邊抽煙。老羅本以為給騾子找到了一個好去處,糾結半年的心總算平復下來,可是突遇這樣的變故,老羅的心情變得很糟。老羅看到鄰居走過來,鄰居手里還拎著黑色塑料袋。鄰居說,他去買騾肉了。老羅忽然看到鄰居手中握著帶銅鈴的籠套,不由大驚,一把奪過那籠套問:“啊?我的騾子啊!誰殺了我的騾子呀?”鄰居忙說:“你的騾子換了新籠套了,我看見了,沒被殺呀?”老羅求鄰居帶路,終于找到了自己的騾子。此時,騾子正被一群游客圍著拍照,頭上、脖子上系著五彩綢帶,騾子在眾人簇擁下似乎精神多了。老羅見了這一幕,不自覺咧嘴笑了,雙手不停揉搓著頭皮。騾子的左前腿受傷了,不能再馱重物了。老羅用手摸著騾子的傷腿,禁不住流下了眼淚。騾子認出老羅,打著響鼻,用脖子不停蹭著老羅的大腿。老羅用手掰開騾子的嘴,老羅看到騾子的牙漬有些發黃,就對站在一旁的小商販說:“騾子要多吃青草,少喂它黃豆粕。”小商販說:“老羅,放心吧,我會照顧好騾子的,不會讓它馱重物了,每天就是站在那兒陪游客拍照!”老羅點了點頭。老羅有百般不舍最后還得離開騾子,老羅回到老宅時已是滿天星光。醉酒狀態下的老羅在半夜里迷迷糊糊起床了,他看到院中樹下站著騾子,月光朦朧,騾子正在嚼著已經干枯的燕麥草。(有刪改)6.下列對小說相關內容的理解,正確的一項是()

A.騾子原來很有用處,但大路開通、工廠即將修建、人們拆遷讓騾子沒有用武之地,這也引發了老羅如何安置騾子的焦慮。B.小山村其他人家都將自家牲口賣掉了,還勸老羅賣掉騾子,但老羅對這樣的行為很鄙視,認為不能草草就把騾子轉賣了。C.鑒于施工隊工人的保證,老羅將騾子賣給了施工隊,但這些工人并沒有善待騾子,導致騾子受傷,后來竟然把騾子賣了。D.鄰居手中握著帶銅鈴的籠套讓老羅誤認為自己的騾子被殺,即使后來小商販信誓旦旦地表示會照顧好騾子,但老羅仍表示不相信。7.下列對小說藝術特色的分析鑒賞,不正確的一項是()

A.文中“老羅和老伴兒坐到半夜也沒有想出一個好辦法”一句寫出了兩人無計可施的心理狀態,設置了懸念,引起讀者閱讀興趣。B.作者將老羅常獨坐在公路邊上抽煙、數車輛與“騾子在一旁悠閑地吃著青草”兩幅畫面放在一塊寫,是為了突出老羅的生活愜意。C.老羅硬是用鎬頭開出一片地來專門種植燕麥草給騾子吃,這表明了老羅特別看重騾子,也為后面老羅不放心騾子埋下了伏筆。D.小說以“老羅如何安置騾子”為線索,老羅的心情也隨著情節的起伏而變化,從而突出了老騾羅對騾子的關切之情。8.小說多次用對比手法來凸顯老羅對騾子的情感。請簡要概述。9.閱讀本小說,我們會深深感動。請結合小說內容闡述這些感動及理由。二、文言文閱讀(★★★★)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題。周后稷,名棄。棄為兒時,屹如巨人之志。其游戲,好種樹麻、菽,麻、菽美。及為成人,遂好耕農,相地之宜,宜谷者稼穡焉,民皆法則之。帝堯聞之,舉棄為農師,天下得其利,有功。帝舜曰:“棄,黎民始饑,爾后稷播時百谷。”封棄于邰,號曰后稷,別姓姬氏。后稷之興,在陶唐、虞、夏之際,皆有令德。后稷卒,子不窋立。不窋末年,夏后氏政衰,去稷不務,不窋以失其官而奔戎狄之間。不窋卒,子鞠立。鞠卒,子公劉立。公劉雖在戎狄之間,復修后稷之業,務耕種,行地宜,自漆、沮度渭,取材用,行者有資,居者有畜積,民賴其慶。百姓懷之,多徙而保歸焉。周道之興自此始,故詩人歌樂思其德。公劉卒,子慶節立,國于豳。慶節卒,子皇仆立。皇仆卒,子差弗立。差弗卒,子毀隃立。毀隃卒,子公非立。公非卒,子高圉立。高圉卒,子亞圉立。亞圉卒,子公叔祖類立。公叔祖類卒,子古公亶父立。古公亶父復修后稷、公劉之業,積德行義,國人皆戴之。薰育戎狄攻之,欲得財物,予之。已復攻,欲得地與民。民皆怒,欲戰。古公曰:“有民立君,將以利之。今戎狄所為攻戰,以吾地與民。民之在我,與其在彼,何異?民欲以我故戰,殺人父子而君之,予不忍為。”乃與私屬遂去豳,度漆、沮,逾梁山,止于岐下。豳人舉國扶老攜弱盡復歸古公于岐下及他旁國聞古公仁亦多歸之。于是古公乃貶戎狄之俗,而營筑城郭室屋,而邑別居之。作五官有司。民皆歌樂之,頌其德。古公有長子曰太伯,次曰虞仲。太姜生少子季歷,季歷娶太任,皆賢婦人,生昌,有圣瑞。古公曰:“我世當有興者,其在昌乎?”長子太伯、虞仲知古公欲立季歷以傳昌,乃二人亡如荊蠻,文身斷發,以讓季歷。古公卒,季歷立,是為公季。公季修古公遺道,篤于行義,諸侯順之。(選自《史記·周本紀》,有刪改)10.文中畫波浪線的部分有三處需要斷句,請用鉛筆將答題卡上相應位置的答案標號涂黑。豳人舉國A扶老攜弱B盡復歸C古公D于岐下E及他旁國F聞古公仁G亦多H歸之。11.下列對文中加點的詞語及相關內容的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

A.后,指君主、帝王,與神話故事“后羿射日”中“后”的意思相同。B.歌樂,名詞作動詞,與“我樹之成而實五石”(《五石之瓠》)中“樹”的用法相同。C.其,表揣測,恐怕,與“其安易持”(《〈老子〉四章》)中“其”的用法不同。D.讓,謙讓、禮讓之意,與《鴻門宴》“大禮不辭小讓”中“讓”的意思相同。12.下列對文中有關內容的概述,不正確的一項是()

A.后稷在幼年時就有遠大志向,并在游戲中表現出他的興趣愛好;在成年后發揮自己的專長,教百姓稼穡,惠及天下。B.后稷在帝堯時被舉薦為農師,在帝舜時得到分封,在夏后氏時因政治衰敗被廢除官職,流放到戎狄少數民族地區。C.公劉繼位之后,重新恢復了后稷的事業,改善了百姓的生活,得到了百姓的擁戴,周朝的發展興盛就是從他開始的。D.古公認為周朝的興盛要寄希望于姬昌,因此古公另外兩個兒子便跑到荊蠻之地,削發文身,將王位讓給姬昌的父親。13.把文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代漢語。(1)乃與私屬遂去豳,度漆、沮,逾梁山,止于岐下。(2)公季修古公遺道,篤于行義,諸侯順之。14.面對薰育戎狄的攻打,古公不戰而走的理由是什么?請簡要概括。三、詩歌鑒賞(★★★)閱讀下面這首宋詩,完成下面小題。奉和始平公①憶東平(其一)司馬光相印東臨汶水陽,兩看春葉與秋霜。登山置酒延鄒湛,上馬回鞭問葛強②。溪竹低垂寒滴翠,露荷相倚凈交香。宵衣深念長城固,肯得從容傲醉鄉?[注]①始平公:龐籍。龐籍被解除宰相職務,罷知鄆州(今山東東平),并帶來司馬光任典學一職。②葛強:晉征南將軍山簡的部將,在襄陽常陪山簡宴飲。后常用作詠部將的典故,也用來指代參加游宴的賓客。15.下列對這首詩的理解和賞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A.詩歌標題交代了寫作背景、寫作對象和主要事件,從中可知這是一首唱和龐籍回憶東平的詩。B.首聯的“東臨”“兩看”寫龐籍曾以宰相的身份在東平縣主持工作,因此詩人也有機會隨之在東平任職了兩年。C.頷聯寫詩人與友人鄒湛、葛強的相聚和交談,展現了友情的真摯和珍貴,可見其對友情的珍視。D.頸聯充分調動視覺、嗅覺等感官來展現東平美景:溪竹低垂、寒露滴翠,以及荷花相倚、清香交融。16.尾聯表達了詩人怎樣的情感?請簡要概括。四、名篇名句默寫(★★)17.補寫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論語>十二章》中,孔子認為一旦克制自己,按照禮的要求去做了,天下的人就都贊許你是仁人的兩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論語>十二章》中,子貢詢問孔子有沒有可以拿終身去實踐的一個字,孔子告訴他是“恕”,孔子用兩句話對“恕”做了進一步的解釋,這兩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魏征《諫太宗十思疏》中,“____________”一句指出了爭取民心的重要性;“____________”一句運用比喻,表達了對人民重要作用的認識,發人深省。五、語言文字運用(★★★)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題。一個人為文不說空話,為官不說假話,為政務求實績,這在封建時代___①___。應該說韓愈是言行一致的。他在政治上高舉儒家旗幟,是個封建傳統思想道德的維護者。傳統這個東西有兩面性,當它面對革命新潮時,表現出一副可憎的頑固面孔;而當它面對逆流邪說時,又表現出撼山易、撼傳統難的威嚴。韓愈也是這樣,他一方面反對宰相王叔文的改革,一方面又對當時最尖銳的兩個社會問題,即藩鎮割據和佛道泛濫,___②___,堅決抨擊。他親自參加平定叛亂的戰爭。到晚年時還以衰朽之身一人一馬到叛軍營中去勸敵投誠,其英雄氣概不亞于關云長___③___。他出身小戶,考進士三次落第,第四次才中進士,在考官時又三次碰壁,烏紗帽得來不易,按說他該惜官如命,但是他兩次犯上直言,被貶后又繼續盡其所能為民辦事。這是中國知識分子的傳統,以國為任,以民為本,不違心,不費時,不浪費生命。他又倡導古文運動,領導了一場文章革命,他要求“文以載道”“陳言務去”,開一代文章先河,砍掉了駢文這個重形式、求華麗的節外之枝,而直承秦漢。所以蘇東坡說他:“文起八代之衰,道濟天下之溺。”他既立業又立言,全面實踐了儒家道德。18.請在文中橫線處填入恰當的成語。19.文中畫波浪線的部分,如果寫成“這是中國知識分子以國為任、以民為本、不違心、不費時、不浪費生命的傳統”,表達效果有什么不同?(★★★)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