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省上進聯考2024-2025 學年高三2月統一調研測試歷史試卷(含答案解析)_第1頁
江西省上進聯考2024-2025 學年高三2月統一調研測試歷史試卷(含答案解析)_第2頁
江西省上進聯考2024-2025 學年高三2月統一調研測試歷史試卷(含答案解析)_第3頁
江西省上進聯考2024-2025 學年高三2月統一調研測試歷史試卷(含答案解析)_第4頁
江西省上進聯考2024-2025 學年高三2月統一調研測試歷史試卷(含答案解析)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4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絕密★啟用前江西省2024—2025學年高三2月統一調研測試高三歷史試卷試卷共6頁,20小題,滿分100分。考試用時75分鐘。注意事項:1.答卷前,考生務必將自己的姓名、準考證號等填寫在答題卡指定位置上。2.回答選擇題時,選出每小題答案后,用鉛筆把答題卡上對應題目的答案標號涂黑。如需改動,用橡皮擦干凈后,再選涂其他答案標號。回答非選擇題時,將答案寫在答題卡上。寫在本試卷上無效。3.考生必須保持答題卡的整潔。考試結束后,請將答題卡交回。一、選擇題:本題共16小題,每小題3分,共48分。每小題給出的四個選項中,只有一個選項是最符合題目要求的。1.觀察下圖,根據圖中的文化遺址,命名最準確的是A.奴隸制社會文化遺存分布圖B.舊石器時代的文化遺存分布圖C.新石器時代文化遺址分布圖D.原始人群階段文化遺存分布圖高三歷史第1頁(共6頁)2.魏晉南北朝時期,民族交融不僅體現在文化、經濟、政治上的相互學習、相互借鑒和相互合作,還包括在地域上的遷徙與多民族的雜居。這說明當時的民族交融具有A.多元性和廣泛性B.漸進性和穩定性C.復雜性和曲折性D.偶然性和短暫性3.隋朝時期,逐步形成了“織戶”“灶戶”(以煮鹽為業的人家)“花戶”(專門賣花的人家)“軍戶”(政府指定專門承擔軍役的人家)以及“樂戶”(以歌舞活動為業的人家)等。這種現象A.促進了經濟結構的調整B.抑制了土地兼并的發生C.保證了社會秩序的穩定D.固化了社會階層的流動4.在宋朝的商業運作中出現了銅版印刷的廣告,這比西方的廣告要早三百多年。據記載,蘇東坡曾給一位做油食的老婦人作過一首廣告詩,使之生意興隆。由此可推知,宋朝A.文化氛圍濃厚B.商業經濟繁榮C.科技水平先進D.廣告行業興盛5.陳誠(1365—1458年)是明代著名的外交家,其著作有《西域行程記》《西域番國志》《與安南(越南)辨明丘溫地界書》等等。由此可推知,明代初期A.對外貿易十分發達B.文化交流廣泛C.外交活動較為頻繁D.邊疆管理加強6.林則徐認為,做官要“盡職之道,原以國計為最先,而國計與民生實相維系”,以達到“足食安民”“泰民裕國”的結果。林則徐的這些思想A.體現經世致用理念B.反映了重農抑商主張C.強調中體西用觀念D.主張師夷長技以制夷7.清末“預備立憲”的過程中,部分人士主張立憲緩行,不要盲目仿行西方憲政制度,應推行立足于本土條件下的“緩變”“漸變”的理論,而且得到了部分人士的響應。這說明A.政治革命應結合國情審慎推進B.西方憲政制度不適合中國國情C.預備立憲存在著諸多復雜因素D.本土理論助力立憲穩步地實施8.下圖是《西北文化日報》的一則報道。對該報道解讀正確的是A.標志抗日民族統一戰線正式形成B.說明西安事變已經得到和平解決C.反映出兵諫具有民族民主的性質D.折射出一致抗日成為國人的共識高三歷史第2頁(共6頁)9.新中國成立初期,黨和政府領導開展了廣泛的政治理論學習和思想改造運動,大力推動教育、科學和文化事業除舊布新;開展了大規模掃盲和掃除封建迷信、改革陳規陋習等移風易俗活動,引導人民積極改造舊思想、舊觀念、舊習慣,新中國的社會面貌也隨之一新。這說明A.社會主義改造深得人心B.社會主要矛盾深刻變化C.黨的工作重心開始轉移D.精神文明建設成效顯著10.1997—1998年,中國依據外交戰略目標及不同國際關系行為體在中國外交戰略中的地位,與不同的國際關系行為體或建立形式不同的伙伴關系,或明確宣告就建立某種伙伴關系達成共識。這一政策A.拓展了中國外交的發展空間B.踐行了中國特色大國外交戰略C.貫徹了“親、誠、惠、容”理念D.沿襲了“另起爐灶”的外交方針11.古羅馬建筑材料除了磚、木、石之外,還使用火山灰制的天然混凝土。其建筑的布局方式、空間組合和藝術形式,都在古代希臘的基礎上發展成為梁柱與拱券結構。古羅馬建筑A.創新成果顯著B.體現文化交融C.注重實用功能D.風格獨特多樣12.15世紀之前,歐洲人幾乎不可能直接地、大批地得到亞洲的商品,只能到地中海沿岸的市場上購買,在這中間,貿易必須經過阿拉伯、印度、南洋和中國的商人。據此可知A.傳統商路地位至關重要B.亞洲商品受歐洲人青睞C.歐亞貿易被多方所壟斷D.新航路開辟具有必然性13.根據蘇格蘭歷史學家大衛·麥克弗森的研究,在19世紀以后,茶已經變得比啤酒還要便宜。此時咖啡的價格已經下降,但人們還是更喜歡喝茶。與咖啡不同的是,茶可以反復沖泡。這些現象反映出A.飲品的競爭決定了市場格局B.世界市場發展增加消費選擇C.商品流動推動價格革命發生D.商品的流動推動了文化交流14.19世紀末20世紀初,美國社會政治經濟問題叢生,社會矛盾凸顯。美國知識分子強烈要求國家發揮作用,由國家調節社會政治經濟生活,緩和社會矛盾。這反映出當時美國A.國家干預思潮的興起B.自由放任受到普遍質疑C.開始建設“福利國家”D.試圖擺脫“滯脹”的現象15.《鐵皮鼓》是德國作家格拉斯獲得諾貝爾文學獎的小說。其中有一情節:1936年黨衛軍領袖高視闊步的莊嚴入場式上,正演奏著鏗鏘的戰爭進行曲,卻被小說主人公奧斯卡的鐵皮鼓鬼使神差地引向“藍色多瑙河”的演奏,變成了廣場交誼舞會。據此推知該書表達了A.德國人對于二戰的民族自省意識B.兩極格局下中間地帶人們的厭戰心理C.歐洲人對走向一體化的矛盾心態D.戰后長期的經濟停滯造成的心靈創傷高三歷史第3頁(共6頁)

16.根據現有的文獻來看,博物館的固化保護、數字化保護都屬于靜態保護的范疇,而動態保護包括傳承人繼承,以文化節慶、傳統節日、體育旅游為依托進行弘揚,依靠學校為平臺、教育為手段促進體育非物質文化的傳承和發展等多種形式。這表明文化遺產的保護A.靜態為主動態輔助配合B.創新形式提升保護效果C.結合時代推動文化弘揚D.方式多元注重傳承發展二、非選擇題:本題共4小題,共52分。17.閱讀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材料一兩漢時期,法律主要通過“春秋決獄”的形式實現了儒家化。春秋決獄也被稱為“引經決獄”或“經義決獄”,它是漢武帝時期出現的一種特別的司法制度。“春秋決獄”以“原心定罪”為指導思想,以“親親尊尊”為基本原則,以儒家經義的精神為準繩。——摘編自王占通《中國古代法律思想史新論》材料二唐朝法律總結了兩漢及三國兩晉南北朝以來的立法經驗,在進一步吸收儒家思想的基礎上,不僅對主要的法律原則和制度作出了精準的說明與解釋,而且更多地引用了儒家經典作為條文依據,將禮法更加完美地結合在一起。“依禮制刑,禮法合一”是對唐律禮法結合的高度概括,“一準乎禮”主要體現在三個方面:“德禮為政教之本,刑罰為政教之用”的指導思想,“貴賤有等,親疏有別”的身份法體現,“用刑持平、務在寬簡”的刑罰制度。——摘編自徐道隣《唐律通論》(1)根據材料一并結合所學知識,說明兩漢時期的法律通過“春秋決獄”“實現了儒家化”的主要表現。(4分)(2)根據材料二并結合所學知識,概述唐朝司法制度的主要進步之處,并提煉出唐朝時期,“德禮”與“政教”的發展狀況。(8分)高三歷史第4頁(共6頁)18.閱讀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4分)材料一1820——1949年中國總人口、城市人口和城市化率變動趨勢示意圖——根據姜濤《中國近代人口史》和李蓓蓓、徐峰《中國近代城市化率及分期研究》中的相關數據編制材料二1955—2019年中國城市化人口及城市數量變化示意圖——根據王振中《中國的城市化道路》中的相關數據編制(1)根據材料一并結合所學知識,概括中國近代城市化進程的主要特點。(6分)(2)根據材料二并結合所學知識,簡析新中國城市化進程的主要趨勢,并分析出現1975年至1995年城鎮人口趨勢變化的主要原因。(8分)高三歷史第5頁(共6頁)19.閱讀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4分)材料一在歐洲定居者到達北美之前,美洲原住民部落就已經發展出了復雜的農業系統。“三姐妹”----玉米、豆類和南瓜---構成了他們農業的基石。美洲原住民還實踐了輪作和灌溉技術,展示了對當地生態系統的深刻理解。隨著17世紀歐洲定居者的到來,農業實踐開始發生變化。殖民者引入了小麥、大麥和燕麥等農作物,這些農作物是歐洲的主食。南部殖民地種植煙草和靛藍等經濟作物,標志著依賴奴役勞動力的種植園農業的開始。——摘編自[法]勒羅蘭《拉魯斯權威歷史:美洲文明》材料二19世紀開始至19世紀中后期,隨著美國向西擴張,其農業也隨之向西擴張,這促進了家庭農場的發展。19世紀末和20世紀,約翰迪爾推出的鋼犁和賽勒斯·麥考密克推出的機械收割機徹底改變了農業,拖拉機和其他機械進一步實現農業機械化,減少對人力和牲畜勞動力的需求。——摘編自陳勤《簡明美國史》(1)根據材料一并結合所學知識,概括近代以來美洲農業生產領域發生的主要變化。(6分)(2)根據材料二并結合所學知識,概述美國加快農業現代化的主要舉措。(8分)20.閱讀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材料人文主義是古代希臘文化的重要內涵。文藝復興的人文主義運動繼承和發展了古典人文主義,驅散了中世紀人們觀察世界和認識自我時,由信仰和幻想所形成的迷霧,人從中世紀宗教神學的桎梏中蘇醒而成為獨立自由的人,重新發現了個人的價值和尊嚴。文藝復興人文主義強調人的自由、平等、權利,追求個人主義、自由主義和多元民主。文藝復興人文主義者是新教改革的中堅,啟蒙運動的先驅。文藝復興人文主義運動引發了歐洲社會空前的深刻變革,使歐洲歷史從古代朝著現代的方向邁進,迎來了現代社會的曙光。——摘編自楊春苑、李春榮《論西方人文主義》歷史老師要開展歷史項目式學習的探究,根據材料,運用世界古代史和世界近代史的知識,圍繞“西方人文主義”這一主題,任選人文主義發展的一個階段,設計一個探究問題并展示學習成果和加以小結。(要求:時段選擇明確、問題設計合理、答案邏輯清晰、史料運用準確、結論理論升華)高三歷史第6頁(共6頁)江西省2024—2025學年高三2月統一調研測試高三歷史參考答案1.【答案】C【解析】由圖中的遺址名稱,如良渚、河姆渡、大汶口等可知該時期屬于新石器時代,C項正確;我國在夏朝進入奴隸制社會,排除A項;B、D兩項在新石器時代晚期之前,均排除。2.【答案】A【解析】材料明確提到民族交融在文化、經濟、政治以及地域等多方面都有體現,說明民族交融是多元且廣泛的過程,A項正確;材料無法體現其速度和穩定性,排除B項;材料未著重體現其曲折性,排除C項;D項與材料所強調的民族交融在多方面的體現相悖,民族交融在魏晉南北朝時期并非偶然和短暫,而是一個較為長期且較為廣泛的現象,排除。3.【答案】D【解析】隋朝時期形成的各類專門的“戶”,明確了不同人群的職業分工,強化了對人口所從事職業的管理,使各階層之間的流動相對固化,故選D項;材料是對不同職業類型的劃分,沒有體現經濟結構調整,排除A項;該現象無法抑制土地兼并發生,排除B項;社會秩序的穩定與這些職業分類并無直接關聯,排除C項。4.【答案】B【解析】材料反映的現象,都能體現商業活動的活躍,故選B項;文化氛圍濃厚不是材料主要強調的內容,排除A項;銅版印刷涉及一定科技,但材料無法體現其水平,排除C項;材料無法體現廣告行業是否興盛,排除D項。5.【答案】C【解析】這些著作都涉及與西域和安南等地的交往,能直接反映明代外交活動情況,故選C項;材料強調的是明朝的外交活動,未涉及對外貿易,排除A項;材料重點并非文化交流,排除B項;材料無法體現邊疆管理的內容,排除D項。6.【答案】A【解析】經世致用的理念符合關注現實、解決國計民生問題的特點,故選A項;重農抑商主張與材料內容無關,排除B項;中體西用是洋務運動時期的觀念,排除C項;材料未涉及洋人,排除D項。7.【答案】C【解析】預備立憲過程中部分人士主張緩行的本土理論且得到響應,說明預備立憲確實存在諸多復雜因素,符合材料內涵,故選C項;“預備立憲”是政治改革,尚未上升到“革命”,排除A項;B項表述絕對,排除;根據材料不能得出本土理論助力立憲穩步實施的結論,排除D項。8.【答案】C【解析】觀察圖片可知,這則報道描述的是1936年的西安事變。圖中有“爭取中華民族生存”的字樣,推知西安事變具有民族主義的性質。又可從圖中“改組南京政府容納各黨各派”的字樣推知西安事變又具有民主主義的性質,C項正確;西安事變促使抗日民族統一戰線初步形成,正式形成是在1937年9月南京國民政府公布中國共產黨提交的《國共合作宣言》后,排除A項;圖中文字“張楊昨發動對蔣兵諫”,可知報道發表于西安事變的第二天,可見西安事變尚未得到和平解決,排除B項;抗日并不是國人的共識,親日派就不主張抗日,排除D項。9.【答案】D【解析】“政治理論學習和思想改造運動”和“開展了大規模掃盲和掃除封建迷信、改革陳規陋習等移風易俗活動”都屬于精神文明建設,“大力推動教育、科學和文化事業除舊布新”和“新中國的社會面貌也隨之一新”都可以體現“成效顯著”,D項正確;社會主義改造表現在私有變為公有,材料是思想改造,排除A項;新中國成立后社會主要矛盾的變化體現為階級矛盾向人民內部矛盾轉變,排除B項;黨的工作重心隨著三大戰役的結束,七屆二中全會的召開就產生了比較明確的轉移(在此之前,隨著部分地區的解放,工作重心即已逐漸轉移),排除C項。高三歷史第1頁(共3頁)

10.【答案】A【解析】中國與不同國際關系行為體建立伙伴關系,能夠拓展中國外交的發展空間,為中國的發展創造更好的外部環境,A項正確;中國特色大國外交戰略于2014年中央外事工作會議上正式提出,排除B項;“親、誠、惠、容”理念主要適用于處理與周邊國家的關系,且是十八大以后提出,排除C項;“另起爐灶”是相對于以前的國民政府的外交政策,是一個特定的歷史概念,與材料時間不符,排除D項。11.【答案】B【解析】古羅馬建筑在古代希臘的基礎上發展為梁柱與拱券結構,說明古羅馬建筑受希臘影響深遠,又融進本土特色,B項正確;材料強調的是古羅馬建筑對希臘的繼承發展,而非突出創新成果顯著,排除A項;材料中沒有關于古羅馬建筑注重實用功能的內容,排除C項;材料主要圍繞古羅馬建筑與希臘建筑的關系展開,未體現風格獨特性和多樣性,排除D項。12.【答案】D【解析】歐洲人不能直接大批得到亞洲商品,只能通過傳統商路且經過多方轉手,這就使得新航路開辟具有了必然性,故選D項;材料只是強調歐洲人獲取亞洲商品的途徑,不能得出傳統商路地位至關重要的結論,排除A項;材料的重點不是在強調亞洲商品受歐洲人青睞,而是獲取商品的途徑問題,排除B項;材料中只是說亞洲商品到達歐洲需經過多方商人,不能說是被多方壟斷,排除C項。13.【答案】B【解析】根據材料可知,此時世界市場相對新航路剛開辟時已得到發展,世界經濟聯系的加強,意味著商品流動更加頻繁,更多的茶葉進入,一方面使得茶葉價格下降,另一方面也使得消費者有了更多選擇,從而沖擊了咖啡等飲品市場,B項正確;飲品競爭無法決定市場格局,排除A項;價格革命是新航路開辟時期的一個特定概念,指金銀大量注入西歐,使得西歐金銀貶值,物價飛漲,而材料中的茶與咖啡的價格都在下降,排除C項;材料未涉及文化交流,排除D項。14.【答案】A【解析】材料中美國知識分子要求國家發揮作用調節社會政治經濟生活,反映出國家干預思潮的逐漸興起,故選A項;材料只涉及知識分子,“普遍”過于絕對,排除B項;福利國家建設于二戰后,排除C項;“滯脹”現象出現在20世紀70年代,排除D項。15.【答案】A【解析】黨衛軍是德國納粹黨的特務組織和軍事組織。材料“1936年黨衛軍領袖高視闊步的莊嚴入場式上,正演奏著鏗鏘的戰爭進行曲,卻被小說主人公奧斯卡的鐵皮鼓鬼使神差地引向‘藍色多瑙河’的演奏”反映了德國在二戰前后的社會變遷和人們的心理狀態,將原本嚴肅的黨衛軍入場式戲謔為輕松的交誼舞會,這種轉變從側面反映出德國人對二戰的反思,A項正確;兩極格局的形成與材料時間不符,排除B項;材料未涉及歐洲一體化的內容,排除C項;二戰后西方發達國家因加強國家對經濟的干預等原因,經濟得到恢復發展,在20世紀五六十年代更是出現“黃金發展時期”,并未長期停滯,排除D項。16.【答案】D【解析】材料中既提到了靜態保護方式,又列舉了多種動態保護形式,表明文化遺產的保護方式多元且注重傳承發展,D項正確;材料中并未體現以靜態保護為主、動態保護為輔助的關系,排除A項;材料重點強調的是保護方式的多樣性,而非創新形式提升保護效果,排除B項;材料主要圍繞保護方式展開,不是強調結合時代推動文化弘揚,排除C項。17.【答案】(1)表現:儒家法律指導思想的確立;引經決獄,引禮入法;禮法合流,德主刑輔;原心定罪原則;確立法律的基本原則。(每點2分,共4分,任答兩點即可)(2)進步之處:立法原則制度精準化;審判從輕原則;法律體系的完善;訴訟審判程序的規范。(每點2分,共6分)(評分說明:凡是摘抄材料中的文言文材料,且不加以解讀分析的,均不給分)發展狀況:唐律是禮法結合的典范(或答:“德治”“禮治”與“人治”(“法制”)逐步高度結合)。(2分)高三歷史第2頁(共3頁)

18.【答案】(1)特點:總體上進展緩慢(或答:城市化率低);城市人口占比重較小;城市人口增長緩慢;城市進程受社會性質、列強侵略戰爭、內戰和政局變動等因素制約;與社會近代化水平相關。(每點2分,共6分,任答三點即可)(2)趨勢:新中國成立初期至改革開放前,城市數量、城鎮人口總體平穩(緩慢)增長;改革開放后至20世紀90年代初期,城市數量、城市人口增長迅速;20世紀90年代至今,增速又進入平穩時期,但城鎮人口繼續迅速增長;21世紀以來,城鎮人口超過農村人口。(每點2分,共4分,任答兩點即可)原因:經濟體制改革;對外開放政策;產業結構調整;國家經濟的迅速增長;黨和政府的正確決策;社會主義制度的優越性。(每點2分,共4分,任答兩點即可)19.【答案】(1)變化:農業生產實踐的變化;農業生態系統的變化;農作物種植結構的變化;農業領域資本主義生產方式的建立和發展;農業勞動力結構的變化(或答:勞動力結構以原住民為主到原住民、白人、黑人和混血人口等混合)。(每點2分,共6分,任答三點即可)(2)舉措:推廣農業機械化(或答:改變農業生產的動力以及改革耕作技術);推動家庭農場的大量建立與農業生產集約化;廢除黑人奴隸制;頒布《宅地法》;推行“西進運動”。(每點2分,共8分,任答四點即可)20.【答案】示例一(12分)探究問題:古希臘人文精神是如何起源的成果展示:公元前5世紀,古希臘工商業和海外貿易發達,民主政治發展,在此基礎上人文主義思想起源。普羅泰格拉為代表的智者學派主張“人是萬物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