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2018-2019學年山東省青島市平度市八年級(上)期中物理試卷學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級:___________考號:___________題號一二三四五總分得分注意:本試卷包含Ⅰ、Ⅱ兩卷。第Ⅰ卷為選擇題,所有答案必須用2B鉛筆涂在答題卡中相應的位置。第Ⅱ卷為非選擇題,所有答案必須填在答題卷的相應位置。答案寫在試卷上均無效,不予記分。一、單選題1、關于聲的知識,下列說法中正確的是()A.聲音在真空中的傳播速度是340m/sB.人耳聽覺率范圍是20Hz-2000HzC.物體振動,我們不一定能聽到聲音D.蝙蝠在飛行時靠超聲波探測障礙物和發現昆蟲,說明聲波可以傳遞能量 2、鼓浪嶼因其西南面有海蝕洞受浪潮沖擊,聲如擂鼓所得名。“擂鼓”一詞生動描述了聲音的兩種特性,分別是()A.響度與音色 B.響度與音調 C.樂音與噪聲 D.超聲與次聲 3、用圖象可以表示物體的運動規律,圖中用來表示物體做勻速直線運動的是()A.②③ B.①③ C.①④ D.②④ 4、夏天從冰箱中取出蘋果,常看到蘋果先濕后干的現象,此現象反映的物態變化過程是()A.先液化后汽化 B.先蒸發后液化 C.先液化后升華 D.先凝華后升華 5、某百米短跑運動員,他的成績為10秒,如果他在前5秒內的平均速度為9m/s;沖過終點的時速度達到13m/s,那么他跑完全程的平均速度為()A.8m/s B.9m/s C.10m/s D.11m/s 6、下列關于實驗儀器使用方法的說法中,錯誤的是()A.體溫計可以離開人體讀數,但溫度計不可以離開被測液休讀數B.待測液體的溫度不能超過溫度計的量程C.記錄測量結果時,必須在數字后面寫上單位D.使用刻度尺測長度時,沒有零刻度線是無法使用的 7、甲、乙兩車做勻速直線運動速度之比是5:3,時間之比為3:2,兩車運動路程之比是()A.4:3 B.3:4 C.5:2 D.無法確定 8、下列自然現象屬于凝華的是()A.有時江面彌漫的大霧 B.秋天花葉上的露珠C.冬天早晨地上的霜 D.湖面上結了一層厚厚的冰 9、下列圖象中,能正確描述非晶體溶液凝固的圖象是()A. B.C. D. 10、如圖所示為一商場運行中的自動扶梯。某一顧客站在上行的自動扶梯上。當我們說該顧客“靜止”時。所選的參照物是()A.顧客本身 B.扶梯C.大樓地面 D.隨相鄰扶梯下行的乘客 11、下列關于科學方法的敘述中,錯誤的是()A.比較晶體、非晶體熔化、凝固的異同點,運用了比較法B.有加快蒸發想到減慢蒸發,運用了逆向思考法C.涉及制作溫度計的過程中不斷將缺點改進,運用了缺點利用法D.水沸騰規律可以用圖象表示,運用了轉換法 二、多選題1、下列關于物理概念的說法中,錯誤的是()A.物體沿著直線且速度不變的運動叫做勻速直線運動B.溫度達到晶體的熔點,晶體就會熔化C.物質從固態直接變成氣態的過程叫做凝華D.物體熔化時的溫度叫熔點 2、下列關于速度的說法中,錯誤的是()A.速度越大,表示物體運動一定越快B.時間越長,速度越大C.運動的路程越短說明速度越大D.速度在數值上等于物體單位時間內通過的路程 3、圖是某物質的物態變化過程圖象,以下從圖象中獲得的信息正確的是()A.該物質是非晶體 B.在ab段處于固液共存狀態C.在bc段處于沸騰狀態 D.c到d是熔化過程 4、已知水銀、煤油、灑精的熔點分別為-39℃、-30℃、-117℃,要測量-35℃的溫度,可以選用的溫度計是()A.煤油溫度計 B.酒精溫度計 C.水銀溫度計 D.都可以選用 5、以下幾個驗證性小實驗,其中說法錯誤的是()A.把正在發聲的鬧鈴放在玻璃罩內,隨著罩內空氣抽出鈴聲漸弱,說明真空不能傳聲B.在鼓面上撒一些紙團,敲擊鼓面發出聲音,紙團跳動,說明聲音由紙團振動發生C.冬天將玻璃片從室外拿到室內發現它上面有一層霧,說明降低溫度可以使氣體液化D.把酒精涂在溫度計的玻璃泡上后,看到溫度計的示數逐漸下降,說明酒精蒸發吸熱 6、甲、乙兩車在公路上,分別從P、Q兩點同時向東運動,它們的s-t圖象(路程-時間圖象)如圖所示,經過4s乙追上甲。甲、乙的速度分別為v甲、v乙,P、Q間的距離為s,則下列說法正確的是(A.若以乙車為參照物,甲車是向西運動的B.兩車都行駛12m的路程,乙車所用的時間比甲車的長C.乙車行駛3s通過的路程為9mD.v甲<v三、實驗探究題1、回顧實驗和探究(將下列實驗報告中的空缺部分填寫完整)(1)測量物體的平均速度實驗過程將帶刻度的木板一端墊高做成斜面,小明用頻閃照相機記錄了木塊沿斜面下滑的運動過程。頻閃照相機每隔0.5s拍一張照片,照片記錄的木塊在不同時刻的位置如圖所示:問題討論①木塊從A運動到F的平均速度是______m/s,通過分析可以判斷,小車從A運動到F的過程中速度______(填變化情況),______(選填“是”或“不是”)做勻速直線運動②小組同學討論后認為實驗時斜面的傾斜度不宜太大,你認為這樣做的理由是______。______四、綜合題1、運用知識解決問題(1)四名同學用同一把刻度尺分別對同一物體進行4次測量,記錄結果是:12.82cm、12.8lcm、12.80cm、12.8lcm,測量結果應記作______cm。(2)已知乙在甲前方100m的地方,兩人同時向西做直線運動,速度與時間關系如圖所示。經過______秒甲可以追上乙,甲乙運動30秒相距______m。(3)如圖乙所示,是汽車的車速里程表,如果以此速度從甲地到達乙地,已知甲乙間的路程是90km,則汽車需要多長時間到達乙地?(寫出計算過程)______2、回顧實驗和探究(將下列實驗報告中的空缺部分填寫完整)(1)探究聲現象實驗裝置問題討論①如圖甲所示,當瓶中空氣不斷被抽出時,可聽到振鈴______,由此推理可知______。②如圖乙所示,敲鼓時用力越小,聽到的鼓聲越______。此現象表明影響聲音響度的因素是______。③如圖丙所示,用一張硬卡片先后快撥和慢撥木梳的齒(兩次用的力一樣大),能夠聽出卡片聲音的______發生了變化,這個實驗用來探究______。④如圖丁所示,將一把鋼尺緊按在桌而上,一端伸出桌面適當的長度,撥動鋼尺,就可聽到鋼尺振動發出的聲音。若改用更大的力撥動鋼尺,則聽到聲音的______(選填“音調”、“音色”或“響度”)變大:若逐漸增加鋼尺伸出桌面的長度,鋼尺振動發出聲音的音調會逐漸變______。當鋼尺伸出桌面超過一定長度時,雖然用同樣的力撥動鋼尺振動,卻聽不到聲音,這是由于______。(填“頻率過低”或“響度太小”)______3、運用知識解決問題(1)清晨,逐漸變強的鬧鈴聲吵醒了正在熟睡的小明,鬧鈴聲通過______傳到小明的耳朵里,他連忙用被子捂住耳朵,這是在______(填“人耳處”、“傳播過程中”或“聲源處”)減弱聲音的大小,此時他認為鬧鈴的聲音是______(選填“樂音”或“噪聲”)這里所說的逐漸變強,指的是聲音特性中的______改變了。(2)一輪船在海面向海底發出信號,在海面6s會接收到從海底反射回來的信號。求海底的深度為多少?(v海水______4、回顧實驗和探究(將下列實驗報告中的空缺部分填寫完整):(1)探究水沸騰時溫度變化的特點器材鐵架臺、酒精燈、石棉網、水、燒杯、______、秒表表格圖象時間/min01234567溫度/℃90929496989898______②請把第7min的實驗數據填上。③利用表格中的數據,用描點法畫出水的溫度隨加熱時間變化的圖象現象結論④上述實驗中9min以后繼續對水進行加熱,則水的溫度______。由實驗可知,水沸騰的條件是______、繼續吸熱。問題討論從開始加熱到水沸騰所用時間過長如何改進?請你提一條合理化的建議:__________________5、運用知識解決問題(1)如圖所示,溫度計的示數為______,體溫計的示數為______(2)隨著科學技術的發展,人類已經開始成功的干預天氣,在利用飛機播撒“干冰”(固態的CO2)人工增雨的過程中,“干冰”播撒到空氣中后會升華______(填“吸收”或“放出”)大量熱量,致使空氣中的水蒸氣______成“雨水”降下來。(3)用溫度計測量燒杯中液體的溫度,下圖所示的幾種做法中正確的是______。(4)在使用溫度計測液體的溫度實驗中,請按照正確的順序重新排列:______A.選取適當的溫度計B.溫度計的玻璃泡在液體中放一段時間,待示數穩定C.把溫度計的玻璃泡全部浸入被測液體中D.估計待測液體的溫度E.觀察它的量程并認清此溫度計的分度值F.從液體中取出溫度計G.對溫度計進行讀數______五、計算題1、很多飯店的衛生間裝有熱風干手器,洗手后用它可以很快把手烘干,這是為什么?請你利用所學物理的知識進行解釋解釋:______,所以有此現象。______2、在學習吉他演奏的過程中,小麗發現琴弦發出聲音的音調高低受各種因素影響,經過與同學們討論,提出了以下猜想:猜想1:琴弦發出音調的高低,可能與琴炫的橫截面積有關猜想2:琴弦發出音調的高低,可能與琴弦的長短有關猜想3:琴弦發出音調的高低,可能與琴弦的材料有關為了驗證上述猜想是否正確,他們找到下表列出的幾種規格的琴弦進行實驗。編號材料長度(cm)橫截面積(mm2)A鋼200.3B鋼200.7C尼龍絲300.5D銅400.5E尼龍絲400.5(1)為了驗證猜想1,應控制琴弦的長短和______不變,改變琴弦的______。(2)為了驗證猜想2,應選用編號為______的兩根琴弦進行探究。(3)選用編號為B、C的琴弦能探究發出聲音的音調跟什么因素有關嗎?______,理由是____________3、一輛汽車在長為150km的一段公路上行駛,整段路程的平均速度為50km/h。已知在前70km路程中,汽車用了1h,則剩下的路程中汽車要以多少km/h的平均速度行駛。______4、交通法規定,小汽車在高速路上時速不得超過120km/h,如何知道汽車是否超速呢?人們想出了使用超聲測速的方法,如圖所示,當車運動到A點距離測速儀740m時,測速儀會向該車發出超聲信號,超聲信號運動到B點與車相遇并返回,超聲從發出到返回到測速儀一共用了4s的時間,已知超聲在空氣中傳播速度為340m/s,請問該車是超速?______5、小雨想比較一下自己與爺爺對于響度的聽覺差異。實驗室中提供的聲源有:a.音叉b。收音機c。機械鬧鐘,你認為最適合作聲源的是______他設計了以下兩種實驗方案:方案甲:實驗者站在距聲源一定距離處,比較所聽到的聲音響度。方案乙:實驗者一邊聽聲音,一邊向后退,直至聽不見聲音為止,比較此處距聲源的距離。你認為最佳的方案是:______理由是:____________
2018-2019學年山東省青島市平度市八年級(上)期中物理試卷參考答案一、單選題第1題參考答案:C解:A、聲音傳播需要介質,在真空中聲音無法傳播,故A錯誤;B、人的正常聽覺范圍是20Hz~20000Hz,故B錯誤;C、振動的物體都能夠發出不同頻率的聲音,人的聽覺范圍為20Hz--20000Hz,如果聲音的頻率超出了這個范圍,人就不能聽到該聲音,故C正確;D、蝙蝠在飛行時靠超聲波探測障礙物和發現昆蟲,說明聲波可以傳遞信息,而不是傳遞能量,故D錯誤。故選:C。(1)聲音傳播需要介質,真空不能傳聲;(2)人的正常聽覺范圍在20Hz~20000Hz之間;(3)聲音是由物體的振動產生的,振動的物體肯定能發出聲音,但由于人的聽覺范圍的限制,發出的聲音不一定能聽得見;(4)聲音可以傳遞信息,也可以傳遞能量。本題考查了聲音的相關知識,內容比較簡單,屬于基礎知識的考查。---------------------------------------------------------------------第2題參考答案:A解:A、海蝕洞受浪潮沖擊發出聲音,聲如擂鼓,說明聲音很大,指響度。像鼓聲指音色。符合題意。B、A中分析聲音很大指響度。但由于沒有指出鼓聲的高低,沒有反映聲音音調。不符合題意。C、海蝕洞受到浪潮的沖擊是沒有規則的,屬于噪聲。不符合題意。D、超聲和次聲人們都無法聽到,人們聽到的聲音如擂鼓,不屬于超聲或次聲。不符合題意。故選:A。聲音的三個特性:音調、響度和音色。音調指聲音的高低;響度指聲音的大小;通過音色能辨別物體。(1)掌握聲音的三個特性,掌握三個特性的影響因素。(2)能分辨音調、響度和音色。音調和響度容易混淆,注意區分。---------------------------------------------------------------------第3題參考答案:B解:①圖象表示物體的速度不隨時間的變化而變化,是勻速直線運動;故A正確;②圖象表示路程不隨時間的變化而變化,是靜止狀態;故B錯誤;③圖象表示通過的路程與時間成正比,即物體的速度不變,是勻速直線運動;故C正確;④圖象表示速度隨時間的變化而變化,且速度與時間成正比;是勻加速直線運動;故D錯誤;故選:B。看清楚圖象中的橫坐標和縱坐標所代表的物理量,再根據圖象的形狀判斷物理量間的關系或變化規律。圖象能直觀形象地表示兩個物理量之間的變化規律,是物理上常用的研究物理物體的方法。---------------------------------------------------------------------第4題參考答案:A解:剛從冰箱里取出的蘋果溫度較低,空氣中的水蒸氣遇到冷的蘋果會液化為水珠,發生液化現象,然后小水珠又慢慢蒸發成空氣中的水蒸氣,發生汽化現象,所以物態變化過程是先液化后汽化。故選:A。要正確判斷物態變化過程,首先要弄清水是以怎樣的物態形式出現,結合液化是由氣態變為液態的過程和汽化是由液態變為氣態的過程,可得出正確選項。由生活現象判斷物態變化這類題目,一定要搞清物體先后都是以什么狀態出現,然后結合熔化、汽化、升華、凝固、液化、凝華來判斷物態變化過程,結合題意認真分析,不可盲目判斷。---------------------------------------------------------------------第5題參考答案:C解:百米賽跑的路程s=100m,運動時間t=10s,運動員的平均速度\overline{v}=\dfrac{s}{t}=\dfrac{100m}{10s}=10m/s;故選:C。已知路程與運動時間,由平均速度公式可以求出運動員的平均速度。本題考查了求運動員的平均速度問題,熟練應用平均速度公式即可正確解題,要注意求平均速度只能用路程比時間,要注意平均速度不是速度的平均。---------------------------------------------------------------------第6題參考答案:D解:A、溫度計離開被測物體后示數會變化,體溫計離開人體后示數不會改變,故A正確;B、被測溫度不能超過溫度計的測量范圍,否則會損壞溫度計,故B正確;C、記錄測量結果時要記上數值和單位,沒有單位的數值是無意義的,故C正確;D、使用刻度尺測長度時,不一定使用刻度尺的零刻度線,也可以使用其它整數刻度線做為臨時“零刻線”,故D錯誤。故選:D。刻度尺、溫度計屬測量儀器,其使用有一定的規則要求,對照規則可判斷各說法是否符合要求。熟知刻度尺、普通溫度計和體溫計的使用規則,才能順利判斷此題。---------------------------------------------------------------------第7題參考答案:C解:由v=\dfrac{s}{t}可得,兩車運動路程之比:\dfrac{s_{1}}{s_{2}}=\dfrac{v_{1}t_{1}}{v_{2}t_{2}}=\dfrac{v_{1}}{v_{2}}×\dfrac{t_{1}}{t_{2}}=\dfrac{5}{3}×\dfrac{3}{2}=\dfrac{5}{2}=5:2。故選:C。已知甲、乙兩車做勻速直線運動速度、時間之比,根據s=vt求出兩車運動路程之比。本題考查了速度公式的簡單應用,關鍵是注意各量之間的對應關系。---------------------------------------------------------------------第8題參考答案:C解:A、霧是由氣態變為液態的過程,屬于液化。故A錯誤;B、露是由氣態變為液態的過程,屬于液化。故B錯誤;C、霜是由氣態變為固態的過程,屬于凝華。故C正確;D、冰是由液態變為固態的過程,屬于凝固。故D錯誤。故選:C。凝固是物質由液態變為固態的過程;液化是由氣態變為液態的過程;凝華是由氣態直接變為固態的過程。要解答此題的關鍵是要對四個選項進行逐一分析,確定每一個選項所屬的物態變化后,才能最終得出答案。此題考查的是凝華、液化和凝固的概念,凝固是物質由液態變為固態的過程;液化是由氣態變為液態的過程;凝華是由氣態直接變為固態的過程。---------------------------------------------------------------------第9題參考答案:B解:A、溫度有上升的趨勢,且整個過程中溫度都在不斷上升,所以是非晶體的熔化圖象;故A錯誤;B、整個過程中溫度有下降的趨勢,且整個過程中溫度都在不斷下降,所以是非晶體的凝固圖象。故B正確;C、整個過程溫度有下降的趨勢,且有一段時間溫度保持不變,所以是晶體的凝固圖象;故C錯誤;D、整個過程溫度有上升的趨勢,且有一段時間溫度保持不變,所以是晶體的熔化圖象;故D錯誤。故選:B。①熔化圖象整個過程中溫度有上升的趨勢,若在熔化過程中溫度保持不變,則為晶體的熔化圖象,否則為非晶體的熔化圖象。②凝固圖象整個過程中溫度有下降的趨勢,若在凝固過程中溫度保持不變,則為晶體的凝固圖象,否則為非晶體的凝固圖象;此題考查了對晶體、非晶體熔化或凝固圖象的分析,首先根據溫度的變化趨勢判斷出熔化或凝固圖象,然后根據晶體和非晶體的特點判斷。---------------------------------------------------------------------第10題參考答案:B解:A、參照物不能選擇被研究的物體本身,故A錯誤;B、自動扶梯上的顧客相對于扶梯的位置沒有變化,所以顧客相對扶梯是靜止的,故B正確;CD、站在上行的自動扶梯上的顧客,相對于大樓地面、隨相鄰扶梯下行的乘客的位置發生了變化,所以相對于大樓地面、隨相鄰扶梯下行的乘客運動的,故CD錯誤。故選:B。研究物體的運動情況時,首先要選取一個物體作為標準,這個被選作標準的物體叫做參照物。研究對象的運動情況是怎樣的,就看它與參照物的相對位置是否變化。由此來突破此題。一個物體的運動狀態的確定,關鍵取決于所選取的參照物。所選取的參照物不同,得到的結論也不一定相同。這就是運動和靜止的相對性。---------------------------------------------------------------------第11題參考答案:C解:A、將晶體、非晶體的熔化、凝固特點進行歸納相互比較,便于系統記憶,采用的是比較法。故A正確;B、根據加快蒸發的方法,根據思維的可逆性,很容易想到對應的減慢蒸發的方法,這是逆向思考法。故B正確;C、通過對自制溫度計缺點的改進制作出常用溫度計,這種物理研究方法是缺點列舉法,不是缺點利用法。故C錯誤;D、水沸騰時的溫度變化規律,可以通過圖象直觀顯示出來,采用的是轉換法。故D正確。故選:C。根據對比較法、逆向思考法、缺點利用法和轉換法等具體方法的了解,對照選項中的描述可逐一做出判斷。解決此類問題時,需要先明確初中物理基本的研究方法的特征,然后對實例具體分析,確定采用的方法。二、多選題---------------------------------------------------------------------第1題參考答案:B解:A、物體沿著直線且速度不變的運動叫做勻速直線運動。故A正確;B、晶體達到熔點,還要繼續吸收熱量,才熔化。故B錯誤;C、由各種物態變化的定義可知,物質由氣態直接變為固態叫凝華。故C錯誤;D、晶體熔化時的溫度叫熔點,故D正確。故選:BCD。(1)勻速直線運動是指物體運動的速度保持不變的直線運動。變速直線運動指速度隨時間不斷變化的直線運動。(2)物質由固態變為液態叫熔化;晶體熔化的條件有二:達到熔點,吸收熱量;(3)物質由氣態直接變為固態叫凝華;(4)固體分為晶體和非晶體,晶體有一定的熔點,而非晶體沒有一定的熔點;晶體熔化時的溫度叫熔點。此題考查勻速直線運動、熔化的定義和特點、凝華的概念,是一道綜合性較強的題目,但總體難度不大,掌握基礎知識即可正確解題。---------------------------------------------------------------------第2題參考答案:A解:A、速度是表示物體運動快慢的物理量,所以運動快的物體速度大,故A正確;B、通過相同的路程,所用時間越長,速度越小,故B錯誤;C、由v=\dfrac{s}{t}可知,在相同時間內,所通過的路程越短,物體的速度越小。故C錯誤。D、速度是表示物體運動快慢的物理量,在數值上等于物體在單位時間內通過的路程。故D正確。故選:AD。(1)速度是指物體在單位時間內通過的路程,是表示物體運動快慢的物理量;(2)比較物體運動快慢的方法:一是運動相同的時間,比路程,誰通過的路程長,誰的速度就大;二是運動相同的路程,比時間,誰用的時間短,誰的速度就大。本題考查的是學生對速度的概念、物理意義和比較物體運動快慢方法的理解和掌握,基礎性題目。---------------------------------------------------------------------第3題參考答案:B解:A、從圖象上看,ab段是物質的熔化過程,吸收熱量,溫度不變,有固定的熔點,是晶體;故A錯誤;B、在a點時達到熔點,開始熔化,在b點時熔化結束,所以在ab段處于固液共存狀態;故B正確;CD、在bc段吸收熱量,溫度升高,到達c點時達到沸點,cd段吸收熱量,溫度不變,是沸騰過程;故CD錯誤。故選:B。①要分清熔化圖象和凝固圖象。熔化圖象溫度隨時間有上升的趨勢;凝固圖象隨時間有下降的趨勢。②在熔化過程要吸熱,相反在凝固過程需要放熱。若在熔化或凝固過程溫度保持不變,則是晶體;否則為非晶體。晶體在熔化過程或凝固過程中處于固液③晶體在沸騰過程中吸收熱量,溫度不變。此題主要考查了晶體的熔化圖象和沸騰圖象的分析,和晶體熔化過程和沸騰過程的分析,是比較典型的題目,要熟練掌握。---------------------------------------------------------------------第4題參考答案:B解:同種晶體熔點和凝固點相同,由此可知水銀、煤油、酒精的凝固點分別為-39℃、-30℃、-117℃.-35℃低于的凝固點-30℃,此時煤油變為固態,無法完成溫度的測量,而-35℃高于-39、-117℃,此時水銀、酒精還是液體,能完成溫度的測量。所以可選用的水銀、酒精溫度計。故選:BC。同種晶體熔點和凝固點相同,由熔點來確定凝固點。溫度計是利用液體熱脹冷縮的原理制成的。同種晶體熔點和凝固點相同,有熔點來確定凝固點并且正確比較零下溫度的高低。---------------------------------------------------------------------第5題參考答案:B解:A、把正在發聲的鬧鈴放在玻璃罩內,逐漸抽出罩內空氣,鈴聲減弱,說明真空不能傳聲,故該選項說法正確,不符合題意;B、在鼓面上撒一些紙團,敲擊鼓面發出聲音,紙團跳動,說明聲音由鼓面振動發生,故該選項敘述錯誤,符合題意;C、冬天將玻璃片從室外拿到室內,室內高溫的空氣中水蒸氣遇冷液化,降低溫度能使氣體液化,故該選項說法正確,不符合題意;D、在溫度計的玻璃泡上擦上酒精,過一會溫度計的示數下降,說明酒精蒸發吸熱,故該選項說法正確,不符合題意。故選:B。(1)聲音的傳播是需要介質的,它既可以在氣體中傳播,也可以在固體和液體中傳播,但不能在真空中傳播。(2)蒸發和沸騰是液體汽化的兩種方式;使氣體液化的方法有兩種:壓縮體積和降低溫度。(3)聲音是由物體振動產生的。(4)物質由液態變成氣態的過程稱為汽化,汽化有蒸發和沸騰兩種方式,汽化吸熱。本題綜合考查學生對聲音的傳播、蒸發的特點、液化特點以及聲音傳播的條件的理解和掌握情況,考查的較全面,熟練掌握基礎知識是解題關鍵。---------------------------------------------------------------------第6題參考答案:A解:AD、由圖象知,甲乙的s-t圖象是一條傾斜的直線,所以甲乙都做勻速直線運動,甲車4s內通過的距離為4m,乙車4s內通過的距離是12m,P、Q間的距離為s=12m-4m=8m,甲車的速度v_{甲}=\dfrac{s_{{甲}}}{t}=\dfrac{4m}{4s}=1m/s;乙車的速度v_{乙}=\dfrac{s_{{乙}}}{t}=\dfrac{12m}{4s}=3m/s,所以,v_{甲}<v_{乙}。因為v_{甲}<v_{乙},甲、乙兩分別從P、Q兩點同時向東運動,所以甲在乙車的前面向東運動,兩物體的相對位置不斷變化,以乙為參照物,甲向西運動,故AD正確;B、由圖可知,兩車都行駛12m的路程,甲車所用的時間比乙車的長,故B錯;C、乙車行駛3s通過的路程s_{乙}′=v_{乙}t=3m/s×3s=9m,故C正確。故選:ACD。(1)由s--t圖象找出4s內兩車的路程,然后求出兩車通過的總路程,即P、Q間的距離;由s--t圖象找出甲、乙兩車的路程與所對應的時間,然后由速度公式求出兩車的速度;(2)由圖可知,兩車都行駛12m的路程,甲車所用的時間與乙車的大小關系;(3)根據甲乙的速度關系判斷兩物體的位置關系,然后判斷以乙為參照物,判斷甲的運動狀態。本題考查了由s-t圖象求小車的速度、判斷兩車的位置關系等內容,由圖象找出小車的路程與所對應的時間,是解題的關鍵。三、實驗探究題---------------------------------------------------------------------第1題參考答案:0.03
變大
不是
木塊下滑速度較慢,用時間較長,測量誤差小
解:(1)由圖知,刻度尺的分度值是0.1cm,A點示數為5.50cm,F點示數為1.00cm,所以AF的長度s=5.50cm-1.00cm=4.50cm;頻閃照相機每隔0.5s拍一張照片,由圖知,從A到F點木塊的運動時間t=3×0.5s=1.5s,所以木塊從A運動到F的平均速度:v=\dfrac{s}{t}=\dfrac{4.50cm}{1.5s}=3cm/s=0.03m/s;由圖知,小車在相等的時間內通過的路程不同,則小車從A運動到F的過程中速度變大,所以不是做勻速直線運動。(2)為了便于記錄時間,應使斜面的坡度較緩一些,這樣木塊下滑速度較慢,用時間較長,測量誤差小;故答案為:0.03;變大;不是;木塊下滑速度較慢,用時間較長,測量誤差小。(1)測量長度時必須估讀到分度值的下一位,由此讀出A和F點示數從而計算AF長度;先由圖得到A到F木塊的運動時間,根據速度的計算公式計算平均速度;根據相同時間內通過路程的大小關系判斷木塊的運動狀態變化。(2)為了便于記錄時間,應使斜面的坡度較緩一些。本題是測量物體運動平均速度的實驗,考查了刻度尺的讀數、平均速度的計算等,屬于一道基礎題,注意長度測量讀數時要估讀到分度值的下一位。四、綜合題---------------------------------------------------------------------第1題參考答案:12.81
20
50
解:(1)經過四次正確測量,求平均值以減小誤差,物體的長度應為:L=\dfrac{12.82cm+12.81cm+12.80cm+12.81cm}{4}=12.81cm;(2)由圖甲可知,甲的速度:v_{甲}=15m/s,乙的速度v_{乙}=10m/s,由題意得:s_{甲}+100m=s_{乙},即:v_{甲}t+100m=v_{乙}t,整理得:(v_{乙}-v_{甲})t=100m,解得:t=20s;經30s,甲運動路程:s_{甲}′=v_{甲}t_{甲}=15m/s×30s=450m,乙運動路程:s_{乙}′=v_{乙}t_{乙}=10m/s×30s=300m,甲乙像距:\triangles=s_{甲}′-s_{乙}′-100m=450m-300m-100m=50m;(3)速度表指針所指數字為“60”,單位為km/h,則該汽車的行駛速度為v=60km/h,根據v=\dfrac{s}{t}可得,以此速度從甲地到達乙地需要的時間:t=\dfrac{s}{v}=\dfrac{90km}{60km/h}=1.5h。故答案為:(1)12.81;(2)20;50;(3)汽車需要1.5小時到達乙地。(1)在長度的測量中,減小誤差的有效途徑是多次測量求平均值,在進行讀數時要估讀到分度值的下一位,根據題目中給出的數據,找出錯誤的,在進行求平均值時,要將錯誤的數據去掉,平均值應保留與測量值相同的位數;(2)由圖甲讀出甲乙運動的速度,甲可以追上乙需比以多行駛100m;求出甲乙分別經30s行駛路程,結合原來距離計算;(3)從汽車上的速度表可知車的行駛速度為60km/h,由公式t=\dfrac{s}{v}可求得從甲地至乙地所需要的時間。此題考查學生對數據的處理、速度的技術等知識點。首先比較幾個數據的分度值是否相同,然后確定與幾個數據相差較大的便是錯誤的數據,比較簡單,學生一般不會出錯;在求平均值時,若不能整除,注意小數點后面保留的數位與給出的數據相同,并采用四舍五入的方法。---------------------------------------------------------------------第2題參考答案:越來越小
真空不能傳聲
小
振幅
音調
音調與頻率的關系
響度
低
頻率過低
解:①由實驗現象可知,把響鈴的鬧鐘放在玻璃罩內,逐漸抽出其中的空氣,聽到的聲音逐漸變小;當罩內空氣接近真空時,雖然還能聽到極微弱的聲音,但可通過推理知道真空不能傳聲。由于實驗中無法達到絕對的真空,最終的結果是通過推理得出的,所以這種研究方法稱為理想實驗法或科學推理法;②物體的振動幅度叫振幅,敲鼓時用力越大,振幅越大,響度越大,振幅越小,響度越小;③用硬卡片快速撥動木梳齒時,木梳齒振動快,頻率大,音調高,慢撥木梳齒時,木梳齒振動慢,頻率小,音調低,所以快撥和慢撥木梳齒是探究音調和頻率的關系;④用更大的力撥動鋼尺,鋼尺的振幅變大,則聽到聲音的響度變大;改變鋼尺伸出桌面的長度,用同樣大小的力撥動其伸出桌面的一端,這樣會導致鋼尺振動的快慢不同,即發出聲音的音調不同;逐漸增加鋼尺伸出桌面的長度,鋼尺振動發出聲音的音調會逐漸變低;鋼尺伸出桌面超過一定長度,振動得很慢,即鋼尺振動的頻率小于20Hz,所以人耳聽不到。故答案為:①越來越小;真空不能傳聲;②小;振幅;③音調;音調與頻率的關系;④響度;低;頻率過低。(1)聲音的傳播需要介質,聲音可以在氣體、液體和固體中傳播,但不能在真空中傳播;實驗中無法達到絕對的真空,但可以通過鈴聲的變化趨勢,推測出真空時的情況,這種方法稱為理想推理法或科學推理法;(2)響度跟物體的振動幅度有關,振幅越大,響度越大;聲音的產生靠物體的振動,物體的振動可借助其它物體(如紙屑)的跳動來體現,這是一種轉換的思想;(3)用硬卡片撥動木梳齒時,木梳齒振動發聲,木梳齒振動越快,振動頻率越大,音調越高;(4)聲音的三個特征分別是:音調、響度、音色,是從不同角度描述聲音的,音調指聲音的高低,由振動頻率決定;響度指聲音的強弱或大小,與振幅和距離有關;音色是由發聲體本身決定的一個特性。本題考查聲音的三要素,通過實驗的方法來得出結論,注意控制變量法的應有。---------------------------------------------------------------------第3題參考答案:空氣
人耳處
噪聲
響度
解:鬧鈴聲是通過空氣傳入小明耳朵的;他用被子捂住耳朵,這是在人耳處減弱噪聲;小明不想聽到鈴聲,對他來說,鈴聲是噪聲;響度與振幅有關,振幅越大,響度越大。鬧鈴聲逐漸變強,說明聲音的振幅增大,則響度變大;(2)聲音從海面到海底用的時間:t=\dfrac{1}{2}×6s=3s,由v=\dfrac{s}{t}可得,輪船所處位置的海水深度:s=vt=1500m/s×3s=4500m。故答案為:(1)空氣;人耳處;響度;(2)海底的深度為4500m。(1)聲音傳播需要介質;減弱噪聲有三種途徑:①在聲源處減弱;②在傳播過程中減弱;③在人耳處減弱。響度與振幅有關,振幅越大,響度越大;(2)知道聲音從海面到海底再返回海面的時間,可以求出聲音從海面到海底用的時間,又知道聲速,利用速度公式求海水的深度。本題考查學生對聲音的傳播和減弱噪聲具體做法的理解能力,要結合防治噪聲的途徑方法進行分析解答。---------------------------------------------------------------------第4題參考答案:溫度計
98
不變
溫度不變
減小水的質量
提高水的初溫
解:①器材:“探究水的沸騰”實驗中需要用秒表測量時間,用溫度計測量溫度;②由表格中數據可知,水從第4min開始,溫度不再升高,已經沸騰,故第7min時溫度是98℃;③利用描點法畫出水的沸騰圖象,如下圖;;④水在沸騰過程中吸熱,但溫度保持不變;液體從加熱到沸騰需要的時間的長短與很多因素有關:水量的多少、水初溫的高低、火力的大小、是用酒精燈的外焰還是內焰加熱等等,發現從開始加熱到沸騰的這段時間過長。故為了縮短實驗的時間,可以采取的措施是:減小水的質量或提高水的初溫等。故答案為:①溫度計;②98℃;③如圖;④不變;溫度不變;減小水的質量;提高水的初溫。①“觀察水的沸騰”實驗中所用到的器材有:燒杯、水、鐵架臺、石棉網、酒精燈、秒表和溫度計;②液體沸騰時,不斷吸收熱量,溫度保持不變,這個不變的溫度是該液體此時是沸點;③水沸騰前氣泡在上升過程中體積逐漸變小,沸騰時氣泡在上升過程中體積逐漸變大,沸騰是在液體內部和表面同時發生的一種劇烈的汽化現象;液體沸騰時,吸熱溫度不變;④根據表格中數據描點,并用平滑的曲線連接起來;液體從加熱到沸騰需要的時間的長短與很多因素有關:水量的多少、水溫的高低、火力的大小、是用酒精燈的外焰還是內焰加熱等等本題考查了溫度計的正確使用和讀數,以及水沸騰前和沸騰時的現象,考查的都是基礎知識,難度不大。---------------------------------------------------------------------第5題參考答案:-21
37.8
吸收
液化
C
DAECBGF
解:(1)由圖1可知,分度值是1℃,液柱上升對應數值變大,溫度是零下,所以示數是-21℃;體溫計的分度值是0.1℃,甲圖的示數為37℃+8×0.1℃=37.8℃;(2)“干冰”播撒到空氣中后會升華為氣態二氧化碳,升華吸熱,使空氣中的水蒸氣放熱液化,液化形成的小水滴聚集,落到地面,形成降雨;(3)A、溫度計的玻璃泡碰到了容器壁;故A錯誤;B、溫度計的玻璃泡沒有浸入被測液體中;故B錯誤;C、溫度計的玻璃泡全部浸入被測液體中,并且沒有碰到容器底和容器壁,視線與液柱上表面相平;故C正確;D、視線未與液柱上表面相平,故D錯誤。故選:C;(4)在使用溫度計測量液體溫度時,正確的實驗順序為:D.估測被測液體的溫度;A.選擇合適的溫度計;E.觀察溫度計的量程和分度值;C.把溫度計的玻璃泡全部浸入被測液體;B.待溫度計示數穩定后再讀數;G.對溫度計進行讀數;F.從被測液體中取出溫度計。。故答案為:(1)-21;37.8;(2)吸收;液化;(3)C;(4)DAECBGF。(1)讀取溫度計或體溫計的示數時,首先要明確它們的分度值,視線與液柱最高處所對刻度相垂直;(2)物質直接從固態變成氣態的現象稱為升華,升華吸熱,物質從氣態變為液態的過程是液化;(3)(4)溫度計的正確使用方法:使用前,觀察溫度計的量程和分度值;溫度計的玻璃泡要全部浸入被測液體中,不要碰到容器底和容器壁;溫度計浸入被測液體中要稍后一會兒,待示數穩定后再讀數;讀數時視線要與液柱的上表面相平。本題考查溫度計的使用和讀數,熟練掌握本題考查內容是教學基本要求。五、計算題---------------------------------------------------------------------第1題參考答案:熱風干手器吹出的是熱風,既提高了水分的溫度,又加快了手表面的空氣流動速度,加快了手上水分的蒸發解:熱風干手器吹出的熱風溫度高,提高了水分的溫度,吹出的風使手表面空氣流動加快,可使手上水分的蒸發加快,所以它能很快把手烘干。故答案為:熱風干手器吹出的是熱風,既提高了水分的溫度,又加快了手表面的空氣流動速度,加快了手上水分的蒸發。熱風干手器快速把手烘干,說明手上的水分很快被蒸發掉了。因此從影響蒸發快慢的因素入手去分析此題。影響蒸發快慢的因素有三個:液體的溫度、液體表面積、液體表面上方空氣的流動速度。-------------------------------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種子批發市場客戶關系維護與提升考核試卷
- 取暖初二語文作文
- 看花燈初三語文作文
- 發酵豆醬的抗氧化能力研究考核試卷
- 生態系統穩定性監測與預警考核試卷
- 水電工程案例分析與啟示考核試卷
- 煤炭批發市場供需平衡分析考核試卷
- 2-15邏輯函數的化簡-卡諾圖法4
- 山西農業大學《統計學B》2023-2024學年第二學期期末試卷
- 麗江文化旅游學院《數據描述與可視化》2023-2024學年第二學期期末試卷
- 水土保持工程質量評定規程sl3362006
- 苯乙酸安全技術說明書(msds)
- 2022-2023學年統編版選擇性必修三 邏輯與思維 10-2 體會認識發展的歷程 教案-
- 萬邦特種材料股份有限公司年產18000噸特種紙遷建項目環境影響報告書
- 【建模教程】-建模-數學建模夏令營
- 高中英語高頻詞匯拓展延伸
- 誠信友善教學反思(十篇)
- 2023版思想道德與法治專題6遵守道德規范錘煉道德品格PPT
- 部編本六年級下冊語文課件古詩詞誦讀
- 銷售立項申請表
- 一案八制方案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