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化工公司綜合應急預案
1總則
1.1編制目的
為規范XX化工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公司)生產安全事故的應急
管理,保證響應程序及時有效地實施應急救援工作,最大程度地減少
人員傷亡和財產損失,維護公司員工生命財產安全和正常的生產經營
秩序。有效地組織公司突發的重大安全生產事故采取應急救援行動,
確保公司快速反應和處理事故的能力,根據公司實際生產經營情況,
依據《生產經營單位生產安全事故應急預案編制導則》
(GB/T29639-2013)>《XX白治區生產安全事故應急預案管理辦法
(試行)》等有關法律法規,編制本預案。
1.1.1編制依據
相關法律、法規
(1)《中華人民共和國安全生產法》(2002)
(2)《中華人民共和國環境保護法》(1989)
(3)《中華人民共和國消防法》(2009)
(4)《中華人民共和國特種設備安全法》(2013)
(5)《危險化學品安全管理條例》(國務院第591號2011)
(6)《生產安全事故報告和調查處理條例》(國務院第493號
2007)
(7)《勞動防護用品監督管理規定》(國家安監總局第1號2005)
(8)《生產經營單位安全培訓規定》(國家安監總局第3號2006)
(9)《安全生產事故應急預案管理辦法》(國家安監總局第
17號2009)
(10)《生產安全事故信息報告和處置辦法》(國家安監總局第
21號2009)
(11)《危險化學品重大危險源監督管理暫行規定》(國家安監
總局第40號2011)
(12)《國家安全監管總局關于公布首批重點監管的危險化學品
名錄的通知》(安監總管三116號2009)
(13)《國家安全監管總局關于公布首批重點監管的危險化學品
名錄的通知》(安監總管三95號2011)
(14)《XX自治區安全生產條例》(2006)
(15)《XX自治區消防條例》(2002)
(16)?XX自治區危險化學品重大危險源監控管理辦法》(2008)
(17)《XX自治區重特大生產安全事故應急預案》(2005)
(18)《XX自治區生產安全事故應急預案管理辦法》(2011)
(19)《XX自治區常見危險化學品運輸事故的處置方案》(2013)
(20)《XX市特大事故應急救援預案》(2012)
1.1.2主要技術規范、規程及標準
(1)《危險化學品重大危險源辨識》(GB18218-2009)
(2)《企業職工傷亡事故分類標準》(GB441-86)
(3)《企業職工傷亡事故經濟損失統計標準》(GB6721-86)
(4)《氯氣安全規程》(GB11984-2008)
(5)《工業氫氧化鉀》(GB/T1919-2000)
(6)《工'業用液氯》(GB5138-2006)
(7)《工業用氫氧化鈉》(GB209-2006)
(8)《工業硫酸》(GB/T534-2002)
(9)《化學品分類和危險性公示通貝J》(GB13690-2009)
(10)《安全標志及其使用導則》(GB2894-2008)
(11)《常用化學危險物品安全手冊》(1994)
1.L3適用范圍
本預案是公司應急預案體系總,適用于公司范圍內危險化學品生
產、經營、儲存、運輸、使用和廢棄處置等過程中發生的火災事故、
爆炸事故和有毒物質泄漏事故及自然災害等其它事故。
1.1.4應急預案體系
XX化工有限公司《生產安全事故應急救援預案》,是為應對突
發事故的,可能造成人員傷亡、財產損失的生產安全事故的應對方案,
是公司應對各類生產安全事故的綜合預案。公司生產安全事故預案體
系包括:綜合應急預案、專項應急預案、現場處置方案組成。
Ll.5應急工作原則
(1)以人為本,安全第一。始終把俁障職工生命安全和身體健
康放在首位,切實加強應急救援人員的安全防護,最大限度地減少事
故造成的人員傷害、財產損失及對環境的危害,防止次生、衍生事故
的發生。
(2)統一領導,分工負責。在本廠應急救援領導小組的統一領
導下,由本廠事故應急救援指揮部統一指揮、各專業分隊具體負責危
險化學品事故的應急救援和處置工作及其它事故的處理。
(3)快速響應,果斷處置。事故的發生具有很強的突發性,在
很短的時間內快速擴散和爆炸,按照分級響應的原則快速、及時啟動
相應的應急預案。
(4)依靠科學,依法規范。依靠科技進步,不斷改進和完善應
急救援裝備、設施和手段。依法管理、規范應急救援工作,嚴格按照
相關法律法規要求,確保預案的科學性、權威性和可操作性,加強危
險化學品事故的預防和應對工作。
(5)預防為主,平戰結合。貫徹落實“安全第一,預防為主,
綜合治理”的方針,堅持事故應急與預防相結合。加強重大危險源管
理,做好危化品事故的預防、預測、預警、預報和應對危險化學品事
故的思想準備、預案準備、物資和經費準備等工作。積極開展培訓教
育,加強應急演練,做到常備不懈。
1.2事故風險描述
1.2.1XX化工有限公司概況
L2.1.1概況
XX化工有限公司地址在XX縣XX工業區,位于XX縣XX鎮。公
司占地總面積XX萬平方米,南北長XXX米,東西寬XXX米,總建筑
面積XXXXXn?。廠區分生活區、庫區和生產區。是由XX設計院設計離
子膜鉀堿企業。離子膜鉀堿生產裝置于XXXX年XX月建成試生產,主
要原材料為氯化鉀,產品主要為氫氧化鉀、液氯和鹽酸,其中氫氧化
鉀年產量2萬噸,高純鹽酸0.8萬噸,液氯1萬噸;液化尾氣回收副產
品次氯酸鈉。公司生產裝置界區位于工業區內,周圍無常住居民。公
司現有職工XXX人,工藝車間實行三班兩運轉,每班XX人,分布在
電解、氯氫處理、蒸發片堿三個主要工藝車間。
L2.1.L1廠址
XX化工有限公司地址在XX縣XX工業區,位于XX縣XX鎮。地
理座標:地理坐標為東經,北緯。
1.2.1.1.2廠區平面布置
公司占地總面積XX萬平方米,南北長XXX米,東西寬XXX米,
總建筑面積XXXXXn?。廠區分生活區、庫區和生產區。廠區總平面
布置見附件2(圖2XX化工有限公司平面布置及疏散聚集源圖)。
1.2..1.1.3自然條件
廠區地處XX山東麓,系黃河沖積平原,土質以沖積、洪積物為
主;屬地震多發區,設防烈度為8度。
主要氣候特征:屬于大陸性季風氣候區。位于南溫帶與中溫帶過
渡帶中間,具有光照充足,熱量豐富,晝夜溫差大,干燥少雨,蒸發
強烈,春暖快、夏熱短、秋涼早、冬寒長等氣候特征。根據近十年的
氣候資料統計,年平均氣溫8.5C,極端最低氣溫-30.1C,極端最高
氣溫39.3℃,無霜期180天;平均降水量203mm,年最大降水量354.3mm,
年最大積雪厚度170mm,基本雪壓0.20kg/m2;風向以北風為主,平
均風速最大風速20.0m/s,基本風壓值65kg/m)主要自然災
害有霜凍、大風、沙塵暴、冰雪、熱干風、低溫冷害、暴雨、連陰雨
和山洪等。
1.2.L1.4相鄰企業
本廠西側緊鄰XX生物化工,東側與XXXX潔凈煤有限公司一路之
隔,北側與XXX特化工有限公司一路之隔,南側為工業區預留用地。
1.2.1.1.5最近居民區
本廠由于位于工業區,附近2000米內沒有居民區和村莊。
1.2.1.2生產工藝流程
原料(氯化鉀)進入化鹽池,從化鹽池出來的粗鹽水在流入前反
應槽之前于2#折流槽內按工藝要求,分別加入精制劑氫氧化鉀、次氯
酸鉀溶液,并在2#折流槽加入新電解工序過來的淡鹽水,調節鹽水濃
度。在前反應槽內粗鹽水中的鎂離子與精制劑氫氧化鉀反應生成氫氧
化鎂,菌藻類、腐殖酸等有機物則被次氯酸鉀氧化分解成為小分子有
機物;然后用加壓泵將前反應槽內的粗鹽水送出,在汽水混合器中與
空氣混合后進入加壓溶氣罐,通過混合器,再進入預處理器,經過預
處理的鹽水進入氨吹除塔后,進入后反應槽,在后反應槽加入氯化鈣
與碳酸鉀精制劑,加入氯化鈣,調節鹽水中的鈣鎂離子,有利于形成
疏松沉淀。鹽水中的鈣離子與碳酸鉀反應形成碳酸鈣沉淀,充分反應
后的鹽水進入中間槽,通過過濾器給料泵打入戈爾過濾器,過濾后的
精鹽水流入3#折流槽。在3#折流槽內加入來自老離子膜電解的亞硫酸
鉀溶液除去鹽水中的游離氯后進入過濾精鹽水貯槽。
來自一次鹽水工序的過濾鹽水進入過濾鹽水槽,過濾鹽水用過濾
鹽水泵經鹽水預熱器,將鹽水加熱到60℃,以合適的流量送入螯合樹
脂塔,以使鹽水中的Ca2+、Mg2+含量降至20ppb以下,送入超純鹽
水貯槽,用超純鹽水泵送往陽極液高位槽。
經過二次精制的飽和鹽水加入電槽的陽極室,其中溶液里的cr
在陽極放電,生成Cb從溶液中逸出,消耗部分KC1的飽和鹽水則成
為淡鹽水流出電槽,而k+則透過膜移向陰極,與此同時,向電解陰極
室加入純水,H.0中日在陰極上放電,生成H?從溶液中逸出,而在
陰極附近產生OY則和從陽極過來的k+結合生成KOHo在實際生產
中,仍有少量的C「通過擴散從陽極室遷移至陰極,使生成的堿液中
含有少量KC1;同時又有少量OFT,由于電子遷移從陰極室移向陽極
室,從而導致電流效率下降和陽極反應的漕加。
氯氫部分:
由電解工序來的濕氯氣,其溫度約為87C,進入氫氣冷卻塔下部,
與塔內噴淋冷卻水接觸,直接進行冷卻和洗滌,氫氣中大部分雜質及
蒸汽冷凝水被冷卻帶走,自流回循環水系統。而氫氣溫度降至40c從
塔頂出來,進入氫氣壓縮機,壓縮后的氫氣,其壓力約為O.lMpa(G),
經氫氣冷卻器、水霧捕沫器捕集水霧后,至分配臺,最后送出界區。
開車時的濃度較低的氫氣、運行過程中的不合格氫氣以及過剩的氫氣,
經分配臺的放空管道和氫氣放空阻火器,排入大氣。
自氯氫處理工序來的原料氯氣(約O.15Mpa.G,45°C)經捕沫器進
入液化器與冷凍工序來的氟里昂換熱后約在-23℃下大部分液化,液
化器的液化效率靠調節不凝氣量來控制。出液化器的液氯與不凝氣
(少量未被液化的氯氣與其它先雜質氣體)進入液氯分離器,在液氯
分離器中進行氣液分離,分離后的液氯流入液氯貯槽,不凝氣進入尾
氣分配臺與其它廢氯氣(如液氯貯槽進液氯時排出的氯氣,排污排出
的不凝氣、抽鋼瓶的氯氣等)混合后送往鹽酸工序或廢氣處理工序。
自氯氣處理工序來的原料氯氣或液氯工序來的液氯尾氣經氯氣
緩沖罐除去硫酸霧沫,再經氯氣管道阻火器,與氫氣處理工序來的經
氫氣緩沖罐、氫氣管道阻火器的氫氣一起進入三爐合一合成爐,在合
成爐中燃燒生成氯化氫氣體,再用尾氣吸收塔來的鹽酸(約6%)吸
收為31%的鹽酸,燃燒和吸收放出的熱量由冷卻水帶走。三合一合成
爐底部出來的高純鹽酸,經鹽酸液封罐進入鹽酸貯槽用鹽酸泵(送至
鹽酸計量槽裝車,或由泵送至電解工序或界區。
氫氧化鉀部分:
蒸發過程既是水分從堿液中蒸發的過程,主要過程如下:由32%
堿泵把堿液打入一效蒸發器,利用低壓蒸汽和二次蒸汽加熱堿液,在
負壓狀態下蒸發,濃度升高至約41%;由41%堿泵打出的41%堿液,
進入二效蒸發器,利用低壓蒸汽和二次蒸汽加熱堿液,在負壓狀態下
蒸發,使濃度達到約48%:一部分堿液經換熱器HE-32201預熱后進
入三效蒸發器,進入制作片堿流程;一部分堿液進入48%罐區作為成
品出售。
蒸發系統正常運行。48%KOH自泵從升膜蒸發器底部進入預濃
縮,由約48%KOH變為約72%KOH,加熱介質為高壓蒸汽
(25—40bar)o72%KOH自從升膜蒸發器的汽液分離器出口依靠
重力流進降膜濃縮器中。三效蒸發分離的水蒸汽做為二次蒸汽被送
到降膜蒸發器,做為32%KOH蒸發的熱源。堿在降膜濃縮器中通過
熱熔融鹽的加熱由72%KOH變成92%KOH,依靠重力被收集到分
離器,產生的二次蒸汽被送到降膜蒸發器,做為41%K0H蒸發的熱
源。90%KOH熔融堿從分離器依次流到密封罐、片堿機浸槽。熔融
堿與冷卻轉鼓接觸,在其表面形成薄膜,用刮刀將冷卻結晶下來的
堿層刮下。片堿通過溜槽到包裝秤,然后經過稱重、扎口、縫合,
按工藝要求包裝入庫。
1.2.2危險源與風險分析
表122-1主要危險、有害因素分布區域表
危險、有害因素存在場所(崗位)
火災、其他爆炸電解崗位、氫處理崗位、高、低壓配電室
壓力容器爆炸氯氫處理崗位
中毒窒息氯氫處理、鹽酸、片堿崗位
灼燙片堿崗位
觸電全公司用電設備
機械傷害全公司各類機械設備
高處墜落管廊、車間操作平臺
物體打擊檢修作業、操作平臺作業、庫房
車輛傷害廠區道路、裝車區、卸車區
坍塌庫房、原料、產品堆放區
淹溺循環水池
職業危害(粉塵類)片堿工序
危險化學品泄漏電解、氯氫處理、廢氣處理、鹽酸合成、片堿崗位
職業危害(噪音)空氣壓縮崗位
1.2.3風險分析
1.2.3.1火災、爆炸危險性分析
公司在生產過程中,由電解工藝產生的氫氣為易燃易爆氣體,與
空氣混合能形成爆炸性混合物,爆炸下限4.1%,上限限74.1%,遇明
火、高熱極易引起燃燒爆炸。氣體比空氣輕,在室內使用和儲存時,
漏氣上升滯留屋頂不易排出,遇明火會引起爆炸。對現場操作人員生
命安全造成威脅。
另外由于公司用電設備眾多,電氣設備、線路,可能因超負荷、
過熱、機械損傷、老化、電器故障等因素導致短路,引發電器火災事
故。
1.2.3.2中毒窒息危險性分析
公司在生產過程中,由電解工藝產生的氯氣為有毒氣體,對眼、
呼吸系統粘膜有刺激作用。可引起迷走神經興奮、反射性心跳驟停。
急性中毒,輕度者出現粘膜刺激癥狀;眼紅、流淚、咳嗽,肺部無特
殊所見;中度者出現支氣管炎和支氣管肺炎表現,病人胸痛、頭痛、
惡心、較重干咳、呼吸及脈搏增快,可有輕度紫蟲等;重度者出現肺
水腫,可發生昏迷和休克。有時發生喉頭痙攣和水腫,造成窒息C還
可引起反射性呼吸抑制,發生呼吸驟停死亡。由于氯氣與水結合形成
鹽酸,對管道、設各、容器都有較強的腐蝕性,有可能造成氯氣泄漏
事故,對操作員工的生命安全造成威脅。
公司在生產過程中,片堿車間煤氣燃燒爐所使用的煤氣,由于煤
氣中含有大量的一氧化碳,所以通常所說的煤氣中毒就以一氧化碳中
毒。由于一氧化碳是一種無色、無刺激性氣味的氣體,不易被人們察
覺,人若長期在一定濃度一氧化碳環境中會產生頭痛、嘔吐和其他不
明顯癥狀,甚至因血液中碳氧血紅蛋白濃度升高而導致死亡。在日常
生產過程中,可能因為管道設備的泄漏而導致現場人員煤氣中毒。
1.2.3.3觸電危險性分析
觸電事故的發生是由于電氣作業人員噪作時.,未按操作規程辦理
操作票,檢修時現場未設置安全標識,亂接亂擺臨時電源,和電氣設
備本事老化、接地不破損、絕緣層撥離等因素導致的。
檢修或搶修時,會使用臨時電源,如果電纜絕緣不良或電氣設備
漏電,就可能發生觸電事故。正常運行時也會由于操作人員違章操作
發生觸電事故。
各種電器設備、設施,如變壓器、電機、電容器、斷路器、隔離
刀閘、避雷器、靜電接地等,若沒有按照規定周期進行必要的檢修及
試驗檢測,一旦性能下降,就會形成安仝隱患,造成觸電事故。
1.2.3.4化工灼傷險性分析
本廠使用及生產的危險化學品眾多,其中氫氧化鉀、氫氧化鈉、
鹽酸、硫酸均為腐蝕品,對承載容器及管道的腐蝕性較強,可能導致
設備破損,發生危險化學品泄漏事故,造成現場人員發生化學品灼傷
事故。
1.2.3.5機械傷害危險性分析
動力驅動的傳動件、轉動部位,若防護罩、防護欄失效、破損或
殘缺,人體接觸設各時可能發生機械傷害事故。企業發生的機械傷害
事故,主要是由于操作人員的違章操作及設備本身的設計缺陷或破損
造成的。
1.2.3.6高處墜落危險性分析
公司各車間工序的銜接物料傳送,電力傳輸大多是通過管廊實現
的,還有部分車間的操作平臺,這些場所都是距離地面較高的,作業
人員在進行巡檢、采樣、檢驗、維修等活動時,如未系安全帶,或者
作業平臺無護欄,孔洞無蓋板時.,容易發生高處墜落事故;如在夜間,
上述區域未設置有效照明,也有可能發生高處墜落事故。
1.2.3.7危險化學品泄漏危險性分析
公司使用及生產的危險化學品眾多,其中氫氧化鉀、氫氧化鈉、
鹽酸、硫酸均為腐蝕品,對承載容器及管道的腐蝕性較強,可能導致
設備破損,發生危險化學品泄漏事故,造成人員傷亡設備財產損失和
環境損害。
1.2.3.8起重傷害危險性分析
在生產過程中,起重作業時由于繩索拉斷、超負荷吊運、卷揚機
過卷、歪拉斜吊重物沒有掛牢、現場指揮失誤時;都有可能導致起重
傷害事故的發生。
1.2.3.9壓力容器爆炸危險性分析
公司壓力容器大多集中在氯氫車間,運行時不僅要承受一定的溫
度和壓力,而且要遭受所承載介質的腐蝕和磨損,因此具有爆炸的危
險。如在壓力容器設計、生產、安裝的過程中,存在缺陷,或者未按
規定時間進行檢修和校驗,因年久失修、或操作人員的違章操作都可
能導致壓力容器爆炸事故的發生。
1.2.3.10風險分析結果
通過上述分析,結合公司實際生產經驗和同行業案例,XX化工
有限公司主要危險時火災爆炸、中毒窒息、高處墜落、危險化學品泄
漏和化學品灼傷。發生火災爆炸、中毒窒息、危險化學品泄漏的可能
性比較大,發生其他事故的可能性相對較小。
1.2.3XX化工有限公司危險源
經過危險有害物質辨識、危險有害因素分析、重大危險源辨識,
結合公司生產實際及同行業案例,公司重大危險源為氯氫車間的液氯
儲槽區。液氯儲槽工序存在著液氯且數量較大。液氯儲槽4個,貯存
能力為128噸,超過了《重大危險源辨識》中規定的5噸的臨界量,己
構成重大危險源液氯儲槽發生氯氣泄漏事故的風險較高。液氯(氣氯)
為高毒物質,會對人畜造成重大傷害直至死亡;且氯氣密度比空氣大,
會沿地表擴散而造成嚴重的環境污染。
1.3應急組織機構及職責
1.3.1應急組織體系
見附件1:安全生產事故應急組織體系圖:
1.3.2指揮機構及成員職責
1.3.2.1應急救援指揮部
本廠設立事故應急救援指揮部,總經理任總指揮,經理任副總指
揮,相關部門及車間領導任成員。指揮部設在安全生產管理中心下屬
中控室。下設六個專業分隊,即通訊隊、搶險隊、安全環保隊、后勤
保障隊、物資供應隊、警戒隊,具體構成如下:
總指揮:有總經理擔任,若總經理不在時由經理擔任。
副總指揮:由生產副經理擔任。
成員:辦公室、安全管理部、安全生產管理中心、供應部、各生
產車間等負責人組成。
指揮部職責:
(1)貫徹落實地方黨委、政府應急管理工作任務或下達應急處
置措施指示,根據地方黨委、政府和相關部門發布的預測、預警、落
實預測、預警要求C
(2)組建日常辦事機構、應急處置機構。
(3)發生事故時,負責發布、解除相應預警和應急響應。
(4)組織并指揮救援隊伍實施救援處置行動。
(5)向上級匯報和向相鄰單位通報事故情況,必要時向上級有
關單位發出救援請求。
(6)應急結束后,負責生產系統的恢復工作。
(7)負責組織對事故的調查工作,并總結應急救援工作的經驗
教訓I。
應急指揮部成員職責:
(1)總指揮(總經理):全面負責并指揮全廠的應急救援工作。
(2)副總指揮(后勤副經理):協助總指揮工作并負責對外宣
傳和信息發布、治安警戒、后勤保障等工作。
(3)副總指揮(生產副經理):協助總指揮工作并負責現場聯
絡、協調及配合工作。
(4)指揮中心(安全生產管理中心下屬中控室):
a.負責事故信息的接收(接警)、傳遞、反饋和各項指令的下
達執行。
b.在事故應急過程中,具體負責事故搶險、設備設施搶修的現
場指揮、現場處置和現場傷員搶救。
c.負責生產系統的開(停)車調度協調工作。
d.總指揮、副總指揮不在現場或中夜班休息日期間,代行總指
揮職權。
(5)成員(各部門負責人):服從指揮中心的統一指揮、履行
本部門職責并負責本部門的應急管理工作。
(6)成員(各車間負責人):服從指揮中心的統一指揮和調配、
履行本車間職責并負責本車間的應急管理工作。
1.3.2.2應急辦
應急辦設在安全管理部,由孫芳春任主任,負責應急日常管理的
常設機構。
應急辦職責:
(1)負責日產應急管理工作。
(2)接受地方黨委、政府、相關管理部門信息、指示和各部門
事故的報告。
(3)及時核實信息并作出判斷后,迅速向公司應急救援指揮部
報告,并跟蹤事故的發展勢態。
(4)保持上下溝通,及時傳達地方黨委、政府、相關管理部門
或公司應急指揮部指令,組織協調應急處置人員及時趕到現場,組織
調配應急處置現場所需物資。
(5)負責與地方黨委、政府、相關管理部門和新聞媒體聯絡,
協調工作,根據授權,對外發布信息。
(6)負責公司應急指揮部應急管理和應急處置工作上報、下發,
材料的起草、審核工作,并做好有關的會議記錄以及信息的匯總和綜
合協調工作。
(7)編制和修訂《XX化工有限公司生產安仝事故應急救援預案》、
《專項應急預案》和《現場處置方案》,報公司批準,并按規定報區
(市)應急中心審查備案。
(8)組織實旅公司綜合應急預案或專項應急預案的培訓和演練,
并進行總結、考核,并提出整改意見。
(9)指導、監督、檢查應急管理和應急處置工作的落實。
1.3.2.3通訊隊
通信隊:由安全生產管理中心下屬中控室組成。隊長安全生產管
理中心主任擔任。
職責:
(1)負責聯絡、接應外部救援隊伍。
(2)記錄預警、請求救援時間、各救援隊及外部救援力量到達
時間、救援物資、裝備、有關領導及相關部門、人員到達現場時間、
現場救援組織、協調、現場應急處置等具體的應急行動情況,以及領
導的批示、建議等。對應急處置工作全過程作出詳細記錄,為總結、
改進公司事故應急救援提供依據。
1.3.2.4搶險隊
搶險隊:由保全車間職工組成,隊長由保全車間主任擔任。
職責:
(1)控制事故態勢(控制火勢要延、有毒有害氣體要延、危險
化學品泄漏等)。
(2)盡可能消除事故(撲滅火勢,切斷有毒有害氣體泄漏源、
封堵危險化學品泄漏源等)。
(3)搶修受損設備管線,配合救治傷員。
(4)配合應急救援中心和XX縣消防大隊等外部力量實施現場
救援工作。
1.3.2.5安全環保隊
由安全管理部和安全生產管理中心下屬化驗室員工組成。隊長由
安全管理部部長擔任。
職責:
(1)指揮搶險工程中安全設備、附件的正確使用。
(2)對搶險人員進行洗消。
(3)對事故中泄漏的可能對環境造成危害的物品進行回收或作
無害化廢棄處理。
1.3.2.6后勤保障隊
山辦公室人員組成。隊長由辦公室主任擔任。
職責:
(1)搶救傷員。
(2)與外部衛生醫療機構的救援隊伍配合、銜接救治傷員。
(3)安排傷亡人員及家屬的食宿。
(4)應急處置費用支出結算工作。
(5)承擔其他未涉及的職責。
1.3.2.7物資供應隊
由供應部人員組成。隊長由供應部部長擔任。
職責:
(1)為應急響應提供設備、設施、物資、運輸服務。
(2)在醫療機構救援隊伍未感到前,搶救、搬運、輸送受傷人
員。
1.3.2.8警戒隊
由辦公室保衛人員組成。隊長由辦公室保安隊隊長擔任。
職責:
(1)檢測現場可燃、有毒有害氣體情況。
(2)設立警戒線,禁止無關人員進入現場。
(3)疏散危險區人員和無關人員。
(4)與XX縣公安分局、交警大隊做好銜接,保證外部救援力量
順利進入事故區域C
(5)嚴禁無關人員包括記著進入現場,以免影響應急救援。
(6)嚴禁圍觀群眾和其他人員拍照,防止發生次生事故。
L4預警及信息報告
1.4.1危險源監控
1.4.1.1重大危險源辨識
(1)重大危險源的辨識依據
依據《危險化學品重大危險源辨識》(GB18218-2009)>國家安
監局《關于開展重大危險源監督管理工作的指導意見》(安監管協調
字(2004)56號)等進行辨識。
(2)重大危險源的辨識
危險化學品重大危險源辨識
單元內存在危險化學品的數量等于或超過規定的臨界量即定為
重大危險源。單元內存在的危險化學品的數量根據處理危險化學品種
類的多少區分為以下兩種情況:
單元(在500m范圍內劃分一個單元)內存在危險化學品為單一
品種,則該危險化學品的數量即為單元內危險化學品的總量,若等于
或超過相應的臨界量,則定為重大危險源。
公司生產過程中所涉及的危險物質中有氯、氫氣、氯化氫被列入
重大危險源物質,其臨界量分別為5t、5t和203各車間所存在的危
險物質辨識過程如下:
單元(在500m范圍內劃分一個單元)內存在的危險化學品為多
品種時,則按(1)公式計算,若滿足(1)公式,則定為重大危險源。
-01—QQn,1
QiOaOn(1)
式中:ql,q2,...qn——每一種危險化學品的實際存在量,單位
為噸;
QI,Q2,...Qn——與各危險化學品相對應的臨界量,單
位為噸。
電解車間:氯氣和氫氣主要存在于電解槽內,共有5個電解槽,
共含有氯氣82kg,氫氣23kg。
氯氫處理車間:該車間存在的重大危險源物質有氯氣和氫氣,氯
氣主要存在于洗滌塔和干燥塔,其中洗滌塔容積分別為10m3和6m3,
干燥塔容積分別為2.2m3、9.7m3、1.3m3,氯氣的密度為
2.48*1.293=3.2kg/m3,故氯氣的總質量為3.2*(10+6+2.2+9.7+1.3)
=93.44kg;氫氣主要存在于洗滌塔4.3m3,撲沫塔內7.9m3,氫氣的
密度為0.07*1.293=0.09kg/m3,故氫氣的總質量為0.09*(4.3+79)
=1.098kg;
鹽酸合成車間:氯氣由管道直接輸送,氫氣位于氫氣緩沖罐內,
氯氣管道規格為6159長度為50m,管道壓力0.15MPa的質量為,根
據理想狀態氣體方程計算得常溫常壓下氯氣體積為:
0.88*(0.15+0.1)=0.1*V,V=2.2m3,故氯氣質量為2.2*3.2=7.04kg;氫
氣主要存在于氫氣緩沖罐中,用于氯化氫合成。氫氣緩沖罐的容積為
9m3,儲存壓力為0.15MPa,根據理想氣體狀態方程:(0.15+0.1)
*9=0.1*V,求的V=22.5m3,氫氣的密度為0.07*1.293=0.09kg/m3,
所以氫氣緩沖罐中氫氣的質量為0.09*22.5=2.02kgo氯化氫從合成塔
出來后直接進入石墨吸收塔用水吸收,沒有中間儲存,故不計算其數
里。
冷凍車間:液氯數量計算:液氯主要存在于液氯中間槽、液氯槽
車、液氯儲罐和液氯鋼瓶內,其中液氯鋼瓶充裝完成后,液氯包裝區
中的液氯鋼瓶實瓶不儲存,按當天的銷售量充裝液氯鋼瓶,槽車也是
按當天的銷售量充裝。液氯的密度為1.47t/m3,該裝置使用液氯貯罐
四臺,其中一臺備用,每只的貯存能力為40.4m3,充裝系數以0.8
計,共計40.4X3X0.8X147=142噸;中間罐4.8m3,充裝系數以
0.8計,共計4.8X2X0.8X1.47=11.3;計算結果見下表:
危險化學品重大危險源辨識一覽表
車間物質qQq/Q
電解車間氯0.08250.016
氫0.02350.0046
氯氫處理車氯0.09350.0186
間氫0.00150.0002
鹽酸合成車氯0.0750.014
間氫2.0250.404
氯化氫0200
冷凍氯153.8530.76
合計31.2
經過計算Xq/Q=31.2>l,故該公司構成重大危險源,液氯的儲存
數量就已經超過了重大危險源臨界量,故液氯儲罐單獨構成重大危險
源,企業應建立危險化學品重大危險源臺帳,對重大危險源的設備設
施情況、安全設施情況、消防設施情況、檢測報警情況等內容進行了
建檔登記,定期的檢測和評估,并將重大危險源情況報送安全生產監
督管理部門進行備案。
此外公司涉及的危害因素有:
(1)火災、爆炸危險性:
a.電解、氯氫處理和高純鹽酸生產過程中的主要物料均具有易
燃、易爆的特性,一旦發生泄漏,這些物料可迅速與空氣形成爆炸性
混合物,遇到點火源,就有燃燒/爆炸的危險。。
b.電解副產物三氯化氮一旦在系統中聚積到一定的濃度,遇熱、
高溫和撞擊就會發生爆炸。
c.壓力容器在受熱、受損或違章作業狀態下,具有爆炸的危險
性。
(2)毒性危險性
a.液氯(氣氯)為高毒物質,會對人畜造成重大傷害直至死亡;
且氯氣密度比空氣大,會沿地表擴散而造成嚴重的環境污染。
b.氯化鋼為有毒物質,人體直接長期接觸或食入具有中毒的危
險性。
(3)觸電等其它危險性
a.由于電氣設施老化、破損及接地失效等極易造成觸電傷人事
件。
b.液氯、液體氫氧化鉀、高溫熔鹽及蒸汽等對人體具有灼燙的
危險性。
C.機械設備(包括起重設備)缺陷、違章操作或違章檢修等具
有機械傷害、起重傷害、物體打擊及高處墜落等危險性。
(4)自然災害危險性
自然災害(如狂風、暴雨、洪水和地震等)不僅具有淹溺、坍塌
等可能性,且極易引發次生或衍生事故(如氯氣泄漏等)的危險性。
重大危險、有害因素分布:
序危險設備或崗位主要危害介
主要危險、有害因素危害程度
號名稱質名稱
1電解槽氫氣、氯氣、火災、爆炸、中毒、灼正常情況下不會
堿液傷、腐蝕、觸電造成危害
一次鹽水氯化鋼中毒正常情況下不會
造成危害
2變壓整流裝置觸電、火災正常情況下不會
造成危害
3堿液泵堿液腐飩、灼傷正常情況下不會
造成危害
4氯氫處理氯氣、氫氣、火災、爆炸、中毒、灼正常情況下不會
濃硫酸、稀硫傷、腐蝕造成危害
酸
5廢氣處理氯氣中毒、灼傷、腐蝕正常情況下不會
造成危害
6蒸發片堿及包裝液堿、固堿中毒、腐蝕正常情況下不會
造成危害
7循環水加氯間氯氣中毒正常情況下不會
造成危害
1.4.L2危險源控制原則
生產副經理負責組織排查廠區重大危險源,并組織安全評估和上
報工作,同時制定應急救援預案,明確檢測、監控、治理、救援措施
并負責落實。由安全管理部負責組織各相關部門對危險源日常管理工
作,落實檢測、監控、治理措施。按周期將重大危險源管理建立臺賬
入檔。
各部門必須對己確認的本部門危險源落實崗位職責,制定嚴格的
安全管理制度和相應的治理措施及長遠規劃,對重大危險源進行嚴格
監控和管理。各部門建立定期檢查制度和巡檢制度,掌握危險源的動
態變化情況。對檢查出的問題,及時采取措施予以排除,對不能排除
的,要立即報告上級部門,及時制定有效拮施予以消除或采取其他措
施預防事故的發生C發現的問題無論大小要及時如實的記入重大危險
源檔案。
安全管理部應指定專人每月對危險源迄行情況、安全現狀、應急
救援預案、安全管理制度執行落實情況進行全面檢查。由生產副經理
負責每年定期組織專業技術人員和專家對危險源進行總體安全評估,
擬寫安全評估意見并簽字備查,指定相應措施、計劃。對安全評級中
發現的問題,由相關部門負責人負責按照要求進行整改,對存在現實
危險的裝置,應當由生產副經理負責組織相關人員對危險源每季度至
少進行一次安全檢查,對檢查中發現的不安全因素,尚未構成事故隱
患的,應當予以糾正,已經構成隱患的,責令立即排除或限期整改,
對重大事故隱患,在排除前和排除期間無法保證安全的,應當責令從
危險區域內撤出作業人員,并責令暫時停產或停止使用。重大事故隱
患排除后,經安監部門審查同意,方可重新生產和使用。
各部門每年要對本部門危險源監控措施、檢查、整改結果等情況
進行一次總體分析,并報安全管理部備案。
1.4.1.3危險源監控措施
(1)建立危險源監控制度,落實監控措施。
(2)建立安全檢查、巡檢制度,定期對現場進行安全檢查。
(3)建立交接班管理制度,并保存好記錄
(4)場內壓力容器、天車、場內機動車等特種設備要定期檢測,
確保運行安全。
(5)防雷、防靜電設施定期進行檢測。
(6)設備設旅定期保養,并保存好記錄。
(7)特殊自然氣候前(暴雨、雷電、高溫等)、實施專項安全
檢查。
(8)嚴查“三違"查事故隱患,落實責任制、落實整改措施、
落實整改期限。
(9)定期做地基沉降監測。
對上述危險源控制與管理,有公司負責安全生產專職人員處置。
1.4.2預警行動
1.4.2.1預警
1.4.2.1.1預警級別
按照生產安全事故緊急程度、發展態勢和可能造成的危害,由高
到低依次采用紅色、橙色、黃色和藍色標示,紅色為最高級。
(1)紅色預警。情況危急,有可能發生或引發特別重大事故時;
事故己經發生,有可能進一步擴大事故范圍或引發次生、衍生事故,
造成重大人員傷亡時。
(2)橙色預警。情況緊急,有可能發生或引發重大事故時;事
故已經發生,有可能進一步擴大事故范圍,造成更多人員傷亡時。
(3)黃色預警。情況比較緊急,有可能發生或引發較大事故時;
事故已經發生,有可能進一步擴大事故范圍,造成較多人員傷亡時。
(4)藍色預警。存在重大安全隱患,有可能發生或引發事故時;
事故已經發生,有可能進一步擴大事故范圍,造成人員傷亡時。
1.4.2.1.2預警發布和解除
(1)藍色和黃色預警:由本廠事故應急救援指揮部發布和解除,
并報市應急辦備案C
(2)橙色預警:由本廠事故應急救援指揮部向市應急辦提出預
警建議,由市應急辦或授權本廠事故應急救援指揮部發布和解除。
(3)紅色預警:由本廠事故應急救援指揮部向市應急辦緊急提
出預警報告,由市應急辦發布和解除。
(4)預警信息的發布、調整和解除可通過廣播、電視、報刊、
通信、互聯網、特定區域應急短信、警報器、宣傳車或組織人員逐戶
通知等方式進行,對老幼病殘孕等特殊人群以及學校等特殊場所和警
報盲區應當采取有針對性的公告方式。
1.4.2.2行動
進入預警狀態后,應采取以下行動:
(1)立即啟動相關應急預案。
(2)發布預警公告。
(3)轉移、撤離或者疏散可能受到危害的人員,并進行妥善安
置。
(4)指令各應急救援隊伍進入應急狀態,立即開展應急監測,
隨時掌握并報告事態進展情況。
(5)針對突發事件可能造成的危害,封閉、隔離或者限制使用
有關場所終止可能導致危害擴大化的行為和活動。
(6)調集應急所需物資和設備,確保應急保障工作。
1.4.3信息報告與處置
公司設置24小時有效固定報警電話,接警單位為公司安全生產管
理中心下屬中控室,公司安全生產管理中心下屬中控室電話:、。
事故現場負責人應立即撥打安全生產管理中心下屬中控室電話,
值班人員接到報警后迅速查明事故發生的具體部位、原因、事故發展
態勢、傷亡情況,并迅速向應急指揮部報告。
事故現場負責人和應急指揮部按照預警級別和圖L4.3.1信息報
告流程圖逐級上報,緊急情況下,可越級報告,或撥打110或119,有
人員受傷嚴重的撥打120。
圖L4.3.1——信息報告流程圖
信息報告程序主要包括:
1、信息就收與通報
a、公司安全生產管理中心下屬中控室24小時應急值守電話:
b、現場員工在發現事故發生或者緊急情況下,應立即向值班領
導及以上人員報告,并在保證自身安全的情況下立即按照相關事故處
置方案開展自救。
c、值班領導接到報警后,立即啟動事故現場處置方案,同時利
用一切可使用的通訊手段向應急救援小組報告,總指揮接到報告后,
事故根據現場事態發展情況,確定是否啟動公司安全生產事故應急救
援預案。
d、指揮部通知各應急救援組和公司內部相關人員,動員應急人
員立即采取相應行動,并指令保衛人員將無關人員和圍觀群眾帶離危
險區域。
e、通訊隊,立即開展工作,保持指攔部與各應急救援組織的通
訊聯絡暢通,同時要保證與外部相關部門機構的聯絡暢通。
2、信息上報
應急救援指揮部接到事故報告后,由總指揮發布命令,立即啟動
應急預案,采取有效措施,組織搶救,防止事故擴大,減少人員傷亡
和財產損失。應急救援指揮部需指定事故報告人員,盡快(1小時內)
用電話向XX縣安監局等有關部門報告。報告事故包括下列內容:
a、事故發生單位概況。
b、事故發生的時間、地點以及事故現場情況。
c、事故的簡要經過
d、事故已經造成或者可能造成的傷亡人數(包括下落不明人數)
和初步估計的直接經濟損失。
e、已采取的措施。
3其他應報告的情況。
3、信息傳遞
由指揮部根據事態情況向公司內部發布事故消息。當事故危機周
邊單位時,由指揮部人員向政府以及周邊單位書面發送警報,事態嚴
重緊急時,指揮部直接聯系政府及周邊單位負責人,由總指揮親自向
市政度或負責人發布消息,提出要求組織疏散或者請求援助。
公司的信息傳遞渠道主要有兩種,正常情況下由各部門負責人向
總經理匯報;在緊急情況下,公司所有人員對可能導致或轉化為安全
事故的各類信息可立即向公司總經理報告,必要時提出啟動應急預案
的建議。安全生產管理中心下屬中控室接到報警后按上述工作程序進
行處理。
1.5應急響應
1.5.1響應分級
根據《生產安全事故報告和調查處理條例》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
院第493號令,第一章,第三條根據生產安仝事故(以下簡稱事故)
造成人員傷亡或直接經濟損失,事故一般可分為以下等級:
(1)特別重大事故,是指造成30人以上死亡,或者100人以上
重傷(包括急性工業中毒,下同)或者1億元以上直接經濟損失的事
故;
(2)重大事故,是指造成10人以上30人以下死亡,或者50人
以上100人以下重傷,或者5000萬元以上1億元以下直接經濟損失
的事故;
(3)較大事故,是指造成3人以上10人以下死亡,或者10人
以上50人以下重傷,或者1000萬元以上5000萬元以下直接經濟損
失的事故;
(4)一般事故,是指造成3人以下死亡,或者10人以下重傷,
或者1000萬元以下直接經濟損失的事故。
安全生產事故應急救援響應堅持屬地為主的原則,公司按照有關
規定負責本公司的應急救援處置工作,根據實際情況啟動本預案。
根據事故嚴重程度可控性、救災難度和影響范圍,原則上按照
發生一般(w級)、較大(in級)、重大(H級)和特別重大(I級)
四級事故災難,分別啟動相應級別應急預案,組織實施應急救援工作。
根據事故嚴重程度可控性、救災難度和影響范圍,原則上按照
發生一般(W級)、較大(in級)、重大(I[級)和特別重大(I級)
四級事故災難,依次啟動公司級、市級、省級和國家級應急預案,組
織實施應急救援工作。
一般事故(IV)響應
發生一般事故,由廠事故應急救援指揮部啟動相應專項應急預案
的IV級響應,并協助事故發生單位對事故進行應急處置工作。
較大事故(HI)響應
發生較大事故,由廠事故應急救援指揮部啟動相應專項應急預案
的in級響應,并負責事故的應急處置工作。
重大事故(II)響應
發生重大事故,由廠事故應急救援指揮部報請市應急辦啟動相應
應急預案的H級響應,并在市應急辦的統一指揮和協調下,由廠事故
應急救援指揮部負責事故的應急處置工作。
特大事故(I)響應
發生特大事故,由廠事故應急救援指揮部報市應急辦啟動相應應
急預案的I級響應,并在市應急辦的統一指揮和協調下,借助社會力
量,由市應急辦負責、廠事故應急救援指揮部配合對事故的應急處置
工作。
1.5.2相應程序
1.5.2.1應急指揮相應程序
發生事故達到W級以上相應標準時,公司立即啟動本預案,組織
實施應急救援,并及時向XX縣安全生產監督管理局匯報。報告內容
包括:事故發生的時間、地點、事故類別、事故發生的原因、危害程
度、救援要求等內容。
公司立即啟動本預案并按下列程序和內容響應。具體見應急處置
程序流程。
(1)公司安全生產管理中心下屬中挖室值班人員負責接收事故
報告信息,接到事故報告后做好事故情況的詳細記錄,并立即通知安
全管理部部長、應急救援指揮部總指揮、副總指揮及相關單位負責人
到安全生產管理中心下屬中控室集合。
(2)總指揮(或副總指揮)決定啟動本預案,指揮部正式運轉。
(3)指揮部辦公室整理事故資料、圖紙,提供救援力量情況等
相關資料,供指揮部決策、指揮使用。
(4)由總指揮或副總指揮組織研究、決策救援方案,指揮部成
員根據命令認真履行各自職責。
(5)指揮部根據事故類別,確定委派現場工作組的人選和救援
技術組的成員。
(6)指揮部根據受傷人員情況,與醫療機構簽訂救護合同,醫
療機構組織專業醫療救護組予以增援,同時做好傷員住院的準備工作。
(7)應急救援人員安全防護:
a、在搶險過程中,專業或輔助救援人員,根據事故的類別、性
質,采取適當的防護措施。
b、安全管理部及辦公室保衛人員要嚴格控制進入事故區域的人
數,所有救援人員必須攜帶安全防護裝備,才能進入事故搶救區域開
展已經救援工作。
c、救援人員必須認真按照救援方案和安仝措施執行,確保自身
安全。
d、所有救援工作點都要安排專業檢測人員化驗氣體成分,風向
和溫度等。確保搶險現場安全。
e、在事故應急救援中,現場應急指揮部要安設專人記錄事故搶
險方案和執行情況,檢測、監控事故發展態勢,提前采取合理的應急
措施。
f、應急救援各成員按照各自職責分工投入搶險工作中。
1.5.2.2應急行動響應程序
1.5.2.2.1事故現場第一發現人員應急行動程序
事故發生后,現場人員立根據現場情況適時實施事故響應,啟動
現場處置方案,在穿戴好防護用品后,利用現場應急救援器材做應急
處置,同時(如有傷員,應首先搶救傷員脫離事故發生區域),用喊
話的方式向現場其他人員發布預警。
1.5.2.2.2事故現場其他人員應急行動程序
事故現場班長接警后,立即成立現場應急處置指揮小組并擔任指
揮,指揮現場處置,班長不在時,有本崗位副班長負責成立現場處置
小組,并擔任組長,履行組長職責。車間負責人到達現場后由車間負
責人擔任指揮,組織現場處置。
班長安排職工以最快捷的方式(打電話或當面報告)向車間負責
人報告事故情況,用對講機向其他車間示警,報警完畢后,穿戴好防
護用品到現場增援,其他人員在班長指揮下穿戴好防護用品后,到現
場增援。
1.5.2.2.3車間負責人接到預警后應急行動程序
車間負責人接警后,立即撥打電話,將事故情況上報公司應急辦,
并視事故具體情況請求啟動公司專項或綜合應急預案,然后到現場增
援。
1.5.2.2.4應急辦接到預警后應急行動程序
應急辦接到報警后,現根據事故情況判定事故等級,然后按以下
程序采取行動。
IV級事故
將事故情況上報總經理,并組織成立事故調查組到現場調查事故
情況,形成書面調查報告,呈交總經理。
in級、II級事故
立即實施in級、n級事故響應,啟動專項應急預案,用電話、對
講機等方式發布預警信息,通知、協調各相關部門展開應急行動,然
后撥打電話將事故情況上報總經理,按照預案和總經理指示,組織成
立應急救援指揮部、各專業救援小隊,任命總指揮、副總指揮、各救
援隊隊長,開展應急救援。
I級事故
立即撥打總經理電話上報事故情況,請求實施一級響應、啟動公
司綜合應急預案。并按預案要求和總經理指示,實施一級響應,啟動
綜合應急預案,用電話、對講機等方式發布預警信息,通知、協調各
相關部門展開應急行動,然后撥打電話將事故情況上報總經理,按照
預案和總經理指示,組織成立應急救援指揮部、各專業救援小隊,任
命總指揮、副總指揮、各救援隊隊長,開展應急救援。
1.5.2.2.5總經理接到預警后應急行動程序
總經理接到報警后,如是IV級事故,則批準應急辦實施四級響應、
啟動公司綜合應急預案請求,組織成立應急救援指揮部、各專業救援
小隊,任命總指揮、副總指揮、各救援隊隊長,開展應急救援。in級、
II級、I級事故應立即到現場指揮應急救援,在接到事故報告1小時
內,向所在地安全生產監督管理局應急管理辦公室報告事故信息,符
合應急結束條件時,發布應急結束指令。
1.5.2.2.6相關部門接到報警后的行動程序
各相關部門負責人接到啟動相關預案指令后,根據事故發展情況
決定停止本部門、車間范圍內動火、受限空間作業等,在確保本車間
生產安全、穩定的前提下,組織人員穿戴好相應防護用品,攜帶應急
救援器材趕赴事故現場增援。根據應急辦指令,組成救援小隊,按各
自職責實施救援。各部門、車間必須為應急救援行動的順利展開提供
支持和便利條件。在指揮部成立、各救援小隊到達現場前,事故發生
車間應按照相關專項預案或處置方案,積極采取有效措施,實施先期
處置,控制事故要延。
1.5.2.2.7通訊隊應急功能實施程序
通訊隊組織成立后,根據指揮部指令聯絡、接應外部支援隊伍,
向相關部門及周邊單位通告事故信息;傳達指揮部指示,反饋先關信
息;準備完善各類記錄、表格,按照職責做好應急行動情況、指揮部、
各級領導指示、政府及相關機關部室建議的詳細記錄。如進入搶險現
場,必須穿戴相關防護用品,保證自身安全。聯系電信部門保障應急
救援過程通訊暢通C
1.5.2.2.8后勤保障隊應急功能實施程序
后勤保障隊組織成立后,隊員穿戴好防護用品,攜帶擔架、急救
藥品等醫療用具趕赴現場,在其他救援小隊的配合和掩護下將傷亡人
員的轉移至安全區域,確認已撥打120急救中心電話請求支援。檢查
傷員呼吸、心跳是否正常,對傷員進行前期救護,傷員出現呼吸停止
情況時,實施人工呼吸,出現心臟停止跳動時,實施胸外按壓術,按
照呼吸比值30:2。對體外創傷人員傷口進行簡單的消毒處理、包扎,
與外部專業醫療機構支援隊伍做好傷員救治的銜接,對傷員進行護理。
接待安撫傷亡人員家屬,安排傷員及傷亡人員家屬食宿,為應急救援
提供資金、技術支持。
1.5.2.2.9搶險隊應急功能實施程序
搶險隊組織成立后,隊員根據事故性質及現場情況,穿戴好相應
的防護用品,在消防隊掩護下勘察情況,根據現場情況切斷電源、氣
源、危化品泄漏源,攜帶專業搶修工具、備件實施搶修。
1.5.2.2.10警戒隊應急功能實施程序
警戒隊組織成立后,負責消防工作的人員,根據事故現場狀況,
佩戴好相應的防護用品,鋪設好水帶,用多功能水槍噴射霧狀水掩護
醫療救護隊搶救傷員、掩護搶修隊搶修設備、切斷氣源、泄漏源C用
多功能水槍噴射的霧狀水控制火勢蔓延,稀釋泄漏物質;用相應的滅
火器配合滅火;用直流水槍冷卻保護起火前周邊設施設備;轉移現場
危險物資和重要物資,配合外部支援、消防隊伍及XX縣應急救援中
心實施救援。
負責疏散警戒的人員,根據事故現場狀況,佩戴好相應的防護用
品,攜帶可燃氣體報警儀、警戒線、標識牌等工具趕赴現場,檢測事
故現場可燃、有毒氣體泄漏情況,并根據檢測數據和氣象條件設立警
戒線,劃出警戒區,將應急現場劃分為危險排除區、污染降解區、支
援作業區三個區域;組織危險區域無關人員向上風、側風方向疏散,
嚴禁無關人會員包括記著進入事故現場,以免影響應急救援;根據現
場情況監督、指示進入危險區域的人員關閉非防爆通訊工具、穿不易
產生靜電火花的服裝、不帶鐵釘或金屬裝飾的鞋、使用防爆工具;嚴
禁圍觀群眾拍照,防止引發次生事故;通知停止可能造成事故擴大的
動火作業、吊裝作業等特種作業活動。與XX縣公安、交警部門做好
協調工作,確保外部救援力量能順利進入事故現場及時參與救援。
1.5.2.2.11物資供應、運輸隊應急功能實施程序
物資供應隊組織成立后,根據指揮部指令,將應急救援所需物資
運至現場,必要時可征用公司員工私人車輛,相關費用由公司承擔;
聯系、接應相關經營單位將所需物資運至公司。
1.5.2.2.12安全環保隊應急功能實施程序
安全環保隊組織成立后,根據事故現場狀況,佩戴好相應的防護
用品,趕赴現場參與救援,使用并指揮現場搶修人員正確使用應急搶
險設施、設備;指揮、監督各搶險小隊按照預案和處置方案要求正確
操作實施搶險,對事故中泄漏的危險化學品、有毒、有害氣體,進行
回收或作無害化處理后廢棄。
1.5.2.2.13資源調配實施程序
公司實施各級相應、啟動相關預案后,,各部門應積極配合應急
救援行動的展開,為順利開展應急救援行動提供人員、物資、資金上
的支持和便利,所有手續的辦理本著“特事特辦、一切從簡、有利于
事故應急救援”的原則,能事后補辦的一律事后補辦,無法補辦的一
律從簡,事后補齊先關手續。
1.5.2.2?14應急避險程序
全面貫徹以人為本原則,指揮部在組織應急救援時,應首先考慮
保障救援人員自身安全,救援人員必須根據事故性質及救援現場狀況
佩戴相應的防護用品。
遇到有火場中,容器已經變色或者從安全閥、泄壓閥等裝置發出
異常聲響等爆炸征兆時,總指揮必須下令馬上撤高。
救援人員遇到有嚴重威脅自身安全的情況時.,應首先確保自身安
全,必要時應立即撤退。
1.5.2.2.15應急響應程序圖
事故發生
1
接警
<
信息反饋
__________y____________
報警.警情判斷、相應級別.
指揮部、應急人員互助
辦人員到位
A專家技術支持
信息網絡開通
應急啟動
■)工程搶修
應急資源調配,,
各救援隊到位<.■>醫療救護
應急增援救援行動
->警戒與交管
人群疏散
現場監測
環境保護
—>事故信息收集
1.5.3應急結束
事故現場得以控制,環境負荷相關標準,導致次生、衍生事故隱
患消除后,經事故現場應急指揮部批準后,現場應急結束。由地方黨
委、政府負責指揮工作的,按照政府相關預案執行應急結束工作。
應急指揮部明確發布救援小組撤離指令后,各救援小組方可撤離。
應急結束后,應做好以下幾項工作:
(I)查清傷亡人數及具體情況、事故造成的損失、應急救援情
況等,及時上報當地安全生產監督管理局。
(2)由應急辦配合事故調查處理小組展開調查,積極提供相關
資料、情況說明。
(3)由應急辦起草事故應急救援工作總結報告,上報指揮部。
1.6信息公開
公司任何部門、個人不得擅自發布事故信息。通訊隊、應急辦在
事故發生后,及時搜集事故初步信息,向指揮部報告。指揮部及時研
究,本著有利于事故應急救援開展的原則統一發布內容,授權應急辦
主任以新聞發布會、接受記者采訪、發放相關資料等形式對外發布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解讀注冊會計師考試標準化趨勢對考生的影響試題及答案
- 運維優化面試題及答案
- 農藝師考試實戰技能提升試題及答案
- 項目管理考試的直接實踐要求試題及答案
- 花藝師考試中實戰經驗與理論知識的結合方式試題及答案
- 2025年并購重組市場的現狀與挑戰試題及答案
- 2024年項目管理考試新趨勢試題及答案
- 證券從業資格證考試應試能力試題及答案
- 2024年項目管理考試模擬題目試題及答案
- 考生特質2025年注冊會計師考試試題及答案分析
- GB/T 44744-2024糧食儲藏低溫儲糧技術規程
- 加工制作合同(儲存罐)
- DB11T 594.2-2014 地下管線非開挖鋪設工程施工及驗收技術規程第2部分 頂管施工
- DB11∕T 1832.17-2021 建筑工程施工工藝規程 第17部分:電氣動力安裝工程
- 出租屋轉租補充協議書范文范本
- 2024年海南省高考地理試卷(含答案)
- 2024年2個居間人內部合作協議書模板
- 【企業盈利能力探析的國內外文獻綜述2400字】
- 兩位數加一位數和整十數(不進位) 1000題
- 《2008遼寧省建設工程計價依據執行標準》大建委發200875號
- TSDLPA 0001-2024 研究型病房建設和配置標準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