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PAGE1-第一單元從中華文明起源到秦漢統一多民族封建國家的建立與鞏固第1課中華文明的起源與早期國家對應學生用書P001子目一石器時代的古人類和文化遺存1.我國境內已知的最早人類是()A.元謀人B.北京人C.山頂洞人D.半坡人答案A2.探討發覺,位于遼寧省朝陽市的紅山文化遺址,已經出現了階級分化,貧富差距很大,有了私有制,甚至已經形成了原始的國家。要獲得該遺址的第一手資料是通過()A.神話傳聞B.史書記載C.考古發掘D.學者推斷答案C3.距今約1萬年前,我國進入新石器時代。與舊石器時代相比,新石器時代的進步性表現在()A.運用打制石器B.用火烹飪食物 C.從事原始農業D.從事漁獵采集答案C4.下圖是對中國新石器時代某一文化遺存的描述。該文化遺存是()eq\x(\a\al(位于長江下游地區,出土了精致的玉器,存在較大規模的祭壇和神廟))A.河姆渡文化B.紅山文化C.良渚文化D.陶寺文化答案C5.人類社會的發展是一個從低級階段向高級階段進步的過程。在史前社會,母系氏族社會向父系氏族社會過渡的根本緣由是()A.女子在家庭中的地位衰落B.男性的力氣超越女性C.氏族社會的斗爭頻繁D.社會生產力不斷提高答案D6.下列原始文明出現的先后依次是()①元謀人②仰韶文化③殷商文化④龍山文化A.③②④①B.③①④②C.③②①④D.①②④③答案D子目二從部落到國家7.《百家姓》是一部記錄姓氏的童蒙讀物。姓氏及其附著的文化內涵以一種血緣文化的特別形式記錄了中華民族的歷史。尋根問祖、追根溯源是人的天性。你認為“尋根問祖”應追溯到()A.元謀人B.炎帝黃帝C.堯舜禹D.三皇五帝答案B8.國家的出現是文明開端的重要標記。我國歷史上國家的初步形態出現于()A.舊石器時代B.新石器時代C.春秋時期D.戰國時期答案B9.某學生要了解夏朝的歷史,他能夠了解到的是()①約公元前2070年禹建立了我國最早的奴隸制國家夏朝②夏朝中心設有主管行政、軍事、司法和宗教的機構與職官③河南偃師的二里頭遺址很有可能是夏文化的重要代表④夏朝時期,世襲制取代了禪讓制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③④答案D子目三商和西周10.商朝是一個充滿著神權色調的王朝,商王通過壟斷神權以強化王權。最能說明這一特征的是()A.神話傳聞B.史書記載C.甲骨卜辭D.青銅器銘文答案C11.中國古代手工業歷史悠久、工藝精致、享譽世界。其中,最能代表商代文明成就的是()A.絲織業B.冶鐵業C.青銅鑄造業D.制瓷業答案C12.通過甲骨文我們可知關于晚商描述的三個范疇:核心的有商、殷地區,即商的中心區;其次為土,有東土、西土、南土、北土,是指商的附屬政權;周邊為方或四方,是指疆域之外的非商政體。由此可知商朝實行的政治制度是()A.王權制B.內外服制C.分封制D.宗法制答案B13.(2024·全國卷Ⅱ)周代分封制下,各封國貴族按“周禮”行事,學說統一的“雅言”,促進了各地文化的整合。周代的“雅言”最早應起源于現在的()A.河南B.河北C.陜西D.山東答案C解析依據材料可知,“周禮”“雅言”是周代分封制下實行的統一的禮樂制度,其應當起源于周王干脆統治的地區。結合所學可知,周王干脆統治的地區在今陜西一帶,故選C項。14.西周實行分封制與宗法制,史稱“封建親戚,以蕃屏周”。由此形成的金字塔型的等級結構是()A.天子—諸侯—卿大夫—士B.諸侯—天子—卿大夫—士C.天子—卿大夫—諸侯—士D.天子—諸侯—士—卿大夫答案A15.(2024·江蘇高考)中國傳統家族有“長兄如父”“小兒不及長孫”的說法。這些說法體現的是()A.家族和諧B.等級秩序C.貴族世襲D.宗法觀念答案D解析“長兄如父”“小兒不及長孫”的說法,反映了“長子”“長孫”在家族中的地位至關重要,這體現了宗法觀念的影響,故選D項。材料無法體現家族和諧、等級秩序和貴族世襲,故解除A、B、C三項。16.宗法制和分封制是西周基本的政治制度,主要是貴族之間()A.權力和財產安排原則B.政治交往的原則C.處理日常關系的原則D.貿易往來的原則答案A17.公元前770年,周平王把都城遷到洛邑。這一時間也可表述為()A.公元前7世紀前期B.公元前7世紀后期C.公元前8世紀前期D.公元前8世紀后期答案C18.奴隸制是一種特別殘酷的剝削制度。下列能充分體現這種殘酷性的國君有()A.堯、舜、禹B.禹、湯、周武王C.桀、湯、紂王D.桀、紂王、周厲王答案D一、選擇題1.石器時代,是考古界對早期人類歷史劃定分期的第一個時代,即從人類出現到青銅器出現,大約始于距今二三百萬年,止于距今5000年。由此可知,考古界劃定石器時代的主要依據是()A.氏族公社取代原始人群B.貧富分化是否已經出現C.生產工具及其制作水平D.古人類所處的地域環境答案C解析依據材料“石器時代,是考古界對早期人類歷史劃定分期的第一個時代,即從人類出現到青銅器出現”可知,劃定石器時代的主要依據是青銅器的出現,即生產工具及其制作水平,C項正確。2.《禮記·禮運》載:“大道之行也,天下為公,選賢與能,……今大道既隱,天下為家,各親其親,各子其子。”導致這種現象產生的主要緣由是()A.原始社會的解體B.私有制的產生C.國家的建立D.人性的退化答案B解析依據材料“今大道既隱,天下為家,各親其親,各子其子”可知,私有制產生,故B項正確。《禮記·禮運》記載的現象,已不是原始社會的現象,與原始社會無關,故A項錯誤;材料與國家的建立無關,故C項錯誤;這種現象產生的主要緣由不是人性的退化,故D項錯誤。3.劉斌在《良渚文化與良渚古城考古的意義》中說:“對良渚古城遺址和良渚文化的深化探討,有力地變更了中華文明起源于晚商時期這一傳統觀念。良渚文化已進入成熟文明和早期國家階段,良渚是實證中華五千多年文明史的圣地,在中國都邑發展史和中華文明史上也占有重要的地位。”對以上材料理解正確的是()①良渚文化說明中華文明起源具有多元性②良渚文化有力地證明白中華文明具有五千年歷史③史料實證是歷史探討中的一種重要方法④良渚文化在中國都邑發展史中占有重要地位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答案D解析材料并未涉及中華文明起源多元性的問題,①錯誤;依據材料“良渚是實證中華五千多年文明史的圣地,在中國都邑發展史和中華文明史上也占有重要的地位”可知,②③④正確。故選D項。4.商人依據日月星辰的變更制定歷法,并將天象的變更視為天意的呈現。因此,他們結合天象、歷法和占卜,作為行事的依據。由此可見,商代()A.歷法主要用于指導農業生產B.觀測天象是為了解自然C.占卜是百姓生活的重要內容D.生活帶有宗教神奇色調答案D解析材料“將天象的變更視為天意的呈現”“結合天象,歷法和占卜,作為行事的依據”說明商代生活帶有宗教神奇色調,故D項正確。A、B、C三項材料沒有體現,均解除。5.(2024·全國卷Ⅰ)據學者考訂,商朝產生了17代30位王,多為兄終弟及;而西周產生了11代12位王。這反映出()A.禪讓制度的長期影響B.王位繼承方式的變更C.君主壽命的時代差異D.血緣紐帶關系的弱化答案B解析材料“商朝產生了17代30位王,多為兄終弟及;而西周產生了11代12位王”說明西周王位更替時間相比商朝較長,這是因為西周確立宗法制,實行嫡長子繼承制,王位繼承方式產生變更,故選B項。禪讓制強調選賢舉能而不是“兄終弟及”,解除A項;王位繼承方式與君主壽命無關,解除C項;材料中“兄終弟及”和父子相傳都是體現血緣,且西周宗法制的核心是嫡長子繼承制,說明血緣紐帶關系是強化而非弱化,解除D項。6.下圖是西周時期的青銅器(邢侯墓)及銘文拓片。該墓的主子是邢侯,故被稱為邢侯墓。該文物可用來佐證,西周()A.宗法觀念的深厚B.分封制的存在C.傳統禮制的松動D.冶金業的落后答案B解析依據“成王命輔臣榮與內史宣讀成王的冊封”可知,材料反映的是西周的分封制,故選B項。宗法制強調血緣關系,解除A項;C項材料無法體現,解除;西周時期是青銅時代的旺盛時期,“冶金業的落后”表述錯誤,解除D項。7.商代的甲骨文目前僅集中出現于殷墟一地,而周朝的青銅銘文則遍布四面八方。這表明在周朝()A.各地的經濟文化聯系顯著加強B.漢字起先成為一種成熟的文字C.青銅器廣泛應用于日常生活D.貴族階級丟失了文化的話語權答案A解析依據材料“商代的甲骨文目前僅集中出現于殷墟一地”“周朝的青銅銘文則遍布四面八方”并結合所學學問可知,商代的國家體制為松散的方國聯盟,其文化的輻射力較小;而西周實行的是分封制,以姬姓為主體的諸侯國把周文化傳播到各地,大大增加了各地的經濟文化聯系,故A項正確。商朝時的甲骨文已經是一種成熟的文字,故解除B項;商周時期,青銅器主要用作禮器,沒有廣泛應用于日常生活,故解除C項;商周時代“學在官府”,貴族壟斷了文化教化,擁有文化的話語權,故解除D項。二、非選擇題8.閱讀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1934年在山東東南沿海進行考古調查時發覺了兩城鎮遺址。該遺址位于日照市兩城鎮西北的一塊高坡上,“兩城遺址”的陶器以黑陶為主,磨光黑陶占較大比例,以薄如紙、黑如漆、硬如瓷的蛋殼陶水平最高。材料二中國早期人類文化遺址分布示意圖材料三(1)依據材料一并結合所學學問,“兩城遺址”應當屬于什么“文化”遺存?為什么?(2)材料二中的文化遺存分布具有什么特點?(3)為材料三中的圖三、圖四設計一個共同的主題。你認為哪幅圖中的文物更有價值?說明理由。答案(1)龍山文化。緣由:龍山文化的代表器物是黑陶,胎壁薄如蛋殼,被稱為“蛋殼陶”。(2)分布廣泛(多元),以中原為中心(表現出統一性)。(3)主題:中華文明的起源。圖三更具史料價值。理由:圖三化石是原始人類的遺存,更接近歷史真實;圖四是后來探討者的復原頭像,難免有探討者的主觀性。解析第(1)問,第一小問,依據材料一“該遺址位于日照市兩城鎮西北的一塊高坡上,‘兩城遺址’的陶器以黑陶為主,磨光黑陶占較大比例”可知,是龍山文化的代表。其次小問,結合所學學問可知,山東龍山文化的代表器物是黑陶,胎壁薄如蛋殼,被稱為“蛋殼陶”。第(2)問,依據圖二可知,遺址在大部分地區都有分布,主要集中在黃河和長江中下游地區,體現的特點是分布廣泛和以中原為中心。第(3)問,第一小問,依據材料三“元謀人”“北京人”可知,體現的主題是中華文明的起源。其次小問,結合所學學問可知,實物史料要遠遠大于二手史料的價值,因此圖三的價值要遠遠大于圖四的價值。9.(2024·江蘇高考)對于邈遠的夏朝歷史奇妙,須要以多種史料進行探尋。閱讀下列材料:材料一這部中國史的著眼點在社會組織的變遷,思想和文物的創辟,以及宏大人物的性格和活動。這些項目要到有文字記錄傳后的時代才可得確考……本書即以商朝為動身點,然后回顧其前有傳聞可稽的四五百年……在后人關于夏朝的一切傳聞和追記中,我們(所)能抽出比較可信的事實。——張蔭麟《中國史綱》(1941年)材料二我們假如不自滿于神話與傳聞,那只有求助于考古學之地下發掘的證據,現在雖因為材料缺乏、考訂困難,還沒有明確的論斷,可與古代的記載互證……我們今后探討古史,不必龂龂于文字記載的爭論,而只有從事于考古學而努力于地下發掘之一條大道。——周予同《開明本國史教本》(1931年)完成下列要求:(1)據材料一,分析《中國史綱》不以夏朝作為“動身點”的緣由,指出該書探究夏朝歷史所依據的史料。(2)據材料二,指出探究夏朝歷史奇妙應遵循的最重要路徑,并分析其緣由。答案(1)緣由:該書側重的項目須要確考的文字記錄;夏朝歷史缺乏當時的文字記錄。史料:傳聞;追記。(2)路徑:考古發掘。緣由:神話傳聞、文字記載無法定論。解析第(1)問,第一小問,依據材料一“這些項目要到有文字記錄傳后的時代才可得確考”“在后人關于夏朝的一切傳聞和追記中”分析。其次小問,依據“在后人關于夏朝的一切傳聞和追記中,我們(所)能抽出比較可信的事實”回答。第(2)問,第一小問,依據材料二“只有求助于考古學之地下發掘的證據”回答。其次小問,依據材料二“我們假如不自滿于神話與傳聞”“不必龂龂于文字記載的爭論”分析。一、選擇題1.據考證,在江蘇高郵龍虬莊、河南舞陽賈湖、山東龍山文化等遺址中均發覺了稻谷的遺存,浙江河姆渡遺址出土的“桿欄式”糧倉(倉中還剩有稻谷)是至今發覺的南方最早的儲糧設施。這說明當時()A.水稻栽培技術已相當成熟B.水稻是最主要的糧食作物C.浙江地區的水稻產量最高D.水稻廣泛種植并有了剩余答案D解析依據材料“浙江河姆渡遺址出土的‘桿欄式’糧倉(倉中還剩有稻谷)是至今發覺的南方最早的儲糧設施”可知,當時有了儲存稻谷的設施,代表了水稻廣泛種植并有了剩余,故選D項。材料與栽培技術是否成熟無關,解除A項;材料未反映當時的主要糧食作物是水稻,解除B項;浙江一帶有最早的儲糧設施,不代表浙江水稻產量最高,解除C項。2.公社全部制下,一般分為“公田”和“私田”,“公田”為“共有地”,用來應付公共的支出。殷商時期“公田”和“私田”在法律上均屬于國王,農夫因領有屬于國王的份地,所以其剩余勞動必需耕種屬于最高統治者的“公田”。這一變更()A.說明白社會性質的變更B.反映了公有制社會的持續C.說明土地私有制遭侵擾D.反映了社會生產力的提高答案A解析“公田”從公社時期的“共有地”到殷商時期屬于最高統治者,這說明生產資料從公有到私有的變更,從原始社會到階級社會的變更,故選A項。3.破譯甲骨文是中華史前文明溯源工程的重要項目之一,正如學者朱彥民所說:“假如破解了一個甲骨文,就帶活了一大批甲骨文書,也就能讓我們更了解當時的歷史。”但要破譯這些甲骨文,又須要充分了解殷商時代宗教信仰、社會習慣、鄉風民俗等學問,這恰恰是甲骨文隱藏起來的歷史。這充分說明甲骨文()A.是現存中國最古老的成熟文字B.反映了殷商時期的宗教信仰C.承載了商代及早期國家的信息D.成為探討中國文字重要的資料答案C解析甲骨文是目前在我國境內已知的最早的成熟文字,故A項錯誤;甲骨文是記錄商朝活動的重要載體,不僅僅體現殷商時期的宗教信仰,故B項錯誤;材料“破譯這些甲骨文,又須要充分了解殷商時代宗教信仰、社會習慣、鄉風民俗等學問,這恰恰是甲骨文隱藏起來的歷史”,說明甲骨文是商朝文化的載體,故C項正確;材料反映的是甲骨文對商朝探討的意義,不是對中國文字探討的價值,故D項錯誤。4.據載,周文王在周地實行過祈請商遠祖先王成湯、太甲等冊命周方伯為天下共主的典禮,武王滅商后,接著保留這項禮儀。周王的這一做法()A.意在強調周政權的正統性B.使商朝文化得到了傳承光大C.使中國古代政權一脈相承D.表明商先王認可周共主地位答案A解析周文王與周武王時,實行祈請商遠祖先王冊命周方伯為天下共主的典禮,意在強調周與商一樣具有正統性,A項正確。材料沒有涉及周對商文化的傳承,解除B項;周滅商,取而代之,這是政權更替,不是一脈相承,解除C項;周王通過祈請方式使商先王認可周共主地位的合法性,這不代表商先王對周共主地位的認可,解除D項。5.周滅商后,面對廣闊的土地和空間,擯棄了夏商時代的外服制統治方式,而將土地分封給功臣、子弟和臣服的異姓諸侯,讓他們去拓荒、保土和安民,推廣周天子的一統政治。這說明西周的分封制()A.統一了各國的治理模式B.強化了周天子對地方干脆限制C.保證了統治秩序的穩定D.推動國家政權由松散趨向嚴密答案D解析依據材料“擯棄了夏商時代的外服制統治方式,而將土地分封給功臣、子弟和臣服的異姓諸侯”“推廣周天子的一統政治”等可知,西周的分封制比夏商時代的制度強化了周天子對地方的限制力,因此西周的分封制推動國家政權由松散趨向嚴密,故D項正確。材料未反映統一了各國的治理模式,解除A項;結合所學學問可知,周天子并不干脆限制地方,解除B項;分封制后來漸漸瓦解,“保證了”說法過于肯定,C項錯誤。二、非選擇題6.閱讀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為了加強對廣闊被折服地區的限制,西周王朝把子弟、同姓和親戚分封到全國各個戰略要地。《左傳·昭公二十八年》記載:“武王克商,光有天下。其兄弟之國十有五人,姬姓之國者四十人。”而在周公東征以后,又“封建親戚,以蕃屏周”,把周王族子弟,諸如“文之昭”“武之穆”“周公之胤”等分封在全國各地。據說周公“兼制天下,立七十一國,姬姓獨居五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2025至2030年中國方型平尺數據監測研究報告
- 2025至2030年中國錄音機木外殼數據監測研究報告
- 2025至2030年中國底盤系統配件數據監測研究報告
- 2025至2030年中國帶裝飾板型油煙罩數據監測研究報告
- 2025至2030年中國女式服裝帽數據監測研究報告
- 2025至2030年中國吐絲機數據監測研究報告
- 2025至2030年中國可編程升降機數據監測研究報告
- 2025至2030年中國發光屏數據監測研究報告
- 深入剖析2024年體育經紀人試題及答案
- 高效備考2024年模具設計師試題及答案分享
- 小學四年級下學期英語閱讀理解
- 房地產廣告圍擋施工投標文件范本
- 彩色手繪卡通兒科小兒護理高熱驚厥健康宣教教案PPT課件講義
- 食品添加劑、食品污染物的本底與轉化來源
- DB43∕T 498-2009 博落回葉-行業標準
- 大慶油田第五采油廠杏四聚聯合站工程轉油放水站二期工程施工組織設計
- 心力衰竭病人的護理查房pptppt(ppt)課件
- 大年初一沒下雪 短文小說
- 中小學生守則ppt課件(18頁PPT)
- 應急物資領用(返還)登記表
- 二次函數的應用——橋洞問題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