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高中語文第三單元18譚嗣同傳練習含解析粵教版選修傳記蚜_第1頁
2024年高中語文第三單元18譚嗣同傳練習含解析粵教版選修傳記蚜_第2頁
2024年高中語文第三單元18譚嗣同傳練習含解析粵教版選修傳記蚜_第3頁
2024年高中語文第三單元18譚嗣同傳練習含解析粵教版選修傳記蚜_第4頁
2024年高中語文第三單元18譚嗣同傳練習含解析粵教版選修傳記蚜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9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PAGE14-18譚嗣同傳人在經受了一些磨難后,性格與意志自然會變得堅毅起來,因而就會想從容面對一切,也就是像歌詞中寫得那樣:“疲乏慣了再沒感覺,別再惋惜計較什么”,因為我們“始終上路過”。堅毅的性格與意志就是鏟除勝利路上荊棘的最有力的武器。美字體我自橫刀向天笑,去留肝膽兩昆侖。賞美文心靈的跪拜歷史洪荒,時間已把你我隔在世紀的兩端。世事滄桑,現實也將紛雜的黑夜白晝置于你我之間。我恒久也無法觸及你那個時代的面容,只能用一點一點殘缺的片斷來拼湊你的世界。人們提及你時,總是懷著一種無比敬佩的心情。不僅僅為你的不屈,也為你苦心經營的《仁學》——一部近代史上中國人自己的人權宣言。殺身成仁,是人生的一個高度,一個只有英雄才可企及的高度。你慷慨就義,堅決果斷地選擇用自己的鮮血來喚醒沉睡的中國。事后有多少人為你嘆息,你知道么?然而,你走上就義的這條路,也是必定。為挽救民族危機,你四處奔跑呼號。在黑暗的探究道路上,你全力以赴地奔跑,有著同夸父一樣的沖勁,化為一股風,給了封建統治者所謂的“正統思想”有力的一擊,更是促進了你麻木同胞們的覺醒。王船山先生所說的“歷憂患而不窮,處生死而不亂”是對人的胸襟和氣量的最高要求。自古以來,能做到這兩點的又能有幾個呢?無疑,你譚嗣同就是其中一個。后生立于天地間,忽而感到撕心裂肺的痛。因為想到你,想到你矢志不渝地找尋救國的道路,卻一次次被現實摧殘打擊。然而,我知道,你是不倒的斗士。你始終以奔跑的姿態,以風的形式存在于那個年頭。雖然勢單力薄,卻始終以己之力推動中國的前進;雖然道阻且長,卻始終以堅忍的品質昂然不屈。曾看到過一個比方:生命如風。一個亙古的比方。原來,人生就是綴滿荊棘的層層籬笆。唯有風,才可穿越荊棘:在墻外千縈百折后,不屈地咆哮而過,在空中凝下壯麗的痕跡。你不正是如此嗎?在坎坷中奔跑,在挫折中涅槃。而后,還要面對難以穿越的荊棘叢。然而,你是可以穿越的——以無畏的姿態昂首穿越。因為,跑起來,你就是一股風。“救天下亟待之大病者,用天上猛峻之大藥也;拯天下垂絕之大危者,斥天下沉痼之大操也。”以奔跑的姿態出征,字字句句伴隨風聲,傳遍中國。句句犀利,聲聲驚寒,直逼人心。那些日子,強風在神州大地上,久不散去。可是,我們的民族為什么偏偏容不下這樣的英雄?你譚嗣同必需以自己的被屠戮來證明自己的正義嗎?這又是怎樣的哀痛和現實啊!臨刑前的一句“有心殺賊,無力回天。死得其所,快哉快哉!”竟讓平日里冷酷的劊子手躊躇乃至畏懼。那是你在人世間的最終一次奔跑,然而耳邊的風聲卻是永世都難以磨滅的。至今,國人仍在心中祭祀著高呼“掃蕩桎梏,沖決羅網”的你。因為國人記得:你是一陣不羈的風低號著朝著自己的方向越過座座雄關,條條驛道一、內容梳理《譚嗣同傳》eq\b\lc\{\rc\}(\a\vs4\al\co1(少有大志,提倡新學,參加新政,訪袁救主,以身殉法,生平著述))eq\a\vs4\al(一生救國于危亡,甘為變法犧牲)二、把握主旨本文為我們塑造了一位站在時代前列的熱衷于改革不計個人得失的政治家,他臨危不懼,視死如歸,想方設法關懷同志,相識到變法必需流血,超越了歷史上主見革新的政治家的相識。三、藝術特色1.時間為序,層次清楚。本文先概述后詳述,全文以敘述為主,在敘述中也穿插了一些生動具體的描寫和爭論,增加了文章的感染力和勸服力。敘述的事情和描寫的情景都以時間的推移為依次,層次清楚。2.多種表達方式的綜合運用。本文作者汲取了我國源遠流長的傳記文學寫法,把敘述、描寫、爭論、抒情融為一體。尤其在第四段中,對譚嗣同、袁世凱兩人對話及神情、動作的描寫,把二人的性格顯明地刻畫了出來。1.課文描述光緒與慈禧沖突驚慌的片斷里,有兩個字特別傳神,是哪兩個字?我的觀點: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提示:光緒對慈禧是“畏”,因手中無權,“不敢行其志”。西后對光緒則是“忌”,雖然大權在握,但光緒終歸是皇帝,一旦得勢,無可挽救。一個力圖守舊,一個意欲維新,沖突不行調和。2.維新失敗后,譚嗣同為什么不愿逃亡?我的觀點: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提示:一為“酬圣主”,二為報國家,有劇烈的愛國之情。他在獄中曾賦詩一首:“望門投止思張儉,忍死須臾待杜根。我自橫刀向天笑,去留肝膽兩昆侖。”臨刑前更慷慨高呼:“有心殺賊,無力回天;死得其所,快哉快哉。”所以,梁啟超以一個“烈”字作為評價特別恰切。但他的忠君思想,他在政治上的無趣也是自不待言,對此應有所批判。資產階級改良主義的道路在中國行不通,這是戊戌變法留給我們的深刻教訓。3.思維爭鳴:對譚嗣同的死,有人認為是為國家的進步而流血;有人認為,譚嗣同的死是無益的,是他沒能看清中國的形勢。你是如何看待二人貢獻的?觀點一:認為譚嗣同以身殉國是明智的。從殉國的影響來看,類似人物—明治維新中的月照,譚嗣同和月照這類志士敢于變革,殺身成仁,他們的犧牲精神對于后來人具有鼓舞作用,改革須要更多的人站起來,堅持下去。從生死觀角度看,譚嗣同對生死淡然,生命屬于他本人,他個人認為變法須經流血而成,他的死亡比他的生存意義更大,這是他經過深思熟慮之后的選擇,而非一時沖動。觀點二:認為譚嗣同以身殉國是迂腐的。從變法角度看,譚嗣同這樣的人才正是變法和革命所須要的,從第五段那些前來勸告的人就可以看出;他生存的價值比死亡的價值更高;“變法無不從流血成”,但僅一人的流血,并沒有質的變更。從時局來看,譚嗣同明明可以逃出,卻選擇留下,白白犧牲。我的觀點: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譚君字復生,又號壯飛,是湖南瀏陽縣人。年少時豪爽瀟灑,胸有大志,深通群籍,能寫文章,喜愛俠義之舉,擅長劍術。他的父親譚繼洵,官至湖北巡撫。譚嗣同小時候就喪母,被父親的小妾虐待,受盡孤臣孽子之苦,所以操勞危難的事,憂慮禍害比較多,品德才智一每天增長起來。20歲從軍新疆,游巡撫劉錦棠的幕府。劉錦棠很觀賞他的才華,準備向朝廷舉薦他,恰逢劉錦棠因為侍奉親人而辭官,事情沒有結果。自此以后十年,譚嗣同來往于直隸、新疆、甘肅、陜西、河南、湖南、湖北、江蘇、安徽、浙江、臺灣各省,察看風土民情,物色英雄豪杰。然而最終因為他父親為人拘謹,不許他遠游,未能了卻其巡游四方的志向。自1894年中日甲午海戰后,譚嗣同更加發奮提倡西方的新學,起始在瀏陽開設了一個學會,征集志同道合的人一起琢磨學問品性,這事實上是湖南全省新學的起點。當時,康有為先生正在北京與上海倡設強學會,天下的有志之士,都奔跑響應。譚嗣同于是從湖南沿江而下,到上海,再游歷北京,準備拜謁康先生,可是先生正好回廣東,所以沒有見到。我正在北京強學會任編輯工作,始與他相見,告知他康有為講學的宗旨,治理國家的思想,他聽了很受感動,特別高興,自稱是康有為的私淑弟子,從今學識更加進步。當時中日議和的《馬關條約》剛剛簽訂,人人心懷國恥,士氣稍有振作。他慷慨激揚,大聲疾呼。海內有志之士,看到他的豐采,聽到他的言論,便知道他不是一般的人。因父親的要求,他做了候補知府,在金陵等待補官一年,閉戶靜心讀書,深探孔子、佛家學說的精奧之處,融會貫穿群賢的思想方法,推廣康有為的學說宗旨,寫成了《仁學》一書。又常常到上海與同志商議學術,探討天下大事,未曾與污濁的官吏相接觸。他常常自己說,做了一年的官,無異于躲入深山隱居一般。這時陳寶箴做湖南巡撫,他的兒子陳三立輔佐他,慷慨激揚,將湖南的開化當作自己的使命。1897年6月黃遵憲恰好就任湖南按察使,8月,徐仁鑄又來督辦湘學。湖南紳士某某等精神激昂,行動主動,提倡新學于家鄉,有志之士漸漸會集于湖南一帶。陳寶箴父子與前任學政江標,準備在湖南大集豪杰,一起出力經營,做其他省的先導。于是聘任我及某某等做學堂的教習,召集某某回來練兵。譚嗣同也是被陳寶箴所敦促,辭官回家,把家屬安置在瀏陽家鄉,一個人留在長沙,與眾多志士一起辦理新政。于是湖南倡辦的事,像內河小輪船、商辦礦務、湘粵鐵路、時務學堂、武備學堂、保衛局、南學會,都是他提倡論證策劃的,這中間以南學會最為盛大。開設南學會的用意是,準備集合南部諸省的志士,聯結為一氣,相互講解并描述愛國的道理,謀劃救亡的方法,先從湖南一省開辦,這事實上兼有學會與地方議會的規模。地方上有什么事情,大家一起議定而行,這其實是議會的意思;每七天,大型集結眾人,進行講學,演說各國的大勢及政治原理,這其實是學會的意思。這個時候,譚嗣同其實是學會的學長,擔當演說的事務。每次會議集合有幾百上千人,他慷慨激揚,談論天下大事,聽的人無不受到感動。所以說,湖南全省風氣大開,他的功勞是很大的。1898年4月,皇上確定國家大事的詔書下達,譚嗣同因學士徐致靖的舉薦被征調入京。正好生了大病不能成行,直到7月才帶病朝見皇上,應對合乎皇上的旨意。皇上越級提拔他為四品卿銜軍機章京,和楊銳、林旭、劉光第一起參預新政,當時號稱軍機四卿。參預新政的人,好比唐宋時代的參知政事,事實上相當于宰相的職位。皇上準備重用康有為先生,卻膽怯 西太后,不敢依據自己的心愿行事。幾個月以來,皇上有什么要詢問的事,就讓總理衙門傳旨,康先生有什么要陳奏的事,只好寫在要進呈的上書之中。自從四卿進入軍機處,皇上與康先生的心愿才起先略微簡潔相互傳達,皇上才銳意要進行大的改革。可是西太后及賊臣更加嫉恨他們,還不到十天,就起了變故。起初,譚嗣同剛入京城,有人對他說皇上沒有實權,西太后阻撓變法的事,他還不信任。等到7月27日,皇上準備開懋勤殿設顧問官,吩咐他草擬圣旨,先派遣內侍拿著歷朝圣訓交給他,傳話說,皇上講康熙、乾隆、咸豐三朝都有開懋勤殿的舊事,要他查出引入到皇上的圣諭中,準備28日親自到頤和園向西太后請命。他退朝,于是告知同人說,現今我知道皇上真的沒有實權了。到了28日,朝廷中人人都知道了開設懋勤殿的事,以為今日將下達圣諭,可最終還是沒有下達,于是更加知道西太后與皇帝相互不能相容的事實。29日,皇上召見楊銳,賜給密詔,有“朕位幾乎不保,命康與四卿及同志速設法籌救”的話。譚嗣同與康有為捧詔大哭,皇上手無寸柄,沒有什么方法。當時諸將之中,只有袁世凱長期駐守朝鮮,了解中外之事,力主變法。譚嗣同隱私奏請皇上以恩遇交結袁世凱,希望多少可以相助,語言極為激切。8月1日,皇上召見袁世凱,特意賞賜侍郎的官位。八月初二日又一次召見。初三日晚上,譚嗣同干脆造訪袁世凱短暫居住的法華寺,干脆問袁世凱說:“您說皇上是怎樣的人?”袁回答說:“是當代沒人比得上的圣主啊。”譚說:“天津閱兵廢帝的陰謀,您知道嗎?”袁回答說:“是,當然聽到了一些消息。”譚嗣同于是干脆拿出密詔給他看,說:“今日可以救出皇上的人,只有您了,你要想救就趕快救吧。”又拿手摩挲自己的頸項說:“假如不準備救皇上,請到頤和園告發我,然后殺了我,可以得到大富大貴。”袁世凱莊重嚴厲地說:“您把我袁某人當成什么人了?皇上是我們一起侍奉的主子,我和您同樣受過皇上的特別之遇,救援的責任,不獨在您,假如有救助的方法,我很情愿聽一聽。”譚說:“榮祿的隱私謀劃,全在天津閱兵之舉,您和董福祥、聶士成的部隊,都受到榮祿的節制,將挾持兵力來干大事。雖然如此,董福祥、聶士成不足以道,天下最有力的只有您。假如廢除皇上的政變發生,您拿一軍抵抗他們二軍,愛護皇上,復原國家大權,清除國君身邊的壞人,整肅宮廷,指揮若定,這是一世無比的事業啊。”袁說:“假如皇上在閱兵的時候跑到我的軍營內,傳下號令讓我誅殺奸賊,那么我確定能跟從在你們這些君子的后面,竭盡死力來補救皇上。”譚說:“榮祿待您很優厚,您怎么對待他呢?”袁笑著不說話。袁幕府的某人說:“榮賊并不是真心對待慰帥的。從前有人要擴充慰帥的部隊,榮祿說:‘漢人不行給大的兵權。’也許始終不過是籠絡罷了。就像前年胡景桂參劾慰帥克扣軍餉的事,胡景桂是榮祿的人,榮祿讓他彈劾慰帥,而自己查辦洗雪慰帥的罪名來討好慰帥。不久胡就被外任寧夏知府,很快又升任寧夏道。這是榮賊心計險惡,巧于應對之處,慰帥怎能不知道呢?”譚于是說:“榮祿本是曹操、王莽式的人才,是絕代的奸雄,應付他唯恐不很簡潔。”袁怒目而視,說:“假如皇上在我的營盤,那么殺榮祿就似乎殺一條狗一樣簡潔。”于是特別具體地相互商議救助皇上的具體環節。袁說:“現在我軍營中槍彈火藥都在榮賊的手中,而營哨的各級官員也多是榮祿的人。事情很緊急了!既然已經確定了策略,那么我必需趕快回來大營,重新選派將官,儲備彈藥才行啊。”于是慎重叮囑了一番才離開,這時已是八月初三夜間三更天了。到初五日,袁又被皇上召見,聽說也奉有密詔。到初六日,政變就發生了。當時,我正探望譚嗣同的居處,我們對坐在床榻上面,有所安排、布置,而抄捕康有為居處南海館的報告立刻到了,不久聽到了垂簾聽政的圣諭。譚嗣同從容對我說:“從前要救皇上,已經無法救助;現在要救康先生,也無可挽救了,我已經沒事可做,只有等待死期了。雖然如此,天下事明知它難做,還是要盡力去做到它,您試著進入日本使館,拜會伊藤博文,請他致電上海領事來救助康先生吧。”我這晚住在日本使館,譚嗣同一天沒有出門,靜待拘捕他的人。拘捕他的人沒來,就在其次天來到日本使館和我相見,勸我東游日本,并且帶來了他著的書及詩文辭稿本數冊,家書一箱托付給我。說:“沒有出逃的人,無法謀劃將來;沒有赴死的人,無法酬答皇上。現今,康先生生死難料,程嬰、杵臼,月照、西鄉,就由我和您分別擔當吧。”于是相互擁抱分別。初七、八、九三天,譚嗣同還與俠客謀劃救助皇上,事情最終沒有勝利。初十日,便被逮捕。被逮捕前一天,好多日本志士苦苦哀勸他東游日本,他就是不聽。多次強迫他,他說:“各國變法,沒有不從流血才勝利的。現在中國沒聽說有因變法而流血的,這是國運不昌的緣由。假如有的話,那就請從我譚嗣同起先吧!”最終還是沒離開,所以最終遭難。譚嗣同被關到監獄以后,在監獄的墻壁上題寫了下面一首詩:望門投宿思張儉,忍死須臾待杜根。我自橫刀向天笑,去留肝膽兩昆侖。詩中還是掛念康有為先生啊。在八月十三日被斬于菜市口,年齡三十三歲。就義的那天,觀看的有上萬人,譚嗣同慷慨激揚,神氣沒有什么變更。當時軍機大臣剛毅監斬,譚叫剛毅上前,說:“我有一句話!”剛毅離開不聽,于是從容被殺。唉,真是慘烈啊!譚嗣同天資超人,在學問方面無不探究,以日日求新作為求學的宗旨,所以能做到無所拘束,擅長舍棄自己的短處學習別人的特長,所以他的學問每天都有進步。每隔十天不見面,他的爭論學識確定會有所增長。他少年時曾做過考據、箋注、金石刻鏤、詩古文辭之學,也喜愛談論中國古代的兵法。30歲以后,這些都放棄了,專心探究西方天文、自然科學、政治、歷史等方面的學問,都很有心得。又細心探討宗教,他和我最初相見的時候,特別推崇基督教兼愛的教義,卻不知有佛教,不知有孔子,不久,聽到康有為所獨創的《易》、《春秋》的義理,徹底了解了大同太平的道理,體會到乾元統天的精妙意思,就特別佩服。又聽到《華嚴》性海的學說,領悟到世界沒有限量,現身沒有限量,無分人我,無分去住,無分垢凈,除了救人之外,就沒有什么有價值的道理。聽到相宗識浪的學說,領悟到眾生學佛的實力沒有限量,所以說法沒有限量,種種差別,和法界圓融,常住不滅的道理,更加佩服。從今豁然貫穿,能融會萬法為一,能衍繹一法為萬,無所牽掛,做事的威猛勁頭更加明顯。在金陵等待做官的一年,日夜專心探究孔佛之書,金陵有個居士叫楊文會,博覽三學教典,熟識佛教義理,以流通佛經為自己的使命。譚嗣同常常和他在一起,于是得以看遍佛家的經律論三藏,收獲日益精深。他的學術宗旨,主要的思想見于《仁學》一書,又有一些散見于和友人探討學術的書信中。他所著的書除了《仁學》之外,還有《寥天一閣文》二卷,《莽蒼蒼齋詩》二卷,《遠遺堂集外文》一卷,《興算學議》一卷,這些都已經刊刻。《思緯吉兇臺短書》一卷,《壯飛樓治事》十篇,《秋雨年華之館叢脞書》四卷,《劍經衍葛》一卷,《印錄》一卷,并《仁學》都保藏在我這兒。還有發表在《湘報》上的幾十篇政論,以及與師友論學論事的書信幾十篇,我將和他的好摯友一起編輯,編為《譚瀏陽遺集》若干卷。他的《仁學》一書,先選擇其中略微平易的部分,附印在《清議報》中,公之于世。譚嗣同平生沒有什么嗜好,修身肅穆齊整,面部棱角分明,有端莊重肅的氣質。沒有子女,妻李閏,是中國女學會的創辦董事。那是一個最壞的時代:1840年和1856年的兩次鴉片斗爭中,清政府完敗于洋夷,1894年清政府又被小日本打得屁滾尿流,“安知蕞爾微三島,竟敢橫行大九州”!內憂外患,國仇家恨,求變之切為5000年所未有;慈禧朝綱獨斷,發動政變,仁人志士亡命天際或喋血街頭;天地同悲,萬馬齊喑;禮儀之邦,原是人間地獄!那是一個最好的時代:危難時刻,一大批青年才俊挺身銳出,愛國不必忠君,為國家爭國格、為同胞爭人格,從三綱五常的古代奮起直追民主共和的現代文明,行開天辟地之壯舉。如魯迅先生所言:“我們從古以來,就有埋頭苦干的人,有舍命硬干的人,有為民請命的人,有舍身求法的人……這就是中國的脊梁。”[寫作運用]適用于“愛國”“民主”“壯舉”等話題。示例一:感情,多么微妙的一個詞。情,是由感而生,感,又是由情而發。正因對事物的情感不同,所以我們對事物的認知有所不同。家鄉的一切都是美的,中華民族根深蒂固的家鄉情結,那對家鄉無盡的愛與親近,使我們有理由信任這一點。記得莫懷戚在他的散文《家鄉落日》中曾這樣說,云海落日飄忽柔曼,美國的落日擠眼就落下,而只有家鄉的落日,才能打動人的心靈——“那才是我的落日啊”。其實,并不是那一輪紅日有何不同,而是家鄉的落日承載了太多的思念與情感與我們的記憶。那一輪落日,照過枯藤老樹昏鴉,照過小橋流水人家,照著的是記憶最深處一點一滴關于故土的酷愛。心靈上的共鳴使我們感到事物的美妙。看飛流直下三千尺,我們感受到的是一種豪邁;看傲雪青松矗立北風,我們感受到的是不屈不撓。看一輪明月高掛天空,我們想到的是但愿人許久,千里共嬋娟。事物本也無情,是我們心靈上的親近使我們感到它們是如此美妙。因此,古往今來多少文人墨客,看到雁排長空,虎嘯深林,魚躍水面,落英繽紛,秋雨梧桐都能發出心底最深處的一聲嘆息。示例二:人生路上,總是險灘連著波岸,深溪連著幽谷,寒窗的春帷外游弋著陽春里的風箏,行兵的巷道終點是滿園欲滴的青梅。有的人折服了險峰,又舉目遙望更險峻的山崖;探得了珍寶,又躍躍于另一次奇異的冒險,策公路過梅園,卻一心想著直奔邊關,戍國殺敵。這樣的人不是癡頑,而是執著。他們在奔波里沖誕生命的極限,在折服里體驗生命的歡樂,在生無所息里實現自己的終極意義。最宏大的戰士卻渴望戰死沙場,在死神帶來的永恒憩息面前,他璨然微笑,死得其所。有的人駕一葉之扁舟,凌萬頃之茫然,卻不想到達任何彼岸,只是徜徉自適,聽風飲露。他們秉燭夜游,訪仙探鬼,只是感慨于歲月如寄,而風光無限,不得遍賞。這樣的人不是放縱頹靡,只是瀟灑自如。他們在漫游里賞玩生命的細微環節,在駐足遐觀里紀念消逝的時間,在真誠的詩篇里謳歌造化的神秀。升仙的道人不過問紅塵俗世,只在靜坐修行中獲得人格的圓滿,生命的休憩。示例三:人最美的不是肉體,而是心靈。世間最寬敞的不是海洋,也不是天空,而是人的心靈。心靈無色無味無形,卻能包涵一切。天地萬物,都在心里。人生就是一場修行,修的是自己的心。修行,就是擴大自己的心量。心量越大,自己的舞臺就越大,能容的東西就越多。當你的心量大得遠遠超過了高山,高山就相對地變小,慢慢小如一粒塵埃。當心量大得遠遠超過了大海,大海就如一滴水。當心量大如虛空,無窮無盡,宇宙就如一朵浮云,如一朵蓮花,如一粒微塵,最終慢慢消逝了影蹤。日月星辰,大海,高山,更是無處可尋。那始終困擾你的風雨,塵埃,忽然都化成了佛光,世界已一片光明,一片安靜。世上的東西都是有形的,唯有心靈無形。無形的東西是不會受傷的,我們向天空扔東西,受傷的是我們自己,而不是天空。為什么我們會受傷,常常傷痕累累,甚至千瘡百孔?因為我們迷了。我們把無形的空如虛空的心,當成有形的了。我們為自己的欲望所迷,欲望如塵埃,如污垢,沾滿了明鏡似的心,讓她慢慢晦暗,慢慢失去了無形的靈性。我們看人,待物,都帶著自己的感情色調,如同帶著有色眼鏡看東西,任何東西都是眼鏡的顏色。其實,這就是幻象。這些帶著主觀色調的幻象,都不是真實的。真相,是客觀存在的,并不是我們所見,所聞,所思,所想,所感的那樣。一、語言運用1.下列各項中,加點詞的說明有誤的一項是()A.君徑造袁所寓之法華寺造:到……探望B.又以手自撫其頸曰撫:摩挲C.請至頤和園首仆而殺仆首:告發D.榮祿遇足下素厚遇:對待解析:撫:按,摸。答案:B2.下列各組中,加點虛詞的意義與用法不相同的一組是()A.eq\b\lc\{(\a\vs4\al\co1(君乃直出密詔示之曰,胡乃榮之私人))B.eq\b\lc\{(\a\vs4\al\co1(袁笑而不言,榮遣其劾帥,而已查辦昭雪之以市恩))C.eq\b\lc\{(\a\vs4\al\co1(則仆必能從諸君子之后,則誅榮祿如殺一狗耳))D.eq\b\lc\{(\a\vs4\al\co1(將挾兵力以行大事,傳號令以誅奸賊))解析:A項副詞,于是,就/動詞,是。B項轉折連詞,卻。C項假設連詞,那么。D項目的連詞,來。答案:A3.下列各項中,對“以”的意義和用法歸類正確的一項是()①君密奏請皇上結以恩遇②將挾兵力以行大事③傳號令以誅奸賊④竭死力以補救⑤會劉以養親去官⑥以疏通經典為己任A.①②⑥ B.②③④C.②④⑤ D.①③⑥解析:②③④均為介詞,表目的,以便、來。①介詞,用。⑤介詞,因為。⑥介詞,把。答案:B4.將下面的句子翻譯成現代漢語。(1)君乃自湖南溯江,下上海,游京師,將以謁先生,而先生適歸廣東,不獲見。譯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每會集者千數百人,君慷慨論天下事,聞者無不感動。譯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適大病不能行,至七月乃扶病入覲,奏對稱旨。譯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君謂皇上何如人也?譯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今日可以救我圣主者,惟在足下,足下欲救則救文。譯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1)譚嗣同于是從湖南沿江而下,到上海,再游歷北京,準備拜謁康先生,可是先生正好回廣東,所以沒有見到。(2)每次會議集合有幾百上千人,他慷慨激揚,談論天下大事,聽的人無不受到感動。(3)碰上他這時生著大病不能上路,直到七月間帶病覲見皇帝,召見時,他回答皇帝的話很合皇帝的心愿。(4)你認為皇上是怎樣的一個人?(5)今日可以援救我們的圣主的人,只有您了,您假如情愿救就救他。5.在下面一段文字橫線處補寫恰當的語句,使整段文字語意完整連貫,內容貼切,邏輯嚴密。每處不超過12個字。①,大腦通過釋放褪黑素到血液中,使人睡意升起;早晨天亮之后,褪黑素的分泌被抑制了,②。人們就這樣遵循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規律生活著。③,無形中擾亂了自然為人類調好的生物鐘,人的睡眠因此大受影響。睡眠的過程其實是身體維護保養的過程,肌肉的增長、組織的修復、蛋白質的生成及生長激素的釋放等。人造光線不僅是指人工照明,電視機、電腦、手機等電子設備同樣散發出人造光線,所以,現代人的睡眠問題比以前更加嚴峻。解析:整體感知文段內容,該文段的話題是“人造光線會擾亂生物鐘”。①處答案與下文“早晨天亮之后”構成反向關系,且由“人們就這樣遵循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規律生活著”可推斷出應填寫“當黑暗來臨”。②處內容與前文“使人睡意升起”構成反向關系,可推斷出“人又有了精神”之意。③處答案依據后文論述“人造光線影響現代人的睡眠問題”的語意可以推斷出“人造光線的出現”的意思。答案:①當黑暗來臨②人又有了精神③人造光線的出現6.視察下圖,請按要求回答問題。這幅漫畫諷刺了當今文藝界的某種現象,這種現象的危害有哪些?請簡要寫出兩點。(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1)這種庸俗吹捧、阿諛奉承的不良研討現象使被諛者得不到實事求是的評價,于一片虛假的贊譽中自我膨脹、迷失真我,提高不了創作水平。(2)使作品研討會發揮不出褒優貶劣、激濁揚清的功能,嚴峻制約文藝創作的健康發展。二、閱讀提升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7~10題。獄中上母書夏完淳①不孝完淳今日死矣!以身殉父,不得以身報母矣!痛自嚴君見背,兩易春秋,冤酷日深,艱辛歷盡。本圖復見天日,以報大仇,恤死榮生,告成黃土;奈天不佑我,鐘虐先朝,一旅才興,便成齏粉。去年之舉,淳已自分必死,誰知不死,死于今日也。斤斤延此二年之命,菽水之養無一日焉。致慈君②托跡于空門,生母寄生于別姓,一門漂泊,生不得相依,死不得相問;淳今日又溘然先從九京:不孝之罪,上通于天!嗚呼!雙慈在堂,下有妹女,門祚衰薄,終鮮兄弟。淳一死不足惜,哀哀八口,何以為生?雖然,已矣!淳之身,父之所遺;淳之身,君之所用。為父為君,死亦何負于雙慈?但慈君推干就濕③,教禮習詩,十五年如一日。嫡母慈惠,千古所難,大恩未酬,令人痛絕。慈君托之義融女兄,生母托之昭南女弟。淳死之后,新婦遺腹得雄,便以為家門之幸。如其不然,萬勿置后④。會稽大望,至今而零極矣。節義文章,如我父子者幾人哉?立一不肖后如西銘⑤先生,為人所詬笑,何如不立之為愈耶?嗚呼!大造茫茫,總歸無后。有一日中興再造則廟食千秋豈止麥飯豚蹄不為餒鬼而已哉若有妄言立后者淳且與先文忠在冥冥誅殛頑嚚決不愿舍!兵戈天地,淳死后,亂且未有定期。雙慈善保玉體,無以淳為念。二十年后,淳且與先文忠為北塞之舉矣!勿悲勿悲!相托之言,慎勿相負!武功甥將來大器,家事盡以委之。寒食盂蘭,一杯清酒,一盞寒燈,不至作若敖之鬼⑥,則吾愿畢矣!新婦結褵二年,賢孝素著。武功甥好為我善待之,亦武功渭陽情也。語無倫次,將死言善,痛哉痛哉!人生孰無死?貴得死所耳!父得為忠臣,子得為孝子。含笑歸太虛,了我分內事。大道本無生,視身若敝屣。但為氣所激,緣悟天人理。惡夢十七年,報仇于來世。神游天地間,可以無愧矣![注]①夏完淳:原名復,明末松江華亭縣人,少年抗清英雄,中國五千年歷史上年紀最輕的華夏先烈。②慈君:作者的嫡母盛氏。③推干就濕:把床上干處讓給幼兒,自己睡在濕處,形容母親撫育子女的辛苦。④置后:抱養別人的孩子為后嗣。⑤西銘:張溥,別名西銘。明末文學家,復社的領袖。死于公元1641年(崇禎十四年),無后,次年由錢謙益等代為立嗣。錢謙益后來倒戈了清朝。人們認為這有損張溥的名節。⑥若敖之鬼:沒有后嗣按時祭祀的餓鬼。若敖氏,春秋時楚國公族名。若敖氏最終因為族人子越椒叛楚而被滅了全族。7.下列對文中畫波浪線部分的斷句,正確的一項是()A.有一日中興/再造則廟食千秋/豈止麥飯豚蹄/不為餒鬼而已哉/若有妄言立后者/淳且與先文忠在冥冥誅殛頑嚚/決不愿舍B.有一日中興/再造則廟食/千秋豈止麥飯豚蹄/不為餒鬼而已哉/若有妄言立后者/淳且與先文忠在冥冥誅殛/頑嚚決不愿舍C.有一日中興再造/則廟食千秋/豈止麥飯豚蹄/不為餒鬼而已哉/若有妄言立后者/淳且與先文忠在冥冥誅殛頑嚚/決不愿舍D.有一日中興再造/則廟食千秋/豈止麥飯豚蹄/不為餒鬼而已哉/若有妄言/立后者淳/且與先文忠在冥冥誅殛頑嚚/決不愿舍解析:“中興再造”是“中興重建”之意,不行斷開。“廟食千秋”指千百年在廟中接受祭祀、供給,“廟食”與“千秋”不行斷開。“若有妄言立后者”是完整的意思,不行斷開。“誅殛頑嚚”是動賓結構,意思是“誅殺這個頑固愚蠢之人”,中間不行斷開。答案:C8.下列對文中加點詞語的相關內容的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A.空門,佛教以空為人道之門,故稱佛法為“空門”,后泛指佛家。B.嫡母,妾之子女對父之正妻的稱呼。C.盂蘭,又稱中元節,為每年農歷十月初一。這天,人們帶上祭品,祭祀祖先,與清明節相像。D.結褵,系上佩巾,古代嫁女的一種儀式,在文中指結婚。解析:盂蘭節應為每年農歷七月十五。答案:C9.下列對原文有關內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A.夏完淳在臨刑前為“不得以身報母”而深感哀思,為家中“八口”的生計問題而深感憂慮,但他又認為自己是為節義而死,是死得其所。B.夏完淳以斬釘截鐵的語氣叮囑母親“萬勿置后”,主要是信任將來明朝確定能夠中興重建,那時,自己就能在廟中接受祭祀、供給了。C.無情未必真豪杰。夏完淳在信中懇請雙慈保重,牽掛嬌妻,并在末段抒發豪情,俠骨柔腸,盡顯其中。D.本文表現了夏完淳以身赴義、視死如歸的民族氣節。文中所表述的有關“忠”“孝”的詞句,在當時的背景下,是和民族氣節緊密相關的。解析:“主要是信任將來明朝確定能夠中興重建,那時,自己就能在廟中接受祭祀、供給了”錯,主要是怕萬一所立之后不肖,會為人嘲諷。答案:B10.把文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代漢語。(1)痛自嚴君見背,兩易春秋,冤酷日深,艱辛歷盡。譯文:__________________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