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內…………○…………裝…………○…………內…………○…………裝…………○…………訂…………○…………線…………○…………※※請※※不※※要※※在※※裝※※訂※※線※※內※※答※※題※※…………○…………外…………○…………裝…………○…………訂…………○…………線…………○…………第=page22頁,總=sectionpages22頁第=page11頁,總=sectionpages11頁2025年粵教滬科版必修2生物上冊月考試卷含答案考試試卷考試范圍:全部知識點;考試時間:120分鐘學校:______姓名:______班級:______考號:______總分欄題號一二三四五總分得分評卷人得分一、選擇題(共7題,共14分)1、關于轉錄和翻譯的敘述,錯誤的是()A.轉錄時以核糖核苷酸為原料B.轉錄時RNA聚合酶能識別DNA中特定堿基序列C.mRNA在核糖體上移動翻譯出蛋白質D.不同密碼子編碼同種氨基酸可增強密碼的容錯性2、用純種的黃色圓粒豌豆與綠色皺粒豌豆雜交,F1全部是黃色圓粒,F1自交的F2,在F2中雜合的綠色圓粒有4000個,推測純合的黃色皺粒有A.8000個B.4000個C.6000個D.2000個3、如圖為某同學在學習DNA的結構后畫的含有兩個堿基對的DNA片段(其中○表示磷酸基團),下列為幾位同學對此圖的評價,其中正確的是()
A.甲:該圖沒有什么物質和結構上的錯誤B.乙:該圖有一處錯誤,就是U應改為TC.丙:該圖有三處錯誤,其中核糖應改為脫氧核糖D.丁:如果說他畫的是RNA雙鏈則該圖就是正確的4、水稻高桿(A)對矮桿(a)為顯性,抗病(B)對感病(b)為顯性,兩對基因獨立遺傳。若讓基因型為Aabb的水稻與“某水稻”雜交,子代高桿抗病:高桿感病:矮桿抗病:矮桿感病=3:3:1:1,則“某水稻”的基因型為A.AaBbB.AaBBC.aaBbD.aabb5、某二倍體高等動物(2n=6)雄性個體的基因型為AaBb,將精原細胞放入含32P的培養液中離體培養;分裂過程中某細胞處于細胞分裂某時期的示意圖如圖。據圖分析,正確的是()
A.該細胞中DNA和染色體比值等于2B.形成該細胞過程中最多可有6個四分體C.該細胞產生的子細胞中含32P的染色體所占的比例為100%D.若該細胞經過減數分裂產生了3種精子,則最可能是發生了基因重組6、如圖為初級精母細胞減數分裂時的一對同源染色體示意圖;圖中1~8表示基因。在不考慮突變的情況下,下列有關敘述錯誤的是()
A.5與6互為等位基因B.1與7互為非等位基因C.1與3可互換D.3與6組合可形成重組型的配子7、棉花纖維由纖維細胞形成。蔗糖經膜蛋白SUT轉運進入纖維細胞后逐漸積累在纖維細胞的加厚期被大量水解后參與纖維素的合成。研究人員用普通棉花品系培育了SU表達水平高的品系F檢測兩品系植株開花后纖維細胞中的蔗糖含量結果如圖所示。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纖維素的基本組成單位是葡萄糖和果糖B.曲線甲表示品系F纖維細胞中的蔗糖含量C.15~18天曲線乙下降的主要原因是蔗糖被在纖維細胞的轉運D.提高SUT的表達水平會使纖維細胞加厚期延后評卷人得分二、多選題(共6題,共12分)8、“超級細菌”泛指那些對多種抗生素具有耐藥性的細菌,它們對抗生素有強大的抵抗作用,能逃避被殺滅的危險。目前引起特別關注的超級細菌主要有:耐甲氧西林金黃色葡萄球菌(MRSA)、耐多藥肺炎鏈球菌(MDRSP)、萬古霉素腸球菌(VRE)、多重耐藥性結核桿菌(MDR-TB)、多重耐藥鮑曼不動桿菌(MRAB)以及最新發現的攜帶有NDM-1基因的大腸桿菌和肺炎克雷伯菌等等。由于大部分抗生素對其不起作用,超級細菌對人類健康已造成極大的危害。下列說法正確的是()A.基因突變是產生“超級細菌”的根本原因B.隔離是產生“超級細菌”的必要條件C.抗生素的濫用加速了“超級細菌”產生的速度D.抗藥基因頻率定向改變導致“超級細菌”種類的增加9、下列屬于早期智人的有()A.尼安德特人B.柳江人C.許家窯人D.丁村人10、人類紅綠色盲的基因位于X染色體上;禿頂的基因位于常染色體上;結合下表信息可預測,下圖中II—3和II—4所生子女是()
BBBbbb男非禿頂禿頂禿頂女非禿頂非禿頂禿項
A.非禿頂色盲兒子的概率為1/4B.非禿頂色盲女兒的概率為1/8C.禿頂色盲兒子的概率為1/8D.禿頂色盲女兒的概率為011、下列對遺傳學概念的理解,正確的是()A.生物體不能顯現出來的性狀稱為隱性性狀B.雜合子的雙親不一定是雜合子C.雜種后代中同時出現顯性性狀和隱性性狀的現象叫性狀分離D.生物的相對性狀都只有兩種表現型12、下列關于可遺傳變異的敘述,正確的是()A.染色體變異產生的后代都是不育的B.花藥離體培養形成單倍體幼苗的過程中存在基因重組C.與染色體變異相比,基因突變帶來的堿基改變在光學顯微鏡不可見D.DNA中有1個堿基C被T替換,復制3次后,突變的DNA數一般是4個13、圖甲是三種遺傳病在人體不同發育階段發病風險的統計情況;圖乙是對某種遺傳病進行檢查時所得到的凝膠電泳圖譜。下列相關敘述正確的是()
A.染色體異常遺傳病的發病率在出生后明顯低于胎兒期,原因可能是大多數染色體異常疾病致死B.圖乙使用的方法屬于產前診斷中的基因檢測C.從圖乙結果來看此遺傳病可能是伴X染色體隱性遺傳D.多基因遺傳病的顯著特點是成年人發病風險顯著增加評卷人得分三、填空題(共7題,共14分)14、基因自由組合定律的實質是:位于_____上的非等位基因的分離或組合是_____;在減數分裂過程中,____________________上的等位基因彼此分離的同時,_____。15、基因通過控制_____的合成來____過程,進而控制生物體的性狀。如:人的白化癥狀是由于_____異常,導致不能將_____轉變為_____。16、多基因遺傳病是指受_____對以上的等位基因控制的遺傳病,主要包括一些_____常見病,在群體中的發病率較高。17、一條染色體上有_____個DNA分子,一個DNA分子上有____個基因,基因在染色體上呈現_____排列。每一個基因都是特定的____片段,有著特定的______,這說明DNA中蘊涵了大量的____。18、間斷平衡學說:物種形成并不都是漸變的過程,而是物種_____________與___________________交替出現的過程。19、測交是讓_____與_____雜交。測交后代不同性狀類型的理論之比為_____。20、學習完“遺傳與進化”模塊,你對基因、遺傳、變異和進化乃至生命本質有哪些深入的體會和獨到的理解?請你圍繞上述關鍵詞寫一篇短文,題目自擬,文體和字數不限。評卷人得分四、判斷題(共3題,共9分)21、一個卵細胞一般只能同一個精子結合,形成受精卵。______A.正確B.錯誤22、減數分裂和受精作用可保持該物種生物染色體數目的恒定。()A.正確B.錯誤23、人工誘變是創造動植物新品種和微生物新類型的重要方法,它突出的優點是可以提高突變率,加速育種工作的進程。(______)A.正確B.錯誤評卷人得分五、非選擇題(共1題,共3分)24、山葡萄以釀酒的獨特口味;豐富的營養成分以及極強抗寒性在葡萄育種領域占據重要地位。科學家對“雙優”(品種名)山葡萄幼苗進行多倍體誘導;幼苗成活數和變異數見下表:
。誘變劑濃度%
處理24小時。
處理48小時。
處理72小時。
莖(芽)分生組織(個)
成活數。
變異數。
成活數。
變異數。
成活數。
變異數。
變異數。
0
30
30
0
30
0
27
0
0.1
30
24
0
20
0
16
0
0.2
30
12
1
10
1
5
3
0.4
30
5
2
3
1
3
0
0.6
30
0
0
0
0
0
0
(1)誘導多倍體形成的常用誘變劑是___________;其作用是_________。多倍體育種的原理是:誘導植物發生_________________。
(2)設置零濃度組的目的______________;山葡萄的成活率隨______________而下降。
(3)多倍體誘變劑多數為有毒害的化學試劑。在誘導多倍體育種過程中,研究人員偶然發現一株原種群中沒有的,抗旱但不耐寒型的植株,這一變異最可能是誘變劑誘發了__________導致的。研究人員想利用此變異植株選育既抗旱又抗寒的新品種,最簡單的辦法是_____________。參考答案一、選擇題(共7題,共14分)1、C【分析】【分析】
【詳解】
A;轉錄的產物是mRNA;因此以核糖核苷酸為原料,故A正確;
B;酶具有專一性;因此RNA聚合酶能識別DNA中特定堿基序列,故B正確;
C;翻譯時;核糖體在mRNA上移動翻譯出蛋白質,故C錯誤;
D;密碼子的簡并性增強密碼的容錯性;故D正確.
故選C。
【點睛】
本題應從轉錄和翻譯過程著手,做此類題型時,考生要逐一分析每個選型,從中找出錯誤的選項,要求考生有扎實的基礎知識。2、D【分析】【分析】
基因自由組合定律的實質:位于非同源染色體上的非等位基因的分離或組合是互不干擾的。在減數分裂形成配子的過程中;同源染色體上的等位基因彼此分離,非同源染色體上的非等位基因自由組合。
【詳解】
用純合的黃色圓粒豌豆與綠色皺粒豌豆雜交,F1全是黃色圓粒,可知黃色、圓粒為顯性性狀,綠色、皺粒為隱性性狀;故親本基因型為:黃色圓粒豌豆YYRR、綠色皺粒豌豆yyrr,F1黃色圓粒YyRr。F1YyRr自交,F2中雜合的綠色圓粒的基因型是yyRr,在F2中所占的比例是1/4×1/2=1/8。已知在F2中雜合的綠色圓粒有4000個,所以F2總量為4000÷
1/8=32000(個)。又因為F2中純合黃色皺粒YYrr占總數的1/4×1/4=1/16,所以F2中純合黃色皺粒的個數是32000×1/16=2000(個)。
故選D。3、C【分析】【分析】
DNA分子結構的主要特點:DNA是由兩條反向平行的脫氧核苷酸長鏈盤旋而成的雙螺旋結構;DNA的外側由脫氧核糖和磷酸交替連接構成的基本骨架,內側是堿基通過氫鍵連接形成的堿基對,堿基之間的配對遵循堿基互補配對原則(A-T;C-G)。
【詳解】
ABC;圖中有三處錯誤:①五碳糖應為脫氧核糖;而不是核糖;②DNA不含堿基U,與堿基A互補配對的是堿基T;③兩個相鄰核苷酸之間的磷酸二酯鍵連接不正確,應是一個核苷酸的脫氧核糖與另一個核苷酸的磷酸基團連接形成磷酸二酯鍵,A、B錯誤,C正確;
D;如果他畫的是雙鏈RNA分子;則該圖有一處錯誤:兩個相鄰核苷酸之間的磷酸二酯鍵連接不正確,D錯誤。
故選C。4、A【分析】【分析】
【詳解】
根據題意和圖示分析可知:利用逐對分析法分析:(1)高稈和矮桿這一對相對性狀:子代中高稈比矮桿為3:1,說明親本都是雜合子,基因型均為Aa;(2)抗病和感病這一對相對性狀:子代中抗病比感病為1:1,屬于測交類型,親本的基因型為Bb×bb.綜合以上分析可知,“某水稻”的基因型為AaBb。5、C【分析】【分析】
根據題意和圖示分析可知:圖示細胞中沒有同源染色體;著絲點沒有分裂,染色體散亂分布在細胞中,處于減數第二次分裂前期,是次級精母細胞。
【詳解】
A;DNA存在于細胞核和細胞質中;該細胞中核DNA和染色體比值等于2,A錯誤;
B;據圖分析可知;圖示為次級精母細胞,含有3條染色體,相應精原細胞含有3對同源染色體,故形成該細胞過程中最多可有3個四分體,B錯誤;
C、由于DNA分子為半保留復制,所以將精原細胞放入含32P的培養液中離體培養,產生的子細胞中含32P的染色體所占的比例為100%;C正確;
D;據圖分析可知;該細胞經過減數分裂只能產生2種(AB和aB)2個精子,D錯誤。
故選C。6、A【分析】【分析】
1;等位基因:在一對同源染色體的同一位置上控制著相對性狀的基因。
2;非等位基因:位于非同源染色體上或同源染色體的不同位置上控制著不同性狀的基因。
【詳解】
A;5與6在一條染色體的相同位置上;在不考慮突變的情況下,是相同的基因,A錯誤;
B;非等位基因是位于非同源染色體上或同源染色體的不同位置上控制著不同性狀的基因。1與7互為非等位基因;B正確;
C;同源染色體上的非姐妹染色單體可發生交叉互換;1與3可互換,C正確;
D、在減數分裂時,2和3可互換,因此3和6可形成重組型配子,D正確。7、B【分析】【分析】
根據題意分析題圖;甲乙曲線蔗糖含量都是先上升是因為蔗糖經膜蛋白SUT轉運進入纖維細胞后積累,隨后蔗糖含量下降是因為在纖維細胞的加厚期被大量水解后參與纖維素的合成造成的。品系F中的SUT表達水平提高,對蔗糖的運輸增加,而甲曲線蔗糖含量的最高值大于乙且上升的時間早于乙,所以曲線甲應為品系F纖維細胞中的蔗糖含量。
【詳解】
A;纖維素的基本組成單位是葡萄糖;A錯誤;
B;品系F中的SUT表達水平提高;對蔗糖的運輸增加,分析曲線可知,甲曲線蔗糖含量的最高值大于乙且上升的時間早于乙,所以曲線甲應為品系F纖維細胞中的蔗糖含量,B正確;
C;由題干信息“蔗糖在纖維細胞的加厚期被大量水解后參與纖維素的合成”可知;15-18天曲線乙下降的主要原因是蔗糖被水解后參與纖維素的合成,C錯誤;
D;甲曲線蔗糖含量下降的時間早于乙曲線;故提高SUT的表達水平會使纖維細胞加厚期提前,D錯誤。
故選B。二、多選題(共6題,共12分)8、A:C【分析】【分析】
現代生物進化理論的內容:種群是生物進化的基本單位;生物進化的實質是種群基因頻率的改變。突變和基因重組,自然選擇及隔離是物種形成過程的三個基本環節,通過它們的綜合作用,種群產生分化,最終導致新物種形成。在這個過程中,突變和基因重組產生生物進化的原材料,自然選擇使種群的基因頻率定向改變并決定生物進化的方向,隔離是新物種形成的必要條件。
【詳解】
A;“超級細菌”屬于原核生物;沒有染色體,不能發生有性生殖,其抗生素抗性基因的產生是基因突變的結果,A正確;
B;由A選項分析可知;“超級細菌”的產生是基因突變的結果,與隔離沒有關系,B錯誤;
C;抗生素對細菌的抗藥性變異進行選擇;使抗藥性強的個體得以保留,加速了“超級細菌”產生的速度,C正確;
D;抗藥基因頻率定向改變;使細菌種群朝著抗藥性強的方向進化,但不一定導致“超級細菌”種類的增加,D錯誤。
故選AC。9、A:C:D【分析】【分析】
智人一般又分為早期智人(遠古智人)和晚期智人(現代人)。早期智人生活在20萬年至5萬年前的古人類。晚期智人的生存年代約始于10萬年前。其解剖結構已與現代人基本相似;因此又稱解剖結構上的現代人。根據目前已發現的人類化石證據,南方古猿是已知最早的人類。
【詳解】
中國人類學家把“完全形成的人”分為早期猿人;晚期猿人、早期智人、晚期智人四個進化階段。早期猿人的代表有坦桑尼亞奧都威峽谷“能人”;晚期猿人的代表有中國元謀人和北京人、印度爪哇人;早期智人的代表有中國丁村人、德國尼安德特人;以及山西陽高和河北陽原交界的許家窯村附近的許家窯人;晚期智人的代表有中國山頂洞人、法國克羅馬農人。所以ACD符合題意,B不符合題意。
故選ACD。10、C:D【分析】【詳解】
A、根據題意可以推出,II—3的基因型為BbXAXa,II—4的基因型為BBXaY。根據分離定律及題目信息,后代關于禿頂的基因型為1/2BB,1/2Bb,即女孩一定為非禿頂,男孩有一半的可能禿頂;后代關于色盲的基因型為1/4XAXa,1/4XaXa,1/4XAY,1/4XaY;非禿頂色盲兒子的概率為1/2BB×1/4XaY=1/8,A錯誤;
B、非禿頂色盲女兒的概率為1×1/4XaXa=1/4;B錯誤;
C、禿頂色盲兒子的概率為1/2Bb×1/4XaY=1/8;C正確;
D、禿頂色盲女兒的概率為0×1/4XaXa=0;D正確。
故選CD。
【點睛】11、B:C【分析】【分析】
1、純合子是指由相同基因的配子結合成的合子發育成的個體,其自交能穩定的遺傳,不發生性狀分離。
2、基因型是指某一生物個體全部基因組合的總稱,它反映生物體的遺傳構成,即從雙親獲得的全部基因的總和;表現型指生物個體表現出來的性狀;生物體的表現型是由基因型和環境的共同作用決定。
3;性狀分離:雜合子一代同時出現顯性性狀和隱性性狀的現象。
【詳解】
A、隱性性狀是指具有相對性狀的兩個親本雜交,F1未表現出來的性狀,A錯誤;
B、雜合子的雙親不一定是雜合子,也可以是純合子,如AA和aa雜交后代為Aa,B正確;
C、性狀分離是雜種子一代自交后代同時出現顯性性狀和隱性性狀的現象,C正確;
D、生物的相對性狀不一定只有兩種表現型,如ABO血型,D錯誤。
故選BC。12、C:D【分析】【分析】
真核生物的可遺傳變異包括基因突變;基因重組和染色體變異。
基因突變是堿基對增添;缺失或替換而引起基因結構都而改變;基因突變會產生新基因,不會改變基因的數目和排列順序。
基因重組包括自由組合型和交叉互換型;自由組合是指位于非同源染色體的非等位基因自由組合,交叉互換是同源染色體的非姐妹染色單體之間交叉互換而引起的控制不同性狀的基因的重新組合。
染色體變異包括染色體結構變異和染色體數目變異;染色體變異會改變基因的數目或排列順序。
【詳解】
A;染色體變異產生的后代如果在減數分裂過程中能產生正常的配子;則可育,A錯誤;
B;花藥離體培養過程中細胞增殖方式是有絲分裂;沒有基因重組,B錯誤;
C;基因突變在光學顯微鏡下看不見;染色體變異在光學顯微鏡下可以看見,C正確;
D;DNA中1個堿基被替換;則只有一條單鏈發生改變,DNA的復制是半保留復制,在復制過程中,以突變DNA單鏈為模板復制的子代雙鏈DNA中,兩條單鏈都發生改變,而以未改變的DNA單鏈為模板復制的后代DNA中,基因都是正常的,因此在后代DNA中,正常基因和突變基因各占一半,復制3次后,共產生8個DNA,突變的DNA數一般是4個,D正確。
故選CD。
【點睛】13、A:B:D【分析】【分析】
人類遺傳病分為單基因遺傳病(一對等位基因控制的遺傳病);多基因遺傳病(多對等位基因控制的遺傳病)和染色體異常遺傳病。
遺傳病的檢測與預防包括:遺傳咨詢;產前診斷、基因檢測和基因治療。
【詳解】
A;大多數染色體異常遺傳病是致死的;患病胎兒在出生前就夭折了,A正確;
B;圖乙所示的基因帶譜可以代表個體基因型;所以對應于產前診斷中的基因檢測,B正確;
C;由圖中1、2、4可知該病為隱性遺傳病;又因為1含有兩個基因帶譜可知1為雜合子,因此可以排除伴X染色體隱性遺傳,C錯誤;
D;從圖甲可知;多基因遺傳病在成年期發病個體數量明顯增加,D正確;
故選ABD。三、填空題(共7題,共14分)14、略
【分析】【分析】
【詳解】
略【解析】非同源染色體互不干擾的同源染色體非同源染色體上的非等位基因自由組合15、略
【分析】【分析】
【詳解】
略【解析】酶控制代謝控制酪氨酸酶的基因酪氨酸黑色素16、略
【分析】【分析】
【詳解】
略【解析】兩原發性高血壓、冠心病、哮喘病、青少年型糖尿病17、略
【分析】【分析】
【詳解】
略【解析】許多很多線性DNA遺傳效應遺傳信息18、略
【分析】【分析】
【詳解】
略【解析】長期穩定迅速形成新種19、略
【分析】【分析】
【詳解】
略【解析】F1隱形純合子1:1。20、略
【分析】【詳解】
本模塊的育人價值:課程標準在“課程內容”部分對本模塊的意義和價值作了如下闡述:“本模塊選取的減數分裂和受精作用、DNA分子的結構和功能、遺傳和變異的基本原理及應用等知識,主要是從細胞水平和分子水平闡述生命的延續性;選取的現代生物進化理論和物種形成等知識,主要是為了闡明生物進化的過程和原因。本模塊的內容,對于學生理解生命的延續和發展,認識生物界及生物多樣性,形成生物進化的觀點,樹立正確的自然觀有重要意義;同時,對于學生理解有關原理在促進經濟與社會發展、增進人類健康等方面的價值,也是十分重要的。”分析課程標準的上述表述,結合本模塊的具體內容可以看出,本模塊在生命觀念、科學思維、科學探究和社會責任等方面都具有獨特的育人價值。生命觀念縱觀本模塊的內容,可以看出本模塊突出的生命觀念包括生命的物質觀、生命的信息觀、結構與功能觀、生物進化觀,此外,作為辯證唯物主義觀點重要組成部分的對立統一觀在本模塊也有較為集中的體現。1.生命的物質觀雖然《分子與細胞》模塊已經引導學生較全面地認識生命的物質基礎,但學生對遺傳物質還了解甚少,對遺傳物質如何起作用的問題更是未曾涉及,而這恰恰是現代生物學中最核心的問題,也是幫助學生真正建立生命的物質觀不可或缺的支撐。通過本模塊的學習,學生能夠深入了解遺傳物質的化學組成和結構,了解遺傳物質是如何控制蛋白質的合成,進而影響生物體的性狀的,還能了解遺傳物質的變化與性狀變異及進化之間的關系,建立遺傳和進化的大概念,強化生命的物質觀。2.生命的信息觀生命是物質、能量和信息的統一體。生物體從親代繼承的東西,主要是信息-世代相傳、通過漫長的化史形成的遺傳信息,生物體的生長、發育、代謝、生殖等都是在這套遺傳信息的楓生物致教師|1控制下進行的。DNA、RNA等物質,只是遺傳信息的載體而已。與我們日常接觸的聲、光、電、熱等物理信息不同,遺傳信息是一種特殊的信息,即不需要外界指令就能自動地按既定程序對物質材料進行組織,并且能進行自我復制。隨著分子生物學、基因組學、蛋白質組學等學科的發展,從信息的角度認識生命的本質,建立生命的信息觀,越來越成為生物學研究者的共識。生命的信息觀不僅幫助人們深刻地認識生命的本質,而且為生物科技的發展打開了一片嶄新的視野。例如,人工生命的研究、生物芯片的研制、計算機輔助藥物設計、DNA計算機的研制等,都離不開對生命信息數據的收集和分析。本模塊的大部分內容都是圍繞著遺傳信息展開的,從第1章開始,就帶領學生踏上了遺傳信息的發現之旅。遺傳信息的物質載體、復制、轉錄、翻譯直至遺傳信息在生物繁衍過程中的變化、在生物進化過程中的演變等內容,都對學生建立生命的信息觀大有裨益。3.結構與功能觀《分子與細胞》模塊中關于細胞的結構與功能的內容,集中體現了生物學中結構與功能相適應的觀點,本模塊將在遺傳物質層面生動地體現這一觀點。例如,DNA的雙螺旋結構和堿基互補配對與其復制和轉錄功能相適應,DNA結構的改變導致其編碼的蛋白質的變化及性狀變異,染色體的結構變異與性狀的關系,等等。值得注意的是,本模塊有些內容不僅體現了結構與功能觀,還詮釋了這一重要觀念在生物科學研究中的應用。例如,沃森和克里克根據DNA的雙螺旋結構,提出了半保留復制假說,就是基于結構與功能相適應的觀點。再例如,達爾文發現蘭花適于傳粉的獨特結構后,指出自然界一定存在口器與此相匹配的昆蟲,同樣也是基于結構與功能相適應的觀點。通過這些內容的學習,學生可以認識到,在研究自然現象時,不僅要基于結構認識和推測功能,還要基于功能來推測和研究結構,并且應當將這樣的思想方法運用于今后的探究活動中。4.生物進化觀本模塊對學生進一步形成生物進化觀具有重要意義。盡管學生在初中階段已經學過一些生物進化的知識,但由于遺傳學知識基礎的限制,不可能對生物進化的原理有深入的理解,生物進化觀的建立還處于初級水平,面對進化論領域的不同觀點還缺乏鑒別能力。本模塊在引導學生深入學習有關遺傳學知識的基礎上,較深入地介紹了現代生物進化理論,對達爾文生物進化論的巨大貢獻和局限性也作了辯證的分析,這就有利于學生進一步確立生物進化的觀點,提高對進化論領域的不同觀點甚至偽科學論調的鑒別能力。生物進化觀是建立在兩個重要概念基礎上的:地球上現存的所有物種來自共同祖先(共同由來學說);生物的多樣性和適應性是進化的結果(自然選擇學說)。共同由來學說得到了許多證據的支持(教材第6章第1節);自然選擇學說隨著遺傳學等學科的發展不斷豐富和完善,發展為現代綜合進化理論(教材第6章第2~4節)。第6章內容看似龐雜,其實主要是闡明這兩個重要概念,指向生物進化觀。5.對立統一觀對立統一的觀點是辯證唯物主義觀點的重要組成部分。遺傳和變異是一對矛盾,前者是指生物在傳種接代過程中遺傳物質的穩定性,后者是指這一過程中遺傳物質和性狀的變化。【解析】本模塊的育人價值:
課程標準在“課程內容”部分對本模塊的意義和價值作了如下闡述:“本模塊選取的減數分裂和受精作用、DNA分子的結構和功能、遺傳和變異的基本原理及應用等知識,主要是從細胞水平和分子水平闡述生命的延續性;選取的現代生物進化理論和物種形成等知識,主要是為了闡明生物進化的過程和原因。
本模塊的內容,對于學生理解生命的延續和發展,認識生物界及生物多樣性,形成生物進化的觀點,樹立正確的自然觀有重要意義;同時,對于學生理解有關原理在促進經濟與社會發展、增進人類健康等方面的價值,也是十分重要的。”分析課程標準的上述表述,結合本模塊的具體內容可以看出,本模塊在生命觀念、科學思維、科學探究和社會責任等方面都具有獨特的育人價值。
生命觀念縱觀本模塊的內容,可以看出本模塊突出的生命觀念包括生命的物質觀、生命的信息觀、結構與功能觀、生物進化觀,此外,作為辯證唯物主義觀點重要組成部分的對立統一觀在本模塊也有較為集中的體現。
1.生命的物質觀雖然《分子與細胞》模塊已經引導學生較全面地認識生命的物質基礎,但學生對遺傳物質還了解甚少,對遺傳物質如何起作用的問題更是未曾涉及,而這恰恰是現代生物學中最核心的問題,也是幫助學生真正建立生命的物質觀不可或缺的支撐。通過本模塊的學習,學生能夠深入了解遺傳物質的化學組成和結構,了解遺傳物質是如何控制蛋白質的合成,進而影響生物體的性狀的,還能了解遺傳物質的變化與性狀變異及進化之間的關系,建立遺傳和進化的大概念,強化生命的物質觀。
2.生命的信息觀生命是物質、能量和信息的統一體。生物體從親代繼承的東西,主要是信息-世代相傳、通過漫長的化史形成的遺傳信息,生物體的生長、發育、代謝、生殖等都是在這套遺傳信息的楓生物致教師|1控制下進行的。DNA、RNA等物質,只是遺傳信息的載體而已。與我們日常接觸的聲、光、電、熱等物理信息不同,遺傳信息是一種特殊的信息,即不需要外界指令就能自動地按既定程序對物質材料進行組織,并且能進行自我復制。隨著分子生物學、基因組學、蛋白質組學等學科的發展,從信息的角度認識生命的本質,建立生命的信息觀,越來越成為生物學研究者的共識。生命的信息觀不僅幫助人們深刻地認識生命的本質,而且為生物科技的發展打開了一片嶄新的視野。例如,人工生命的研究、生物芯片的研制、計算機輔助藥物設計、DNA計算機的研制等,都離不開對生命信息數據的收集和分析。本模塊的大部分內容都是圍繞著遺傳信息展開的,從第1章開始,就帶領學生踏上了遺傳信息的發現之旅。遺傳信息的物質載體、復制、轉錄、翻譯直至遺傳信息在生物繁衍過程中的變化、在生物進化過程中的演變等內容,都對學生建立生命的信息觀大有裨益。
3.結構與功能觀《分子與細胞》模塊中關于細胞的結構與功能的內容,集中體現了生物學中結構與功能相適應的觀點,本模塊將在遺傳物質層面生動地體現這一觀點。例如,DNA的雙螺旋結構和堿基互補配對與其復制和轉錄功能相適應,DNA結構的改變導致其編碼的蛋白質的變化及性狀變異,染色體的結構變異與性狀的關系,等等。值得注意的是,本模塊有些內容不僅體現了結構與功能觀,還詮釋了這一重要觀念在生物科學研究中的應用。例如,沃森和克里克根據DNA的雙螺旋結構,提出了半保留復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2025天津市建筑材料買賣合同
- 2025年無固定期限合同具體內容詳解
- 2025媒體廣告發布合同范本
- 非術科護理制度實施規范
- 幼兒園醫學衛生
- 腎盂腫瘤護理要點
- 幼兒園一日流程活動管理
- 捷諾達強強聯合-卓越降糖
- 骨干教師專業成長收獲
- 醫學生課程學習要點解析
- 事故隱患內部報告獎勵制度
- 【超星爾雅學習通】《美術鑒賞》2020章節測試題及答案
- 洛寧華泰礦業洛寧縣陸院溝金礦(新增儲量)采礦權出讓收益評估報告摘要
- GB/T 14002-2008勞動定員定額術語
- GB/T 13061-1991汽車懸架用空氣彈簧橡膠氣囊
- DB32T 3842-2020 土工袋護坡技術規范
- DB32T 4353-2022 房屋建筑和市政基礎設施工程檔案資料管理規程
- 深圳某旅游口岸施工組織設計
- GB∕T 25684.6-2021 土方機械 安全 第6部分:自卸車的要求
- 四川省職工住房補貼實施辦法
- 學生活動場地借用流程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