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J04-T 303-2024 高性能混凝土應用技術規程_第1頁
DBJ04-T 303-2024 高性能混凝土應用技術規程_第2頁
DBJ04-T 303-2024 高性能混凝土應用技術規程_第3頁
DBJ04-T 303-2024 高性能混凝土應用技術規程_第4頁
DBJ04-T 303-2024 高性能混凝土應用技術規程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124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山西省工程建設地方標準高性能混凝土應用技術規程TechnicalspecificationforapplicationofhighperformanceconcreteDBJ04/T3032024批準部門:山西省住房和城鄉建設廳主編單位:山西省建筑科學研究院集團有限公司中建西部建設北方有限公司施行日期:2024年10月1日本次修訂的主編單位、參編單位、主要起草人和主要審查人:本規程主編單位:山西省建筑科學研究院集團有限公司中建西部建設北方有限公司本規程參編單位:山西華建建筑工程檢測有限公司山西五建集團有限公司山西黃河新型化工有限公司本規程主要起草人員:李曉峰李志軍賀晟李溪 張榮霞徐坤劉金榮李琳趙永茂郭忠義宋偉李山峰桑穎慧梁彥平羅作球高世孝任升學郭創新陳晉明劉虎史小妮于婷張曉波徐宏偉王曉亮郭慧張國剛趙慧趙斌本規程主要審查人員:朱衛中王晶梁福忠姚榮光閆蕊珍樊永盛滕朝暉1總則 2術語和符號 2.1術語 22.2符號 3基本規定 4原材料 4.1一般規定 4.2水泥 4.3骨料 4.4礦物摻合料 4.5外加劑 4.6混凝土用水 4.7纖維 5配合比和耐久性設計 5.1一般規定 5.2配合比設計 5.3耐久性設計 6性能要求 6.1拌合物性能 6.2物理力學性能 6.3耐久性及長期性能 77質量控制347.1原材料347.2生產 347.3工作性檢驗 7.4運輸387.5澆筑 387.6養護397.7其他高性能混凝土的施工418質量驗收 本規程用詞說明43引用標準名錄44條文說明 8contents1Generalprovisions 2Termsandsymbols 2.1Terms 2.2symbols 3BasicRequirements 4RawMaterials 4.1GeneralRequirements 4.2cement 4.3Aggregate 4.4Additives 4.5Admixtures 4.6Mixingwater 4.7Fiber 5DesignofMixproportionandDurability 5.1GeneralRequirements 5.2DesignofMixproportion 5.3DesignofDurability 6performanceRequirements 6.1performanceRequirementsofMixtures 296.2physicalandMechanicalperformanceRequirements316.3Durabilityandlong-timeperformanceRequirements3297Qualitycontrol347.1RawMaterials347.2produce 347.3workabilityInspection 7.4Transportation387.5pouring 7.6curing397.7constructionofotherHighperformanceconcrete418QualityAcceptance ExplanationofwordinginThisspecification ListofQuotedstandards44Explanationofprovisions 472術語和符號2.1術語2.1.1高性能混凝土highperformanceconcrete以建設工程設計、施工和使用對混凝土性能特定要求為總體目標,選用優質常規原材料,合理摻加外加劑和礦物摻合料,采用較低水膠比并優化配合比,通過預拌和綠色生產方式以及嚴格的施工措施,制成具有優異的拌合物性能、力學性能、耐久性能和長期性能的混凝土。2.1.2常規品高性能混凝土ordinaryhighperformanceconcrete規使用的混凝土。2.1.3特制品高性能混凝土specialhighperformanceconcrete符合高性能混凝土技術要求的輕骨料混凝土、高強混凝土、自密實混凝土、纖維混凝土。2.1.4混凝土結構的耐久性durabilityofconcretestructure在預定作用和預期的維護與使用條件下,混凝土結構及構件在設計工作年限內保持其適用性和安全性的能力。2.1.5水膠比waterbinderratio混凝土配制時的總用水量與膠凝材料總量的質量比。2.1.6礦物摻合料mineraladditive以硅、鋁、鈣等一種或多種氧化物為主要成分,具有規定細度,摻入混凝土中能改善混凝土性能的粉體材料。2.1.7粗骨料不規則顆粒irregularparticleincoarscaggregate卵石、碎石顆粒最小一維尺寸小于該顆粒所屬相應粒級的平均粒徑0.5倍的顆粒。2.1.8人工砂片狀顆粒flakyparticleinartificialsand粒徑1.18mm以上的人工砂顆粒中最小一維尺寸小于該顆粒所2屬相應粒級的平均粒徑0.45倍的顆粒。2.1.9石粉亞甲藍值(MB值)methylenebluenumberofrockfines2.1.10石粉流動度比fluidityratioofrockfines泥膠砂的流動度之比,用于判定石粉對減水劑吸附性能的指標。2.1.11人工砂需水量比waterrequirementofartificcialsand能的指標。2.2符號FF石粉流動度比;X人工砂需水量比;MBF石粉亞甲藍值;ca30強度等級為C30的引氣混凝土。33基本規定限內必須滿足耐久性和結構承載力、剛度等正常使用功能要求。級進行耐久性設計,當結構構件受到多種環境類別共同作用時,應等級見表3.0.2-1和表3.0.2-2。應依據要求選用適當的水泥品種、礦物摻合料,以及適當的水膠比,并采用適當的化學外加劑。表3.0.2-1環境類別環境類別名稱腐蝕機制(劣化機理)一般環境保護層混凝土碳化引起鋼筋銹蝕(正常大氣作用引起鋼筋銹蝕)凍融環境反復凍融導致混凝土損傷鹽湖氯化物環境氯鹽引起鋼筋銹蝕除冰鹽等其他氯化物環境氯鹽引起鋼筋銹蝕V化學腐蝕環境硫酸鹽等化學物質對混凝土的腐蝕注:一般環境系指無凍融、氯化物和其他化學腐蝕物質作用的混凝土結構或構件的暴露環境。表3.0.2-2環境作用等級環境類別與名稱環境作用等級C中度D嚴重E非常嚴重F極端嚴重I-CII凍融環境II-CII-DII-EII-CII-DⅢL-EIII-FV-CV-DW-EV-CV-DV-E44原材料4.1一般規定放射性核素限量》GB6566的規定。助劑或激發劑。4.2水泥所處環境確定。水泥》GB175和《抗硫酸鹽硅酸鹽水泥》GB748的規定,且應符合下列規定:用強度等級不低于2或普通硅酸鹽水泥;時復合使用大摻量的礦物摻合料;含石灰石粉的水泥或摻合料;硅酸鹽水泥同時復合使用優質的礦物摻合料;6有預防混凝土堿骨料反應要求的高性能混凝土宜采用堿含量(以Nazo+0.658K2O計)低于0.6%的水泥。水泥的入機溫度不宜超過60℃。2熟料C3A含量(按質量計)不大于6%;時應符合表4.2.3的規定。指標要求3d抗壓強度(Mpa)≥22.0,≤≤28d/3d抗壓強度比≥1.70水化熱3d水化熱≤280KJIkg,7d水化熱≤320KJ/kg注:表中28d/3d抗壓強度比為28d抗壓強度與3d抗壓強度的比值。式檢驗項目的檢驗結果,以及所有出廠檢驗項目的檢驗結果或確認本規程第4.1.3條中的檢驗項目,且檢驗結果應符合本規程第4.1.3條的規定。行國家標準《混凝土質量控制標準》GB50164的規定。且水泥各項技術指標的試驗方法應符合下列規定:法》GB/T8074的方法測定;23d抗壓強度、28d抗壓強度應按現行國家標準《水泥膠砂強度檢驗方法(ISO法)》GB/T17671的方法測定;3熟料C3A含量應按現行國家標準《水泥化學分析方法》GB/T176的方法測定;743d水化熱、方法》GB/T12959的方法測定;176的方法測定;4.2.6的方法測定。4.3骨料土用骨料》JG/T568的要求。表4.3.2-1粗骨料顆粒級配公稱粒徑累計篩余(%)4.75連續級配5~1685~1005~205~250~55~31.515~450~5單粒級配5~1085~10016~2555~7025~4085~1008表表觀密度(kg'm3有機物計,%吸水率(%)(%)氯化物(以氯離子質量計)(%)含水率(%)實測值巖石抗壓強度變質巖不應小于60Mpa,水成巖不應低于45Mpa注:1當粗骨料中含有顆粒狀的硫酸鹽或硫化雜質時,應進行專門檢驗,確認能滿足混凝土耐久性要求后,方能采用;當粗骨料中含有黃鐵混凝土(坍落度大于180mm)時,碎石的壓碎指標可放寬至20%.大于條、第符合國家、地方政府環保和安全相關規范,不應對人體、生物、環境和混凝土產生有害影響。50733的技術4.75mm和篩底)的分計篩余可略有超出,但不應大于5%;當石粉亞甲藍值MBr>6.0時,人工砂0.15mm和篩底的分計篩余之和不宜大于25%表4.3.5-1細骨料顆粒級配分計篩余方孔篩尺寸4.75篩底人工砂0~510~1510~2520~3120~305~15天然砂10~1510~2520~3120~305~15低于表4.3.5-2表4.3.5-2天然砂人工砂特級I級特級I級≤1.0≤2.0≤0.5≤0.5≤10≤15(%)≤115≤125≤5≤8≤5≤8≤20≤25續表4.3.5-2細骨料其他技術要求天然砂人工砂特級I級特級I級表觀密度(kg'm3)≥2500≥2600≥2600≤41.0≤43.0≤41.0≤43.0≤1.0≤2.0≤1.0≤2.0≤1.0≤2.0≤1.0≤2.0含水率供需雙方協商確定供需雙方協商確定有機物含量合格合格2(折算%)≤0.5≤0.5成3≤0.01≤0.02≤0.01≤0.02確認滿足混凝土耐久性要求后,方能采用;當細骨料中含有黃鐵礦0.25%。MBF應超過3.0%;p<MBF>p<MBF>FF≥MBF≤FF≥F≥MBF≤F≥根據使用環境和用途,并經試驗驗證,供需雙方協商可適當放寬石粉含量(按質量計),但不應超過15%。4石粉亞甲藍(MBr)值計算應符合下列規定:1)石粉亞甲藍值(MBF)按式(4.3.5)計算(4.3.5)式中:MBF亞甲藍值,表示每千克石粉試樣所消耗的亞甲藍克數,單位為克每千克(gkg),精確至0.1;G試樣質量為50g;;VmL;10換算系數,用于將每千克試樣消耗的亞甲藍溶液體積換算成亞甲藍質量。2)石粉亞甲藍(MBF)值取2次試驗結果的算術平均值,精確至0.1。除應采取抑制骨料堿活性措施外,還應在混凝土表面采用隔離措施。預防混凝土堿骨料反應的技術措施應符合現行國家標準《預防混凝土堿骨料反應技術規范》GB/T50733的規定。報告和合格證等質量證明文件,并應進行抽樣檢驗,檢驗項目及檢驗批量應符合現行國家標準《混凝土質量控制標準》GB50164的規定。別按照現行國家標準《建設用砂》GB/T14684和《建設用卵石、碎石》GB/T14685的規定進行,砂的細度模數按現行國家標準《建設用砂》GB/T14684的規定進行,粗骨料的針、片狀顆粒含量按現行國家標準《建設用卵石、碎石》GB/T14685的規定進行;料》JG/T568附錄A進行JG/T568附錄B進行568附錄C進行;和耐久性能的激發劑或其他助劑。證等質量證明文件,并應進行抽樣檢驗,檢驗項目及檢驗批量應符合現行國家標準《混凝土質量控制標準》GB50164的規定。4.5外加劑特點和工程所處環境條件等要求確定品種和摻量。加劑》GB8076、《混凝土外加劑應用技術規范》GB50119、《高性能混凝土技術條件》GB/T41054和《聚羧酸系高性能減水劑》當水膠比小于0.30時,可不摻引氣劑;當水膠比不小于0.30時,宜摻入引氣劑。的高性能混凝土時,宜摻入膨脹劑;用于高性能混凝土的膨脹劑應23439中用膨脹劑;使用膨脹劑的混凝土結構,應加強早期濕養護工作。等質量證明文件,并應進行抽樣檢驗,檢驗項目及檢驗批量應符合現行國家標準《混凝土質量控制標準》GB50164的規定。4.6混凝土用水4.6.1高性能混凝土的拌和用水和養護用水,必須符合現行行業標4.6.2高性能混凝土拌和用水不宜使用混凝土攪拌站生產回收水。5.1般規定性。耐久性設計應針對混凝土結構所處外部環境中劣化因素的作用,確保結構在設計工作年限內不超過容許劣化狀態。配合比設計應提前進行,以留出足夠的時間進行配合比調整及長期耐久性能試驗。構通用規范》GB55008的相關規定。計,在滿足拌合物性能和施工要求情況下,宜盡量增加粗骨料用量。5.1.5高性能混凝土配合比設計基本要求應符合表5.1.5的要求。表5.1.5高性能混凝土配合比設計基本要求名稱要求配合比設計依據常規品高性能混凝土水膠比不大于0.45《普通混凝土配合比設計規程》JGJ55強度等級不低于C30,膠凝材料用量不大于550kg'm3特制品高性能混凝高強高性能混凝土《高強混凝土應用技術規程》JGJ/T281C70、C75、C80的混凝土膠材用量不大于580kg'm3自密實高性能混凝土水膠比不大于0.45《自密實混凝土應用技術規程》JGJ/T283強度等級不低于C30,膠凝材料總量應不大于600kg'm3,C45及以下等級自密實混凝土混凝土的膠凝材料用量不宜大于sookg'm',擴展度控制目標值應不小于550mm續表5.1.5名稱要求配合比設計依據特制品高性能混凝纖維高性能混凝土水膠比不大于0.45《纖維混凝土應用技術規程》JGJ/T221鋼纖維高性能混凝土的膠凝材料用量不小于360kg'm3,不大于550kg/m3合成纖維高性能混凝土的膠凝材料用量不大于550kg/m3輕骨料高性能混凝土凈水膠比不應大于0.48《輕骨料混凝土JGJ/T12的相關標準要求。5.1.7高性能混凝土的漿體比宜符合表5.1.7的規定。表5.1.7不同等級混凝土漿體比推薦性參數強度等級漿體比C30C50(不含C50)≤0.32C50~C60(不含C60)≤0.35C60及以上≤0.38m的石粉、水、氣體和外加劑的體積之和與混凝土總體積之比。的規定。礦物摻合料種類水膠比采用硅酸鹽水泥時采用普通硅酸鹽水泥時鋼筋混凝土預應力混凝土鋼筋混凝土預應力混凝土粉煤灰≤0.40453535>25粒化高爐礦渣粉≤0.40555545>55454535石灰石粉≤0.4025>硅灰復合摻合料≤0.40555545>55454535表中復合摻合料的規定。5采用其他通用硅酸鹽水泥時,將水泥混合材摻量20%以上的混合材量計入礦物摻合料。37%44%;粗骨料空隙率不宜大于40%;外加劑的摻量應根據試驗確定。算時宜采用飽和面干狀態的表觀密度。兩個階段。5.2配合比設計5.2.1試配確定。5.3耐久性設計設計要求設計工作年限、環境類別與作用等級50年強度等級≥C35≥C35≥C40抗滲等級≥P12≥P12≥P12水膠比≤0.45≤0.42≤0.4028d≤15≤10≤52抗碳化耐久性水膠比按式(5.3.1)計算:(5.3.1)W/B水膠比;mm;Cmm;1.0,室內取1.7;tt的規定。1采用引氣混凝土,其含氣量應符合表5.3.2-1的要求,且氣泡間距系數應小于300ym;其設計要求應符合表5.3.2-2的規定。表5.3.2-1高性能混凝土最小含氣量粗骨料最大公稱粒徑潮濕或水位變動的寒冷和嚴寒環境受除冰鹽作用、鹽凍環境、鹽湖水凍融環境4.55.55.5注:含氣量為氣體占混凝土體積的百分比。表5.3.2-2凍融環境中高性能混凝土設計要求設計要求50年100年強度等級≥ca30/C45≥ca35≥ca40≥ca35/C45≥ca40≥ca45抗凍等級≥F250≥F300≥F350≥F300≥F350≥F400水膠比≤0.45≤0.42≤0.38≤0.42≤0.38≤0.35≥350≥380≥400≥380≥400≥420的規定。表5.3.2-3復合礦物摻合料最大摻量水膠比采用硅酸鹽水泥時采用普通硅酸鹽水泥時≤0.40>注:1采用其他通用硅酸鹽水泥時,可將水泥混合材摻量20%以上的混合材量計入礦物摻合料。2復合礦物摻合料中各礦物摻合料組分的摻量不宜超過本規程表5.1.8中單摻時的限量。符合表5.3.2-4的要求。表5.3.2-4骨料的品質要求環境條件細骨料粗骨料吸水率(%)堅固性試驗質量損失(%)吸水率(%)堅固性試驗質量損失(%)嚴寒地區≤2.0≤5≤1.5≤5寒冷地區≤3.0≤8≤2.0≤8注:按照最冷月平均氣溫劃分微凍地區、寒冷地區和嚴寒地區,其平均氣溫分別為-3℃~2.5℃、-8℃~-3℃和-8℃以下。土長期性能和耐久性能試驗方法標準》GB/T50082規定的快凍法測定,根據混凝土測定的凍融循環次數確定混凝土的抗凍等級。重的規定。表5.3.2-5混凝土抗凍耐久性指數DF(%)設計工作年限50年環境條件高度飽水中度飽水鹽或化學侵蝕下凍融高度飽水中度飽水鹽或化學侵蝕下凍融嚴寒地區85寒冷地區注:1抗凍耐久性指數為混凝土試件經300次快速凍融循環后混凝土的動彈性模量Ei與其初始值Eo的比值,DF=E1/Eo;如在達到300次循環之前Ei已降到初始值的60%或試件質量損失已達到5%,以此時的循環次數N計算DF值,DF=0.6XN300。2對于厚度小于150mm的薄壁混凝土構件,其Dr值宜增加5%。1高性能混凝土設計要求應符合表5.3.3-1的規定。表5.3.3-1氯鹽環境中高性能混凝土設計要求設計要求設計工作年限、環境類別與作用等級50年強度等級≥C40≥C45≥C50≥C50≥C45≥C50≥C50≥C50水膠比≤0.42≤0.40≤0.36≤0.34≤0.40≤0.36≤0.34≤0.3284d氯離子遷移系數m22/sm<<2.5<<<2.5<<<摻量(%)≥35注:礦物摻合料摻量為采用普通硅酸鹽水泥情況的摻量。22單摻粉煤灰或者粉煤灰、礦渣、硅灰中的兩種或三種復合。當采用凝土氯離子擴散系數和電通量。地區(離鹽湖岸邊250m~1000m)、一般鹽害環境地區(離鹽湖岸50m250m)、重鹽害環境地區(離鹽湖岸邊50m以內)。鹽害地區的高性能混凝土電通量應滿足表5.3.3-2的要求。在鹽害地區,高性能混凝土的表面裂縫寬度宜小于c/30(C為混凝土保護層厚度,mm)表5.3.3-2鹽害地區的混凝土電通量(C)混凝土等級設計工作年限50年30年<C30<1500<2000<2500C30C45<1200<1500<2000≥C50<1000<1200<1500列規定:5.3.4-123表設計要求設計工作年限、環境類別與作用等級強度等級對于非地下環境,(x10-l2m2/s)對于地下環境,56d電通量(c)對于硫酸鹽環境,抗硫酸鹽等級水膠比注:1礦物摻合料宜選用復合摻合料、單摻礦渣、單摻粉煤灰或者粉煤灰、礦渣、硅灰中的兩種或三種復合。當采用硅灰時,同時宜滿足硅灰摻量≤10%。滿足表C3s含量小于55%的要求。表5.3.4-2硫酸鹽或鎂鹽侵蝕環境下配合比設計要求設計要求抗硫酸鹽等級KS120KS150KS150最大水膠比≥30≥35≥40注:1礦物摻合料宜選用復合摻合料、單摻礦渣、單摻粉煤灰或者粉煤灰、礦渣、硅灰中的兩種或三種復合。當采用硅灰時,同時宜滿足硅灰摻量≤10%。245.3.4-3的要求。表5.3.4-3其他化學腐蝕環境中高性能混凝土配合比設計要求環境條件腐蝕介質指標最大水膠比水(含酸雨等)中酸堿度(PH值)6.0~5.55.0~5.5<5.0水中侵蝕性COZ濃度15~3030~6060~100GB/T14685的規定進行堿活性檢驗。2對快速砂漿棒法檢驗結果膨脹率不小于0.10%的骨料,應按照現行國家標準《預防混凝土堿骨料反應技術規范》GB/T50733的規定進行抑制骨料堿硅酸反應活性有效性試驗,并驗證有效結構的混凝土不得采用堿活性骨料。定:1采用F類的I級或II級粉煤灰,堿含量不宜大于2.5%,粉煤25176執行。3采用二氧化硅含量不小于90%、堿含量不大于1.5%的硅灰,執行。5采用堿含量不大于1500mgL的拌和合用水,水中堿含量試驗方法應符合現行行業標準《混凝土用水標準》JGJ63的規定。合下列規定設計規程》JGJ55的規定。下列規定進行:和;含量可用1/6實測值計算;硅灰和粒化高爐礦渣粉堿含量可用1/2實測值計算;表環境條件特殊工程結構重要工程一般工程干燥環境3.5不限制潮濕環境3.5含堿環境2.0(采用非堿活性骨料)2.5(采用非堿活性骨料);80℃;4;原因,并提出滿足混凝土耐久性要求的維修措施。286性能要求6.1拌合物性能時損失和凝結時間等拌合物性能應滿足施工要求。6.1.2拌合物坍落度、擴展度等級劃分應符合表6.1.2-1、表6.1.2-表6.1.2-1坍落度等級劃分等級坍落度(mm)10~40S250~90S3100~150S4160~210S5≥220表6.1.2-2混凝土拌合物的擴展度等級劃分等級擴展度(mm)≤340F2350410F3420480F4490550F5≥6306.1.3高性能混凝土拌合物中水溶性氯離子最大含量不應超過表的量不應大于硅酸鹽水泥的量。當采用P-I或P-II型硅酸鹽水泥時,硅酸鹽水泥的量即為水泥用量;當采用除P-I、P-II型硅酸鹽水泥29以外的其他類型的硅酸鹽水泥時,硅酸鹽水泥的量以水泥用量減去混合材用量計算。水泥中的混合材摻量應按水泥廠家提供的出廠數據確定。環境條件水溶性氯離子最大含量鋼筋混凝土預應力混凝土干燥環境潮濕但不含氯離子的環境潮濕且含有氯離子的環境除冰鹽等侵蝕性物質的腐蝕環境、鹽湖周邊、鹽漬土環境劑高性能混凝土拌合物的含氣量應符合現行國家標準《混凝土質量控制標準》期處于潮濕或水位變動的寒冷和嚴寒環境、鹽凍環境、受除冰鹽作用環境的高性能混凝土應摻用引氣劑,引氣劑摻量應根據混凝土含氣量要求經試驗確定,密實成型的高性能混凝土最小含氣量應符合本規程表5.3.2-1定:;20s;,經時1h擴展度應無損失;擴展時間T'soo不宜大于8s;坍落擴展度與J差值不宜大于25mm;離析率不宜大于15%;構設計標準》GB/T50010和《建筑抗震設計標準》GB/T50011的規定。物理力學性能試驗方法標準》GB/T50081的有關規定進行試驗,并應滿足設計要求。6.3耐久性及長期性能構耐久性設計標準》GB/T50476的規定。能的等級按照表6.3.2-1的規定劃分表6.3.2-1高性能混凝土抗凍性能、抗水滲透性能和抗硫酸鹽侵蝕性能的等級劃分抗凍等級(快凍法)抗滲等級抗硫酸鹽等級F250P12KS120P12KS150F350P12KS150P12KS150>P12>KS150氯離子滲透性能等級時,應符合表6.3.2-2的規定,且測試齡期宜為84d;表6.3.2-2等級RCM-IIRCM-RCM-V氯離子遷移系數DRCM(RCM法)(X10-I2m2/S)2.5≤DRCM<3.01.5≤DRCM<2.5DRCM<1.5327質量控制7.1原材料定的、具有一定規模的生產企業或供應網點采購;離子、三氧化硫、硅灰二氧化硅含量等項目的檢驗檢測能力和條件,應對進場的原材料按批量進行檢測。7.1.2確保排水通暢。骨料配料地倉宜與骨料倉一起封閉,配料用皮帶輸存放于粉料倉內,清晰標識粉料名稱、產地、規格和檢測狀態。粉因而變質時不得使用。粉料倉應配備料位控制系統,料位控制系統狀外加劑應按照不同供貨單位、品種和牌號進行標識單獨存放,并注意防雨防潮防高溫。清潔衛生,符合環境衛生要求。7.2生產站(樓)》GB/T10171規定的攪拌站(樓)生產;混凝土攪拌34等應符合現行行業標準《預拌混凝土綠色生產及管理技術規程》JGJ/T息技術手段,并及時封存相關信息作為備案資料。現行國家標準《建筑施工機械與設備混凝土攪拌站(樓)》GB/T始稱量前,應對計量設備進行檢查和零點校準;用于集中攪拌的攪拌站(樓)經大修、中修或遷移至新的地點后,應對計量設備進行允許偏差應符合表表7.2.2原材料品種水泥骨料水外加劑摻合料每盤計量允許偏差23士2士2注:*濾芯更換。35定的基準配合比進行調整形成生產配合比;整;超出調整范圍的需重新調整生成生產配合比,重新輸入;合比;當施工工藝和環境條件未發生明顯變化、原材料的品質在合格的基礎上發生波動時,可對混凝土外加劑用量、粗骨料組配比、1攪拌過程應符合現行國家標準《預拌混凝土》GB/T1490和《混凝土質量控制標準》GB50164的規定物溫度,也可同時采用加熱骨料的方法提高拌合物溫度;混凝土出10℃;施降低骨料溫度;攪拌混凝土時可采用冷水或摻加冰屑降低拌合物機內攪拌約混凝土或采用引氣劑、膨脹劑、防水劑和其他外加劑時,應相應延長7.3工作性檢驗度經時損失等,經檢驗合格后方可出廠。有抗凍要求的混凝土尚應測定含氣量。時損失不宜大于30mm/h控制目標值(mm)允許偏差(mm)坍落度≤40≥160擴展度≥3506.1.5條的規定。等有關三方見證取樣的條件下,測定其工作性,經檢驗合格后方可條的規定控制。377.4運輸120min。在運輸過程中嚴禁加水。7.4.2運輸應符合現行國家標準《預拌混凝土》GB/T14902、《混GB/T26408氣情況,攪拌運輸車的攪拌罐應有保溫或隔熱措施。運輸車裝料前應將攪拌罐內水排凈。潔,沖洗運輸車產生的廢水可進入廢水回收利用設施。通過試驗驗證。量外用水,而必須在專職技術人員指導下,在卸料前加入與配合比加劑的數量和攪拌時間應經試驗確定。7.5澆筑程》JGJ/T度不宜超過2m;在采用溜槽接料,且不出現分層離析的情況下,骨料最大粒徑大于25mm的拌合物最大落料高度應控制在3m以內,38規定。小于90%,7d和28d抗壓強度比均不應小于95%。養護劑有效保水率和抗壓強度比的試驗方法應符合現行行業標準《公路工程水泥混凝土養生劑(膜)》JT/T522的規定。護時間應符合表7.6.6的規定。表水膠比大氣潮濕(相對濕度≥50%),無風,無陽光直射大氣干燥(20%≤相對濕度<50%),有風,或陽光直射大氣極端干燥(相對濕度<20%),大風,大溫差日平均氣溫T(℃)養護時間(d)日平均氣溫T(℃)養護時間(d)日平均氣溫T(℃)養護時間(d)>5≤T<105≤T<10285≤T<1010≤T<2010≤T<2010≤T<2045T≥207T≥20T≥2035≤0.455≤T<105≤T<105≤T<104510≤T<2010≤T<2010≤T<2035T≥207T≥20T≥2028行適當的保溫保濕養護。7.6.8施進行養護,不應直接進行灑水養護。度的要求。408質量驗收準》GB50164及《高性能混凝土技術條件》GB/T41054的規定。高性能混凝土拌合物到達施工現場后,應檢測混凝土拌合物坍落度、擴展度、含氣量。實測坍落度、擴展度應在設計規定的范圍之內,《高性能混凝土技術條件》GB/T41054附錄A的要求。度檢驗評定標準》GB/T50107的規定。高性能混凝土強度檢驗結果符合設計和現行國家標準《混凝土強度檢驗評定標準》GB/T50107要求時為合格。鹽或鎂鹽侵蝕、預防堿骨料反應措施等項目,應在工程現場預留規定數量的試件,養護應符合現行國家標準《混凝土質量控制標準》GB50164和《混凝土結構工程施工規范》GB50666的規定,標準養護至規定的齡期后,依據現行國家標準《普通混凝土長期性能和42本規程用詞說明同的用詞說明如下:;正面詞采用:"應",反面詞采用不應"或"不得";;"宜";的規定"或"應按執行"。43引用標準名錄175748《用于水泥、砂漿和混凝土中的粒化高爐礦渣粉》GB/T18046《高強高性能混凝土用礦物外加劑》GB/T18736《混凝土攪拌運輸車》GB/T26408《砂漿和混凝土用硅灰》GB/T27690《高性能混凝土技術條件》GB/T41054《低熱礦渣硅酸鹽水泥》GB/T42531《普通混凝土拌合物性能試驗方法標準》GB/T50080《混凝土物理力學性能試驗方法標準》GB/T50081《普通混凝土長期性能和耐久性能試驗方法標準》GB/T50082《混凝土強度檢驗評定標準》GB/T50107《混凝土外加劑應用技術規范》GB50119《粉煤灰混凝土應用技術規范》GB/T50146《混凝土質量控制標準》GB50164《混凝土結構工程施工質量驗收規范》GB50204《混凝土結構耐久性設計標準》GB/T50476《大體積混凝土施工標準》GB50496《混凝土結構工程施工規范》GB50666《預防混凝土堿骨料反應技術規范》GB/T5073344山西省工程建設地方標準高性能混凝土應用技術規程DBJ04/T3032024條文說明1總則 2術語和符號 2.1術語 523基本規定 4原材料 4.1一般規定 4.2水泥 564.3骨料 564.4礦物摻合料 4.5外加劑 574.6混凝土用水 5配合比和耐久性設計 5.1一般規定 5.2配合比設計 5.3耐久性設計 6性能要求 7質量控制 7.1原材料 7.2生產 7.3工作性檢驗 7.4運輸 647.5澆筑 7.6養護 7.7其他高性能混凝土的施工 8質量驗收 總則1.0.11.0.2應用技術規程的適用范圍與普通混凝土和高強混凝土基本相同,高性能混凝土的生產和施工方法與普通混凝土和高強混凝士也相同。所以使用本規程時應注意與相關標準的銜接。1.0.3自我省應用并取得了一定經驗。同時砂石骨料、混凝土外加劑、粒化高爐礦渣粉等材料相繼頒布了新的標準規范,高性能混凝土技術條件、混凝土概念以及相關條件進行了重新定義。本規程在充分尊重采納《高性能混凝土技術條件》GB/T410542021的基礎上,經過廣泛調查研究、學習其他行業研究成果、認真總結實踐經驗、參考有關國家標準和其他行業相關的標準規范,并在廣泛征求意見的基礎2術語和符號2.1術語能混凝土提出如下定義:高性能混凝土是一種新型高技術混凝土,是在大幅度提高普通混凝土性能的基礎上采用現代混凝土技術制作的混凝土,它以耐久性作為設計的主要指標。針對不同用途要求,用性、強度、體積穩定性、經濟性。為此,高性能混凝土在配制上的特點是低水膠比,選用優質原材料,并除水泥、水、集料外,必須摻加足夠數的礦物細摻料和高效外加劑。本規程采用了《高性能混凝土技術條件》GB/T410542021對高性能混凝土的定義。2.1.22.1.3均沿用了《高性能混凝土技術條件》GB/T41054之外,高性能混凝土的cl滲透率明顯低于普通混凝土。高性能混凝土由于具有較高的密實性和抗滲性,因此,其抗化學腐蝕性能顯著優于普通強度混凝土。減水劑時應將外加劑中的水量考慮到總用水量中。2.1.6本條依據《礦物摻合料應用技術規范》GB/T510032014對礦物摻合料定義進行了修改。目前我省預拌混凝土企業普遍采用了粒化高爐礦渣粉和粉煤灰,太原及周邊地區使用了硅灰,天然沸石粉等材料未見使用。2019以及國標《建設用砂》GB/T146842022提出的新控制指標的表述。52結構通用規范》GB550082021第3.1.2條中關于結構混凝土用砂",指出機制砂應按石粉的亞甲藍值指標和石粉的流動比指標JG/T5682019以及國標《建設用砂》GB/T146842022中的相關術語定義。聯系,又常存在矛盾。因此,在一定施工工藝的條件下,新拌混凝土的和易性是以上三方面性質的矛盾統一。流動性是指新拌混凝土在自重或機械振搗的作用下,能產生流動,并均勻密實地填滿模板的性能。流動性反映出拌合物的稀稠程度。若混凝土拌合物太干稠,則流動性差,難以振搗密實;若拌合物過稀,則流動性好,但容易出現分層離析現象。主要影響因素是混凝土用水量。泥漿容易分離,造成混凝土不均勻,振搗后會出現蜂窩和空洞等現象。主要影響因素是膠砂比。保水性是指在新拌混凝土具有一定的保水能力,在施工過程中,不致產生嚴重泌水現象的性能。保水性反映混凝土拌合物的穩定性。保水性差的混凝土內部易形成透水通道,影響混凝士的密實性,并降低混凝土的強度和耐久性。主要影響因素是水泥品種、用量和細度。或硬化過程中出現的體積縮小現象,一般分為塑性收縮(又稱沉縮、縮會引起混凝土開裂。本規程中主要通過早期抗裂試驗和干燥收縮53率來表征混凝土體積穩定性。力受壓彈性模量、劈裂抗拉強度、抗折強度等。2009中的抗硫酸鹽等級的定義。2.1.19采用了行標《高性能混凝土用骨料》JG/T568相關概念和GB/T50476中的符號。544原材料4.1一般規定本節對原材料采用的原則性限制條件提出了通用要求。4.2水泥本節參照《高性能混凝土技術條件》GB/T410542021的相關混凝土用水泥的標準要求。4.3骨料《混凝土結構通用規范》GB550082021的頒布執行,國標《建設用砂》GB/T14684和《建設用卵石、碎石》GB/T14685修訂于2022年11月1日實施執行。行標《普通混凝土用砂、石質量及檢驗方法標準》JGJ522006的技術要求不能滿足高性能混凝土的技術標準,所以本節采用了新國標GB/T14684、GB/T14685以及JG/T568的相應技術指標作為高性能混凝土用骨料的技術要求。4.4礦物摻合料本節參照《高性能混凝土技術條件》GB/T410542021相關要求以及2023年3月發布的修訂版國標《砂漿和混凝土用硅灰》了高性能混凝土用礦物摻合料的技術要求。本規程規定的是最大摻量,實際使用中應根據需要進行合理配置。4.5外加劑聚羧酸系高性能減水劑是繼木鈣為代表的普通減水劑和以萘系為代表的高效減水劑之后發展起來的第三代高性能減水劑,是目前世界上較前沿、科技含量高、應用前景好、綜合性能優良的一種高效減水劑。經與國內外同類產品性能試驗比較,我省聚羧酸系高性能減水劑在技術性能指標、性價比方面都達到了當今國內先進水平。作為綠色產品逐步取代了萘系減水劑,目前在省內大部分地市縣已含量為20%左右的聚羧酸系減水劑,摻量為1.0%~1.2%時,其減水率完全能達到25%,具有很高的性價比。4.6混凝土用水4.6.1高性能混凝土的拌和和養護用水,如果是取自地下水或附近河流,宜進行有害物質分析,避免對混凝土造成危害。宜用于高性能混凝土。575配合比和耐久性設計5.1一般規定比設計規程》JGJ55也根據實際需要,增加并突出了混凝土耐久性的規定,本規程不再重復介紹。41054202的漿體比相關要求。5.1.8久性能,尤其是對于抗碳化、抗凍等性能等最普遍的需求,但對于有較高抗硫酸鹽侵蝕、抗氯離子滲透要求的高性能混凝土,則可根料而又不超出表5.1.8的限值,則采用復合使用礦物摻合料的方法比較合理。再者,不同的礦物摻合料有不同的優點和弱點,復合使但摻多了會影響混凝土早期強度、抗碳化、抗凍等性能;而礦渣粉強度補償能力好,降低混凝土電通量也較有效,但低水膠比時摻多性能有利。關鍵看注重哪方面的需求,合理設計相對比例。礦物摻合料在高性能混凝土中的實際摻量是通過試驗確定的,當采用超出能進行全面試驗論證,證明結構混凝土安全性和耐久性可以滿足設計要求后,還是可以采用的。58的是,提高摻合料用量可以提高混凝土的抗氯離子滲透性能,但由于混凝土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