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JF(閩) 1020-2006 溫濕度表校準規范_第1頁
JJF(閩) 1020-2006 溫濕度表校準規范_第2頁
JJF(閩) 1020-2006 溫濕度表校準規范_第3頁
JJF(閩) 1020-2006 溫濕度表校準規范_第4頁
JJF(閩) 1020-2006 溫濕度表校準規范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15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JJF(閩)1020-2006福建省質量技術監督局發布本規范經福建省質量技術監督局2006年09月01日批準,并自2006年09月01日起施行。歸口單位:福建省質量技術監督局本規范主要起草人:王孔祥(福建省計量科學技術研究所)I 8.1校準項目 JJF(閩)1020-20061本校準規范適用于可同時測量溫度和濕度,其測量溫度范圍為(-40~+80)℃,濕度測量范圍為(10~100)%RH的各類型溫濕度儀表的校準。2引用文獻JG205-2005《機械式溫濕度計檢定規程》JJG993-2004《電動通風干濕表檢定規程》JJF1076-2001《濕度傳感器校準規范》JG226-2001《雙金屬溫度計檢定規程》JJF1059-1999《測量結果不確定度評定與表示》使用本規范時,應注意使用上述引用文獻的現行有效版本。3.1相對濕度濕氣中水蒸汽的摩爾分數Xv與相同溫度和壓力條件下飽和水蒸氣的摩爾分數Xsv之百分比。3.2露點溫度壓力為P、溫度為T、混合比為r的濕空氣的熱力學露點溫度Ta,是指在給定的壓力下,濕空氣被水飽和時的溫度。4概述溫濕度表是采用溫度與濕度敏感元件,通過傳動機構或電子轉換器,由指針或數字直接指示(顯示)出被測溫度和相對濕度量值的儀表。溫濕度表通常有兩種結構形式,機械指針式溫濕度表和數字式溫濕度表。機械指針式溫濕度表工作原理:溫度是利用雙金屬螺旋形感溫元件隨溫度變化而產生彎曲變形的特性,通過傳動機構,用指針直接在溫度刻度盤上指示出被測的溫度值;濕度是利用毛發等感濕元件隨濕度變化而產生幾何尺寸變化的特性,通過傳動放大機構,用指針直接在濕度刻度盤上指示出被測的相對濕度值。通常是在同一刻度盤2數字式溫濕度表工作原理:溫度是利用熱敏電阻或其他溫度傳感器隨溫度變化而產生電性質變化的特性,經相應的電子電路處理后,在儀表上顯示出被測的溫度值;濕度是利用濕敏物質的電性質(電阻,電容)隨濕度變化而產生相應電性質變化的特±7%RH(小于40%RH,大于70%RH,20℃)溫濕度表的示值回程誤差包括溫度回程誤差和濕度的度等級、表示國際溫標和相對濕度的單位符號、制造廠名(商標)數的缺陷或損傷。表盤上的刻線、數字和其他標志應完整JJF(閩)1020-20063最短分度線的1/4~3/4,指針指示端寬度不應超過最短分度線的寬度。毛發等感濕元件應粗細均勻、無彎折、分叉、粘污等缺陷,機芯各部分運轉正常。6.1.4數字式溫濕度表在通電狀態下,數字顯示應筆劃齊全,亮度均勻,小數點、溫度極性符號和狀態(正常,故障,過載等)顯示應正確。傳感器應連接良好,各部件開關、操作鍵應靈活可靠,零部件應緊固無松動。6.2絕緣電阻在校準環境條件下,數字式溫濕度表當采用交流電源工作時,其電源端子之間及電源端子對機殼之間的絕緣電阻應不小于20MΩ。7校準條件7.1環境條件環境溫度:(20±5)℃;環境相對濕度:不大于80%。其他條件應滿足相應設備的使用要求。7.2校準用標準器及配套設備選用的標準器及配套設備構成的校準裝置其引入的擴展不確定度U,?應不大于被校準溫濕度表最大允許誤差絕對值的1/3。校準用標準器及配套設備可參見表1。設備名稱1一級23引用修正值后相對誤差≤1×10?配標準鉑電阻溫度計用456溫濕度箱a)溫度范圍:(-40~+80)℃c)溫度均勻度:不超過0.2℃e)溫度波動度:不超過±0.1℃g)箱內氣流攪拌,速度不超過5m/s7允差:±0.1s測響應時間810級9空盒氣壓表測大氣壓力48校準項目和校準方法8.1校準項目++回程誤差+++-響應時間+-++++將被校溫濕度表在實驗室環境溫度和相對濕度的條件下放置20min,數字式溫濕度表應先接通電源進行預熱,觀察溫濕度表的示值(指示值)是否正常,必要時可進校準濕度點為:20℃下相對濕度30%、50%、70%、90%或40%、60%、80%、95%(可根據儀表上標注的不同使用地區選擇一組校準點),一般不少于4個點。10℃下相對濕度50%或60%,30℃下相對濕度50%或60%。一般情況下,每一溫度點相對JJF(閩)1020-20065濕度校準點不得少于1個點,該點應與20℃下相對濕度校準點相一致。特殊情況下,可根據用戶要求選擇校準的溫度點和濕度點。c)校準順序逐個溫度點進行。先從20℃下的相對濕度30%或40%開始,逐步加濕到相對濕度90%或95%,再降濕到相對濕度30%或40%。然后再進行下一個溫度點下的相對濕度點的校準(采用加濕或去濕過程均可)。d)校準循環次數數字式溫濕度表校準循環次數為二次,機械指針式溫濕度表校準循環次數為一e)校準方法溫度和相對濕度校準均采用比較法進行。將被校準的溫濕度表和標準器(標準鉑電阻溫度計或標準水銀溫度計,精密露點儀或標準電動通風干濕表)放入溫濕度箱中心附近,被校溫濕度表應盡量與標準器靠近,如果被校溫濕度表較多時應盡量分布在標準器放置層面的周圍,被校溫濕度表正面正對溫濕度箱的透明部分,便于讀取數據。設定溫濕度箱工作所需的溫度和濕度值,啟動溫濕度箱,觀察溫濕度箱的顯示界面以及標準器的溫度示值和相對濕度示值。當溫濕度箱的溫度和相對濕度值達到設定值并充分恒定后(溫濕度箱的溫度和相對濕度平衡時間不低于20min),分別讀取標準器的溫度示值和相對濕度示值(或露點溫度值,濕球溫度值)以及被校準溫濕度表的溫度值和相對濕度值,按標準—被檢1—被檢2—被檢n—被檢n—被檢2—被檢1—標準為一個讀數循環,以不少于二次讀數循環的平均值作為該次的校準結果。然后進行下一個校準點,直至所有的校準點均進行完畢。讀數過程中要求溫濕度箱的溫度和相對濕度值恒定或緩慢、均勻地變化。回程誤差/濕滯誤差與示值誤差校準同時進行。在同一校準點上正、反行程示值之差的絕對值即為溫濕度表的回程誤差/濕滯誤差。對數字式溫濕度表,其示值漂移可任選溫濕度點進行。記錄數字式溫濕度表在已JJF(閩)1020-20066恒定溫度和相對濕度的溫濕度箱中的初始顯示值,然后每隔5min記錄一次顯示值直到30min,取各顯示值與初始顯示值的差值中絕對值最大的數值,即為數字式溫濕度表的示值漂移。試驗時應考慮溫濕度箱的溫濕度波動對校準結果的影響。在溫濕度箱中進行。記錄溫濕度表在實驗室環境條件下溫度和相對濕度的初始值,打開溫濕度箱的工作孔或門,迅速將溫濕度表置入溫濕度箱中,操作過程時間應小于10s,溫濕度箱中的溫度和相對濕度值應設置在大于實驗室環境溫度20℃,相對濕度大于20%點上,用秒表同步記錄溫濕度表示值由初始值上升到溫濕度箱中的溫度和相對濕度值的50%時各所需的時間Tos。重復測量3次,取3次平均值作為溫濕度表的實際溫度響應時間和相對濕度響應時間。每次測量結果對于平均值的偏差應在±10%以內。與示值誤差校準同時進行,以10℃和30℃下相對濕度50%或60%的示值之差,與相同溫度間隔的溫度示值之差的比值即為溫濕度表的溫度系數。9校準結果處理9.1示值誤差計算1)當用標準鉑電阻溫度計作標準器時,標準器測得的箱內溫度可用表格內插法進行計算。即標準鉑電阻溫度計的電阻比用公式(1)計算:W(t)——標準鉑電阻溫度計的電阻比;R(t)——標準鉑電阻溫度計在t℃時的實測電阻值,Ω;R標準鉑電阻溫度計水三相點時的電阻值,Ω。由W(t)值查標準鉑電阻溫度計t=W(t)-(dw/dt)t。表格,即可求得箱內實際溫度ta。2)當用二等標準水銀溫度計作標準器時,標準器測得的箱內實際溫度t。用公式(2)計算:t,——標準水銀溫度計溫度示值,℃;x——標準水銀溫度計檢定證書上給出的溫度示值修正值,℃。3)當用標準電動通風干濕表作標準器時,測得的箱內干球溫度t即為實際溫度ta。則被校準的溫濕度表其溫度示值誤差為:JJF(閩)1020-20067ta——標準器測得的箱內實際溫度4)當用精密露點儀作濕度標準器時,應將露點溫度值ta換Ua——相對濕度,%;5)當用標準電動通風干濕表作濕度標準器時,若無相對濕度的指示值,應將測得△U——被校準溫濕度表的相對濕度示值誤差,%;U。——被校準溫濕度表的相對濕度示值讀數平均值,%;Ua——標準器測得的箱內相對濕度值,%。1)溫度回程誤差JJF(閩)1020-20068△th——被校溫濕度表的溫度回程誤差,℃;t?——被校溫濕度表的溫度正行程示值讀數平均值,℃;t——被校溫濕度表的溫度反行程示值讀數平均值,℃。2)相對濕度的濕滯誤差△U?——被校準溫濕度表相對濕度的濕滯誤差,%;U.——被校準溫濕度表的相對濕度正行程示值讀數平均值,%;U,—被校準溫濕度表的相對濕度反行程示值讀數平均值,%。以各單次回程誤差/濕滯誤差計算的最大值作為回程誤差/濕滯誤差的校準結果。9.3溫度系數計算a——被校準溫濕度表的溫度系數,%RH/℃;U?-U?——被校準溫濕度表在10℃和30℃下相對濕度讀數平均值,%;t?,t?——被校準溫濕度表在10℃和30℃下溫度讀數平均值,℃。10校準結果表達校準結果應在校準證書或校準報告上反映。溫濕度表校準結果通常情況下應包含溫度示值誤差和相對濕度示值誤差、回程誤差/濕滯誤差、示值漂移、響應時間和溫度系數等內容,也可根據實際情況進行增刪。校準結果還應包含校準不確定度。校準證書或報告應至少包括以下信息:a)標題,如“校準證書”或“校準報告”;b)實驗室名稱和地址;c)進行校準的地點;d)證書或報告的唯一性標識(如編號),每頁及總頁數的標識;e)送校單位的名稱(和地址);f)被校溫濕度表的名稱、型號規格、產品編號和制造商;g)進行校準的日期;h)校準所依據的技術規范的標識,包括名稱和代號;i)本次校準所使用的測量標準的溯源性及有效性說明;JJF(閩)1020-20069j)校準環境的描述;k)校準結果及其不確定度的說明;1)校準證書或校準報告簽發人、校準人、核驗人的簽名以及簽發日期;m)校準結果僅對被校對象有效的聲明;n)未經實驗室書面批準,不得部分復制證書或報告的聲明。11復校時間間隔為確保校準結果的可信度,通常情況下應一年校準一次,特殊情況下應適當縮短。JJF(閩)1020-2006溫濕度表溫度示值校準結果不確定度評定A.1概述A.1.1校準依據:本校準規范。A.1.2校準標準:二等標準水銀溫度計,溫濕度箱。A.1.3被校對象:機械指針式溫濕度表,溫度范圍(-10~50)℃。A.1.4校準方法:將二等標準水銀溫度計和被校準溫濕度表一同置于溫濕度箱中,采用比較法在20℃進行校準。從而獲得被校準溫濕度表的示值誤差。A.2數學模型被校準的溫濕度表其溫度示值誤差計算公式為:t。——被校機械指針式溫濕度表溫度讀數值,℃;t,——二等標準水銀溫度計讀數值,℃;x——二等標準水銀溫度計在該溫度點的示值修正值,℃。A.3方差和靈敏系數對公式(A.1)各分量求偏導,其中t,t.,x各分量彼此獨立,因而得故被校準的溫濕度表溫度示值誤差的合成方差和表示為:u2(△t)=u2(ta)+u2(ta)+uA.4標準不確定度評定A.4.1輸入量t,的標準不確定度u(t.)輸入量t,標準不確定度的主要來源如下:A.4.1.1二等標準水銀溫度計讀數分辨力(估讀)引入的標準不確定度u(t),用B類標二等標準水銀溫度計的讀數分辯力為其分度值的1/10,即0.01℃,則不確定度區間半寬為0.01℃,按均勻分布處理。u(t,)=0.01/√3≈0.006℃,估計其不可靠性為20%,反正弦分布處理。u(t)=0.05/√2≈0.004℃,估計其不可靠性為20%,自由度v(ta)=12。A.4.1.3由溫濕度箱溫場不均勻引入的標準不確定度u(ts溫濕度箱溫場最大溫差為0.2℃,則不確定度區間半寬為0.1℃,按均勻分布處理。u(t?)=0.1/√3≈0.058℃,估計其不可靠性為10%,自由度為v(t.?)=50。A.4.1.4溫濕度箱溫度波動引入的標準不確定度u(溫濕度箱溫場穩定性為±0.1℃,則不確定度區間半寬為0.1℃,按均勻分布處理。u(ta)=0.1/√3≈0.058℃,估計其不可靠性為10%,自由度u(ta)=50。u(t)=Vu2(t)+u2(ta)+u2(t3)+u2(A.4.2輸入量x的標準不確定度u(x)將二等標準水銀溫度計和一臺被校準的溫濕度表同時放入恒定溫度為20℃的溫濕單位:℃JJF(閩)1020-2006被校準的溫濕度表在(10~30)℃內,其最小分度值為1℃,按分度值的1/10估讀,即0.1℃,則不確定度區間半寬為0.1℃,按均勻分布處理。u(ta)=0.1/√3≈A.5.1標準不確定度匯總(見表A.1)iakc11標準溫度計的讀數分辯力20.1℃0.1℃213被校準溫濕度表的讀數分辯力9其中:i——不確定度來源的序號;x——第個i輸入量;u(x)——輸入量的標準不確定度;u:(y)—合成標準不確定度分量;u.(y)=V|c?u2()+|c?|u2(t)+|c?|2u溫濕度表相對濕度示值校準結果不確定度評定B.1概述B.1.3被校對象:數字式溫濕度表,相對濕度范圍(10~100)%。將精密露點儀和被校準溫濕度表一同置于溫濕度箱中,采用比較法在相對濕度△U——被校準溫濕度表的相對濕度示值誤差,%;U。——被校準溫濕度表相對濕度讀數值,%;Ua——精密露點儀測得的相對濕度值,%。B.3方差和靈敏系數對公式(B.1)各分量求偏導,其中Ua,U各分量彼此獨立,因而得:B.4.1輸入量Ua的標準不確定度u(Ua)精密露點儀的讀數分辯力為0.1℃,則不確定度區間半寬為0.05℃,20℃下對應相對濕度為0.2%,按均勻分布處理。u(Um)=0.2/√3≈0.12%,估計其不可靠性為20%,不確定度區間半寬為0.15℃,20℃下對應相對濕度為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