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專題0404文言文翻譯考點專訓(03)(學生版+教師版)2025年新高考語文一輪復習考點滿分寶典
專題0404:文言材料有關內容概述考點專訓(03)(教師版)
時間:40分鐘分值:40分得分:
(2024屆“皖南八校"高三三聯)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題。
材料一:
武王問太公曰:“引兵深入諸侯之地,與敵人之軍相當,兩軍相望,眾寡強弱相等,未敢先舉。吾欲令敵行陳不固,后陳欲走,鼓噪而乘之,敵人遂走,為之奈何?”太公曰:“如此者,發我兵去(距離)寇十里而伏其兩旁,車騎百里而越其(敵軍)前后,多(動詞,多樹)其旌旗,益(增設、增加)其金鼓。戰合(兩軍交戰),鼓噪而俱起。敵將必恐,其軍驚駭,眾寡不相救(互相不能救援),貴賤(官兵)不相待(不能照應),敵軍必敗。"武王曰:“敵之地勢,不可以伏其兩旁,車騎又無以越其前后,敵知我慮,先施其備。我士卒心傷,將帥恐懼,戰則不勝,為之奈何?”太公曰:“微哉,王之問也!(主謂倒裝,君王所問的問題真是精妙深奧啊!)如此者先戰五日發我遠候往視其動靜,審候其來(審察弄清敵人前來進攻的情況),設伏而待之。必于死地與敵相遇,遠(疏散開)我旌旗,疏(拉開)我行陳,必奔其前,與敵相當(對抗)。戰合而走(逃跑),擊金(鑼)無止,三里而還,伏兵乃起,或陷(攻陷、抄襲)其兩旁,或擊(進攻、攻擊)其前后。三軍疾戰,敵人必走。"武王曰:“善哉!”
(節選自《六韜》)
材料二:
凡與敵戰,須要選揀勇將銳卒,使為先鋒,一則壯我志,一則挫敵威。法曰:“兵無選鋒曰北。"
建安十二年,袁尚、熙奔上谷郡,引烏桓數入塞為害。曹操征之。夏五月,至(到達)無終;秋七月,大水,傍海(沿海)道路不通。田疇請為(擔任)鄉導,操從(同意)之,率兵出盧龍塞,水潦(泛濫成災),塞外道絕不通。乃塹山堙谷(開山填谷)五百余里,經白檀,歷平岡,涉鮮卑庭,東指柳城。未至二百里,虜方知之。尚、熙與蹋頓、遼西單于樓班等將數萬騎逆軍(前來迎戰、前來堵擊)。八月,(曹操)登白狼山,卒與虜遇,眾甚盛。操輻重(軍備物資)在后,披甲者甚少,左右皆懼。操登高而望,見虜陣不整,乃縱兵擊之,使張遼為先鋒。虜眾大潰,斬蹋頓及名王以下,胡、漢降者二十余萬口。
(節選自《百戰奇略》)
1.材料一中畫波浪線部分有三處需要斷句,請用鉛筆將答題卡上相應位置的答案標號涂黑。(3分)
如此者A先戰B五日C發D我E遠候F往G視H其動靜
【答案】ACF
【解析】本題考查學生文言文斷句的能力。
第一處:“如此者”作句子的狀語,“者"用于句中,表停頓,其后斷句,即在A后斷開;
第二處:“先戰五日”作時間狀語,其后停頓,即在C處斷句;
第三處:“發我遠候"為動賓短語構成的句子,其后停頓,即在F處停頓;“往視其動靜”為動賓短語構成的句子,中間不斷句。
譯文:像這種情況,(應當)在交戰前五天,就先向遠方派出斥候偵察,窺探敵人動靜。
2.下列對材料中加點的詞語及相關內容的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
A.舉,文中指發動進攻,與《阿房宮賦》中“戍卒叫,函谷舉"的“舉”意思相同。
B.微,文中指微妙、精妙,與《伶官傳序》中“夫禍患常積于忽微"微”意思不同。
C.北,文中指失敗,與《過秦論》中“追亡逐北,伏尸百萬"的“北”意思不同。
D.卒,文中指突然,與《赤壁賦》中“盈虛者如彼,而卒莫消長也"的“卒”意思不同。
【答案】A
【解析】本題考查學生對文言詞語中的一詞多義現象的理解能力。
A.錯誤。“意思相同"錯。發動進攻/被攻占,表被動。句意:誰也不敢率先發起進攻。/戍邊的士卒一聲呼喊,函谷關被攻占。
B.正確。微妙、精妙/古代極細小的計算單位。句意:真是精妙深奧啊!/人生中的禍患常常是從細微的事情中積淀下來的。
C.正確。失敗/敗逃的軍隊。句意:用兵打仗沒有勇將精兵擔任先鋒,必然要遭到失敗。/追逐敗逃的軍隊。
D.正確。突然/最終。句意:突然與敵人遭遇。/時圓時缺的就像這月,但是最終并沒有增加或減少。
3.下列對材料相關內容的概述,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
A.太公認為在敵我力量相當時,可以設埋伏兵,多備旌旗、金鼓,交戰時擂鼓吶喊同時進攻,使敵人恐懼而自亂,進而打敗敵人。
B.在不具備設伏條件且敵人已發覺我方行動企圖的情況下,太公認為在探明敵情后,要靜待時機,避免與敵人發生任何對抗。
C.曹操出征既要追擊袁尚、袁熙,又要討伐屢次在邊塞作亂的烏桓軍隊。七月洪水泛濫,無路可走,他率軍開鑿山峰,填平深谷。
D.曹操在遭遇突發情況時沉穩不驚。敵強我弱時,他仔細觀察,選派能征善戰的張遼作為先鋒,最終大敗敵軍,斬殺敵軍首領。
【答案】B
【解析】本題考查學生分析理解文章內容的能力。
“避免與敵人發生任何對抗”錯誤。材料一原文是“必于死地與敵相遇,遠我旌旗,疏我行陳,必奔其前,與敵相當伏兵乃起,或陷其兩旁,或擊其前后”,可知要與敵人相遇對抗,達到誘敵深入的目的。
4.把材料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代漢語。(8分)
(1)吾欲令敵行陳不固,后陳欲走,鼓噪而乘之,敵人遂走,為之奈何?(4分)
【答案】我要使敵軍隊列不能穩固,后隊士兵想逃跑,我軍擂鼓吶喊,乘勢進攻敵人,(迫使)敵人潰敗逃走,這該怎么辦?
【解析】“行陳(陣)”,行軍隊列;“走”,逃跑;“乘”,動詞,乘勢進攻;“奈何”,怎么辦?
(2)袁尚、熙奔(于)上谷郡,引烏桓數入塞為害。(4分)
【答案】袁尚、袁熙兵敗逃往上谷郡,引領烏桓兵多次進入邊塞作亂。
【解析】“奔”,逃亡;“引”,引領;“數”,多次。
5.兩則材料都講述了作戰的戰術策略,請簡要說明其不同之處。(3分)
【答案】①材料一強調謀略的重要性,要審視實際情況制定伏兵、佯攻、誘敵等不同策略;②材料二強調了將領的重要作用,善于選拔勇將擔任先鋒,鼓舞士氣,挫殺敵人威風。
【解析】本題考查學生分析信息,歸納要點的能力。
“審候其來,設伏而待之。必于死地與敵相遇,遠我旌旗,疏我行陳,必奔其前,與敵相當。戰合而走,擊金無止,三里而還,伏兵乃起,或陷其兩旁,或擊其前后。三軍疾戰,敵人必走”,材料一中太公建議武王要預先設下埋伏等待敵軍,要奔馳到敵軍前方與敵人相對抗,要不停地擊鑼發出退兵的命令(誘敵深入),材料一主要強調謀略的重要性,要審視實際情況制定伏兵、佯攻、誘敵等不同策略。
“凡與敵戰,須要選揀勇將銳卒,使為先鋒,一則壯我志,一則挫敵威”,材料二強調了將領的重要作用,善于選拔勇將擔任先鋒,鼓舞士氣,挫殺敵人威風。
【參考譯文】
材料一:
武王問太公說:“率領軍隊深入他國境內,敵我勢均力敵,雙方相對觀望,眾寡強弱相等,誰也不敢率先發起進攻。我要使敵軍隊列不能穩固,后隊士兵想逃跑,我軍擂鼓吶喊,乘勢進攻敵人,迫使敵人潰敗逃走,這該怎么辦?"太公答道:“要做到這樣,就須派遣部隊到距離敵軍十里的地方,在敵軍兩側埋伏起來,另派遣車騎在敵軍百里處前后奔馳,多樹旌旗,增設金鼓。兩軍交戰后,我軍擂鼓吶喊,各路部隊同時向敵人發起進攻。敵軍將帥必然恐懼,士兵必然驚駭,以致大小部隊互相不能救援,官兵不能照應,敵軍就必然失敗。”武王問道:“假如敵方所處地勢不便我軍在其兩旁設伏,我軍車騎又無法在敵陣前后奔馳,同時敵人又發覺了我軍行動企圖,預先有了充分的準備。我軍士氣沮喪,將帥心懷恐懼,與敵交戰也無法取勝,這該怎么辦"太公答道:“君王所問的問題真是精妙深奧啊!像這種情況,(應當)在交戰前五天,就先向遠方派出斥候偵察,窺探敵人動靜,審察弄清敵人前來進攻的情況,預先設下埋伏等待敵軍。一定在險要的地方同敵軍相遇,疏散開我軍旌旗,拉開我軍行列的距離,奔馳到敵軍前方與敵人相對抗。剛一交戰立即撤退,不停地擊鑼發出退兵的命令,(誘敵深入),超過我軍設伏處三里的地方再回頭反擊,這時伏兵乘機而起,或抄襲敵軍兩翼,或攻擊敵軍前后。只要全軍迅猛出擊,敵人必敗而逃。”武王說:“說得好啊!"
材料二:
凡是跟敵人作戰,必須選拔勇將精兵,讓他們擔任先鋒,一方面能夠鼓舞我軍士氣,一方面可以挫殺敵人的威風。兵法說:“用兵打仗沒有勇將精兵擔任先鋒,必然要遭到失敗。”
東漢獻帝建安十二年,(袁紹之子)袁尚、袁熙兵敗逃往上谷郡,引領烏桓兵多次進入邊塞作亂。曹操率兵征伐。同年夏季五月,部隊到達無終;秋季七月,洪水泛濫,沿海道路不能通行。田疇請求擔任向導,曹操同意了,率領軍隊出盧龍塞,雨水泛濫成災,塞外道路斷絕不暢通。于是開山填谷五百多里,經過白檀,越過平岡,路過鮮卑部落領地,向東奔赴柳城。當距柳城快二百里時,敵人才發覺。于是,袁尚、袁熙與蹋頓、遼西單于樓班等率領幾萬騎兵前來堵擊。八月,(曹操)率軍登上白狼山時,突然與敵人遭遇,而且敵軍兵力眾多。曹軍的軍備物資在后方,披掛鎧甲的士兵很少,所以曹操身邊的人都很恐慌。曹操登上高處觀察敵情,發現敵軍陣勢紊亂不整,于是揮軍出擊,并派猛將張遼擔任先鋒。(結果)大敗敵軍,斬殺蹋頓及有名號的首領以下多人,收降胡、漢軍民二十多萬人。
(2024屆安徽省“江南十校"高三一模)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題。(20分)
材料一:
趙襄子之時①,以任登為中牟令。(任登)上(上呈)計②,言于襄子曰中牟有士曰膽胥己請見之襄子見而以為中大夫。相國曰:“意者君耳而未之目邪!為中大夫,若此其易也?非晉國之故。”襄子曰:“吾舉登也,已耳(動詞,親耳聽)而目(動詞,親眼看)之矣。登所舉(舉薦),吾又耳而目之,是耳目人終無已(停止,終了)也。"(相國)遂不復問,而以為中大夫。襄子何為(做了什么,賓語前置句)?任人,則賢者畢力(把力量全部貢獻出來了)。人主之患(弊病),必在任人而不能用之,用之而與不知者議之也。絕(橫渡)江者托于船,致遠者托于驥,霸王者托于賢。釋(不任用)父兄與子弟,非疏(疏遠)之也;任庖人釣者與仇人仆虜,非阿(阿諛,偏愛)之也。持社稷立功名之道,不得不然也。猶大匠之為(建造)宮室也,量小大而知材木矣,訾(zī估量)功丈(工程的大小)而知人數矣。故小臣③、呂尚聽(被重用),而天下知殷、周之王也;管夷吾、百里奚聽,而天下知齊、秦之霸也。豈特驥遠(千里馬能夠致遠)哉?夫成王霸者固有人,亡國者亦有人。桀用干辛,紂用惡來,宋用唐鞅,齊用蘇秦,而天下知其亡。非其人(不任用賢人)而欲有功,譬之若夏至之日而欲夜之長也,射魚指天而欲發之當(射中)也。舜、禹猶若困,而況俗主乎?
(節選自《呂氏春秋知度》)
材料二:
人君之欲平治天下而垂(留下)榮名者,必尊賢而下士。失(假使)朝無賢人,猶鴻鵠之無羽翼也,雖有千里之望,猶不能致其意之所欲至矣。夫智(國君的智慧)不足以見(發現)賢,無可奈何矣;若智能見之,而強不能決,猶豫不用,而大者死亡,小者亂傾,此甚可悲哀也。(你)以(以為)宋殤公不知孔父之賢乎?安知孔父死己(自己)必死④,趨而救之?趨而救之者,是知其賢也。(你)以魯莊公不知季子之賢乎⑤?安知(自己)疾將死,召季子而授之國政?授之國政者,是知其賢也。此二君知能見賢,而皆不能用,故宋殤公以(之)殺(被殺)死,魯莊公以(之)賊(害了)嗣。使宋殤蚤任孔父,魯莊素用季子,乃將靖鄰國,而況自存乎!
(節選自《說苑尊賢》)
[注]①趙襄子,春秋末年晉國大夫,戰國時期趙國的創始人。②計,全年的帳簿。③小臣,商、西周初期朝廷官員,亦稱“少臣”,此處指商相伊尹。④孔父,春秋時宋國大臣,孔子六世祖孔父嘉。⑤手子,春秋時魯國政治家,魯莊公之弟。
6.材料一畫波浪線的部分有三處需要斷句,請用鉛筆將答題卡上相應位置的答案標號涂黑,每涂對一處給1分,涂黑超過三處不給分。(3分)
言于襄子A曰B中牟有士C曰D膽胥己E請F見之G襄子見H而以為中大夫
【答案】BEG
【解析】本題考查學生推斷文言語句停頓的能力。第八題的題干暗示“膽胥己"是人名。
第一處:B。“曰”后是任登說的話,其后B處斷開;
第二處:E。“曰膽胥己"作“士”的定語,所以,后置定語E處斷開;
第三處:G。“見之"動賓結構完整,其后斷開;“襄子”是后句主語,其前斷開。
譯文:任登向襄子推薦說:“中牟有個人叫膽胥己,請您召見他。"襄子召見膽胥己以后就讓他擔任中大夫。
7.下列對材料中加點的詞語及相關內容的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
A.絕,指橫渡、穿越,與《琵琶行》中“冰泉冷澀弦凝絕”的“絕"意思不同。
B.俗主,文中與“舜、禹”等明君相對,是指沒有什么德行和才能的平庸君主。
C.之,與《燭之武退秦師》一文中“臣之壯也,猶不如人"的“之”用法相同。
D.殤,“殤"是謚號,謚有“美謚、平謚、惡謚”之分,“殤"屬于“惡謚”。
【答案】D
【解析】本題考查學生分析語境詞語含義的能力。
“殤"不屬于“惡謚”。本意指未成年而死。“短折不成曰殤,未家短折曰殤”,殤為客觀陳述,帶有同情意味,屬于“平謚”。
根據死者的生平事跡表達褒貶之意,所謂“勸善戒惡"。
1、其中有褒揚的,即美謚,比如,民無能名曰神(如宋神宗),經天緯地曰文(如漢文帝),克定禍亂曰武(如漢武帝),博聞多能曰憲(如唐憲宗),等等;還有:“文”,表示具有“經緯天地"的才能或“道德博厚”、“勤學好問"的品德;“康”表示“安樂撫民";“平”表示“布綱治紀"。
2、有批評的,即惡謚,比如,亂而不損曰靈(如周靈王),好內遠禮曰煬(如隋煬帝),動祭亂常曰幽(如周幽王),等等;還有:(周厲王)“厲”表示“暴慢無親"、“殺戮無辜”,“荒"表示“好樂怠政”、“外內從亂”,(商紂王)死后被周武王賜予“紂”的謚號,這個謚號意味著殘暴和荒淫。
3、有表示同情的,即平謚,比如,恭仁短折曰哀(如漢哀帝),在國逢難曰愍(如晉愍帝),年中早夭曰悼(如周悼王),短折不成曰殤(如漢殤帝),等等。還有:(楚懷王)“懷"表示“慈仁短折”;“思"表示同情。
A項正確。橫渡、穿越/停止或中斷。譯文:橫渡長江的人靠的是船/(琵琶聲)好像冰泉冷澀而凝結,停止。
B項正確。相對而言。
C項正確。都是主謂之間,取消句子獨立性。譯文:如果朝廷沒有賢臣,就好像鴻鵠沒有翅膀/我壯年的時候,尚且不如別人。
8.下列對材料有關內容的概述,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
A.材料一認為,君主的弊病常常在于委任了臣下官職卻不放手讓他做事,又與不了解的人議論他,因此臣下難以發揮他的才能。
B.材料二認為,君主有發現賢臣的智慧,如果猶豫不決,不能及時任用,就會導致身死國滅的下場,這是特別令人悲哀的事情。
C.兩則材料都在討論用人的問題,但材料一強調用人不疑,對人才要信任;材料二則強調識得人才之后,任用人才一定要及時。
D.兩則材料都運用了比喻論證和舉例論證,形象生動、具體有力地論證了尊重和任用賢才對于一個國家生存和發展的重要意義。
【答案】B
【解析】本題考查學生對文言語句的分析理解能力。
“就會導致國家滅亡”錯誤,絕對化。材料二的意思是“大的損失會造成身死國亡,小的損失也會導致亂政傾國"。
A項正確。材料一“人主之患,必在任人而不能用之,用之而與不知者議之也。”君主的弊病,一定是委任人官職卻不讓他做事,讓他做事卻又與不了解他的人議論他。
B項。材料二“若智能見之,而強不能決,猶豫不用,而大者死亡,小者亂傾,此甚可悲哀也。"如果國君的智慧能夠發現賢臣,卻拘泥不能決斷,猶豫不能任用,大的損失會造成身死國亡,小的損失也會導致亂政傾國,這是特別令人悲哀的事。
C項正確。見A項解析,見B項解析。
D項正確。比喻論證:譬之若夏至之日而欲夜之長也(材料一)/失(假使)朝無賢人,猶鴻鵠之無羽翼也(材料二)
9.把材料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代漢語。(8分)
(1)意者君耳而未之目邪!為中大夫,若此其易也?非晉國之故。
【答案】(我)料想您對這個人只是耳聞,還沒有親眼見到他吧!任命中大夫,就這樣輕易嗎?這不符合晉國的先例。(“意”“耳"故”各1分,語言流暢1分。)
【解析】意:動詞,料想。者:助詞,表停頓。耳:動詞,耳聞,聽說。未之目:目,動詞,親眼看到;賓語前置句(否定句中,代詞作賓語賓語前置),沒有親眼見到他。為:任命,使…擔任。故:名詞,先例。
(2)使宋殤蚤任孔父,魯莊素用季子,乃將靖鄰國,而況自存乎!
【答案】假使宋殤公早就任用了孔父嘉,魯莊公一直重用季友,就能安定鄰國,更何況是保全自身呢!(“蚤"靖”“自存"各1分,語言流暢1分。)
【解析】使:假設連詞,假使,如果。蚤:通“早”。素:向來,一直。乃:副詞,就。靖:安定。況……乎:固定結構,何況……呢。自存:賓語前置,保全自身。
10.趙襄子對膽胥己沒有進行實際考察就直接任用,有哪些合理之處?請結合材料簡要分析(3分)
【答案】①趙襄子在提拔任用任登前,已經對他進行了實際考察;②膽胥己是任登所舉薦的人,因此沒有必要重新考察;③對所用之人充分信任,才能讓其盡心盡力,盡顯其能。(每點1分。如有其它答案,言之成理,可酌情給分。)
【解析】本題考查學生對故事事件邏輯分析的能力。膽胥己暗示斷句中的“膽胥己"是人名。
答案來源:襄子曰:“吾舉登也,已耳(動詞,親耳聽)而目(動詞,親眼看)之矣。登所舉(舉薦),吾又耳而目之,是耳目人終無已(停止,終了)也。”和“人主之患(弊病),必在任人而不能用之,用之而與不知者議之也。"
第一點:吾舉登也,已耳(動詞,親耳聽)而目(動詞,親眼看)之矣。即我提拔任登時,已經親眼見到親耳聽到他的情況了。
第二點:登所舉(舉薦),吾又耳而目之,是耳目人終無已(停止,終了)也。即任登所舉薦的人,我如果還要親眼見到親耳聽到這人的實際情況,這樣就沒完沒了了。
第三點:人主之患(弊病),必在任人而不能用之,用之而與不知者議之也。即君主的弊病,一定是委任人官職卻不讓他做事,讓他做事卻又與不了解他的人議論他。也就是不信任。
【參考譯文】
材料一:
趙襄子當政之時,任用任登擔任中牟令。(任登)在上呈全年的帳簿時,向襄子推薦說:“中牟有個人叫膽胥己(很有才能),請您召見他。”襄子召見膽胥己以后就讓他擔任中大夫。相國說:(我)料想您對這個人只是耳聞,還沒有親眼見到他吧!任命中大夫,就這樣輕易嗎?這不符合晉國的先例。襄子說:“我提拔任登時,已經親眼見到親耳聽到他的情況了。任登所舉薦的人,我如果還要親眼見到親耳聽到這人的實際情況,這樣就沒完沒了了。"于是就不再詢問,而讓膽胥己擔任了中大夫。襄子做了什么呢?(他只是)任用了人才,那么賢德的人就會把力量全部貢獻出來了。君主的弊病,一定是委任人官職卻不讓他做事,讓他做事卻又與不了解他的人議論他。橫渡長江的人靠的是船,到遠方去的人靠的是千里馬,成就王霸之業的人靠的是賢人。不任用父兄和子弟,并不是疏遠他們;任用廚師、漁夫和仇人、奴仆,并不是偏愛他們。保全國家、建立功名的原則,不得不這樣啊。這就如同卓越的工匠建筑宮室一樣,測量一下宮室的大小就知道需要的木材了,估量一下工程的大小就知道需要的人數了。所以小臣伊尹、呂尚被重用,天下人就知道殷、周要成就王業了,管夷吾、百里奚被重用,天下人就知道齊、秦要成就霸業了。難道僅僅是因為千里馬能夠致遠嗎?成就王霸之業的本來就要有人,亡國的也要有人。夏桀重用干辛,商紂重用惡來,宋國重用唐鞅,齊國重用蘇秦,因而天下人就知道他們要滅亡了。不任用賢人卻想要建立功業,這就好像夏至日這一天卻想讓夜長,射魚時沖著天卻想射中一樣。舜、禹(一樣的明主)對此尚且做不到,更何況是平庸的君主呢?
材料二:
君王要想使天下安定太平并在后世永留美好的名聲,就一定要尊重賢臣并且謙虛地對待士人。如果朝廷沒有賢臣,就好像鴻鵠沒有翅膀,雖然有飛翔千里的愿望,還是不能達到自己心中想要飛往的地方。如果國君的智慧不能夠發現賢臣,那是無可奈何的事;如果國君的智慧能夠發現賢臣,卻拘泥不能決斷,猶豫不能任用,大的損失會造成身死國亡,小的損失也會導致亂政傾國,這是特別令人悲哀的事。(你)以為宋殤公不知道孔父嘉的賢能嗎?那么(他)又怎么會知道孔父嘉一死自己也必定會死,而趕去救他呢?拼死趕去救孔父嘉,這就說明他知道孔父嘉是賢臣。(你)以為魯莊公不知道季友的賢明嗎?那么(他)又怎么會知道自己病重將死,要召見季友并交給他國政呢?交給季友國政,這就說明他知道季友的賢明。這兩位國君的智慧能夠發現賢臣,但卻都不能在生前任用賢臣,因此宋殤公被臣下殺死,魯莊公害了他的繼承人。假使宋殤公早就任用了孔父嘉,魯莊公一直重用季友,就能安定鄰國,更何況是保全自身呢!
()
專題0404:文言材料有關內容概述考點專訓(03)(學生版)
時間:40分鐘分值:40分得分:
(2024屆“皖南八校”高三三聯)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題。(20分)
材料一:
武王問太公曰:“引兵深入諸侯之地,與敵人之軍相當,兩軍相望,眾寡強弱相等,未敢先舉。吾欲令敵行陳不固,后陳欲走,鼓噪而乘之,敵人遂走,為之奈何?"太公曰:“如此者,發我兵去寇十里而伏其兩旁,車騎百里而越其前后,多其旌旗,益其金鼓。戰合,鼓噪而俱起。敵將必恐,其軍驚駭,眾寡不相救,貴賤不相待,敵軍必敗。”武王曰:“敵之地勢,不可以伏其兩旁,車騎又無以越其前后,敵知我慮,先施其備。我士卒心傷,將帥恐懼,戰則不勝,為之奈何?"太公曰:“微哉,王之問也!如此者先戰五日發我遠候往視其動靜,審候其來,設伏而待之。必于死地與敵相遇,遠我旌旗,疏我行陳,必奔其前,與敵相當。戰合而走,擊金無止,三里而還,伏兵乃起,或陷其兩旁,或擊其前后。三軍疾戰,敵人必走。”武王曰:“善哉!"
(節選自《六韜》)
材料二:
凡與敵戰,須要選揀勇將銳卒,使為先鋒,一則壯我志,一則挫敵威。法曰:“兵無選鋒曰北。”
建安十二年,袁尚、熙奔上谷郡,引烏桓數入塞為害。曹操征之。夏五月,至無終;秋七月,大水,傍海道路不通。田疇請為鄉導,操從之,率兵出盧龍塞,水潦,塞外道絕不通。乃塹山堙谷五百余里,經白檀,歷平岡,涉鮮卑庭,東指柳城。未至二百里,虜方知之。尚、熙與蹋頓、遼西單于樓班等將數萬騎逆軍。八月,登白狼山,卒與虜遇,眾甚盛。操輻重在后,披甲者甚少,左右皆懼。操登高而望,見虜陣不整,乃縱兵擊之,使張遼為先鋒。虜眾大潰,斬蹋頓及名王以下,胡、漢降者二十余萬口。
(節選自《百戰奇略》)
1.材料一中畫波浪線部分有三處需要斷句,請用鉛筆將答題卡上相應位置的答案標號涂黑。(3分)
如此者A先戰B五日C發D我E遠候F往G視H其動靜
2.下列對材料中加點的詞語及相關內容的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
A.舉,文中指發動進攻,與《阿房宮賦》中“戍卒叫,函谷舉"的“舉”意思相同。
B.微,文中指微妙、精妙,與《伶官傳序》中“夫禍患常積于忽微"微”意思不同。
C.北,文中指失敗,與《過秦論》中“追亡逐北,伏尸百萬"的“北”意思不同。
D.卒,文中指突然,與《赤壁賦》中“盈虛者如彼,而卒莫消長也"的“卒”意思不同。
3.下列對材料相關內容的概述,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
A.太公認為在敵我力量相當時,可以設埋伏兵,多備旌旗、金鼓,交戰時擂鼓吶喊同時進攻,使敵人恐懼而自亂,進而打敗敵人。
B.在不具備設伏條件且敵人已發覺我方行動企圖的情況下,太公認為在探明敵情后,要靜待時機,避免與敵人發生任何對抗。
C.曹操出征既要追擊袁尚、袁熙,又要討伐屢次在邊塞作亂的烏桓軍隊。七月洪水泛濫,無路可走,他率軍開鑿山峰,填平深谷。
D.曹操在遭遇突發情況時沉穩不驚。敵強我弱時,他仔細觀察,選派能征善戰的張遼作為先鋒,最終大敗敵軍,斬殺敵軍首領。
4.把材料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代漢語。(8分)
(1)吾欲令敵行陳不固,后陳欲走,鼓噪而乘之,敵人遂走,為之奈何?(4分)
【答案】
(2)袁尚、熙奔上谷郡,引烏桓數入塞為害。(4分)
【答案】
5.兩則材料都講述了作戰的戰術策略,請簡要說明其不同之處。(3分)
【答案】
(2024屆安徽省“江南十校"高三一模)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題。(20分)
材料一:
趙襄子之時①,以任登為中牟令。上計②,言于襄子曰中牟有士曰膽胥己請見之襄子見而以為中大夫。相國曰:“意者君耳而未之目邪!為中大夫,若此其易也?非晉國之故。”襄子曰:“吾舉登也,已耳而目之矣。登所舉,吾又耳而目之,是耳目人終無已也。"遂不復問,而以為中大夫。襄子何為?任人,則賢者畢力。人主之患,必在任人而不能用之,用之而與不知者議之也。絕江者托于船,致遠者托于驥,霸王者托于賢。釋父兄與子弟,非疏之也;任庖人釣者與仇人仆虜,非阿之也。持社稷立功名之道,不得不然也。猶大匠之為宮室也,量小大而知材木矣,訾功丈而知人數矣。故小臣③、呂尚聽,而天下知殷、周之王也;管夷吾、百里奚聽,而天下知齊、秦之霸也。豈特驥遠哉?夫成王霸者固有人,亡國者亦有人。桀用干辛,紂用惡來,宋用唐鞅,齊用蘇秦,而天下知其亡。非其人而欲有功,譬之若夏至之日而欲夜之長也,射魚指天而欲發之當也。舜、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印度簽下軍事協議書
- 市場管理安全經驗分享
- 共有連體拆遷協議書
- 肺心病并發癥護理
- 兒童培訓店長年終總結
- 眼鏡變色鏡片培訓教程
- 悅花越有培訓
- 2024屆蘇州市工業園區中考沖刺卷數學試題含解析
- 單心房的健康宣教
- 商務車接送客人禮儀培訓
- “條令條例學習月”主題授課課件
- 海洋生態環境監測技術-全面剖析
- 2024年湖北省中學教師招聘考試真題
- 衛星科普知識
- 北京市朝陽區2025屆高三一模質量檢測一 語文試題(含答案)
- 新教材高中生物選擇性必修2課件:1 2 種群數量的變化(人教版)
- 車輛租賃服務保障計劃
- 《裝配式混凝土建筑》全套教學課件
- 《敖丙》幼兒園小學少兒美術教育繪畫課件創意教程教案
- 高職單招職業技能測試題庫
- 2025年正德職業技術學院單招職業技能測試題庫一套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