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東省濟寧市兗州實驗中學2019-2020學年高一歷史上學期期中試題_第1頁
山東省濟寧市兗州實驗中學2019-2020學年高一歷史上學期期中試題_第2頁
山東省濟寧市兗州實驗中學2019-2020學年高一歷史上學期期中試題_第3頁
山東省濟寧市兗州實驗中學2019-2020學年高一歷史上學期期中試題_第4頁
山東省濟寧市兗州實驗中學2019-2020學年高一歷史上學期期中試題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5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PAGE10-山東省濟寧市兗州實驗中學2019-2020學年高一歷史上學期期中試題一、選擇題(共25個小題,每題2分,共50分)“我來自元謀,你來自周口(北京周口店),牽起你毛茸茸的手,愛讓我們直立行走&這一TOC\o"1-5"\h\z在網絡上廣為流傳的句子,讓我國境內的遠古人類蒙上了一層神秘而浪漫的薄紗。要想獲得研究元謀人和北京人的第一手資料,要通過 ()A.神話傳說B.史書記載C.學者推斷D.考古發掘《尚書》記載“有夏(夏朝)多罪,天命殛(ji,殺死)之”*商罪貫盈,天命誅之'這反映了夏周時期 ()A.政權更替頻繁 B.神權與王權相結合C.尚未實現高度集權 D.世襲制度遭到廢棄《戰國策?趙策》載,秦以牛田,水通糧&據此可知()A.牛耕出現于春秋戰國時期 B.牛耕最早出現在秦國C.戰國時秦國已使用牛耕 D.秦國的農業技術較他國先進老子通過對自然和社會的觀察,深刻地認識到“萬物負陰而抱陽”,他提出“大成若缺”“大盈若沖'大直若屈'大巧若拙'大辯若訥”等觀點,這體現了老子的 ()A.道家思想 B.無為思想 C.辯證法思想 D.以柔克剛思想傳說古代帝王在陰歷一月決定一年的政事,所以陰歷一月叫政月。到了秦朝,由于避諱嬴政的名,就把政月改為正月,并且把“正”字的音讀作“zhlng”了。一月名稱的變化體現了 ( )A.皇帝獨尊 B.皇位世襲 C.君權神授 D.中央集權西漢初年,“自天子不能具醇駟,而將相或乘牛車&針對上述經濟狀況,漢初采取了怎樣的統治思想 ()A.法家思想 B.墨家思想 C.儒家思想 D.道家思想絲綢之路是古代東西方往來的大動脈。下列從西域傳入中原的物產或技術有()A.絲綢、鐵 B.葡萄、石榴 C.香料、鑄鐵 D.開渠、鑿井有學者統計,漢武帝時,在全國27個郡國設立了36處鹽官,置鐵官令和鐵官丞具體負責。這反映了西漢 ()A.政府加強干預操控經濟 B.鹽鐵行業發展迅速C.民間私營工商業的滯后 D.重視解決民生問題光武帝鑒于西漢前期三公權重、權柄下移,故雖設三公之位,而把一切行政大權歸之于設在中朝由皇帝直接指揮的尚書臺,即“雖置三公,事歸臺閣”,“三公之職,備員而已'此舉措 ()A.削弱了地方權力 B.使得臺閣至上C.利于加強皇權 D.能抑制外戚干政下面三幅圖畫摹繪自敦煌莫高窟壁畫。這些原是北方少數民族坐具,后引入內地。根據所學知識,判斷這些坐具逐漸融入漢族人民的生活之中,最有可能是發生于下列哪一時期A.秦漢時期 B.魏晉南北朝時期C.隋唐時期 D.宋元時期隋朝運河“北通涿郡,南至余杭,商旅往返,船乘不絕,這表明運河的直接作用是A.有利于邊疆經濟開發 B.促進了南北經濟交流C.加速了兩岸城市的發展 D.鞏固了隋王朝的統治《步輦圖》描繪了吐蕃王松贊干布派大相祿東贊為使臣,向唐太宗請求通婚的情景,其反映的實質問題是 ()唐對吐蕃贊普冊封制度的確立先進文明對周邊民族的向心力唐蕃互派使者維持兩個政權的友好關系通過和親加強對邊疆地區的有效管轄錢穆在《國史新論》中寫道,自經此項制度推行日久,平民社會,窮苦子弟,棲身僧寺,十年寒窗,也可躍登上第。”材料反映的是A.血緣世襲制度 B.社會推薦制度 C.門第恩蔭制度 D.考試選拔制度下表是780年唐朝開始實行的兩稅法的主要內容。它的實施()取消租、庸、調和一切雜徭、雜稅,但丁稅不廢不論主戶、客戶,一律編入現居州縣的戶籍,按丁壯和財產多少定出戶等元額以大歷十四年(公元779年)墾田數為準,分別按墾田面積和戶等高下攤分一年分夏、秋兩次征收A.使稅制更加紊亂 B.加強了對農民的控制C.增加了財政收入 D.解決了土地兼并問題唐朝詩人王維亦官亦隱,白居易既學煉丹,又虔誠禮佛,柳宗元公開宣揚自己“援佛入儒”的思想經歷,這說明唐朝時期A.奉行三教并行政策B.儒學出現危機C.佛教取得統治地位D.道教的發展文學可以表達人的思想感情,如“海內存知己,天涯若比鄰'、“花自飄零水自流,一種相思,兩處閑愁”、“枯藤老樹昏鴉,小橋流水人家,古道西風瘦馬;夕陽西下,斷腸人在天涯?!边@里依次引用的文學形式分別是A.楚辭、漢賦、唐詩B.楚辭、唐詩、宋詞C.宋詞、唐詩、楚辭D.唐詩、宋詞、元曲王安石在《言事書》中提出了“因天下之力,以生天下之財;取天下之財,以供天下之費”的主張,這表明他解決財政問題主要立足于()A.增加賦稅以滿足國家財政支出需要 B.大力發展生產以增加國庫財富C.對大地主、大官僚征收更多的賦稅 D.精簡國家機構以減少財政開支西夏常以馬匹和鹽通過邊境互市換取北宋的谷物和茶,并鑄造有漢文“天授通寶”的錢幣;金后期出現我國貨幣史上第一次鑄造法定計數的銀幣&材料主要反映了()A.互通有無活躍商業市場 B.經濟交流緩和民族關系C.漢文化在邊境廣泛傳播 D.少數民族商業發展面貌斯塔夫里阿諾斯在《全球通史》“宋朝的黃金時代”的標題下寫道,除了文化上的成就TOC\o"1-5"\h\z外,宋朝時期值得注意的是發生了一場名副其實的商業革命,對整個歐亞大陸有重大意義。”屬于這場“商業革命”史實的是()A,出現獨立經營的商人 B.大量的商業市鎮興起C.流通領域出現紙幣 D.生產領域出現工場手工業宋代王巖叟在宋哲宗元祐元年(1086年)的一道奏疏中說:“富民召客為佃戶,每歲未收獲間,借貸周給,無所不至,一失撫存,明年必去而之他?!边@段材料說明 ()A,租佃成為主要的經營方式 B.佃戶徹底獲得了人身自由C.佃戶的社會地位有所提高 D.地主與佃戶開始相互依存北宋理學家“二程”說,天下之物,皆可以照理。有物必有則,一物統有一理。”這表明“理”是 ( )A.超時空的、完滿的精神實體 B.世界萬物的總根源C.自然和社會的最高法則 D.封建倫理道德之總稱北宋大科學家沈括用筆記文學體裁寫成《夢溪筆談》,涉及天文、數學、物理、地學以及機械、造紙等各個方面,內容十分廣泛、豐富。書中記載的當時的發明應該是()A.造紙術 B.雕版印刷術C.活字印刷術D,司南“風從草原走過/吹散多少傳說/留下的只有你的故事/被酒和奶茶釀成了歌……到處傳TOC\o"1-5"\h\z揚你的恩德/在牧人心頭銘刻?!边@首《成吉思汗》中,他被牧人傳揚的“恩德”是()A.建立元朝 B.統一蒙古 C.修筑長城 D.開發江南明朝初年,中國傳統政治制度發生了重大變化。這主要表現在廢除了()A.科舉制 B.察舉制 C.監察制度 D.丞相制度明成祖永樂年間,北征韃靼、瓦剌,南征交趾,派鄭和六下西洋;仁宗朱高熾即位后,果斷停止北征,停罷營建工程及西洋寶船,施行“恤民之政'這一政策變化的主要目的是()A.緩解財政壓力 B.踐行儒家仁政C.實行閉關政策 D.推動民族融合二、非選擇題(共3個小題,26題16分,27題20分,28題14分,共50分)(16分)閱讀材料,回答問題。材料一西周時,諸侯在自己的封國內掌握政治、經濟和軍事等權力,還能在自己的封地內修建城池,征集軍隊,成為相對獨立的政權?!幾躁幏數取吨袊糯幕贰凡牧隙拇呵镆灾翍饑?,諸侯之間相互并吞,大國爭霸激烈。這看起來像是由于周室衰微而出現的一種分裂局面,其實正是在這個過程 形成了地區性的統一王國,戰國七雄進一歩兼并的結果,是在中國歷史上出現了首次統一的秦、漢皇朝?!讐垡涂傊骶帯吨袊ㄊ贰凡牧先厥蓟识辏ü?21年)議定皇帝尊號,初建封建朝廷之后不久,泰始皇和公卿大臣們便提出了在全國范圍內建立地方行政機構的問題?!讐垡涂傊骶帯吨袊ㄊ贰罚?) 指出材料一反映的政治制度。(2分)(2) 根據材料一、二概括指出“大國爭霸”出現的原因及其產生的客觀進步作用。(8分)(3) 根據材料三并結合所學知識,指出秦朝解決“問題”的措施及成效。(6分)(20分)閱讀下列材料,回答問題。材料一《史記(育君列傳》中記述了戰國時的一次變法規定*為田開阡陌封疆,而賦稅平材料二東晉政府建立了許多僑郡縣,給予南遷人民免除賦役的權利,江南經濟文化因此迅速發展。到梁代,江南許多地區已是“良疇美柘,畦吠相望,連宇高甍,阡陌如繡”,一派田美土肥之象。材料三(北魏孝文帝)曰:“國家興自北土,徙居平城 此間用武之地,非可丈治……河洛(今洛陽一帶)王里,因茲大舉,光宅中原#——《魏書》(1) 材料一中的“商君”指的是誰?這次變法中有關土地制度方面的內容是什么?(5分)(2) 材料二反映的是什么經濟現象?請說明江南地區這一現象出現的原因。(至少列舉2點原因)(8分)(3) 材料三反映了北魏孝文帝采取的什么重要舉措?他還采取了哪些漢化措施?(至少列舉2項措施)(4分)(4) 綜合以上兩大改革,你認為改革成功的最關鍵因素是什么?(3分)(14分)閱讀下列材料:材料一唐朝的三省六部制皇帝門下省 中書省 中書省工刑丘禮戶吏部部部部部材料二本朝鑒五代藩鎮之弊,遂盡奪藩鎮之權,兵也收了,財也收了,賞罰行政一切收了,州郡遂日就困弱?!缚抵?,虜騎所過,莫不潰散?!祆洹吨熳诱Z類》卷128材料三元朝大政委于中書省,今冀、晉、魯、內蒙及河南的黃河以北地區稱“腹里”,由中書省直轄。中書省也稱都省,為全國行政中樞??傤I各行省,又兼轄腹里#地方設行中書省,簡稱“行省”。元制,凡有重大軍事,則遣中書省官員前往督之,其班底仿中書省建制,故稱“行中書省氣《元史?地理志》中載:“自封建變為郡縣,有天下者,漢、隋、唐、宋為盛,然幅員之廣,咸不逮元請回答:(1) 材料一中唐朝的三省六部制起了什么作用?三省中門下省的職能是什么?(6分)(2) 材料二中北宋“盡奪藩鎮之權”中“兵也收了,財也收了”的具體措施指哪些?(4分)(3) 材料三中元朝設置的中書省與唐朝的中書省有何不同?(4分)

1.【答案】D【解析】"第一手資料又叫原始資料,是接近或直接在歷史發生當時所產生,可較直接作為歷史根據的史料,如原始文件、檔案、信函、日記、回憶錄、照片、文物古跡和其他實物等,故考古發掘屬于第一手資料,故D符合題意;第二手資料指經過后人運用第一手史料所作的研究及詮釋,神話傳說可信度不高,史書記載和學者推斷屬于第二手資料,故ABC不符合題意。【答案】B【解析】材料中的內容表明夏啟、商紂王罪孽深重,商湯、周武王都表明自己行為合“天義”,是代表上天的意志行事,借助上天來宣傳自己合法性和權威,因此表明了王權具有神秘色彩,故B符合;夏商周時期尚未形成中央集權,故C錯誤;材料無法反映政權更迭頻繁,故A錯誤;D項不符合材料和史實,故排除;故選B$【答案】C【解析"根據材料"《戰國策?趙策》&秦以牛田”可知,戰國時期,秦國采用了先進的牛耕技術,故C項正確;材料反映的是戰國時期秦國已使用牛耕,但無法體現出春秋時期的狀況,故A項排除;材料無法體現出牛耕最早出現在秦國和秦國農業技術先進,故BD項排除?!敬鸢浮緾【解析"材料“萬物負陰而抱陽&“大成若缺”、“大盈若沖”等涉及“陰”與“陽”、“成”與“缺”、“盈”與“沖”的辯證關系,故C符合題意;道是老子思想的核心,強調虛無的道是世界的根源,故A不符合題意;老子的“無為”強調清靜自守,故B不符合題意;老子的“以柔克剛”揭示柔弱可戰勝剛強的道理,故D不符合題意?!敬鸢浮緼【解析】秦始皇嬴政將“政月”改為“正月”以避諱其名,這實質反映了皇帝獨尊的特點,故A正確;材料信息無法體現皇位世襲、君權神授,排除BC;中央集權側重于中央與地方的關系,在材料中沒有體現,排除D$【答案】D【解析"西漢初年,由于經濟遭到嚴重破壞,統治者為了恢復經濟和安定人心,吸取了道家“無為而治”的思想,采取了與民休息的政策,故排除ABC,選D。7.【答案】B【解析】依據所學可知,絲綢之路是古代東西方往來的大動脈,不少西域的物種傳到中原,豐富了中原人民的生活,從西域傳入的有:核桃、石榴、葡萄等,故B符合題意;絲綢、鑄鐵、開渠、鑿井等都是從中原傳入西域,故ACD不合題意。故此題選B$8.【答案】A【解析】由漢武帝在各郡國設立鹽鐵官,管理百姓日常生產生活必需的鹽鐵,結合所學知識可知,這反映出西漢政府對地方經濟的干預和控制加強了,A項正確;國家設置鹽鐵機構,對其專門管理的做法,反映不出鹽鐵行業的發展,B項錯誤;官營鹽鐵是因為其有利可圖,不能說明私營工商業的落后,C項錯誤;材料中國家專營鹽鐵,首先是國家獲利,與民生問題無益,D項錯誤。9.【答案】C【解析】根據漢武帝借鑒前朝的教訓,設立中朝,通過尚書臺把持一切行政大權,使三公只有職位,沒有實權,結合所學知識可知,這大大加強了皇權,C項正確;將中央的相權轉移給中朝,與削弱地方權力無關,A項錯誤;尚書臺由皇帝直接指揮,是皇權至上,B項錯誤;將相權轉手尚書臺,削弱的是相權,與外戚無關,D項錯誤。10.【答案】B【解析】依據所學及材料可知,魏晉南北朝時期,民族交往、交流和交融,豐富了漢族生活,改變了漢族席地而坐的生活習俗,故選B項。11.【答案】B【解析】根據材料內容“北通涿郡,南至余杭,商旅往返,船乘不絕”可知大運河便利了南北運輸,成為南北政治、經濟文化聯系的紐帶,B選項符合題意;大運河在內地,與邊疆地區無關,A選項排除;材料與兩岸城市發展無關,C選項排除;大運河的修建加速了隋朝的滅亡,并未起到鞏固隋朝統治的作用,D選項排除。12.【答案】B【解析】材料“吐蕃王松贊干布派大相祿東贊為使臣,向唐太宗請求通婚”并結合所學知識可知,《步華圖》實質上反映了漢族先進文化對周邊少數民族的向心力,故B項正確;A項錯誤,錯在“冊封制度的確立&材料反映的是雙方通婚的情況,故C項錯誤;通過和親,唐朝與吐蕃的關系日益密切,不是加強唐朝對吐蕃的管轄,故D項錯誤。13.【答案】D【解析】血緣世襲與材料中“平民社會”“十年寒窗”“躍登上第”不符,故A項錯誤;推薦,與材料中“十年寒窗"躍登上第”不符,故B項錯誤;門第恩蔭與材料中“平民社會”“十年寒窗”“躍登上第”不符,故C項錯誤;由材料中“平民社會"十年寒窗”“躍登上第”等信息可知,這一制度是科舉制,科舉制是通過考試選拔官吏的一種制度,與材料中“平民社會”“十年寒窗”“躍登上第”相符,故D項正確。14.【答案】C【解析】兩稅法穩定了唐朝時期的稅收政策,故A項錯誤;兩稅法重資產,而不是人丁,減輕了政府對農民的人身控制,故B項錯誤;唐朝的兩稅法實施以后,不僅拓寬了征稅的廣度,增加了財政收入,而且在一定程度上減輕了廣大貧苦人民的稅收負擔,故C項正確;兩稅法事實上承認了均田制的破壞,加劇了土地兼并,D項錯誤。15.【答案】A【解析】唐朝統治者奉行“尊道、禮佛、崇儒”三教并行政策,王維被稱為“詩佛”,亦官亦隱,白居易既學習道家的煉丹術,又虔誠禮佛,柳宗元主張援用佛學以發展儒學,故選A項。B、D項材料未反映;統治地位的依然是儒學,排除C項。16.【答案】D【解析"唐詩講究嚴格的格律,句式整齊,對仗工整,用韻規范;詞,句子長短參差,便于抒發感情;曲則可雅可俗,更為生動活潑?!昂却嬷?,天涯若比鄰”很明顯是唐詩,而且分是初唐詩人王勃的代表作#花自飄零水自流,一種相思,兩處閑愁&屬于宋詞,是李清照的代表作;而“枯藤老樹昏鴉,小橋流水人家,古道西風瘦馬;夕陽西下,斷腸人在天涯。”則是馬致遠的曲作品《秋思》中的名句。故本題答案選D項;ABC三項不符合題意。17.【答案】B【解析】題干中王安石主張的大意是:憑借全天下的力量,來謀取天下的財富,用取得的天下財物來供給天下所用。這表明他解決財政問題主要立足于大力發展生產以增加國庫財富,B項正確。18.【答案】D【解析】材料主要反映了西夏和北宋的貿易往來,以及西夏和金貨幣的發展狀況,所以材料的主旨是體現少數民族商業發展的面貌,故D項正確;A項概括不全面,而且活躍商業市場材料體現不明顯,故排除;B項材料沒有體現,故排除;C項不是材料的主旨,故排除。19.【答案】C【解析】注意時間限定詞“宋朝&,A在春秋戰國時期就出現了,與題干時間不符,應排除;B、D出現在明清時期,與題干時間不符,應排除;北宋時期,隨著商品經濟的發展,對貨幣的需求量劇增,出現了最早的紙幣,這是一場名副其實的商業革命,對世界經濟發展影響較大。20.【答案】C【解析】從材料中富民對佃戶的“撫存”“無所不至”,并且“一失撫存,明年必去而之他&可以看出佃戶對地主的依附關系減弱,有選擇雇主的自由權利,因而說明其社會地位有所提高。21.【答案】C【解析】從題干中“有物必有則,一物統有一理&可以看出,“理”是一種法則,是自然和社會的最高法則,故C項正確。22.【答案】C【解析】注意題干限定的是“北宋”的發明。造紙術最早出現于西漢,東漢時得到改進;雕版印刷術出現于隋唐之際;司南出現于戰國時期;活字印刷術是北宋畢昇發明的,故C符合題意。23.【答案】B【解析】材料中的“恩德”是指成吉思汗結束了蒙古草原割據混戰的狀態,使人們有了安定的生活。24.【答案】D【解析】根據材料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