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2024中考語文第二部分現代文閱讀專題五非連續性文本閱讀課件_第1頁
湖北省2024中考語文第二部分現代文閱讀專題五非連續性文本閱讀課件_第2頁
湖北省2024中考語文第二部分現代文閱讀專題五非連續性文本閱讀課件_第3頁
湖北省2024中考語文第二部分現代文閱讀專題五非連續性文本閱讀課件_第4頁
湖北省2024中考語文第二部分現代文閱讀專題五非連續性文本閱讀課件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52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專題五非連續性文本閱讀第二部分現代文閱讀(一)[2023?福建改編]閱讀下面的材料,完成下面的小題。材料一:①在中華民族5000多年的文明史中,勤儉節約有著極其重要的地位。無數歷史經驗教訓啟迪我們,勤儉節約是海晏河清之基,奢靡享樂是災禍危亡之根。勤儉節約精神與個人修養、家庭和睦、社稷興衰緊密相連。②勤儉節約精神是修身之基。古人云:“儉,德之共也;侈,惡之大也。”勤儉節約倡導的是一種適度、合理、節用的生活理念,蘊含的是以節儉惜物為榮,以奢靡浪費為恥的道德品質,于個體而言,既體現著一種待物之德,也內蘊著一種修養之道。奢靡浪費,糟蹋的不僅是物質財富,更會侵蝕人的意志品質。以儉養身,方能永遠保持本色。如果一個人從小就養成了勤儉節約的生活習慣,形成了敬畏感恩的價值理念,就能在成長歷程中不斷完善自己,培養不怕困難、勇于吃苦、抵御誘惑的精神。③勤儉節約精神是齊家之要。在中國人心中,“家事”與“國事”“天下事”密不可分,優良家風與良好社會風尚總是緊密相關。中華民族自古以來就高度重視家風建設,將勤儉節約擺在家風建設的突出位置。從《誡子書》中的“夫君子之行,靜以修身,儉以養德”,到《顏氏家訓》中的“儉者,省約為禮之謂也”,再到《朱子家訓》中的“一粥一飯,當思來處不易;半絲半縷,恒念物力維艱”……勤儉節約的良好家風始終為中國人所推崇。④勤儉節約精神是治國之道。唯儉者興,唯勤者進。“歷覽前賢國與家,成由勤儉破由奢。”唐代詩人李商隱的這一感嘆,道出了勤儉節約的重要地位。人無儉不立,家無儉不旺,國無儉必亡。勤儉節約反映出的是人格修養,折射出的是人心向背,從根本上說是事關國家前途命運的大事。歷史反復證明,一個國家要長足發展,任何時候都要牢記“奢靡之始,危亡之漸”的警示,繃緊勤儉節約這根弦,讓戒奢尚儉、艱苦奮斗在全社會蔚然成風。(摘編自謝衛平《大力弘揚勤儉節約精神》)材料二:1.下列對材料的理解和分析,正確的一項是()A.材料一采用遞進式結構,先提出問題,再逐層分析問題,最后解決問題。B.材料一第②段從反面論證從小養成勤儉節約的生活習慣的重要性。C.材料一綜合運用了事實材料、道理材料、數據材料,增強了文章的說服力。D.材料二可以看作材料一提及的“適度”“節用”生活理念的生動注釋。

點撥:本題考查理解分析材料內容。A.“材料一采用遞進式結構”不正確。材料一采用總—分式結構,先提出問題,再逐層分析問題,最后解決問題;B.“從反面論證”不正確。材料一第②段是從正面論證從小養成勤儉節約的生活習慣的重要性;C.“數據材料”不正確。材料一綜合運用事實材料、道理材料,增強了文章的說服力,無“數據材料”。

答案:

D2.下列兩則事例,哪一則適合作為論據來支撐材料一第③段的觀點?為什么?請簡要說明理由。事例一:某酒店推行“N-1”點餐方式,要求服務員根據比就餐人數少一人的飯菜量引導消費者下單,按需點餐。事例二:司馬光注重家庭教育,曾作《訓儉示康》告誡其子要以節儉為美德,不可追求奢靡生活。示例:事例二適合。因為第③段的觀點是“勤儉節約精神是齊家之要”,司馬光作《訓儉示康》是家風建設行為,事例二能支撐該觀點。3.結合材料一、材料二的內容,簡要點評下面兩位同學的行為,表明你的態度,說明你的理由。同學甲洗手后沒有關緊水龍頭就離開了,同學乙看到后馬上上前把水龍頭擰緊了。示例:培養勤儉節約的意識和行為習慣,要重視細節,為同學乙點贊。只有每個人從我做起,從小事做起,做好每個細節,才能將勤儉節約落到實處。(二)[2023?安徽改編]閱讀下面的材料,完成下面的小題。材料一:①濕地作為地球三大生態系統之一,幾乎涵蓋了陸地上所有相對固定的天然或人工水體,還包括低潮時水深不超過6米的水域。②濕地一定是綠色的嗎?其實不一定,濕地還可以是紅色、黃色、藍色、白色,甚至是彩色的。舉例來說,位于遼河三角洲的盤錦紅海灘濕地,就以“紅”為特色。這里生長著鹽地堿蓬。每年4月,它們鉆出地面,在陽光和潮水的“洗禮”中不斷吸取土地與海水中的鹽分,顏色開始慢慢由嫩綠變為深綠,再到淺紅、殷紅,直至9—10月全盛期時,呈現出一片火紅的色澤,讓這片濕地宛如一顆鑲嵌在遼東灣的紅寶石。③一般來說,濕地顏色主要受植物顏色影響,但也不能完全根據濕地名字來判斷。如我國南方沿海地區常見的紅樹林濕地,雖然叫紅樹林,但卻是一片翠綠。④濕地仿佛一個調色盤,大自然用它的丹青妙筆繪就了一幅幅斑斕的濕地長卷,造就了多姿多彩的濕地景觀。(摘編自《濕地是什么顏色的?》,《人民日報》2023年2月21日)材料二:①濕地與人類的生存、繁衍、發展息息相關,為人類的生產、生活提供多種資源,具有強大的生態環境功能,在供給服務、調節服務、支持服務和文化服務等方面有其他生態系統不可替代的作用。②分布在城市中的城市濕地具有獨特作用,是城市生態人文系統中不可缺少的部分;濕地提供水源,為城市發展提供基礎保障;濕地調節氣候、凈化空氣,為保持城市空氣清新提供保障;濕地維持生物多樣性,可以為城市提供鳥語花香的生態環境;濕地為城市提供旅游、度假等休閑場所,為城市居民帶來幸福享受,為城市和諧發展提供保障。(摘編自《什么是城市濕地?》,《人民日報》2023年2月22日)材料三:①2022年,重慶梁平區獲得了“國際濕地城市”稱號。沒有大江大河的梁平區,是怎么做到的呢?②“保留湖周林團,保護曲美岸線,我們更多地利用自然生態修復方式構建有利于生物多樣性的自然生境系統。”梁平區濕地保護中心主任說。③“近年來,梁平以‘小微濕地+’為生態建設抓手,濕地資源成為塑造城市特質和鄉村風情最為靈動的生態元素。”梁平區區長說。④“獵神村的不少梯塘昔年因開采石膏礦引起滲漏,這些年經過改造,得以重新蓄水,變身小微濕地,現在成了村民休閑游玩的好去處。生態改善的成效就擺在眼前,保護利用好濕地成了大家自覺的行動。”梁平區獵神村黨支部書記說。⑤“梁平每年都會吸引大量游客慕名而來,濕地生態已是大家共護共享的綠意空間和賞心悅目的心安之所,‘濕意’生態正在持續賦能產業振興。”梁平區區委書記說。(摘編自《養護濕地,育出詩意》)材料四:①近年來,河北衡水市堅持生態優先、生態修復理念,結合衡水湖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和衡水湖景區相互依存、相輔相成的實際,通過“微塑造”精雕細琢,在保護濕地自然生態原貌基礎上下繡花功夫。②“梅花島的地形地勢、生長植物等均最大限度維護原有樣貌,通過‘微塑造’的方式讓游客更好地親近自然,進而發自內心地珍愛自然。”衡水市濱湖新區管委會副主任說。③衡水市還走人湖和諧共生道路,讓濕地更好地助推綠色發展。2019年,衡水市對占地約200畝的順民莊進行整體搬遷,退村還島、退村還湖,如今小漁村已轉型為集生態觀光、科普研學等功能為一體的櫻花島。生態惠民極大地激發了人湖和諧共生的基礎動力,湖區群眾逐漸形成了愛護衡水湖的共識。(摘編自《衡水湖畔觀“鳥浪”》,《半月談》2023年第1期)1.下列詩句最沒有可能寫到濕地的一項是()A.江南可采蓮,蓮葉何田田。(漢樂府《江南》)B.河漢清且淺,相去復幾許。(《古詩十九首?迢迢牽牛星》)C.八月湖水平,涵虛混太清。(孟浩然《望洞庭湖贈張丞相》)D.青山橫北郭,白水繞東城。(李白《送友人》)

點撥:本題考查對詩句的理解。A.大意:江南可以采蓮,蓮葉層層疊疊繁茂蔥翠。該項寫到了濕地;B.大意:只隔了道清清淺淺的銀河,兩岸相距又有多遠呢。該項沒有寫到濕地;C.大意:八月洞庭湖水暴漲幾與岸平,水天一色迷離難辨。該項寫到了濕地;D.大意:青山橫亙城北,白水流過東城。該項寫到了濕地。

答案:

B2.材料一舉盤錦紅海灘濕地的例子有什么作用?請簡要分析。說明濕地不一定是綠色的,其顏色主要受植物顏色影響,生動具體,增強了說服力。3.根據材料二,在表格中填入相應的內容。濕地的功能城市濕地對城市發展的獨特作用提供水源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調節氣候、凈化空氣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③_________________為城市提供鳥語花香的生態環境為城市發展提供基礎保障為保持城市空氣清新提供保障維持生物多樣性4.在濕地保護與利用上,重慶梁平區和河北衡水市有哪些相同的經驗?請結合材料三和材料四加以概括。堅持生態發展理念;依托區域特色;賦能產業振興;全民共護共享;政府主導推動。(三)[2023?廣西改編]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的小題。材料一:“民以食為天,食以稻為先。”糧食是歷史深層的決定因素,解決好吃飯問題始終是各個國家歷朝歷代的首要之事;糧食也是文明的根基與源頭。糧食的影響無處不在。縱觀世界,人類主要有兩大糧食作物——水稻與小麥。從對環境條件的適應性來看,水稻比小麥占優勢。當前在中國,水稻可從海南島種到黑龍江,種植區域更廣。從食用情況來看,稻米食用比小麥方便,稻谷脫殼成米就可直接煮食,而小麥一般得脫殼后加工成面粉才能拿來食用。小麥不大可能做成“米飯”,但大米可磨成粉,制作食物。(摘編自岳玉峰《中國水稻史話》)材料二:中國的飲食當中,最平常也最離不開的食物就是五谷。據記載,古代“五谷”之說始于春秋戰國時期,后來逐漸約定俗成,“五谷”即稻、黍、稷、麥、菽五種作物,分別對應著今天的水稻、黃米、小米、小麥和豆類。???“五谷”的概念形成之后相沿了兩千多年,這幾種糧食作物在全國的糧食供應中,所處的地位常常因時而異。但水稻作為華夏民族主要糧食的地位始終得以維持。漢朝時期,中原及關中是當時人口最密集的地方,江南人口稀少。那時各地區人口的多少,與當地的糧食產量有著密切的關系。盡管當時水稻在南方很重要,但其總產量遠不及北方的主要作物——小米。唐代開始,水稻在全國糧食供應中的地位才日益提高,并在唐末登上第一糧食作物的寶座。北宋時期,從越南引進的優質水稻品種——占城稻在江淮引種成功,而后在東南各省普遍種植,提高了糧食的總產量,水稻作為首要的糧食作物的地位終于得到徹底鞏固。到了明代,人們有“今天下育民人者,稻居什七”一說,可見水稻在糧食供給中的重要地位。后來,隨著人口的遷徙和墾荒的推進,水稻“南征北戰”,從“蘇湖熟”到“湖廣熟”,從“北大荒”到“北大倉”,一個個故事記錄了水稻與區域文明發展之間的關聯。水稻不僅是續命養身的第一大主糧,還是孕育中華文化和塑造中華文明的重要作物。具有漫長稻作史的中國,稻米文化已深入其中,無處不在。稻米文化不僅養成了今天中國人的許多生活習性,更培養了今天中國人的精神氣質。(摘編自程強《水稻之于中華文明》)材料三:2022年中國稻谷、小麥、大豆種植面積及產量統計表(注:數據來自《中華人民共和國2022年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統計公報》)種類種植面積(萬公頃)總產量(萬噸)單位面積產量(萬噸)稻谷2945208497.08小麥2352137725.86大豆102420281.981.下列說法與材料一、材料二意思不相符的一項是()A.糧食的影響無處不在,它既是歷史深層的決定因素,也是文明的根基與源頭。B.小麥一般得脫殼加工成面粉食用,稻谷可脫殼成米直接煮食或磨粉制作食物。C.漢朝時期江南人口稀少,盡管當時水稻在南方很重要,但總產量遠不及小米。D.占城稻引種成功后,在全國各省普遍種植,提高了糧食的總產量。

點撥:本題考查對材料內容的理解。D項有誤,結合材料二第二段中的“占城稻在江淮引種成功,而后在東南各省普遍種植,提高了糧食的總產量”可知該項說法有誤。

答案:

D2.下列對材料二分析有誤的一項是()A.材料開頭介紹“五谷”之說的形成過程,是為了引出“五谷”種植時間的具體內容。B.加點詞語“據記載”表明“五谷”之說有史料依據,這體現了材料語言的嚴謹性。C.畫線句運用了引用的說明方法,說明了水稻在明代糧食供給中的重要地位。D.材料按照時間順序,說明了不同時期水稻在全國糧食供應中所處的地位。

點撥:本題考查對材料的分析。A項有誤,材料二開頭介紹“五谷”之說,是為了引出“水稻作為華夏民族主要糧食的地位始終得以維持”。

答案:

A3.為什么說“食以稻為先”?請根據以上三則材料概括原因。①水稻對環境條件的適應性強于小麥;稻米食用比小麥方便;②水稻是孕育中華文化和塑造中華文明的重要作物。稻米文化養成了今天中國人的許多生活習性,培養了今天中國人的精神氣質;③水稻的種植面積及產量要大于小麥和大豆。(四)[2023?張家界改編]閱讀下面的材料,完成下面的小題。小張參加“科技點亮夢想?創新引領未來”的研學活動,請隨他一起了解中國載人航天工程30年成就。材料一:中國載人航天工程30年成就展引言摘錄在綿延5000多年的文明發展進程中,中華民族創造了聞名于世的科技成果。近代以后,國內外的各種原因使我國屢次與科技革命失之交臂,從世界強國變為任人欺凌的半殖民地半封建國家。科技興則民族興,科技強則國家強。實現“兩個一百年”奮斗目標,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必須堅持走中國特色自主創新道路。(有改動)材料二:中國載人航天工程30年發展歷程介紹①1992年9月,我國載人航天工程正式起步,規劃“三步走”發展戰略。②第一步,從2003年10月我國第一艘載人飛船神舟五號成功發射,到實現太空出艙、交會對接、在軌補加等多項核心技術“零”的突破,經過幾代航天人接續奮斗,我國成為世界上第三個獨立掌握載人天地往返技術、空間出艙技術、交會對接技術的國家。③神舟十號任務完成我國載人航天首次應用性飛行,神舟十一號任務完成太空中期駐留……黨的十八大以來,載人航天工程全線奮力拼搏,突破和掌握大量關鍵技術,取得眾多創新成果,實現載人航天工程第二步全部既定任務目標,為空間站建造和運營積累了重要經驗,推動著我國從航天大國邁向航天強國。④接著,我國載人航天工程開啟第三步,轉入空間站階段。自2021年4月天和核心艙發射以來,僅用不到兩年時間就完成了空間站全面建造。⑤天宮空間站是一個彰顯中國特色的空間站。中國空間站建設,走出了一條具有中國特色的自主創新道路。“如果按照別人的老路走,我們將永遠落后于人。”中國工程院院士、中國載人航天工程總設計師周建平說。中國載人航天起步就瞄準世界先進水平,努力實現關鍵技術重大突破。中國航天科技集團公司五院大膽提出技術大跨越思路,跨過國外從單艙到多艙的幾十年歷程,直接研制國際上第三代飛船,拿出了獨具中國特色的“三艙方案”。這樣的創新跨越,在中國載人航天30年歷程中并不鮮見。⑥中國空間站,這個中華民族的新的獨特標識,閃耀著中國載人航天事業的自信與自豪,鼓舞著為航天夢、中國夢而前行的每一個人。(有刪改)材料三:神舟十六號載人飛行任務官方標識1.根據材料一圖表中提供的信息,寫出你的結論。近十年來,隨著我國科技研究與試驗發展經費支出的不斷增加,我國創新指數在全球的排名總體呈上升趨勢。2.完成研學活動后,小張有了以下理解和推斷,完全符合材料的一項是()A.載人航天工程發展戰略第二步任務目標的完成,意味著我國成功躋身航天強國。B.畫線句中的“僅”字體現了中國空間站建造速度之快以及作者為“中國速度”而驕傲自豪的情感。C.材料二運用了列數字、舉例子、下定義的說明方法。D.以上三則材料告訴我們:只要走科技創新之路,就能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

點撥:本題考查理解材料內容。A.結合材料二第③段中的“黨的‘十八大’以來,載人航天工程全線奮力拼搏,突破和掌握大量關鍵技術,取得眾多創新成果,實現載人航天工程第二步全部既定任務目標,為空間站建造和運營積累了重要經驗,推動著我國從航天大國邁向航天強國”可知,“意味著我國成功躋身航天強國”錯誤;C.結合材料二第④段中的“自2021年4月天和核心艙發射以來,僅用不到兩年時間就完成了空間站全面建造”是列數字,“中國航天科技集團公司五院大膽提出技術大跨越思路……拿出了獨具中國特色的‘三艙方案’”是舉例子,材料二沒有運用下定義的說明方法;D.結合材料一中的“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必須堅持走中國特色自主創新道路”可知,“只要走科技創新之路,就能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的說法過于絕對。

答案:

B3.請你結合以上三則材料,從圖案元素、文化寓意、航天精神三方面,闡述神舟十六號載人飛行任務官方標識的設計意圖。示例:該方案整體設計極具中國特色:①標識的中間是彰顯中國特色的空間站和神舟十六號,其以昂揚的姿態處在宇宙星河之中。②下方是中國神話傳說中的鯤。鯤目標遠大,變化神奇,充滿力量,象征著我國航天人具有目標遠大、力爭上游、勇于創新等航天精神(或者象征著我國航天人的夢想,在宇宙中自由翱翔)。③祥云有吉祥的寓意,是對中國空間站最美好的祝福。(五)[2023?重慶A卷改編]閱讀下面的材料,完成下面的小題。材料一:在世界各國、各地區、各國際組織提出的21世紀人才核心素養框架中,幾乎無一例外把溝通與合作能力放在非常重要甚至最重要的位置。有研究報告指出:溝通與合作素養位列各個國際組織和經濟體高度關注的七大核心素養之首。人們經常把“溝通”和“說話”畫上等號,仿佛說起話來滔滔不絕就是溝通,其實不然。溝通在本質上是一種信息的互換,雙方基于收到的信息,在各自理解的基礎上達成目標。溝通的形式非常豐富,包括說話、寫字、表情等多種因素(詳見下圖)。一個溝通素養良好的個體,能夠綜合運用語言與非語言的媒介,有效地與他人或群體進行交流。有效溝通是一種人際交流過程,需要溝通雙方最終達成共同協議。為了最終達成溝通協議,需要注意三個策略:首先是溝通者要“深度理解”對方傳遞的信息、隱含的意圖、情緒、情感態度、價值觀等。其次,需要“有效表達”,溝通者在不同的情境下,運用語言及非語言等多種形式,清楚地傳達信息,表達思想和觀點。再次,溝通者還需要具有“同理心”。同理心,是個體在人際交往中站在他人角度思考、處理問題,能夠體會他人的情緒和想法,理解他人的立場和感受。同理心比同情心包含更多的認知因素,而同情心比同理心包含更多的情感因素。有研究表明,同理心的基本動機是利他,同情心的基本動機是利己。利他動機,最終達到的目標是幫助他人減少痛苦而不期待獎勵;利己動機,則想減輕自己的壓力,或者避免不利的感受,或者期待獎勵。(改編自康翠萍等多人撰寫的《溝通素養:21世紀核心素養5C模型之四》)材料二:溝通漏斗,是指工作、學習、生活中溝通效率逐漸下降的一種現象。如果一個人心里想著100%的東西,當你在眾人面前、公開的場合用語言表達心里所想的100%的東西時,這些信息已經漏掉了20%,那么你說出來的信息就只剩下80%了。而當這80%的東西進入別人的耳朵時,受聽眾文化水平、知識背景等限制,信息量只存活了60%。實際上,真正被別人理解并消化了的信息大概只有40%。三天過后,等聽眾遵照領悟的40%的信息開始行動時,信息量最終變成了20%。三個月后,信息衰減得可能只剩下最初的5%了。因此,我們一定要掌握一些溝通技巧,爭取讓這個“漏斗”漏得越來越少。(改編自中國知網《溝通漏斗》)材料三:有效溝通,需要圍繞設定的目標,在個人或群體間相互傳遞信息、思想和情感。有效溝通大綱可以幫助我們理清溝通的思路,提供不同維度的思考方向和支架,它是幫助我們刻意練習,以達到自如溝通的工具。有效溝通大綱溝通對象姓名:__________基本情況:__________主要特點:__________(改編自羅穎、桑國元、石玉娟編著的《50個工具玩轉項目式學習》)溝通過程步驟策略具體內容第一步明確溝通目標對方需要作出的決策:______第二步研究溝通對象對方需要知道、感到:______對方在乎的具體因素:______如何讓對方內心認可:______第三步作出最終決策根據溝通反饋,“我”決定: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根據以上三則材料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