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中考化學熱點題型突破:表格數據題(解析版)_第1頁
2023年中考化學熱點題型突破:表格數據題(解析版)_第2頁
2023年中考化學熱點題型突破:表格數據題(解析版)_第3頁
2023年中考化學熱點題型突破:表格數據題(解析版)_第4頁
2023年中考化學熱點題型突破:表格數據題(解析版)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14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2023中考化學專項熱點突破

專項03表格數據題

i.甲、乙、丙、丁四種物質在一密閉的容器內充分反應,測得反應前后各物質質量的數據

如表所示。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物質甲乙丙T

反應前的質量1227556

反應后的質量2637X30

A.X=5B.該反應可能是化合反應

C.丁一定是化合物D.丙可能是催化劑

【答案】C

【分析】反應后質量增加的屬于生成物,反應后質量減少的屬于反應物,反應后質量不變可

能屬于催化劑,進行分析判斷。由表中數據分析可知,反應前后甲的質量增加了

26g-12g=14g,故是生成物,生成的質量為14g;同理可以確定乙是生成物,生成的質量

為37g-27g=10g;丁是反應物,參加反應的質量為56g-30g=26g;由質量守恒定律,丙

應是生成物,生成的質量為26g-14g-10g=2g,故X的數值為5+2=7。

【詳解】A、X的數值為5+2=7,故選項說法錯誤;

B、該反應的反應物為丁,生成物是甲、乙、丙,符合“一變多”的形式,屬于分解反應,故

選項說法錯誤;

C、丁是分解反應的反應物,一定是化合物,故選項說法正確;

D、丙是生成物,不是催化劑,故選項說法錯誤;

故選:Co

【點睛】本題難度不大,考查的是質量守恒定律的應用,解題的關鍵是分析表中數據(反應

后質量增加的屬于生成物、質量減少的屬于反應物),靈活運用質量守恒定律。

2.在一密閉容器中放入甲、乙、丙、丁四種物質,一定條件下發生化學反應,一段時間后,

測得有關數據如表,下列關于該反應的說法正確的是

物質甲乙丙T

反應前的質量/g27X106

反應后的質量/g351822

A.甲一定是化合物

B.乙一定是該反應的催化劑

C.甲的相對分子質量一定等于丙和丁的相對分子質量之和

D.該反應中丙和丁的質量變化之比為9:11

【答案】A

【詳解】解:A、x=3+5+18+22-6-10-27=5,反應后甲質量減小,是反應物,丙、丁質量增

大,都是生成物,即甲分解生成丙、丁,因此甲是化合物,該選項說法正確;

B、乙反應前后質量不變,可能是催化劑,也可能是沒有參加反應的物質,該選項說法不正

確;

C、不知道化學計量數,因此甲的相對分子質量不一定等于丙和丁的相對分子質量之和,該

選項說法不正確;

D、該反應中丙和丁的質量變化之比為(18-10):(22-6)=1:2,該選項說法不正確。

故選:Ao

3.密閉容器中有M、N、P、Q四種物質,在一定條件下發生化學反應,測得反應前后有關

數據如下,關于此反應說法正確的是

物質MNPQ

反應前質量/g181232

反應后質量/g待測26212

A.物質P一定是該反應的催化劑B.待測數值是5

C.該反應是化合反應D.在此反應中N與Q的質量比4:5

【答案】C

【分析】根據質量守恒定律,可求出反應后M的待測值為:18g+lg+2g+32g-26g-2g-l2g=13g;

由表中數據分析可知,反應前后N的質量增加了26g-lg=25g,故是生成物,生成的質量為

25g;同理可以確定P的質量不變,可能作該反應的催化劑,也可能沒有參加反應;Q是反

應物,參加反應的質量為32g-12g=20g,M的質量減少,M是反應物,參加反應的質量為:

18g-13g=5g?

【詳解】A、P的質量不變,可能作該反應的催化劑,也可能沒有參加反應,故選項說法錯

誤。

B、待測數值是13,故選項說法錯誤。

C、該反應的反應物為M和Q,生成物是N,符合“多變一”的形式,屬于化合反應,故選項

說法正確。

D、在此反應中N與Q的質量比25g:20g=5:4,故選項說法錯誤。

故選:Co

【點睛】此類題是根據質量守恒定律進行的相關計算,一般分三步完成:

1、根據質量守恒定律計算出未知的值;

2、根據反應前后質量變化確定反應物和生成物,質量減少的為反應物,質量增加的為生成

物;

3、根據反應前后各物質質量的變化,求出反應物反應的質量和生成物生成的質量,即減少

的質量和增加的質量。

再根據上述信息確定每個選項的正誤。

4.密閉容器中有甲、乙、丙、丁四種物質,在一定條件下發生化學反應,測得反應前后有

關數據如下:

物質甲乙丙T

反應前質量/g621435

反應后質量/g待測22213

關于此反應說法正確的是A.該反應是分解反應B.物質乙一定是該反應的催化劑

C.待測數值是14D.反應中甲與丙變化的質量比4:7

【答案】A

【分析】化學反應過程中,質量減少的物質是反應物,質量增加的物質是生成物,質量不變

的物質可能是催化劑。根據表格提供的數據可知,乙的質量不變,可能是催化劑;丙的質量

增加了22g-l4g=8g,是生成物;丁的質量減少了35g-l3g=22g,是反應物。根據質量守恒定

律,甲必然是生成物,且增加的質量為22g-8g=14g。

【詳解】A、根據分析,該反應中丁是反應物,甲和丙是生成物,符合分解反應的特征,選

項A正確;

B、物質乙在反應過程中質量沒有發生變化,可能是催化劑,也可能是其他沒有參加反應的

物質,選項B不正確;

C、根據分析,反應中甲增加了14g,因此待測數值是14g+6g=20g,選項C不正確;

D、該反應中甲的質量增加了14g,丙的質量增加了8g,反應中甲與丙變化的質量比為:

14:8=7:4,選項D不正確。

故選Ao

5.為測定某石灰石樣品中碳酸鈣的質量分數,取2.0g石灰石樣品于燒杯中,將20g稀鹽酸

分4次加入樣品中,充分反應后經過濾、干燥、稱重,得實驗數據如下:

第一次第二次第三次第四次

稀鹽酸的用量/g5.05.05.05.0

剩余固體的質量/g1.51.00.50.3

已知石灰石中的雜質既不與鹽酸反應,也不溶解于水。下列說法正確的是A.第三次實驗后

碳酸鈣無剩余B.第四次實驗后鹽酸無剩余

C.鹽酸中HC1的質量分數是3.65%D.樣品中碳酸鈣的質量分數是85%

【答案】D

【詳解】A、根據表格可知每次加入5g稀鹽酸反應0.5g碳酸鈣,而第四次反應加入5g稀鹽

酸反應0.2g碳酸鈣,因此第三次實驗后碳酸鈣有剩余,錯誤;

B、結合選項A,第四次實驗后加入5g稀鹽酸反應0.2g碳酸鈣,因此碳酸鈣無剩余鹽酸有

剩余,錯誤;

CaCO3+2HCI=CaCl2+H2O+CO2T

C、設鹽酸的溶質質量分數為x10073

0.5g5.0gx

1000.5g

735.0gx

x=7.3%,不符合題意;

D、2.0g石灰石樣品中碳酸鈣質量為1.7g,樣品中碳酸鈣的質量分數是詈xl00%=85%,

符合題意。

故選D。

6.醫用碳酸氫鈉片可用于治療胃酸過多,某同學為測定其中碳酸氫鈉的質量分數,取10.0g

樣品放入燒杯中,分兩次加入稀鹽酸(該實驗條件下雜質不參與反應),充分反應。測定實

驗數據如表。

加鹽酸的次數第一次第二次

加鹽酸的質量/g40.040.0

生成氣體的質量/g3.31.1

(1)兩次加稀鹽酸后,生成二氧化碳的總質量是___________g=

(2)該樣品中碳酸氫鈉的質量分數(寫出計算過程)。(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

NaHCO3+HCl=NaCl+H2O+CO2T)

【答案】⑴4.4

(2)84%

解:設樣品中碳酸氫鈉的質量為x

NaHCO3+HC1=NaCl+H2O+CO2T

8444

x4.4g

84x

—x=8.4g

444.4g&

樣品中碳酸氫的的質量分數:等xl00%=84%

10g

答:樣品中碳酸氫鈉的質量分數為84%。

【詳解】(1)第一次生成二氧化碳質量為3.3g,第二次生成二氧化碳質量為Llg,故兩次加

稀鹽酸后,生成二氧化碳的總質量是:3.3g+l.lg=4.4g;

(2)解析見答案。

7.某學校利用假期開展化學綜合實踐活動,協助當地環保督察滿查該地區河流污染狀況,

并取樣做數據分析。其中一個小組經調查發現,某化工廠排放廢液中的殘余硫酸嚴重污染該

地區河流,該小組取廢液樣品50g,用2%的氫氧化鈉溶液中和廢液中的殘余硫酸,測得實

驗數據如下表:

實驗序號消耗NaOH溶液的質量反應后溶液的pH

①30gpH<7

②40gpH=7

③50gpH>7

請回答下列問題:

(1)欲計算出該廢液樣品中所含硫酸的質量,你覺得應該選擇實驗序號的數據。

(2)請計算出該廢液樣品中殘余硫酸的溶質質量分數。(要求:寫出計算過程)

【答案】⑴②

(2)設樣品中殘余的硫酸的溶質質量為x

H,SO4+2NaOH=Na,SO4+H,0

x

9880x=0.98g

40gx2%

x40gx2%

該廢液樣品中殘余硫酸的溶質質量分數為:嘿口。。%“96%;

答:該廢液樣品中殘余硫酸的溶質質量分數為L96%。

【詳解】(1)要計算出該廢液樣品中所含硫酸的質量,應選恰好完全反應時的數據,pH=7

時說明加入的氫氧化鈉恰好完全消耗溶液中的硫酸,故選②;

(2)見答案。

8.長久使用的花灑、熱水壺底部和熱水鍋爐有一層水垢,主要成分是碳酸鈣和氫氧化鎂,

用酸溶液可以清除水垢。某興趣小組的同學為測定水垢中碳酸鈣的含量,向盛有不同質量水

垢粉末的燒杯中均加入250g等濃度的稀鹽酸,充分反應后測得的實驗數據如下:

實驗組數第一組第二組第三組第四組

水垢的質量/g10203040

燒杯中剩余物質總質量/g256.7263.4272.3282.3

(1)第一組實驗中所得二氧化碳的質量為go

(2)水垢中CaCO3的質量分數(要求寫出計算過程)。

(3)第三組實驗所得溶液的溶質有。

【答案】⑴3.3

(2)解:設:水垢中CaCCh的質量分數為X。

CaCO3+2HCl=CaCl2+H2O+CO2T

10044

10g?尤3.3g

100_10g?x

~44~3.3g

x=75%o

答:水垢中CaCCh的質量分數為75%。

(3)氯化鈣##CaCb

【詳解】(1)根據質量守恒定律可知,第一組實驗中所得二氧化碳的質量

=250g+10g-256.7g=3.3g;

(2)根據質量守恒定律可知,第一組實驗中所得二氧化碳的質量=250g+10g-256.7g=3.3g;

第二組實驗中所得二氧化碳的質量=250g+20g-263.4g=6.6g,水垢質量增大一倍,產生的二氧

化碳也增大一倍,說明第一組實驗中水垢中碳酸鈣完全反應。即10g水垢中碳酸鈣完全反應

后產生3.3g的二氧化碳。詳見答案。

(3)根據質量守恒定律可知,第一組實驗中所得二氧化碳的質量=250g+10g-256.7g=3.3g;

第二組實驗中所得二氧化碳的質量=250g+20g-263.4g=6.6g,水垢質量增大一倍,產生的二氧

化碳也增大一倍,說明第一組實驗中水垢中碳酸鈣完全反應。第三組實驗中所得二氧化碳的

質量=250g+30g-272.3g=7.7g,與第一組實驗相比,第三組實驗中水垢的質量是第一組的3

倍,產生的二氧化碳沒有第一組的3倍,說明鹽酸已完全反應,碳酸鈣有剩余。碳酸鈣與鹽

酸反應生成氯化鈣、水和二氧化碳。第三組實驗所得溶液的溶質有氯化鈣(CaCb)

9.為測定某實驗廢液中硫酸銅和硫酸的質量分數,分別在三只燒杯中倒入50g廢液,并在

燒杯中依次加入一定量的鐵粉。實驗結束后,測得的數據見如表:

第一組第二組第三組

反應前加入鐵粉質量/g5.68.411.2

反應后剩余固體的質量/g3.23.26.0

反應后質量(H2)損失/g0.10.20.2

請回答:

(1)對比第一、二組數據,第一組實驗結束后,廢液中的(填化學式)已全部參加反

應;

(2)通過分析第二、三組數據,50g廢液與鐵粉反應生成氫氣質量最多為;

⑶經計算,50g廢液中所含硫酸的質量為,硫酸銅的質量分數為0

【答案】(l)CaSQ

(2)0.2g

(3)解:設50g廢液中所含硫酸的質量為x,

Fe+H2sO4=FeSO4+H2T

982

x0.2g

98x八0

——=------,x=9.8g

20.2gs

設硫酸銅的質量為y

Fe+CuSO4=FeSO4+Cu

16064

y3.2g

160y

——=—,y=8g

643.2g

硫酸銅的質量分數為黑xlOO%=16%

50g

故填:9.8g;16%o

【分析】向含有硫酸和硫酸銅的廢液中加入鐵,鐵與硫酸銅反應生成硫酸亞鐵和銅,鐵與硫

酸反應生成硫酸亞鐵和氫氣。

【詳解】(1)根據表格數據第二組加入的8.4g鐵比第一組的5.6g鐵質量大,但是反應后剩

余固體即生成的銅的質量一樣多,說明硫酸銅已經完全反應,鐵無剩余,但第二組生成的氫

氣質量比第一組的多說明第一組加完5.6g鐵之后,硫酸有剩余。故第一組實驗結束后廢液

中的硫酸銅完全反應,硫酸有剩余,故填:CuSO4;

(2)根據第三組加入的11.2g鐵比第二組的8.4g鐵質量大,但是生成氫氣的質量沒有增加

仍為0.2g,說明50g廢液與鐵粉反應生成氫氣質量最多為0.2g,故填:0.2g;

(3)見答案。

【點睛】分析表格數據的變化規律以及數據差異,判斷出數據變化的原因,從而判斷物質的

額反應情況,中考常考題型。

10.某化學興趣小組測定假黃金(銅鋅合金)的組成,稱取25g假黃金置于燒杯中,用80g

稀硫酸分4次加入,實驗數據記錄如下:

實驗次數第一次第二次第三次第四次

稀硫酸的質量(g)20202020

殘留金屬的質量(g)21.7518.515.2515.25

試分析并計算:

(l)25g假黃金中鋅的質量是go

(2)當加入g稀硫酸時,25g假黃金中的鋅恰好完全反應。

(3)求第二次實驗后所得溶液的溶質質量分數。(精確到0.01%)

【答案】(1)9.75

(2)60

(3)解:設第二次實驗后所得溶液中溶質ZnSCU的質量為x,此時生成的死的質量為y

Zn+H2SO4=ZnSO4+H2T

651612

25g-18.5gxy

161_x

布-25g-18.5g

x=16.1g

2=y

65-25g-18.5g

y=0.2g

第二次實驗后所得溶液中溶質(ZnSCU)質量分數=40g+(25;;:)g-02gX100%"34-77%

答:第二次實驗后所得溶液中溶質質量分數為34.77%。

【解析】⑴

假黃金是銅鋅合金,鋅與稀硫酸反應生成硫酸鋅和氫氣,銅和稀硫酸不反應,故最后剩余的

金屬為銅,最后剩余銅的質量為15.25g,則25g假黃金中鋅的質量是:25g-15.25g=9.75g;

(2)

由表中數據可知,第一次加入20g稀硫酸,消耗鋅的質量為:25g-21.75g=3.25g,第二次加

入20g稀硫酸,消耗鋅的質量為:21.75g-18.5g=3.25g,第三次加入20g稀硫酸,消耗鋅的

質量為:18.5g-15.25g=3.25g,第四次加入20g稀硫酸,剩余固體的質量不變,說明第三次

加入20g稀硫酸,鋅恰好完全反應,即當加入60g稀硫酸時,25g假黃金中的鋅恰好完全

反應;

(3)

見答案。

11.小璇在一項目學習中要用石灰石測定某稀鹽酸中溶質的質量分數,向盛有100g稀鹽酸

的燒杯中依次加入石灰石(雜質不參加反應),充分反應后,記錄實驗數據見下表。請計算:

實驗次數第一次第二次

石灰石質量/g1212

燒杯中物質總質量/g106.5115.2

(1)第二次實驗結束時有剩余(填“稀鹽酸”或“石灰石”)。

(2)所用稀鹽酸中溶質的質量分數o

【答案】(1)第二次實驗結束時石灰石有剩余

(2)解:第二次實驗結束時,100g稀鹽酸已完全反應,共生成二氧化碳的質量為:

100g+12g+12g-115.2g=8.8go

設100g稀鹽酸中溶質氯化氫的質量為X。

CaCO+2HC1=CaCl+HO+COT

322273r

7344——=——x=14.6g

448.8g

X8.8g3

則所用稀鹽酸中溶質的質量分數為:聯xl00%=14.6%。

100g

答:所用稀鹽酸中溶質的質量分數為14.6%。

【分析】(1)通過實驗數據分析。

(2)先根據實驗數據,計算出二氧化碳的質量,再根據化學方程式計算出溶質氯化氫的質

量,最后根據溶質質量分數公式計算出所用稀鹽酸中溶質的質量分數。

【詳解】(1)由第一次實驗數據知,12g石灰石中的碳酸鈣與稀鹽酸完全反應生成二氧化碳

的質量為:100g+12g-106.5g=5.5g,第二次12g石灰石中的碳酸鈣與稀鹽酸反應生成二氧化

碳的質量為:106.5g+12g-115.2g=3.3g,說明第二次加入的石灰石沒有完全反應,而稀鹽酸

已完全反應了,故填:第二次實驗結束時石灰石有剩余。

(2)見答案。

【點睛】本題計算難度不大,正確分析實驗數據,正確使用分析出的數據是正確解答本題的

關鍵。

12.黃銅(銅、鋅合金)具有合金的特性,可以用來制造機器零件。某學習小組的同學為了測

定黃銅中銅的含量,取黃銅樣品25g放入燒杯中,再將160g稀硫酸分4次加入燒杯中,充

分反應后,分別測得剩余固體的質量記錄如下。

加入次數第1次第2次第3次第4次

加入稀硫酸的質量/g40404040

充分反應后剩余固體的質量/g18.51210m

請根據實驗數據完成下列問題:

(l)m的值為。

(2)黃銅樣品中銅的質量分數為。

(3)所用稀硫酸的溶質質量分數(寫出計算過程,結果精確到0.1%)。

【答案】(1)10

(2)40%

⑶解:由表格中數據可知,40g稀硫酸反應掉鋅的質量為:25g-18.5g=6.5go

設40g稀硫酸中溶質的質量為x

Zn+H2SO4=ZnSO4+H2T

6598

6.5gx

65_6.5g

98-^T

x=9.8g

所用稀硫酸的溶質質量分數是譽x100%=24.5%

40g

答:所用稀硫酸的溶質質量分數為24.5%

【詳解】(1)根據金屬活動性,合金中只有鋅可以與硫酸反應;由數值可知第1次到第3

次固體一直減小,但前兩次固體減少的質量均為6.5g;第三次只減少了2g;所以第三次酸

未完全反應,合金中鋅已經完全反應,因此第四次加入的稀硫酸未參加反應,固體質量仍為

10g;

故填:10

(2)黃銅樣品中銅的質量分數為:譬xl00%=40%;

25g

故填:40%

(3)見答案。

13.某補鈣劑主要成分為碳酸鈣(其他成分不溶于水也不與酸反應)。為了測定補鈣劑中碳酸

鈣的質量分數,小明同學稱取20g補鈣劑放入燒杯中,再將80g稀鹽酸分四次加入,充分反

應后,測得的實驗數據如表所示:

第1次第2次第3次第4次

加入稀鹽酸的質量(g)20202020

燒杯中剩余物質的質量(g)38.256.475.695.6

(1).實驗全部完成后,燒杯中的溶質為(填化學式)。

(2).補鈣劑中碳酸鈣的質量分數是多少?(寫出計算過程)

【答案】(1)HC1、CaCh

(2)設:20g補鈣劑中含碳酸鈣質量為尤。

補鈣劑中碳酸鈣完全反應生成的CO2質量為:80g+20g-956g=4.4g

CaCO3+2HCl=CaCl2+H2O+CO2T

10044

x4.4g

-1-0-0=--4-4-

x4.4g

x=10g

補鈣劑中碳酸鈣的質量分數為劈X100%=50%

答:補鈣劑中碳酸鈣的質量分數為50%。

【詳解】(1)稀鹽酸與碳酸鈣反應生成氯化鈣,溶質一定有氯化鈣,根據表格數據可知,第

三次加入稀鹽酸時碳酸鈣已完全反應,所以溶質還有HC1;

(2)見答案。

14.碳酸氫鈉是小蘇打的主要成分。在醫療上,它是治療胃酸(主要成分是鹽酸)過多的藥劑

之一,反應的化學方程式:NaHCO3+HCl=NaCl+H2O+CO2t,化學實驗小組取27g小蘇打樣

品(含有少量不與HC1反應的雜質)進行測定實驗。現將小蘇打樣品平均分為3份,分別進行

3次實驗。實驗數據如表。

實驗次數第一次第二次第三次

小蘇打樣品的質量/g999

加入稀鹽酸的質量/g50100150

生成氣體的質量/g2.24.44.4

⑴第次實驗中NaHCO3和HC1恰好完全反應。

(2)計算27g小蘇打樣品中碳酸氫鈉的質量。(寫出計算過程。結果精確到0.1g)

【答案】⑴二;

(2)解:設9g小蘇打樣品中碳酸氫鈉的質量為x

NaHCO3+HC1=NaCl+H2O+CO2T

8444

x4.4g

84_x

44-44g

%=8.4g

則27g小蘇打樣品中碳酸氫鈉的質量8.4gx3=25.2g

答:27g小蘇打樣品中碳酸氫鈉的質量25.2g。

【解析】(1)分析表中數據推出第幾次實驗中NaHCCh和HC1恰好完全反應;

(2)依據碳酸氫鈉與鹽酸反應方程式和題中數據計算出27g小蘇打樣品中碳酸氫鈉的質量。

【詳解】(1)分析表中數據可知第一次9g碳酸氫鈉樣品與50g鹽酸反應生成2.2g二氧化碳,

第二次9g碳酸氫鈉樣品與100g鹽酸反應生成4.4g二氧化碳,第三次9g碳酸氫鈉樣品與150g

鹽酸反應也生成4.4g二氧化碳,說明9g碳酸氫鈉樣品與100g鹽酸恰好反應生成4.4g二氧

化碳,所以第二次實驗中NaHCO3和HC1恰好完全反應;

(2)見答案。

15.常溫下,向盛有lOOgNaOH溶液的燒杯中逐滴加入溶質質量分數為3.65%的稀鹽酸,測

得反應過程中溶液的pH與加入稀鹽酸的質量數據如下:

加入稀鹽酸的質量/g80100120

燒杯中溶液的pH13.07.01.0

(1)當溶液為中性時,消耗稀鹽酸的質量為go

(2)計算該NaOH溶液中溶質的質量分數。

(3)計算恰好完全反應時,所得溶液的溶質質量分數。

【答案】⑴100

(2)解:設該NaOH溶液中溶質的質量分數為x

HC1+NaOH=NaCl+H2O

36.540

100gx3.65%100gx

40_1OOgx

36^5~100gx3.65%

x=4%

答:該NaOH溶液中溶質的質量分數為4%。

(3)解:設恰好完全反應時,生成氯化鈉的質量為y

HC1+NaOH=NaCl+H2O

36.558.5

100gx3.65%y

58.5_y

365-100gx3.65%

產5.85g

85

則恰好完全反應時,所得溶液的溶質質量分數為:.J-^X100%=2.925%

答:恰好完全反應時,所得溶液的溶質質量分數為2.925%。

【解析】⑴

當溶液為中性時,pH=7,此時消耗稀鹽酸的質量為100g;

(2)

見答案;

(3)

見答案。

16.實驗室中有一瓶已變質的氫氧化鈉固體,化學興趣小組為了檢驗該固體中氫氧化鈉的純

度,取14.6g固體于燒杯中進行實驗,分四次加入某濃度的鹽酸,所得數據如表:

次數1234

加入鹽酸的質量/g14.614.614.614.6

燒杯中物質的質量/g29.241.654.068.6

根據上表數據分析,回答下列問題:

(1)反應生成CCh的質量為g?

(2)計算該瓶固體中氫氧化鈉的質量分數(寫出計算過程,結果保留到0.1%)。

(3)請你幫化學興趣小組將表格中的數據轉化為曲線。

【答案】(1)4.4;

(2)解:設碳酸鈉質量為x

Na2CO3+2HCl=2NaCl+H2O+CO2T

10644

尤4.4g

106x

~44~4A^'

x=10.6g

146106

該瓶固體中氫氧化鈉的質量分數是:g--g.100%x27.4%,

14.6gx

答:該瓶固體中氫氧化鈉的質量分數是27.4%。

加入鹽酸的質量g

【分析】氫氧化鈉和二氧化碳反應生成碳酸鈉和水,稀鹽酸和氫氧化鈉反應生成氯化鈉和水,

和碳酸鈉反應生成氯化鈉、水和二氧化碳,根據反應的化學方程式及其提供數據可以進行相

關方面的計算。

【詳解】(1)反應生成C02的質量為:14.6g+14.6gx4-68.6g=4.4g。

故填:4.4?

(2)見答案;

(3)數據轉化為曲線如下所示:

加入鹽酸的質量g

t燒杯中物質的質量g

故答案為:

加入鹽酸的質量g

17.某化學興趣小組的同學在社會實踐中,對廢品回收站中廢棄電器零部件黃銅(銅、鋅合

金)中銅的含量產生了興趣,為了測定該黃銅中銅的含量,小組同學將黃銅帶入化學實驗室,

稱取該黃銅樣品50克放入指定容器中,然后分四次加入稀硫酸,實驗數據記錄如下:

加入次數第1次第2次第3次第4次

加入稀硫酸質量(g)100100100100

充分反應后剩余固體質量(g)43.53735n

請回答下列問題:

(1)根據實驗數據分析,n的數值應該為;

(2)黃銅樣品中銅的質量分數為;

(3)所用稀硫酸溶質的質量分數。(寫出計算過程)

【答案】(1)35;(2)70%;(3)9.8%;

解:由(1)中的分析可知,每100g的稀硫酸可反應掉6.5g的鋅,設每100克稀硫酸中溶

質的質量為X。

Zn+H2SO4=ZnSO4+H2T

6598

6.5gx

65_6.5g

,x=9.8g

98--^

稀硫酸的溶質質量分數為:100%=9.8%

100g

【詳解】(1)黃銅樣品中的銅不與稀硫酸反應,鋅能與稀硫酸反應。根據表中第1次、第2

次的數據可知,每100g的稀硫酸可反應掉6.5g的鋅,第3次加入稀硫酸時,35g剩余固體

中只有銅,所以n=35。

(2)由(1)中的分析可知,黃銅樣品中銅的質量為35g,則黃銅樣品中銅的質量分數為:

等x100%=70%。

50g

(3)見答案。

【點睛】化學方程式的計算,關鍵是根據化學反應方程式找出相關物質的質量關系,利用反

應中物質的質量比不變進行列比例式計算,易錯點是由質量比算數錯誤,所以這一步要仔細

檢查。

18.工業鹽酸中通常含少量FeCL而呈黃色,小亮為測定某工業鹽酸中HC1的含量進行如

下實驗,取某工業鹽酸50g,滴加溶質質量分數為20%的NaOH溶液,反應過程中,當加入

的NaOH溶液質量至以下數值時,對充分反應后所得溶液的質量進行了測定,部分數據如

下表,請根據表格和圖象完成下列問題:

加入NaOH溶液的質量/g255075100

所得溶液的質量/g75100125m

08086NaOH溶液質量g

(1)開始沒有產生沉淀的原因是。

(2)求該工業鹽酸中HC1的質量分數(寫出計算過程)。

(3)m=(結果保留兩位小數)

【答案】(1)氫氧化鈉先與鹽酸反應⑵29.2%(3)148.93

【分析】根據與鹽酸反應的氫氧化鈉的質量和對應的化學方程式求算該工業鹽酸中HC1的

質量分數,根據與氯化鐵反應的氫氧化鈉的質量和對應的化學方程式求算氫氧化鐵的質量,

進而求算m的數值。

【詳解】(1)開始沒有產生沉淀的原因是氫氧化鈉先與鹽酸反應。故填:氫氧化鈉先與鹽酸

反應

(2)根據圖可知,與鹽酸反應的氫氧化鈉的溶液的質量為80g,設該工業鹽酸中HC1的質

量分數為X。

NaOH+HC1=NaCl+H2O

4036.5

80gx20%50gx

40_80gx20%

36.550gx

x=29.2%;故填:29.2%

(3)根據圖可知,與氯化鐵反應的氫氧化鈉溶液的質量為6g,,設生成的氫氧化鐵的質量為

y。

3NaOH+FeCl3=3NaCl+Fe(OH)3

120107

6gx20%y

120_6gx20%

107y

y=1.07g

m=50g+100g-1.07g=148.93g;故填:148.93

【點睛】根據化學方程式計算時,第一要正確書寫化學方程式,第二要使用正確的數據,第

三計算過程要完整。

19.某化學興趣小組的同學為測定假黃金(銅鋅合金)中鋅的質量,取20克假黃金置于燒

杯中,取120克稀鹽酸,分6次加入,充分反應,實驗數據如下:

實驗次序12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