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專題十九
思維覺醒專練專項5
要素分析破解人文地理聯系2025年高考地理專題復習資料
對應練習1.(2024遼寧遼陽模擬,16分)閱讀圖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溝道農業即存在于溝道中的農業,是山區農業的一種。黃土高原丘陵溝壑區的溝道農業是在長期實踐中發展起來的新型農業地域類型,與坡面農業、梁峁農業相比,具有獨特的優勢。近年來,黃土高原丘陵溝壑區溝道農業因地制宜進行農業結構調整,比較典型的有基于油菜的多功能農業發展模式(如圖),提升了農業系統的綜合效益,助推鄉村振興。(1)
與坡面農業、梁峁農業相比,分析黃土高原丘陵溝壑區溝道農業發展具有的獨特優勢。(8分)【答案】
水土條件相對優越,土地產能相對較高;(2分)溝道土地便于整治,后續發展潛力巨大;(2分)溝道壩地地勢平坦,利于基礎設施建設;(2分)溝道土地平整連片,為農業規模化經營和轉型發展提供了有利條件。(2分)【解析】
第一步,設問剖析,構建知識框架。①明確設問類型:屬于原因類。②明確答案方向:可從土壤條件、發展潛力等角度分析黃土高原丘陵溝壑區溝道農業發展具有的獨特優勢。第二步,尋找、整合信息,從要素、時空、區域的角度獲取和解讀信息。①從土壤條件角度看,黃土高原丘陵溝壑區的溝道是坡面流失水土的匯聚區,土層深厚,土壤發育程度高,水土條件相對優越,土地產能相對較高。②從溝道地形角度看,溝道壩地地勢平坦,利于基礎設施建設,而溝道土地平整連片,為農業規模化經營和轉型發展提供了有利條件,因而后續發展潛力巨大。(2)
概述基于油菜的多功能農業發展模式在提升農業系統綜合效益方面所起的積極作用。(8分)【答案】
實現油菜的多重利用,提高資源利用效率;(2分)油菜種植與加工相結合,延長產業鏈,提高農產品附加值;(2分)種養結合,形成良性的農業生態系統;(2分)第一、二、三產業相融合,增加就業崗位,提高經濟收入,助推鄉村振興。(2分)【解析】
第一步,設問剖析,構建知識框架①明確設問類型:屬于意義類。②明確答案方向:主要從經濟效益、生態效益和社會效益三方面概述該農業發展模式在提升農業系統綜合效益方面所起的積極作用第二步,尋找、整合信息,從要素、時空、區域的角度獲取和解讀信息①經濟效益方面,根據圖示,利用油菜籽全面發展榨油、養殖等加工業和畜牧業,油菜種植與加工相結合,不僅延長了產業鏈,提高了農產品附加值,而且能實現油菜的多重利用,提高資源利用效率;②生態效益方面,種植業與飼養家畜、養蜂等種養結合,形成混合農業,利于形成良性的農業生態系統;③社會效益方面,發展養殖業、種植業、加工業、旅游業等產業,使得第一、二、三產業相融合,能夠增加就業崗位,提高村民經濟收入,助推鄉村振興第三步,要素分析與評價2.(2021全國甲卷,22分)閱讀圖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如圖中陰影示意的M地區曾經是濕地(沼澤),年降水量是年蒸發量的1.2—1.5倍,遠低于英國西部和北部。在羅馬時代,人們對M地區濕地進行了排水嘗試,濕地僅得到零星開墾。17世紀,該地引入荷蘭風車與水利工程技術,濕地得到成片開墾。經過幾百年的開發,M地區已經成為英國重要的農產品生產基地,但也存在諸多問題。(1)
分析M地區排水后能夠發展農業的自然條件。(8分)【答案】
與英國大部分地區相比,該地區降水量較少,光照條件較好;地勢低平,利于耕作;大部分為沼澤,土層深厚肥沃,適合多種農作物生長。(8分)【解析】
第一步:設問剖析,構建知識框架。①明確設問類型:屬于區位類。②明確答題方向:分析排水后能夠發展農業的自然條件,即分析農業區位因素,限定詞是自然條件,即從氣候、地形、土壤、水源等方面分析。第二步:尋找、整合信息,從要素、時空、區域的角度獲取和解讀信息。由材料可知:①M地區曾經是濕地(沼澤);②M地區年降水量是年蒸發量的1.2—1.5倍,遠低于英國西部和北部;③M地區位于英國東南部,緯度較低,西部有山地阻擋盛行西風。第三步:要素分析與評價。從要素(因素)分析、綜合比較和區域關聯角度分析要素的空間分布與動態變化。(2)
分析羅馬時代和17世紀對M地區濕地開墾結果存在差異的原因。(8分)【答案】
M地區濕地面積廣,地勢低,抽(排)水工程量大,對動力要求高;羅馬時代以人力、畜力為主,排水能力有限,濕地僅得到零星開墾;17世紀采用風力排水,排水能力大幅度提高,加之水利工程技術進步,濕地得到成片開墾。(8分)【解析】
第一步:設問剖析,構建知識框架。①明確設問類型:屬于原因類。②明確答題方向:羅馬時代和17世紀對M地區濕地開墾結果存在差異的原因,主要從生產力水平、農業技術、社會經濟水平等方面分析。第二步:尋找、整合信息,從要素、時空、區域的角度獲取和解讀信息。由材料可知:①在羅馬時代,濕地僅得到零星開墾;②17世紀,濕地得到成片開墾。第三步:要素分析與評價。從要素(因素)分析、綜合比較和區域關聯角度分析要素的空間分布與動態變化。羅馬時代:生產力水平低,排水主要依靠人力、畜力,排水能力有限,濕地開墾程度較低。17世紀:引入了荷蘭風車與水利工程技術,且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水利工程技術水平提高,排水效率大大提高,能夠成片開墾。(3)
推測M地區當前農業發展中存在的主要環境問題。(6分)【答案】
由于長期種植,土地肥力漸趨下降,作物病蟲害增多;(2分)經常排水和耕作,使表土流失并淤塞排水溝;(2分)化肥、農藥的使用,污染水、土環境。(2分)【解析】
由材料信息可知,該地區農業開發早,開發時間長,由此可推測當前該地區土地肥力下降,作物病蟲害增多;長期的排水和農業耕作,使土壤表層肥沃土層流失,并隨水流淤積在排水溝,阻塞排水溝;化肥、農藥的長期使用,使該地區水資源、土地資源被污染,生態遭到破壞,生態環境惡化。歸納總結濕地考查常見的命題角度及解題方法命題角度解題方法分析濕地的形成條件濕地的形成不外乎三個自然條件:一是排水不暢的地形條件,二是相對穩定的水源補給條件,三是阻滯水流下滲的隔水條件。不同的熱量區均有濕地分布,只是不同區域的濕地水源補給形式不同、充當隔水層的物質不同,但都具備地勢低平或低洼的地形條件。對于高緯度或高海拔地區而言,常以深厚的凍土層充當隔水層,以冰川或冰雪融水為穩定的補給水源,同時微弱的蒸發對濕地的形成和發展也起到了促進作用;對于中低緯度地區而言,常以黏土層或致密的巖層充當隔水層,以雨水或河水為穩定的補給水源命題角度解題方法指出濕地的生態功能需重點關注濕地所在的地理位置,如位于城市邊緣,其生態功能主要在于調節局地小氣候、美化環境等;位于大河邊緣,其生態功能主要在于蓄滯洪水、調節徑流、蓄洪防旱、降解污染物、調節氣候、促淤造陸等;位于海岸,其生態功能主要在于保護堤岸、防風等說明濕地開發過程中出現的問題不同的開發方式產生的問題不盡相同。例如,圍湖造田→湖區面積縮小→濕地調蓄洪水能力下降;捕撈或捕殺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