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2025學年高中歷史第一單元中國古代的農耕經濟第4課農耕時代的手工業練習岳麓版必修2_第1頁
2024-2025學年高中歷史第一單元中國古代的農耕經濟第4課農耕時代的手工業練習岳麓版必修2_第2頁
2024-2025學年高中歷史第一單元中國古代的農耕經濟第4課農耕時代的手工業練習岳麓版必修2_第3頁
2024-2025學年高中歷史第一單元中國古代的農耕經濟第4課農耕時代的手工業練習岳麓版必修2_第4頁
2024-2025學年高中歷史第一單元中國古代的農耕經濟第4課農耕時代的手工業練習岳麓版必修2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1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PAGE1-第4課農耕時代的手工業基礎夯實1.《史記·貨殖列傳》記載:“魯人俗儉嗇,而曹邴氏尤甚,以鐵冶起,富至巨萬……貰貸(借貸)行賈遍郡國。鄒、魯以其故多去文學而趨利者,以曹邴氏也。”這從一個側面也反映出()A.統治者實行重農抑商的政策 B.春秋戰國時期冶鐵業發達C.貴族壟斷教化的局面被打破 D.民營手工業超過官營手工業解析依據材料信息“曹邴氏尤甚,以鐵冶起,富至巨萬”,可知曹邴氏因經營冶鐵業致富,這從一個側面也反映出春秋戰國時期我國冶鐵業比較發達,故B項正確。答案B2.《越絕書》記載,楚王請歐冶子和干將“鑿茨山,泄其溪,取鐵英”,鑄成“龍淵”“泰阿”“工布”三劍,“作鐵兵,威服三軍,天下聞之,莫敢不服”。這反映了當時楚國()A.水利事業發達 B.青銅鑄造業發達C.鐵器應用于軍事 D.鐵農具普遍運用解析據題干“‘取鐵英’……鑄成……三劍”可知所鑄為兵器,故C項正確;A項與題干所述內容不符,故解除;題干反映的是冶鐵,故B項錯誤;題干所述為兵器而非農具,故D項錯誤。答案C3.4世紀時,馬塞林努斯不無夸張地說,在羅馬,這種輕薄松軟、光鮮亮麗的衣料,以前只限于貴族,而今已經推廣到不分貴賤甚至最低的各階層。這種衣料應當是()A.麻 B.葛 C.絲 D.棉解析由材料中“4世紀”“羅馬”“輕薄松軟、光鮮亮麗”等信息推斷:絲織品早在漢代遠銷羅馬,且絲織品符合“輕薄松軟、光鮮亮麗”的特征,故C項正確。答案C4.明萬歷時王世懋在《二酉委譚摘錄》中記載:“(明中后期江西景德鎮)萬杵之聲殷地,火光燭天,夜令人不能寢,戲目之曰:四時雷電鎮。”這一記載干脆反映了當時景德鎮的制瓷業()A.從業人員多,生產規模大B.官營手工業起先面對市場C.資本主義生產關系的出現D.機器生產已經形成并發展解析材料沒有體現手工業與市場的關系;資本主義萌芽出現的標記是雇傭關系的出現,材料沒有體現;景德鎮照舊采納手工工場的生產方式。故B、C、D三項表述均不精確。材料中“萬杵之聲殷地”“戲目之曰:四時雷電鎮”,說明白景德鎮制瓷業從業人員眾多和規模巨大,故選A項。答案A5.陸游在《老學庵筆記》中說:“亳州出輕紗,舉之若無,裁以為衣,真若煙霧。一州惟兩家能織,相與世世為婚姻,懼他人家得其法也。”上述材料表明()A.市場需求促進手工業技術的推廣B.家庭手工業技術保守封閉C.亳州成為當時絲織業的生產中心D.手工業技術通過家庭傳承得以發展解析從材料“一州唯兩家能織”“懼他人家得其法也”可以得出家庭手工業技術保守封閉,故B項正確。“懼他人家得其法也”說明手工業技術沒有推廣,也沒有通過家庭傳承得到發展,故A、D兩項錯誤;材料只反映了亳州出的輕紗比較出名,并沒說明亳州成為當時絲織業的生產中心,故C項錯誤。答案B6.歷史學家王家范曾評論說:“它對市場經濟的破壞作用是雙重的,既把皇室官僚乃至政府工程所需產品排斥于市場之外,依靠干脆勞役實行自給,同時也使民生日用商品帶有深厚的政治財政色調,成為一種假性商品經濟。”這里的“它”指的是()A.官營手工業 B.民營手工業C.家庭手工業 D.田莊手工業解析由材料“把皇室官僚乃至政府工程所需產品排斥于市場之外,依靠干脆勞役實行自給”,可以推斷其產品是為了滿意宮廷和政府內部運用而不是投放市場,結合所學學問可知是官營手工業,故選A項。答案A7.大英博物館藏有一只漢代漆杯,其底部刻有六位不同工種工匠和七位監督人員的名字。這反映了當時的官營手工業()A.生產專業細化,官府掌控 B.生產人員眾多,效率低下C.生產技術先進,面對市場 D.生產成本較低,官府出資解析從題干中“其底部刻有六位不同工種工匠”的信息可以看出當時的官營手工業分工相當精細,從“七位監督人員的名字”的信息可以看出當時的官營手工業由官府掌控,故A項正確。題干中沒有體現出效率低下的信息,故B項錯誤;官營手工業主要滿意皇室和官府的須要,其產品不在市場上流通,故C項錯誤;官營手工業不計成本,其生產成本較高,故D項錯誤。答案A8.歷史學家王家范說:“(中國古代手工業)的三類基本形態的分布態勢,極像啞鈴,兩頭粗大,中間瘦長。”“瘦長”者在這種“分布態勢”中應為()A.官營手工業 B.家庭手工業C.民營手工業 D.工場手工業解析官營手工業憑借國家權力的支持,長期占據主導地位,是粗大的一端,故解除A項;在小農經濟占主導地位的古代社會,以紡織為代表的家庭手工業與農業聯系親密,雖然規模小,但數量浩大,是粗大的另一端,故解除B項;一些民間私人經營的民營手工業,總體上數量較少,且受到重農抑商政策的阻礙,屬于“瘦長”者,故C項正確;直到明清時期,江南一些手工業部門才進入工場手工業階段,故解除D項。答案C9.明朝時有人說:“山澤之利,官取之則不足,民取之則有余。”宣德十年(1435年),命全面停罷金、銀、銅、鐵官礦,令民自采煉。這表明()A.民營手工業技術水平高B.資本主義萌芽起先出現C.政府放棄重農抑商政策D.官營手工業管理方式落后解析“山澤之利,官取之則不足,民取之則有余”,同一個礦,官辦總是失敗,民營卻可獲利,緣由在于官營手工業管理方式落后,因此明朝政府在礦冶部門放棄官營,D項正確。答案D10.乾隆時的《陶說》中記載:“景德鎮袤延僅十余里,山環水繞,僻處一隅,以陶來四方商販,民窯二三百區,工匠人夫不下數十萬,藉此食者甚眾。”這表明()A.景德鎮從清代起先具有瓷都的地位 B.景德鎮多民營制瓷手工業C.手工業發展提高了富商地位 D.清代手工業經濟重心南移解析材料中“民窯二三百區,工匠人夫不下數十萬,藉此食者甚眾”,說明景德鎮多民營制瓷手工業,B項正確。答案B實力提升11.(2024課標全國Ⅲ,27)明末有人描述江南農村的變更時說,百年前的雇工“戴星出入,俗柔順而主令尊”,如今“驕惰成風,非酒食不能勸”“夏必加下點心,冬必與早粥”。這一變更反映了()A.市鎮經濟與手工業的發展B.政府主動推行重農政策C.社會沖突日益尖銳D.農業中人身依附關系強化解析本題考查明代租佃關系的變更。題干材料說明江南農村的佃農由百年前的柔順到明末的驕惰,反映了農業中人身依附關系的松弛,而這種松弛則是商品經濟發展的結果,干脆表現為明朝市鎮經濟和手工業的發展,故A項正確。題干現象是商品經濟發展的產物,與政府的重農政策沒有必定的關系,故B項錯誤。題干表明雇工獲得了更多的人身自由,有利于社會沖突的緩和,故C項錯誤。題干現象反映了農業中人身依附關系的松弛,故D項錯誤。答案A12.萬歷二十一年(1601年),江蘇巡撫曹時聘因蘇州民變上疏皇帝,內中提到:“浮食奇民,朝不謀夕,得業則生,失業則死。臣所睹之,染坊罷而染工散者數千人,機房罷而織工散者又數千人,此皆自食其力之良民也。”材料主要反映了蘇州()A.人們流離失所,社會動蕩擔心B.出現了資本主義萌芽C.地方官員與商人勾結欺壓百姓D.大量產業工人罷工解析題干材料中“得業則生,失業則死”“機房”的信息,說明當時已經出現了雇傭和被雇傭的關系,這是資本主義萌芽出現的標記。故選B項。答案B13.中國古代的手工業,在幾千年歷史的起承轉合中,出現了多種經營形式。閱讀下列材料,回答問題。材料一凡執技以事上者,祝史射御醫卜及百工。凡執技以事上者,不貳事,不移官。——《禮記·王制》論百工,審時事,辨功苦,尚完利,便備用,使雕琢文采不敢專造于家,工師之事也。——(戰國)荀況《荀子·王制》材料二司城子罕曰:“南家工人也,為鞔者也,吾將徙之,其父曰:‘吾恃為鞔以食三世矣,今徙之,是宋國之求鞔者不知吾處也,吾將不食。愿相國之憂吾不食也。’為是故,吾弗徙也……”——(戰國)呂不韋《呂氏春秋·恃君覽第八》材料三我國古代手工業經營形式地位變更圖(1)從材料一可以得出哪些歷史信息?據此推斷材料一描述的是哪一種手工業經營形式。(2)材料二是對哪一種手工業經營形式的描述?理由是什么?(3)結合材料三,說一說三種手工業經營形態地位的變更狀況及推動變更的緣由。參考答案(1)手工業行業分工較細,官府對手工業者限制嚴格,不行兼職,不能隨意變更行業,必需在官府作坊而不能在家里進行勞作,對產品質量也有特地監督。官營手工業。(2)是對私營手工業的記載描述。理由:可以在家里加工生產,手工業者可以自由流淌,生產者世代經營。(3)變更:家庭手工業始終存在于社會經濟生活中;官營手工業從西周到明代前期始終占據古代手工業的主導地位;明代中葉以后私營手工業占據了古代手工業的主導地位。緣由:官營手工業陳舊的管理模式,壓抑了廣闊勞動者的生產主動性;商品經濟的發展以及封建人身依附關系的減弱。14.閱讀下列材料:材料一明清時期,自由手工業者的數量擴大并成為手工業生產的主導,手工業產品大量增加,各具特色的專業化工商業市鎮大量涌現,“匠有常主,計日受值”的生產方式更為普遍。材料二明清時期,官府對手工業產品收取重稅。萬歷(1573—1620年)中后期,礦監、稅使四處搜刮。蘇州大澇,桑蠶減產,絲織品的稅收卻有增無減,以致“窮民之以絲為生計者,岌岌乎無生路矣。”官局壟斷了絲織業,以低價強迫民間機戶限期為官局生產,甚至還強制壓價收買,往往“十不還一,無異空取”。官府對民間工匠管制很嚴,康熙時規定,有些工匠需編甲,“五人連環互保,取結報冊”,限制他們的人身自由。對絲綢出口,官府嚴加限制。清朝規定,江蘇省的出海船只,“每年每船準綢緞三十卷,每卷重一百二十斤”,私自將絲綢販賣出洋的,將被治罪,“船只貨物入官”。請回答:(1)依據材料一,概括指出明清時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