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內…………○…………裝…………○…………內…………○…………裝…………○…………訂…………○…………線…………○…………※※請※※不※※要※※在※※裝※※訂※※線※※內※※答※※題※※…………○…………外…………○…………裝…………○…………訂…………○…………線…………○…………第=page22頁,總=sectionpages22頁第=page11頁,總=sectionpages11頁2025年浙教版高三歷史上冊月考試卷含答案考試試卷考試范圍:全部知識點;考試時間:120分鐘學校:______姓名:______班級:______考號:______總分欄題號一二三四五總分得分評卷人得分一、選擇題(共9題,共18分)1、清道光年間,兩種地方戲曲的藝人在北京搭班演出,以二黃、西皮唱腔為主,互相融合,并吸收其他戲曲聲腔的長處,對京劇形成產生重大影響。這兩種地方戲曲是A.徽調、秦腔B.昆曲、徽調C.昆曲、漢調D.徽調、漢調2、以下言論屬于鄭觀應的是A.治國之道,在乎自強,而審時度勢,則自強以練兵為要,練兵又以制器為先B.民間有能糾集公司,精心制造者,地方官即應奏明國家,為之保護C.今日要政,統于三端,一日鼓民力,二日開民智,三日興民德D.豎獨立之旗,撞自由之鐘我中國欲獨立,不可不革命3、下圖《謠言宜禁》刊登于19世紀末發行的《點石齋畫報》;其上配有文字:“泰州為揚屬一大邑,早經設立電報局,以便官商寄信之用。乃近有匪徒造謠言,謂電報局所用電氣系以死者之魂煉成。故專收人家供奉之神主牌,每牌值價洋四五十元,須在三年以內者方為合用。”上述圖文信息從側面說明了()
A.謠言散布阻礙了通訊工具應用B.晚清時期社會生活實現近代化。
C.大眾傳媒關注科技成果的傳播D.民眾普遍接受西方的先進技術4、鄧小平在會(注:指1984年十二屆三中全會)后第二天高興地說:“這次經濟體制改革的文件好,就是解釋了什么是社會主義,有些是我們老祖宗沒有說過的話,有些新話。”下列屬于材料所說“新話”的是()①增強企業活力是經濟體制改革的中心環節②發展社會主義市場經濟③運用價值規律④設立經濟特區A.①④B.①③C.②③D.②④5、1949年9月30日的《人民日報》在頭版用了特大粗黑標題“中國人民政協制定人民大憲章”報道了《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共同綱領》的問世。說它是“人民大憲章”的主要依據是A.出席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第一次全體會議的代表具有廣泛性B.規定了國家的社會性質和基本的政治制度,具有臨時憲法的性質C.當時還沒有制定《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D.規定了國名、首都、國旗、代國歌6、“從今年起,除個別品種外,國家不再向農民下達農產品統購派購任務,按照不同情況,分別實行合同定購和市場收購。國家將以一定的財力物力支持糧棉集中產區發展農產品加工業。還決定拿出一批糧食,按原統購價銷售給農村養殖戶、國營養殖場、飼料加工廠、食品加工廠等單位”。(《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進一步活躍農村經濟的十項政策》1985年1月1日)以下對材料解讀不正確的是A.黨中央尊重農民經營自主權B.黨中央積極發展鄉鎮企業C.黨中央幫助農村調整產業結構D.黨中央決定實行市場經濟體制7、近代科學史上,完成了人類對自然界認識上的第一次理論大綜合,使科學擺脫了神學的束縛向前發展的是A.經典力學體系B.相對論C.量子論D.生物進化論8、【題文】中西文化交相輝映,如湯顯祖與莎士比亞是同時代的著名戲劇家,下列屬于同時代同一領域的文化名人是A.孟子和蘇格拉底B.關漢卿和達爾文C.王陽明和哥白尼D.曹雪芹和孟德斯鳩9、16、蘇聯解體的直接和主要原因是()A.軍事力量的削弱B.西方的“和平演變”戰略C.蘇共黨內斗爭的尖銳化D.戈爾巴喬夫改革評卷人得分二、填空題(共7題,共14分)10、【題文】“早稻畝產三萬六千九百多斤,花生畝產一萬多斤的高產衛星,從湖北麻城和福建南安田野上騰空而起。”這則報道可能發生在對農業的社會主義改造期間。()11、改革開放以來,黨和政府重視教育,實施“科教興國”戰略,初步形成了比較完整的國民教育體系。____(判斷對錯)12、“在英國所有的革命中,‘光榮革命’是使用暴力最少但收效最好的一次。”其“收效”主要體現在A.恢復了召開議會的傳統B.結束了封建專制統治C.確立了責任內閣制D.工業資產階級掌握了政權13、第二次世界大戰后,雖然世界在全面“冷戰”和局部熱戰間交替,但是,美蘇兩國未發生大規模的直接武裝沖突,從而避免了新的世界大戰的爆發。____(判斷對錯)14、《詩經》是中國第一部詩歌總集,經孔子整理編定,奠定了中國古典文學浪漫主義的基礎,被后世奉為儒家經典。____(判斷對錯)15、中央與地方關系是一個多面互動的整體;直接影響到了政局穩定。閱讀下列材料回答問題。
材料如表反映了中國古代地方管理制度演變過程:
。西周秦元血緣、先代貴族、功臣皇帝任免、不得世襲中央節制地方分封制A:____B:____材料本憲法既未授予聯邦;又未禁止各州享有的權力,皆由各州或人民保留之。未經州的同意不能剝奪任何一州在參議院的平等代表權,以及變更州的邊界;未經國會同意各州不能與外國簽訂條約或協議,不能征收進出口稅,無權設立軍隊,不能發行貨幣,不能違背聯邦憲法及妨礙執行聯邦法律。加入聯邦的各州不分大小,政治上一律平等。--摘錄于弗格森和麥克?亨利《美國政體》
(1)請按表中示例;填寫A;B兩處地方管理制度的名稱。結合所學知識,說明元朝這一制度使地方官“行使權力時受中央的節制”的表現。
(2)依據材料概括聯邦政府的權力。結合所學知識,說明各州政治平等權在國會代表分配中是如何體現的?概括指出聯邦制的意義。16、羅斯福說:“為了永遠糾正我們經濟體制中的嚴重缺點,我們依靠的是舊民主秩序的新應用。”這表明羅斯福新政的實質是,在維護資本主義制度的前提下對資本主義生產關系進行了局部調整。____。(判斷對錯)評卷人得分三、判斷題(共6題,共12分)17、1984年國有企業改革的展開,標志著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基本確立。____(判斷對錯)18、明清時期,出現了地域性的商人群體--商幫,實力最強的是徽商和晉商。____(判斷對錯)19、土地革命時期,毛澤東從實踐上和理論上解決了中國革命的道路問題。____(判斷對錯)20、鴉片戰爭是中國新民主主義革命的開端。____(判斷對錯)21、1787年憲法是第一部比較完整的資產階級成文憲法。它強調加強國家權力,又在權力結構中突出“分權與制衡”原則,體現了一定的民主精神。____(判斷對錯)22、梭倫改革動搖了舊氏族貴族的世襲特權,保障了公民的民主權利,確立了雅典的民主政治。______(判斷對錯)評卷人得分四、連線題(共1題,共5分)23、閱讀下列材料,回答下列問題材料一近代中國歷史的主題及其解決的道路,取決于近代中國社會性質。近代中國沒有按照正常的規律從封建社會發展到資本主義社會,而是走上了屬于資本主義體系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道路。這是資本主義和封建主義相結合的結果。壓迫和阻止近代中國社會向前發展的東西是資本主義國家的資產階級和中國的地主階級。因此,擺在中國人民面前的歷史主題,是——苑書儀《近代中國的進步潮流》材料二中國缺少的東西固然很多,但是主要的就是少了兩件東西;一件是獨立,一件是民主。這兩件東西少了一件,中國的事情就辦不好。一面少了兩件,另一面卻多了兩件。多了兩件是什么東西呢?一件是帝國主義的壓迫,一件是封建主義的壓迫。因此我們要破壞帝國主義,要破壞封建主義。——毛澤東《新民主主義的憲政》(1)根據材料一、二,指出近代中國民主革命的主題是什么?提出這一主題的依據是什么?(2)下面表格反映了近代中國民主革命的大事,請你根據所給的信息,完成下表。大事件主要領導人革命的性質主要歷史意義太平天國運動洪秀全A沉重打擊了清朝的封建統治辛亥革命孫中山BC南昌起義周恩來、賀龍新民主主義革命DA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B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C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D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根據所學知識說出毛澤東是怎樣創造性地將中國革命引上勝利道路的?評卷人得分五、辨析題(共2題,共10分)24、閱讀材料;回答問題。
材料有的學者把明末反封建禮教稱之為“啟蒙思想”或“啟蒙主義”;泰州學派的支系;主張“唯情主義”的大戲曲家湯顯祖也被認為是“深具啟蒙思想的人”。這就容易使人們錯誤地以為16世紀明末的反封建禮教;主張個性解放的運動類似于發生在歐洲18世紀的“啟蒙運動”。我認為,上述兩種運動不僅在表現形式、而且在實質內容上都有不同,18世紀歐洲的“啟蒙運動”是以“喚起”理性為特征,而16世紀明末的反封建禮教的運動是以喚起人們的情感釋放為特征。前者的結果是:自然科學重大的突破、社會科學基礎的建立和資本主義民主制國家的建立。后者的結果是:雖有少數思想家仍然堅持反對封建專制禮教,但在清軍入關后封建專制禮教的強化和對批判禮教的文人學士無情的鎮壓,使反對封建專制的禮教浪潮被打斷了。
——北大教授湯一介《啟蒙在中國的艱難歷程》
評價材料中湯一介教授關于明末反對封建禮教和18世紀歐洲“啟蒙運動”的觀點。(要求:圍繞材料中的一種或兩種觀點展開評論;觀點明確,史論結合,邏輯嚴密,表述清楚。)25、閱讀材料;回答問題。
材料有的學者把明末反封建禮教稱之為“啟蒙思想”或“啟蒙主義”;泰州學派的支系;主張“唯情主義”的大戲曲家湯顯祖也被認為是“深具啟蒙思想的人”。這就容易使人們錯誤地以為16世紀明末的反封建禮教;主張個性解放的運動類似于發生在歐洲18世紀的“啟蒙運動”。我認為,上述兩種運動不僅在表現形式、而且在實質內容上都有不同,18世紀歐洲的“啟蒙運動”是以“喚起”理性為特征,而16世紀明末的反封建禮教的運動是以喚起人們的情感釋放為特征。前者的結果是:自然科學重大的突破、社會科學基礎的建立和資本主義民主制國家的建立。后者的結果是:雖有少數思想家仍然堅持反對封建專制禮教,但在清軍入關后封建專制禮教的強化和對批判禮教的文人學士無情的鎮壓,使反對封建專制的禮教浪潮被打斷了。
——北大教授湯一介《啟蒙在中國的艱難歷程》
評價材料中湯一介教授關于明末反對封建禮教和18世紀歐洲“啟蒙運動”的觀點。(要求:圍繞材料中的一種或兩種觀點展開評論;觀點明確,史論結合,邏輯嚴密,表述清楚。)參考答案一、選擇題(共9題,共18分)1、D【分析】試題分析:乾隆末年,安徽的徽劇戲班進京演出,風行一時。道光年間,又有湖北漢劇藝人進京,參加徽班的演出,形成“徽漢合流”的局面。經過廣大徽漢藝人的表演實踐,徽劇與漢劇互相融合,兼收其他民間曲調的唱腔、劇目和表演方式,形成了一個新劇種,就是后來的京劇。因此選D項。考點:古代中國科學技術和文學藝術·古代的戲曲·京劇。【解析】【答案】D2、B【分析】試題分析:本題主要考查近代維新思潮。依據所學,鄭觀應是早期維新派的代表人物,主張學習西方的政治制度。A、C、D要求僅僅是學習西方先進的技術,而B主張學習西方先進的政治制度,所以B體現了維新思想。所以應選B。考點:近代思想解放潮流·從師夷長技到維新變法·維新思想【解析】【答案】B3、C【分析】本題考查近代大眾傳媒發展情況,旨在考查學生準確解讀材料信息的能力。題干中電報在中國的設立從側面說明了科技在中國的傳播,人們對此有各種謠言的產生,故C正確。AB是從正面分析,故排除。D中“普通”不符合史實與題意,故排除。故選C。【解析】【答案】C4、B【分析】略【解析】【答案】B5、B【分析】試題分析:“人民大憲章”是指是代表人民利益的,由人民代表指定的,可以相當于憲法的法律,所以具有臨時憲法性質的《共同綱領》符合上述條件,故選B。考點:現代中國的政治建設與祖國統一?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共同綱領》【解析】【答案】B6、D【分析】試題分析:本題主要考查學生閱讀材料根據所學解決問題的能力。根據所學可知黨中央決定實行市場經濟體制是在1992年的中共十四大,與材料提供的時間不符,因此正確答案為D項。根據“國家不再向農民下達農產品統購派購任務,按照不同情況,分別實行合同定購和市場收購”可知黨中央尊重農民經營自主權。根據“支持糧棉集中產區發展農產品加工業”可知黨中央積極發展鄉鎮企業。根據“飼料加工廠、食品加工廠等單位”可知黨中央幫助農村調整產業結構。因此ABC三項對材料的理解是正確的。考點: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建設道路·經濟體制改革·農村改革【解析】【答案】D7、A【分析】試題分析:根據所學知識,1687年牛頓《自然哲學的數學原理》完成了人類對自然界認識上的第一次理論大綜合,使科學擺脫了神學的束縛向前發展,所以選擇A。考點:近代科學技術?經典力學?意義【解析】【答案】A8、A【分析】【解析】考察歷史人物的生活時代,加強記憶即可。【解析】【答案】A9、D【分析】本題考查的是對蘇聯解體原因的認識與理解,旨在考查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問題的能力。根據題干信息,結合所學知識可知,戈爾巴喬夫背離科學社會主義基本原則和方向的政治體制改革,是導致蘇聯解體的直接原因和主要原因,D項符合史實和題干要求,正確;A項明顯不是直接原因和主要原因,排除;西方資本主義國家的“和平演變”戰略,是導致蘇聯解體的外部原因,不符合題干要求,排除;C項是導致蘇聯解體的部分內部原因,但不是直接原因和主要原因,排除。故選D。【解析】【答案】D二、填空題(共7題,共14分)10、略
【分析】【解析】題目中反應的是人民公社化時期的大躍進的表現,是在1958年左右,不是對農業的社會主義改造期間,所以題目結果錯誤。【解析】【答案】錯11、B【分析】【分析】本題考查新中國教育事業的發展.考查20世紀60年代和改革開放教育事業發展的狀況、影響等知識.考查學生對基礎知識的識記、遷移、運用能力.【解析】【解答】結合所學可知;改革開放以來,黨和政府重視教育,實施“科教興國”戰略,中國的教育事業得到發展,而初步形成了比較完整的國民教育體系是在20世紀60年代,故本題錯誤.
故答案為錯誤.12、略
【分析】試題分析:本題主要考查學生準確獲取信息的能力。“收效最好“體現了“光榮革命”的直接效果和歷史意義。1688年“光榮革命”以后,議會的權力大增,資產階級和新貴族在議會通過了一系列旨在限制國王權利的法案。1689年通過了《權利法案》;1701年通過了《王位繼承法》。頒布這些法令的目的在于限制王權,擴大議會的權力。其結果是把實際權力逐漸轉移到了議會手中,確立了議會權力高于王權、司法獨立于王權的原則,從而奠定了君主立憲制的法律基礎。所以答案選B。A與題意無關,C是君主立憲制的發展,D和工業革命之后議會改革有關,與本題無關,排除。考點:歐美代議制的確立與發展·英國君主立憲制的確立·“光榮革命”;【解析】【答案】B13、√【分析】【分析】本題旨在考查第二次世界大戰的結束和影響,第二次世界大戰各參戰國在戰爭中取得的經驗教訓,對軍事思想和戰略理論的影響深遠,為各國國防建設提供了歷史借鑒.【解析】【解答】通過材料并結合所學知識不難發現;把冷戰時期被重新定義為“長時期的和平”,這不是空穴來風,而是有很重要很科學的根據的,因為冷戰期間,美國和蘇聯兩個國家都不訴諸武力避免了新的世界大戰.
故答案為正確.14、B【分析】【分析】本題主要考查《詩經》.《詩經》是中國古代詩歌開端,最早的一部詩歌總集,原稱“詩”或“詩三百”,收集了西周初年至春秋中葉(前11世紀至前6世紀)的詩歌,共311篇,其中6篇為笙詩,即只有標題,沒有內容,稱為笙詩六篇(南陔、白華、華黍、由康、崇伍、由儀),反映了周初至周晚期約五百年間的社會面貌.【解析】【解答】《詩經》是現實主義風格;楚辭是浪漫主義風格.
故本題錯誤.15、郡縣制行省制【分析】【分析】(1)本題解答的關鍵是從地方管理制度的名稱入手;結合中國古代專制主義中央集權的演變過程進行思考.
(2)本題解答的關鍵是從材料中的“未經國會同意各州不能與外國簽訂條約或協議,不能征收進出口稅,無權設立軍隊,不能發行貨幣,不能違背聯邦憲法及妨礙執行聯邦法律”切入,結合美國1787憲法進行思考.【解析】【解答】(1)加強中央集權秦在地方上實行郡縣制;元在地方實行行省制度.所以A處郡縣制,B處行省制度.
行省制度加強了中央集權的變現:①重大民政事務須呈報中書省;軍政呈報樞密院;②不得更改賦稅制度與調動軍隊;③定期朝覲皇帝,向皇帝負責;④中央以監察機構進行監督,采取省官互遷加以控制.
(2)材料中的“未經國會同意各州不能與外國簽訂條約或協議;不能征收進出口稅,無權設立軍隊,不能發行貨幣,不能違背聯邦憲法及妨礙執行聯邦法律”得出聯邦政府的權力:①與外國簽訂條約與協定,②征收進出口稅,③設立軍隊,④發行貨幣等.
在結果美國1787憲法得出;各州的代表分配:國會由參眾兩院組成,參議員每州兩名,眾議員根據各州人口比例選出.
聯邦制使美國成為一個統一的國家(有利于形成全國性市場;促進資本主義迅速發展,維護國內統治秩序,應對外來威脅);協調了中央與地方關系.
故答案為:
(1)A處郡縣制;B處行省制度.
表現:①重大民政事務須呈報中書省;軍政呈報樞密院;
②不得更改賦稅制度與調動軍隊;
③定期朝覲皇帝;向皇帝負責;
④中央以監察機構進行監督;采取省官互遷加以控制.
(2)權力:①與外國簽訂條約與協定;②征收進出口稅,③設立軍隊,④發行貨幣等.
代表分配:國會由參眾兩院組成;參議員每州兩名,眾議員根據各州人口比例選出.
意義:①美國成為一個統一的國家(有利于形成全國性市場,促進資本主義迅速發展,維護國內統治秩序,應對外來威脅);②協調了中央與地方關系.16、對【分析】【分析】本題考查羅斯福新政的實質,主要考查學生對材料的理解和所學知識的運用能力.【解析】【解答】羅斯福代表的是資產階級的利益,他的措施主要維護資產階級的利益,所以羅斯福新政的實質是在維護資本主義制度的前提下對資本主義生產關系進行了局部調整,因此本題判斷正確.三、判斷題(共6題,共12分)17、×【分析】【分析】解答本題的關鍵是掌握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提出于1992年的中共十四大.【解析】【解答】依據所學;1992年的中共十四大提出經濟體制改革的目標是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
故答案為:×18、√【分析】【分析】本題考查明清時期的商業發展;旨在考查學生準確解讀材料的能力.
古代商業發展:
①商朝:職業商人和最早貨幣產生。
②周朝:商業由官府控制(工商食官)
③春秋戰國:私商逐漸取代官商成為商人主體;商業繁榮;形成了許多著名都會。
④隋唐:長安;洛陽、揚州等成為聞名中外的商業大都會;對外貿易發達;城市里坊市分開⑤宋朝:對外貿易發達;出現世界最早的紙幣“交子”;打破市坊界限;店鋪隨處可設,農村中出現草市;打破日中為市限制,出現曉市、夜市。
⑥明清:涌現出許多區域性的商人群體(商幫),如徽商、晉商【解析】【解答】依據所學知識可知;明清時期,出現了地域性的商人群體--商幫,實力最強的是徽商和晉商,故表述正確.
故答案為:√19、√【分析】【分析】本題主要考查毛澤東思想.毛澤東思想的主要內容:中國式武裝奪取政權的道路的理論、新民主主義革命理論、革命軍隊的建設和軍事戰略理論、思想政治工作和文化工作理論、黨的建設理論、社會主義建設理論等;其思想精髓是實事求是、群眾路線、獨立自主.【解析】【解答】毛澤東從理論和實踐上成功解決了中國革命的道路問題是在土地革命時期;土地革命時期毛澤東探索出了了農村包圍城市,武裝奪取政權的革命道路,從而為中國的革命指明了方向.
故答案為:√.20、×【分析】【分析】本題考查的是鴉片戰爭,考查學生對已學知識的再認再現能力.【解析】【解答】結合所學知識可知;鴉片戰爭是中國近代史的開端,也是中國民主革命的開端.五四運動是中新民主主義的開端.
故答案為:×21、√【分析】【分析】本題考查的是《1787年憲法》的意義,旨在考查學生再認再現已學知識的能力.【解析】【解答】結合已學知識1787年憲法是世界上第一部較完整的資產階級成文憲法;在權力結構中突出“分權與制衡”原則,體現了一定的民主精神,保障了資產階級民主制度,奠定了美國政治制度的法律基礎.將西歐啟蒙思想與美國實際相結合,建立了資產階級共和制度,鞏固了獨立戰爭的重大成果,帶來美國的長期穩定,促進了美國資本主義的發展.建立起聯邦制國家,中央集權與地方分權相結合,在維護國家主權的同時,也有利于發揮地方的積極性和創造性.美國創立的聯邦制;三權分立制和民主(總統)共和制,對其它資本主義國家民主制度的建設也起到了示范作用.
故答案為:√.22、B【分析】結合所學可知;梭倫改革動搖了舊氏族貴族的世襲特權,保障了公民的民主權利,奠定了雅典民主政治的基礎,而確立了雅典的民主政治是在克里斯提尼改革時期,故本題錯誤。
故答案為錯誤。
本題考查梭倫改革。需要掌握梭倫改革的影響。解題的關鍵是對梭倫改革和克里斯提尼改革的影響的識記。
本題考查梭倫改革。考查對梭倫改革的影響的把握,考查學生對基礎知識的識記、運用能力。【解析】B四、連線題(共1題,共5分)23、略
【分析】(1)此題考查民主革命主題和依據。中國民主革命的主要任務是:中國人民肩負起了反對外國資本主義侵略和反對本國封建統治的雙重革命任務。從此,中國進入了舊民主主義革命時期。舊民主主義革命是由資產階級領導的,以建立資本主義社會和資產階級專政的國家為目的,反對外國侵略和本國封建統治,不發動廣大人民群眾的革命。從1840年鴉片戰爭到1919年五四運動前的79年,即為中國的舊民主主義革命時期。(2)此題考查學生比較歷史事件、列表格等綜合能力。能幫助學生厘清歷史事件的聯系和區別,訓練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列表格是歷史學習中常用的方式,一目了然,簡潔醒目,對歷史學習有重要幫助。太平天國運動是1851年,由洪秀全領導的從廣西金田村率先發起的反對清朝封建統治和外國資本主義侵略的農民起義戰爭,是19世紀中葉中國的一場大規模反清運動。1864年,太平天國首都天京陷落,標志著運動失敗。太平天國革命達到了中國舊式農民戰爭的最高峰。沉重打擊了清王朝的反動統治,加速了清朝統治的衰落和崩潰。打擊了外國侵略者,阻滯了中國半殖民地化的進程。太平天國的反抗精神鼓舞了中國人民的革命斗爭意志。太平天國運動也是當時世界人民革命斗爭的一部分,推動了亞洲民族解放運動,同時也震動了歐洲大陸。辛亥革命是指1911年中國爆發的資產階級民主革命。它是在清王朝日益腐朽、帝國主義侵略進一步加深、中國民族資本主義初步成長的基礎上發生的。其目的是推翻清朝的專制統治,挽救民族危亡,爭取國家的獨立、民主和富強。這次革命結束了中國長達兩千年之久的君主專制制度,是一次偉大的革命運動。辛亥革命是近代中國比較完全意義上的資產階級民主革命。它在政治上、思想上給中國人民帶來了不可低估的解放作用。革命使民主共和的觀念深入人心。反帝反封建斗爭,以辛亥革命為新的起點,更加深入、更加大規模地開展起來。八一南昌起義,是指1927年8月1日在江西省南昌,由中國共產黨針對國民黨的分共政策而發起的武裝反抗事件,由周恩來、葉挺、朱德、劉伯承、賀龍等領導。南昌起義是中國共產黨獨立建設武裝力量的開始,也是中國共產黨開始以武裝斗爭的形式反對國民政府的標志。8月1日后來成為中國工農紅軍和中國人民解放軍的建軍紀念日。(3)此題考查農村包圍城市,武裝奪取政權道路理論的創造性。中國革命走農村包圍城市、武裝奪取政權道路的理論,是毛澤東思想中最具獨創性的理論。農村包圍城市、武裝奪取政權道路的理論有重要意義:實踐上,走農村包圍城市道路被證明是中國革命走向勝利的惟一正確道路。理論上,走農村包圍城市道路理論對馬克思主義理論做出了獨創性的貢獻。走農村包圍城市道路理論是中國共產黨在反對教條主義和經驗主義的斗爭中,堅持實事求是,一切從實際出發,獨立自主地解決中國問題的典范。【解析】(1)獨立與民主,反帝反封建;中國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會性質。(2)A、反封建反侵略的農民運動;B、資產階級民主革命;C、推翻了清朝的統治,結束了我國兩千多年的封建帝制,使民主共和觀念深入人心;D、南昌起義打響了武裝反抗國民黨統治的第一槍,是中國共產黨獨立領導武裝斗爭的開始。(3)走“工農武裝割據”的道路。(或農村保衛城市,最后奪取政權的革命道路。)五、辨析題(共2題,共10分)24、第一種觀點:同意材料的觀點;明末反封建禮教與歐洲18世紀的啟蒙運動表現形式及其結果都不同。理由:西方的啟蒙思想是在資本主義經濟得到發展的前提下,在自然科學重大突破的情況下,以科學的理性來喚醒人性的理性,它推動了資產階級革命,并為資本主義社會秩序的構建提出了基本原則。而中國明末的反對封建禮教只是少數思想家對封建君主專制制度不滿的情感釋放,既沒有引起社會的共鳴,也沒有推動社會的變革,同時也沒有對傳統和未來做出理性的說明,所以稱之為“啟蒙思想”或“啟蒙主義”是對其作用的夸大。
第二種觀點:不同意材料的觀點;認為明末反封建禮教與歐洲18世紀的啟蒙運動相似。
理由:中國明末的反對封建禮教同西方的啟蒙思想一樣,都是在商品經濟得到發展的背景下,對封建專制下人性的思考。盡管由于中國明清沒有西方發展起來的資本主義經濟,也沒有形成眾多的思想家,但同樣也推動了人們對社會現實的思考,同樣也起到了啟蒙的作用。(如有其他觀點,只要言之有理即可)【分析】【分析】本題屬于開放性試題。據材料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影視文學考試試題及答案
- 青島地鐵考試試題及答案
- 石墩子公務員考試題目及答案
- 農業創新考試試題及答案
- 財務分析考試試題及答案
- 婦保全科考試試題及答案
- 2025年地理高考復習 微專題 地貌演化過程(講義)(原卷版)
- 2025短期雇傭合同模板
- 2025湖南興湘科技創新有限公司招聘6人筆試參考題庫附帶答案詳解
- 專題9:外力作用(2025屆高三自然地理專項練習)
- 鐵碳合金的相圖解讀
- 2023年復旦大學博士研究生入學考試專家推薦信模板
- 中小學教師資格證面試課件講義
- 全國初中英語優質課大賽一等獎《八年級Unit 6An old man》說課課件
- 云南省飲用水生產企業名錄534家
- 湖北地區醫院詳細名單一覽表
- 麥肯錫入職培訓第一課:讓職場新人一生受用的邏輯思考力新員工培訓教材
- 蘇霍姆林斯基教育思想-PPT課件
- 脊髓損傷康復評定治療PPT課件
- 金屬壓鑄機的plc控制
- 進制轉換(課堂PPT)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