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染病流行病學 醫學專業課學習資料_第1頁
傳染病流行病學 醫學專業課學習資料_第2頁
傳染病流行病學 醫學專業課學習資料_第3頁
傳染病流行病學 醫學專業課學習資料_第4頁
傳染病流行病學 醫學專業課學習資料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67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蘇靜南京醫科大學公共衛生學院流行病與統計學系Tel:86862815E-mail:afar0519@傳染病流行病學

Infectiousdiseaseepidemiology主要內容概述基本特征流行現狀新發傳染病EID傳染病發生與流行的基本條件三個環節,兩個因素傳染病的預防與控制概述一、傳染病的基本特征傳染病infectiousdisease

傳染病是由病原微生物引起的,能在人與人、動物與動物,或動物與人之間相互傳播的疾病確認為傳染病的兩個必須條件:病原微生物的存在(infectious)具有傳染性(communicable)傳染病痊愈后可獲得對病原體的免疫性immunity二、傳染病的流行現狀個別傳染病即將被消滅脊灰、麻疹古老的傳染病死灰復燃肺結核、梅毒、淋病等等新發傳染病的出現及流行帶來災害

HIV/AIDS、SARS等等2011年度全國法定甲乙類傳染病報告發病統計乙肝34%肺結核29%梅毒12%細痢7%丙肝5%淋病3%總發病數:32375582011年度全國法定甲乙類傳染病報告死亡統計HIV/AIDS53%肺結核16%狂犬病11%乙肝4%總死亡人數:15264HIV/AIDS在中國的發展趨勢全球HIV/AIDS的發展趨勢

Adult(15-49)HIVprevalencerate(%),1985全球HIV/AIDS的發展趨勢Adult(15-49)HIVprevalencerate(%),20051990~2008年中國5歲以下兒童的千人死亡率2000~2008年中國5歲以下兒童全死因構成統計2008年中國各省5歲以下兒童全死因構成統計三、新發傳染病

EmergingInfectiousDisease(EID)第一類早已存在并被認知,但最近才確認為傳染病,如毛細胞白血病、消化性潰瘍等第二類早已存在但未被認知,近期才被發現和堅定的傳染病,如軍團病、萊姆病、丙肝等第三類過去并不存在,確實是人類新出現的疾病,如HIV/AIDS、SARS等70年代中期以來新出現的部分傳染病YearAgentDisease1977EbolavirusEbola1982E.coliO157:H7Hemorrhagiccolitis,HUS1982Borrelia

burgdorferi

Lymedisease1983HIVAIDS1983Helicobacterpylori

Pepticulcerdisease1989HepatitisCvirusHepatitisC1992Vibrio

choleraeO139Cholerae1996PrionMadcowdisease,BSE1997InfluenzavirusH5N1Flu1998WestNilevirusWestNilefever2003SARSCoronavirusSARS新傳染病出現的機制第一步:新病原體被引入人群(introduction)動物傳染病庫很可能是EID的重要來源:SARSCorona病毒來源于蝙蝠H1N1病毒混合了禽流感病毒和豬流感病毒已知病原體的變異株(O139霍亂弧菌)環境中的特別是動物的病原體(HIV)新發現傳染病中的自然疫源性疾病新傳染病出現的機制第二步:新病原體在新宿主中確立并進一步傳播(adoption)社會因素在新傳染病的確立、傳播過程中起著重要作用新病原體“跳”過種間屏障,成為能在人體內生存、繁殖的病原體新傳染病通常起始于某一孤立人群,然后再傳播到更遠的區域影響新傳染病出現的因素影響因素特殊因素致病例證生態及環境變化農業發展,水生態系統變化,砍伐森林/植樹造林,洪水、干旱、氣候變化萊姆病(美國和歐洲,植樹造林);漢坦病毒肺綜合癥(美國,1993,氣候異常)人口特征與行為社會條件、人口增長和移民,戰爭、貧困,城市衰退,性行為,靜脈用藥HIV的出現和傳播國際旅行和商業活動人及貨物的世界性交流,空中旅行AIDS的擴散,鼠源性漢坦病毒與O139型霍亂的擴散技術和工業食物供應全球化,食品包裝和加工的改變,輸血及組織和器官移植,抗生素的廣泛使用溶血性尿毒綜合癥(漢堡包中牛肉被E.coliO157:H7污染),輸血相關性肝炎。公共衛生措施的失敗媒介控制、飲水凈化及消毒措施失敗隱孢子蟲病(美國,1993,水廠過濾裝置失效)我們正處于一場傳染性疾病全球危機的邊緣,沒有哪一個國家可以免受其害,也沒有哪一個國家可以對此高枕無憂。

《1996年世界衛生報告》

傳染病發生與流行的基本條件病原體(pathogen)

能夠引起宿主致病的各類微生物和寄生蟲宿主(host)

在自然條件下被傳染性病原體寄生的人或動物種類:病毒、立克次體、細菌、衣原體、支原體、螺旋體、真菌和寄生蟲等一、病原體與宿主宿主和病原體的關系:相互作用、相互斗爭、相互適應,適者生存排出門戶portalofexit侵入門戶portalofentry取決于定位特點及可能的傳播途徑結核桿菌——呼吸道侵入/排出血吸蟲——皮膚侵入/腸道排出感染力infectivity(abilitytoinfect)#ofinfected/#ofsusceptible致病力pathogenicity(abilitytocausedisease)#withclinicaldisease/#ofinfected毒力virulence(abilitytocausedeath)#ofdeaths/#withclinicaldisease以上指標計算的均為宿主人數研究病原體特性的指標常見病原體的傳染力、致病力和毒力

強度傳染力致病力毒力高天花麻疹天花、麻疹狂犬病狂犬病、天花結核、麻風中風疹、腮腺炎風疹、腮腺炎脊髓灰質炎麻疹低結核脊髓灰質炎結核麻疹極低麻風麻風風疹抗原性的變異流感病毒:神經胺酸酶(N)+血凝素(H)耐藥性的變異

MRSA:耐甲氧西林金葡菌毒力的變異卡介苗(TB):膽汁培養200代結核菌苗(BCG)病原體的變異性二、傳染過程和感染譜1、傳染過程(infectionprocess):病原體侵入宿主后,與宿主相互作用、相互斗爭的過程,是個體中的生物學現象傳染過程不一定導致傳染病的發生CarrierExposuretopathogenNoinfectionClinicalSub-clinicalDeathCarrierImmunityNoimmunityOutcome2、感染譜/感染梯度:

Infectionspectrum/Infectiongradient隱性感染輕型感染重癥感染死亡無癥狀與體征有癥狀與體征的疾病機體感染了病原體后,經過傳染過程,所表現出的不同程度病變的頻率,反映了該病的嚴重性IcebergConceptofInfectionLysisofcellFatalCelltransformationorCelldysfunctionClinical&severediseaseModerateseverityMildillness

IncompleteviralmaturationInfectionwithoutclinicalillnessExposurewithoutcellentryExposurewithoutinfectionDiscernableeffectBelowvisualchangeClinicaldiseaseSubclinicaldisease三、流行過程的3個環節流行過程(epidemicprocess):指病原體從已受感染者機體中排出,經過一定的傳播途徑,侵入易感者而形成新的感染,并不斷發展的過程。這些過程是在外界環境因素影響下進行的。獲得免疫者傳染源病原體生長繁殖排出易感人群傳播途徑攜帶者患者死亡三個環節密不可分傳染源傳播途徑易感人群1、傳染源(source/reservoirofinfection)定義:體內有病原體生存、繁殖并能排出病原體的人或動物傳染病的病人(patient):流感、水痘病原攜帶者(carrier):乙肝、HIV/AIDS受感染的動物:狂犬病、血吸蟲病環境儲源:環境或物品等非生物性傳染源包括種類:傳染病病人是最重要的傳染源病人體內存在大量病原體病人有播散病原體的臨床癥狀潛伏期→臨床癥狀期→恢復期病人在病程各期作為傳染源的意義大小,主要取決于排出病原體的數量和頻度病程各期病原體排出數量示意圖潛伏期臨床癥狀期Clinicalstage康復期傳染期communicableperiod

:傳染病病人排出病原體的整個時期潛伏期(incubationperiod)

-追查傳染源,確定傳播途徑

-確定留驗、檢疫觀察的時間

-確定免疫接種的時間

-評價預防措施的效果傳染期(communicableperiod)

-決定病人隔離的時間

-影響傳染病的的流行特征潛伏期和傳染期的流行病學意義病原攜帶者作為傳染源的意義大小,取決于排出病原體的數量和持續時間,以及攜帶者的社會屬性病原攜帶者:指無任何臨床癥狀而能排出病原體的人潛伏期病原攜帶者incubatorycarrier麻疹、霍亂恢復期病原攜帶者convalescentcarrier傷寒、乙肝健康病原攜帶者healthycarrier流腦、乙肝動物源傳染病Zoonosis-bornedisease-以動物為主的人獸共患病:狂犬病

-以人為主的人獸共患病:人型結核

-人獸并重的人獸共患病:血吸蟲病

-真性人獸共患病:豬肉絳蟲病Anthropozoonosis

HumanAnimal:金葡菌可由人傳給雞人流感病毒可傳給豬2、傳播機制與傳播途徑傳播機制:病原體不斷更換其宿主的過程

對病原體:生長繁殖的過程

-從被感染的人或動物中排出

-轉移到新的宿主

-在新宿主中定殖

造成結果:傳染病在人群中傳播

PSSTTSSTSusceptibleImmuneSub-clinicalClinical傳播途徑的種類(routeoftransmission)

空氣傳播:流感、肺結核水傳播:霍亂、血吸蟲食物傳播:傷寒、痢疾接觸傳播:性病、狂犬病節肢動物傳播:瘧疾,西尼羅河熱土壤傳播:炭疽,破傷風醫源傳播:丙肝,HIV/AIDS垂直傳播:皰疹,梅毒

傳播途徑的種類直接傳播:宿主到宿主

-一般日常接觸(如擁抱、握手)

-性接觸

-輸血

-器官移植

-飛沫轉播間接傳播:宿主到傳播媒介到宿主

-介質(水、土壤、食物等)-空氣(塵埃、飛沫核)-動物媒介(節肢動物、鳥類、畜類等)形式飛沫droplet、飛沫核dropletnuclei、塵埃dust冬、春寒冷季節高發兒童多發容易傳播,病例連續發生人口密度和居住衛生條件影響流行強度流行特征空氣傳播形式飲用水傳播疫水傳播水傳播經水傳播是腸道傳染病的重要傳播途徑病例分布與特定供水范圍一致除哺乳嬰兒,發病無年齡、性別和職業差別如水源常年被污染,發病呈地方性如水源短時大量污染,可成暴發或流行對污染水源采取措施后,可平息疫情流行特征飲用水傳播:疫水傳播:患者有疫水接觸史接觸疫水有地方性、季節性和職業差別大量易感人群接觸疫水后,可成暴發或流行對疫水采取措施或加強個人防護,可控制疫情土壤傳播污染來源傳染源的排泄物或分泌物污染,如腸道寄生蟲埋葬因傳染病死亡的人、畜尸體傳播條件病原體存活能力,如細菌芽孢可存活數十年土壤污染程度人的接觸機會形式食物本身存在病原體食物被外來病原體污染病例均食用過某污染食物,未吃者不發病如食物短時、大量被污染,可成暴發或流行患者潛伏期短,臨床癥狀較重停止供應被污染食品后,可控制疫情流行特征食物傳播形式直接接觸傳播:無外界因素參與間接接觸傳播:接觸了被污染的物品流行特征接觸傳播病例散發,家庭續發率高無明顯季節性與個人衛生習慣和衛生條件有關防治主要靠加強傳染源管理和消毒措施形式機械攜帶:被動式的傳播生物性傳播:主動式的傳播流行特征節肢動物傳播病例有季節性和地方性,與節肢動物分布相關年齡和職業不同,暴露機會也不同一般不在人與人之間傳播形式器械、針頭、采血器等被污染或消毒不嚴格輸血、生物制品或藥物受污染醫源性傳播醫療及預防注射:一人一針一管醫療器械用具:一人一用一消毒預防措施形式經胎盤血液傳播,如風疹、乙肝、HIV/AIDS等經陰道上行傳播:如鏈球菌、皰疹病毒等經產道接觸傳播垂直傳播/母嬰傳播

WHO統計表明,母嬰傳播是15歲以下兒童感染HIV的唯一途徑!3、易感人群(susceptiblepopulation)使人群易感性上升的因素新生兒增加易感人口遷入免疫人口免疫力的自然消退免疫人口死亡使人群易感性下降的因素計劃免疫傳染病流行后人群獲得免疫力免疫人口遷出三個環節的理解實例:血吸蟲的傳播排出受精卵感染中間宿主釘螺尾蚴感染宿主定居腸道四、疫源地與流行過程疫源地(epidemicfocus)

傳染源及其排出的病原體向四周播散所能波及的范圍,即可能發生新病例或新感染的范圍流行過程:疫源地疫源地形成疫源地的條件:傳染源、傳播途徑、易感人群3個環節不斷相連疫源地消滅的條件傳染源被移走(隔離或死亡)或不再排出病原體(痊愈)傳染源散播到外界環境中的病原體被清除所有易感接觸者經過了該病最長潛伏期未出現新病例或證明未被感染五、影響傳染病流行過程的因素易感人群病人攜帶者受感染動物傳染源傳播途徑空氣水食物接觸醫源性垂直蟲媒土壤自然因素氣候地理社會因素經濟政治文化宗教風俗三個環節:生物學基礎兩個因素:環境條件EpidemiologictriadofinfectiousdiseaseAgentInfectivityPathogenicityVirulenceImmunogenicityAntigenicstabilitySurvivalEnvironmentWeatherHousingGeographyOccupationalsettingAirqualityFoodAgeGenderGenotypeBehaviorNutritionalstatusHealthstatusHostDisease傳染病的預防與控制傳染病的流行需要傳染源、傳播途徑和易感人群三個環節的不斷相連,因此預防與控制的措施都是從這三個環節著手進行的策略:

預防為主、高度重視、加強監測、全球合作措施:針對傳染源的措施病人(五早)早發現、早診斷、早報告、早隔離、早治療病原攜帶者登記、管理、隨訪接觸者留驗、醫學觀察、應急接種和藥物預防動物傳染源捕殺、焚燒、深埋、隔離治療、預防接種針對傳播途徑的措施消毒(disinfection)預防性消毒疫源地消毒(隨時消毒、終末消毒)殺蟲(disinsection)殺滅能傳遞病原體的節肢動物針對易感人群的措施免疫預防藥物預防個人防護計劃免疫及評價計劃免疫(planedimmunization)

根據疫情監測和人群免疫狀況分析,有組織有計劃地利用疫苗進行接種,以提高人群的免疫水平,控制乃至最終消滅傳染病預防接種(vaccination)-人工自動免疫

-人工被動免疫人工自動免疫

(artificialactiveimmunization)將疫苗接種到機體,使之產生特異性免疫疫苗:-減毒活疫苗live-attenuatedvaccinevaccine

-滅活疫苗inactivatedvaccine-類毒素toxoidvaccine-亞單位疫苗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