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內…………○…○…………內…………○…………裝…………○…………訂…………○…………線…………○…………※※請※※不※※要※※在※※裝※※訂※※線※※內※※答※※題※※…………○…………外…………○…………裝…………○…………訂…………○…………線…………○…………第=page22頁,總=sectionpages22頁第=page11頁,總=sectionpages11頁2025年粵人版選修4化學下冊階段測試試卷含答案考試試卷考試范圍:全部知識點;考試時間:120分鐘學校:______姓名:______班級:______考號:______總分欄題號一二三四五六總分得分評卷人得分一、選擇題(共9題,共18分)1、25℃時,改變0.lmol/LRCOOH溶液的pH,溶液中RCOOH、RCOO-的微粒分布分數也隨之改變,甲酸(HCOOH)與丙酸(CH3CH2COOH)中酸分子的分布分數與pH的關系如圖所示.
下列說法正確的是A.丙酸的酸性比甲酸強B.若0.1mol/甲酸溶液的pH=2.33.則0.0lmol/L甲酸溶液的pH=3.33C.將0.1mol/L的HCOOH溶液與0.1mol/L的HCOONa溶液等體積混合,所得溶液中:c(Na+)>c(HCOOH)>c(HCOO-)>c(OH-)>c(H+)D.CH3CH2COOH?CH3CH2COO-+H+lgK=-4.882、常溫下,分別向NaA溶液和MCl溶液中加入鹽酸和NaOH溶液,混合溶液的pH與離子濃度變化關系如下圖所示.下列說法不正確的是。
A.曲線L1表示與pH的變化關系B.Ka(HA)=1×10-5.5C.a點時兩溶液中水的電離程度相同D.0.10mol/LMA溶液中存在:c(M+)>c(A-)>c(OH-)>c(H+)3、常溫下,下列說法正確的是A.向溶液中加入等濃度等體積的鹽酸:=+B.溶液中:C.pH相同的①溶液、②溶液中①<②D.pH=9的的的溶液中:4、下列各溶液中,微粒的物質的量濃度關系正確的是()A.0.1mol/LNa2CO3溶液:c(OH-)=c(HCO3-)+c(H+)+2c(H2CO3)B.0.1mol/LNH4Cl溶液:c(NH4+)=c(Cl-)C.向醋酸鈉溶液中加入適量醋酸,得到的酸性混合溶液:c(Na+)>c(CH3COO-)>c(H+)>c(OH-)D.向硝酸鈉溶液中滴加稀鹽酸得到的pH=5的混合溶液:c(Na+)>c(NO3-)5、25℃時,在20mL0.1mol·L-1NaOH溶液中逐滴加入0.2mol·L-1醋酸溶液,曲線如圖所示,有關粒子濃度關系的比較中,錯誤的是。
A.在A點:c(Na+)>c(OH-)>c(CH3COO-)>c(H+)B.在B點:c(OH-)=c(H+)+)=c(CH3COO-)C.在C點:c(CH3COO-)+c(CH3COOH)=2c(Na+)D.在C點:c(Na+)+c(H+)=c(OH-)+c(CH3COO-)6、下列用來表示物質變化的化學用語中,錯誤的是A.向FeCl3溶液中加入Mg(OH)2:3Mg(OH)2+2Fe3+=2Fe(OH)3+3Mg2+B.粗銅精煉時,與電源負極相連的是純銅,電極反應式為:Cu2++2e-=CuC.用Pt電極電解氯化鋁溶液:2Cl-+2H2OCl2↑+H2+2OH-D.由Mg、Al、NaOH溶液組成原電池,其負極反應式為:Al-3e-+4OH-=AlO2-+2H2O7、2019年諾貝爾化學獎頒給了對鋰離子電池研發作出卓越貢獻的三位科學家。筆記本電腦的電池常用鈷酸鋰電池,其工作原理如下圖所示,總反應為LixC6+Li1-xCoO2C6+LiCoO2。下列說法不正確的是。
A.放電時,負極的電極反應式:LixC6-xe-=xLi++C6B.放電時,電子由負極經導線、用電器、導線到正極C.充電時,陽極的電極反應式:LiCoO2-xe-=xLi++Li1-xCoO2D.充電時,當導線中傳遞1mol電子,理論上將有1molLi+向B極移動8、以鉻酸鉀為原料;電化學法制備重鉻酸鉀的實驗裝置示意圖如下:
下列說法不正確的是。
A.在陰極式,發生的電極反應為:2H2O+2e-2OH―+H2↑B.在陽極室,通電后溶液逐漸由黃色變為橙色,是因為陽極區H+濃度增大,使平衡2+2H++H2O向右移動C.該制備過程總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4K2CrO4+4H2O2K2Cr2O7+4KOH+2H2↑+2O2↑D.測定陽極液中K和Cr的含量,若K與Cr的物質的量之比為d,則此時鉻酸鉀的轉化率為α=9、如圖所示,a、b;c均為石墨電極;d為鐵電極,通電進行電解。假設在電解過程中產生的氣體全部逸出,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乙燒杯中的d電極反應式為Fe-2e-=Fe2+B.電解一段時間后,將甲、乙兩溶液混合,一定會產生沉淀C.當b極增重5.4g時,d極產生的氣體為2.24L(標況)D.甲燒杯中溶液的pH降低評卷人得分二、多選題(共9題,共18分)10、某化學科研小組研究在其他條件不變時,改變某一條件對A2(g)+3B2(g)2AB3(g)化學平衡狀態的影響;得到如圖所示的變化規律(圖中T表示溫度),由此可得出的結論是。
A.反應速率a>b>cB.達到平衡時A2的轉化率大小為:b>a>cC.若T2>T1,則正反應一定是吸熱反應D.達到平衡時,AB3的物質的量大小為:c>b>a11、下列關于25℃的NaHCO3溶液的相關事實,能夠證明H2CO3為弱酸的是A.溶液中存在CO32-B.溶液中c(Na+)>c(CO32-)C.溶液中存在H2CO3分子D.溶液中c(H+)·c(OH-)=10-1412、水的電離過程為H2OH++OH-,在25℃和35℃時其離子積分別為1.0×10-14、2.1×10-14。下列說法正確的是()A.水的電離過程是吸熱過程B.c(H+)隨著溫度升高而降低C.水的電離度α(35℃)>α(25℃)D.在25℃時,純水中c(H+)>c(OH-)13、常溫下,一定濃度的某溶液由水電離出的c(OH﹣)=10﹣4mol/L,則該溶液的溶質可能是()A.AlCl3B.NaOHC.Na2CO3D.NaHSO414、室溫下,Ka1(H2S)=1.3×10-7,Ka2(H2S)=7.1×10-15。不考慮溶液混合引起的體積變化和H2S的揮發,室溫時下列指定溶液中微粒物質的量濃度關系正確的是()A.0.1mol·L-1NaHS溶液:c(Na+)>c(HS-)>c(H2S)>c(S2-)B.0.1mol·L-1Na2S溶液:c(OH-)=c(H+)+c(HS-)+c(H2S)C.0.2mol·L-1NaHS溶液和0.1mol·L-1NaOH溶液等體積混合:c(HS-)+3c(H2S)>c(S2-)D.向0.1mol·L-1NaOH溶液中通入H2S至溶液呈中性:c(Na+)=c(HS-)+c(S2-)15、常溫下,將NaOH固體分別加入濃度均為0.1mol·L-1、體積均為100mL的兩種一元酸HX、HY的溶液中,lg隨加入NaOH的物質的量的變化情況如圖所示。下列敘述正確的是。
A.由a點到e點水的電離程度先增大后減小B.d點溶液中存在:c(HX)+c(X-)=0.1mol/LC.c點溶液中存在:c(Y-)+2c(OH-)=2c(H+)+c(HY)D.b點溶液中存在:c(HY)+c(Na+)=0.1mol/L16、25℃時,向1L0.01mol?L-1H2B溶液中滴加鹽酸或NaOH溶液,溶液中c(H2B)、c(HB-)、c(B2-)、c(OH-)、c(H+)的對數值(lgc)與pH的關系如圖所示(溫度保持不變);下列說法錯誤的是。
A.曲線c表示lgc(HB-)與pH的關系B.隨pH增加,c(H2B)?c(OH-)增大C.0.01mol?L-1Na2B溶液,Kh1(B2-)的數量級為10-9D.M點溶液中n(Na+)+n(H+)―n(B2-)=0.01mol17、25℃時向20mL0.1mol·L-1醋酸溶液中不斷滴入0.1mol·L-1NaOH(aq);溶液pH變化如圖所示。此過程里溶液中離子濃度的關系錯誤的是。
A.a點:c(CH3COO-)>c(Na+)>c(H+)>c(OH-)B.b點:c(Na+)=c(CH3COO-)>c(H+)=c(OH-)C.c點:c(H+)=c(CH3COO-)+c(OH-)D.d點:c(Na+)>c(OH-)>c(CH3COO-)>c(H+)18、常溫下,用NaOH溶液滴定H2C2O4溶液,溶液中-1g[c(H+)/c(H2C2O4)]和-1gc(HC2O)或-1g[c(H+)/c(HC2O)]和-lgc(C2O)關系如圖所示;下列說法錯誤的是。
A.曲線M表示和的關系B.滴定過程中,當pH=5時,c(Na+)-3c(HC2O)>0C.隨pH的升高而減小D.在NaHC2O4溶液中c(Na+)>(HC2O)>c(C2O)>c(H2C2O4)評卷人得分三、填空題(共8題,共16分)19、CO2與CH4經催化重整,制得合成氣:CH4(g)+CO2(g)2CO(g)+2H2(g)
已知上述反應中相關的化學鍵鍵能數據如下:。化學鍵C—HC=OH—HCO(CO)鍵能/kJ·mol-14137454361075
則該反應的ΔH=__________________。20、無水氯化鋁在生產;生活中應用廣泛。已知:
Al2O3(s)+3C(s)=2Al(s)+3CO(g)ΔH1=+1344.1kJ·mol-1
2AlCl3(g)=2Al(s)+3Cl2(g)ΔH2=+1169.2kJ·mol-1
由Al2O3、C和Cl2反應生成AlCl3的熱化學方程式為__________。21、2018年,美國退出了《巴黎協定》實行再工業化戰略,而中國卻加大了環保力度,生動詮釋了我國負責任的大國形象。近年我國大力加強溫室氣體CO2催化氫化合成甲醇技術的工業化量產研究;實現可持續發展。
(1)已知:CO2(g)+H2(g)H2O(g)+CO(g)ΔH1=+41.1kJ?mol-1
CO(g)+2H2(g)CH3OH(g)ΔH2=-90.0kJ?mol-1
寫出CO2催化氫化合成甲醇的熱化學方程式:_______。
(2)為提高CH3OH產率,理論上應采用的條件是_______(填字母)。
a.高溫高壓b.低溫低壓c.高溫低壓d.低溫高壓。
(3)250℃、在恒容密閉容器中由CO2(g)催化氫化合成CH3OH(g),下圖為不同投料比[n(H2)/n(CO2)]時某反應物X平衡轉化率變化曲線。
①反應物X是_______(填“CO2”或“H2”)。
②判斷依據是_______。
(4)250℃、在體積為2.0L的恒容密閉容器中加入6molH2、2molCO2和催化劑,10min時反應達到平衡,測得c(CH3OH)=0.75mol·L-1。
①前10min的平均反應速率v(H2)=_______mol·L-1·min-1。
②化學平衡常數K=_______。
③催化劑和反應條件與反應物轉化率和產物的選擇性有高度相關。控制相同投料比和相同反應時間,四組實驗數據如下:。實驗編號溫度(K)催化劑CO2轉化率(%)甲醇選擇性(%)A543Cu/ZnO納米棒12.342.3B543Cu/ZnO納米片11.972.7C553Cu/ZnO納米棒15.339.1D553Cu/ZnO納米片12.070.6
根據上表所給數據,用CO2生產甲醇的最優選項為_______(填字母)。22、研究NO2、SO2、CO等大氣污染氣體的處理具有重要意義。
(1)NO2可用水吸收,相應的化學反應方程式為______________。利用反應6NO2+7N5+12H2O也可處理NO2。當轉移1.2mol電子時,消耗的NO2在標準狀況下是_______L。
(2)已知:2SO2(g)+O2(g)2SO3(g)ΔH=-196.6kJ·mol-1
2NO(g)+O2(g)2NO2(g)ΔH=-113.0kJ·mol-1
則反應NO2(g)+SO2(g)SO3(g)+NO(g)的ΔH=__kJ·mol-1。
一定條件下,將NO2與SO2以體積比1:2置于密閉容器中發生上述反應,下列能說明反應達到平衡狀態的是_______。
a.體系壓強保持不變。
b.混合氣體顏色保持不變。
c.SO3和NO的體積比保持不變。
d.每消耗1molSO3的同時生成1molNO2
測得上述反應平衡時NO2與SO2體積比為1:6,則平衡常數K=_________。
(3)CO可用于合成甲醇,反應方程式為CO(g)+2H2(g)CH3OH(g)。CO在不同溫度下的平衡轉化率與壓強的關系如圖所示。該反應ΔH_____0(填“>”或“<”)。實際生產條件控制在250℃、1.3×104kPa左右,選擇此壓強的理由是_______。23、在一個容積固定的反應器中,有一可左右滑動的密封隔板,左、右兩側分別進行如下可逆反應:2SO2(g)+O2(g)2SO3(g);3Fe(s)+4H2O(g)Fe3O4(s)+4H2(g)。左側中加入SO2、O2、SO3的物質的量分別為xmol、3.25mol、1mol;右側中加入9mol的水蒸氣和適量的鐵粉(忽略鐵粉對容器體積的影響)當x在一定范圍內變化時,均可以通過調節反應器的溫度,使兩側反應都達到平衡,并且隔板恰好處于反應器位置2處請填寫以下空白:
(1)若x=1.5則左側反應在起始時向______(填“正反應”或“逆反應”)方向進行欲使反應維持向該方向進行,則x的取值范圍是______。
(2)若X=2,則左側反應在起始時向______填“正反應”或“逆反應”)方向進行,平衡時混合氣中SO2所占的體積分數為______。24、工業生產以NH3和CO2為原料合成尿素;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
2NH3(g)+CO2(g)CO(NH2)2(l)+H2O(l)。T1℃時,在2L的密閉容器中充入NH3和CO2模擬工業生產。
(1)在密閉容器中充入NH3和CO2,一定條件能自發進行的原因是___________;
(2)若原料氣中的NH3和CO2的物質的量之比(氨碳比)如右圖是CO2平衡轉化率(α)與氨碳比(x)的關系。其它條件不變時,α隨著x增大而增大的原因是_________;
(3)當x=2,上述反應至5min時各物質的濃度不再發生變化,若起始的壓強為P0KPa;測得平衡體系壓強為起始時的2/3。反應結束后,分離得到90g尿素。
①試計算該反應的平均速率v(CO2)=_______________;
②該反應的平衡常數K=_________;
③達到平衡后NH3的物質的量濃度為_________。25、25℃時,將pH=x氨水與pH=y的硫酸(且x+y=14,x>11)等體積混合后,所得溶液中各種離子的濃度關系正確的是______。
A.c(SO42-)>c(NH4+)>c(H+)>c(OH-)
B.c(NH4+)>c(SO42-)>c(OH-)>c(H+)
C.c(NH4+)+c(H+)>c(SO42-)+c(OH-)
D.c(NH4+)>c(SO42-)>c(H+)>c(OH-)26、化學上把外加少量酸、堿,而pH基本不變的溶液,稱為緩沖溶液。現有25℃時,濃度均為0.10mol/L的CH3COOH和CH3COONa的緩沖溶液,pH=4.76,已知:Ka(CH3COOH)=1.75×10-5,Kb為鹽的水解常數。回答下列問題:
(1)寫出CH3COONa水解的離子方程式______。
(2)該緩沖溶液中除水分子外,所有粒子濃度由大到小的順序______。
(3)25℃時,Ka(CH3COOH)______Kb(CH3COO-)(填“>”;“<”或“=”)。
(4)人體血液存在H2CO3(CO2)與NaHCO3的緩沖體系,能有效除掉人體正常代謝產生的酸、堿,保持pH的穩定,有關機理說法正確的是______(填寫選項字母)。
a.代謝產生的H+被HCO3-結合形成H2CO3
b.血液中的緩沖體系可抵抗大量酸;堿的影響。
c.代謝產生的堿被H2CO3中和轉化為HCO3-評卷人得分四、判斷題(共1題,共3分)27、向溶液中加入少量水,溶液中減小。(____)評卷人得分五、結構與性質(共3題,共24分)28、隨著我國碳達峰、碳中和目標的確定,含碳化合物的綜合利用備受關注。CO2和H2合成甲醇是CO2資源化利用的重要方法。以CO2、H2為原料合成CH3OH涉及的反應如下:
反應Ⅰ:
反應Ⅱ:
反應Ⅲ:
回答下列問題:
(1)反應Ⅰ的=_______已知由實驗測得反應Ⅰ的(為速率常數,與溫度、催化劑有關)。若平衡后升高溫度,則_______(填“增大”“不變”或“減小”)。
(2)①下列措施一定能使CO2的平衡轉化率提高的是_______(填字母)。
A.增大壓強B.升高溫度C.增大H2與CO2的投料比D.改用更高效的催化劑。
②恒溫(200℃)恒壓條件下,將1molCO2和1molH2充入某密閉容器中,反應達到平衡時,CO2的轉化率為a,CH3OH的物質的量為bmol,則此溫度下反應Ⅲ的平衡常數Kx=_______[寫出含有a、b的計算式;對于反應為物質的量分數。已知CH3OH的沸點為64.7℃]。其他條件不變,H2起始量增加到3mol,達平衡時平衡體系中H2的物質的量分數為_______(結果保留兩位有效數字)。
(3)反應Ⅲ可能的反應歷程如圖所示。
注:方框內包含微粒種類及數目;微粒的相對總能量(括號里的數字或字母;單位:eV)。其中,TS表示過渡態、*表示吸附在催化劑上的微粒。
①反應歷程中,生成甲醇的決速步驟的反應方程式為_______。
②相對總能量_______eV(計算結果保留2位小數)。(已知:)29、常溫下,有下列四種溶液:①HCl②NaOH③NaHSO4④CH3COOH
(1)NaHSO4溶液呈酸性,用化學用語解釋其呈酸性的原因:________________。
(2)0.1mol·L-1的溶液②,其pH=____________。
(3)向等體積、等濃度的溶液①、④中加入大小相同的鎂條,開始時反應速率的大小關系為①_________④(填“>”、“<”或“=”)。
(4)等體積、等pH的溶液①和④分別與足量的②反應,消耗②的物質的量大小關系為①_______④(填“>”、“<”或“=”)。30、常溫下,用酚酞作指示劑,用0.10mol·L-1NaOH溶液分別滴定20.00mL濃度均為0.10mol·L-1的CH3COOH溶液和HCN溶液所得滴定曲線如圖。
(已知:CH3COOH、HCN的電離平衡常數分別為1.75×10-5、6.4×10-10)
(1)圖__(a或b)是NaOH溶液滴定HCN溶液的pH變化的曲線;判斷的理由是__。
(2)點③所示溶液中所含離子濃度的從大到小的順序:__。
(3)點①和點②所示溶液中:c(CH3COO-)-c(CN-)__c(HCN)-c(CH3COOH)(填“>、<或=”)
(4)點②③④所示的溶液中水的電離程度由大到小的順序是:__。評卷人得分六、有機推斷題(共1題,共8分)31、某溫度時,Ag2SO4在水溶液中的沉淀溶解平衡曲線如圖所示。請回答下列問題:
(1)A點表示Ag2SO4是_____(填“過飽和”“飽和”或“不飽和”)溶液。
(2)該溫度下Ag2SO4的溶度積常數Ksp=_____。(列式帶入數據并計算出結果)
(3)現將足量的Ag2SO4固體分別加入:
a.40mL0.01mol·L-1K2SO4溶液。
b.10mL蒸餾水。
c.10mL0.02mol·L-1H2SO4溶液。
則Ag2SO4的溶解程度由大到小的順序為_____(填字母)。
(4)向Ag2SO4懸濁液中加入足量Na2CrO4固體,可觀察到有磚紅色沉淀生成(Ag2CrO4為磚紅色),寫出沉淀轉化的離子方程式:_____。參考答案一、選擇題(共9題,共18分)1、D【分析】【詳解】
A.由圖中信息可知;相同pH時,丙酸的酸分子的分布分數大,說明電離程度小,故其酸性比甲酸弱,A選項錯誤;
B.稀釋弱酸,電離程度增大,故0.1mol/L甲酸溶液的pH=2.33,則0.01mol/L甲酸溶液的pH<3.33;B選項錯誤;
C.將0.1mol/L的HCOOH溶液與0.1mol/L的HCOONa溶液等體積混合,電離過程大于水解過程,所得溶液呈酸性,即c(OH-)+);C選項錯誤;
D.pH=4.88時,丙酸的酸分子的分布分數為50%,即c(CH3CH2COOH)=c(CH3CH2COO-),針對CH3CH2COOH)CH3CH2COO-+H+電離過程可知,lgK=lgc(H+)=-4.88;D選項正確;
答案選D。2、C【分析】【詳解】
A.MCl溶液中加入NaOH溶液,溶液的pH逐漸增大,M+離子逐漸減小,MOH的濃度逐漸增大,則lg的值逐漸減小,則曲線L1表示lg與pH的變化關系;故A正確;
B.曲線L2表示lg與pH的變化關系,lg=0時,=1,此時pH=5.5,c(H+)=1×10-5.5mol/L,則Ka(HA)==c(H+)=1×10-5.5;故B正確;
C.a點溶液的pH>7,對于曲線L2,由于A-離子水解導致溶液呈堿性,促進了水的電離,而對于曲線L1,MCl溶液呈酸性,a點時呈堿性,說明MOH的電離程度大于M+離子水解程度;抑制了水的電離,所以兩溶液中水的電離程度不同,故C錯誤;
D.曲線L1中,lg=0時,=1,Kb(MOH)=c(OH-)>1×10-5>1×10-5.5,根據Kh=可知,電離平衡常數越大,對應離子的水解程度越小,則水解程度A->M+,則MA溶液呈堿性,則c(OH-)>c(H+)、c(M+)>c(A-),溶液中離子濃度大小為:c(M+)>c(A-)>c(OH-)>c(H+);故D正確。
故選C。3、B【分析】【詳解】
A.碳酸鈉溶液中加入等濃度等體積的鹽酸反應生成碳酸氫鈉溶液和氯化鈉溶液,根據物料守恒,n(Na)=n(C)+n(Cl),c(Na+)=c(CO32-)+c(HCO3-)+c(H2CO3)+c(Cl-);故A錯誤;
B.溶液中存在電荷守恒:c(Na+)+c(H+)=c(HS-)+2c(S2-)+c(OH-),存在物料守恒:c(Na+)=c(H2S)+c(HS-)+c(S2-),所以有c(S2-)+c(OH-)=c(H+)+c(H2S);故B正確;
C.次氯酸根離子的水解程度大于醋酸根離子的水解程度,pH相同的①CH3COONa溶液、②NaClO溶液,溶液的濃度①>②,因此pH相同的①CH3COONa溶液、②NaClO溶液中c(Na+):①>②;故C錯誤;
D.pH=9的0.1mol?L-1的NaHR溶液顯堿性,說明HR-的水解程度大于HR-的電離程度,溶液中:c(H2R)>c(R2-);故D錯誤;
故選B。
【點睛】
本題的易錯點為A,要注意反應過程中沒有二氧化碳放出,碳酸鈉溶液中的物料守恒為c(Na+)=2c(CO32-)+2c(HCO3-)+2c(H2CO3),反應后的物料守恒為c(Na+)=c(CO32-)+c(HCO3-)+c(H2CO3)+c(Cl-),因此c(CO32-)+c(HCO3-)+c(H2CO3)=c(Cl-)。4、A【分析】【詳解】
A.符合質子守恒即水中氫原子守恒;正確。
B.NH4+水解,所以c(NH4+)<c(Cl-);B不正確。
C.根據電荷守恒c(Na+)+c(H+)=c(CH3COO-)+c(OH-)可知;選項C是錯誤的。
D.根據物料守恒,NaNO3中Na和N等量,所以c(Na+)=c(NO3-);因此D是錯誤的。
答案選A。5、A【分析】【分析】
酸濃度是堿的2倍,要使二者恰好完全中和時,NaOH體積是醋酸的2倍,根據圖知,A點溶液中溶質為CH3COONa;B點溶液呈中性,溶質為醋酸鈉和醋酸,C點溶質為等物質的量濃度的醋酸鈉和醋酸。
【詳解】
A.A點溶質為醋酸鈉,醋酸鈉水解導致溶液呈堿性,c(OH-)>c(H+),但是醋酸根離子水解程度較小,所以存在c(Na+)>c(CH3COO-)>c(OH-)>c(H+),故A錯誤;
B.B點溶液呈中性,c(OH-)=c(H+),根據電荷守恒得c(Na+)═c(CH3COO-),醋酸根水解程度較弱,所以c(OH-)=c(H+)+)=c(CH3COO-),故B正確;
C.C點溶質為等物質的量濃度的醋酸鈉和醋酸,溶液中存在物料守恒c(CH3COO-)+c(CH3COOH)═2c(Na+),故C正確;
D.任何電解質溶液中都存在電荷守恒,根據電荷守恒得c(Na+)+c(H+)═c(OH-)+c(CH3COO-),故D正確;
故選:A。
【點睛】
明確各點溶液中溶質成分及其性質是解本題關鍵,注意電荷守恒、物料守恒的靈活運用,題目難度不大。6、C【分析】【詳解】
試題分析:A、向FeCl3溶液中加入Mg(OH)2,氫氧化鎂沉淀轉化成更難溶的氫氧化鐵沉淀,反應的離子方程式為:3Mg(OH)2+2Fe3+═2Fe(OH)3+3Mg2+,故A正確;B、粗銅精煉時,與電源負極相連的純銅為陰極,陰極銅離子得到電子生成金屬銅,電極反應式為:Cu2++2e-═Cu,故B正確;C、用Pt電極電解氯化鋁溶液,鋁離子與氫氧根離子反應生成氫氧化鋁,正確的離子方程式為:2Al3++2Cl-+6H2O3Cl2↑+3H2+2Al(OH)3↓,故C錯誤;D、Mg、Al、NaOH溶液組成原電池,Mg不與NaOH溶液反應,則負極為Al,負極反應式為:Al-3e-+4OH-═AlO2-+2H2O;故D正確;故選C。
【考點定位】考查電極反應和電池反應方程式。
【名師點晴】本題考查了離子方程式的書寫判斷,為高考的高頻題,注意掌握離子方程式的書寫原則,明確離子方程式正誤判斷常用方法:檢查反應物、生成物是否正確,檢查各物質拆分是否正確,如難溶物、弱電解質等需要保留化學式,檢查是否符合原化學方程式等。如果電池的正負極判斷失誤,則電極反應必然寫錯,一般來說,較活潑的金屬失去電子,為原電池的負極,但不是絕對的,如鎂片和鋁片插入氫氧化鈉溶液中組成的原電池雖然鎂比鋁活潑,但由于鋁和氫氧化鈉溶液反應失去電子被氧化,因而鋁是負極。7、D【分析】【分析】
由電池總反應可知,放電時Co元素的化合價降低,Li1-xCoO2在正極得電子發生還原反應,Li元素的化合價升高,LixC6在負極失電子發生氧化反應;充電時為電解裝置。
【詳解】
A項、放電時,Li元素的化合價升高,LixC6在負極失電子發生氧化反應,電極反應式為LixC6-xe-=xLi++C6;故A正確;
B項;放電時;電子由負極經導線、用電器、導線到正極,故B正確;
C項、充電時,電池的正極與電源的正極相連做電解池的陽極,LiCoO2在陽極失電子發生氧化反應,電極反應式為LiCoO2-xe-=xLi++Li1-xCoO2;故C正確;
D項、充電時,為電解裝置,陽離子向陰極移動,則Li+通過陽離子交換膜從右向左移動;故D錯誤;
故選D。
【點睛】
充電時為電解裝置,電池的正極與電源的正極相連做電解池的陽極,發生氧化反應,電池的負極與電源的負極相連做電解池的陰極,發生還原反應是解答關鍵。8、D【分析】【詳解】
試題分析:A、根據裝置圖可知,左側是陰極室,陰極是氫離子放電,腐蝕還原反應生成氫氣,正確;B、陽極發生氧化反應,氫氧根離子放電生成氧氣,導致陽極區氫離子濃度增大,2CrO42-+2H+Cr2O72-+H2O向右移動,正確;C、電解時,鉻酸鉀和水放電生成重鉻酸鉀、氫氣、氧氣和氫氧化鈉,所以總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4K2CrO4+4H2O2K2Cr2O7+4KOH+2H2↑+O2↑,正確;D、設加入反應容器內的K2CrO4為1mol,則n(K)="2mol,"n(Cr)=1mol,反應過程中有xmolK2CrO4轉化為K2Cr2O7,由于陰極是氫離子放電,造成陰極區氫氧根離子增多,所以K+向陰極區移動,補充氫離子,根據化學方程式可知,xmolK2CrO4轉化為K2Cr2O7,則陰極區生成KOH的物質的量是xmol,則陽極區剩余n(K)=(2-x)mol,Cr元素不變,仍是1mol,根據:K與Cr的物質的量之比為d;解得(2-x)/1=d,x=2-d,轉化率為(2-d)/1×100%=2-d,錯誤,答案選D。
考點:考查電解池的反應原理的應用9、D【分析】試題分析:A.乙燒杯中的d電極做陰極,電極材料不參加反應。B.電解一段時間,甲可能是硝酸溶液,乙可能是氫氧化鉀溶液,混合后無沉淀。C.當b極增重5.4g時,生成0.05molAg,2molAg——2mole-1molH2;d電極可以生成5.6L氫氣。D.甲燒杯電解一段時間后生成硝酸,溶液的pH降低。
考點:電解原理等知識。二、多選題(共9題,共18分)10、CD【分析】【分析】
從圖中可以看出,隨著B2的不斷加入,AB3%的平衡體積分數先增大后減小,則平衡不斷正向移動,A2的轉化率不斷增大,AB3的物質的量不斷增大。
【詳解】
A.因為溫度不變,不斷加入B2,則B2濃度不斷增大,反應速率a
B.隨著B2的不斷加入,平衡不斷正向移動,A2的轉化率:c>b>a;B不正確;
C.若T2>T1,則溫度高時AB3%大;表明平衡正向移動,正反應一定是吸熱反應,C正確;
D.隨著B2的不斷加入,平衡不斷正向移動,AB3的物質的量:c>b>a;D正確;
故選CD。11、BC【分析】【詳解】
A.溶液中存在CO32-,說明NaHCO3發生電離,但不一定是部分電離,所以不能證明H2CO3為弱酸;故A錯誤;
B.溶液中c(Na+)>c(CO32-),說明HCO3-的電離為部分電離,所以能夠證明H2CO3為弱酸;故B正確;
C.溶液中存在H2CO3分子,說明HCO3-發生水解反應,能夠證明H2CO3為弱酸;故C正確;
D.25℃的溶液中均存在c(H+)·c(OH-)=10-14,與H2CO3的酸性強弱無關;故D錯誤;
故選BC。12、AC【分析】【詳解】
A.Kw=c(H+)×c(OH-),5℃和35℃時其離子積分別為1.0×10-14、2.1×10-14;升高溫度,水的離子積增大,說明升高溫度,促進水的電離,則水的電離過程是吸熱過程,A正確;
B.由A可知,溫度升高,促進水的電離,水的電離程度增大,c(H+);B錯誤;
C.溫度升高,促進水的電離,所以,水的電離度α(35℃)>α(25℃);C正確;
D.純水中:c(H+)=c(OH-);D錯誤。
答案選AC。13、AC【分析】【詳解】
酸或堿抑制水電離,含有弱離子的鹽促進水電離,常溫下,一定濃度的某溶液由水電離出的c(OH﹣)=10﹣4mol/L>10﹣7mol/L;說明該物質促進水電離,則為含有弱離子的鹽;
A.氯化鋁屬于強酸弱堿鹽;能水解而促進水電離,故A正確;
B.NaOH是堿;抑制水電離,故B錯誤;
C.碳酸鈉是強堿弱酸鹽;促進水電離,故C正確;
D.硫酸氫鈉是強酸強堿酸式鹽;溶液呈強酸性,抑制水電離,故D錯誤;
故答案為AC。14、AC【分析】【詳解】
A.由題意得,H2S的電離常數:=1.3×10-7,=7.1×10-15,HS-的水解平衡常數為:Kh>Ka2,所以HS-的水解大于電離。NaHS溶液中,NaHS=Na++HS-,HS-發生水解和電離,故c(Na+)>c(HS-);H2S由HS-水解生成,故c(HS-)>c(H2S);由于HS-的水解大于電離,所以c(H2S)>c(S2-);綜上所述,c(Na+)>c(HS-)>c(H2S)>c(S2-);A正確;
B.0.1mol·L-1Na2S溶液中,由質子守恒可得:c(OH-)=c(H+)+c(HS-)+2c(H2S);B錯誤;
C.0.2mol·L-1NaHS溶液和0.1mol·L-1NaOH溶液等體積混合,由電荷守恒得:c(Na+)+c(H+)=c(OH-)+c(HS-)+2c(S2-),由物料守恒得:2c(Na+)=3[c(S2-)+c(HS-)+c(H2S)],兩式聯立得:c(S2-)+2c(OH-)=c(HS-)+3c(H2S)+2c(H+),混合液顯堿性,有c(H+)<c(OH-),所以c(HS-)+3c(H2S)>c(S2-);C正確;
D.由電荷守恒得:c(Na+)+c(H+)=c(OH-)+c(HS-)+2c(S2-),溶液為中性,c(H+)=c(OH-),所以c(Na+)=c(HS-)+2c(S2-);D錯誤;
故選AC。15、CD【分析】【詳解】
A.a點lg=12,則溶液中c(H+)=0.1mol/L,可知HX為強酸,e點lg=0,則溶液中c(H+)=10-7mol/L完全中和;強酸對水的電離起抑制作用,酸的濃度減小,則水的電離變大,由a點到e點水的電離程度一直增大,A項錯誤;
B.HX為強酸會完全電離;溶液中不存在HX,B項錯誤;
C.c點lg=6,則溶液中c(H+)=10-4mol/L,此時消耗的NaOH為0.005mol,則溶液中的溶質為NaY和HY,根據電荷守恒有c(Y-)+c(OH-)=c(H+)+c(Na+),根據元素守恒有c(Y-)+c(HY)=2c(Na+),聯立兩個等式可得c(Y-)+2c(OH-)=2c(H+)+c(HY),所以c(Y-)+2c(OH-)=2c(H+)+c(HY);C項正確;
D.b點lg=0,則溶液中c(H+)=10-7mol/L=c(OH-),根據電荷守恒有c(Y-)+c(OH-)=c(H+)+c(Na+),即c(Y-)=c(Na+),根據元素守恒有c(Y-)+c(HY)=0.1mol/L,聯立兩個等式可得c(HY)+c(Na+)=0.1mol/L,所以c(HY)+c(Na+)=0.1mol/L;D項正確;
答案選CD。
【點睛】
本題考查酸堿混合溶液酸堿性判斷及溶液中離子濃度大小比較,涉及鹽類的水解和弱酸的電離等。本題的易錯點為B,要注意根據0.1mol/L、體積均為100mL的兩種一元酸HX、HY中lg的值判斷酸的強弱。16、BC【分析】【分析】
pH=-lgc(H+),所以a曲線代表c(H+),e曲線代表c(OH-);H2B可以NaOH發生反應H2B+NaOH=NaHB+H2O,NaHB+NaOH=Na2H+H2O,所以隨溶液pH增大,c(H2B)逐漸減小,c(HB-)先增多后減小,c(B2-)逐漸增大,所以b代表c(H2B),c代表c(HB-),d代表c(B2-)。
【詳解】
A.根據分析可知曲線c表示lgc(HB-)與pH的關系;故A正確;
B.HB-的水解平衡常數的表達式為Kh=所以c(H2B)?c(OH-)=Kh·c(HB-),而隨pH增加,c(HB-)先增大后減小,水解平衡常數不變,所以c(H2B)?c(OH-)先增大后減小;故B錯誤;
C.Kh1(B2-)=據圖可知當c(B2-)=c(HB-)時溶液的pH=9,所以此時溶液中c(OH-)=10-5mol/L,則Kh1(B2-)=10-5mol/L;故C錯誤;
D.M點溶液中存在電荷守恒2c(B2-)+c(HB-)+c(OH-)=c(Na+)+c(H+),因為在同一溶液中,所以2n(B2-)+n(HB-)+n(OH-)=n(Na+)+n(H+),存在物料守恒n(B2-)+n(HB-)+n(H2B)=0.01mol,據圖可知該點n(OH-)=n(H2B),所以n(B2-)+n(HB-)+n(OH-)=0.01mol,根據物料守恒可知n(HB-)+n(OH-)=n(Na+)+n(H+)-2n(B2-),帶入可得n(Na+)+n(H+)―n(B2-)=0.01mol;故D正確;
故答案為BC。17、CD【分析】【詳解】
A.a點為等物質的量的CH3COOH、CH3COONa形成的溶液,根據圖像溶液顯酸性,CH3COOH的電離程度大于CH3COO-的水解程度,則c(CH3COO-)>c(Na+),醋酸為弱酸,少量電離,則c(Na+)>c(H+)>c(OH-);A正確;
B.b點為中性溶液,則c(H+)=c(OH-),根據溶液呈電中性,c(Na+)+c(H+)=c(CH3COO-)+c(OH-),則c(Na+)=c(CH3COO-),溶液中的c(Na+)?c(H+);B正確;
C.c點為CH3COONa溶液,溶液呈堿性,應有c(H+)<c(OH-);C錯誤;
D.d點為NaOH和CH3COONa的混合物,且2c(NaOH)=c(CH3COONa),溶液呈堿性,醋酸根離子水解但水解程度較小,所以溶液中離子濃度大小順序是c(Na+)>c(CH3COO-)>c(OH-)>c(H+);故D錯誤;
答案為CD。18、BC【分析】【分析】
二元弱酸的電離常數Ka1>Ka2,斜線M表示表示和的乘積等于10-2;
斜線N表示表示和的乘積等于10-5。
【詳解】
A.H2C2O4為二元弱酸,第一步電離平衡常數大于第二部電離平衡常數,故大于即>則>即<因此曲線M表示和的關系;A正確;
B.當pH=5時,溶液呈酸性,c(OH-)<c(H+),c(H+)=10-5mol/L,則c(HC2O)=c(C2O),根據電荷守恒c(Na+)+c(H+)=c(HC2O)+2c(C2O)+c(OH-),則c(Na+)-3c(HC2O)=c(OH-)-c(H+)<0;B錯誤;
C.已知則與溶液的pH無關,C錯誤;
D.由上圖可知,則同理Ka1=10-2,則草酸氫鈉的水解平衡常數=Kw/Ka1=10-12,小于Ka1,說明以電離為主,溶液顯酸性,則中c(Na+)>(HC2O)>c(C2O)>c(H2C2O4);D正確;
故選BC。
【點睛】
本題考查了離子濃度大小的比較、平衡常數,難度中等,明確反應后溶質的組成為解題關鍵,注意掌握物料守恒,電荷守恒,及鹽的水解原理的含義及應用方法,試題培養了學生的分析、理解能力及靈活應用的能力。三、填空題(共8題,共16分)19、略
【分析】【分析】
由反應的焓變ΔH=反應物的鍵能之和—生成物的鍵能之和計算可得。
【詳解】
該反應的焓變ΔH=反應物的鍵能之和—生成物的鍵能之和=[4×E(C—H)+2×E(C=O)]-[2×E(CO)+2×E(H—H)]=(4×413+2×745)kJ·mol-1-(2×1075+2×436)kJ·mol-1=+120kJ·mol-1,故答案為:+120kJ·mol-1。【解析】+120kJ·mol-120、略
【分析】【分析】
【詳解】
①Al2O3(s)+3C(s)=2Al(s)+3CO(g)ΔH1=+1344.1kJ·mol-1
②2AlCl3(g)=2Al(s)+3Cl2(g)ΔH2=+1169.2kJ·mol-1
根據蓋斯定律,①-②得:Al2O3(s)+3C(s)+3Cl2(g)=2AlCl3(s)+3CO(g)△H=ΔH1-ΔH2=(+1344.1kJ·mol-1)-(+1169.2kJ·mol-1)=+174.9kJ?mol-1,故答案為:Al2O3(s)+3C(s)+3Cl2(g)=2AlCl3(s)+3CO(g)△H=+174.9kJ?mol-1。【解析】Al2O3(s)+3C(s)+3Cl2(g)=2AlCl3(s)+3CO(g)△H=+174.9kJ?mol-121、略
【分析】【分析】
本題主要考查化學平衡的移動;
(1)考查蓋斯定律;將兩個熱化學方程相加即可;
(2)考查化學平衡移動;
(3)考查反應物的平衡轉化率;及影響因素;
(4)考查化學反應速率;化學平衡常數、產物的選擇性。
【詳解】
(1)根據蓋斯定律,將兩個熱化學方程式相加可得:3H2(g)+CO2(g)CH3OH(g)+H2O(g)ΔH=-48.9kJ/mol;
(2)根據熱化學方程式可知,生成CH3OH的方向是放熱反應方向,也是氣體體積減小的方向,故要想提高CH3OH的產率;需要降溫高壓,故合理選項為d;
(3)觀察圖中的橫坐標,其物理量為若假設n(CO2)為定值,則X的轉化率隨n(H2)的增大而增大,則X為CO2;
(4)①在同一容器中,CH3OH的濃度變化量為0.75mol·L-1,則有(單位:mol·L-1):。3H2(g)CO2(g)CH3OH(g)H2O(g)3111起始3100轉化2.250.750.750.75平衡0.750.250.750.75
H2的濃度變化量為2.25mol·L-1,則前10min的平均反應速率v(H2)=0.225mol·L-1;
②K==
③選擇性是指產物的專一性,在一個化學反應中若有多個產物,其中某一產物是目標產物,若這個物質的產率越高,說明該反應的選擇性越好。觀察四組數據,相比之下,BD的選擇性很高,且B的CO2轉化率比D稍低些,但是B的CH3OH的選擇性高出了不少,故最佳選項為B。【解析】3H2(g)+CO2(g)CH3OH(g)+H2O(g)ΔH=-48.9kJ/moldCO2恒容密閉容器中,其他條件相同時,增大n(H2)/n(CO2),相當于c(CO2)不變時,增大c(H2),平衡正向移動,使CO2的轉化率增大,而H2轉化率降低0.2255.33(或16/3)B22、略
【分析】【詳解】
試題分析:(1)NO2與H2O反應的方程式為:3NO2+H2O═2HNO3+NO;6NO2+8NH3═7N2+12H2O,當反應中有1molNO2參加反應時,共轉移了4mol電子,故轉移1.2mol電子時,消耗的NO2為1.2×1/4×22.4L=6.72L;(2)根據蓋斯定律,將第二個方程式顛倒過來,與第一個方程式相加得:2NO2+2SO2═2SO3+2NO,△H="-83.6"kJ?mol-1,則NO2+SO2?SO3+NO△H="-41.8"kJ?mol-1;(3)a.本反應是反應前后氣體分子數不變的反應,故體系的壓強保持不變,故a不能說明反應已達到平衡狀態,a錯誤;b.隨著反應的進行,NO2的濃度減小,顏色變淺,故b可以說明反應已達平衡,故b正確;c.SO3和NO都是生成物,比例保持1:1,故c不能作為平衡狀態的判斷依據,故c錯誤;d.d中所述的兩個速率都是逆反應速率,不能作為平衡狀態的判斷依據,故d錯誤,故選b。
NO2(g)+SO2(g)SO3(g)+NO(g)
起始物質的體積a2a00
轉化物質的體積xxxx
平衡物質的體積a-x2a-xxx
平衡時NO2與SO2體積比為1:6,即(a-x)/(2a-x)=1/6,故x=4a/5,故平衡常數K====8/3;(4)由圖可知,溫度升高,CO的轉化率降低,平衡向逆反應方向移動,故逆反應是吸熱反應,正反應是放熱反應,△H<0;壓強大,有利于加快反應速率,有利于使平衡正向移動,但壓強過大,需要的動力大,對設備的要求也高,故選擇250℃、1.3×104kPa左右的條件.因為在250℃、壓強為1.3×104kPa時;CO的轉化率已較大,再增大壓強,CO的轉化率變化不大,沒有必要再增大壓強。
考點:以NO2、SO2;CO等物質為載體;綜合考查化學方程式的書寫和氧化還原反應,及平衡常數的計算等。
【點睛】【解析】①.3NO2+H2O=2HNO3+NO②.6.72③.-41.8④.b⑤.2.67⑥.<⑦.在1.3×104kPa下,CO轉化率已較高,再增大壓強CO轉化率提高不大,而生產成本增加,得不償失23、略
【分析】【詳解】
試題分析:(1)這兩個平衡體系的特點是:第一個反應前后氣體的總物質的量發生變化,第二個保持不變,故右邊永遠是9mol氣體,同在一個容器中,同溫同壓,故氣體的物質的量之比等于體積之比。故平衡時,左邊為6mol氣體;當x=1.5時,左邊現在總的物質的量為5.75mol<6mol,故向逆反應方向進行;若保持該方向,1.25<1.75;
(2)根據上述;反應向正反應方向進行了。
平衡總物質的量為6mol,即2-2y+3.25-y+1+2y=6mol,解之,得y=0.25mol,2-2y=1.5;二氧化硫的體積分數="1.5/6=25%";
考點:化學平衡。
點評:化學平衡是歷年高考重中之重,考生一定要系統備考此知識點。難度較大。【解析】①.逆反應②.1.25<x<1.75③.正反應④.0.2524、略
【分析】【詳解】
(1)2NH3(g)+CO2(g)CO(NH2)2(l)+H2O(l)△H<0;根據△G=△H-T△S<0時自發進行,則反應在△S<0,△H<0時要能自發進行,必須在低溫反應才能自發進行,即:雖然△S<0,使反應不自發,但△H<0使反應自發且影響程度大;(2)原料氣中的NH3和CO2的物質的量之比(氨碳比)=x,x越大相當于加入的氨氣的量越多;兩種反應物,增加氨氣的濃度,平衡右移,二氧化碳的轉化率增大,即:x增大,相當于c(NH3)增大,CO2轉化率增大;
(3)分離得到90g尿素,尿素的量為1.5mol;2NH3(g)+CO2(g)CO(NH2)2(l)+H2O(l)
起始:2aa00
變化:2xx1.5
平衡:2a-2xa-x1.5
①壓強之比等于物質的量之比:=解得x=而根據反應中二氧化碳消耗的量為尿素生成的量可得x=1.5mol,則有a=4.5mol,v(CO2)==0.15mol?L-1?min-1;②平衡時氨氣和二氧化碳的物質的量濃度分別為:mol/L=3mol/L、mol/L=1.5mol/L,該反應的平衡常數為:K==0.074L3?mol-3;③達到平衡后NH3的物質的量濃度為:mol/L=3mol/L。【解析】①.雖然△S<0,使反應不自發,但△H<0使反應自發且影響程度大(或△G<0,或其他合理解釋)②.x增大,相當于c(NH3)增大,CO2轉化率增大③.0.15mol/L④.0.074⑤.3mol/L25、B:C【分析】【詳解】
A.二者混合時,氨水過量,所以溶液呈堿性,則c(OH-)>c(H+);故A錯誤;
B.二者混合時,氨水過量,所以溶液呈堿性,則c(OH-)>c(H+),根據電荷守恒得c(NH4+)+c(H+)=2c(SO42-)+c(OH-),所以2c(SO42-)<c(NH4+),離子濃度大小為c(NH4+)>c(SO42-)>c(OH-)>c(H+);故B正確;
C.任何溶液中都存在電荷守恒,根據電荷守恒得c(NH4+)+c(H+)=2c(SO42-)+c(OH-),c(NH4+)+c(H+)>c(SO42-)+c(OH-);故C正確;
D.二者混合時,氨水過量,所以溶液呈堿性,則c(OH-)>c(H+),根據電荷守恒得c(NH4+)+c(H+)=2c(SO42-)+c(OH-),所以2c(SO42-)<c(NH4+);故D錯誤;
故選:BC。
【點睛】
x+y=14,常溫下某氨水的pH=x,則氨水中c(OH-)=10x-14mol/L,某硫酸的pH=y,硫酸中c(H+)=10-ymol/L,所以氨水中c(OH-)等于硫酸中c(H+),一水合氨是弱電解質,硫酸是強電解質,二者等體積混合,氨水過量,溶液呈堿性。26、略
【分析】【分析】
(1)CH3COONa水解生成醋酸和NaOH;
(2)可以根據CH3COOH和CH3COONa的緩沖溶液;pH=4.76,呈酸性,結合電荷守恒分析解答;
(3)濃度均為0.10mol/L的CH3COOH和CH3COONa的緩沖溶液,pH=4.76,說明醋酸電離程度大于醋酸鈉水解程度,也可以計算出Kb再判斷;
(4)H2CO3(CO2)與NaHCO3的緩沖體系中H2CO3(CO2)能中和人體代謝產生的少量堿,同時NaHCO3又可吸收人體代謝產生的少量H+;有效除掉人體正常代謝產生的酸或堿,保持pH的穩定,據此分析解答。
【詳解】
(1)CH3COONa水解生成醋酸和NaOH,離子方程式為CH3COO-+H2O?CH3COOH+OH-,故答案為:CH3COO-+H2O?CH3COOH+OH-;
(2)0.10mol/L的CH3COOH和CH3COONa的緩沖溶液,pH=4.76,呈酸性,即c(H+)>c(OH-),以醋酸的電離為主,電荷守恒為c(H+)+c(Na+)=c(OH-)+c(CH3COO-),所以溶液中離子濃度由大到小的順序是c(CH3COO-)>c(Na+)>c(H+)>c(OH-),故答案為:c(CH3COO-)>c(Na+)>c(H+)>c(OH-);
(3)濃度均為0.10mol/L的CH3COOH和CH3COONa的緩沖溶液呈酸性,說明CH3COOH的電離程度大于CH3COONa的水解程度,即Ka(CH3COOH)>Kb(CH3COO-),實際上Kb===×10-9;故答案為:>;
(4)a.人體血液中存在H2CO3?H++HCO3-平衡,人體代謝產生的H+與HCO3-結合形成H2CO3,隨血液帶到肺部分解生成二氧化碳和水,故a正確;b.血液中的緩沖體系可抵抗少量酸或堿的影響,不能抵抗大量酸或堿的影響,否則緩沖溶液失去作用、出現酸或堿中毒,故b錯誤;c.代謝產生的堿性物質進入血液時,立即被H2CO3中和成HCO3-,經過腎臟調節排除體外,同時H+又可由H2CO3電離補充,維持血液pH的穩定,故c正確;故答案為:ac。【解析】①.CH3COO-+H2O?CH3COOH+OH-②.c(CH3COO-)>c(Na+)>c(H+)>c(OH-)③.>④.ac四、判斷題(共1題,共3分)27、×【分析】【詳解】
向溶液中加入少量水,減小,堿性減弱即減小,則增大,則溶液中增大,故錯;【解析】錯五、結構與性質(共3題,共24分)28、略
【分析】【詳解】
(1)根據蓋斯定律,由Ⅲ-Ⅱ可得
反應Ⅰ屬于吸熱反應,反應Ⅰ達平衡時升溫,平衡正向移動,K增大,則減小;
(2)①A.Ⅲ為氣體分子總數減小的反應,加壓能使平衡正向移動,從而提高的平衡轉化率;A正確;
B.反應Ⅰ為吸熱反應,升高溫度平衡正向移動,反應Ⅲ為放熱反應,升高溫度平衡逆向移動,的平衡轉化率不一定升高;B錯誤;
C.增大與的投料比有利于提高的平衡轉化率;C正確;
D.催劑不能改變平衡轉化率;D錯誤;
故選AC;
②200℃時是氣態,1mol和1molH2充入密閉容器中,平衡時的轉化率為a,則消耗剩余的物質的量為根據碳原子守恒,生成CO的物質的量為消耗剩余生成此時平衡體系中含有和則反應Ⅲ的其他條件不變,H2起始量增加到3mol,達平衡時則平衡時
的物質的量分別為0.5mol、1.9mol、0.5mol、0.2mol、0.3mol,平衡體系中H2的物質的量分數為1.9/3.4=0.56;
(3)①決速步驟指反應歷程中反應速率最慢的反應。反應速率快慢由反應的活化能決定,活化能越大,反應速率越慢。仔細觀察并估算表中數據,找到活化能(過渡態與起始態能量差)最大的反應步驟為
②反應Ⅲ的指的是和的總能量與和的總能量之差為49kJ,而反應歷程圖中的E表示的是1個分子和1個分子的相對總能量與1個分子和3個分子的相對總能量之差(單位為eV),且將起點的相對總能量設定為0,所以作如下換算即可方便求得相對總能量【解析】(1)+41.0減小。
(2)AC0.56
(3)或-0.5129、略
【分析】【分析】
(1)NaHSO4溶液呈酸性,其原因是NaHSO4完全電離生成H+。
(2)0.1mol·L-1的溶液②,c(OH-)=0.1mol·L-1,c(H+)=10-13mol·L-1,pH=-lgc(H+)。
(3)向等體積、等濃度的溶液①、④中加入大小相同的鎂條,HCl完全電離,而CH3COOH部分電離,溶液中的c(H+)為鹽酸大于醋酸;由此可得出開始時反應速率的大小關系。
(4)等體積;等pH的溶液①和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塑料薄膜的耐蒸煮性能研究考核試卷
- 紡織品生產過程中的節能與減排考核試卷
- 海洋氣象學發展與研究技術探討進展考核試卷
- 物流配送模式與創新考核試卷
- 電氣設備營銷策略創新考核試卷
- 火花點火發動機的原理及應用考核試卷
- 特色戶外健身路徑規劃與設備實施考核試卷
- 冀中職業學院《動物生物化學教學實習》2023-2024學年第二學期期末試卷
- 三峽大學科技學院《跨文化交流概論》2023-2024學年第二學期期末試卷
- 天津電子信息職業技術學院《建筑設計(3)》2023-2024學年第二學期期末試卷
- 2025-2030中國寵物行業市場發展分析及發展趨勢與投資前景預測報告
- AGC-AVC培訓課件教學課件
- 2024-2025學年浙教版八年級數學下冊期中測試卷 第1~4單元(浙江專用)(含答案)
- 部編版(2024)三年級道德與法治上冊第12課《生活離不開規則》教學課件
- 通用電子嘉賓禮薄
- 觀音庵收費站關于計重設備的管理和使用細則
- 卡農曲譜canon-in-D-鋼琴小提琴合奏-五線譜(共6頁)
- IATF16949:2016中文完整
- 2020年度希望之星英語大賽小低組看圖說話(圖文五篇
- 場營銷學試題含答案
- JETYD扭矩扳手檢定證書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