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師大版四年級上冊數學教案_第1頁
北師大版四年級上冊數學教案_第2頁
北師大版四年級上冊數學教案_第3頁
北師大版四年級上冊數學教案_第4頁
北師大版四年級上冊數學教案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60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第一單元認識更大的數本單元學生認識的數都是一些較大的數,一般學生在生活中接觸得比較少。為增強學生的感性認識,豐富學生對數的認識,教材中多次安排了數一數的活動。分三次數數,力圖通過數一數的過程,使學生進一步理解各計數單位的關系。體會到十進制的特點。從數數的過程中,體會大數的意義,收集一些數據,加深對大數的理解,從而引出大數的讀寫的方法。數據改寫的活動應盡可能創造條件在一定的實際情景下進行。有些數據不需要用精確的數表示,需要用與精確數不同的近似數表示,表示的僅是某一對象的一定范圍。由此使學生體會到近似數的意義及作用,同時掌握求近似數的方法。二、單元教學目標:1.經歷收集日常生活中常見大數的過程,感受學習更大數的必要性,體會大數的實際意義。2.通過操作活動,認識億以內數的計數單位,了解各單位之間的關系,并會正確讀寫億以內的數及比較它們的大小。3.在描述數據的過程中,認識數據改寫單位的必要性,能用萬、億為單位表示大數。4.理解近似數在實際生活中的作用,能根據實際問題的需要求一個數三、單元教學重點:多位數的讀、寫和比較。四、單元教學難點:1、多位數的讀、寫和比較。2、多位數的改寫以及近似數的判定。五、教學建議:通過本單元的學習,學生將經歷收集日常生活中常見大數的過程,感受學習更大數的必要性,并能體驗大數的實際意義;認識億以內數的計數單位,了解各單位之間的關系,并會正確讀、寫;能比較億以內數的大?。徽莆杖f、億為單位表示大數的方法;認識近似數,能求一個數的近似數,能對大數進行估計。在教學過程中應注意以下幾點。1、本單元學生認識的數都是一些較大的數,學生在生活中接觸得比較少。為增強學生的感性認識,豐富學生對數的認識,教材中多次安排了數一數的活動。第一次數數,通過數小方塊的過程,引出“十萬”的計數2、在處理數據的過程中,引導學生掌握大數的讀寫。在生活中,經??梢钥匆姳容^大的數。因此,當學生初步認識了大數以后,可以組織學生在各種媒體上收集一些數據,并說一說這些數據的實際意義,以加深學生對大數的理解。接著,可以對學生收集的一些數據進行討論,從而引出大數的讀寫方法。教材中安排的“人口普查”的一些數據,僅表示數據在日常生活中某一方面的作用,在教學中可以運用這些數據開展活動,也可以直接討論學生收集的數據,然后引出讀法與寫法。3、結合實際背景,幫助學生認識數據改寫單位的必要性。數據的改寫是對數據表示形式的變化,它的大小并沒有發生變化。對此,在改寫過程中應向學生說明改寫后為什么要寫計數單位的道理。如9600000=960萬,等號左邊的數是以“個”為單位,一般以“個”為單位就不寫計數單位了,而等號的右邊是以“萬”為單位,如果這個計數單位不寫,那么就會變成以“個”為單位,兩者之間相差很大。這些道理,可以結合的情境加以說明,以減少學生在改寫過程中出現錯誤。4、在觀察比較中,引導學生掌握求近似數的方法。近似數在日常生活中有著重要的作用,它與精確數不同,表示的僅是某一對象的一定范圍。本單元的學習是使學生在體會近似數的作用及意義的同時,掌握(以四舍五入法為主的)求近似數的方法。本單元計劃課時7課時。第一課時數一數教學目標1.知識與技能:了解生活中的多位數,明確級、數位、計數單位的概念,掌握十進制計數法,知道十萬是個很大的數。2.過程與方法:培養學生的遷移類推能力,觀察、動手及分析能力。教學重難點1、明確“數位”與“計數單位”之間的對應關系。2、掌握十進制計數法。教法與學法教法:引導發現法。學法:動手操作法教學準備(1)說出萬以內的計數單位.(板書:個、十、百、千)(2)提問:10個一是多少?10個十是多少?10個百是多少?(3)一和十、十和百、百和千每相鄰兩個單位之間的關系是怎么樣的?(4)讀出下面各數4958、3026、4005、7000板書出各數字的數位。(5)從右到左說出3876各數字的數位。就讀幾千,百位上是幾,就讀幾百……;中間有一個0或幾個0,只讀一個“零”;末尾不管有幾個0,都不讀。的數。例如,首都北京市人口有一千二百萬;光的速度每秒三十萬千米等。二、自主學習認識“十萬”(1)、數一數下面共有多少個小方塊,并在計數器上撥一撥。(2)、一(3)、當數到九萬時,如果再加上一萬是多少?思考討論,引出三、反饋交流(1)、萬位滿十了怎么辦?(小組討論)2萬位滿十,向前一位進一,就是“十萬”,10個一萬就是“十萬”。板書:十萬(2)、說一說:你知道十萬有多大嗎?(3)、10個十萬是多少萬?10個百萬是多少萬?四、精講點撥提問:1輛轎車如果賣十萬元,2輛能賣多少元?你是怎么想的?說出想法五、當堂訓練1.說一說,撥一撥。讓學生自己嘗試操作,在多次嘗試的基礎上,教師可以幫助學生歸納“滿十進一”的方法。2.第2、3題是直接對抽象的數進行數數,在數的時候首先需要學生審題,明白數數的要點;其次學生在數到“滿十進一”時,教師作一些追問,以明確什么時候進位,什么時候是按順序數。通過這節課的學習,你有什么收獲?七、布置作業1.每人收集5個生活中的大數,小組交流后全班交流。2.在計數器上撥數、讀數。板書設計生活中的大數千百十億千百十萬千百十個億億億萬萬萬計數單位10個一萬是十萬,10個十萬是一百萬,10個一百萬是一千萬,10個一千萬是一億,…教學反思第二課時認識更大的數教學目標“百萬、千萬、億”。知道億以內數各個計數單位的名稱和相鄰兩個單位1、師:請同學們默讀下面一段話。(出示主題圖)3如果把全國每年生產的一次性筷子頭尾相連,相當于繞地球赤道330圈,制造這些筷子需要砍伐25000000棵大樹,使森林面積減少2000000平方米。據統計,我國13億人口中在校中小學生約2.2億,按每人每學期課本平均重1500克計算,如果課本能循環使用5年,可節約5280000噸文化紙。生產這些紙要耗費3000000畝木材、528000000噸純凈水、6335000萬噸煤、1584000萬噸化工原料。(1)小調查。會讀的同學請舉手,有困難的同學也請舉手。(老師統計、分類)(2)小匯報。請有困難的學生代表上臺說一說,(學生可能會指著25000000和2000000等較大的數說,這個數我不會讀。)(3)小交流。請會讀的同學來讀一讀,讀完后,教師提出問題:25000000和2000000是怎么來的,它們各表示什么意思呢?(學生對這已是水到渠成。)二、探究新知1、認識“十萬”(1)提出自學要求。請同學們帶著剛才老師提出的問題,自學課本第2和第3頁,邊看邊思考;100000元它表示什么?1000000元呢?你還(2)教師巡視。走近那些自學有一定困難的學生,適時、適度地與他們進行交流、指導。及時地了解大部分同學(3)100000元是怎么來的?表示什么意思?(學生可能會根據自己予鼓勵)4(4)如果10000可以在計數器上這樣撥(如下圖),那么100000怎么撥呢?你能繼續撥下去嗎?(學生可能會在萬位上撥10個珠子,也有的學生會從中發現“滿十要向前一位進一”的數學思想并在十萬位上撥1個珠子,此時,引導學生在實際操作的基礎上進行交流是很有效的。)老師小結:萬位滿十,向前一位進一,就是“十萬”,10個一萬就十萬名學生大約組成2000個班級。十萬張紙摞在一起大約有3層樓十萬步大約在400米的跑道上走130圈。十萬天大約是274年。2、認識“百萬、千萬、億”(1)出示汽車圖并提問:師:1輛轎車如果賣十萬元,2輛能賣多少元?你是怎么想的?生:(2)師提問:10個十萬是多少?10個一百萬是多少呢?10個一千萬呢?生:根據老師的提問在計數器上撥珠回答。師根據學生的回答分別(3)最后指出萬、十萬、百萬、千萬、億和以前學的個、十、百、(1)師:通過剛才的學習,你有什么收獲?還有哪些疑問?(學生可能會提出這樣的問題:10個一萬是十萬,10個十萬是一百萬、10個一百萬是一千萬,……,這里面有什么規律嗎?我應該怎樣記?)(2)師:是啊!有什么規律呢?讓我們一起來整理數位順序表吧!(3)生可能會從中發現:每相鄰兩個計數單位之間的進率都是10。(4)師:剛才我們提出了許多問題,但有些還沒有解決。小組同學們提出的問題。(解決剛才提出的眾多問題中還未解決的問題)談話:能利用所學數學知識解決問題你高興嗎?說說有什么收獲!希5五、課堂練習:練一練板書設計:數一數10個一萬是十萬,10個十萬是一百萬,10個一百萬是一千萬,10個第三課時人口普查(讀多位數)教學目標:1.知識與技能:掌握億以內的數的讀數方法,能正確讀出億以內的數。2.過程與方法:培養學生的遷移類推能力及歸納概括能力。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進一步培養學生的數感,結合相關數據進行愛1.掌握億以內數的讀數方法,能正確讀出億以內的數。2.掌握中間或末尾有“0”的數的讀法。教法與學法教法:創設情境,質疑引導。學法:小組合作,討論歸納。教具準備:計數器,整數數位順序表,數字卡片。教學過程:一、激趣導入昨天,我們在數學課上認識了比較大的數,還記得有幾位嗎?誰能說一說都有哪些計數單位?指名回答:我們認識了9個計數單位分別是個、十、百、千、萬、十萬、百萬、千萬和億。隨著學生的回答板書:(從右往左)億千萬百萬十萬萬千百十個我們在三年級時學過了萬以內數的讀法。你們還記得嗎?能讀出這些數嗎?7424600800010000321550提問:誰能說一說讀這些數的方法?你們想知道你們收集到的比萬大的數如何讀嗎?今天我們就來學習億以內數的讀法。板書課題:億以內數的讀寫法二、自主學習6例如:長江流域的面積是1807199平方千米;赤道長40076千米;馬里亞納海溝距離海平面11034米;2000年我國進行的第五次人口普查顯示:全國總人口約為1295330000人。祖國大陸約有1265830000人,北京市約有13820000人,天津市約有10010000人。研究末尾有0的數的讀法。(1)介紹數位。排列起來了,各個數字所占的位置叫做數位。如4958,是由4個千,9個百,5個十和8個一組成的。8個一是在右邊第一位,就是個位;5個十在右邊第二位,就是十位;9個百在右邊第三位,就是百位;4個千在右(2)展示數位順序表。把上面板書的計數單位加上橫線和豎線,在每個計數單位下面分別加上“位”字,成為一十億萬千百十個…億億億萬萬萬位位位位位位位位位位位位(3)計數單位和數位之間的關系。個位上的計數單位是幾?十位上的計數單位是多少?萬位呢?千萬位呢?小結:也就是說,幾個一就寫在個位上,幾個十就寫(1)認識數位分級?!皞€級”,表示多少“個”,萬、十萬、百萬、千萬是“萬級”,表示多級千百十千百十億萬千百十個億…億億萬萬萬位位位位位位位位位位位位(2)學習末尾有0的數的讀法。在上表的下方依次把學生分類的數據板1295330000126583000013820000指導:1265830000先讀億級,十二億,再讀萬級,六千五百八十三學生嘗試讀出:1295330000和6780000、13820000。提問:以上這些數中的0都在什么位置?讀數時讀0了嗎?質疑:1807199這個數讀不讀這個0呢?這個數讀作:一百八十萬七千一百九十九。所以零不讀。提問:0在什么位置時不讀出來呢?小組交流。小結:當0在級的末尾時不讀出來。五、當堂訓練研究中間有0的數的讀法。指導:40076先讀萬級,四萬,再讀個級,零七十六,合在一起讀作:學生嘗試讀出:11034、10030040六、課堂小結這節課我們了解了億以內的數位順序,并知道從右起每四位一級,分作個級、萬級、億級。還學會了含有三級數的讀法。七、布置作業1.教材第7頁第1、2題板書設計:…億級萬級個級千百十千百十億萬千百十個…億億億萬萬萬位位位位位位位位位位位位教學反思第四課時國土面積教學目標:1.知識與技能:繼續學習,使學生進一步加深對數位的認識,掌握較大數比較大小的方法。2.過程與方法:在描述數據的過程中,體會將某些數據單位改寫的必要性,能有萬、億為單位表示大數。1、掌握比較多位數大小的方法。2、能正確比較多位數的大小。教法教法:創設情境,引導探究。8學法:自主學習,合作探究。教學準備:課件、小黑板。教學過程:一、激趣導入數。學生任意說出一個數,教師板書5個提問:如果將這些數按從大到小的順序排列,你會嗎?說說你是怎么樣想的?二、自主學習1.出示例題通過學習,我們知道2000年我國進行了第五次人口普查,你會比較北京13820000人天津10010000人香港6780000人澳門440000人大陸1265830000人提問:這一組數據,你能找出最大的那個數嗎?為什么?2.反饋交流學生2人一組,說一說,議一議。質疑:北京和天津的人口都達到了八位數,這怎么比出大小呢?3.精位數相同的數的大小比較。板書:13820提問:這兩個數左起第一位千萬位上都是1,怎么比?探索:看左起第二位,第一個數左起第二位百萬位上的3比第二個數百萬位上的0大,所以13820000100100001、教材第9頁第1題2、練習冊第6頁第1題六、課堂小結(1)比較兩個數據的大小有幾種情況?位數不同的怎么比?(2)如果位數相同怎么辦?先要從哪一位比?如果左起第一位上的10000000000=100億9600000=960萬91.知識與技能:經歷生活數據收集的過程,會正確讀、寫多位數,并能比較數的大小。教法與學法:教法:創設情境,引導啟發。學法:分析思考,實踐應用。教學準備:課件。教學過程:一、激趣導入1、展示收集的有關森林面積方面的數據。交流收集的有關森林面積方面的數據,并說說這些數據的實際意義。在此基礎上引導學生對數據進行分類,在各種分類中重點討論精確數與近似數這兩類數的特點,并讓學生再舉例說一說日常生活中接觸的近似數。二、自主學習1、用四舍五入法取近似數出示說一說中的數據,使學生通過比較、分析,了解四舍五入法取近似數的方法。結合是試一試第2題的討論,體會如何根據不同需要求近似數。做試一試第1題:匯報時說說取近似值的方法。試一試第2題:在實際生活中常常需要根據情況取不同精確程度的近似數。在本題中,可先讓學生說一說三個近似值的精確程度,再出示下面的兩個小問題,供學生討論。在討論時重點讓學生理解取近似值是根據實際的需要來確定的。討論:重點可討論括號內的數字有幾種可能性,分析哪些是“五入的”,哪些是“四舍的”。五、當堂訓練1、練一練1、2、42、從報紙中找5個精確數,5個近似數,你認為生活中什么時候需要用近似數。六、課堂小結1、四舍五入的方法2、要求不同,一個數可有幾個近似數。近似數“四舍五入”法求近似數方法與注意事項教學反思第六課時從結繩計數說起教學目標:1.知識與技能:了解計數方法的演變過程,體會其中所包含的數學思想。2.過程與方法:經歷計數方法的演變過程,體驗數學一一對應的思想、化繁為簡的思想。1、提高學生的閱讀理解能力。2、讓學生對“數”有進一步的理解認識。教法與學法:教法:創設情境,活動激趣。學法:小組合作,交流探究。教學準備:課件。教學過程:一、激趣導入同學們,你們都知道遠古的時代,是用什么辦法來計數的嗎?學生根據自己的了解,各抒己見。遠古時代,為了記下獵物的多少,人們用石子或結繩計數,這節課我們就從結繩計數說起。板書課題——從結繩計數說起二、自主學習教材第一幅圖石子計數與結繩計數都是“逐一計數”,體現了一一對應的思想。第二幅圖中對比羊群的計數是“按群計數”,體現了數學中化繁為簡的思想,也是進位制的“原形”。第三幅圖和第四幅圖展示了一些古代不同國家和地區的計數符號。三、當堂訓練書寫“十進制數位順序表”。四、課堂小結從古至今,人類歷史上出現過許多不同的進位制?,F在應用最廣泛的十進位制起源于古代人們用雙手十指計數的方法,成語“屈指可數”就是這樣來的。但超過十的數,雙手的手指用完時,就在地上擱一塊石頭或一根樹枝代表十個,讓手指伸直再數。經過長期實踐和總結經驗,就產生了從結繩計數說起古埃及象形文字瑪雅數字中國算籌數碼教學反思第七課時練習一1.知識與技能:會正確讀、寫多位數,并能比較數的大小。2.過程與方法:能用萬、億為單位表示大數。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能根據實際問題的需要求一個數的近似數。教1、會正確讀、寫多位數,并能比較數的大小。2、能根據實際問題的需要求一個數的近似數。教法與學法:教法:組織練習,引導思考。學法:獨立思考,合作交流。教學準備:一、多位數的讀、寫的練習練習一第1題:先回顧計數單位的順序,再根據書中的數據說說它們是幾位數,最高位在什么位上,并進行讀、寫。二、多位數的改寫練習一第2題:先復習多位數的不同數位上數字的不同意義。再進行數的改寫。三、讀寫游戲。(練習題3)同桌間進行的游戲:第1步一個同學讀數,另一個同學根據所讀的數寫數,經過幾次讀數,兩人可交換角色;第2步一個同學寫數,另一個同學根據所寫的數讀數,然后交換角色進行。在同桌練習的基礎上,可選派代表在全班進行比賽,以激發學生的興趣。四、多位數比大小做第4題,完成后說說比較的方法。五、結合練習冊,教師可加強學生對本單元知識的鞏固。六、課堂作業教材第15頁第5、6、7題。七、思維拓展教材第15頁第8題。板書設計:練習一1265830000十二億六千五百八十三萬13820000一千三百八十二萬“角的認識”學生在二年級時已經接觸,本單元認識的角主要是平角材都加強了操作活動的練習,使運動的物體與三、單元教學目標:1、知識目標:(1)、認識直線、射線與線段;掌握線段的量度與表示方法。(2)、理解與認識平面上平行與垂直的特征;能畫平行線與垂線。(3)、理解與認識幾何角的特征;會運用量角器量度角的大小與畫角。(4)、平移——能辯認移動的方向(上下左養學生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和習慣。(2)、在實際情境中,以具體圖形為背景,認識較抽象的平面圖形。3、情感目標:1、認識直線、線段和射線。2、認識平行線,會利用三角尺和直尺畫平行線。3、認識平角和周角,理解各種角的形成過程和它們之間的關系。4、建立相交與垂直的概念,能用三角尺畫垂線。5、建立角的各種概念,正確地用量角器度量角的大小。6、辨認各類型的角,會用量角器量指定角的度數。五、單元教學難點:1、認識直線、線段和射線的特征。2、利用三角尺和直尺畫平行線。3、認識平角和周角,理解各種角的形成過程和它們之間的關系。第一課時線的認識教學目標1.知識與技能:借助實際情景和操作活動,認識直線、線段與射線。2.過程與方法:會永字母正確讀出直線、線段與射線。會數簡單圖形中的線段。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培養學生的觀察、動手及分析概括的能力。教學重點教學難點理解三種線的特征,掌握三種線的讀法教法與學法:教法:創設情境,演示講解。學法:觀察思考,歸納思考。教具準備直尺,三種不同顏色的線,電腦課件。教學過程:出示一幅畫面,師生談話:這幅圖的名字是“歡樂的世紀壇”。大家仔細看,你能從中找到我們學習的線段和射線嗎?學生說完后,電腦演示,抽象出不同的射線和線段。今天我們就來認識這些線。板書:線的認識二、自主學習1、電腦出示“看一看”的三幅畫。第一幅圖:筆直的鐵軌一眼望不到邊,我們就可以把它看成什么線?電腦操作,引出兩條直線。第二幅圖:馬路上的白線條是什么形狀的?長方形的四條邊是什么線?電腦操作引出四條線段。第三幅圖:各種城市里的燈光,燈所發出的光線又是一種什么線,和前兩種線一樣嗎?抽象出一些射線。1、比較三種線的特征(1)認識直線、線段和射線。拿出三張紙分別對折,請學生觀察折痕。提問:這三條折痕是直的嗎?(都是直的)拿出一張紙,在折痕中間畫A.B兩點,再連接AB兩點。明確告訴學著這條線段的A.B兩點向反方向無限延伸,會得到一條什么線?(直線)拿出第三張紙,還是先畫好線段AB。然后問學生,如果只沿B點向反方向無限延伸,會得到一條什么線?(射線)提問:誰能用自己的話說一說線段、直線和射線是什么樣的?四、精幾條直線?五、當堂訓練1、教材第17頁“試一試”第一題。2、教材第17頁“試一試”第二題。3、數一數有幾條線段。(1)有()條(2)有()條說說你是怎樣數的。六、課堂小結今天我們認識了三種線,都是哪三種?這三種線的共同點是什么?不同點是什么?板書設計:直線、線段與射線直線:射線:線段:無限長無限長有限長無端點只有一個端點有兩個端點教學反思第二課時相交與垂直1、借助實際情境和操作活動,認識垂直。2、會用三角尺畫垂線。3、能根據點與線之間垂直的線段最短的原理,解決生活中的一些簡單問題。教學重、難點:1、用三角尺畫垂線。2、能根據點與線之間垂直的線段最短的原理,解決生活中的一些簡單問題。教法與學法:教法:引導操作,歸納概括。學法:操作思考,理解運用。教學準備:教學掛圖、小棒、三角尺教學過程:一、激情導入量一量兩條直線相交有各種不同的情況,在學習時,先讓學生用小棒或鉛筆擺出各種相交的圖形,從而引出相交的概念。觀察、討論這些相交的圖形線與線之間形成什么角,從而引出其中的一個特殊角——直角。學生在確認兩條線之間的直角關系時,要讓學生懂得用三角尺中的直角來驗證。二、自主學習折一折三、反饋交流說一說2、說一說正方體的哪幾條邊是互相垂直的。四、精講點撥1、練一練(1)、我說你擺。(2)、看一看,你發現了什么?意識。2、畫一畫(1)、明確所畫的線與哪一條垂直。(2)、明確所畫五、小試驗相交與垂直相交垂直教學反思第三課時平移和平行教學目標1.知識與技能:借助實際情境和操作活動,感受平移前后的位置關系,2.過程與方法:能永三角板和支持畫平行線,培養學生的繪畫能力。認識平行線,體會平行線的特征,會畫平行線。教學難點在一些斜線中尋找平行關系,在立體圖形中尋找平行線。教法與學法教法:創設情境,質疑引導。學法:觀察發現,動手操作。教具準備小棒,長方形紙,方格紙,正方體,三角尺與直尺。教學過程一、激趣導入談話:同學們見過的汽車行駛的痕跡是什么樣的?對,車輪的印是互相平行的。就像這幅圖里的一樣。出示“看一看”左圖。請學生舉例:你還能想到生活中哪些是互相平行的嗎?出示“看一看”右圖。邊指圖邊說明:鉛筆平移前后的線條是互相平行的。二、自主學習1、移一移。(1)用小棒在方格紙上移一移。并說一說移動前后小棒的位置關系。準備2根小棒放在一條線段上(先重疊放在一起),然后平移其中一根小棒。提問:這兩根小棒經過平移后是什么位置關系?(平行)如果我們把其中的一根小棒叫AB,另一根叫CD,那么就可以AB說平行于CD或CD平行于AB。說出小魚圖中每條線段的名稱,然后說出哪些線段是互相平行的。三、反饋交流1、折一折。已經認識了平行線,下面繼續學習。出示一張長方形紙這是什么?用長方形張折兩條折痕,然后打開看一看,根據這兩條折痕,你能發現什么呢?請學生匯報折紙情況。2、說一說。出示教材“說一說”的三幅圖片。生活中有很多平行的線,想一想這些圖案中哪些線互相平行,并與同你會畫一組平行線嗎?鼓勵學生自己想辦法畫一組平行線,允許學生用不同的方法來解決問題。啟發:怎樣畫平行線更準確、美觀呢?我們要用三角尺或直尺畫平行線。四、當堂訓練1、“實踐活動”。2、思維訓練(1)把一張長方形紙對折兩次,使三條折痕互相平行。(2)過B點畫直線A的平行線。五、課堂小結提問:平行線由什么特點?怎樣畫平行線?六、布置作業板書設計平移與平行平移平行第四課時旋轉與角1.知識與技能:通過操作活動,認識平角、周角。2.過程與方法:能說出生活中的平角與周角。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培養學生的實際操作能力及邏輯思維能力。教學重點:認識平角和周角,理解各種角的形成過程和它們之間的關系。教學難點:理解各種角的形成過程和它們之間的關系。教法與學法:教法:創設情境,引導歸納。學法:觀察思考,自學討論。教學準備:每人用兩根硬紙條做一個活動角。教學過程:一、激趣導入,認識平角和周角。1、轉一轉,說一說(1)一人用活動角轉出各種角,讓同桌說一說是什么角?(2)一人(3)復習銳角、直角、鈍角和角的組成部分。(4)我們可以把角看成是一條射線圍繞它的端點旋轉而成的,這個(1)師演示平角和周角,讓學生說一說是什么角?(2)用自己的話2、在點子圖上分別畫出銳角、直角、鈍角和小組交流。四、你知道嗎?2、指針轉到不同的位置有不同的角,讓學生說說指針在什么位置時,五、說說生活中的平角與周角1、試一試:第1題學生在說平角和周角時,要引導學生說明平角和第五課時角的度量(一)教學目標:測量各種角的度數。器”的必要性。能主動參與數學活動。教學重、難點:1、認識量角器。2、會用量角器測量各種角的度數。教法與學法:教法:創設情境,引導探究。學法:體驗感悟,發現應用。教學準備:每人準備量角器。教學過程:一、激趣引入:比的:觀察法、重合法。3.自學課文,并動手做一做:剪出∠1,用∠1分別度量∠A、∠B的大小。4、想一想認識量角器的必要性,認識角的單位“度”,用“°”表示。二、合作探究,認識量角器1、認一認位向大家介紹。零刻度線,以及量角器上的數字的意思。(4)說說1°和平角。2.試一試,量角器上看角的度數。(1)自學試一試,說說∠A∠B各是幾度,是怎么量的?小組討論,再全班交流,總結用量角器量角的步驟:第一步:中心點對準角的頂點。第二步:零刻度線和角的一條邊重合(分清是內圈的零刻度線還是外圈的零刻度線)。第三步:從(內或外)零刻度線開始,看另一條邊所指的度數。(2)量一量練一練的第二題的∠1、∠2:先估一估,再量一量,和同桌說說是怎么看的,再指名演示。1、用量角器量出直角的度數。2、誰說得正確?(練一練1)為什么?有什么好方法來判斷對還是錯呢?可先估計是銳角(小于90度)還是鈍角(大于90度)1、量一量練一練2的∠3、∠4的度數。2、用量角器量出一副三角尺每個角的度3、你學會了什么?怎么來量出一個角的度數?得出度量的方法:點對四、.數學游戲.1、讀懂游戲規2、同桌比賽五、總結測量方法:強調“點與點的重合,邊與邊的重合”的測量方法。六、作業:練一練2、3板書設計:角的度量測量角的單位:測量角的方法:教學反思第六課時角的度量(二)教學目標:1.知識與技能:會用量角器畫指定度數的角。2.過程與方法:會用三角板畫一些特殊度數的角。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通過動手操作,初步培養學生的作圖能力,培養學生的空間觀念。教學重難點:會用量角器畫指定度數的角,會用三角板畫一些特殊度數的角。教法教法:指導操作,引導發現法。學法:自主探究,動手操作法。課前準備:實物投影,量角器,三角板教學過程:一、用三角板畫角1、畫一個銳角,一個鈍角,一個平角。(1)讓學生獨立畫角,同桌交流,說說畫角方法。(2)說說各角的大小二、畫一個60度的角1、獨立畫,指名說一說怎么畫。還有別的畫法嗎?第一步可用45°的角與另一個三角形的每一個角拼;第二步可用等腰三角形90°與另一個三角板的每一個角拼。)1.還有別的畫法嗎?用量角器畫角。思考討論用量角器畫一個60度的角,該怎么畫?(1)學生嘗試畫角(2)討論得出:畫角方法A、先畫一條射線。B、把量角器的中心和射線的端點重合,零度刻度線和射線重合。C、在量角器60度的刻度線的地方記一個點。D、從射線的端點出發,通過新記的點,再畫一條射線.這兩條射線所夾的角就是60的角。1、畫150度的角,用你喜歡的方法畫學生獨立畫,指名說一說畫角的方法2、量紅領巾三個角的度數,然后畫出其中一個角。3、選擇合適的方法畫出下面各角。30°、80°、105°、160°、小結畫角的方法,再指名說一說怎么畫的,應注意什么?四、作業:練一練2、3。板書設計:畫角用量角器畫角用三角板畫特殊度數的角教學反思第七課時練習二教學目標:1.知識與技能:鞏固如何判斷直線的互相平行與互相垂直。通過練習鞏固用量角器量指定角的度數,畫指定度數的角。教法:引導回顧,組織練習。學法:獨立思考與小組交流合作。教學準備:實物投影,量角器,三角板,圓形紙,長方形紙。教學過一、復習本單元的知識重點1.直線、線段與射線的特點與讀法2.平行、垂直的定義及平行線、垂線的畫法3.角的度量及畫法二、練一練1、第一題下圖是北京城區地圖的一部分,請你找出兩組互相平行、兩組互相垂直的道路(讓學生說說判斷的方法)。2、第二題說一說,在你的學校附近,哪兩條道路是互相平行的?哪兩條道路是互相垂直的?可以讓學生畫個草圖。3、第三題先估計,再量出下面各角的度數思考,角的邊不夠長,不能指到量角器上的準確度數,該怎么辦?(把角的一邊延長)4、第四題(1)將一張圓形紙對折三次,得到的角是多少度?A、學生試做,同桌交流,再全班交流。B、引導學生發現,每對折一次,所得到的角是原來的一半。C、攤開折過后的紙,在這張紙上你能找到哪些度數的角。小組合作,可畫一畫。三、復習用量角器測量角的大小練習二第3、4題:先讓學生估一估角的大小,在用量角器測。四、運用知識解決問題:1、練習二第5題:這是一道操作題,讓學生在操作的過程中發現規律,解決問題。這道題要放手讓學生自己動手操作、討論、發現規律、解決問題。2、練習二第6題:讓學生通過獨立地觀察找出圖中的直角、銳角、鈍角,然后與同學交流。五、作業:《學習輔導》p14板書設計:練習二線段射線直線平行線垂線量角畫角第三單元乘法一、單元要點分析:(一)教學內容:本單元是在學生已經學習了兩位數乘法的基礎上,進一步學習三位數乘兩位數的乘法,根據課程標準具體內容目標的要求,對乘法的數數計算只要求是“三位數乘兩位數”,因此教材編排中刪除了以往的機械、復雜的操練題目,增添了能使學生體驗一些數學的思維方法的韙,多讓學生嘗試一些探索,使學生在解決實際問題中理解運算的意義,并能用運算解決生活中的一些問題。(二)教學內容結構安排如下:衛星運行時間(三位數乘兩位數)、體育場(估算)、神奇的計算器、探索與發現(一)有趣的算式、數學閱讀計算工具的演變、探索與發現(二)乘法結合律、探索與發現(三)乘法分配律1、使學生能根據兩位數乘兩位數的計劃方法,探索并掌握三位數乘兩位數的計算方法,并能正確計算,能運用乘法運算解決一些實際問題。2、使學生掌握乘法的估算方法。在解決具體問題的過程中,能應用合適的方法進行估算。3、通過對乘法以及有趣算式規律的探索,經歷數學問題探索的過程,并會運用乘法運算定律進行簡便運算。重點:三位數乘兩位數。難點:理解乘法分配律的版式意義及簡便條件關鍵:引導觀察算式特征,理解算式含義第一課時:衛星運行時間教學內容:三位數乘兩位數的乘法計算。(課文第30-32的“試一試”,“練一練”等)關鍵:掌握每一步計算的算理教學目標:三位數乘兩位數的筆算方法教學難點:因數中間有0的計算方法。教具準用電腦課件呈現人造地球衛星繞地球轉動的情景。(或用幻燈呈現課文主題圖)。呈現字幕“我國發射的第一顆人造地球衛星繞地球一圈需要114分時間。教師:人造地球衛星繞地球2圈、圈、圈……所需要的時間,你可以計算嗎?1、揭示課題。(二)自主探究,合作交流(1)提出問題:請你算一算,人造地球衛星繞地球圈、圈、圈需要多少時間?(2)學生用算式計算(3)反饋計算結果(4)114某2=228分114某5=570(分)114某10=1140(分)說一說:“114某10“你是怎么算的?(三)精彩展示(1)提出問題:人造地球衛星繞地球21畔需要多少時間?(2)列學生在原有基礎上,很容易列出算式:114某21=(分)(3)估算結果②學生可以把114看亻100來估算,也可以把21看作20來估算,學生可能回答:學生1:比2000分多學生2:比2500分少(4)具體計算:114某20=2280(利用舊知,先算20圈的時間)114某1=1142280+114=2394解決方法2:114某21=114某7某3(用21看成“7某3”)=798某3(利用舊知,多位數乘一位數)=2394解決方法3114(從兩位數乘兩位數的筆算方法進行類推)某21114……114某1228……114某202394(1)讓學生獨立完成,教師巡視、輔導,特別要關注學有困難的學(2)反饋運算結果①54某312列豎式時的注意點:寫作:312某54②408某25因數中間有0的計算方法。③47某210因數末尾31240847某54某25某210124820404715608169416848102022870(五)鞏固練習1、課內外作業2、選用課時作業設計(六)板書設計人造地球衛星繞地球21畔需要多少時間?114某20=2280114某21114某1=114=114某7某32280+114=2394=798某3114某21114……114某1228……114某202394第二課時練習課教學內容:練習(第31-32頁)教學目標:做第1題:獨立完成,訂正時說說口算的方法。做第2題:獨立完成,集體訂正。二、乘法估算練習1、第3題:不用計算判斷乘法計算的對錯。獨立完成,訂正時說估算的方法。2、第4題:出示題目,讓學生觀察圖上的信息,特別是兩只掛鐘上的時間。學生觀察后,可以讓他們回答笑笑與淘氣的問題。鼓勵學生交流估計的方法。3、第6題:解決該問題的關鍵是會觀察圖上的信息。首先讓學生說說圖中的信息,其次再讓他們估計結果。三、數學游戲:這個游戲的策略主要是兩方面:一是,先占領棋盤上的哪個格子;二是,怎樣估計格子上的積是哪兩個數相乘的結果。讓學生通過自己玩的過程中,逐步體會游戲的策略。四、板書設計:練習課一、乘法口算、豎式練習二、乘法估算練習三、數學游戲教學反思第三課時:有多少名觀眾教學內容三位數乘兩位數的估算。(課文第33頁的內容,及第34頁的“練一練“)教學目標1.知識與技能:使學生掌握乘法的估算方法。在解決具體問題的過程中,能應用合適的方法進行估算。2.過程與方法:能與同學交流自己估計的方法,培養良好的學習品格,形成積極、主動的估算意識。一、創設情境,激趣導入1、實物投影呈現圖片。略。(圖片可以是課文主題圖,也可以自選)教師:你知道這是什么建筑物嗎?你有什么感想?你想提出什么數學問題?2、提出問題。教師:你能儔這個體育場的座位數嗎?二、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少人。(1)獨立思考,估算整個體育場座位數;(2)小組交流,讓每個同學都在小組中說一說自己估算的方法,估(3)由小組派代表反饋交流結果。學生1:從圖中看出每小塊看臺大允有50個座位,這個體育場可能有30個撲克臺,大約有1500個座位;學生2:把體育場分東、西、南、北四個方位,每個方位大約坐1000人,4個方位,大約坐4000人:學生3:體育場的每一排座位數大允是2000人,估計這個體育場有30排,大約共6000個座位。三、精彩展示(1)幻燈呈現:這個體育場共有28個看臺,如果每個看臺的座位數相同,你能估計(2)理解數量關系,列出解答版式。引導提問:①這個體育場一共有多少個看臺?②每個看臺有多少個座位(根據課文插圖,說出準確數)?③整個體育場的座位數可以用什么算式表示?從而板書:12某6某28或72某28(3)估算版式結果。一般情況下,學生把72看成70、28看成30來估算。即:70某(4)小結:一般情況,估算時是根據“四舍五入”法把數據估算成課文第34頁“練一練“的第1,2,4題。這個體育場共有28個看臺,如果每個看臺的座位數相同,你能估計12某6某28或72某2872某28=↓↓7270某30=2100某285761442022教學內容:介紹電子計算器,運用計算器進行四則運算,探索計算規律。(課文第35頁的內容)教學目標:妙。教學重點:運用計算器進行一些簡單的四器一些功能鍵的了解。教學方法:觀察、實踐猜,今天,這一節劉我們一起學習什么?學生:認識計算器。板書:神奇的計算器。2、教師:你知道如何使用計算器嗎?二、自主探究,合作交流供較多時間,讓學生展示自己的技能、知識。2、認識一些功能鍵。(1)由學生來說明。隨著計算器的普及,大多數學生在教師講解計算器的使用方法前,已才師,來介紹計算器各功能鍵的作用,然后根據當的補充。(2)集中說明一些功能鍵的作用。①開關及清除鍵。數字鍵的使用。如按12顯示屏就顯示“12”。④等號鍵也不一樣,以上5種功能鍵是比較普遍的存在。如果學生有興趣,教師還如:時間鍵、日期鍵、括號鍵、存儲運算鍵等。三、精彩展示(1)計算25某4操作過程:輸入25→某→4→=,屏幕上呈現100,就是計算的結果。(2)計算菜單酒:14元涼拌豆腐:3元肉絲:5元清蒸魚:16元三鮮湯:12元甜點:8元青菜:3元(1)呈現計算題。①1+2+3+4……+98+99+100②999某99999某999999某9(2)讓學生獨立用計算器計算,教師巡視課堂。(3)反饋計算結果。(4)引導提問:通過計算,你有什么發現(特別指導觀察第②題中各算式的計算結果,并進行比較)?你有什么感想和體會?①1+2+3+1+……+98+99+100=101某50,只要用計算器計算101某50②999某9=89919999某9=8999199999某9=899991個數比第1個因數中的9個數少一個。接著,讓學生說一說以下幾個算式的結果:999999某99999999某999999999某9便方法計算很可能比計算器還要快定瞇,充分體現了計算方法的靈活五、板書設計(1)計算25某4(2)計算一份菜單的價錢。菜單酒:14元涼拌豆腐:3元肉絲:5元清蒸魚:16元三鮮湯:12元甜點:8元青菜:3元教學反思鞏固計算器的使用方法,探索一些數學規律。(課文第37、38頁的內容。)教學目標:教學重點:體會探索數學規律的方法。教學難點:發現、歸納算式的特點。教師:同學們,在數學運算中,有很多有趣的算式。,這一節課教師要帶你去探索算式背后的規律,你愿意去嗎?請帶上你的計算器,讓我們板書:探索與發現(一)有趣的算式二、自主探究,合作交流1、第(1)實物投影呈現:1某1,11某11,111某111三個算式與答案。(2)請學生仔細觀察這三個算式的答案有什么特點,它們與算式的(3)討論:1111某1111的結果。(4)反饋討論的結果時,重點是讓學生說一說寫出結果的依據是什么,教師結合算式說明。1111某1111=1234321(5)依據規律填得數。11111某11111=123454321111111某111111=123456543211111111某1111111=12345676543212、第二關:奇怪的142857(1)讓學生用計算器計算142857分別乘1、2、3、4(2)反饋計算142857某1=142857142857某3=428571142857某2=285714142857某(4)根據發現規律,寫出“乘以5、6”的得數。142857某(1)讓學生用計算器計算:99某99=9801999某999=998001(2)猜一猜:9999某9999的結果。學生根據以上兩個算式,猜測規律得出:9999某9999=99980001(3)了現規律并歸納:(4)根據規律,直接寫出以下算式的得數。99999某99999999999某9999999某999999999999999某999999994、第四關:尋找神秘的數。(1)板書呈現0-9十個數字。這十個數字中,選出4個你喜歡數字。(3)老師也選取了4個數字:6、1、7、4。(4)“賣關子”。學生A:不相信!學生B:老師怎么講迷信呢。學生C:感到迷惑。(5)運算規則。2,5,0。最大四位數:5210最小四位數:1025521085418730-1025-1458-36552996366427641-2556-3699-2466-14673996626441766174達樣不斷重復的過程中,你得到的最后結果如果是6174的就是好孩子,否(6)學生探索。②最終發現,計算的結果全部都是“6174”讓學生互相提供一些趣味計算題進行練習。(在課前,教師布置學生準備)四、板書設計第一關:奇妙的寶塔。第二關:奇怪的142857第三關:神奇的9。教學內容:練習三(第39-40頁)教學目標:法。掌握因數中間、末尾有0的乘法的筆算的方法。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進一步滲透熱愛祖國、熱愛科學的教育。教學重點:培養學生估算及應用乘法解決問題的能力。教學難點:培養學生估算及應用乘法解決問題的能力。教學方法:練習鞏固,歸納教學過程:一、乘法口算、豎式練習做第1題:獨立完成,訂正時說說口算的方法。做第2題:獨立完成,集體訂正。二、乘法估算練習1、第3題:不用計算判斷乘法計算的對錯。獨立完成,訂正時說估2、第4題:出示題目,讓學生觀察圖上的信息,特別是兩只掛鐘上的時間。學生觀察后,可以讓他們回答笑笑與淘氣的問題。鼓勵學生交流估計的方法。3、第6題:解決該問題的關鍵是會觀察圖上的信息。首先讓學生說說圖中的信息,其次再讓他們估計結果。三、數學游戲:這個游戲的策略主要是兩方面:一是,先占領棋盤上的哪個格子;二是,怎樣估計格子上的積是哪兩個數相乘的結果。讓學生通過自己玩的過程中,逐步體會游戲的策略。四、板書設計:練習課一、乘法口算、豎式練習二、乘法估算練習三、數學游戲教學反思整理與復習教學內容:整理與復習(一)(第42-46頁)教學目標:1、復習大數的讀寫、求近似數等第一單元的內容。2、復習線與角的有關知識。3、復習乘法的有關知識。教學重、難點:認識較大數、線與角、乘法簡算。教學方法:反饋,總結,歸納教學準備:量角器,三角板,計算器教學過程:一、復習第一單元:認識較大數第1、2題讓學生課前收集生活中的大數,以提高收集數據信息的能力,使每個同學積極參與課堂復習。二、復習第二單元:線與角第4、5題是用量角器量角和畫角??瑟毩⑼瓿?,同桌相互檢查。第6題引導學生先直觀判斷,再用三角板等工具來驗證兩條直線是互相平行還是互相垂直。三、復習第三單元:乘法第7題用豎式計算第8題用乘法結合律、分配律進行簡算。第9題,可引導學生說說解決這個問題需要哪些條件,問題中蘊含有哪些數量關系。然后解答。整理與復習(一)1、認識較大的數2、線與角3、乘法教學反思第四單元運算律單元分析:1.課標分析:本單元教學加法交換律、結合律,乘法交換律、結合律。在學生掌握了四則計算和混合運算順序的基礎上,進一步教學運算律,有利于學生更好地理解運算,掌握運算技巧,提高計算能力。本課是四年級上第七課,屬于小學中年級的內容。在之前已經學習過加法,但是還沒有接觸過運算律,使用運算律可以使計算簡便,這對今后的學習有重要影響。所以說本課內容是一個過渡,既要用到以前的知識,又是為今后的學習奠定基礎。本課主要解決學生學會使用運算律,明白加法交換律,結合律的原因。最重要的是學會應用,使用運算律可以使計算簡便。運算律對學生來說可能比較抽象,列舉例子,再舉例子中運用,使用各種方法計算答案。運算律首先告訴學生學習原因,幫助學生探索運算律獲得的原因,其次告訴學生運算律的好處,最重要的是教學生學會使用運算律,從生活實際出發,把生活中的問題運用運算律來解決。運算律有很多種,本節課只學習加法的交換律a+b=b+c,加法的結合律(a+b)+c=a+(b+c),課本上舉男生女生跳繩踢毽子的例子,由學生熟悉的出發,通過不同的提問方法,最后得到相同的答案。讓學生明白加法的結合律是難點,讓學生學會使用又是一重點,難點。在檢查一道加法題是,可以使用加法交換律驗證是否算的準確3.學生情況分析小學四年級是小學階段的中年級,已經學習加法了,掌握了簡單的加法,減法,乘法,除法,運算,但是還沒接觸過運算律,這對于學生來說是一個新東西,新概念。運算律對于四年級學生來說有些抽象,他們處于具體形象思維向抽象思維轉化時期,要幫助他們完成好這個轉化。既要向他們呈現具體的失事例,也要幫他們形成抽象思維的方法。小學生對具體的事例,可愛的圖片感興趣,可以以此為切入點,一起他們的興趣。對于基礎比較好的學生,他們可能比較容易接受,而對于之前加法學的不好的學生,這是難上加難,必須要注重這類學生的需求,從最簡單的開始,幫助他們找到學習的樂趣。4.教學方法與手段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性,學生是學習的主體,到蘇學生學習的方法,授之以漁,學生自主思考,解決問題,老師在旁進行指導,解答疑問。一到學生自己發現探索問題,在學習中發現問題小組合作學習,小學生一個人解決問題可能有些困難,讓小組同學在一起,既有利于學習,同時培養學生的合作精神,學會與他人一起學習。綜合運用多種方法,讓學生在學習中學習。第一課時買文具1.知識與技能:在解決實際問題中,認識引入中括號的必要性。2.過程與方法:能進行簡單的整數四則混合運算,并能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問題。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在計算中增強學生用多種策略解決問題的意識,培養學生觀察、比較及發散思維的能力。教學重難點:簡單的整數四則混合運算,并能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問題。教學準備:小黑板教學方法:情景教學法教學過程:1、根據情景圖提出問題2、說一說了解了哪些已知條件。二、自主學習、建立模型。1、學生根據課本實際情景圖的要求,獨立列式計算完成課本提出的問題。學生大部分會列分步算式,少數學生可能會列綜合算式,但由于他們未學[],所以在列綜合算式后,發現按運算順序來算的話,得出的結果會不同,為什么呢?2、學生處于“悱債”狀態,老師適時請出[]來幫忙,由此,學生對括號的作用印象一定非常深刻。(首先學生獨立試做,然后以小組合作的方式進行探究。)學生自由發言,或者小組內互相說一說。三、精講點撥1、引導學生觀察,比較算式與以前的有什么不同?2、啟發學生想一想,通過計算對比會發現什么?3、學生通過剛才的比較總結:算式中既有小括號又有中括號時,先算小括號里面的,再算中括號里面的。先獨立思考,再討論交流。學生用自己的話說一說。4、你能為災區學生做什么?引出書上的第4題:捐書引導學生先說出計算的方法,然后再進行計算。(鼓勵算法多樣化。指出錯在哪里?怎1、把算式轉化成可以簡便的算式,進行簡便運算。2、完成“練一練”第1題:讓學生說一說先算什么?再計算。第2題:認真觀察,小組內算一算,說一說,比一比。第3題:在運算過程中讓學生發現錯誤,并讓學生記住一些特例。五、中括號24某5=18某30=200某6=19某40=25某40=260某3=14某30=125某80=2.填空。96某42≈()。(2)30800某5的末尾有()個03.判斷題。(1)370某50與3700某5的積相等。()(2)89某99+89=89某(99+1)()(3)兩個三位數相乘,積一定是五位數。()4.選擇題。(1)847+853這道題可以利用()來簡算。①乘法交換律②乘法結合律③乘法分配律(2)兩個因數的積是480,如果其中一個因數擴大5倍,另一①96②2400③不能確定(3)口÷86=240,□里應填()①320②180③2105.計算(1)先估算,再列豎式計算。285某48=95某408=360某75=(2)用簡便方法計算。45某10223某98+4625某32某1256.應用題(1)一個滴水的水龍頭每天要白白流掉12千克水,照這樣計算,一年要流掉多少千克水?(按365天計算)(2)運動會舉行大型團體操表演,一共有4個方陣,每個方陣有25行,每行25人,一共多少人參加表演?教學反思第三課時加法交換律和乘法交換律1.知識與技能:知道加法交換律、乘法交換律的內容和字母表達式。能運用交換律驗算加法和乘法,也可以使一些計算簡便。2.過程與方法:滲透分類數學思想方法。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培養學生根據具體情況選擇算法的意識和能力,發展思維的嚴密性和靈活性。教學重點:理解并掌握加法交換律、乘法交換律。教學重點:會選擇算法,使一些計算簡便。教學準備:多媒體課件、練習紙。教學過程:一、創設情境,感受交換師:同學們,劉老師今天想做個小調查。我們班誰家有自行車?生:師:那你能告訴老師你家自行車是誰騎的嗎?生:媽媽(我)騎的。師:媽媽(我)騎自行車,老師想把媽媽和自行車的位置交換一下,你們說可以嗎?生:不可以。師:為什么呢?生:因為交換位置之后就變成自行車騎媽媽了。師:(出示課件)請同學們再看下面這句話。小明在釣魚?!靶∶鳌焙汀棒~”的位置可以交換嗎生:不能。師:為什么呢?生:因為交換位置之后就變成魚在釣小明了。師:同學們說的真好,那么再看25這個數中的“2”和“5”的位置師:為什么呢?生:因為交換位置之后就變成52了,數字變大了。師:剛才我們討論的幾個問題能不能交換位置啊?生:不能。8+18279-1715某416÷818+817-2794某158÷16師:請同學們觀察這8個算式,觀察后您們能進行分類嗎?(學生交流)2、點名學生上黑80+6565+8015某44某15279-1717-27916÷88÷16師:你是按什么生:我是按加、減、乘、除法進行分類的。師:抽生口算前4道算式,然后請同學們觀察前面4道算式,你有什么發現?生1:加法算式中兩個加數的位置交換了,和沒有變。生2:乘法算式中兩個因數的位置交換了,不探究這四道題。但是你們想不想計算這四道題?(想)那你們現在就要好好學習,老師相信:你們一定行,有沒有信心。(有)(師取下這4道算式)三、合作探究,猜想驗證1.加法交換律師提出:在8+18=18+8這道算式中,交換了加數的位置,和不變。是不是在所有的加法算式中交換加數的位置,和都不會發生改變呢?那我們學生交流回答,師選擇算式板書:通過驗證,你發現了什么規律?有沒有找到交換加數的位置,和發生了變化這種情況?(沒有)師:出示算式,請同學們觀察這幾道算式,你發現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