拔罐法全套課件_第1頁
拔罐法全套課件_第2頁
拔罐法全套課件_第3頁
拔罐法全套課件_第4頁
拔罐法全套課件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27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拔罐法概述

拔罐法是以罐為工具,利用燃燒、抽氣等方法造成罐的負壓,使之吸附施術部位通過負壓、溫熱等作用治療疾病的方法。無痛無創,使用安全,便於推廣應用。定義特點

工具:罐

燃燒拔罐法

方法

→形成負壓→吸附皮膚抽氣

作用:負壓、溫熱等刺激

目的:治療疾病

第一節拔罐的起源與發展

玻璃罐

用具:獸角→竹罐→陶罐→金屬罐→抽氣罐

電拔罐

方法:燃火排氣→煮水排氣→抽氣排氣拔罐法的演進

單罐→多罐拔罐形式閃罐

留罐→

形式:走罐

藥罐

單獨拔罐

→綜合運用針罐

刺血拔罐東晉葛洪《肘後備急方》中有獸角拔血治瘡瘍的記載。唐代出現清代第二節罐的種類

罐的種類主要有竹罐

玻璃罐

陶罐

抽氣罐竹罐

用直徑3~5釐米堅固無損的竹子,截成6~10釐米不同長度磨光而成。

優點:取材容易,製作簡便,輕巧價廉,不易摔碎。

缺點:易燥裂而漏氣。玻璃罐

用透明玻璃製成,中央呈球形,罐口厚實平滑。分大、中、小3型。

優點:質地透明,能直接觀察罐內皮膚充血、瘀血等情況,吸附力大。

缺點:容易破碎。

陶罐

陶土燒制而成。罐口平滑厚實,大小不一。

優點:吸附力大,易於高溫消毒。

缺點:質重易碎。抽氣罐

由抽氣唧筒和帶有活塞的透明塑膠罐組成。

優點:可隨意調節吸附力,不易破損,不會燙傷。

缺點:無溫熱刺激。第三節拔罐的方法一、吸拔方法二、起罐方法三、拔罐法的運用(一)拔罐前的準備

常用物品:各種罐具、燃料、消毒用品、鑷子等。應用刺絡拔罐、抽氣罐、藥罐、及煮沸法要準備其他相應物品,以便選用。吸拔方法

吸拔方法

(二)拔罐的方法操作要領:1.火罐法

原理:影響吸附力大小的因素:常用方法:利用燃燒時的熱力,排除罐內部分空氣,造成負壓,使罐吸附於施術部位皮膚。①罐具的大小與深度;

②罐內燃火的時間;

③扣罐的速度。閃火法

貼棉法

投火法

架火法輕、快、準、穩閃火法

用鑷子挾住95%乙醇棉球,點燃後在罐內中部繞1~2圈,迅速退出後拔在施術部位。閃火法不受體位限制,吸附力大,較為安全,臨床最為常用。貼棉法

將直徑約為2釐米的95%乙醇棉球,貼在罐內壁中段,點燃後迅速將罐扣在施術部位。注意棉球上的乙醇量要適中,以免滴下燙傷皮膚。本法多用於側面橫向拔罐。投火法

將折疊的軟質紙卷(或95%乙醇棉球),點燃後投入罐內,迅速將罐扣在施術部位。本法多用於身體側面拔罐。架火法

取一不易燃燒及傳熱的塊狀物,上置95%乙醇棉球,放在應拔的部位上,點燃後迅速將罐扣上。

將竹罐放在鍋裏加水煮沸,使用時用卵圓鉗倒挾罐底,甩去罐內水,用濕毛巾迅捫罐口,乘熱拔在施術部位。本法適用於任何部位拔罐,但吸附力較小,操作時宜快捷。2.水罐法吸拔方法3.抽氣法

(1)連體抽氣罐:將連體抽罐扣在施術部位,用抽氣筒將罐內空氣抽出,產生負壓,吸附於皮膚。適用於任何部位的拔罐。

(2)分體抽氣罐:將抽氣唧筒與罐的活塞嘴對接,連續抽拉唧筒至適宜的負壓為止。吸拔方法

二、起罐方法

醫者雙手配合,一手拿罐,另一手用拇指或食指輕輕按下罐口邊緣的皮膚,或將罐特製的進氣閥拉起,空氣進入罐內後罐即落下。若罐吸附過強時,不可力猛拔,以免損傷皮膚。三、拔罐法的運用1.單罐單罐獨用,適用於病變範圍較小部位或壓痛點。2.多罐多罐並用,適用於病變範圍較廣泛的疾病。3.閃罐將罐拔上後,立即起下,反復多次,適用於局部皮膚麻木或功能減退的虛癥等疾患。4.留罐將罐留置於施術部位5min~15min。此法一般疾病及單罐、多罐皆可應用。5.走罐先在所拔部位的皮膚或罐口,塗上凡士林等潤滑劑,將罐拔住後,往返推動數次,至皮膚潮紅為度,本法適宜於面積較大、肌肉豐厚的部位。6.藥罐(1)煮藥罐(2)貯藥罐7.針罐即留針拔罐,此法針罐配合,常用於風濕痹痛等病癥。8.刺血拔罐刺血後拔罐,適用於熱病、痛證、瘀血證及丹毒、扭傷、乳癰等病癥。

第四節拔罐的作用和適應範圍

一、拔罐法的作用

中醫:溫經通絡、散寒除濕、行氣活血、消腫止痛?,F代醫學:(一)負壓作用(二)溫熱作用(三)調節作用

促進血液迴圈溫熱作用

加強新陳代謝

促使

提高免疫功能

疾病

疾病調節大腦皮層功能調節作用

調節微循環,促進新陳代謝

好轉

加強淋巴迴圈,提高淋巴細胞

吞噬能力,提高免疫力

加強局部組織的氣體交換

良性刺激機體

負壓作用

出現自家溶血現象,產生

促使功能恢復正常

類組織胺物質教學參考

二、拔罐法的適應範圍

適應範圍較為廣泛,常用於臨床的病種100多種。如風寒濕痹、腰背肩臂腿痛、關節痛、軟組織閃挫扭傷及傷風感冒、頭痛、咳嗽、哮喘、胃脘痛、嘔吐、腹痛、泄瀉、痛經、中風偏癱等。病癥拔罐部位罐法感冒、咳嗽胃腸疾病急、慢性軟組織損傷腰肌勞損面癱落枕肩周炎風寒濕痹痛經瘡瘍痤瘡蕁麻疹帶狀皰疹肺俞、風門、大杼脾俞、胃俞、大腸俞天樞、氣海、足三裏阿是穴、血海、陽陵泉腎俞、大腸俞、腰陽關委中、阿是穴太陽、下關、頰車、地倉大椎、肩井、風門肩髃、肩內陵、肩貞、阿是穴血海、腎俞、足三裏、阿是穴中極、次髎、地機靈臺、局部大椎神闕、血海、曲池肝俞、膽俞、局部留罐、閃罐、刺血拔罐留罐留罐、刺血拔罐留罐、走罐、刺血拔罐留罐、閃罐、刺血拔罐留罐、走罐留罐、刺血拔罐留罐、藥罐留罐、刺血拔罐留罐刺血拔罐留罐留罐、刺血拔罐拔罐法臨床應用舉例第五節注意事項1.選擇體位:體位要舒適,拔罐時不要隨意移動體位,以防罐具脫落。2.拔罐部位:應選擇肌肉豐滿、皮下組織充實處。3.禁忌部位:皮膚有毛髮、皺紋、潰瘍、疤痕、骨骼凹凸、水腫、過敏處。外傷骨折部位,大血管分佈部位,五官部位,孕婦的腹部、腰骶部。4.禁忌癥:血小板減少性紫癜、白血病、血友病等有出血傾向疾病,傳染性皮膚病,高熱、抽搐等。

4.操作時必須動作迅速,準確,注意安全。不能灼傷或燙傷皮膚。使用多罐時,罐距不宜太近,以防互相牽拉產生疼痛或脫罐。刺絡拔罐時,出血量不宜過多。5.拔罐後局部呈紅暈或紫紺色為正?,F象,1~2天即自行消退。若燙傷或皮膚起水泡時,小的勿須處理,防止擦破,任其自行吸收;大水泡可用消毒針具刺破放出水液,塗以甲紫藥水,敷上消毒紗布,以防感染。

教學參考

1.拔罐法的作用還隨其使用拔罐法的不同而有所側重和區別。

留罐主吸拔陰冷痼寒;水罐溫經散寒;

閃罐法主祛風疏筋;

推罐主宣衛驅邪,通經活血;

藥罐促進藥物的直接吸收;

多罐適用於病變範圍較大的病癥;

單罐則適用於病變範圍較小的病癥;

拔罐法與針刺放血相結合,其臨床作用和治療效果也將增加。

2.臨床觀察許多患者在應用推罐後有全身發熱、汗出、皮膚潮紅等反應,表明拔罐法作用於皮膚穴位後,不僅可以改善皮膚呼吸、促使表皮氣血循環,清除皮膚衰老的上皮,而且有利於汗腺和皮脂腺的分泌。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