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語文七-九年級古詩詞曲原文及課下注釋全梳理_第1頁
初中語文七-九年級古詩詞曲原文及課下注釋全梳理_第2頁
初中語文七-九年級古詩詞曲原文及課下注釋全梳理_第3頁
初中語文七-九年級古詩詞曲原文及課下注釋全梳理_第4頁
初中語文七-九年級古詩詞曲原文及課下注釋全梳理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41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七年級上冊

第一單元古代詩歌四首

觀滄海D

曹操

東臨②碣石③,以觀滄海。

水何澹澹④,山島竦峙⑤。

樹木從生,百草豐茂。

秋風蕭瑟,洪波涌起。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

星漢⑥燦爛,若出其里。

幸甚至哉⑦,歌以詠志。

【注釋】

①選自《曹操集》(中華書局2012年版)。這是曹操詩《步出夏門行》的第一

章。曹操(155-220),字孟德,沛國譙(qido)縣(今安徽亳州)人,東漢

末政治家、軍事家、詩人。著有《孫子略解》《兵法接要》,詩歌《蒿里行》《觀

滄海》《龜雖壽》《短歌行》等。

②(臨)到達,登上。

③(碣(ji6)石)山名,在今河北昌黎西北。東漢建安十二年(207)秋天,

曹操征烏桓時曾路經這里。

④(澹(don)澹)水波蕩漾的樣子。

⑤(竦峙(songzhi))聳立。竦、峙,都是聳立的意思。

⑥(星漢)銀河。

⑦(幸甚至哉)幸運得很,好極了。幸,幸運。至,達到極點。最后兩句詩在《步

出夏門行》各章末尾都有,應為詩歌合樂時所加的套語,與正文內容沒有直接關

系。

聞王昌齡左遷龍標遙有此寄①

李白

楊花②落盡子規③啼,聞道龍標④過五溪汽

我寄愁心與明月,隨君直到夜郎⑥西。

【注釋】

①選自《李白集校注》卷十三(上海古籍出版社1980年版)。王昌齡(?一約

756),字少伯,京兆長安(今陜西西安)人,唐代詩人。天寶年間被貶為龍標

尉。左遷,降職。龍標,唐代縣名,在今湖南洪江西。李白(701-762),字太

白,號青蓮居士,唐代詩人,出生于西域,幼時隨父遷居綿州昌隆(今四川江油)。

②(楊花)柳絮。

③(子規)即布谷鳥,又稱“杜鵑”。

④(龍標)指王昌齡。古代常用官職或任官之地的州縣名來稱呼一個人。

⑤(五溪)今湖南西部、貴州東部五條溪流的合稱。

⑥(夜郎)唐代夜郎有三處,兩個在今貴州桐梓,本詩所說的“夜郎”在今湖南

懷化境內。

次北固山下①

王灣

客路②青山外,行舟綠水前。

潮平兩岸闊③,風正一帆懸。

海日生殘夜④,江春入舊年⑤。

鄉書何處達?歸雁洛陽邊⑥。

【注釋】

①選自《全唐詩》卷一百一十五(上海古籍出版社1986年版)。次,停宿。北

固山,在今江蘇鎮江北。王灣,生卒年不詳,洛陽(今屬河南)人,唐代詩人。

②(客路)旅人前行的路。

③(潮平兩岸闊)潮水漲滿,兩岸與江水齊平,整個江面十分開闊。

④(海日生殘夜)夜還未消盡,紅日已從海上升起。殘夜,指夜將盡未盡之時。

⑤(江春入舊年)江上春早,舊年未過新春已來。

⑥(歸雁洛陽邊)希望北歸的大雁捎一封家書到洛陽。

天凈沙?秋思①

馬致遠

枯藤老樹昏鴉②,小橋流水人家,古道西風瘦馬。夕陽西下,斷腸③人在天涯久

【注釋】

①選自《全元散曲》(中華書局1981年版)。天凈沙,曲牌名。思,思緒。馬

致遠(約1251—1321以后),號東籬,一說字千里,大都(今北京)人,元代

戲曲作家、散曲家。

②(昏鴉)黃昏時將要回巢的烏鴉。

③(斷腸)形容悲傷到極點。

④(天涯)天邊,指遠離家鄉的地方。

第三單元課外古詩詞誦讀

峨眉山月歌①

李白

峨眉山月半輪②秋,影入平羌③江水流。

夜發④清溪⑤向三峽,思君不見下渝州外

【注釋】

①選自《李白集校注》卷八(上海古籍出版社1980年版)。

②(半輪)半邊,半個。

③(平羌(qidng))即青衣江,大渡河的支流,位于峨眉山東北。

④(發)出發。

⑤(清溪)即青溪驛,在今四川犍(qiGn)為峨眉山附近。

⑥(渝州)今重慶一帶。

詩人即將離開故鄉外出闖蕩,內心的憧憬和喜悅自然而然地流露在詩中。峨

眉山頭高懸的那半輪秋月,映在江中,仿佛和水一起流動,陪伴著詩人遠行。夜

間乘船從清溪出發,經渝州向三峽進發,離友人愈遠,就愈加想念。山、月、江

水等景致的融合變幻,襯托出詩人即將離開故鄉時的復雜情感;而五個地名連用,

造成空間迅速轉換之感,讓人感覺到行船之快,既傳達出詩人江行的獨特體臉,

又抒發了對友人的思念之情。

江南逢李龜年①

岐王②宅里尋常③見,崔九④堂前幾度聞。

正是江南好風景,落花時節又逢君。

【注釋】

①選自《杜詩詳注》卷二十三(中華書局1979年版)。江南,這里指湖南一帶。

杜甫和李龜年重逢是在漳州(今湖南長沙)。李龜年,唐玄宗時著名樂師,擅長唱

歌。安史之亂后,流落江南。杜甫(712—770),字子美,河南鞏縣(今河南鞏義西)

人,唐代詩人。

②(岐王)唐玄宗的弟弟李范,封岐王。

③(尋常)經常。

@(崔九)指殿中監崔滌,唐玄宗的寵臣。“九”是他在兄弟中的排行。

大唐清明的政治造就了一個歌舞升平的時代,“安史之亂”卻把人們拋入戰

亂的深淵。“岐王宅里”“崔九堂前”,都是當年名流騷客聚集的場所,一提到

這些地點就不免勾起人們對過往歲月的美好回憶。當年出入其間,與李龜年這樣

風光無限的樂師交往,是很“尋常”的。萬萬想不到的是,在江南暮春時節,年

老病衰的詩人竟又和故人重逢!“落花時節又逢君”這一句很有名,“落花”寓

意甚多,既有個人身世之悲,也有對一個繁華時代落幕的慨嘆。詩很短,剛開頭

即煞尾,連一句也不愿多說,更讓人體味到那種深沉的悲哀與感慨。

行軍九日思長安故園①

岑參

強欲登高去,無人送酒,來。

遙憐故園菊,應傍③戰場開。

【注釋】

①選自《岑參集校注》卷三(上海古籍出版社1981年版)。行軍,行營、軍營。

九日,指陰歷九月九日重陽節。故園,故鄉。原詩注:“時未收長安。”岑參(約

715—770),江陵(今屬湖北)人,唐代詩人。

②(送酒)此處化用有關陶淵明的典故。據南朝梁蕭統《陶淵明傳》記載:啕淵

明重陽日在宅邊的菊花叢中悶坐,剛好江州刺史王弘送酒來,于是痛飲至醉而歸。

③(傍)靠近。

古人有重陽登高、飲酒、賞菊的風俗,可是處于軍旅之中,又遭遇戰亂,詩

人“強欲登高”,感嘆“無人送酒”,其中的惆悵、凄涼,難以言表。很快,詩

人又從這種自我感傷中走出來,聯想到故園的菊花——它們在淪陷的都城,應該

是怎樣一番景象呢?雖然沒有主人欣賞,孤寂而凄涼,但也一定不負秋陽,在斷

壁殘垣間競相綻放。秋賞詩歌要特別注意體味核心意象,像詩中的“故園裝”,

其所負載的意義已經突破了單純的惜花和思鄉,更寄托著對飽經戰爭憂患的人民

的同情和對和平的渴望。

夜上受降城聞笛①

李益

回樂烽②前沙似雪,受降城外月如霜。

不知何處吹蘆管,一夜征人,盡望鄉。

【注釋】

①選自《李益詩注》(上海古籍出版社1984年版;。受降城,指西受降城,故址

在今內蒙古杭錦后旗總加河北岸v—說,指唐代靈州的受降城,故址在今寧夏靈

武西南。李益(748—約829),字君虞,隴西姑臧(今甘肅武威)人,唐代詩人。

②(回樂烽)烽火臺名。在西受降城附近。一說,當作“回樂峰”,山峰名,

在回樂縣(今寧夏靈武西南)。

③(征人)指出征或戍邊的軍人。

前兩句寫夜晚登城遠望,但見大漠似雪,月華如霜,邊城夜色,凄神寒骨。

這樣的寧靜如果不被打破,也許詩人可以沉浸其中,體味大漠那亙古的蒼茫。可

是,就在這萬籟俱寂的夜里,夜風送來凄涼幽怨的蘆笛聲,陡然喚醒了“征人”

的思鄉情緒。頓時,一切崇高和悲壯都化作了綿綿不絕的鄉愁。笛聲在擴散,愁

思在蔓延,在這樣一個凄清的夜晚,集體的失眠也不可避免。讀時發揮想象,沉

浸其中,就能體會到那種蒼涼曠遠的意境。

第六單元課外古詩詞誦讀

秋詞(其一)①

劉禹錫

自古逢秋悲寂寥②,我言秋日勝春朝③。

晴空一鶴排④云上,便引詩情到碧霄汽

【注釋】

①選自《劉禹錫集》卷二十六(中華書局1990年版)。此題下共有詩兩首,這里

選的是第一首。劉禹錫(772—842),字夢得,洛陽(今屬河南)人,唐代文學家。

②(寂寥)冷清蕭條。

③(春朝)春天。

④(排)推開。

⑤(碧霄)藍天。

悲秋是古詩的常見主題。這首詩一反常態,不寫悲秋,而寫愛秋,如此明朗

剛健的“秋詞”,在古典詩歌中是不多見的。詩的前兩句,先棄“逢秋悲寂寥”

的常情,后立“秋日勝春朝”的新見,氣勢不凡;后兩句直接推出“證據”——

“晴空一鶴排云上”的明麗秋景,引出豪邁的詩情。誰能說這不是最完美的“論

證”呢?仔細品讀,約略能感覺到詩中隱含詩人因支持變法屢遭貶謫、愈挫愈奮

的豪壯情懷。

夜雨寄北①

李商隱

君問歸期未有期,巴山②夜雨漲秋池。

何當③共剪西窗燭,卻話④巴III夜雨時。

【注釋】

①選自《李商隱詩歌集解》(中華書局1998年版;。寄北,當時詩人在巴蜀,妻

子在長安,所以說“寄北”。李商隱(約813—約858),字義山,號玉谿生,懷

州河內(今河南沁陽)人,唐代詩人。

②(巴山)泛指川東一帶的山。川東一帶古屬巴國。

③(何當)何時將要。

④(卻話)回頭說,追述。

一封普通的“家書”,幾行淺顯的詩句,千百年來,不知感動了多少人。“問

歸期”而“未有期”,其中包含著太多的苦澀與無奈。詩人在巴蜀羈旅中,在“夜

雨漲秋池”的環境中,更感到孤獨凄涼。接下來筆鋒一轉,想象回家團聚后剪燭

西窗、共話今宵的情景,時空交錯,虛實相生,把眼前的凄苦兌換成未來團聚的

歡樂,也在未來的歡樂中注入被時間過濾了的“昔日”之苫。這首詩語言樸素自

然,即興寫來,道出了剎那間情感的曲折變化。

十一月四日風雨大作(其二)①

陸游

僵臥②孤村不自哀,尚思為國戍輪臺③。

夜闌④臥聽風吹雨,鐵馬⑤冰河入夢來。

【注釋】

①選自《劍南詩稿校注》卷二十六(上海古籍出版社1985年版)。此題下共有詩

兩旨,這里選的是第二目。陸游(1125—1210),字務觀,號放翁,越州山陰(今

浙江紹興)人,南宋詩人。②(僵臥)躺臥不起,形容老病。

③(戍輪臺)指守衛邊關。戍,守衛。輪臺,古地名,在今新疆輪臺南,漢王朝

曾在這里駐兵屯守。這里代指邊關。

④(夜闌Idn)夜將盡。

⑤(鐵馬)披著鐵甲的戰馬。

詩以“僵臥孤村”開篇,寫出風雨夜老人凄涼的處境。但這不是詩人所要強

調的意向,“不自哀”才是他要堅持的信念。不以衰老自棄的詩人,內心燃燒著

為國戍邊的志愿。他靜聽著窗外肆虐的風雨,并把這些音響編入夢境,成為為國

征戰的鐵騎踏冰之聲。這是何等悲壯!詩人曾自稱平生寫“夜雨”的詩篇最多,

這首詩的特別之處是借寫風雨夢境,抒發那感人至深的報國之志和憂國憂民的拳

拳之心O

潼關①

譚嗣同

終古②高云簇③此城,秋風吹散馬蹄聲。

河流大野猶嫌束④,山入潼關⑤不解平。

【注釋】

①選自《譚嗣同全集》(中華書局1981年版)。譚嗣同(1865—1898),字復生,

號壯飛,湖南瀏陽人,清末維新派政治家、思想家,戊戌變法“六君子”之一。

潼關,在今陜西潼關北,關城臨黃河,依秦嶺,當山西、陜西、河南三省要沖,

歷來為軍事重地。

②(終古)久遠。

③(簇)簇擁。

④(束)拘束。

⑤(山入潼關)指秦嶺山脈進入潼關(以西)。

譚嗣同寫這首詩時才十多歲,當時隨父赴甘肅上任,途經陜西潼關,被北方

特有的壯闊的風景所震撼,欣然命筆。首句寫高云簇擁古城,不言高而高度自見,

異峰突起,令人神往。下一句寫清脆的馬蹄聲被獵獵秋風吹散,又顯出孤城的寂

寥與遼遠。第三句筆鋒一轉,寫“河流大野”,不說其奔騰或壯闊,而說其“猶

嫌”拘束。末句寫秦嶺山脈入潼關之態勢,不說其巍峨險峻,而說其桀鰲不馴,

再也不知何謂平坦。都在寫山水,卻是詩人感覺中的山,感覺中的水,把山水寫

活了,讀來有沖擊力,能讓人強烈感受到詩人渴望沖決羅網、勇往直前、追求個

性解放的少年意氣。

七年級下冊

第二單元

木蘭詩①

唧唧②復唧唧,木蘭當戶織氣不聞機杼聲④,唯⑤聞女嘆息。

問女何所思⑥,問女何所憶久女亦無所思,女亦無所憶。昨夜見軍帖巴可

汗大點兵⑨,軍書十二卷嗎卷卷有爺?名。阿爺無大兒,木蘭無長兄,愿為市鞍

馬?,從此替爺征。

東市買駿馬,西市買鞍蹄?,南市買轡頭?,北市買長鞭。旦喉爺娘去,暮

宿黃河邊,小聞爺娘喚女聲,但聞黃河流水鳴濺落賤。旦辭黃河去,暮至黑山@

頭,不聞爺娘喚女聲,但聞燕山胡騎?鳴啾啾汽

萬里赴戎機電關山度若飛、朔氣傳金柝巴寒光照鐵衣久將軍百戰死,壯

士十年歸。

歸來見天子咒天子坐明堂,策勛十二轉氣賞賜百千強久可汗問所欲。

木蘭不用尚書郎汽愿弛千里足駕送兒還故鄉。

爺娘聞女來,出郭⑨相扶將當阿姊聞妹來,當戶理紅妝,小弟聞姊來,磨

刀霍霍利向豬羊。開我東閣門,坐我西閣床。脫我戰時袍,著毆我舊時裳。當窗理

云鬢氣對鏡帖?花黃咒出門看火伴氣火伴皆驚忙:同行十二年,不知木蘭是女

郎。

雄兔腳撲朔,雌兔眼迷離⑩;雙兔傍地走,安能辨我是雄雌??

【注釋】

①選自《樂府詩集》卷二十五(北宋郭茂倩編,中華書局1979年版)。這是南北

朝時北方的一首樂府民歌。

②(唧唧)嘆息聲。

③(當戶織)對著門織布。

④(機杼(zhO)聲)織布機發出的聲音。杼,織布的梭子。

⑤(唯)只。

?(何所思)想的是什么。

⑦(憶)思念。

⑧(軍帖(ti。))軍中的文告。

⑨(可汗(k^hdn)大點兵)可汗大規模地征兵。可汗,我國古代西北地區民族

對最高統治者的稱呼。

⑩(軍書十二卷)征兵的名冊很多卷。軍書,軍中的文書,這里指征兵的名冊。

十二,表示多數,不是確指。

?(爺)和下文的“阿爺”一樣,都指父親。

?(愿為市鞍(Gn)馬:愿意為(此)去買鞍馬。為,介詞,為了,其后賓語省略。

市,買。鞍馬,泛指馬和馬具。

?(鞫(jidn))馬鞍下的墊子。

?(轡(p?i)頭)駕馭牲口用的嚼子和韁繩。

?(旦)早晨。

?(濺(jidn)濺)水流聲。

應)(黑山)和下文的“燕(ydn)山”,都是當時北方的山名。

?(胡騎)胡人的戰馬。胡,古代對西北部民族的稱呼。

?(啾(jia)啾)馬叫的聲音。

?(萬里赴戎機)遠行萬里,投身戰事。戎機,戰事。

?(關山度若飛)像飛一樣地越過一道道關塞山嶺。度,越過。

?(朔(shu。)氣傳金柝(tu。))北方的寒氣傳送著打更的聲音。朔,北方。金

柝,古時軍中白天用來燒假、夜里用來打更的器具。

?(鐵衣)鎧(kdi)甲,古代軍人穿的護身服裝。

?(天子)指上文的“可汗”。

?(明堂)古代帝王舉行大典的朝堂。

?(策勛十二轉(zhu酉n))記很大的功。策勛,記功。轉,勛位每升一級叫一轉。

?(賞賜百千強)賞賜很多的財物。強,有余。

?【問所欲】問(木蘭;想要什么。

?(尚書郎)尚書省的官。尚書省是古代朝廷中管理國家政事的機關。

?(愿馳千里足)希望騎上千里馬。馳,趕馬快跑。

?(郭)外城。

@(扶將)扶持。

?(紅妝(zhudng))指女子的艷麗裝束。

@(霍(hub)霍)磨刀的聲音。

?(著(zhu6))穿。

@(云鬢(bin))像云那樣的鬢發,形容好看的頭發。

?(帖)同“貼”。

@(花黃)古代婦女的一種面部裝飾物。

?(火伴)軍中的同伴。當時規定若干士兵同一個灶吃飯,所以稱“火伴”。

⑩(雄兔腳撲朔,雌兔眼迷離)據說,提著兔子的耳朵懸在半空時,雄兔兩只前

腳時時動彈,雌兔兩只眼睛時常瞇著,所以容易辨認。撲朔,動彈。迷離,扶著

眼。

⑥(雙兔傍地走,安能辨我是雄雌)雄雌兩兔貼近地面跑,怎能辨別哪只是雄兔,

哪只是雌兔呢?傍,靠近、臨近。走,跑。

第三單元課外古詩詞誦讀

竹里館①

王維

獨坐幽篁②里,彈琴復長嘯。

深林③人不知,明月來相照汽

【注釋】

①選自《王維集校注》卷五(中華書局1997年版)。作者曾在陜西藍田的輛(wdn

9)川居住,有《輛川集》組詩二十首,這是其中的第十匕首。竹里館,是輛川別

墅二十景之一,應當是建在竹林里的屋舍。王維:約701—761),字摩詰,河東

(治所在今山西永濟西)人,祖籍太原祁縣(今屬山西),唐代詩人、畫家。

②(幽篁(hudng))幽深的竹林。篁,竹林。

③(深林)這里指“幽篁”。

④(相照)照射我,意思是明月來陪伴我。

這是唐代詩人王維晚年隱居時創作的一首五絕。誦讀時想象一下,詩人在竹

林里“獨坐”,“彈琴”,“長嘯”,內心的淡定與自然的幽靜融合在一起。在

這樣一個清凈的世界,沒有塵世的喧囂,沒有名利的鶉絆,精神可以徹底放松。

雖然“人不知”,卻有明月相伴,并不感到孤獨。月華如水,滌蕩胸懷,詩人在

與自然對話、與天地精神往來的愜意中,充分感悟隱居生活的美好情趣。全詩用

字造語、寫景寫人都平淡自然,仿佛信手拈來,寫出了清幽的氛圍與淡泊的心態,

達到“詩中有畫”的高超境界。

春夜洛城聞笛①

李白

語家玉笛②暗飛聲,散入春風滿洛城。

此夜曲中聞折柳咒何人不起故園情久

【注釋】

①選自《李白集校注》卷二十五(上海古籍出版社1980年版)。洛城,即洛陽。

②(玉笛)笛子的美稱。

③(折柳)指《折楊柳》,漢代樂府曲名,內容多敘離別之情。

④(故園)故鄉,家鄉。

不知何人深夜吹笛,悠揚的笛聲乘著春風散忠全城。傷離惜別的曲調,勾起

詩人無盡的鄉思。由己及人,想到此時許多聞聽笛聲的游子,又有誰不會被噢起

濃濃的思鄉情!讀時設身處地想象那種思鄉的情景,感受全詩清新流暢、抑揚錯

落的韻味。

逢入京使L

岑參

故園東望路漫漫,雙袖龍鐘②淚不干。

馬上相逢無紙筆,憑③君傳語報平安。

【注釋】

①選自《岑參集校注》卷二(上海古籍出版社1981年版)。唐天寶八栽(749),作

者赴任安西節度使幕府書記,這首詩寫于赴任途中。入京使,回京城長安的使者。

②(漫漫)路途遙遠的樣子。

③(龍鐘)沾濕的樣子。

④(憑)請求,煩勞。

⑤(傳語)捎口信。

詩人在遠赴邊寒的途中,偶遇返京的使者,思鄉之情奔涌而出,不可遏止。

東望故園,長路漫漫,親人遠隔,怎能不讓人淚雨滂沱!然而,詩人并沒有過多

沉浸在思鄉的悲苫中,而是振作精神,安慰家人。這里不說旅途艱辛,不說回家

無期,萬千思念,盡在一聲“傳語”中。這首詩扒住一閃而過的生活片段,以平

實的語言,抒寫報國與親情難以兩全,以及思念親人又不愿讓親人掛念的復雜情

感,用語自然而又含蓄凝練。

晚春①

韓愈

草樹知春不久歸,百般紅紫斗芳菲。

楊花榆莢無才思②,惟解③漫天作雪飛。

【注釋】

①選自《韓昌黎詩系年集釋》卷九(上海古籍出版社1984年版)。這是作者《游

城南十六首》組詩的第三首。韓愈(768—824),字退之,河陽(今河南孟州)人,

自謂郡望昌黎,世稱“韓昌黎”,唐代文學家、思想家、教育家,唐宋八大家之

一O

②(楊花榆莢(jid)無才思)意思是楊花榆莢不像別的花那樣“百般紅紫”,如

同人之“無才思”。楊花,指柳絮。榆莢,指榆錢,榆樹的果實。才思,才氣、

才情。

③(解)懂得,知道。

這是一首寫暮春的詩。這時節百花盛開,萬紫千紅,花木像是知道春將歸去,

所以特別珍惜這最后的美好時光,爭芳斗艷,盡情舒展生命的本色。連那些“無

才思”的楊花榆英,也都在紛紛飄落,如雪花般盡情飛舞。在詩人筆下,花草樹

木仿佛都有情思,有個性,成了精靈。面對即將離去的春天,無論是華麗的歌唱,

還是樸實的表演,都會令人感動。誦讀時想一想,詩人對“楊花榆英”的揶榆,

是不是更深層次的贊許呢?這首詩以擬人化的手法,輕靈的語言,從花草樹木的

角度寫對春天的留戀,讀起來饒有趣味。

第五單元古代詩歌五首

登幽州臺歌①

陳子昂

前不見古人,后不見來者。

念天地之悠悠②,獨愴然③而涕④下!

【注釋】

①選自《陳子昂集》(中華書局1960年版)。幽州臺,即薊(ji)北樓,是戰國時

燕昭王為招納天下賢士所建,故址在今北京西南。陳子昂(661—702),字伯玉,

梓(zi)州射洪(今屬四川)人,唐代文學家。

②(悠悠)形容時間的久遠和空間的廣大。

③(愴(chuang)然)悲傷的樣子。

④(涕(ti))眼淚。

望岳①

杜甫

岱宗②夫如何?齊魯青未了③。

造化鐘神秀④,陰陽割昏曉⑤。

蕩胸生曾云⑥,決眥入歸鳥⑦。

會當?凌絕頂⑨,一覽眾山小。

【注釋】

①選自《杜詩詳注》卷一(中華書局1979年版)。唐玄宗開元二十四年(736),杜

甫曾在齊、趙(今山東、河北一帶)漫游,故有此作。

②(岱宗)指泰山。

③(齊魯育未了(lid。))泰山橫跨齊魯,青色的峰巒連綿不斷。齊魯,春秋時

的兩個諸侯國,在今山東一帶。泰山以北為齊國,泰山以南為魯國。青,指山色。

未了,不盡。

④(造化鐘神秀)大自然將神奇和秀麗集中于泰山。造化,指天地、大自然。鐘,

聚集。

⑤(陰陽割昏曉)山的南北兩面,一面明亮一面昏暗,截然不同。陰陽,古人以

山北水南為陰,山南水北為陽。割,分。

⑥(蕩胸生曾云)層云生起,使心胸震蕩。曾,同“層”。

⑦(決眥(zi)入歸鳥)張大眼睛遠望飛鳥歸林。眥,眼眶。

⑧〔會當〕終當,終要。

⑨(凌絕頂)登上泰山的頂峰。凌,登上。

登飛來峰①

王安石

飛來山上千尋②塔,聞說雞嗚見日升。

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緣③身在最高層。

【注釋】

①選自《王荊文公詩箋注》卷四十八(上海古籍出版社2010年版)。飛來峰,即

浙江紹興城外的寶林山,唐宋時其上有應天塔,故又俗稱“塔山”,古代傳說此

山自瑯那郡東武(今山東諸城)飛來。王安石(1021—1086),字介甫,號半山,

江西臨川(今江西撫州)人,北宋政治家、文學家、思想家,唐宋八大家之一。

②(尋)古代長度單位。八尺(一說七尺)為一尋。

③〔緣)因為。

游山西村①

陸游

莫笑農家臘酒渾②,豐年留客足雞豚③。

山重水復疑無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簫鼓追隨春社近④,衣冠簡樸古風存。

從今若許閑乘月⑤,拄杖無時⑥夜叩門。

【注釋】

①選自《劍南詩稿校注》卷一(上海古籍出版社1985年版)。

②(臘酒渾)臘月所釀的酒,稱為“臘酒”。渾,渾濁。酒以清為貴。

③(足雞豚(tUn))備足雞肉、豬肉。豚,小豬,這里指豬肉。

@(簫鼓追隨春社近)將近社日,一路上迎神的簫鼓聲隨處可聞。古代立春后第

五個戊日為春社日,笫社神(上地神),祈求豐收。

⑤(閑乘月]趁著月明來閑游。

⑥(無時)沒有固定的時間,即隨時。

己亥雜詩(其五)①

龔自珍

浩蕩離愁白日斜,吟鞭②東指即天涯。

落紅③不是無情物,化作春泥更護花。

【注釋】

①選自《龔自珍全集》第十輯(上海古籍出版社1999年版)。清道光十九年(1839)

是己亥年,這一年詩人辭官離京返回杭州,后又北上迎接眷屬,往返途中共寫成

七絕315首,總題為《己亥雜詩》。這是第五首。龔自珍(1792—1841),字瓚

(s。)人,號定宜(dn:,浙江仁和(今杭州)人,清代思想家、文學家。

②(吟鞭)詩人的馬鞭。吟,指吟詩。

③(落紅)落花。后兩句詩言外之意是說,自己雖然辭官,但仍會關心國家的前

途和命運。

第六單元課外古詩詞誦讀

泊秦淮①

杜牧

煙籠寒水月籠沙,夜泊秦淮近酒家。

商女②不知亡國恨,隔江猶唱后庭花久

【注釋】

①選自《樊川詩集注》卷四(上海古籍出版社1978年版)。秦淮,即秦淮河,長

江下游支流,相傳是秦時為疏通淮水開鑿。秦淮河流經的南京夫子廟一帶,在六

朝時十分繁華。杜牧(803—852),字牧之,京兆萬年(今陜西西安)人,唐代文學

豕o

②(商女)歌女。

③(后庭花)曲名,《玉樹后庭花》的簡稱。南朝陳亡國之君陳叔寶所作,后世

多稱之為亡國之音。

這是詩人夜泊秦泡時觸景感懷之作。首句描寫了一幅朦朧的水色夜景,渲染

出一種凄清的氣氛。次句點題,以“近酒家”引發思古之幽情。后兩句由一曲《后

庭花》引發歷史興衰之感,仿佛已從“商女”那里聽到亡國之音,其實是對那些

只知尋歡作樂、不以國事為重的達官貴人表示憂慮與憤慨。古詩中常有感慨家國

興亡的主題,像這首詩,就將對歷史的詠嘆與現實的思考緊密結合,委婉深沉。

閱讀時注意寓情于景的手法,體味一下那種興亡之憂融入悲涼意境的沉重感。

萌生①

,商隱

宣室⑵求賢訪③逐臣④,賈生才調⑤更無倫咒

可憐⑦夜半虛⑧前席⑨,不問蒼生⑩問鬼神。

【注釋】

①選自《李商隱詩歌集解》(中華書局1998年版)。賈生,即賈誼(前200前168),

洛陽(今屬河南)人,西漢政論家、文學家。

②(宣室)漢代未央宮前殿的正室。

③(訪)咨詢,征求意見。

④(逐臣)被放逐的大臣。這里指曾被貶到長沙的賈誼。

⑤(才調)才華,這里指賈誼的政治才能。

?(無倫)無人能比。

⑦(可憐)可惜。

⑧(虛)徒然。

⑨(前席)指漢文帝在座席上向前移動,靠近賈值,以便更好地傾聽。

⑩(蒼生)指百姓。

賈生即賈誼,西漢的政論家,力主改革弊政,卻遭讒被貶,郁郁不得志。后

來漢文帝召還賈誼,曾在宮殿正室和他談話。詩人寫的就是這件事。首句的一“求”

一“訪”,似乎能夠表現漢文帝的誠意。次句贊美賈生才華橫溢,無與倫比。這

樣的“高人”,難怪皇上也要垂問于他。可是到第三句筆鋒一轉。皇上問詢到半

夜,談著談著,雙膝都挪到賈誼跟前,似乎很是虛心傾聽的。其實,漢文帝要垂

問的哪是關切百姓的國事,他問的不過是神鬼的事罷了。這首詩寫的是漢代,其

實是托古諷今,猾示晚唐皇帝求仙訪道、不顧國計民生的社會現實,也寄寓詩人

懷才不遇的感慨。閱讀時注意欣賞本詩先揚后抑、議論精警的特點。

過松源晨炊漆公店(其五)①

楊萬里

莫言下嶺便無難,賺得②行人錯喜歡③。

政④入萬山圍子里,一山放出⑤一山攔。

【注釋】

①選自《楊萬里集箋校》卷三十五(中華書局2007年版)。這個題目下有六首詩,

這是第五首。松源、漆公店,在今江西弋陽與余江之間。晨炊,早餐。楊萬里(1127

—1206),字廷秀,吉外吉水(今屬江西)人,自名書室為“誠齋”,世稱“誠齋先

生”,南宋詩人。

②(賺(zudn)得]騙得。

③【錯喜歡)空歡喜。

④(政)同“正”。

⑤(放出)這里是把行人放過去的意思。

詩人早行在崇山陵嶺中,充分領略著游歷山野的樂趣。因為心情閑適,感受

更為空靈、獨特。首句以否定的形式提出論題,指出下山并不像通常認為的那樣

輕松容易,人們往往會“上當受騙”,空自歡喜。因為行走在萬山深處,即使一

座山“放過了你”,還有無數的山在“攔”著你呢!生活的道路何嘗不是如此?

所以我們最好不要為眼前的順境所迷惑,要放眼長遠,認真對待,才能不斷克服

困難,履險如夷。這首詩語言明白如話,靈動活潑,幽默詼諧,意趣橫生,讀時

可仔細體會。

約客①

趙師秀

黃梅時節②家家雨,青草池塘處處蛙。

有約不來過夜半,閑敲棋子落燈花支

【注釋】

①選自《清苑齋集》(《永嘉四靈詩集》,浙江古籍出版社1985年版)。趙師秀

(1170—1219),字紫芝、靈芝,號靈秀、天樂,永嘉(今浙江溫州)人,南宋詩人。

②(黃梅時節)夏初江南梅子黃熟的時節,即梅雨季節。

③(燈花)燈芯燃燒后結成的花狀物。

這首詩從季節和天氣寫起:“家家雨”,寫出“黃梅時節”的天氣特征;“處

處蛙”,寫出江南雨季的特別景致。這樣頗具閑情的散淡詩句,又和“約客”有

什么關系呢?詩的第三句點題,我們才明白其中的原因:綿綿不絕的雨,一定讓

友人出行非常困難;耳邊不斷的蛙聲,又多多少少增添了詩人的煬悶。在這樣一

個寂寞孤獨的夜晚,“有約不來”,詩人又將怎樣排遣自己的情懷呢?詩的結尾,

通過寫一個小小的動作,生動而又含蓄地表現出詩人的情態。多少悵惘,多少無

奈,盡在這“閑敲棋子落燈花”中。這是一首構思精巧、描寫細膩的小詩,詩中

的環境描寫、動作描寫,細致入微地烘托出人物的心理活動。讀此詩,我們也可

以約略感受到古人的生活情趣。

八年級上冊

第三單元唐詩五首

里予望①

王績

東皋②薄暮③望,徙倚④欲何依。

樹樹皆秋色,山山唯落暉。

牧人驅犢⑤返,獵馬帶禽⑹歸。

相顧無相識,長歌懷采薇⑦。

【注釋】

①選自《王績詩注》(上海古籍出版社1981年版)。王績(約589—644),字無功,

號東皋(9do)子,絳州龍門(今山西河津)人,唐代詩人。

②(東皋)地名,今屬山西萬榮。作者棄官后隱居于此。皋,水邊地。

③(薄暮)傍晚。薄,接近。

④(徙倚)徘徊。

⑤(犢(dd))小牛。這里指牛群。

⑥(禽)泛指獵獲的鳥獸。

⑦(采薇)采食野菜。據《史記?伯夷列傳》,商末孤竹君之子伯夷、叔齊在商

亡之后,“不食周粟,隱于首陽山,采薇而食之”。后遂以“采薇”比喻隱居不

仕。

黃鶴樓①

崔潁

昔人②已乘黃鶴去,此地空余黃鶴樓。

黃鶴一去不復返,白云千載空悠悠久

晴川④歷歷⑤漢陽⑥樹,芳草萋萋⑦鸚鵡洲汽

日暮鄉關⑨何處是?煙波江上使人愁。

【注釋】

①選自《全唐詩》卷一三。(上海古籍出版社1986年版)。黃鶴樓,故址在今湖

北武漢蛇山的黃鵠(hd)磯上。《太平寰宇記》:“昔費祎(yi)登仙,每乘黃鶴

于此憩駕,故號為黃鶴樓。”此樓屢建屢毀,現在的黃鶴樓是1985年重建的。

崔穎(hdo)(?—754),汴州(今河南開封)人,唐代詩人。

②(昔人)指傳說中騎鶴飛去的仙人。

③(悠悠)飄飄蕩蕩的樣子。

④(晴川)晴日里的原野。川,平川、原野。

⑤(歷歷)分明的樣子。

⑥(漢陽)地名,今湖北武漢的漢陽區,與黃鶴樓隔江相望。

⑦(萋(qi)萋)草木茂盛的樣子。

⑧(鸚鵡洲)長江中的小洲,在黃鶴樓東北。

⑨(鄉關)故鄉。

使至塞上①

王維

單車②欲問邊③,屬國④過居延久

征蓬⑥出漢塞,歸雁入胡天。

大漠孤煙⑦直,長河⑧落日圓。

蕭關⑨逢候騎*都護?在燕然。

【注釋】

①選自《王維集校注》卷二(中華書局1997年版;。此詩是開元二十五年(737)

王維以監察御史身份出使涼州時所作。塞上,邊境地區,也泛指北方長城內外。

②(單車)一輛車,表明此次出使隨從不多。

③(問邊)慰問邊關守軍。

④(屬國)典屬國的簡稱。漢代稱負責少數民族事務的官員為典屬國,詩人在這

里借指自己出使邊塞的使者身份。

⑤(居延)地名,在今甘肅張掖北。這里泛指遼遠的邊塞地區。

⑥(征蓬)飄飛的蓬草,古詩中常用來比喻遠行之人。

⑦(孤煙)指烽煙。據說古代邊關烽火多燃狼糞,因其煙輕直且不易為風吹散。

⑧(長河)指黃河。

⑨(蕭關)古關名,故址在今寧夏固原東南。

⑩(候騎)負責偵察、巡邏的騎兵。

?(都護)官名,漢代始置,唐代邊疆設有大都護府,其長官稱大都護。這里指

前線統帥。

渡荊門送別①

李白

渡遠荊門外,來從②楚國③游。

山隨平野盡,江入大荒⑥流。

月下飛天鏡⑤,云生結海樓久

仍憐⑦故鄉水⑧,萬里送行舟。

【注釋】

①選自《李太白全集》卷十五(中華書局1977年版)。荊門,即荊門山,在今湖

北宜都西北長江南岸,與北岸虎牙山對峙,形勢險要,戰國時是楚國的戰略門戶。

②(從)往。

③(楚國)楚地。這里指今湖北一帶。

④(大荒)遼遠無際的原野。

⑤(月下飛天鏡)月亮倒映在水中,猶如從天上飛來一面明鏡。

⑥(海樓)海市蜃樓。這里形容江上云霞多變形成的美麗景象。

⑦(憐)喜愛。

⑧(故鄉水)指從四川流來的長江水。李白從小生活在蜀地,故稱蜀地為故鄉。

錢塘湖春行①

白居易

孤山②寺北賈亭③西,水面初平④云腳低支

幾處早鶯爭暖樹⑥,誰家新燕啄春泥。

亂花漸欲迷人眼,淺草才能沒馬蹄。

最愛湖東行不足,綠楊陰里白沙堤⑦。

【注釋】

①選自《白居易集》卷二十(中華書局1979年版)。錢塘湖,即杭州西湖。白居

易(772—846),字樂天,晚年號香山居士,祖籍太原(今屬山西),生于新鄭(今

屬河南),唐代詩人。著有《白氏長慶集》。

②(孤山)在西湖的里湖與外湖之間,山上有孤山寺。

③(賈亭)即賈公亭。唐貞元(785—805)年間,賈全在杭州做官時在西湖邊建造

此亭。

④(水面初平)春天湖水初漲,水面剛剛與湖岸齊平。初,剛剛。

⑤(云腳低)白云重重疊疊,同湖面上的波浪連成一片,看上去浮云很低。

@(暖樹)向陽的樹。

⑦(白沙堤)指西湖的白堤,又稱“沙堤”或“斷橋堤”。

第三單元課外古詩詞誦讀

庭中有奇樹①

《古詩十九首》

庭中有奇樹,綠葉發華②滋③。

攀條④折其榮,將以遺⑤所思。

馨香盈⑥懷袖,路遠莫致⑦之。

此物何足貴?但感別經時久

【注釋】

①選自《文選》卷二十九(上海古籍出版社1986年版)。奇樹,佳美、珍貴的樹。

這首詩是《古詩十九首》的第九首。《古詩十九首》最早見于南朝梁蕭統(501

-531)主持編選的《文選》,是一組五言古詩,作者不詳,一般認為產生于東漢

末年。這組古詩語言樸素自然,描寫生動真切,在五言詩的發展史上有重要她位。

②(華)花。下文的“榮”也是“花”的意思。

③(滋)繁盛。

④(攀條)攀引枝條。

⑤(遺(wbi))給予,饋贈。

⑥(盈)充滿。

⑦(致)送達。

⑧(經時)歷時很久。

詩作開頭寫葉綠花盛,本是春日佳景,但一人獨賞,反動思念之情。于是,

女主人公攀枝折花,欲寄遠人。此花若能寄到,也是一種安慰;然而天長地遠,

相思何處可達?女子執花在手,無語凝佇,任花杳盈袖,愁緒百結,終無可奈何,心

生感慨:此花雖美,不能相贈,有何可貴?不過更增思念之苦罷了。全詩因人感

物,由物寫人,抒寫情思,通篇不離“奇樹”,篇幅雖短,卻有千回百折之態,

深得委婉含蓄之妙。《古詩十九首》是文人詩,又有著民歌的質樸自然,辭淺思深,

語短情長,值得仔細品味,反復誦讀。

龜雖壽①

曹操

神龜雖壽,猶有竟②時;

騰蛇③乘霧,終為土灰。

老犍④伏楊⑤,志在千里;

烈士?暮年,壯心不已。

盈縮⑦之期,不但在天;

養怡⑧之福,可得永年久

幸甚至哉,歌以詠志。

【注釋】

①選自《曹操集》(中華書局2012年版)。這首詩是《步出夏門行》四章中的最

后一章。

②(竟)終結,這里指死去。

③(騰蛇)傳說中一種能騰云駕霧的神蛇。

④(驥)駿馬,好馬。

⑤(楊(11))馬槽。

?(烈士]有氣節有壯忐的人。

⑦(盈縮)這里指人壽命的長短。

⑧(養怡)指調養身心,保持心情愉快。怡,愉哄。

⑨(永年)長壽。

詩人告訴我們,不必羨慕神龜的長壽、神蛇的通靈,生命的意義不在于簡單

地“活著”,而在于奮發有為。衰老的駿馬,還有奔馳千里的志向;年邁的志士,

尚有未曾泯滅的雄心。有了這種老當益壯、自強不息的意志,就可以譜寫出人生

的華美樂章。而壽命長短,并不只是被動地由上天安排;身心和悅,就可以益壽

延年。詩中所體現的樂觀向上精神,歷久而彌新。

贈從弟(其二嚴

劉楨

亭亭②山上松,瑟瑟谷中風。

風聲一何③盛,松枝一何勁!

冰霜正慘凄,終歲常端正。

豈不罹凝寒④?松柏有本性。

【注釋】

①選自《建安七子集》卷七(中華書局1989年版)。從弟,堂弟。劉楨(?-217),

字公干,東漢末詩人,“建安七子”之一。

②(亭亭)挺拔的樣子。

③(一何)多么。

④(罹(11)凝寒)遭受嚴寒。罹,遭受。凝寒,嚴寒。

這是一首詠物詩。詩人運用對比手法,讓“山上松”和“谷中風”展開較量,

以“風聲”之“盛”襯托“松枝”之“勁”,又用“一何”加以詠嘆,對松柏的

贊美之情溢于言表。接著以冰霜的嚴酷襯托松柏的“端正”,在一問一答中,突

出松柏傲雪凌霜的美好品格,借松柏之剛勁,明志向之堅貞,對堂弟寄寓了無限

期望。全詩語言質樸,剛勁峭拔而又情深意長。

梁甫行①

曹植

八方各異氣②,千里殊③風雨。

劇④哉邊海民,寄身于草野。

妻子⑥象禽獸,行止依林阻久

柴門何蕭條,狐兔翔⑦我宇⑧。

【注釋】

①選自《曹植集校注》卷三(人民文學出版社1984年版)。梁甫,泰山下的一座

小山。曹植(192—232;,字子建,三國魏詩人,曹操之子。

②(異氣)氣候不同。

③(殊)不同。

④(劇)艱難。

⑤(妻子)妻子兒女。

?(林阻)山林險阻之地。

⑦(翔)自在地行走。

⑧(宇)房屋。

詩人來到貧困的海邊,看到了下層人民的困苦生活,有感而發,寫下這首慷

慨激憤之作。三國亂世,人民有家不能居,只好逃到荒山野嶺,與野獸為伍。詩

的開篇寫自然現象,其實意在提醒最高統治者普降恩澤,施惠于民;中間四句直

陳所見所感,幾無雕飾,如實記錄了百姓流離失所的困境;最后兩句,詠嘆家園

荒蕪,狐兔出沒,承接前面的描寫,進一步抒發了感慨,深化了主題。

第六單元詩詞五首

飲酒(其五嚴

陶淵明

結廬②在入境③,而無車馬喧。

問君何能爾④?心遠地自偏。

采菊東籬下,悠然⑤見南山。

山氣⑥日夕⑦佳,飛鳥相與還。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久

【注釋】

①選自《陶淵明集》卷三(中華書局1979年版)。《飲酒》是一組五言古詩,共

20首,寫于作者辭官歸隱后。陶淵明(約365-427),一名潛,字元亮,潺(xUn)

陽柴桑(今江西九江)人,東晉詩人。

②(結廬)建造房舍。結,建造、構筑。廬,簡陋的房屋。

③(人境)喧囂擾攘的塵世。

④(爾)如此,這樣。

⑤(悠然)閑適淡泊的樣子。

⑥(山氣)山間的云氣u

⑦(日夕)傍晚。

⑧(欲辨已忘言)想要分辨清楚,卻已忘了怎么表達。

春望①

杜甫

國破山河在,城②春草木深。

感時花濺淚,恨別鳥驚心。

烽火③連三月,家書抵萬金。

白頭搔更短,渾④欲不勝簪久

【注釋】

①選自《杜詩詳注》卷四(中華書局1979年版)。此詩為杜甫安史之亂時期在長

安所作。唐肅宗至德元載(756)八月,杜甫將家小安置在廓(fU)州(今陜西富縣),

只身前往靈武(今屬寧夏)投奔肅宗,途中為叛軍所俘,遂困居長安。該詩作于次

年三月。

②(城)指長安城,當時被叛軍占領。

③(烽火)古時邊防報警的煙火。這里借指戰事。

④(渾)簡直。

⑤(不勝簪(zan))插不住簪子。勝,能夠承受、禁得起。<,一種別住發髻的

長條狀首飾。

雁門太守行①

李賀

黑云壓城②城欲摧③,甲光向日金鱗開④。

角⑥聲滿天秋色里,塞上燕脂凝夜紫咒

半卷紅旗臨易水⑦,霜重鼓寒聲不起。

報君黃金臺⑥上意,提攜玉龍⑨為君死。

【注釋】

①選自《李賀詩歌集注》卷一(上海人民出版社1977年版)。雁門太守行,樂府

曲名。李賀(790—816:,字長吉,福昌(今河南宜陽)人,唐代詩人。

②(黑云壓城)比喻敵軍攻城的氣勢。

③(城欲摧)城墻仿佛將要坍塌。

④(甲光向日金鱗開)鎧甲迎著(云縫中射下來的)太陽光,如金色鱗片般閃閃發

光。

⑤(角)軍中號角。

⑥(塞上燕(yGn)脂凝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