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環保行業智能排污監測系統開發方案TOC\o"1-2"\h\u30476第一章緒論 2189751.1研究背景 289901.2研究目的 3191121.3研究意義 3231第二章系統需求分析 3190112.1功能需求 345652.1.1監測功能 3226242.1.2預警與報警功能 4216072.1.3數據分析與統計功能 4151182.2功能需求 4229982.2.1實時性 472892.2.2穩定性 4291982.2.3可靠性 4270172.2.4擴展性 4267102.3可行性分析 547052.3.1技術可行性 5241562.3.2經濟可行性 591532.3.3社會可行性 5131第三章系統設計 5103983.1總體設計 5260093.1.1設計原則 5321173.1.2設計目標 5157223.2模塊劃分 6192273.3系統架構 6196623.3.1硬件架構 6197313.3.2軟件架構 627416第四章硬件選型與設計 6265594.1傳感器選型 751414.1.1水質傳感器選型 7299234.1.2氣體傳感器選型 7314874.1.3溫濕度傳感器選型 785164.2數據采集模塊設計 7117944.2.1信號調理電路設計 7195854.2.2模數轉換器(ADC)選型 760444.2.3數據采集軟件設計 792874.3通信模塊設計 8206744.3.1通信協議選擇 8160164.3.2通信模塊硬件設計 869994.3.3通信模塊軟件設計 821147第五章軟件系統開發 8172675.1開發環境與工具 8283335.2數據庫設計 8283315.3關鍵技術實現 914563第六章系統集成與測試 9199886.1系統集成 9316506.2功能測試 1044866.3功能測試 10608第七章系統部署與運維 11116957.1系統部署 11127647.1.1部署流程 11214917.1.2部署策略 11243277.2運維管理 12128527.2.1運維團隊建設 12169287.2.2運維制度 125027.2.3運維工具 1240557.3故障處理 12270007.3.1故障分類 12206017.3.2故障處理流程 1317197.3.3故障預防 133433第八章項目管理與實施 13316138.1項目管理方法 13285338.2項目進度安排 13191718.3風險控制 1431945第九章經濟效益分析 1471569.1投資估算 14234409.2成本分析 15210729.3效益評估 1526244第十章總結與展望 161356810.1研究成果總結 16280110.2不足與改進方向 162377610.3市場前景分析 17第一章緒論1.1研究背景我國經濟的快速發展,工業化進程不斷加快,環境污染問題日益突出,尤其是水污染、大氣污染和固體廢物污染等問題,已成為制約我國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的瓶頸。為加強污染源治理,我國提出了環保優先、源頭控制、綜合治理的策略,并將智能排污監測系統作為環保行業的重要技術支撐。在環保行業,傳統的排污監測手段主要依賴人工采樣、實驗室分析等方法,這些方法存在檢測周期長、成本高、實時性差等問題,難以滿足當前環保監管的需求。因此,研究并開發一種智能排污監測系統,對提高環保監管效率、降低治理成本具有重要意義。1.2研究目的本研究旨在深入分析環保行業排污監測的現狀和需求,摸索一種基于現代信息技術的智能排污監測系統開發方案。具體研究目的如下:(1)梳理環保行業排污監測的技術現狀,分析現有技術的優缺點,為后續研究提供基礎。(2)研究智能排污監測系統的關鍵技術,包括傳感器技術、數據傳輸技術、數據處理與分析技術等。(3)設計一套完整的智能排污監測系統,包括硬件設備、軟件平臺、數據傳輸與處理方案等。(4)通過實際應用案例,驗證智能排污監測系統的可行性和有效性。1.3研究意義本研究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和理論價值:(1)有助于提高環保行業排污監測的實時性、準確性和有效性,為環保部門提供有力技術支持。(2)推動環保行業信息化進程,提升環保治理能力,促進我國環保事業可持續發展。(3)為相關企業提供技術指導,推動智能排污監測系統在環保行業的廣泛應用。(4)為后續研究提供理論依據,為環保行業智能排污監測技術的發展奠定基礎。第二章系統需求分析2.1功能需求2.1.1監測功能系統需具備實時監測污染源排放的各類污染物濃度、流量等參數,包括但不限于廢水、廢氣、噪聲等污染物。具體功能如下:(1)實時數據采集:系統應能自動采集監測設備的實時數據,并通過有線或無線方式傳輸至數據處理中心。(2)數據存儲:系統需具備數據存儲功能,將采集到的實時數據按照一定周期進行存儲,以便后續查詢和分析。(3)數據展示:系統應提供直觀的數據展示界面,包括圖表、表格等形式,便于用戶查看和分析監測數據。2.1.2預警與報警功能系統需具備預警與報警功能,當監測數據超過預設的閾值時,能及時發出預警或報警信息。(1)預警閾值設置:系統應允許用戶根據實際情況設定各類污染物的預警閾值。(2)報警通知:系統應能通過短信、郵件等方式向相關人員發送報警信息。2.1.3數據分析與統計功能系統需具備數據分析與統計功能,以便對監測數據進行深入挖掘和分析。(1)歷史數據查詢:系統應允許用戶查詢歷史監測數據,并提供數據導出功能。(2)數據分析:系統應能對監測數據進行分析,包括污染物排放趨勢、排放總量等。(3)統計報告:系統應能自動各類統計報告,包括日報、周報、月報等。2.2功能需求2.2.1實時性系統需具備較高的實時性,能夠實時采集、傳輸和展示監測數據,保證用戶能夠及時了解污染源排放情況。2.2.2穩定性系統需具備良好的穩定性,保證在長時間運行過程中,數據采集、傳輸和存儲等環節不會出現故障。2.2.3可靠性系統應具備較高的可靠性,能夠應對各種突發情況,如設備故障、網絡中斷等,保證監測數據的準確性和完整性。2.2.4擴展性系統應具備較強的擴展性,能夠根據實際需求增加監測項目和設備,以滿足不斷變化的監測需求。2.3可行性分析2.3.1技術可行性目前我國在環保行業智能排污監測領域的技術已經相對成熟,各類監測設備、通信技術、數據處理技術等均可滿足系統開發的需求。2.3.2經濟可行性環保行業智能排污監測系統具有較高的經濟可行性,通過實時監測污染源排放,有助于企業降低治污成本,提高污染治理效果。2.3.3社會可行性環保行業智能排污監測系統的應用有助于提高環保監管水平,保障人民群眾的環境權益,符合我國環保政策導向,具有較高的社會可行性。第三章系統設計3.1總體設計本節主要闡述環保行業智能排污監測系統的總體設計原則與目標,為后續模塊劃分和系統架構設計提供基礎。3.1.1設計原則(1)實用性:系統設計應充分考慮用戶需求,保證監測數據的準確性和實時性,為環保部門提供有效的排污監測手段。(2)可擴展性:系統設計應具備良好的可擴展性,以便在未來根據實際需求添加新的功能模塊。(3)安全性:系統設計應充分考慮數據安全和系統穩定運行,防止惡意攻擊和非法訪問。(4)經濟性:在滿足功能需求的前提下,盡量降低系統成本,實現經濟效益最大化。3.1.2設計目標(1)實現對環保行業排污數據的實時監測、報警和分析。(2)提高環保部門對排污企業的監管能力,促進企業合規排放。(3)降低環保部門的人力成本,提高工作效率。3.2模塊劃分根據系統設計原則和目標,本節對環保行業智能排污監測系統進行模塊劃分,主要包括以下幾個模塊:(1)數據采集模塊:負責實時采集排污企業的各類監測數據。(2)數據傳輸模塊:負責將采集到的數據實時傳輸至服務器。(3)數據處理模塊:對采集到的數據進行預處理和存儲。(4)數據分析模塊:對存儲的數據進行統計分析,各類報表。(5)報警模塊:當監測數據超過預設閾值時,實時發送報警信息。(6)用戶管理模塊:負責用戶注冊、登錄、權限管理等。(7)系統管理模塊:負責系統參數配置、數據備份、系統升級等。3.3系統架構本節主要介紹環保行業智能排污監測系統的架構設計,保證系統的高效運行和穩定擴展。3.3.1硬件架構硬件架構主要包括數據采集設備、傳輸設備、服務器和終端設備等。數據采集設備負責實時采集排污企業的監測數據,傳輸設備將數據傳輸至服務器,服務器對數據進行處理和存儲,終端設備用于用戶操作和查看數據。3.3.2軟件架構軟件架構采用分層設計,包括以下幾個層次:(1)數據采集層:負責實時采集排污企業的監測數據。(2)數據傳輸層:負責將采集到的數據傳輸至服務器。(3)數據處理層:對采集到的數據進行預處理和存儲。(4)業務邏輯層:實現系統的業務功能,如數據分析、報警等。(5)用戶界面層:為用戶提供操作界面,展示監測數據和各類報表。(6)數據庫層:存儲系統運行所需的數據,如用戶信息、監測數據等。(7)系統集成層:負責與其他系統進行集成,實現數據共享和業務協同。通過以上層次的設計,系統具有良好的模塊化和可擴展性,能夠滿足環保行業智能排污監測的需求。第四章硬件選型與設計4.1傳感器選型在環保行業智能排污監測系統開發過程中,傳感器的選型。傳感器作為系統的感知層,其功能直接影響到監測數據的準確性。本節主要針對系統所需的各類傳感器進行選型分析。4.1.1水質傳感器選型水質傳感器主要用于監測水中各類污染物的濃度,如pH值、溶解氧、濁度等。針對不同污染物,選擇相應的傳感器。例如,采用pH傳感器監測水的酸堿度,選用溶解氧傳感器監測水中溶解氧含量,選用濁度傳感器監測水的渾濁度等。4.1.2氣體傳感器選型氣體傳感器主要用于監測空氣中各類污染物的濃度,如PM2.5、SO2、NO2等。根據不同污染物特點,選擇合適的氣體傳感器。例如,選用PM2.5傳感器監測空氣中PM2.5顆粒物含量,選用SO2傳感器監測二氧化硫濃度,選用NO2傳感器監測二氧化氮濃度等。4.1.3溫濕度傳感器選型溫濕度傳感器用于監測環境溫度和濕度,為系統提供基礎環境數據。選擇具有較高精度和穩定性的溫濕度傳感器,以滿足系統需求。4.2數據采集模塊設計數據采集模塊是環保行業智能排污監測系統的核心部分,負責將傳感器采集的模擬信號轉換為數字信號,并傳輸至數據處理模塊。本節主要介紹數據采集模塊的設計。4.2.1信號調理電路設計信號調理電路主要包括放大、濾波、隔離等功能,目的是將傳感器輸出的微弱信號調理至合適的大小,以滿足后續轉換和處理的needs。4.2.2模數轉換器(ADC)選型模數轉換器負責將模擬信號轉換為數字信號。根據系統需求,選擇具有足夠分辨率、轉換速度和精度的ADC。4.2.3數據采集軟件設計數據采集軟件負責實現傳感器數據的實時采集、存儲和傳輸。采用中斷驅動方式,實現數據的實時采集和處理。4.3通信模塊設計通信模塊是環保行業智能排污監測系統的重要組成部分,負責將采集到的數據傳輸至數據處理模塊。本節主要介紹通信模塊的設計。4.3.1通信協議選擇根據系統需求,選擇合適的通信協議。對于短距離通信,可選用WiFi、藍牙等無線通信協議;對于長距離通信,可選用4G/5G、LoRa等通信協議。4.3.2通信模塊硬件設計通信模塊硬件主要包括無線通信模塊、串口通信模塊等。根據通信協議選擇,設計相應的硬件電路。4.3.3通信模塊軟件設計通信模塊軟件負責實現數據的發送和接收。編寫通信程序,實現與數據處理模塊的實時數據交互。同時考慮通信過程中的異常處理和錯誤校驗,保證數據傳輸的可靠性。第五章軟件系統開發5.1開發環境與工具在開發環保行業智能排污監測系統時,我們選擇了以下開發環境與工具:(1)開發語言:Java,Python(2)前端框架:Vue.js,React(3)后端框架:SpringBoot,Django(4)數據庫:MySQL,MongoDB(5)版本控制:Git(6)開發工具:IntelliJIDEA,VisualStudioCode,PyCharm(7)項目管理系統:Jira5.2數據庫設計數據庫設計是環保行業智能排污監測系統軟件系統開發的重要環節。本系統主要涉及以下數據表:(1)監測點信息表:包括監測點編號、名稱、位置、類型等字段。(2)污染物信息表:包括污染物編號、名稱、濃度、排放量等字段。(3)監測數據表:包括監測時間、監測點編號、污染物編號、濃度等字段。(4)報警信息表:包括報警時間、監測點編號、污染物編號、報警類型等字段。(5)用戶信息表:包括用戶編號、用戶名、密碼、角色等字段。(6)系統設置表:包括系統參數、閾值設置等字段。5.3關鍵技術實現(1)數據采集與傳輸本系統采用定時任務的方式,通過爬蟲技術從環保局、企業等數據源獲取實時監測數據。數據傳輸采用HTTP協議,將數據發送至后端服務器。(2)數據存儲與處理后端服務器接收到數據后,首先進行數據清洗,去除無效數據,然后存儲至數據庫。數據庫采用MySQL和MongoDB,分別存儲結構化和非結構化數據。(3)數據可視化前端采用Vue.js和React框架,實現數據可視化。通過ECharts等圖表庫,將監測數據以圖表形式展示,方便用戶快速了解排污情況。(4)報警機制系統根據監測數據,實時判斷是否觸發報警條件。若觸發報警,系統將報警信息發送至相關人員,以便及時采取措施。(5)用戶權限管理系統采用基于角色的訪問控制(RBAC)策略,為不同角色的用戶提供相應的權限。用戶需登錄后才能訪問系統,保證數據安全。(6)系統安全與穩定性采用SpringBoot和Django框架,實現系統的安全性與穩定性。通過身份認證、數據加密等手段,保障用戶數據安全。同時采用分布式部署,提高系統并發處理能力。第六章系統集成與測試6.1系統集成系統集成是環保行業智能排污監測系統開發過程中的關鍵環節,其主要目的是將各個獨立的系統模塊和設備進行整合,形成一個完整的、協同工作的系統。以下是系統集成的具體步驟:(1)硬件設備集成:將監測設備、數據采集卡、通信設備等硬件設備按照設計要求連接,保證設備之間的通信正常。(2)軟件集成:將各個軟件模塊(如數據采集、數據處理、數據存儲、數據展示等)進行整合,實現模塊間的數據交互和功能調用。(3)系統配置與調試:根據實際需求,對系統進行配置,包括監測參數設置、報警閾值設置、通信參數配置等。在調試過程中,保證系統穩定、可靠運行。(4)系統兼容性測試:對集成后的系統進行兼容性測試,保證系統在不同操作系統、數據庫和網絡環境下均能正常運行。(5)系統安全性測試:對集成后的系統進行安全性測試,包括數據加密、用戶權限管理、系統防護等方面,保證系統安全可靠。6.2功能測試功能測試是驗證系統是否滿足設計要求的重要環節。以下是功能測試的具體內容:(1)數據采集功能測試:檢查數據采集模塊是否能夠按照設定的時間間隔和參數要求,實時、準確地采集監測數據。(2)數據處理功能測試:驗證數據處理模塊是否能夠對采集到的數據進行有效處理,如數據清洗、數據統計、數據可視化等。(3)數據存儲功能測試:檢查數據存儲模塊是否能夠將處理后的數據按照設計要求存儲到數據庫中,并支持數據查詢、導出等功能。(4)報警功能測試:驗證報警模塊是否能夠在監測數據超過預設閾值時,及時發出報警信息。(5)通信功能測試:檢查系統是否能夠實現與上級環保部門、企業內部等外部系統的數據交換和共享。(6)用戶管理功能測試:驗證用戶管理模塊是否能夠實現對系統用戶的管理,包括用戶注冊、登錄、權限分配等。(7)系統維護功能測試:檢查系統維護模塊是否能夠實現系統參數配置、設備管理、日志查詢等功能。6.3功能測試功能測試是評估系統在實際運行過程中的功能指標,以保證系統滿足實際應用需求。以下是功能測試的具體內容:(1)響應時間測試:測量系統在處理請求時的響應時間,包括數據采集、數據處理、數據存儲等環節。(2)并發功能測試:模擬多用戶同時訪問系統,評估系統在高并發情況下的功能表現。(3)負載功能測試:逐步增加系統負載,觀察系統在不同負載下的功能變化,以確定系統的最大承載能力。(4)穩定性測試:在長時間運行環境下,評估系統的穩定性,包括系統故障率、數據完整性等方面。(5)可擴展性測試:檢查系統是否具備良好的可擴展性,如增加監測設備、增加數據處理模塊等。(6)資源消耗測試:評估系統在運行過程中對硬件資源的消耗,如CPU、內存、磁盤空間等。第七章系統部署與運維7.1系統部署7.1.1部署流程系統部署是環保行業智能排污監測系統建設的關鍵環節。為保證系統的穩定運行和高效功能,部署流程應遵循以下步驟:(1)硬件設備安裝:根據系統設計要求,將服務器、網絡設備、傳感器等硬件設備安裝到位,并保證設備的正常運行。(2)網絡配置:搭建網絡架構,包括內部局域網、外部互聯網的連接,以及安全防護措施。(3)系統軟件安裝:在服務器上安裝操作系統、數據庫管理系統、應用服務器等基礎軟件。(4)應用軟件部署:將智能排污監測系統軟件部署到服務器上,并進行相應的配置。(5)系統集成:將各個子系統(如數據采集、數據傳輸、數據分析等)進行集成,保證系統整體運行順暢。7.1.2部署策略(1)分階段部署:根據項目進度和實際需求,分階段進行系統部署,保證系統穩定可靠。(2)模塊化部署:將系統劃分為多個模塊,分別進行部署,便于后期維護和管理。(3)遠程部署:利用遠程技術,實現系統部署的遠程操作,降低現場施工難度。7.2運維管理7.2.1運維團隊建設(1)組建運維團隊:根據系統規模和需求,組建專業的運維團隊,負責系統的日常運維工作。(2)培訓與考核:對運維團隊成員進行系統操作、維護等方面的培訓,并定期進行考核,保證運維團隊具備專業能力。7.2.2運維制度(1)制定運維計劃:根據系統運行情況,制定運維計劃,保證系統穩定運行。(2)建立運維日志:記錄系統運行狀況、故障處理等情況,便于分析問題和改進運維工作。(3)定期檢查與維護:對系統硬件、軟件進行定期檢查和維護,保證系統運行正常。7.2.3運維工具(1)監控工具:利用監控工具,實時監測系統運行狀況,發覺異常情況及時處理。(2)自動化工具:采用自動化工具,實現系統運維的自動化,提高運維效率。(3)數據分析工具:對系統運行數據進行分析,為運維決策提供支持。7.3故障處理7.3.1故障分類(1)硬件故障:包括服務器、網絡設備、傳感器等硬件設備的故障。(2)軟件故障:包括操作系統、數據庫、應用軟件等方面的故障。(3)網絡故障:包括網絡連接、網絡配置等方面的故障。7.3.2故障處理流程(1)故障發覺:通過監控工具、運維日志等手段,發覺系統故障。(2)故障定位:根據故障現象,分析故障原因,確定故障部位。(3)故障處理:針對故障原因,采取相應的措施進行處理。(4)故障反饋:將故障處理情況反饋給運維團隊,以便及時調整運維策略。7.3.3故障預防(1)定期檢查:對系統硬件、軟件進行定期檢查,預防故障發生。(2)優化系統配置:合理配置系統資源,提高系統穩定性。(3)備份與恢復:定期對系統數據進行備份,以便在故障發生時快速恢復。第八章項目管理與實施8.1項目管理方法為保證環保行業智能排污監測系統開發項目的順利實施,本項目將采用以下項目管理方法:(1)項目管理組織結構:建立項目管理體系,明確項目組織架構,包括項目經理、項目助理、技術負責人、質量監控人員等關鍵崗位,保證項目實施過程中各環節的有效溝通與協作。(2)項目管理流程:制定項目實施流程,包括需求分析、方案設計、系統開發、測試與驗收等階段,保證項目按照既定計劃推進。(3)項目管理工具:運用項目管理工具,如甘特圖、項目管理軟件等,實時監控項目進度,保證項目按照計劃執行。(4)變更管理:建立變更管理機制,對項目實施過程中出現的變更進行評估和控制,保證項目目標的實現。(5)風險管理:對項目實施過程中可能出現的風險進行識別、評估和應對,降低項目風險對項目進度和質量的影響。8.2項目進度安排本項目將按照以下進度安排進行:(1)項目啟動階段:完成項目立項、組建項目團隊、明確項目目標等。(2)需求分析階段:收集并分析用戶需求,制定需求規格說明書。(3)方案設計階段:根據需求分析結果,設計系統架構、模塊劃分和關鍵技術。(4)系統開發階段:按照方案設計,進行系統編碼和開發。(5)測試與驗收階段:對系統進行功能測試、功能測試和驗收。(6)系統部署與運維階段:完成系統部署,進行運維支持和后期優化。(7)項目總結與評估階段:對項目實施過程進行總結和評估,提出改進措施。8.3風險控制為保證項目順利實施,本項目將采取以下風險控制措施:(1)風險識別:在項目實施過程中,定期開展風險識別工作,發覺潛在風險。(2)風險評估:對識別出的風險進行評估,分析風險的可能性和影響程度。(3)風險應對:針對不同風險,制定相應的應對措施,降低風險對項目的影響。(4)風險監控:對風險應對措施的實施情況進行監控,保證風險得到有效控制。(5)風險溝通:加強項目團隊成員之間的風險溝通,保證風險信息傳遞暢通。(6)變更管理:對項目實施過程中出現的變更進行評估和控制,保證項目目標的實現。通過以上措施,本項目將努力降低風險對項目實施的影響,保證項目順利推進。第九章經濟效益分析9.1投資估算環保行業智能排污監測系統的開發涉及硬件設備購置、軟件開發、系統部署及后期運維等多個方面,以下是對各部分投資估算的詳細分析:(1)硬件設備投資估算硬件設備主要包括傳感器、監測終端、服務器等。根據當前市場行情,傳感器及監測終端的購置費用約為100萬元,服務器及相關設備費用約為50萬元,總計150萬元。(2)軟件開發投資估算軟件開發主要包括系統架構設計、模塊開發、系統集成等。根據項目復雜程度及開發周期,軟件開發費用約為200萬元。(3)系統部署投資估算系統部署包括設備安裝、網絡搭建、軟件部署等,預計費用約為50萬元。(4)后期運維投資估算后期運維主要包括設備維護、軟件升級、數據存儲等,預計年費用約為30萬元。環保行業智能排污監測系統總投資估算約為430萬元。9.2成本分析(1)直接成本直接成本主要包括硬件設備購置費、軟件開發費、系統部署費及后期運維費。根據投資估算,直接成本約為430萬元。(2)間接成本間接成本主要包括人力資源、培訓、差旅等。根據項目實際情況,間接成本約為50萬元。(3)總成本總成本為直接成本與間接成本之和,即430萬元50萬元=480萬元。9.3效益評估(1)經濟效益環保行業智能排污監測系統可為企業提供實時、準確的排污數據,有助于企業優化生產流程,降低生產成本。同時系統可提高環保部門的監管效率,減少人力、物力投入,降低運行成本。根據初步估算,系統運行35年后,即可實現投資回報。(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人教版8 20以內的進位加法9加幾教學設計及反思
- 2024消費降級-現象洞察與破局之道-OI咨詢
- 人教部編版(五四學制)語文 八年級上冊 1.《消息二則》教學設計
- 九年級化學上冊 第六單元 碳和碳的氧化物 實驗活動2 二氧化碳的實驗室制取與性質教學設計(新版)新人教版
- 防震演練會前培訓
- 三年級上冊道德與法治教學設計-1.5合理消費勤儉節約 第一課時 桂師星球版
- 人音版八年級音樂下冊第一單元《我和你》、《奧林匹克頌》教學設計
- 人教八下地理 9.2 三江源地區教學設計
- 道德講堂培訓
- 三年級下冊科學教學設計-2.4 植物和我們 蘇教版
- 駐村工作隊員工作總結
- 第三章水肥一體化或灌溉施肥
- 《辦公用品管理》課件
- 《壽險的功能與意義》課件
- 13《貓》 第二課時 課件
- 棒壘球課教學大綱
- 地鐵保潔安全培訓
- 《人體內物質的運輸》血液循環共23張
- 工程總承包項目風險管理
- 延伸護理服務的課件
- 意大利(百得)TBG 系列燃燒機說明書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