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地理知識點總結與歸納_第1頁
高中地理知識點總結與歸納_第2頁
高中地理知識點總結與歸納_第3頁
高中地理知識點總結與歸納_第4頁
高中地理知識點總結與歸納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6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中學地理學問點總結與歸納整理

上學的時候,堅信大家必需都接觸過學問點吧!學問點有時候特指教科書

上或考試的學問。駕馭學問點是我們提高成果的關鍵!這次我給大家整理

了中學地理學問點總結與歸納,供大家閱讀參考。

書目

中學地理學問點總結與歸納

中學地理必考學問點總結

中學地理重點學問點

中學地理學問點總結與歸納

人類對宇宙的相識過程天圓地方說、地圓說、地心說、日心說、大爆炸宇

宙學說。

宇宙的根本特點由各種形態的物質構成,在不斷運動和開展變更。

天體的分類星云、恒星、行星、衛星、彗星、流星體、星際物質。

天體系統的成因天體之間因相互吸引和相互繞轉,形成天體系統。

天體系統的級別地月系-太陽系-銀河系(河外星系)■總星系。

日地平均距離1.496億千米。

我引薦:中學地理學問點總結(人教版)

太陽系八大行星的位置水金地火(小卜木土天海。

八大行星按構造特征分類類地行星(水金地火)巨行星(木土)遠日行星(天

海)。

地球上生物出現和進化的緣由光照條件、穩定的宇宙環境、適宜的大氣溫

度、液態水。

太陽的主要成分氫和氫

太陽輻射能量的來源核聚變反響

太陽輻射對地球和人類的影響維持地表溫度,水循環、大氣運動等的動力,

人類的主要能源。

太陽活動黑子(標記)、耀斑(最猛烈)。

我國太陽能的分布青藏高原(最高)、四川盆地(最低)。

太陽外部構造及其相應的太陽活動光球(黑子)、色球(耀斑)、日冕(太陽風)。

太陽黑子的變更周期11年。

太陽活動對地球的影響①影響氣候②影響短波通訊③產生磁暴現象

月相新月、蛾眉月、上弦月、滿月、下弦月、殘月

月相變更規律上上西西(上弦月),下下東東(下弦月)

星期的由來朔望兩弦四相。

空間探究階段的起先1957年10月,原蘇聯第一顆人造地球衛星上天。

空間開發階段的起先11011年第一架航天飛機試航成功。

我國航天事業的開展1970年東方紅一號、11019年神舟號載人航天試驗

飛船。20xx年神州5號

宇宙自然資源的分類空間資源(高真空、強輻射、失重)、太陽能資源、礦

產資源。

愛惜宇宙環境去除太空垃圾、加強國際合作。

地球的平均半徑6371千米

地球的赤道周長4萬千米

緯線和緯度,低緯、中緯、高緯的劃分連接東西的線。每1個緯度為111.1

千米;

經線和經度連接南北的線。相對的兩條經線組成一個經線圈。

東西兩半球的劃分西經20。和東經160。的經線圈。

南北兩半球的劃分以赤道為界,以北的為北半球,以南的為南半球。

南北回來線和南北極圈23。26,和66。34,緯線

本初子午線00經線,通過英國倫敦格林尼治天文臺原址。

南北方向的判定有限方向,北極為最北,南極為最南。

東西方向的判定無限方向,沿著自轉方向為向東,逆著自轉方向為向西。

東西經的判定沿著自轉方向增大的是東經,減小的是西經。

南北緯的判定度數向北增大為北緯,向南增大為南緯。

地球自轉的方向自西向東。從地球北極上空視察,呈逆時針旋轉。

地球自轉的周期恒星日,23小時56分4秒(真正周期);太陽日,24小時。

地球自轉的速度角速度(每G時15°),線速度(自赤道向兩極遞減)

地球公轉的軌道橢圓軌道。一月初(近日點),七月初(遠日點)。

地球公轉的方向自西向東。從地球北極上空視察,呈逆時針旋轉。

地球公轉的周期恒星年(365日6時9分10秒)、回來年365日5小時48

分46秒

地球公轉的速度在近日點時公轉速度較快,在遠日點時較慢。

黃赤交角黃道平面與赤道平面的夾角,目前為23。26。

太陽直射點的移動規律太陽直射點以一年為周期相應地在南北回來線間

來回移動

晨昏線的判定沿自轉方向,黑夜向白天過渡為晨線,白天向黑夜過渡為昏

線。

地方時的計算每往東1%時刻增大4分鐘。

確定經度求時區數經度除以15,再四舍五入。

區時的計算每往東1個時區,時刻增大1個小時。

北京時間以東八區(120。地方時)為標準時間。

世界時以本初子午線時間為標準時。

國際日期變更線180。經線(理論上),不通過陸地(實際)。

地球自轉的地理意義晝夜更替、不同地方時、水平運動物體的偏移(北右

南左)

太陽直射點的判定與該點的切線方向垂直,地方時為12點。

春分日(3月21日)太陽直射點在赤道,晨昏線與經線重合。

夏至日(6月22日)太陽直射點在北回來線,晨昏線與經線交角最大。

秋分日(9月23日)太陽直射點在赤道,晨昏線與經線重合。

冬至日(12月22日)太陽直射點在南回來線,晨昏線與經線交角最大。

夏半年的概念3月21日至9月23日

冬半年的概念9月23日至3月21日

地球側視圖的判讀上北下南,左西右東。

地球俯視圖的判讀逆時針自轉,中心為北極;順時針自轉,中心為南極。

晝夜長短的計算以晝弧長度為依據,每15度為1小時。

日出日落時刻的計算依據晝長以標準日出(6時)和標準日落(18時)前后推

算。

晝夜長短的判定夏半年,越北白晝越長,冬半年,越南白晝越長。

正午太陽高度的計算90。-(直射點與所求點的緯度間隔)

天文四季一年內白晝最長、太陽最高的季節是夏季。

我國傳統四季以立春(2月4日)、立夏、立秋、立冬為起點來劃分四季。

歐美傳統四季以春分、夏至、秋分、冬至為四季的起點。

二十四節氣春雨驚春清谷天夏滿芒夏暑相連秋處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小

大寒

五帶的名稱和范圍熱帶、北溫帶、南溫帶、北寒帶、南寒帶。

地球公轉的地理意義正午太陽高度的變更、晝夜長短的變更、四季更替

大氣圈對地球的重要意義愛惜生物生存,影響地球自然環境,維持生命活

低層大氣的組成干潔空氣、水汽和固體雜質

干潔空氣的組成氮和氧,二氧化碳和臭氧

氧、氮、臭氧、二氧化碳、水汽和塵埃的作用生命活動;構成生物體;吸取

紫外線;光合、保溫作用;成云致雨

大氣污染二氧化碳的溫室效應,氟氯火仝破壞臭氧層

大氣垂直分層對流層、平流層(臭氧層)、高層大氣(電離層)

對流層的主要特征上冷下熱,對流顯著,天氣現象困難多變。與人類的關

系最密切

平流層的主要特征臭氧吸取紫外線。平流,對高空飛行有利,

大氣上界離地面約2000-3000千米。

影響太陽輻射強度的最主要因素太陽高度角

大氣對太陽輻射的減弱作生吸取、反射、散射。

輻射定律物質的溫度越高,輻射中最強局部的波長越短;反之越長。

地面輻射是對流層大氣主要的干脆熱源。

大氣逆輻射夜間有云較溫煦,夜間晴朗較寒冷。

大氣的保溫效應對流層大氣中的水汽和二氧化碳對地面長波輻射吸取實

力很強。

全球的熱量平衡地球多年平均收入的熱量與支出的熱量是相等的。

引起大氣運動的根本緣由各緯度間的冷熱不均。

熱力環流由于地面冷熱不均而形成的空氣環流。

形成風的干脆緣由水平氣壓梯度力。

水平氣壓梯度力的方向和大小高壓垂直指向低壓。單位距離間氣壓差越大

風力越大。

地轉偏向力的方向北半球向右偏,南半球向左偏。

摩擦力對風向的影響由于受摩擦力的影響,風向與等壓線并不平行,而是

有個交角。

依據等壓線判定風向的步驟①高壓垂直指向低壓②北半球右偏南半球左

小氣候城市風、海陸風、止谷風

海平面等壓線與風力大小低壓中心,高壓中心。等壓線越密集,風力越大。

大氣環流的意義調整全球水熱分布,是各地天氣變更和氣候形成的重要因

素。

地球上氣壓帶和風帶的分布東北信風、副高、中緯西風、副極地低壓、極

地東風、極地高壓

典型的季節現象

地理現象時間季節

北半球夏半年北半球冬半年

地球公轉七月初,遠日點旁邊,地球公轉角速度、線速度最慢一月初,

近日點旁邊,地球公轉角速度、線速度最快

正午太陽高度6月22日左右,北回來線以北地區達最大,赤道及南半球

達最小12月22日左右,南回來線以南地區達最大,赤道及北半球達最小

晝夜長短晝長夜短,北極圈以內出現極晝晝短夜長,北極圈以內出現極

等溫線陸地等溫線均向北凸出陸地等溫線均向南凸出,海洋相反

氣壓帶、風帶隨太陽直射點北移隨太陽直射點南移

雪線雪線上升雪線下降

北印度洋洋流受西南季風的影響,洋流呈順時針流淌受東北季風的影響,

洋流呈逆時針流淌

我國的降水夏李風影響,降水多冬李風影響,降水少

我國的河流內流河因高溫導致冰雪融水多,外流河受夏季風影響,大局

部河流進入汛期,東北地區分春汛、夏汛大局部進入枯水期,秦嶺淮河

以北的河流有結冰期,局部河流有斷流現象

我國的季風全國大局部地區受來自海洋的夏季風影響,高溫多雨全國大

局部地區受來自大陸的冬季風影響,寒冷少雨

我國的農業生產全國普遍高溫,農作物進入生長期,作物熟制自南向北

由一年三熟慢慢過渡到兩年三熟至一年一熟北方大局部地區農作物處於

越冬期,南方熱帶地區水熱足夠,可生產反季節蔬菜、瓜果

氣象災難旱澇(華北春旱、長江伏旱)、暴雨、臺風(表現:強風、暴雨、

風暴潮)寒潮、沙塵暴、乾旱、暴雪

地質災難滑坡、泥石流較多較少

返回書目

中學地理必考學問點總結

一、宇宙中的地球

1、天體系統的級別:總星系一一銀河系(河外星系)一一太陽系一一地月系。

2、地球自轉的地理意義:

⑴晝夜交替:晝半球和夜半球的分界限一一晨昏線(圈)一一與赤道的交點

的時間分別是6時和18時一一太陽高度是0度一一晨昏圈所在的平面與太

陽光線垂直。

⑵地方時差:東早西晚,經度每隔15度相差1小時。

⑶沿地表水平運動物體的偏移:赤道上不偏,北半球右偏、南半球左偏。

偏向力隨緯度的增大而增大。

3、地球的圈層構造以地表為界分為內部圈層和外部圈層。

⑴地球內部的圈層依據地震波(縱波、橫波)的特點劃分為地殼、地幔、地

核三個圈層。地殼物質主要由巖石(巖漿巖、沉積巖、變質巖)組成,上地

幔的軟流層是巖漿的源地,地核主要由鐵銀物質組成。

(2)外部圈層:大氣圈、水圈和生物圈。

二、自然地理環境中的物質運動和能量交換

1、巖石分三大類:

①巖漿巖(巖漿上升冷卻凝固而成)。

②沉積巖(巖石在外力的風化、侵蝕、搬運、積累、固結成巖作用下形成)。

③變質巖(變質作用)。

2、六大板塊名稱:亞歐板塊、非洲板塊、印度洋板塊、太平洋板塊、美

洲板塊、南極洲板塊。

3、大氣受熱過程:太陽輻射(短波)、大氣減弱、地面增溫、地面輻射(長

波)、大氣增溫、大氣輻射(長波)、大氣逆輻射(保溫作用)。

4、常見的天氣系統:鋒面系統(冷鋒、暖鋒、準靜止鋒卜氣旋(低壓)和反

氣旋(高壓)、鋒面氣旋。

三、地理環境的整體性和區域差異

1、地理環境包括自然地理環境和人文地理環境。自然地理要素包括氣候、

水文、地貌、生物、土壤等要素。

2、地理環境的地域分異規律:從赤道到兩極的地域分異(緯度地帶性):受

太陽輻射從赤道向兩極遞減的影響一一自然帶沿著緯度變更(南北)的方向

作有規律的更替,這種分異是以熱量為根底的。

四、自然環境對人類活動的影響

1、聚落的形成與地理環境的關系,可從形態上反映出來:平原地區,地

形比擬完整、開闊、平坦,聚落呈圓形或不規那么的多邊形,規模較大;

山區聚落沿河谷或在比擬開闊的低地分布。

2、地形對交通線路分布的影響:公路選線避開不利地形,地形平坦地區

的交通線網密度較大(造價低、工程量小),山地、丘陵地區的密度較小(造

價高、工程量大)。

返回書目

中學地理重點學問點

1、森林資源現狀

團屬性:既是自然資源又是環境資源。

回作用:調整氣候、修養水源、防風固沙、保持水土、吸煙除塵、凈化空

氣、美化環境等。

回森林分布:亞寒帶針葉林和熱帶雨林地區。因地廣人稀、自然條件嚴酷,

或因難以通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