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一、單選題(每題2分,共50分)1.爵位制度是中國古代社會的政治等級制度之一。先秦時期,爵位往往是政治權力的標志;秦以后的爵位不再具備行政職能,主要用來確定皇親、功臣世襲的政治名位和經濟權利。這一變化A.導致了皇帝與官員矛盾的激化B.表明宗法制已退出歷史舞臺C.促使政治權力與經濟勢力分離D.是適應新形勢而調整的結果【答案】D2.漢武帝時下詔規定:
有工商業戶籍的商人及其家屬,都不能占有田地,有敢于違反法令而購買田地的,官府要沒收他們的由地。此規定旨在A.抑制土地兼并的發生B.維護小農經濟的穩定C.防止國有土地的流失D.增加政府的財政收入【答案】B【解析】根據題干可知,漢代嚴厲限制商人購買土地,這是重農抑商政策的體現,此政策有利于維護小農經濟的穩定,B項正確。此政策客觀上有利于抑制土地兼并,但不符合題干,排除A。商人購買的土地不一定是國家土地,排除C。題干信息無法體現增加政府的財政收入,排除D。綜上所述,本題正確答案選B。3.據魏國李悝《盡地力之教》載:“治田勤謹,則畝益(增產)
三斗。不勤,則損(減產)
亦如之。又據《孟子·梁惠王上》載:“五畝之宅,樹之以桑,五十者可以衣帛矣?!鄙鲜霾牧戏从车臍v史現象是(
)A.井田制開始瓦解B.商品經濟發展C.小農經濟興起D.家庭手工業產生【答案】C【解析】試題分析:從材料“治田勤謹,則畝益(增產)三斗”“五畝之宅,樹之以桑”可以看出小農經濟已經出現,并且促進了生產力的的發展。所以答案選C。井田制開始瓦解于春秋時期,魏國是戰國時期的諸侯國,排除A;商品經濟發展材料沒有體現,排除B;家庭手工業產生和材料無關,排除D??键c:古代中國的經濟·中國古代的農業經濟·小農經濟4.表2表2為清代乾隆年間徽州某地土地占有情況統計表。據此可知,當時該地A.小農經濟逐步衰退B.存在土地集中現象C.人地矛盾日趨尖銳D.租佃關系普遍存在【答案】B【解析】材料反映占10畝一線的比重較大,故排除A;由占地來看存在占地100畝以上的,故選B;材料沒有提到人地矛盾,故選C;D中“普遍”太絕對了,排除.5.《唐律疏議》規定商人有行濫短狹者(指假冒偽劣商品)而賣者,杖六十,得利贓重者按盜竊論處;宋代《太平廣記》中多有賣油條者在油中摻雜魚膏以圖厚利,終被暴雷擊死,商人背信棄義而家遭火災等記載。這些記載說明唐宋時期A.嚴格推行重農抑商B.獲取重利遭到嚴懲C.注重規范商業行為D.商人篤信因果之說【答案】C【解析】據材料對出售假冒偽劣商品的商人的處罰和對買油條者油中參假被雷擊以及商人背信棄義家遭火災等信息可以得出,唐宋兩代反對商人出售假冒偽劣產品,背信棄義等,說明當時政府比較重視規范商業行為,C正確;材料沒有涉及抑制商業等,A不正確;B說法不準確,材料強調的是對獲得“臟利”多的人的懲罰;D材料反映的是政府對商人的態度,而不是商人自身觀念的體現,D不正確。點睛:古代中國的基本經濟政策為重農抑商,歷代都強調加強對商業的控制,其控制措施一方面抑制了商業的發展,阻礙了中國商品經濟的發展和進步,但一些措施也有利于規范商業行為,客觀上有利于商品經濟的發展。要求學生在學習中應該加以重視。6.1832年的英國議會改革,一方面通過給予資產階級和上層中產階級選舉權,贏得了新興社會階層的忠誠;另一方面,成功地抵制了來自中下階層的壓力,令工人階級的激進運動陷入孤立境地。這反映出當時的英國A.民主政治邁出了艱難的第一步B.工人的經濟狀況沒有改變C.工業革命的開展助推社會進步D.社會階層裂痕進一步拉大【答案】D【解析】英國民主政治邁出了艱難的第一步是1689年頒布《權利法案》,排除A;材料沒有提到工人的經濟狀況,排除B材料揭示了19832年議會改革進一步撕裂社會,排除C,選D。7.2017年A.總統具有立法否決權B.總統行使最高行政權C.國會立法權至高無上D.國會對總統權力的制約【答案】C【解析】材料反映了美國總統特朗普服從美國參眾兩院的決策,體現了國會立法權至高無上,故C正確;總統特朗普簽署了制裁法案,不能說明總統具有立法否決權,故A錯誤;材料主旨不是反映總統行使最高行政權,故B錯誤;材料并未反映國會對總統權力進行制約,故D錯誤。故選C。8.“一個民族的覺醒,通常要有兩個條件:
第一,這個民族面對著或者經歷了以往沒有遇到過的嚴重危機,甚至整個民族被逼到生死存亡的關頭……第二,還要這個民族能看到出路,燃燒起新的希望,深信只要奮起教亡,勇于變革,就可以改變目前的艱難處境?!痹摱尾牧厦枋隽四囊粴v史事件A.洋務運動B.甲午中日戰爭C.抗日戰爭D.五四運動【答案】C【解析】從材料我們可以看出,它涉及到的是一個民族覺醒的條件,第一是民族危亡,第二是要有希望和勇氣,結合所學知識可知該歷史事件應當是抗日戰。由于日本的侵略,中華民族面臨亡國滅種危機,而國共合作給我們的,救國點燃了新的希望,中國最終在抗日民族統一戰線的領導下,取得了抗戰的偉大勝利,故C項符合條件。洋務運動沒有到生死存亡的危機,甲午中日戰爭沒有燃起新的希望,五四運動不是生死存亡的關頭,故排除ABD項。點睛:選項必須要同時滿足材料提供的兩個條件,民族存亡和新的希望。典型的事例有中國的抗日戰爭和美國的羅斯福新政。美國的19291933年經濟大危機使美國面臨生死存亡的關頭,羅斯福新政點燃了希望。9.鴉片戰爭以來,不平等條約多以割地、賠款、開埠通商為基本內容,而《辛丑條約》卻不再有割地、開埠等,雖有賠款,也并非列強的主要目的所在。這一變化A.反映了中國國際地位的提高B.說明帝國主義侵華策略的轉變C.說明中國已被列強瓜分完畢D.沉重打擊了帝國主義在華勢力【答案】B【解析】《辛丑條約》卻不再有割地、開埠等并不意味著中國國際地位提高了,而是列強這時把清政府當做了自己的工具,不必直接進行侵略,而是靠清政府進行侵略了,即由之前直接的侵略變為“以華治華”,故排除A而選B;八國聯軍侵華戰爭中,列強已經意識到“瓜分一事,實為下策”,故C不是列強的主要意圖和結果,排除C;這一變化是列強侵華策略的變化,起不到打擊列強在華勢力的作用,是義和團運動沉重打擊了帝國主義在華勢力,故排除D。點睛:這一題體現的是《辛丑條約》與其他條約的比較,在比較過程中,需要明確認識到上述變化并不意味著列強在減少侵略,而是侵略政策策略的一種轉變,這種轉變使其侵華行動更加隱蔽,而且更加方便,所以是侵略更加嚴重了,故《辛丑條約》標志著中國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完全形成。10.“鐵壁合圍難突破,暮色蒼茫別紅都。強渡湘江血如注,三軍今日奔何處?……舵手一易齊槳櫓,革命從此上新途”。該詩最早可能創作于A.1921年B.1927
年C.1935
年D.1945
年【答案】C【解析】根據材料“鐵壁合圍難突破”可知是國民黨對中央蘇區的第五次圍剿,材料“暮色蒼茫別紅都”“強渡湘江血如注”“舵手一易齊槳櫓”可知紅軍長征期間的湘江戰役和遵義會議,故可知該詩最早可能創作于1935年,故C項正確。1921年中共成立,尚未擁有自己的革命武裝,排除A。1927年國共合作破裂,中共探索工農武裝割據道路,與材料信息“暮色蒼茫別紅都”“強渡湘江血如注”不符,排除B。1945年中共領導核心處于延安,與材料“紅都”“湘江”不符,排除D。點睛:抓住材料信息“鐵壁合圍難突破”“紅都”“湘江”等,結合紅軍長征的相關史實分析材料即可。11.《敵機飛臨南京》為《拉貝日記》的南京卷,是德國商人約翰·拉貝于1937年9月至1938年2月在南京撰寫的日記,同時還附有拉貝保存的80多張現場拍攝的照片及其詳實說明。該史料可用于研究A.日本發動全面侵華的始末B.中國局部抗戰的事跡C.日本在中國制造屠城事件D.國共聯合抗戰的原因【答案】C【解析】根據題干可知約翰·拉貝親眼目睹了1937年9月到1938年2月間侵華日軍的暴行,并用日記記錄了下來,體現了日本在中國制造屠城事件南京大屠殺的真實性,故答案選C。日本發動全面侵華開始于1937年七七事變,于1945年抗戰勝利結束,排除A;題干反映了日本對中國的侵略,不是中國局部抗戰,排除B;題干沒有提及國共抗日民族統一戰線的建立,排除D。點睛:根據題干的敘述可知約翰·拉貝日記和照片都是第一手資料,可信度比較強,可以進行史料研究。12.有人說:“馬克思主義的產生是歷史的誤會,對歐洲來說,馬克思主義是早產兒?!毕旅鎸@句話的理解正確的是A.體現了馬克思理論的空想性B.說明了馬克思主義者的不堅定性C.正確地指出了馬克思主義產生的必然性D.他忽視了馬克思主義產生的必然性【答案】D點睛:本題主要考查學生對馬克思主義產生的歷史條件理解掌握的程度和駁斥錯誤觀點的能力。很顯然,此觀點錯在否定了馬克思主義是歷史發展的必然產物,而認為其是歷史的誤會和早產兒,用我們掌握的馬克思主義產生的三個方面的條件和社會存在決定社會意識的歷史唯物主義原理,則不難駁斥這一觀點。13.2016年11月,法國國民議會在巴黎公社145周年紀念之際,依據《憲法》通過了“為所有遭鎮壓的1871年巴黎公社社員平反”的第907決議,認為這是一次“盡歷史責任”的“莊嚴行動”。這樣評價的依據是A.巴黎公社采取了限制資產階級的革命措施B.巴黎公社是無產階級建立政權的偉大嘗試C.巴黎公社體現的愛國主義精神值得肯定D.巴黎公社的實踐豐富了馬克思主義學說【答案】C【解析】結合所學知識可知,巴黎公社的“盡歷史責任”指的是反抗賣國的資產階級梯也爾政府,體現了愛國主義精神,故C項正確。限制資產階級措施、建立無產階級政權、豐富馬克思主義學說,和“歷史責任”無關,故排除ABD。點睛:通過材料關鍵詞“鎮壓”,明白材料對當時執政的政府持否定態度,則對巴黎公社的行為持肯定態度,故肯定了巴黎公社的愛國主義色彩。閱讀材料時,注意材料的語氣和情感色彩。14.有俄羅斯學者把俄國1917年發生的二月革命和十月革命稱為“偉大的俄羅斯革命”,將其劃分為“2月階段”和“10月階段”,認為“它們不是相互矛盾的”。上述觀點的主要依據是兩者都A.著力推翻沙皇專制B.推進俄國民主進程C.滿足農民土地要求D.進行社會主義革命【答案】B【解析】俄國二月革命推翻了沙俄政府,屬于資產階級民主革命,十月革命推翻的是資產階級臨時政府,屬于社會主義革命,二者都推進了俄國民主革命進程,B正確;A是二月革命任務;C和D是十月革命的性質和任務。15.新中國建立后,中國共產黨先后在農村進行了“誰養活了誰”的馬克思主義基本理論教育、“從猿到人”的社會發展史教育等,同時,也注意將大張旗鼓地宣傳與深入細致的工作相結合。這些做法A.適應了新生國家政權鞏固的需要B.開始確立馬克思主義的指導地位C.揭開了建國初期教育改革的序幕D.表明農民問題是革命的中心問題【答案】A【解析】題干說的是建國之后的初期,我國在農村地區進行的一系列馬克思主義教育,這是為了適應新中國人民民主專政的政權建設的需要,故選A;馬克思主義的指導地位在革命年代就被中共確立了,故B不符合史實;建國初期揭開教育改革序幕的是一系列教育政策和方針的確定,故C不符合史實;題干所述是建國之后,不再是革命年代,故D不符合題意。16.巴黎公社被稱為社會主義運動的“早產兒”,主要是因為A.它是在歐洲歷史上最早爆發的大規模工人起義B.它是在沒有先進理論指導下工人自發的起義C.它是工人階級在毫無準備情況下發動的起義D.法國社會經濟發展的實際水平還沒有達到能夠消滅資本主義的程度【答案】D【解析】巴黎公社起義爆發時,法國的資本主義正處于上升時期,工人階級還不成熟,巴黎公社是在當時法國民族矛盾、階級矛盾等共同作用下爆發的一個偶然事件,法國社會經濟發展的實際水平還沒有達到能夠消滅資本主義的程度,D正確;巴黎公社運動不是歐洲歷史上最早爆發的大規模工人起義,最早爆發的大規模工人起義是英國的憲章運動,排除A;B不是主要原因,排除;C項中“工人階級在毫無準備”表述錯誤,工人階級有準備,但由于資產階級力量比巴黎公社的力量大,所以巴黎公社運動失敗,排除C。17.下列關于十月革命的表述,不正確的是A.由布爾什維克黨領導發動B.性質屬于社會主義革命C.推翻了沙皇政府的專制統治D.建立了無產階級專政【答案】C【解析】二月革命推翻了沙皇的專制統治,十月革命爆發時統治俄國的是資產階級臨時政府,故選C。18.“四十年前會上逢,南湖泛舟語從容。濟南名士知多少,君與恩銘不老松?!边@是董必武同志于20世辦60年代寫的一首詩。詩中“四十年前會上逢”的“會”是指A.中共一大B.中共三大C.八七會議D.遵義會議【答案】A【解析】本題主要考查學生準確解讀材料信息的能力,材料中“四十年前會上逢,南湖泛舟語從容”說明了中共一大發生在1921年,其中有革命元老南湖泛舟的史實,所以答案選A。B發生在1922年,C發生在1927年,D發生在1935年,均與中共一大1921年時間特征不符,故BCD三項排除。19.印尼總統蘇加諾談到某次國際會議時說:“當中國龍、印度神牛、埃及斯芬克斯、緬甸孔雀、泰國白象、越南九頭蛇、菲律賓虎和印尼牛一起共舞時,殖民主義將被徹底粉碎?!边@次會議A.標志著不結盟運動的廣泛興起B.促成了印度支那問題的圓滿解決C.加強了中國與亞非各國的團結D.中國首次以世界五大國身份參加【答案】C【解析】由材料“當中國龍、印度神牛、埃及斯芬克斯、緬甸孔雀、泰國白象、越南九頭蛇、菲律賓虎和印尼牛一起共舞時,殖民主義將被徹底粉碎。”可知這次會議是指1955年在印度尼西亞召開的亞非會議,亞非會議是世界歷史上第一次沒有殖民國家主宰的,由亞非人民自己解決問題的國際會議,它極大地推動了六十年代以來世界民族獨立和民族解放運動的新高漲,促進了殖民體系的瓦解。故C項正確。不結盟運動開始于1961年的貝爾格萊德會議,排除A項;1954年中國首次以世界五大國身份參加日內瓦會議,促成了印度支那問題的解決,排除BD兩項。點睛:本題解題的關鍵是根據這次會議的參加國和“殖民主義將被徹底粉碎”這句話,結合所學亞非會議的特點和影響即可得出答案。20.20世紀70年代,中華人民共和國迎來了第三次建交高潮。加拿大、日本、聯邦德國等西方資本主義國家先后與中國建立了外交關系。這一時期中國外交取得突破性進展的關鍵因素是A.綜合因力的提升B.中美關系的緩和C.中國重返聯合國D.改革開放的推行【答案】B【解析】20世紀70年代華人民共和國迎來建交高潮的關鍵因素在于中美關系的緩和,因為中美關系的緩和推動了加拿大、日本、聯邦德國等西方資本主義國家與中國建交,所以選B是符合題意的,正確;綜合國力的提升是最根本的因素,選項A不符合題意,排除;中國重返聯合國是在中美關系緩和之前,中美關系緩和時中國尚未改革開放,所以選項C、D均不符合題意,排除;故本題選B。點睛:本題解題的關鍵點在于要明白中美關系的緩和迎來了第三次建交高潮。21.1969年8月14日,尼克松在國家安全委員會上發表一篇講話。基辛格對此講話評論說:“A.有利于美蘇關系的緩和B.釋放了改善中美關系信號C.威脅了中國的國防安全D.促成了中蘇同盟關系破裂【答案】B【解析】由材料“一個美國總統宣稱一個共產黨大國、一個我們與之沒有任何聯系的長期以來的敵人的生存,對我們具有戰略利益,這是美國外交政策的一件大事”,可見尼克松的這一講話釋放了改善中美關系信號,故選B;材料與美蘇關系無關,排除A;當時是蘇聯威脅中國的國防安全,排除C;中蘇盟友關系早已破裂,排除D。22.2017年初,習近平在聯合國總部演講中說:
中國將積極同美國發展新型大國關系,同俄羅斯發展全面戰略協作伙伴關系,同歐洲發展和平、增長、改革、文明伙伴關系,同金磚國家發展團結合作的伙伴關系。材料表明當今中國A.努力構建穩定均衡的國際關系框架B.不斷完善獨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方針C.積極參與地區性國際組織外交活動D.堅持以聯合國為中心的多邊外交【答案】A【解析】中國同美國、俄羅斯、歐洲、金磚國家發展不同類型的關系,表明當今中國努力構建穩定均衡的國際關系框架,以適應世界政治格局多極化的趨勢,故A正確;材料主旨并不是強調中國的獨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方針,故B錯誤;材料未涉及中國積極參與地區性國際組織外交活動,故C錯誤;材料也無法體現中國堅持以聯合國為中心的多邊外交,故D錯誤。故選A。23.1958年下半年,全國掀起了大招工的浪潮,企業職工人數從上年度的3100萬劇增至5194萬,在這新增加的2000萬名職工中,來自農村的有1104萬人,占總數的53%。出現上述城鄉人口遷移現象的主要原因是A.第一個五年計劃的實施B.中共八大路線政策的鼓舞C.“大躍進”運動的掀起D.國民經濟調整任務的推進【答案】C【解析】根據所學可知,1958年大躍進運動興起,要求大辦工業、大練鋼鐵,城市需要大批工人,因此農村人口大量遷往城市,C正確?!耙晃逵媱潯睍r間為1953——1957年,與題目中時間不符,A錯誤。中共八大要求經濟建設在綜合平穩中穩步前進,而大躍進是左傾思想,B錯誤。1960年,中央提出了“調整、鞏固、充實、提高”八字方針,D錯誤。點睛:本題考查大躍進。大躍進使大批人口從農村流向城市,而“八字方針”中的“調整”,即調整國民經濟各部門間的比例,又使人口從城市流回農村。學生需結合材料和所學知識,對題目現象進行分析。24.1984年,中國經濟體制改革的重點轉向城市,主要是進行國有企業改革,改革的中心環節是A.增強企業活力B.建立現代企業制度C.加強計劃管理D.發展鄉鎮企業【答案】A【解析】本題考查中國經濟體制改革相關知識,結合所學知識可知,城市經濟體制改革的中心環節是增強企業活力,故A項正確;建立現代企業制度的根本目的也是增強企業活力,故B項錯誤;當時中國處于計劃經濟向市場經濟轉變,故C項錯誤;發展鄉鎮企業,屬于農村經濟體制改革的內容,故D選項錯誤。故選A。25.下表反映了A.土地改革解放了農村生產力B.農村經濟體制改革成效顯著C.市場經濟已取代了計劃經濟D.加入WTO
使農產品出口激增【答案】B【解析】土地改革出現在1950—1952年,不符合時間限制,故A項錯誤;1978年后糧食產量和油料產量的增加反映出農村經濟體制改革,實行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成效顯著,故B項正確;C項出現在1992年后,不符合時間限制,故C項錯誤;2001年中國加入WTO,不符合時間限制,故D項錯誤。二、材料閱讀26.材料一(雍正帝)
我國家休養生息,數十年來,戶口日繁,而土地止有此數,非率天下農民竭力耕耘,兼收倍獲,欲家室盈寧,必不可得……朕觀四民之業,士之外,農為最貴。凡士工商賈,皆賴食于農,以故農為天下之本務,而工賈皆其末也。今若于器用服玩,爭尚華巧,必將多用工匠。市肆之中工作之人,即田畝之中少一耕稼之人。材料二清代沿襲明制設置的鈔關,大有增加,計共設戶關26個,工關5個……請代稅關對商船戶繳納也極為苛重。全國又缺乏統一稅率,以致各關稅敢于巧立名目,動輒以商人違反規定為田,沒收財貨……李仁龍奏稱,關稅害商,有單書之弊、包攬之弊、關牙之弊、量船之弊等五弊。在這樣的苛稅下“商賈望見關津,如赴湯蹈火之苦”!材料三(乾隆時人說)
近日富商巨賈,挾其重資,多買田地,或數十頃,或數百頃。請回答:(1)從材料一看,雍正帝是怎樣看待農工商之間的關系的?
(2)
材料二、三揭示了什么社會現象?這種現象對社會經濟的發展將會產生什么影響?【答案】(1)
觀點:
“農本商末”、“重本抑末”。(2)
社會現象:
清政府廣設鈔關,不法官吏巧立名目,對商人苛征重稅,大量商業資本投向土地買賣。(6分)影響:
這種現象在一定程度上加劇了土地兼并;影響了農產品和手工業品的流通;影響了商業資本的積累,不利于手工業生產規模的擴大;阻礙了資本主義萌芽的進一步發展;對農業發展也是不利的。(8分)【解析】(1)根據材料一“朕觀四民之業,士之外,農為最貴。凡士工商賈,皆賴食于農,以故農為天下之本務,而工賈皆其末也。今若于器用服玩,爭尚華巧,必將多用工匠。市肆之中工作之人,即田畝之中少一耕稼之人”可知是“農本商末”、“重本抑末”。(2)第一小問,根據材料二“清代沿襲明制設置的鈔關,大有增加,計共設戶關26個,工關5個……清代稅關對商船戶繳納也極為苛重”“全國又缺乏統一稅率,以致各關稅敢于巧立名目,動輒以商人違反規定為田,沒收財貨”可知是清政府廣設鈔關,不法官吏巧立名目,對商人苛征重稅;根據材料二“近日富商巨賈,挾其重資,多買田地,或數十頃,或數百頃”可知大量商業資本投向土地買賣。第二小問,關于影響,根據第一小問的現象,結合所學知識可從加劇土地兼并、影響了農產品和手工業品的流通、影響商業資本的積累和手工業生產規模的擴大、阻礙資本主義萌芽等方面思考作答。27.閱讀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
安古斯·麥迪森運用實際購買力計算法計算中國漢代以來的GDP,提出自1700年至1820年,中國的經濟增長數倍于歐洲,中國的GDP在世界GDP的比重從23.1%增長到32.4%;而歐洲的GDP在世界GDP中的比重僅從23.3%增長到26.6%;貢德·弗蘭克認為,直到1800年,中國仍是世界經濟的中心……盡管這些認識有待于進一步研究驗證,但它畢竟提出了一個發人深思的問題:
在西方資本主義進入中國之前,中國的傳統經濟究竟是不斷發展,還是處于停滯的狀態?——李根蟠《關于明清經濟發展中的一個“悖論”》結合上述材料并結合所學知識,就材料中“悖論”,選擇其中一種觀點展開評論。(要求:
觀點鮮明,論證嚴密)【答案】示例1:
特點:
洋務派創辦的民用企業一度發展迅速,但又迅速萎縮。說明:
迅速發展:
西方工業文明的刺激;政府的支持使其發展迅速。迅速萎縮:
外來企業排擠;封建因素的制約。示例2:
信息:
經濟近代化起步并不斷發展。說明:
在西方工業文明沖擊下洋務派創辦民用企業;中國民族資本主義興起。信息:
學習西方逐步付諸于實踐。說明:
在內憂外患的背景下洋務派以中體西用為指導進行了洋務運動,引進了西方先進的科學技術。(若答出洋務運動的具體內容,如創辦近代工業和新式學堂等亦可。)27、觀點一:
明清時期中國傳統經濟是不斷發展的。論據:
農業方面,封建小農經濟繼續發展;農產品商品化;經濟作物普遍種植。手工業方面,私營手工業取代官營手工業占主導;
資本主義萌芽出現并發展;通過海上絲綢之路瓷器對外銷量更大;手工業產品種類更加豐富。商業方面,城鎮商業繁榮;農副產品大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湖南體育職業學院《招投標及合同管理》2023-2024學年第一學期期末試卷
- 湖南省長沙市雅禮集團2024-2025學年初三第5次月考試題化學試題試卷含解析
- 2025的場地租賃合同樣本
- 2025技術授權借貸合同范本
- 2025攪拌車租賃合同范本
- 2025簡約標準的房屋租賃合同
- 2025建筑工程項目管理國內競爭性招標合同
- 2025年企業安全生產知識競賽試題100題及答案
- 2025年高考歷史總復習人教版必修二全冊知識點梳理匯編
- 2025商店商鋪租賃合同樣式模板
- 第十八屆“地球小博士”全國地理知識科普競賽題庫(附答案)
- 安全在心中幸福伴我行
- 2025年全球及中國單晶高溫合金渦輪葉片行業頭部企業市場占有率及排名調研報告
- 煤礦事故隱患排查治理制度培訓課件
- 浙江省重點中學2025屆中考適應性考試生物試題含解析
- 2024年貴陽市貴安新區招聘中小學雇員教師考試真題
- 新人教版小學英語五年級下冊單詞默寫版
- 個人信用報告生成器:自動生成信用報告
- 醫美接待流程
- 《乳腺MRI診斷》課件
- 《民航概論》期末考試復習題庫(含答案)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