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三年級上冊科學知識點復習第一單元植物
1、看、聽、摸、問、量等方法都是科學觀察的基本方法。
2、在經歷觀察活動的過程中,讓學生學會小組合作學習、交流、表達、討論、記錄等學習
方法。
3、樹的整體形態一般由樹冠、樹干、樹根組成。
4、樹的器官一般包括根、莖、葉、花、果實和種子六部分。
5、拓印樹皮圖案的方法:把白紙緊壓在樹干上,先用手指在紙上反復按壓,再平捏蠟筆在
紙上涂擦,使凸起的部分染上顏色。
6、像樟樹莖一樣比較硬的莖叫木質莖,屬于木本植物;像狗尾草一樣的莖叫草質莖,是草
本植物。
7、小草與大樹一樣,具有生命體的共同特征。
8、大樹和小草的主要不同之處是:植株的高矮不同、莖的粗細不同、莖的質地不同。
9、大樹和小草的共同點是:都生長在土壤中,都有綠色的葉,都會開花結果,都需要水分、
陽光和空氣。
10、水葫蘆葉柄部位膨大的海綿體充滿空氣(叫做氣囊)是浮在水面上的原因。
11、水生植物和陸生植物都有根、莖、葉等器官。它們的生長需要水分,陽光和空氣。
12、水生植物有水葫蘆、金魚藻、水花生、浮萍、蓮、菱、菱白。
13、水葫蘆和狗尾草的相同點:生長需要水分、陽光和空氣;有根、莖、葉;都會繁殖后代;
壽命短;都是草本植物。
14、植物的葉一般由(葉片)和(葉柄)組成。葉片上有(葉脈),葉脈的形狀有(網狀葉
脈)、(羽狀葉脈)、(平行葉脈)。
15、樹葉是有(生命)的,要經歷葉芽、嫩葉、老葉、枯葉的過程。
16、植物的一生要經歷種子、發芽、幼苗、生長、開花、結果、死亡等過程。
17、能用(測量)的方法比較樹葉的大小,能用(數據)記錄植物的變化。
18、植物按生存的環境不同,可以分為(陸生)植物和(水生)植物,根據莖的不同,可以
分為草本植物和木本植物。
19、植物的生存需要(水分),(陽光),(空氣)和(營養)。
20、植物的一生是有(生命周期)的,每種植物都有一定的(壽命)。
21、植物的共同特征是:生長在一定的(環境)里;需要(水分),(陽光),(空氣)和
(營養);都會(生長發育);都會(繁殖后代);都有從生到死的(生命)過程。
22、向日葵一生的典型生長階段是:種子、發芽、生長、開花、結果、枯死。
23、植物中的活化石一一(銀杏樹)植物中的老壽星一一(龍血樹)會捕蟲的植物一一(豬
籠草)
第二單元動物
1、動物具有(多樣性),動物生存依賴于環境,不同的環境生長著不同的動物。
2、蝸牛的背上有一個殼,會隨身體長大而長大。身體軟軟的,頭上有2對觸角,第一對觸
角比較長,頂端長有眼睛,第二對觸角比較短,下面有口;用腹足爬行。蝸牛爬過的地方會
留下白色的黏液。它是用口吃食物的,用氣孔呼吸的,用排泄孔排泄的。用鉛筆輕輕觸碰它
的身體,它會縮進殼里。蝸牛喜歡吃(至少3種)新鮮菜葉、蘋果皮、面包,不喜歡吃(至
少3種)辣椒、肉、枯葉。蝸牛休眠了,我們可以用放入水中的方法喚醒它;蝸牛一般在
夜間活動,所以給它喂食的時間一般在傍晚。蝸牛的殼分為左旋和右旋。蝸牛是世界上牙齒
最多的動物,嘴里約有25600顆牙齒,長在舌頭上像一條鋸齒,稱為齒舌。
3、蝸牛一般生活在陰暗、潮濕的草叢中,蚯蚓一般生活在陰暗、潮濕的土壤中。
4、蚯蚓的身體由一節一節的環節組成,主要分為口、環帶、肛門三部分,環帶是蚯蚓
的生殖器官,離口比較近。我們可以根據地面上蚯蚓的糞便來尋找蚯蚓。
5、螞蟻的身體太小了,可以用.放大鏡.來觀察。是由頭、胸、腹三部分組成,
三對足都長在胸部,用觸角與同伴交流信息:在行進中,會分泌一種信息素。與
螞蟻一樣胸部有3對足的小動物還有蝗蟲、蒼蠅、蚊子。
6、金魚的全身長滿鱗,靠&呼吸,靠鰭游泳。金魚是一種人工養殖的魚類,吃食物時用
口吞食。
7、金魚起源于我國普通食用的野生鯽魚。金魚的故鄉是在浙江的嘉興和杭州兩地。世界各
國的金魚都是由我國傳出去的。
8、螞蟻的特點:生活在陸地上,身體有頭、胸、腹三個部分,頭上長有觸角,胸部長有6
只腳,爬行,群居生活,食物多樣,會繁殖后代。
金魚的特點:生活在水中,身上有鱗片,用魚鰭游泳,用鯉呼吸,吃魚食和面包屑等,會繁
殖后代。
9、蝸牛的特點是:生活在地面潮濕之處,有殼,身體柔軟,有觸角和眼睛,吃菜葉等食物,
會排泄,對外界刺激有反應。
10、蚯蚓的特點是:生活在地下,身上長有口、環帶、肛門,身體有環節,柔軟,吃落葉等
食物,會排泄,對外界刺激有反應。
11、動物的共同特點:生活在一定的環境里,會運動,需要食物維持生命,會排泄廢物,會
對外界刺激做出反應,會生長發育,會繁殖后代。
12、動物的運動。
蝸牛:用腹足爬蚯蚓:用環節伸縮爬行
螞蟻:用3對足爬行金魚:用魚鰭游動
13、動物身體的描述:世界上最大的動物藍鯨;陸地上最大的動物非洲象;
世界上最高的動物長頸鹿;目前壽命最長的動物象龜;世界上最小的鳥蜂鳥
第三單元材料
1、物體都是由一種或多種材料做成的,我們的周圍存在著許多不同種類的材料。我們周圍
的常見材料有木頭、紙、金屬、塑料、玻璃、布等O
2、材料的硬度越大,就越能防止別的物體破壞它的表面。硬度的排序一般是金屬、塑料、
木頭和紙。
3、金屬的特性:堅硬、有金屬光澤、有延展性、易傳熱、能導電、吸水性差等。
生產鋁罐,是利用了金屬的延展性。用過的空鋁罐可以回收利用。
4、柔韌性是指物體在受力變形后,不易折斷的性質。
5、木頭、不銹鋼和塑料比較,一般情況下塑料的柔韌性更好
6、塑料的特性:柔韌性、絕緣性、耐腐蝕性、不容易傳熱性、質量輕、重復利用性等。
7、塑料不易被分解,會造成嚴重的環境污染,我們以后再使用塑料制品的時候要認清遁坯
利用的標志,回收循環使用。
8、吸水性是指材料對水的滲透能力,與材料的組成和結構有關。
9、造紙術是我國古代四大發明之一,一般認為是蔡倫發明了造紙術。
用廢報紙造一張紙的過程:廢紙浸泡——打漿一抄紙——壓平曬干。自己造的紙和平時所
用的紙的區別,如厚薄不同、疏密程度不同,纖維長短不同(光滑程度不同)等。
10、有的材料在水中漂浮,有的材料在水中下沉,物體在水中的沉浮與構成的材料有關。
11、木頭的特性:比較堅硬,具有承重力,能浮在水面上,有柔韌性。
12、在生活中活主要用于各種建筑,而我們日常生活中吃飯用的碗,各種各樣的花瓶、茶壺、
儲物罐等都是用陶瓷制作的。
13、磚是用顆粒很粗糙的黏土燒制的,陶瓷是用一種比較細膩的特殊黏土制作的,磚和陶瓷
的生產都需要消耗大量的黏土、煤和其他燃料,會對環境產生影響。
14、中國最早發明了瓷器,在人類文明史上寫下了光輝的一頁。瓷器是我國對世界文明的偉
大貢獻之一
15、我們使用的材料有的是天然材料,像木頭、黏土、棉花和皮革。有的是人工制造的,像
金屬、塑料、陶瓷和橡膠。有的可以回收后再次加工利用,有的卻不能
第四單元:水和空氣
1、地球表面有百分之七十的面積都被水覆蓋著,地球表面百分之百的面積都被空氣包圍著。
水和空氣是地球上兩種非常重要的物質。
2、物體可分為固體、液體、氣體三類,固體有固定的形狀,液體和氣體都沒有固定的形狀。
水的特征:沒有顏色、沒有氣味、沒有味道、透明的液體。水在自然界中有水、冰、水蒸氣
幾種不同的存在方式。水能用來洗衣、洗澡、飲用等。
3、水是生命的源泉,植物、動物和人類都離不開水。
4、水和油相同點:會流動、沒有固定形狀、都是液體、都有重量、都會形成滴狀等。
不同點:水重,食用油輕;水完全透明,食用油有點透明;水不粘手,食用油粘手;水沒氣
味,食用油有氣味;水無顏色,食用油是淡黃色的;水在杯壁上很快流下,食用油會粘在杯
壁上慢慢流下;水攪拌后流動快,食用油流動慢;水滴更圓,食用油不夠圓等。
5、液體都會流動,流動的快慢受到黏度的影響。
6、液體與固體不同點有:不會流動,有固定形狀,有些透明有些不透明,不會形成滴狀,
不一定有黏度;
液體與固體相同點有:有重量,有形狀(可見)。
7、液體具有一定的體積,液體的體積是可以測量的。
量筒是一個有刻度的玻璃筒,專門用來測量液體的多少,也就是測量液體的體積。測量單位
(液體體積單位)是毫升(ml)。
8、在使用量筒測量液體體積時,需要注意:1、拿量筒時要輕拿輕放;2、量筒必須放平穩。
3、視線要與量筒內液體的凹液面的最低處保持水平,然后讀出液體的體積數。
9,空氣的基本物理特征:看不見、摸不著、很輕、沒有顏色、沒有氣味、沒有味道、透明、
會流動。
10、人們要呼吸空氣、地球上的生物離不開空氣(這些說明空氣與生命的關系),空氣中有
氧氣、二氧化碳等(空氣的組成),離開空氣木柴不能燃燒(空氣的化學特征)等。
11、空氣占據空間;空氣占據空間的多少(體積)是可以變化(被壓縮或被擴張)的。壓縮
空氣在生活中的運用,如皮球、噴水瓶、氣槍等。
12、水和空氣相同點是:無色、無味、透明、會流動、都是一種東西,生物都離不開等,都
能占據空間。
不同點是:水看得見,空氣直接看不見;水重,空氣輕;水可以摸到,空氣摸不到等。空氣
占據空間的大小可以發生變化,或者空氣可以被壓縮或擴張,水占據的空間不會變化。
13、最早證明空氣有重量的科學家是伽利略,證明空氣是多種成分氣體的科學家是拉瓦
錫O
三年級下冊第一單元植物的生長變化
1、綠色開花植物一般是用種子繁殖后代的。(胚)是種子的主要部分,它可以
發育成一棵新的植物。
2、播種前,挑選那些飽滿、沒有受過損傷的種子的過程叫選種。
3、種子萌發先長根,再長莖、葉,根總是向下生長的,根的生長速度很快。
4、植物的根能夠吸收水分和礦物質,還能將植物固定在土壤中。
5、植物的綠葉可以制造植物生長所需要的養料,植物生長所需的養料是由植物
綠色的葉依靠太陽提供的能量,利用水和二氧化碳制成的。
6、光合作用的過程是:植物通過葉子里所含的葉綠體,依靠陽光提供的能量,
利用二氧化碳和水,制成氧氣和養料。綠葉是植物的(食品加工廠)。
光合作用文字公式是:二氧化碳+水—陽光-一氣+養料
7、綠色開花植物如鳳仙花的身體由根、莖、葉、花、果實、種子六個部分組成。
8、植物的生長過程中需要陽光、溫度、土壤和適宜的水分等條件。
9、植物的莖具有支撐植物和運輸水分和養料的作用。能從下到上將根吸收的水
分和礦物質運輸到植物的各個部分;從上到下將植物制造的養料運輸到植物
的各個部分。
10、風仙花最早的兩片葉子是由子葉發育而來,所以長出的第一對葉子和以后長
出的葉子是不同的。一株鳳仙花大概能結出二十來個果實,每個果實可以有十七
八粒種子。
11、1771年,英國科學家普里斯特利發現綠色植物可以更新空氣。
12、葉子上氣孔的作用:是植物與外界進行氣體交換的通道。吸收二氧化碳,排
放氧氣,蒸發水分都是通過氣孔進行。
13、鳳仙花的花由花萼、花瓣、雌蕊和雄蕊等部分組成。花中的子房以后
能長成果實。
14、鳳仙花等植物的莖是垂直地面向上生長,叫(直立莖);牽牛花的莖纏繞在其
它物體上向上生長,這樣的莖叫(纏繞莖);葡寶的莖攀緣在其他物體上向上生長,
這樣的莖叫(攀緣莖);紅薯的莖平臥在地面萼延生長,這樣的莖叫(匍匐莖)。
15、任何植物的莖上都有(節),這是莖最基本質的特征。在看不到節時,可以
根據(什么地方長葉子)來確定節的位置,因為葉是生長在(節)上的。
第二單元動物的生命周期
1、蠶卵的顏色(淡黃色)、大小(芝麻大)、形狀(扁圓形)。(蠶的生命是
從蠶卵開始的)
3、為什么要在蠶窩上扎小孔,灑水?因為這樣能夠保證蠶窩內的含氧量,以及
提圖蠶對桑葉的米食量和吸收率。
4、蠶生長到一定階段,會長出新皮換下舊皮,這叫蛻皮。一生共5次蛻皮,前
4次在幼蟲期,第5次在蛹期(繭內)。
5、蠶分為頭、胸、腹三部分。身體兩側的小黑點是氣門,供呼吸用。
6、蠶只在幼蟲期吃桑葉,當身體發黃發亮時,就不吃桑葉,要開始吐絲結繭了,
之后在蛹期和蠶蛾期都不再吃桑葉。
7、蠶的四個生命周期大約56天:出生、生長發育、繁殖、死亡。蠶的生長形態:
卵、幼蟲、蛹(在繭內)、成蟲(蠶蛾)。
8、蛹的身體呈紡錘形,頭部有2個黑點、小圓形、隆起的眼睛。蛹的胸部背面
有一盾片,從盾片生出兩對翅;腹部有環節。
9、養蠶、抽取蠶絲織成絲綢,是我國的偉大發明之一。遠在(4000)多年以前,
我國勞動人民就已經開始養蠶,利用蠶絲織成華麗的(綢緞)和(絲織品)。
10、蠶繭用熱水浸泡下,用竹簽把絲頭挑出來,將絲一圈一圈地饒在紙板上,就
可以知道絲有多長了。
11、在蠶繭內,除了蛹之外,還有一層蛻掉的皮。繭里的蠶變成了蛹。
12、身體結構與蠶蛾相似的昆蟲:嶂螂、蒼蠅、蜘蛛、螞蟻、蚱螞等。
13、影響蠶的生命和變化的因素:食物、氣溫、有害氣體、疾病等。
14、蠶是蠶的生命周期的幼蟲,蠶蛾是蠶的成蟲。蠶蛾分雄蛾和雌蛾,雌雄蠶蛾
交配繁殖后死亡。
15、變態:有些動物幼年期和成年期的樣子很不相同,從一種形態變成了另外一
種形態,這種變化叫做變態。
16、動物分類方法2種,一種按變態和不變態分類;另一種按卵生和胎生(由有
母親直接生下來)分類。
17、其他動物的生命周期和蠶一樣,也分為出生、生長發育、繁殖、死亡四個過
程。
第三單元溫度和水的變化
1、溫度:物體的冷熱程度叫溫度,通常用攝氏度(℃)來表示。
3、25攝氏度可以寫成25℃,25℃可以讀為25攝氏度。(零下攝氏度的讀寫:
—25℃可以讀為零下25攝氏度)
3、測量水溫的方法:①手拿溫度計上端;②將溫度計下端浸入水中,不能碰到
容器的底和壁;③視線與溫度計液面持平;④在液柱不再上升或下降時讀數;⑤
讀數時溫度計不能離開被測的水。
4、對一個物體來說,溫度下降,說明物體的熱量減少;溫度上升,說明物體的
熱量增加。
5、冰塊在玻璃杯中,杯壁上的水珠是由空氣中的水蒸氣冷卻凝結而成。(冰棍
的包裝紙上的水珠,同理)
6、水變成水蒸氣的過程,叫做蒸發。由于水蒸氣的微粒太小,我們無法看見。
7、空氣中的水蒸氣冷卻變成看得見的水滴,這種現象叫凝結。
8、云、霧、雨、露、霜、雪、冰、水蒸氣都屬于水,是水的不同形態。
云:水蒸氣受冷凝結而成的小水珠,飄浮在高空
露:水蒸氣遇到冷凝結在所接觸的物體
上
霧:水蒸氣受冷凝結而成的小水珠,飄浮在低空
霜:低空的水蒸氣在以下受冷變化成的冰晶
雪:高空的水蒸氣在0℃以下受冷變化成的冰晶
9、冰水混合物中放入一定量的食鹽的作用是可以得到更低溫度的混合物。
10、冰水的共同特征:無色、無味、透明、有一定的體積。
11、一般的室內溫度計量程:―15℃~100℃,測量的最小刻度是1℃;常用的溫
度計是利用熱脹冷縮的原理制成的。
12、體溫計:35℃~42℃,測量的最小刻度是0.1C,人的正常體溫是37℃。
第四單元磁鐵
1、常用的磁鐵形狀有:條形、U形(蹄形)、環形、圓餅形等。
2、磁鐵的應用:磁懸浮列車、磁性黑板、磁性文具盒、電冰箱門的密封條等。
3、磁鐵能吸引鐵的性質叫磁性。磁鐵能吸引鐵質類物品。(1塊、5毛硬幣能別吸引,1毛
硬幣不能被吸引)
4、磁鐵隔著一些物體也能吸鐵。(鐵質物和其他物品分開,可以采用磁鐵吸鐵質物的方法。)
5、磁鐵上磁力最強的部分叫磁極,磁鐵有兩個磁極。(條形磁鐵靠近磁極的兩端磁力強,
中間端磁力最弱)
6、兩塊磁鐵的磁極相互接近時,有時會往一塊吸,叫相互吸引;有時會往兩邊推,叫相互
排斥。(同極相斥,異極相吸)
7、把指北的磁極叫北極(N),指南的磁極叫南極(S)。
8、比較磁力大小,可以用磁鐵吸引回形針的數量來判斷。
9、指南針有磁針、方位盤和支架組成。兩塊磁鐵吸合在一起,磁力變大;相斥捆合在一起,
磁力變小;斷裂后,磁力變小。
10、用指南針定方向的方法:①把指南針盒放平,讓磁針自由轉動;②待磁針停止擺動后,
轉動指南針盒,使方位盤上標明的南、北方向與磁針指的南、北方向一致;③對照方位盤確
定出各個方向。
11、鋼針經過磁化可以變成磁鐵:用磁鐵的磁極在鋼針上沿一個方向摩擦,重復做20次~30
次。
12、區分一塊沒有標明磁極的條形磁鐵的南、北極,可以用懸掛法和指南針法來判斷。
13、指南針就是根據磁鐵指南北的性質制成的
14、世界上最早的指南針叫司南,我國古代四大發明之一。指南針總是指向南北方向。
(教科版)四年級科學上冊復習資料期末總復習提綱
一、天氣單元
1.我們可以通過云量、降雨量、氣溫、風向和風速等天氣特征來描述天氣。天氣
是指我們居住的地區,在某個時間的大氣狀況。
2.記錄每天各種天氣現象的表格叫做天氣日歷。
3.天氣日歷的作用:記錄和分析氣象信息,總結以往的氣象規律,預測今后的天
氣變化。觀察天氣應該在每天的同一時間、同一地點。
4.天氣日歷中,用簡化的風速等級來劃分風速:0是無風,1是微風,2是大風。
5.認識常見的天氣符號:晴、多云、陰、雨、雪等。會作氣溫數據柱狀圖。
6.使用溫度計時,要等到溫度計里的液柱停止上升或下降后,才能讀數。
7、氣溫是指室外陰涼通風地方的溫度。
8.一天中的氣溫變化規律是先上升后下降,清晨和晚上溫度最低,午后溫度最高。
9.風向是指風吹來的方向,如北風是由北向南吹的風。風向可以用風向標來測量。
風向標箭頭指向的方向就是風向,如箭頭指向南,就是南風。可以用八個方位來
描述方向。
10.風的速度是以每秒行進多少米來計算的。風速儀是測量風速的儀器。氣象學
家把風速記為13個等級。
H.常見的降水形式有:雨、雪、冰雹等。雨量器是測量降水量多少的裝置。降
水量的單位是毫米。直筒容器可以用來做雨量器。
12.天空中漂浮的云實際上是由千千萬萬的小水滴或冰晶組成的,它們的形狀千
姿百態。
13.根據云量的多少可以劃分晴天、多云、陰天。
14、氣象學家在對云進行描述時,通常根據云高度和形狀把云分成三類:積云、
層云和卷云。
15、靠近地球表面的扁平層狀云是層云,它通常是灰色的。層云變厚,就是雨層
云,將會出現毛毛雨、大雨或雪。
16、高于云層,看上去像棉花堆一樣的云叫做積云。積云發展成積雨云,形成雷
陣雨。
17、纖細的羽狀云是卷云,卷云是由微小的冰晶組成。
18、動植物也能預報天氣,如:(1)松果在干燥晴朗的日子鱗片會打開,相反,
如果松果的鱗片緊閉,則表示即將下雨。(2)蜻蜓要下雨時會低飛。(3)螞
蟻要下雨時會搬家。
19、空氣質量預報分為5級;舒適度指數預報分為7級;紫外線強度分為5級。
二、《溶解》單元
1.溶解是指物質均勻地、穩定地分散在水中、沒有沉淀、沒有漂浮、不能用過濾
方法分離。
2.過濾時一貼指濾紙貼住漏斗內壁;二低是指濾紙低于漏斗邊緣,漏斗內液面低
于濾紙;三靠是指溶液燒杯靠住玻璃棒,玻璃棒靠住三層濾紙一側,漏斗底端靠
住燒杯內壁。過濾實驗中用到的器材有:鐵架臺、漏斗、過濾紙、玻璃棒、燒杯。
3.能溶解于水的物質有糖、鹽、味精、小蘇打、高鎰酸鉀、酒精、蜂蜜、洗手液、
洗發水等,不能溶解于水的物質有面粉、沙子、石頭、塑料、油、水銀等。
高錦酸鉀是紫黑色的固體小顆粒,常被用來消毒和防腐,但不能用手直接取,需
要用小匙來取。
4.不同的物質在水中的溶解能力是不同的,食鹽的溶解能力比小蘇打的溶解能力
要強。
5.水除了能溶解固體和液體之外,還能溶解少量的氧氣、二氧化碳等氣體。
6.加快物質在水中的溶解的辦法有:加熱、攪拌、粉碎。
7.研究水溫對物質的溶解快慢的實驗中,不同的條件是:一杯熱水、一杯冷水。
相同的條件是:水量一樣、食鹽量一樣、食鹽顆粒一樣、同時倒入水中、都攪拌
或者都不攪拌、杯子一樣。
8.100毫升水大約能溶解36克食鹽。
9.分離溶解在水中的食鹽可以用蒸發的方法,比如:放在陽臺上暴曬、放在鍋子
里燒、放在酒精燈上加熱等。
10.酒精燈的火焰分為外焰、內焰、焰心三個部分,外焰的溫度最高,內焰次之,
焰心最低。
11.點燃酒精燈不能用燃著的酒精燈對火。
12.用完酒精燈熄火時,用燈帽將其蓋滅,蓋滅后需再重蓋一次,以避免以后使
用時燈帽打不開。絕對禁止用嘴吹滅火。
13.萬一有灑出的酒精在燈外燃燒,不要驚慌,可用濕抹布或沙土撲滅。
14.分離食鹽與水的裝置材料有蒸發皿、石棉網、三角架、酒精燈、火柴等。
15.一杯濃鹽水的底部還有未溶解的鹽,我們可以用加水的方法讓它溶解。
16.“可樂”“雪碧”等碳酸飲料溶解了大量的二氧化碳。
三、《聲音》單元
1.音叉是一種發聲儀器,用來調試樂器和測試音高。
2.一個物體(比如音叉、鋼尺、橡皮筋、鐵釘等)在力的作用下,不斷重復地做
往返運動,這種運動稱為振動。聲音是由物體振動而產生的。
3.聲音的強弱可以用音量來描述。振動幅度越大,聲音越強;振動幅度越小,聲
音越弱。音量的單位是分貝(dB)
4.聲音的高低可以用音高來描述,物體振動得越快,發出的聲音就越高;物體振
動得越慢,發出的聲音就越低。音高的單位是赫茲(Hz)
5.大鐵釘發出的聲音高,小鐵釘發出的聲音低;橡皮筋拉得緊,發出聲音高,拉
得松,發出聲音低;敲擊不同水位的水杯,淺水杯發出的聲音高,滿水杯發出的
聲音低;吹不同水位的試管,滿水試管發出的聲音高,淺水試管發出的聲音低;
6.用力撥動尺子,尺子振動的幅度大,聲音強;輕輕撥動尺子,尺子振動的幅度
小,聲音弱。
7?尺子伸出桌面長,發出的聲音低,尺子伸出桌面短,發出的聲音高。
8.聲音的傳播方向是向著四面八方的。人說話的聲音是由聲帶振動而產生的。
9.聲音可以沿著固體、液體、氣體傳播。聲音是以波的形式傳播的。
10.人耳分為外耳、中耳、內耳三部分。外耳有耳道;中耳有鼓膜和聽小骨;內
耳有耳蝸和聽覺神經。
n.用棉線連接兩個杯子做一個“土電話”,這個土電話是利用棉線來傳播聲音的。
12.這些材料傳播聲音的能力由強到弱依次是木尺、鋁箔、尼龍線、棉線。
13.空氣是傳播聲音的重要物質。聲音不能在真空中傳播,月球上沒有空氣,所
以月球上不能聽到對方的講話聲,他們是通過無線電設備來進行通話的。
14.耳道是將聲波傳輸到中耳;鼓膜是將聲波轉化成振動;聽小骨是傳遞振動到
內耳;耳蝸是將振動轉化成聽覺信號;聽覺神經是將聽覺信號傳遞到大腦。
15.控制發生罐發出的聲音變輕的方法:裝滿物質、用手緊緊捂住罐壁、罐內壁
貼軟物、固定物質在罐內壁、罐子懸掛在真空當中、放入水中搖晃、物質外面包
上厚紙。
(資料:聲帶越緊,聲音越高。成年女子的聲帶長大約為11毫米,成年男子的聲帶長大約
為15毫米,所以,成年男子的聲音通常比成年的女子聲音低。)
四、《我們的身體》單元
1.從外形上,人體一般可以分為頭、頸、軀干、四肢。
2.人體骨骼的作用是支撐身體,保護內臟器官,進行各種各樣的活動。
3.運動后人體的呼吸和心跳都加快了。運動時人體需要更多的氧氣。
4.呼出的氣體和吸入的氣體相比,氮氣不變,氧氣減少了,二氧化碳增加了。
5.人體需要的氧氣由肺吸入后進入血液,再由心臟通過血管輸送到全身各處。
6.心臟在兩次跳動的間隙都有短暫的休息。心臟長期處在快速的跳動下會感到疲
勞。
7.人體的呼吸器官包括:鼻腔、氣管、支氣管、肺、橫膈膜。
8.人的呼吸實際上是在進行氣體交換,使氧氣進入血液,同時排出二氧化碳。
9.人體的消化器官包括:口腔、食道、胃、小腸、大腸。血液循環器官包括:心
臟、血管。
10.口腔是使食物破碎,并消化少量淀粉;食道是把食物運輸到胃里;胃是暫時
儲存食物,分解、攪拌食物,使食物成為食糜;小腸是消化和吸收養分最主要的
地方;大腸是吸收食物殘渣中的水分,儲存干燥的未消化的食物(糞便)。
11.食物在口腔里的有良好的初步消化過程,會利于整體消化器官的工作。
12.牙齒、舌頭和唾液共同參與了食物在口腔里的消化過程,他們的功能各不相
同。牙齒有咬碎食物的作用;舌頭有攪拌的作用;唾液有濕潤食物的作用。
13.牙齒有門齒、犬齒和臼齒三種,不同的牙齒有不同的功能。門齒有咬斷食物
作用;犬齒有撕裂食物作用;臼齒有磨碎食物作用。
14.人體的各種器官都是相互協同工作的,它們之間有相互聯系的作用。
15、(達。芬奇)畫的人體草圖被稱為第一張精確的人體畫。
16、人體的骨骼具有(支持軀體)、(塑造體型)和(保護內臟)的功能。
小學四下科學知識點整理第一單元電
1、電是一種常見的能量。電在電路中流動和工作。
2、物質同時具有兩種電荷:正電荷和負電荷。正負電荷數量相等,相互抵消,不顯示
帶電。物體表面的電荷能發生轉移。電荷流動起來形成電流,需具備兩個條件1、要有動力
也就是電源2、要有電路,電流只能在電路中才能流動。
3、日常使用的電有交流電和直流電(干電池電)兩種。
4、發電廠出的、送到各家各戶的電是220V的交流電,這是足以引發觸電事故、致人
死亡的電。一節普通的干電池的電壓時L5v。人體安全用電是在36V以下。
5、由電源、用電器、導線等電器元件等連接而成的電流通路叫電路。
6、電從電池的一端(正極)流出來,通過燈泡(從燈泡的一個連接點進入,經過燈絲,
再從燈泡的另一個連接點流出),回到這個電池的另一端(負極),形成一條完整的環路,
燈泡就會發光。電路出了故障,電流就會中斷,燈泡就不會亮了。
7、當電池的兩端被電線直接連接在一起時,就會發生短路。短路時,電池、電線會
發熱變燙,會造成電池損壞。
8、電路出故障了,我們可以用電路檢測器來檢測出哪里出了問題。我們也可以用替
換法等來排除故障,使燈泡亮起來。
9、像銅絲那樣容易讓電流通過的物質,我們稱為導體。銅、鋁、鐵等各種金屬、鉛
芯、人體、大地等都是導體。利用導體可以把電送到人們需要的地方。
10、像導線外包著的塑料那樣不容易讓電流通過的物質,我們稱為絕緣體。干木頭、
塑料、玻璃、紙等都是絕緣體。利用絕緣體可以阻止電流到人們不希望有電的地方。
11、開關是控制電流通、斷的裝置。
12、電路連接方法有兩種:串聯和并聯。串聯的燈泡只能一齊亮或滅,并聯的燈泡
可以分別亮或滅。我們家里的照明電路通常是用并聯的方法連接的。相同材料下,并聯比
串聯的電路要亮。
13、電池可以串聯和并聯。一節干電池的電壓是L5V,兩節電池串聯起來的電壓就是
3V,所以把電池串聯起來小燈泡會更亮些。兩節電池并聯起來,電壓還是L5V,所以小
燈泡不會太亮。
第二單元新的生命
1、普通的油菜花由萼片(4)、花瓣(4)、雄蕊(6)、雌蕊(1)四部分組成。生
長變化的過程:花蕾一開花一凋謝一果莢。
2、不同植物的花是各種各樣的。四部分都有的花叫完全花。缺少一部分或幾部
分的花叫不完全花。只有雄蕊,沒有雌蕊的花是雄花。只有雌蕊,沒有雄蕊的花
是雌花。雄花和雌花都是單性花,有雄蕊和雌蕊的稱兩性花。但花不會又缺雄蕊
又缺雌蕊。能結果得花都有雌蕊。南瓜花是不完全花、單性花
3、植物的花有產生種子繁殖新生命的作用。植物繁殖新生命的主要過程:花的
雄蕊產生花粉,傳播到雌蕊上使胚珠受精,然后形成果實和種子。雄蕊分花絲和
花藥。花藥里有花粉。雌蕊分為柱頭花柱子房三部分。柱頭上有黏液容易沾上花
粉。按花粉的傳播方式,可分:蟲媒花、風媒花、水媒花、鳥媒花。
3、不同植物的果實有很多不同,但果實里都有種子。不同植物的種子也有很多
不同。豌豆莢里的種子數不都是一樣多,但莢里種子多少是有分布規律的。
4、果實和種子的結構與種子散播的方式是相適應的。植物把種子散播到遠處,
有利于生命的延續。撒播方式:利用:水流傳播(椰子、蓮蓬等)、彈射傳播(噴
瓜、鳳仙花、豆類等)、風力傳播(蒲公英、薊、械樹等)、動物傳播(蒼耳、鬼
針草、野果等)
5、種子發芽需要一個適宜的環境:有生長所需的足夠的水分和空氣,有適當的
溫度。蠶豆種子由種皮、胚(胚根、胚芽、子葉)等部分組成。胚芽長成莖和葉,
胚根長成根。子葉有提供種子發芽所需養料的作用。種子里最重要的部分是胚。
胚是有生命的,可以發育成一株植物。蠶豆是雙子葉植物。
、雞蛋各部分:蛋殼、蛋白、蛋黃、氣室。蛋黃上有胚。氣室的作用為胚胎提供
氧氣,蛋殼上的小孔可以透氣。像青蛙、雞這樣繁殖后代的方式叫做卵生。靠卵
繁殖后代的動物叫卵生動物。
7、像貓、狗這樣繁殖后代的方式叫做胎生。用胎生繁殖的動物叫做胎生動物。
胎生動物一般用哺乳的方法喂養小動物。鳥筑巢、蜻蜓點水都是動物的繁殖活動。
動物在繁殖上與植物有相似的地方:分為雄性和雌性,卵受精后能發育成新一代
的生命。產卵繁殖的動物:鳥類、兩棲類(青蛙等)、昆蟲(蜻蜓、螞蟻等)、軟
體動物(蝸牛、田螺等)、爬行動物(烏龜等)、魚類……
第三單元食物
1、按人們的生活習慣,可以把食物分成糧食、蔬菜、水果、調味品等;
根據食物的來源分,可以分為來源于動物的食物(葷食)和來源于植物的食物(素
食)。
2、食物的營養主要有:蛋白質、糖類、脂肪、維生素和礦物質以
及水。
3、蛋白質是構成人體肌肉、內臟、頭發、指甲和血液的主要成分。含豐
富蛋白質的食物有:雞、鴨、魚、蠶豆等。蛋白質燃燒后有一股焦臭味。
4、淀粉是富含糖類的食物。肥肉、芝麻等食物富含脂肪。
5、糖類和脂肪是人體能量的主要來源,我們的身體可以儲存大量的脂
肪和糖類。
6、維生素和礦物質有調節身體機能的作用。蔬菜和水果里富含維
生素和礦物質。
7、我們可以通過實驗和查閱資料的方法辨別食物中含有的營養成分。食物
在白紙上擦或壓后留下油漬,說明這種食物中含有脂肪。食物上滴上碘酒后變
成藍色,說明含有(淀粉)。我們也可以通過看食物包裝上的信息了解它的成分。
8、不同食物所含的營養成分是不同的,我們不能說哪一種食物最有營養,也找
不出一種包含了全部營養的食物。為了使我們每天吃的食物能保持營養均衡,我
們必須吃糧食類、蔬果類的食物,還必須吃肉蛋類的食物。均衡膳食“寶塔”
共有(5)層,處于頂層的是油脂類食物,每天攝入25克;處于底層的是每天攝
入最多的谷類食物,大約每天攝入300克至500克。
9、營養搭配原則:葷素搭配、粗細糧搭配、多種搭配,每日都吃適
量的新鮮水果和蔬菜等。食物中的蛋白質和脂肪在加熱后會發生變化,變得
容易被人體消化和吸收,而且熟的食物比較松軟容易消化。但是營養會有一定的
損失。生的食物會保留自身的營養成分,特別是維生素不會被破壞,但生吃食物
要注意飲食衛生。
10、食物的腐敗變質是微生物引起的。使面包發霉的霉菌就是一種微生
物。霉菌的生長需要獲取營養和適宜的生長環境。潮濕、高溫條件下更容易發霉。
11、微生物的生長繁殖需要一定的空氣、水分和溫度等條件。
12、破壞微生物生長繁殖的條件可以減慢食物變質的速度。我們可以用冷
凍(或冷藏)、曬干(或風干、烘干)、腌制、密封包裝、真空包裝、
高溫消毒等方法減慢食物變質的速度,更好地儲存食物。
13、食物包裝上一般都有生長日期、保質期、保存條件、配料表、
商標、生產廠家、地址等信息。
14、食品的特點、包裝保存的方法、食品的不同配料等都會影響到保質期
的長短。
第四單元巖石和礦物
1、地殼由各種巖石組成,根據巖石的成因,把巖石分成巖漿巖、沉積巖和變質
巖三類。
地球內部有熾熱的巖漿,當火山噴發時,熾熱的巖漿沖出地表冷卻后形成的熔巖
叫巖漿巖,如玄武巖、浮石、花崗巖、流紋巖、氣泡巖。
沉積巖是在水中形成的,流水沖擊和攜帶著碎石、泥沙、動植物遺體,帶到平緩
的地方沉積下來,越積越厚,逐漸形成。如化石、砂巖、頁巖、礫巖、石灰巖。
變質巖是巖石受到一定的壓力和高溫而發生變化,礦物會重新排列,性質也會發
生變化。如石灰巖變質成大理石、頁巖變質成板巖。
地球表面和地球內部都在不斷運動和變化著。
2、巖石都是由一種或幾種礦物組成的,石英、云母、長石都是自然界的礦物。
花崗巖的主要成分是:石英、長石、云母。
3、我們觀察巖石的方法有看、摸、聞、掂、刻等。我們可以觀察巖石的花紋、
輕重、顏色、光澤、軟硬、條痕、氣味等來描述巖石。巖石遇到稀鹽酸冒泡,這
種巖石是石灰巖。稀鹽酸具有腐蝕性。
4、我們可以用指甲、銅鑰匙、小鋼刀等工具粗略的來檢驗礦物的軟硬。
可把礦物分成幾個等級:
軟--能用指甲刻劃出痕跡。
較軟-----不能用指甲刻劃出痕跡,但能用銅鑰匙刻劃出痕跡。
較硬--不能用銅鑰匙刻劃出痕跡,但能用小刀刻劃出痕跡。
硬-一用銅鑰匙、小刀都不能刻劃出痕跡。
礦物中硬度最大的是金剛石,最小的是石墨。
5、冷熱、風、地表變動、植物的根等都會對巖石產生變化。巖石在大氣、水、
生物等長期聯合作用下發生變化的現象叫風化。巖石風化后產生了沙和泥土。
6、在生活中,我們的鐘表、計算機、鉛筆等地方都用了巖石和礦物。
7、在地球運動過程中,日積月累沉積而成的巖石是頁巖。經過地球運動,火山
噴發過程中流淌出來形成的巖石是浮石。保留有古代生物的遺體或遺跡的巖石是
化石。
8、巖石和礦物是寶貴的資源,它不可能再生,所以我們要保護、利用巖石和礦
物。石英用于制造鐘表和計算機;石墨制造鉛筆芯;鐵礦石煉鐵;花崗巖用于雕刻等o
9、常見的礦物有石鹽、石膏、方解石、赤鐵礦等。
10、礦物的作用:
我們吃的鹽,點豆腐用的石膏,做鉛筆芯的石墨,中藥用的雄黃,
做首飾用的金、銀和鉆石,劃玻璃的金剛石……
11、觀察、描述礦物的方法:
答:觀察礦物的顏色和條痕:赤鐵礦是紅色的,褐鐵礦是褐色的、黃銅礦是黃色
的、白鴇礦是白色的。
條痕:自然金一黃色;黃銅礦、黃鐵礦一綠黑色;方鉛礦一黑色;
石墨——黑色;石英——白色或近于白色;赤鐵礦一櫻紅色
觀察礦物的軟硬:(軟、較軟、較硬、硬)硬度最大的是金剛石;硬度最小
的是石墨。
觀察礦物的透明度和光澤:透明度分為透明、半透明河不透明三種
觀察礦物的形狀:晶體:晶體有一定的形狀:輝錨礦:柱狀或針狀;石鹽:
立方體;石英:六角柱形。
12、描述方解石:
觸覺:光滑
顏色:主要為無色或白色
透明度:透明、半透明或不透明
條痕:白色或灰色光澤:玻璃光澤
硬度:中等柔軟,用硬幣能劃傷
形狀:六面體,每個面都是菱形
滴稀鹽酸檢驗:冒氣泡
13、礦物表面的反光形成了光澤,如金屬礦物有金屬光澤、石英有玻璃光澤、長石有蠟燭光
澤、云母有絲綢光澤等。
14、面對不知名礦物時,可通過觀察形狀、顏色、條痕、光澤、透明度、軟硬、觸覺等方法
進行鑒別。還可通過野外觀察、用顯微鏡觀察、對照資料、圖鑒的方法。
15、我國己發現171種礦物,其中稀有金屬礦、鴇礦、錫礦居世界前列。
五年級上冊科學知識第一單元生物與環境
1.種子發芽的必須條件是水分、空氣、適宜的溫度。
2.種子發芽可以不需要陽光,但生長需要陽光。
3.植物生長需要水分、空氣、適宜的溫度、陽光、土壤。
4.蚯蚓喜歡生活在陰暗、潮濕的環境中。
5.各種動物都喜歡生活在一定的環境里。
6.生物的生存除了需要一定的自然條件外,它們彼此之間也是相互依賴,互相影
響的。
7.食物是動物生存最重要的需求之一。
8.生物之間這種像鏈環一樣的食物關系叫食物鏈。
9.食物鏈中能自己制造食物的生物叫生產者,直接或間接消費別人制造的食物的
生物叫消費者。
10.食物鏈通常從綠色植物開始,到兇猛的肉食動物終止。
11.同一種植物會被不同的動物吃掉,同一種動物也可吃多種食物。生物之間這
種復雜的食物關系形成了一個網狀結構,叫食物網。
12.像生物和非生物這樣,互相作用,互相依存,形成密不可分的整體,我們可
以把它們看成一個生態群落。如:一片樹林,一塊草地,一個湖泊,一個海洋。
13.自然界里某一區域的生物形成一個平衡和諧的整體叫生態系統。
14.如果生態系統中的一個環節受到了破壞,整個生態系統就會失去平衡。
15.自然界和生態瓶一樣,如果環境條件受到破壞,生物的生存就會受到影響。
第二單元光
1.向電燈這樣可以自己發光的物體叫光源。
2.從不同側面照射得到的物體的影子叫投影。
3.影子的形成必須有光源、遮擋物和屏幕。
4.影子的長短、方向與光源的位置、方向有關。
5.影子的大小與遮擋物和光源之間的距離有關。
6.影子的形狀和光源所照射的物體側面的形狀有關。
7.古代的人利用日影觀測儀計時。
8.陽光下物體影子的長短隨太陽在天空中的位置變化而變化,太陽位置最高時
影子最短。影子的方向總是和太陽的方向相反。
9.光以直線的形式傳播,速度約每秒30萬千米。擋光的物體會有影子,是因為
光是直線傳播造成的。
10.光碰到鏡面改變了傳播方向,被反射回去,這種現象叫做光的反射,反光也
是以直線形式傳播的。
11.運用光的反射的有額鏡、反光鏡、潛望鏡。
12.人眼睛中的瞳孔可以控制入射光線。光弱時瞳孔放大,光強時瞳孔縮小。
13.許多光源在發光時也在發熱。光強溫度就高,光弱溫度就低。
14.匯聚太陽光的方法有凹面鏡、凸透鏡。
15.人們對太陽能的利用有:太陽灶、點燃奧運圣火、太陽能熱水器、太陽能電
池板。
16.太陽表面溫度達6千多攝氏度,內部溫度高達2千萬多攝氏度。
17.吸熱本領最強的是黑色的粗糙物體。深色物體比淺色物體吸熱快。表面粗糙
的比光滑的吸熱快。
18.物體和太陽光垂直時升溫快。
第三單元地球表面及其變化
1、地形及地形的特點:
地形特點
山地地勢較高,蜿蜒起伏,層巒疊嶂
丘陵高低起伏,坡度較緩,由連綿不斷的低矮山丘組成
高原面積廣大,地形開闊,周邊以明顯的陡坡為界
平原地貌寬廣平坦,起伏很小
盆地四周地勢較高,中間低平
2、地球上海洋面積比陸地面積大;我國西部多高山,東部多平原。
3、地震和火山是地球內部運動引起的。地球內部分為地殼、地幔、地核三部分,
絕大部分的地震發生在地殼內,火山活動與地幔和地殼的運動有關。
4、地球內部的運動使地表形態發生不斷的變化,這種變化有時表現出來是很猛
烈的,像地震和火山;有時是極其緩慢的變化,像喜馬拉雅山年復一年的隆
起。地球表面的很多變化都是在流水、風、冰川、海浪等自然力的作用下很
緩慢的進行的,我們在短時間內難以察覺。
5、很多的高山是因為板塊的擠壓后隆起形成的,很多的峽谷是板塊拉伸后形成
的斷裂谷。
6、巖石變化的原因有冷和熱的作用、流水的作用、植物的作用、動物的活動等。
7、由于受水、大氣、氣溫或動植物的作用,巖石破碎,這種現象叫風化。
8、土壤分層實驗中,最底層是沙礫(小石子),中間是沙和粉沙,最上層是顆
粒最小的黏土,浮在水面上的是一些植物殘體。
9、土壤是沙、小石子、黏土、腐殖質、水和空氣等物質的混合物。
10、土壤是地球上最有價值的資源。在每立方米的土壤中,生活著幾十億個生物
體。土壤為他們提供了食物和生存空間,也為人類提供了衣食住行的材料來源。
而所有生活在土壤中的生物的殘體和排泄物都能使土壤的腐殖質更豐富。動物和
植物的根能松動土壤,為空氣和水營造空間。
H、雨點降落時的力可以打散并濺起土壤的微粒,雨水在地面流動時,攜走了這
些微粒,一部分土壤便被帶走了,這就是侵蝕。雨點降落到地面便是土壤被侵蝕
的開始。
12、影響土壤被侵蝕程度的因素有土地坡度的大小、有無植物覆蓋、降雨量的大
小等。
13、在坡度大的地方,河流流速快,土地會被侵蝕;在坡度小的地方,河流流速
慢,會發生沉積。所以一般大江大河的下游和入海口往往是平原。
14、自然界中每時每刻都由侵蝕和沉積的現象發生。侵蝕使得一些地面突起的地
方土壤流失,而沉積卻填平了一些低洼的地方,侵蝕和沉積形成了地球上不同的
地形地貌。
15、流水、風、冰川、波浪和重力等都會侵蝕土地。
16、房屋應該建在坡度比較平緩的地方,在坡度較大的地方應該植樹和種草,來
減少雨水對土地的侵蝕。
17、保護森林、退耕還林可以減少土地的侵蝕。
第四單元運動和力
1、物體都有一個向下的力,這個力就是重力。重力是物體由于地球吸引而受到
的向下的拉力或壓力。
2、一定的拉力能夠使靜止的小車運動起來,拉力越大,小車運動得越快。
3、用橡皮筋作動力的小車,橡皮筋繞的圈數越多,行駛速度越快,行駛距離越
遠;橡皮筋繞的圈數越少,行駛速度越慢,行駛距離越近。
4、橡皮筋、彈簧這樣的物體在受到外力作用時,形狀很容易改變,在形狀改變
時,它們會產生一個要恢復原來形狀的力,這個力叫彈力。
5、衣褲松緊帶、票夾、弓箭、拉力器和各式各樣的彈簧都是利用了物體的彈力。
6、氣球里的氣體噴出時,會產生一個和噴出方向相反的推力,這個力叫反沖力。
噴氣式飛機、火箭、氣墊船都是靠噴氣發動機產生的反沖力運動的。
7、要使靜止的物體運動起來,必須對物體用力;要使物體運動的更快,必須對
物體用更大的力。
8、科學技術上統一規定用“牛頓”作力的單位,簡稱“牛”,用“N”表示。1
牛約等于100克的力。
彈簧測力計是利用彈簧“受力大,伸長長”的特征制成的。
9、使用彈簧測力計測重力時應注意:(1)拿起測力計,先檢查指針是不是指在
“0”位置;(2)讀數時,視線與指針相平;(3)測量的力不能超過測力計
刻度標出的最大數量。
10、一個物體在另一個物體的表面運動時,兩個物體的接觸面會發生摩擦,運動
物體要受到一種阻礙運動的力,這種力叫摩擦力。
n、摩擦力的大小是可以測量的。我們用測力計沿水平方向拉一個物體,剛好能
使這個物體運動起來的力就是它受到的摩擦力。
12、物體間接觸面光滑,摩擦力小;物體間接觸面粗糙,摩擦力大。物體重,運
動時的摩擦力大;物體輕,摩擦力小。
13、一個物體在另一個物體表面運動,有滑動和滾動兩種方式。
14、對于相同的物體,滾動的摩擦力小,滑動的摩擦力大。
15、一個物體在另一個物體表面運動時,總是有摩擦力伴隨著。
16、自行車上需要摩擦力的地方:前后輪胎、腳蹬的表面、剎車橡皮、手柄(設
計花紋或增加壓力);不需要摩擦力的地方:前軸、中軸、后軸、腳蹬的軸、
大小齒輪與鏈條(安裝滾珠或加潤滑油)。
17、賽車的設計特點:(1)要設計力量很大的發動機;(動力要大)(2)設計
流線型車身,使阻力減到最低;(空氣阻力要小)(3)車身重心很低,輪與輪
之間的距離較寬,可以使行駛穩定;(不會翻車)。(4)輪胎很寬,可以增大
摩擦力,避免打滑;(輪胎不打滑)
五年級上冊科學知識點復習第一單元沉和浮
1、由同種材料構成的物體,改變它的質量和體積,在水中的沉浮狀態(不改變)。
2、物體的沉浮與自身的(質量)和(體積)都有關。
3、不同材料構成的物體,如果體積相同,重的物體容易(沉),輕的物體容易(浮);
如果質量相同,體積小的物體容易(沉),體積大的物體容易(浮)。
4、體積大、質量小的物體容易(浮),體積小質量大的物體容易(沉)。
5、小瓶子和潛水艇都是在體積不變下通過加減水改變(輕重)來實現沉浮的。
6、物體在水中排開水的體積叫做(排開的水量)。
7、改變物體排開的水量,物體在水中的沉浮可能發生(改變)。
8、相同重量的橡皮泥,浸入水中的部分越大越容易(浮),它的裝載量也(增大)。
9、要用橡皮泥造一只裝載量比較大的船,一是(重量不變的前提下造得盡量大,
使船排開的水量大),二是(做些船艙,放物品時使船身保持平穩)。
10、鋼鐵制造的船能夠浮在水面上,原因在于它(排開的水量)很大。
11、把小船和泡沫塑料塊往水中壓,手能感受到水對小船和泡沫塑料塊有一個向
上的力,這個力我們稱它為水的(浮力)。
12、上浮的物體在水中都受到(浮力)的作用。
13、我們可以感受到浮力的存在,可以用(測力計)測出浮力的大小。
14、當物體在水中受到的浮力大于重力時就(上浮),浮在水面的物體,浮力(等
于)重力。當物體在水中受到的浮力(小于)重力時就下沉。
15、下沉的物體在水中都受到(浮力)的作用。
16、物體在水中受到的浮力大小與浸入水中的體積有關。物體浸入水中的體積越
大,受到的浮力(越大)。
17、液體的性質可以(改變)物體的沉浮,一定濃度的液體才能改變物體的沉浮。
18、當液體中溶解了(足夠量)的其它物質時,如鹽、糖、味精等,有可能會使
馬鈴薯浮起來。死海淹不死人就是因為海水里溶解了大量的(鹽)。
19、不同液體對物體的浮力作用大小(不同)。
20、比同體積的水重的物體,在水中(下沉),比同體積的水輕的物體,在水中
(上浮)。
21、馬鈴薯比同體積的清水重,而比同體積的濃鹽水輕,所以馬鈴薯在清水中(下
沉),在鹽水中(上浮)。
第二單元熱
1、衣服本身(不能)產生熱量,它只能減緩身體向空氣散發熱量的速度,起到
(保暖)的作用。
2、裝有熱水的塑料袋能浮在冷水盆中。因為相同重量的水在加熱時體積會(變
大),加滿水的試管上面包一塊氣球皮,加熱時氣球皮(鼓起來了)。
3、水受熱以后體積會(增大),而重量(不變)。
4、水受熱時體積(膨脹),受冷時體積(縮小),我們把水的體積的這種變化叫
做(熱脹冷縮)。其它的液體也具有(熱脹冷縮)的性質,所以裝液體的瓶子都
不會裝滿。
5、常見的物體都是由(微粒)組成的,而(微粒)總在那里不斷地運動著。物
體的熱脹冷縮現象與物體內部的(微粒)運動有關。
6、銅球在加熱后(不能)穿過鐵環,冷卻后(能)穿過鐵環,說明銅具有(熱
脹冷縮)的性質。鋼條加熱后會(變長加粗)、鐵軌鋪設時分段并留有縫隙,都
說明大多數金屬都有這樣的性質。
7、許多固體和液體都有(熱脹冷縮)的性質,氣體也有(熱脹冷縮)的性質。
8、有些固體和液體在一定條件下是熱縮冷脹的。如:(睇)、(鈿)、(錢)。
9、鋼鐵造的橋在溫度變化時會(熱脹冷縮),因此,鐵橋通常都架在滾軸上。
10、熱總會從(溫度較高)的一端傳向(溫度較低)的一端。
11、通過直接接觸,將熱從一個物體傳遞給另一個物體,或者從物體的一部分傳
遞到另一部分的傳熱方法叫(熱傳遞)。離熱源越遠,熱傳遞的時間(越長)。
12、不同材料制成的物體,導熱性能是(不一樣)的。
13、像金屬這樣導熱性能好的物體稱為熱的(良導體);而像塑料、木頭這樣導
熱性能差的物體稱為熱的(不良導體)。
14、熱的不良導體,導熱(慢),散熱(慢),可以(減慢)物體熱量的散失。
15、熱的良導體,導熱(快),散熱(快)。鐵是熱的(良導體),空氣是一種熱
的(不良導體)。
第三單元時間和測量
1、我們可以用有規律或有節奏的活動來估計時間,如(數心跳)、(有節奏地敲
桌子)等。但憑我們的估計(不能)準確地知道時間。
2、在一分鐘的時間里大約可寫()幾個字、看()行字,跑()
米路等。時間以(不變)的速度在流逝,平時覺得時間有快慢是我們的感覺在起
作用。
3、在時鐘還沒發明之前,人們根據太陽在天空中的(位置)來計時,日出而作,
日落而^息。
4、我們古時把一天(一晝夜)分成(十二)個時辰,每一個時辰為現在(兩小
時),古埃及根據一年內36個星座在天空的橫穿情況將一天劃分為(24)個小時,
白天(12)個,晚上(12)個,由于白天和晚上的時長隨著季節的變化而變化,
所以古埃及的每小時的時長也是變化的。
5、(日辱)就是利用太陽在天空中位置的變化使地面上物體的影子長度和位置的
變化而計時的。
6、在一定的裝置里,水能保持以穩定的速度往下流,人類根據這一特點制作(水
鐘)用來計時。
7、古代的水鐘有(受水型)和(泄水型)兩種,都是根據水量的變化制成的。
8、在滴漏實驗時,如果水是以水流的狀態往下流時,水的流速是(不固定)的,
隨著水量的減少速度變(慢)。容器中水越少,則水下流的速度就(越慢)。
9、同一個單擺每擺動一次所需的時間是(相同)的;根據單擺的等時性,人們
制成了擺鐘,使時間的計量誤差更小。
10、擺在擺的過程中方向(不變)、速度(不變),幅度(越來越小)。
11、不同的擺自由擺動時的快慢是(不一樣)的。我們通過重物的重量、拉開的
(幅度)、擺繩的(長度)來研究,發現擺的快慢與擺的(長度)有關,擺越長,
速度越(慢)。
12、計時器的組成:(齒輪控制器)、(支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小學四年級口算題大全(10000道)
- 統編版語文五年級下冊第15課《自相矛盾》精美課件
- 山西運城農業職業技術學院《康復工程學》2023-2024學年第二學期期末試卷
- 山西同文職業技術學院《乒乓球V》2023-2024學年第二學期期末試卷
- 益陽職業技術學院《徽州民間音樂采風》2023-2024學年第二學期期末試卷
- 江西信息應用職業技術學院《BIM基礎》2023-2024學年第二學期期末試卷
- 揚州環境資源職業技術學院《高級管理學》2023-2024學年第二學期期末試卷
- 江西航空職業技術學院《外國建筑史(Ⅰ)》2023-2024學年第二學期期末試卷
- 陽光學院《古樹導論》2023-2024學年第二學期期末試卷
- 江西省湖口縣第二中學2024-2025學年高三防疫期間“停課不停學”網上周考(三)物理試題含解析
- 第八課 法治中國建設 課件高考政治一輪復習統編版必修三政治與法治
- 【人教版】《勞動教育》五下 勞動項目八《制作校園提示牌》課件
- 《康復治療技術》
- 建設停車場新能源充電樁項目可行性研究報告寫作模板-備案審批
- 施耐德PLC-標準指令庫
- 03壓強與浮力相結合的綜合計算-2022中考物理力學壓軸計算題難題專練(原卷版+解析)
- 陳述句與反問句互改(課件)-2022-2023學年三年級語文公開課
- 2024至2030年中國車用氮氧傳感器行業市場發展調研及投資前景分析報告
- 人工肩關節置換(反肩)
- 離婚協議書范本2個孩子可打印
- 人教版 水平四 《一百米跑》說課稿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