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浙教版九年級歷史下冊階段測試試卷_第1頁
2025年浙教版九年級歷史下冊階段測試試卷_第2頁
2025年浙教版九年級歷史下冊階段測試試卷_第3頁
2025年浙教版九年級歷史下冊階段測試試卷_第4頁
2025年浙教版九年級歷史下冊階段測試試卷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24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內…………○…………裝…………○…………內…………○…………裝…………○…………訂…………○…………線…………○…………※※請※※不※※要※※在※※裝※※訂※※線※※內※※答※※題※※…………○…………外…………○…………裝…………○…………訂…………○…………線…………○…………第=page22頁,總=sectionpages22頁第=page11頁,總=sectionpages11頁2025年浙教版九年級歷史下冊階段測試試卷161考試試卷考試范圍:全部知識點;考試時間:120分鐘學校:______姓名:______班級:______考號:______總分欄題號一二三四五總分得分評卷人得分一、選擇題(共8題,共16分)1、建筑是凝固的歷史,承載著歷史的變遷.有一建筑歷經四五千年而不毀,見證了古代埃及文明的悠久和輝煌,被譽為世界古代七大奇跡之首.它是()A.①B.②C.③D.④2、當今世界有許多重大挑戰需要各國通力合作,共同應對。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中,正義力量攜手合作,共同抵抗邪惡和暴力的標志性事件是()A.三國協約建立B.三國同盟形成C.《慕尼黑協定》簽訂D.《聯臺國家宣言》發表3、動蕩不安的伊拉克是當今世界關注的焦點,伊拉克所在的兩河流域是世界文明的發祥地之一。下列文明成果出自該地區的是()A.《漢謨拉比法典》B.佛教C.種姓制度D.金字塔4、標志著馬克思主義誕生,開辟了國際工人運動新局面的是()A.空想社會主義誕生B.《共產黨宣言》發表C.巴黎公社成立D.俄國十月革命5、學習歷史有一個基本的結論就是“思想文化是一定現實的反映”。“百家爭鳴”學術局面反映的社會現實是()A.孔子“有教無類”,使社會上有學問的人增多B.春秋戰國時期社會急劇變化C.西周滅掉商朝,實行分封制D.夏桀暴政,人民怨聲四起6、八年抗戰中;重慶人民作出了巨大的犧牲和貢獻.以下屬于重慶人民對抗戰貢獻的是()

①踴躍參軍參戰②努力生產抗戰物資③保證抗戰運輸④開展獻金獻機和慰勞活動.A.①②③④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④7、被馬克思稱為“第一個人權宣言”的是A.《權利法案》B.《獨立宣言》C.《人權宣言》D.《法國民法典》8、下列世界名人中,其活動促使世界文明發展的進程開始由分散走向整體,從區域走向全球的是()評卷人得分二、填空題(共9題,共18分)9、根據歷史故事的描述回答問題。

故事(1)戰國時有個叫蘇秦的人;讀書很認真,實在疲倦時,就用錐子刺自己的大腿,刺得鮮血直流。他用這種方法驅逐睡意,堅持學習。漢朝有個人叫孫敬,非常勤奮,經常讀書到深夜,他將繩子一頭栓在屋梁上,另一頭栓在自己的頭發上,當他打盹的時候,繩子就會拉疼頭皮,使他清醒。蘇秦和孫敬后來都成了著名的政治家。

故事講述的成語是____。

故事(2)在春秋時期的爭霸中;越國曾被吳國打敗。越王勾踐不忘戰敗之恥,他將苦膽放在自己身旁,每天吃飯時,都要嘗嘗膽的苦味,以激勵自己。經過十多年的磨礪后,越國國力大增。他抓住吳王夫差北上參加盟會;國內空虛的有利時機,大舉進攻吳國的都城。越國終于滅掉吳國,吳王夫差自殺。

故事講述的成語____。

故事(3)退守巴蜀的劉邦準備出兵攻打項羽。為了迷惑對方;他派了幾百名士兵去修復當初被燒毀的幾百里棧道。守關的楚將章邯毫不在意。劉邦的大將韓信卻在暗中率領漢軍主力抄小路迅速占領了陳倉。章邯得知陳倉失守,慌忙領兵前去抵抗,可是已經太晚了。漢軍再次攻入咸陽,占領關中。

故事講述的成語____。

故事(4)公元263年;魏國滅了蜀國。蜀國國君劉禪投降后,全家遷往洛陽,魏文帝封他為安樂公。有一次,大將軍司馬昭宴請劉禪,并且演出四川戲助興。跟隨劉禪的蜀國人看到家鄉戲,心情都很悲傷,惟獨劉禪談笑自如,快樂得很。過了幾天,司馬昭遇到劉禪,就問他:“你思念蜀國嗎?”劉禪毫不猶豫地回答道:“這里快樂極了,我一點兒也不想念蜀國!”

故事講述的成語____。

(5)有很多成語來源于古代的戰爭,請列舉2個與戰爭有關的成語。10、唐玄宗統治時期,政治穩定,經濟繁榮,國庫充盈,唐朝進入鼎盛時期,史稱“開元盛世”。______(判斷對錯)11、安徽人杰地靈;從古至今人才輩出。

(1)“桐城派”是清代很有影響的散文流派。因其代表人物戴名世、方苞、______和姚鼐均是桐城人;故稱“桐城派”。

(2)1911年在廣州黃花崗起義殉難的72烈士中,包括安徽籍的宋玉琳、______和程良。

(3)茶學專家,我國高等茶學教育事業的創始人之一,被譽為“一代茶宗”的是______。12、一戰后形成的世界格局是____;二戰后形成的世界格局是____。13、19世紀后半期;俄國通過改革的方式擺脫了淪為殖民地和半殖民地的民族危機。______(判斷對錯)

改正:______。14、【題文】公元2世紀;地跨歐亞非三洲,把地中海變成它的內湖的帝國是阿拉伯帝國。

()改正:____15、以下是1945年中國各大報紙刊登的時政新聞;結合所學判斷下列說法是否正確,正確的涂“∨”,否則涂“×”。

圖片說明:圖2標題“蘇聯今日對日宣戰”;圖3“對日戰爭進入最后階段;毛澤東發表聲明以全力配合紅軍及盟軍作戰”。

(1)圖1事件發生的時候,二戰歐洲戰場的戰爭尚未結束。____(判斷對錯)。

(2)圖2中蘇聯的軍事行動,依據的是慕尼黑會議的決議。____(判斷對錯)。

(3)圖3中“對日戰爭進入最后階段”是指中國的抗日戰爭進入大反攻。____(判斷對錯)。

(4)圖2和圖3反映了盟軍協同作戰,聯合對抗法西斯國家。____(判斷對錯)。

(5)上述圖片所反映的事件加速了日本帝國主義的投降。____(判斷對錯)。16、二十世紀早期,在中國傳播馬克思主義的先驅是____。17、反擊外來侵略;追求獨立富強是近代中國人民肩負的神圣使命,某歷史興趣小組決定圍繞“偉大的抗日戰爭”這一學習主題,通過收集;整理、分析資料,進行如下探究活動,請你幫助他們完成下列研究性學習任務.

(1)簡述下列圖片反映的重大史實.列舉在正面戰場和敵后戰場中國人民對日軍的抵抗所取得的重大勝利各一例.

(2)整理分析所收集的材料是研究活動的一個內容.下面是小明同學收集的二則材料.

材料一:1929年2月;南京《時事月報》刊出《驚心動魂之日本滿蒙積極政策──田中義一上日皇之奏章》的爆炸性新聞,透露了不為人知的《田中奏折》.奏折宣稱:“欲征服支那(中國),必先征服滿蒙(中國東北);欲征服世界;必先征服支那”.

材料二:1930年,日本外務省向中國政府____抗議;稱《田中奏折》是偽造.日本學者也質疑:“奏折”寫法不符合日本格式;“奏折”日文原件未被發現;“奏折”有許多史實性錯誤:如,田中歐美旅行歸途中在上海遭遇刺客.事實上田中上海遭刺是從馬尼拉的歸途中.

--(日)秦郁彥《追蹤昭和歷史的秘密》

請你回答:

①據材料一;《田中奏折》“曝光”后,日本對“滿蒙”;“支那”、“世界”先后采取了哪些重大的“征服”行動?

②材料二對《田中奏折》有什么看法?你覺得《田中奏折》的真實性如何?請說明理由.

(3)歌曲是流動的歷史,小明同學在探究過程中搜集到一首在抗戰期間在青年學生中流行的《畢業歌》:“同學們,大家起來,擔負起天下的興亡!我們今天是桃李芬芳,明天是社會的棟梁;我們今天是弦歌在一堂,明天要掀起民族自救的巨浪!巨浪,巨浪,不斷地增漲!同學們!同學們!快拿出力量,擔負起天下的興亡!”這首歌曲體現了中華民族的什么精神?20世紀30年代在青年學生中傳唱的這首歌曲對你今天的學習和生活會產生怎樣的影響?評卷人得分三、判斷題(共8題,共16分)18、被馬克思成為“第一個人權宣言”的是法國的《人權宣言》.____(判斷對錯)19、1964年,蘇聯領導人勃列日涅夫被迫下臺。()20、司馬遷的《史記》里詳細記錄了班超出使西域的情況。____(判斷對錯)21、北京人生活在距今70-20萬年之間,是我國最早的遠古人類.____(判斷對錯)22、1842年《南京條約》規定割全部香港給英國.____(判斷對錯)23、農民“進城”,不僅是換了一個地方居住,更重要的是改變了生活方式。世界近代史上農民大規模進城發生在工業革命后。____(判斷對錯)24、隋唐時期最著名的書法家是顏真卿和柳公權。顏真卿的字方折俊麗,柳公權的字雄渾敦厚,被譽為“顏筋柳骨”。____(判斷對錯)25、20世紀90年代美國新經濟的特征是信息化和全球化。____(判斷對錯)評卷人得分四、論述題(共1題,共10分)26、中共帶領中國人民經過了28年的浴血奮戰和63年的艱苦卓絕的建設歷程,取得了舉世矚目的成就。閱讀材料,回答問題。(7分)材料一:三年以來,在人民解放戰爭和人民革命中犧牲的英雄們永垂不朽!三十年以來,在人民解放戰爭和人民革命中犧牲的英雄們永垂不朽!由此上溯到一千八百四十年,從那時起在歷次斗爭中犧牲的人民英雄們永垂不朽!——人民英雄紀念碑碑文(1)材料中所指“三十年以來”歷程中,請列舉兩例在中共領導下大規模浴血奮戰的典型事例。(2分)材料二:農民申請加入合作社(2)材料二反映的歷史事件完成后,我國從此進入社會主義發展的哪一階段?(1分)材料三:(3)材料三反映的現象是由于黨在農村推行了什么經濟改革?(1分)材料四:我們的現代化建設,必須從中國實際出發,把馬克思主義的普遍真理同我國的具體實際結合起來,走自己的道路,建設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道路。——中共十二大報告(4)材料四說明中國共產黨人找到了發展壯大中國的建設道路——建設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請說出這條建設道路的開創者是誰?開創這條建設道路的依據是什么?(2分)(5)回顧中國革命和建設的艱辛歷程,你有何感悟?(1分)評卷人得分五、簡答題(共4題,共12分)27、新文化運動和五四運動是中國近代影響較大的歷史事件。請回答:

(1)新文化運動是一次思想解放運動。將它的旗幟;主要內容和主要影響填入下表中。

旗幟主要內容主要影響(2)五四運動是一次反帝反封建的愛國運動。將它爆發的直接原因和主要意義填入下表中。

直接原因主要意義28、閱讀下列材料。

材料一1492年10月2日;這一天,大西洋強勁的信風將哥倫布的艦隊送上了夢寐以求的新大陸,也就此吹開了隔絕各個大陸的無形屏障。從這一天起,來自歐洲的航海家們,用新航線連接起一個完整的“世界”。

--《大國崛起》解說材料二。

材料三在中國;許多人用的東西可能是洋品牌,但它或許就是中國生產的,如摩托羅拉;諾基亞、可口可樂,等等。

--摘自人教版《世界歷史》九年級下冊請回答:

(1)材料一描述的歷史事件是?歷史上;哪支船隊最先把“新航線連接起一個完整的‘世界’”?

(2)仔細觀察材料二的示意圖;結合所學知識,請你分析三角貿易對這三大洲有哪些不同影響。

(3)材料三反映了當今世界經濟發展的什么趨勢?

(4)材料一分別與材料二、三之間有何聯系?29、人們的衣食住行;生產勞動、娛樂社交等物質生活無不打上時代的烙印。閱讀下列材料;回答問題:

材料一:在南宋都城臨安(今杭州);人們用浙江龍泉冰裂紋瓷器盛占城稻大米飯吃,用景德鎮生產的瓷杯喝茶;穿著蜀地產的絲綢衣服在夜市中用交子購物,市場上來自全國各地以至國外的商品琳瑯滿目,國內外的客商往來不絕;商人駕著泉州產的海船從事海外貿易。

--《中國古代史》

材料二:15-16世紀以后;原產美洲的作物玉米;煙草、花生、西紅柿等開始傳入歐亞,非洲的咖啡傳到歐美;歐洲人食用肉類必不可少的香料,其中進口量驟增30倍。與此同時,歐洲商品的海外市場也在為擴展。

--《探索史》

材料三:如圖是19世紀人們出行的交通工具:

--《世界通史資料選輯》

材料四:文化大革命時期;穿一身“國防綠”;腰間系一條帆布帶、肩背軍挎包成為青年男女追求的一種時尚。當今,色彩鮮艷,款式時髦的服裝逐步在大眾中流行,各種服裝充分展現穿著者的風采與魅力。

--摘編自陳志華;朱華《中國服飾史》

請回答:

(1)材料一反映了南宋經濟的什么現象?說出南宋時期的經濟發展使我國古代經濟重心的南移最后完成的證據?

(2)說出出現材料二現象的原因。

(3)據材料三并結合所學知識;說出“史蒂芬孫制造的火車機車”的動力?火車的發明對人們生產;生活產生了什么影響?

(4)依據材料四;歸納中國民眾的服飾發生了怎樣的變化?結合所學知識,分析導致這一種變化的主要因素。

(5)結合上述材料,如何理解社會生活的變化。30、閱讀下列材料;回答問題。

材料一歌頌世俗生活;主張,以自由平等反對封建特權和等級制度。

——北師大版九上教材。

材料二“我不同意你所說的每一個字;但我誓死捍衛你說話的權利”

——《伏爾泰語錄》

材料三社會上不同政治思想派別的代表人物;歷史上把這一時期的不同學派稱為“諸子百家”。

——北師大版七上教材。

請回答:

(1)上述三則材料分別是哪一歷史事件的反映?

(2)結合所學概括指出材料一二所反映的歷史事件出現的共同歷史背景。

(3)受材料二所反映的歷史事件的影響;18世紀末,西方出現了哪些重大的革命運動?

(4)請概括上述三則材料所反映的歷史事件性質的根本區別與作用的共同之處。參考答案一、選擇題(共8題,共16分)1、B【分析】【分析】本題主要考查了金字塔的內容.【解析】【解答】根據題干中“四五千年”;“古代埃及”等關鍵詞可以判斷;該建筑是金字塔.約公元前3000年古埃及國王也稱法老,是古埃及最大的奴隸主,為自己修建了巨大的陵墓金字塔,金字塔就成了法老權力的象征.因為這些巨大的陵墓外形形似漢字的“金“字,因此我們將其稱之為“金字塔“.麥加大清真寺是世界著名的清真大寺,伊斯蘭教第一大圣寺,始建于公元630年.圣索菲亞大教堂位于今土耳其伊斯坦布爾的宗教建筑,有近一千五百年的漫長歷史.趙州橋是隋朝的石匠李春設計和參加建造的,到現在已經有一千三百多年.

故選B.2、D【分析】【解析】試題分析:1941年12月,受到法西斯侵略和威脅的國家在華盛頓召開會議,簽訂了《聯合國家宣言》,形成了反法西斯國家聯盟,對于打敗法西斯國家,取得世界反法西斯戰爭的勝利起到了重要的推動作用。考點:第二次世界大戰·世界反法西斯戰爭的勝利【解析】【答案】D3、A【分析】公元前18世紀;古巴比倫國王漢謨拉比統一了兩河流域,建立起中央集權的奴隸制國家.為了維護奴隸主的利益,漢謨拉比制定了一部法典,史稱《漢謨拉比法典》,它是世界上現存的古代第一部比較完備的成文法典.兩河流域的相關文明成果是《漢謨拉比法典》.

故選A.

本題考查了兩河流域.亞洲西部的幼發拉底河與底格里斯河并行奔流;被稱為兩河流域,因形似一輪彎月,土地肥沃,有“新月沃地”之稱.

本題考查學生對基礎知識的識記能力,需要準確識記兩河流域古巴比倫文明代表--《漢謨拉比法典》.【解析】A4、B【分析】據題干“馬克思主義誕生;開辟了國際工人運動新局面”結合所學可知,是對《共產黨宣言》的描述。《共產黨宣言》的是第一部較為完整而系統地闡述科學社會主義基本原理的偉大著作。它標志著馬克思主義的誕生,開辟了國際工人運動和社會主義運動的新局面,成為世界無產階級的銳利思想武器。

故選:B。

本題以“馬克思主義誕生;開辟了國際工人運動新局面”為切入點考查學生對《共產黨宣言》相關知識的掌握.

本題考查學生對《共產黨宣言》相關知識的掌握.重點識記《共產黨宣言》的內容與意義.【解析】B5、B【分析】根據所學知識可知;春秋戰國時期,社會急劇變化,許多問題亟需解決,各學派紛紛著書立說,發表自己的見解,形成了百家爭鳴的局面。

故選:B。

本題主要考查百家爭鳴的有關內容.

本題注重考查學生的分析能力,本題的關鍵點是分析題干,注意準確識記百家爭鳴的有關內容.【解析】B6、A【分析】【分析】本題考查重慶人民對抗日戰爭的重大貢獻.【解析】【解答】重慶人民對抗日戰爭的重大貢獻:①踴躍參軍參戰;為抗日前線補充兵源;②努力生產軍火和抗戰物資,保證前線供應;③千方百計保證抗戰運輸;④廣泛開展獻金獻機等活動.

故選A.7、B【分析】試題分析:本題主要考查的是《獨立宣言》,因為《獨立宣言》發表時間早,體現了自由、平等的民主原則;是第一部寫人的權利的一部文獻里面有一句話是“人生而平等”就點出了人的權利,體現的原則不但完全體現在1789年法國制憲會議發布的《人權宣言》中,甚至連所用語句也有許多相同或相似之處。事實上,法國《人權宣言》正是參考美國《獨立宣言》而寫的,所以馬克思曾稱它是“第一個人權宣言”。故答案為B。考點:川教九年級上冊·歐美國家巨變和殖民擴張·美國的獨立【解析】【答案】B8、C【分析】試題分析:,本題主要考查學生對新航路開辟有關知識的認識。1492年意大利航海家哥倫布到達美洲,發現了新大陸。從此,世界開始連成一個整體。故選C。考點:人教新課標九年級上冊·資本主義時代的曙光·新航路開辟【解析】【答案】C二、填空題(共9題,共18分)9、懸梁刺股臥薪嘗膽明修棧道,暗度陳倉樂不思蜀【分析】【分析】(1)本題主要考查懸梁刺股.

(2)本題主要考查臥薪嘗膽.

(3)本題主要考查明修棧道;暗度陳倉.

(4)本題主要考查樂不思蜀.

(5)本題主要考查與戰爭有關的成語.【解析】【解答】(1)頭懸梁錐刺股的故事說明只要付出時間和精力;就會有收獲,只要下工夫,就會有收獲,用以激勵人發憤讀書學習.懸梁刺股作為刻苦學習的成語典故,故事源自戰國的蘇秦和東漢的孫敬.

(2)臥薪嘗膽形容一個人忍辱負重;發憤圖強,終能夠苦盡甘來,故事源自春秋時期的越王勾踐.

(3)明修棧道;暗度陳倉是指將真實的意圖隱藏在表面的行動背后,用明顯的行動迷惑對方,使敵人產生錯覺,并忽略自己的真實意圖,從而出奇制勝,故事源自楚漢之爭時期的劉邦攻打項羽.

(4)樂不思蜀意思是很快樂;不思念蜀國,原義指蜀后主劉禪甘心為虜不思復國.后比喻在新環境中得到樂趣,不再想回到原來環境中去,故事源自魏國滅了蜀國,蜀國國君劉禪投降后的情形.

(5)本題主要考查學生的分析歸納能力.有很多成語來源于古代的戰爭;如:退避三舍;減灶誘敵、老馬識途、紙上談兵、圍魏救趙、四面楚歌、投鞭斷流、草木皆兵、風聲鶴唳.

故答案為:

(1)懸梁刺股.

(2)臥薪嘗膽.

(3)明修棧道;暗度陳倉.

(4)樂不思蜀.

(5)退避三舍、減灶誘敵、老馬識途、紙上談兵、圍魏救趙、四面楚歌、投鞭斷流、草木皆兵、風聲鶴唳.10、略

【分析】唐玄宗統治前期;政治清明,政局穩定,經濟繁榮,加速了社會經濟的發展.推動了文化教育的繁榮,成為了唐王朝的鼎盛時期,史稱“開元盛世”.

故答案為:×.

本題考查的是開元盛世的相關知識.唐玄宗統治時期史稱“開元盛世”.

本題旨在考查運用所學知識進行判斷分析的能力,識記“開元盛世”的內容.【解析】×11、略

【分析】(1)根據所學知識可知;戴名世;方苞、劉大櫆和姚鼐都是著名的文學家,因為都是桐城人,所以稱為“桐城派”.

(2)1911年在革命黨人在廣州黃花崗發動起義;起義殉難的72烈士中,包括安徽籍的宋玉琳;石德寬和程良.

(3)陳椽是我國高等茶學教育事業的創始人之一;被譽為“一代茶宗”.

故答案為:

(1)劉大櫆.

(2)石德寬.

(3)陳椽.

本題主要考查了安徽的地方史的有關內容.

本題注重考查學生的分析能力,本題的關鍵點是分析題干,注意準確識記安徽的名人.【解析】劉大櫆;石德寬;陳椽12、略

【分析】本題主要考查凡爾賽-華盛頓體系和雅爾塔體系。通過1919年巴黎和會和1921-1922年華盛頓會議;帝國主義列強建立了“凡爾賽—華盛頓體系”,構成了一戰后的國際新格局。1945年2月,美國;英國、蘇聯三國首腦在蘇聯的雅爾塔召開會議,決定成立聯合國,形成了雅爾塔體系,兩極格局形成。

【解析】凡爾賽—華盛頓體系、兩極格局(雅爾塔體系)13、略

【分析】1853年;一支美國艦隊闖入日本港口,要求談判“通商”.1854年,日本被迫于美國簽訂不平等條約,同意開放港口.在西方列強的入侵,民族危機加深,國家面臨著淪為殖民地或半殖民地危險的狀況下,日本于1868年(19世紀后半期)在明治天皇的領導下進行了明治維新,明治維新是自上而下資產階級性質的改革,使日本擺脫了淪為半殖民地國家的命運,使日本從一個閉關鎖國的封建國家,逐步轉變為資本主義國家.明治維新是日本歷史上的重大轉折點.

故答案為:×;改正:“俄國”改為“日本”.

本題以通過改革的方式擺脫了淪為殖民地和半殖民地的民族危機為切入點;主要考查日本明治維新的相關史實.

本題主要考查綜合運用所學知識進行判斷分析的能力.理解并識記日本明治維新的相關史實.【解析】×;“俄國”改為“日本”14、略

【分析】【解析】

試題分析:本題主要考查學生對羅馬帝國有關知識的準確識記。依據所學知識可知;羅馬帝國在屋大維的統治下,發動多次侵略戰爭。到公元2世紀,達到最大規模。羅馬帝國成為地跨歐亞非三洲的大帝國,地中海變成它的內湖。

考點:人教新課標九年級上冊·古代文明的傳播與發展·古代世界的戰爭與征服【解析】【答案】(×)改正:____15、××√√√【分析】【分析】本題考查學生對1945年重大歷史事件的認識.【解析】【解答】(1)考查美國向日本投擲原子彈和歐洲戰場的相關史實.根據所學可知;1945年5月德國投降,歐洲戰爭結束,1945年8月,美國向日本投擲兩枚原子彈.故本題表述不正確.

(2)考查雅爾塔會議的相關史實.根據所學可知;蘇聯在德國投降后三個月內參加對日本法西斯的作戰,依據的是1945年雅爾塔會議的決定,而不是慕尼黑會議.故本題表述不正確.

(3)考查中國的抗日戰爭.1945年;在亞洲和太平洋戰場,日本拒絕投降,中國等亞洲各國人民對日本侵略者展開了猛烈的反攻,“對日戰爭進入最后階段”.故本題表述正確.

(4)考查世界反法西斯國家的聯合作戰.圖2是蘇聯對日宣戰;圖3是中國抗擊日本法西斯,故體現了盟軍協同作戰,聯合對抗法西斯國家.故本題表述正確.

(5)考查日本法西斯投降的原因.根據所學可知;蘇聯對日宣戰;美國向日本投擲原子彈、中國等亞洲國家的反攻等都加速了日本帝國主義的投降.故本題表述正確.

故答案為:

(1)×.(2)×.(3)√.(4)√.(5)√.16、李大釗【分析】【分析】本題考查李大釗.【解析】【解答】1917年俄國十月革命的影響下;李大釗相繼發表《法俄革命之比較觀》;《庶民的勝利》、《布爾什維主義的勝利》等講演和論文,闡述十月革命的重大意義,歌頌十月革命的偉大勝利,成為最早在中國傳播馬克思主義的偉大先驅.二十世紀早期,在中國傳播馬克思主義的先驅是李大釗.

故答案為:李大釗.17、就南京《時事月報》刊出《驚心動魂之日本滿蒙積極政策──田中義一上日皇之奏章》的新聞提出【分析】【分析】(1)本題考查的是南京大屠殺的知識點.

(2)本題考查的是日本侵華的知識點.

(3)本特是一道開放型的題目,考查的是學生開放性思維的能力.【解析】【解答】(1)1937年;日軍攻占南京,制造了南京大屠殺,屠殺中國軍民30多萬人,材料正是在南京大屠殺中,日軍屠殺中國軍民的歷史圖片.1938年的臺兒莊戰役是抗日戰爭以來正面戰場上取得的重大勝利.在敵后戰場上,1940年八路軍發動了百團大戰,這是抗日戰爭中,中國軍隊主動出擊日軍的最大規模的戰役.

(2)①《田中奏折》中的“滿蒙”指的是中國的東北;“支那”指的是中國.1931年;日軍制造了九一八事變,發動了對中國的局部侵華戰爭,侵占了中國的東北地區.1937年,日軍發動了七?七事變,發動了對中國的全面侵華戰爭.1941年,日軍偷襲珍珠港,美國對日宣戰,太平洋戰爭爆發.

②由材料可知;日本外務省稱《田中奏折》是偽造.日本學者也質疑《田中奏折》.《田中奏折》是真實的.1931年,日軍制造了九一八事變,發動了對中國的局部侵華戰爭,侵占了中國的東北地區.1937年,日軍發動了七七事變,發動了對中國的全面侵華戰爭.1941年,日軍偷襲珍珠港,美國對日宣戰,太平洋戰爭爆發.二戰前后,日本的對外侵略步伐與媒體公布的“欲征服支那(中國),必先征服滿蒙(中國東北);欲征服世界;必先征服支那”的侵略步驟是一致的.《田中奏折》是不真實的.因為:“奏折”寫法不符合日本格式;“奏折”日文原件未被發現;“奏折”有許多史實性錯誤.(真實或者不真實,只要能說出理由即可)

(3)本題是一道開放型的題目;考查的是學生開放性思維的能力,只要觀點正確,言之有理即可.例如:《畢業歌》體現了中華民族熱愛祖國;不屈的抗爭等精神.我們要學習青年學生的熱愛祖國、不屈的抗爭精神,樹立責任意識、使命意識,努力學習,為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做出自己的貢獻.

故答案為:

(1)1937年12月13日;日軍攻入南京后制造了駭人聽聞的南京大屠殺,屠殺中國軍民達30萬人以上.臺兒莊戰役;百團大戰等.

(2)①發動“九?一八”事變;占領東北三省;發動七?七事變,全面侵華;偷襲珍珠港,挑起太平洋戰爭.②日本政府和日本學者認為田中奏折是偽造的.真實或者不真實,只要能說出理由,真實:從日本發動九一八事變,七七事變和發動太平洋戰爭的侵略步驟看,與媒體公布的材料如出一轍,從史實角度反證了“奏折”存在.不真實:從“奏折”的格式,“奏折”日文原件沒有發現,及“史實性”錯誤中,可以看出“奏折”是偽造的.

(3)熱愛祖國、不屈的抗爭等精神.從學習青年學生的精神改變了自己的學習和生活狀態等方面作答,樹立責任意識、使命意識等,談出積極的認識即可.三、判斷題(共8題,共16分)18、×【分析】【分析】本題主要考查《獨立宣言》.【解析】【解答】根據所學知識可知;1776年7月4日,大陸會議發表了《獨立宣言》,宣告北美13個殖民地脫離英國獨立,標志著美國誕生,被馬克思稱為“人類歷史上第一個人權宣言”.

故答案為:

×.19、×【分析】【解析】試題分析:本題考查學生對赫魯曉夫改革史實的識記。依據人教版初中歷史九年級下冊第10課蘇聯的改革與解體,第一子目赫魯曉夫改革中的內容:“赫魯曉夫主要針對斯大林時期存在的一些弊端,在經濟、政治方面采取了一些改革措施。他的改革雖然在一定程度上沖擊了斯大林模式,但并未根本改變蘇聯高度集中的政治經濟體制。進入60年代,改革帶來的各種矛盾日益突出。1964年,赫魯曉夫被迫下臺。”可知,1964年被迫下臺的是蘇聯領導人赫魯曉夫,而不是勃列日涅夫,因此題目表述錯誤。考點:赫魯曉夫改革【解析】【答案】錯誤20、×【分析】【分析】本題考查了我國古代著名的史學著作《史記》.【解析】【解答】《史記》敘述了傳說中的黃帝時期到西漢漢武帝時期的歷史;東漢班超經營西域,不在《史記》的記錄之中.

故答案為:×.21、×【分析】【分析】本題考查元謀人的相關知識.【解析】【解答】根據已學知識可知;在云南省元謀縣,我國科學家發現了兩顆門齒化石和一些粗糙的石器,以及大量的炭屑;小塊燒骨,經專家鑒定,證明他們已經會制造工具和知道用火了,這一遠古人類就是生活在距今約170萬年前的元謀人,是我國境內已知的最早人類,北京人生活在距今70-20萬年之間,不是我國最早的遠古人類.

故答案為:

×.22、×【分析】【分析】本題考查了《南京條約》的內容.【解析】【解答】1842年清政府戰敗求和;被迫與英國簽訂《南京條約》,規定割香港島給英國,不是全部香港.

故答案為:

×.23、√【分析】【分析】本題主要考查了城市化的有關內容.【解析】【解答】根據所學知識可知;工業革命促進了生產力的發展,工廠大量出現,促進了城市工業化和城市化進程,農民大規模進城務工,引發大規模人口遷徙.

故答案為:√.24、√【分析】【分析】本題考查的知識點是隋唐的書法和繪畫藝術.【解析】【解答】唐朝時期;書法成就突出,著名的書法家有顏真卿和柳公權.他們的字各成一體,即顏體和柳體,后人用“顏筋柳骨”稱頌兩位書法家.

故答案為:

√.25、√【分析】【分析】本題考查的是戰后美國經濟發展的知識點.【解析】【解答】20世紀90年代;美國經濟持續穩定發展,進入新經濟時代,新經濟是的主要的特征是信息化和全球化.

故答案為:

√.四、論述題(共1題,共10分)26、略

【分析】本題考查的是黨的奮斗歷程。材料中所指“三十年以來”歷程中,中共領導下大規模浴血奮戰的典型事例有紅軍長征、解放戰爭。材料二反映的歷史事件三大改造完成后,我國從此進入社會主義發展的初級階段。材料三反映的現象是由于黨在農村推行了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建設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建設道路的開創者是鄧小平,開創這條建設道路的依據是把馬列主義基本原理與中國國情相結合。回顧中國革命和建設的艱辛歷程,可以看出只有共產黨才能救中國,只有社會主義才能發展中國。【解析】【答案】⑴紅軍長征、解放戰爭(答案符合題意即可)⑵社會主義初級階段⑶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⑷鄧小平、把馬列主義基本原理與中國國情相結合⑸只有共產黨才能救中國,只有社會主義才能發展中國五、簡答題(共4題,共12分)27、略

【分析】【分析】(1)本題主要考查新文化運動的旗幟;主要內容和主要影響.

(2)本題主要考查五四運動爆發的直接原因和主要意義.【解析】【解答】(1)1915年陳獨秀;李大釗、胡適、魯迅等高舉“民主”與“科學”兩面大旗;以《新青年》為主要陣地,掀起了新文化運動.新文化運動提倡民主,反對專制;提倡科學,反對愚昧;提倡新道德,反對舊道德,提倡新文學,反對舊文學,探索救國救民的新出路,在近代中國掀起了一場思想解放的風暴.新文化運動激發了廣大青年追求新思想的熱情;促使人們沖破封建思想的羅網,探索救國救民的新出路;在近代中國掀起了一場思想解放的風暴.

(2)1919年5月;巴黎和會上中國外交失敗的消息傳到國內,激起了中國人民無比的憤慨.一場以學生斗爭為先導的愛國運動,首先在北京爆發,這就是五四運動.五四運動是中國近代史上一次徹底的反帝反封建的愛國運動,標志著中國新民主主義革命的開始.

故答案為:

(1)

旗幟民主;科學主要內容提倡民主,反對專制;提倡科學,反對愚昧;提倡新道德,反對舊道德,提倡新文學,反對舊文學,探索救國救民的新出路;在近代中國掀起了一場思想解放的風暴.主要影響激發了廣大青年追求新思想的熱情;促使人們沖破封建思想的羅網,探索救國救民的新出路;在近代中國掀起了一場思想解放的風暴.(2)

直接原因中國的合理提案遭到巴黎和會的拒絕(或巴黎和會上中國外交的失敗)主要意義標志著中國新民主主義革命的開始28、略

【分析】【分析】(1)本題考查新航路的開辟.

(2)本題考查三角貿易.

(3)本題考查經濟全球化.

(4)本題是開放性題目,言之有理即可.【解析】【解答】(1)據材料“1492年10月2日;這一天,大西洋強勁的信風將哥倫布的艦隊送上了夢寐以求的新大陸,也就此吹開了隔絕各個大陸的無形屏障.從這一天起,來自歐洲的航海家們,用新航線連接起一個完整的‘世界’”可知,材料一描述的歷史事件是新航路開辟,1492年哥倫布發現美洲大陸,世界開始連成一個整體,1519-1522年麥哲倫船隊完成環球航行,最先把“新航線連接起一個完整的‘世界’”.

(2)據材料二可知;這是三角貿易示意圖,歐洲殖民者從非洲擄獲黑人后運到美洲進行販賣,再把獲得的財富;資源運回歐洲.促進了美洲和歐洲經濟的發展,使非洲喪失上億精壯勞動力,造成非洲長期的戰亂和落后.

(3)據材料“在中國;許多人用的東西可能是洋品牌,但它或許就是中國生產的,如摩托羅拉;諾基亞、可口可樂,等等”可知,材料三反映了當今世界經濟發展的經濟全球化的趨勢,由于第三次科技革命的推動,高新科技發展迅猛,信息化、知識化速度加快,使生產力迅速提高,市場經濟席卷全球.資本流動、資源配置、經濟貿易以及經營管理活動沖破國界線,出現全球化的趨勢,世界經濟的全球化將全世界緊密聯系在一起.

(4)本題是開放性題目;言之有理即可,如材料一促使材料二;三的歷史事件成為可能,或材料一使得歐洲人開始了罪惡的“三角貿易”,材料一是經濟全球化的開始.

故答案為:

(1)新航路開辟;麥哲倫船隊.

(2)歐洲殖民者從非洲擄獲黑人后運到美洲進行販賣;再把獲得的財富;資源運回歐洲.促進了美洲和歐洲經濟的發展;使非洲喪失上億精壯勞動力,造成非洲長期的戰亂和落后.

(3)經濟全球化.

(4)材料一促使材料二、三的歷史事件成為可能.29、略

【分析】【分析】(1)本題考查的是經濟重心的南移的知識點.

(2)本題考查的是新航路開辟的知識點.

(3)本題考查的是工業革命的知識點.

(4)本題考查的是改革開放的知識點.

(5)本題是開放型題目,考查的是學生開放性思維的能力.【解析】【解答】(1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