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全國森林、草原、濕地調查監測質量檢查辦法(試行)_第1頁
2022年全國森林、草原、濕地調查監測質量檢查辦法(試行)_第2頁
2022年全國森林、草原、濕地調查監測質量檢查辦法(試行)_第3頁
2022年全國森林、草原、濕地調查監測質量檢查辦法(試行)_第4頁
2022年全國森林、草原、濕地調查監測質量檢查辦法(試行)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18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2022年全國森林、草原、濕地調查監測

質量檢查辦法

(試行)

國家林業和草原局

二〇二二年四月

第一章總則

第一條為加強2022年全國森林、草原、濕地調查監測(以下簡

稱“林草濕調查監測”)質量管理,明確質量管理職責,完善質量檢查

要求,規范質量控制方法,確保林草濕調查監測數據真實可靠,制訂

本辦法。

第二條林草濕調查監測質量管理主要任務是檢查《2022年全國

森林、草原、濕地調查監測技術方案》《2022年全國森林、草原、濕

地調查監測技術規程》等技術標準執行情況。

第三條林草濕調查監測質量管理原則是全程監控、抓住重點,

預防為主、防檢結合,客觀公正、實事求是。

第四條林草濕調查監測質量管理程序是實施全面質量管理,建

立覆蓋準備工作、圖斑監測、樣地調查、內業統計等關鍵環節的質量

管控機制。強調過程管理,注重措施落實,實施跟蹤監督。

第五條本辦法適用于2022年全國林草濕調查監測質量檢查。各

省(自治區、直轄市)(以下簡稱“各省”)可根據實際情況,制定相

應的質量檢查辦法。

第二章質量管理職責

第六條自然資源部、國家林業和草原局共同組建工作專班,全

面負責林草濕調查監測工作統籌和管理。國家林業和草原局負責組織

實施林草濕調查監測工作,并組織加強質量管理,主要職責是:

(一)貫徹執行國家有關質量管理的方針、政策。

1

(二)制定林草濕調查監測質量管理的規章制度。

(三)組織林草濕調查監測國家級技術培訓。

(四)監督林草濕調查監測質量管理活動。

(五)組織林草濕調查監測成果的審定論證。

第七條省級林業和草原主管部門負責對本省林草濕調查監測工

作進行質量管理,主要職責是:

(一)做好本省林草濕調查監測工作的質量管理,落實質量管理

制度和措施。

(二)開展本省林草濕調查監測技術培訓、質量教育。

(三)組織開展本省質量自查、省級質量審核。

(四)編制本省質量自查審核報告。

第八條國家林業和草原局各直屬院(以下簡稱“各直屬院”)負

責本院和監督監測區各省林草濕調查監測工作質量管理,主要職責是:

(一)做好本院和監督監測區各省林草濕調查監測工作的質量管

理,落實質量管理制度和措施。

(二)開展本院和監督監測區各省林草濕調查監測技術培訓、質

量教育。

(三)組織本院和監督監測區各省開展質量自查工作。

(四)組織開展監測區各省國家級質量檢查和成果驗收。

(五)編制本監測區各省國家級質量檢查驗收報告。

第九條調查單位對調查材料質量負完全責任。檢查人員對檢查

過的材料質量負責。調查單位應提供檢查所需的原始記錄和資料,積

極配合開展現地勘查、拍照、錄像等檢查工作。檢查人員對檢查后不

2

符合要求的圖斑、樣地,有權責成調查單位組織人員重新判讀、調查,

調查單位不得拒絕。

第三章準備工作質量檢查

第十條準備工作質量檢查的內容包括實施方案制定、調查隊伍

組建、業務技術培訓、儀器資料準備、外業裝備配備等方面。

(一)實施方案制定。實施方案的科學性、合理性、完整性和可

操作性,是否對方案組織審核審查。

(二)調查隊伍組建。是否組建了專門的調查隊伍,隊伍組成人

員的基本情況,包括姓名、性別、年齡、技術職稱、相關工作經歷等。

(三)業務技術培訓。要求統一組織調查隊伍開展集中技術培訓。

培訓應采取室內授課和野外實習相結合的方式,其中野外實習一般不

得少于5天。要求對培訓人員進行考核,考核合格者才能持證上崗。

(四)儀器資料準備。調查所需的儀器設備、測量工具和卡片資

料等是否準備就緒,包括:所需儀器設備和測量工具是否齊全,是否

進行了檢測和校驗;上次調查的樣地記錄卡片是否收集齊全;本次調

查所需的操作細則、調查卡片是否準備充分;野外安全作業所需的醫

藥用品、保護防護裝備配備情況等。

第十一條由各直屬院負責對本監測區各省準備工作質量進行綜

合評估。采用現場查看、查閱資料、座談了解、綜合評估相結合的方

法。

(一)采用平衡記分法評定準備工作的質量。綜合評分90分以

上(含)為“優秀”,75~90分為“良好”,60~75分為“合格”,60

分以下為“不合格”。

3

(二)達到“優秀”和“良好”等級的,對存在的問題限期整改

后,可進入下一工序;達不到“良好”以上等級的,對檢查中發現的

問題,提出處理和整改意見,責令限期整改,并需通過再次檢查;“不

合格”等級的予以通報批評。

(三)準備工作質量檢查評定標準詳見附件1。

第十二條各直屬院應將本院準備工作情況及時上報國家林業和

草原局,國家林業和草原局指派專人進行審查,參照第十條、第十一

條對各直屬院準備工作質量進行評估。

第四章圖斑監測質量檢查

第十三條圖斑監測質量檢查實行縣級自查、省級審核、國家級

復查的三級檢查,采取遙感影像輔助的室內全面檢查和典型圖斑現地

核實的方式進行檢查。

(一)縣級自查、省級審核由各省林業和草原主管部門組織實施。

(二)國家級復查由各直屬院組織在本監測區各省實施。

第十四條圖斑監測質量檢查內容包括圖斑區劃、驗證核實、數

據更新檢查。

(一)圖斑區劃檢查。林草濕資源圖斑邊界與影像的吻合程度,

是否存在漏劃、錯劃圖斑。問題圖斑數小于檢查圖斑總數的5%為合格,

否則為不合格。

(二)驗證核實檢查。驗證核實圖斑邊界,調查因子的準確性、

完整性檢查。問題圖斑數小于檢查圖斑總數的5%為合格,否則為不合

格。

(三)數據更新檢查。圖斑的空間拓撲關系、面積求算、屬性數

4

據的完整性和邏輯性、圖斑和屬性數據的關聯性等檢查。檢查項完全

符合要求的為合格;有一項不符合要求的,則為不合格。

第十五條圖斑監測質量檢查數量。

(一)縣級自查應對圖斑全面檢查。

(二)省級指導性檢查數量不少于10%的縣級單位;國家級檢查

數量不少于3個縣級單位。

(三)省級質量檢查數量不少于20%的縣級單位;國家級檢查數

量不少于10%的縣級單位。

第十六條圖斑監測質量評分計算方法如下:

合格率=(檢查林草濕總圖斑數-不合格圖斑數)/檢查林草濕

總圖斑數×100%;評分值=合格率×100。

圖斑監測質量檢查標準詳見附件2。

第五章樣地調查質量檢查

第十七條樣地調查質量檢查實行調查單位自查、省級復查、國

家級檢查三級檢查。

(一)調查單位自查由調查單位自行組織實施。

(二)省級復查由各省林業和草原主管部門組織實施。

(三)國家級檢查由各直屬院組織在本監測區各省實施。

第十八條樣地調查質量檢查分指導性檢查、質量評定檢查、調

查記錄檢查三個階段進行。

第十九條樣地調查質量檢查內容及評分。

(一)森林調查樣地

1.外業質量檢查

5

將樣地調查因子分為重要項目、次要項目、其它項目三類,各類

檢查評分如下。

(1)重要項目,每錯誤1項扣20分,最多扣100分。

(2)次要項目,僅錯誤1項扣7分;錯誤2項以上(含2項)的,

每錯誤1項扣10分,最多扣100分。

(3)其它項目,錯誤項在4項以下的,每錯誤1項扣4分;錯誤

4項以上(含4項)的,每錯誤1項扣5分;最多扣100分。

樣地評分100分為滿分,評分80分以上(不含80分)者為合格

樣地,否則為不合格樣地。

2.外業調查卡片檢查

(1)植被覆蓋類型、縱橫坐標、郁閉度、植被總蓋度,以及每木

檢尺記錄中錯誤率在3%以上,每錯誤(或缺漏)1項扣20分,最多扣

100分。

(2)樣地號、樣地類別、地方行政編碼、地貌、海拔、坡向、坡

位、坡度、土壤名稱,每錯誤(或缺漏)1項扣5分,最多扣100分。

(3)其它因子每錯誤(或缺漏)1項扣7分,最多扣100分。

樣地評分100分為滿分,評分80分以上(不含80分)者為合格

樣地,否則為不合格樣地。

(二)草原調查樣地

外業質量檢查將樣地調查因子分為否定項、重要因子、其它因子

三類,各類檢查評分如下。

1.否定項

有一項不合格,該樣地直接評定為不合格,否定項參照附表3.2。

6

2.重要因子

(1)樣地中心點坐標、樣線終點坐標、植被結構、優勢草種,每

錯漏1項扣5分。

(2)樣線測定植被蓋度、裸斑面積比例,樣方測定植被蓋度、草

群平均高度,測產樣方測定鮮草產量、干重與鮮重比例,誤差超過±

10%的,每相差10個百分點扣5分;干重與鮮重比例不符合邏輯關系

的扣5分。

(3)毒害草、可食牧草識別錯誤,每錯1種扣2分。

(4)枯落物總量、礫石覆蓋面積比例、鹽堿斑比例,誤差超過±

10%的,每相差10個百分點或不符合邏輯關系的扣1分。

(5)植物種數,誤差超過±20%的,每相差20個百分點扣2分。

(6)利用方式、利用強度,每錯漏1項扣2分。

(7)海拔、坡度、坡向、土壤質地,每錯漏1項扣2分

(8)樣地、樣方照片,每缺漏1項扣1分,最多扣10分。

3.其它因子

其它因子包括省(自治區、直轄市)、市(州、地區、盟)、縣(市、

區、旗)、鄉(鎮、蘇木)、行政村(嘎查)、調查人、調查日期等,每

錯漏1項扣1分。

樣地評分100分為滿分,評分80分以上(不含80分)者為合格

樣地,否則為不合格樣地。

(三)濕地調查樣地

外業質量檢查將樣地調查因子分為否定項、重要因子、其它因子

三類,各類檢查評分如下。

7

1.否定項

有一項不合格,該樣地直接評定為不合格。

2.重要因子

(1)土壤類型、水源保障狀況、受威脅狀況、樣木漏檢、樣方面

積,每錯漏1項扣5分。

(2)植被覆蓋度、胸徑、地徑、喬灌木平均高度、冠幅、喬木郁

閉度,誤差超過±5%的扣5分。

(3)植被面積、生物量鮮重、生物量干重、溶解氧、植物種數,

誤差超過±10%的扣5分。

(4)積水狀況、植被類型、優勢植物種、灌木型、灌木株樹/叢

數、保護形式、利用方式、坐標,每錯漏1項扣2分。

重要因子錯誤4項以上的樣地直接評定為不合格。

3.其它因子

其它因子包括調查人、調查日期、地貌、海拔、樣地號、樣方號、

照片、名錄,每錯漏1項扣1分。錯漏6項以上的樣地直接評定為不

合格。

樣地評分100分為滿分,評分80分以上(不含80分)者為合格

樣地,否則為不合格樣地。

(四)樣地調查質量評分

樣地調查質量評分按照樣地外業質量檢查占70%、外業調查卡片

檢查占30%,計算綜合得分。外業質量檢查評分為檢查樣地評分的算

術平均值,外業調查卡片檢查評分為樣地外業調查卡片評分的算術平

均值。

8

草原、濕地外業調查卡片評分參照外業調查樣地評分標準。

森林、草原、濕地調查樣地質量檢查評定標準詳見附件3。

第二十條指導性檢查包括省級、國家級指導性檢查。指導性檢

查樣地不參與調查質量評價,但應在質量檢查報告單中列出。

(一)省級指導性檢查執行“首件必檢”,覆蓋到每個調查工組。

(二)國家級指導性檢查采取前期跟班作業的方式,對每一個調

查環節進行現場指導。森林、草原、濕地指導性檢查樣地數量不少于

各類調查樣地總數的0.5%,且各省森林樣地不少于10塊,草原、濕

地樣地各不少于5塊。

(三)指導性檢查應當在調查前期及時開展;指導性檢查結果應

及時與各調查單位溝通;指導性檢查過程中發現的有關問題及處理意

見,應及時傳達到每一個調查工組。

第二十一條質量評定檢查包括省級質量評定檢查、國家級質量

評定檢查。省級質量檢查樣地數量應占樣地總數的5%以上,國家級質

量檢查樣地數量應占樣地總數的1.5%以上。

(一)質量評定檢查一般在調查的中期和后期開展,與外業調查

進度要基本保持同步。

(二)采用隨機抽樣與典型選取相結合的方法抽取質量評定檢查

樣地。原則上采用原調查方法、儀器和測量工具進行質量評定檢查。

(三)質量評定檢查樣地抽取應綜合考慮下列幾種因素:在省域

范圍的分布要有代表性,各市、縣質量評定檢查樣地數量大體與調查

樣地總數成正比;重點抽取發生變化的樣地和外業調查難度大的樣地;

國家級質量評定檢查樣地與省級質量評定檢查樣地應有10~20%的重

9

復。

(四)質量評定檢查人員在檢查某一調查工組樣地時,應收集該

工組已完成的全部調查記錄,先逐一審閱,再抽取樣地進行質量評定

檢查。

(五)外業檢查中若發現不合格樣地,一般應再抽取該調查工組

1~2個樣地進行檢查。一旦再發現不合格的樣地,應責令該工組停工

整改;問題嚴重的,應當責令返工。增加的檢查樣地,不記入應檢樣

地數量。

(六)外業檢查應詳細記載檢查樣地的錯誤因子、扣分情況及樣

地質量評定結果,并對發現的質量問題提出處理意見;當調查工組對

檢查結果持不同意見時,應通過現場核實對最終結果予以確認;樣地

檢查結束時,檢查員應請被檢查樣地的調查員在樣地調查卡片上簽字。

第二十二條調查記錄檢查包括調查單位自查、省級復查、國家

級檢查。檢查樣地數量均占省級調查樣地總數100%。采取逐項審查的

方法,分階段、分批次對全部固定樣地調查記錄進行檢查驗收;對發

現的問題,及時提出處理意見。采用倒扣分法評定固定樣地調查卡片

質量,填寫檢查記錄表。對內業檢查不合格樣地調查記錄存在的問題,

必須及時解決;需要到現地才能確認的因子,要求重返現地調查核實,

直到最終驗收合格。

第六章內業統計質量檢查

第二十三條檢查內容包括數據邏輯關系、數據處理方法、統計

結果、專題圖制作等。

(一)數據邏輯關系。包括圖斑因子數據、樣地(樣方)因子數

10

據和樣木因子數據,邏輯檢查內容涉及代碼的合法性、取值的合理性,

以及相互之間的邏輯性。

(二)數據處理方法。包括材積計算方法、林草濕樣地(樣方)

處理方法、生長量和消耗量計算方法、林草濕儲量計算方法、生態功

能評價方法等。森林樣地數據處理方法參見《國家森林資源連續清查

數據處理統計規范》;草原、濕地樣地數據處理方法參見相應規程規范。

(三)統計結果。統計的計算過程是否正確、統計結果是否存在

異常等。

(四)專題圖制作。檢查森林分布圖、草原分布圖、濕地分布圖、

樣地分布圖等專題圖的投影系統、比例尺是否合適;采用的色彩標準、

基礎地理要素、圖面整飾、圖斑精度等,是否符合相關規范要求。

第二十四條采取現場抽查、邏輯分析、手工復核和綜合分析相

結合的方法開展內業統計質量檢查。

(一)關于數據的邏輯關系及數據處理方法等內容,通過現場查

看數據文件、軟件輔助檢查、綜合分析相關結果等方式進行檢查;對

發現的邏輯錯誤,應進行分析和修正。

(二)關于主要統計結果,應進行必要的人工計算復核,分析統

計結果是否存在異常;對發現的問題,應當及時更正,并重新進行統

計。

(三)關于專題圖制作,要求按照有關制圖規范,對各項制圖要

素進行質量評定;對發現的問題,應當限期修改完善。

第二十五條采用平衡記分法評定內業統計質量,填寫檢查記錄

表。內業統計質量檢查評定標準詳見附件4。

11

(一)質量等級評定。綜合評分90分以上(含)為“優秀”,75~

90分為“良好”,60~75分為“合格”,60分以下為“不合格”。

對檢查中發現的問題,要提出處理和整改意見。

(二)質量問題處理。達到“優秀”和“良好”等級的,對存在

的問題限期整改后,可進入下一工序;達不到“良好”以上等級的,

責令限期整改,并需通過再次檢查,其中“不合格”等級的要予以通

報批評。

第七章質量綜合評定

第二十六條綜合得分計算。按照準備工作檢查占10%,調查質

量檢查占70%(圖斑檢查35%、樣地檢查35%),內業統計質量檢查驗

收占20%,計算調查監測質量綜合得分。樣地檢查評分按森林、草原、

濕地樣地數量權重綜合計算。

第二十七條質量等級評定。根據綜合得分,將林草濕調查監測

質量評定為優、良、可、差4個等級。

(一)優:綜合得分≥90分;

(二)良:80分≤綜合得分90分;

(三)可:60分≤綜合得分80分;

(四)差:綜合得分60分。

第八章附則

第二十八條對在林草濕調查監測質量管理過程中,對作出突出

成績的單位和個人,按照有關表彰管理規定予以表彰和獎勵。

第二十九條嚴格執行跨期責任追究制度。對在林草濕調查監測

12

質量管理過程中,濫用職權、玩忽職守、徇私舞弊的,視情節輕重,

給予處分。對在林草濕調查監測過程中弄虛作假或存在嚴重質量問題

的單位和個人進行嚴肅處理。

第三十條本辦法由國家林業和草原局負責解釋。

13

附件1

準備工作質量檢查評定標準

表1.1調查監測隊伍人員基本情況登記表

省(區、市):

技術相關工作資歷本次工作

序號姓名性別年齡工作單位備注

職稱(項目、時間、主要職責等)職責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制表人:制表日期:年月日審核人:審核日期:年月日

14

表1.2準備工作評分內容及評分標準

省(區、市):

項目檢查內容與評分標準標準分得分

實施方案制定

是否組織通過了審核審查20

(20分)

前期調查卡片是否收集齊全5

儀器設備是否進行了檢測和校驗5

儀器資料準備

(20分)

操作細則、調查卡片、調查用表、圖面材料等是否齊全5

外業調查裝備、醫藥用品等配備是否齊全5

隊伍組成、人員素質是否能滿足調查工作任務的要求10

調查隊伍組建

調查工組長是否具有林草濕調查工作經驗5

(20分)

隊伍組建方案是否及時上報5

是否開展統一的全員技術培訓10

培訓時間是否1周以上(外業實習5天以上)5

培訓內容是否全面6

業務技術培訓

(40分)是否采取室內授課、野外實習相結合的方式進行培訓7

是否分別進行了理論知識和野外操作的嚴格考核7

是否按考核結果發放上崗證書5

總體評估評估等級100

補充說明:

檢查單位:檢查者:檢查時間:年月日

15

附件2

圖斑監測質量檢查評定標準

表2.1圖斑監測質量評分

省(區、市):地(市):縣(市、森工局):

項目檢查內容評定標準

圖斑界線、植被覆蓋類型與影像、現狀的吻合程度

問題圖斑數小于檢查

圖斑區劃檢查接邊是否正確,是否存在尖銳角、蝌蚪型、雙眼皮圖斑總數的5%為合

格,否則為不合格

是否存在漏劃、錯劃圖斑

經營檔案是否上圖

圖斑區劃是否與現地一致

問題圖斑數小于檢查

驗證核實檢查圖斑總數的5%為合

圖斑因子準確性、一致性、完整性檢查格,否則為不合格

圖斑變化原因是否正確、變化依據是否充分

圖斑是否存在空間拓撲問題

檢查項完全合格的為

數據更新檢查數據的正確性、完整性、邏輯性、一致性合格,有一項不合格

的,則為不合格

林草濕范圍、公益林范圍和保護等級、地類、起源等變化依據是否充分

檢查總圖斑數不合格圖斑數合格率

最終評分是否合格

存在的主要問題及處理意見:

檢查單位:檢查者:檢查時間:年月日

16

附件3

樣地調查質量檢查評定標準

表3.1森林樣地調查因子質量評分

省(區、市):地(市):縣(市、森工局):樣地號:

調查扣分扣分

檢查內容與結果

項目小計合計

1.樣地位臵:樣地位臵圖繪制、樣地定位精度是否符合要求。

2.固定標志:固定標樁、定位樹、周界記號等標志是否符合要求。

3.植被覆蓋類型確定是否正確。若否,原因是:

4.檢尺株數:<8cm檢尺株數,調查:檢查:差值:

(一)≥8cm檢尺株數,調查:檢查:差值:

重要若超過誤差,原因是:

項目

5.胸徑測定:是否符合要求?若否,超誤差的樣木胸徑測定結果如下:

樣木號

調查

檢查

相差

1.樣地周界測量是否符合要求

2.樣木位臵圖繪制是否符合要求

3.樣木的立木類型和檢尺類型是否有錯,出錯率是否大于1%

4.權屬、起源、森林類別、林種、優勢樹種、健康等級、樣木編號、植被類型、自然

(二)

度、林層結構、林齡結構、樹種結構、群落結構、公益林事權等級、公益林保護等級、

次要

商品林經營等級、林地保護等級、人工林類型、植被覆蓋類型變化原因、基巖裸露、

項目

下木樹種、未成林造林地造林樹種、造林年度、造林密度、苗齡、苗木保存率、撫育

措施等的確定不應有錯。

5.跨角林樣地調查記錄是否正確無誤

6.樹高測定:是否符合要求?若否,超誤差的樣木樹高測定結果如下:

1.樣地號、海拔、坡向、坡位、坡度、土壤類型、土壤質地、土壤礫石含量、土壤厚

度、腐殖質厚度、枯枝落葉厚度等填寫正確無漏。

2.植被覆蓋類型面積等級、有無特殊對待、徑組、平均直徑、平均樹高、平均優勢高、

可及度、森林災害類型、森林災害等級、天然更新等級、經濟林產期、灌木平均高、

草本平均高、樣木標牌等的確定不應有錯。

3.郁閉度、灌木覆蓋度、草本覆蓋度、植被總覆蓋度,測定誤差應小于0.10或10個

(三)百分點。

其它4.毛竹株數、其他竹株數,誤差不大于3%。

項目5.林分年齡與齡組,增設和改設樣地的最大年齡誤差為一個齡級,復測樣地的最大年

齡誤差為間隔期年數。

6.植被樣方調查中,主要下木樹種的胸徑測量誤差小于0.3cm,樹高測量誤差小于3%。

7.植被樣方調查中,主要灌木種名稱、株數、平均高、平均地徑、蓋度,主要草本種

名稱、平均高、蓋度等的確定不應有錯。

8.其它類調查因子包括:樣地位臵圖、樣地類別、縣代碼及樣地所在的省、地、縣、

鄉、村、地貌、土壤坑、胸高線、周界記號、周界記錄等填寫正確無漏。

是否扣分

樣地總評分

合格合計

樣地存在的主要問題及處理意見:

調查員(簽字):調查時間:

檢查員(簽字):檢查時間:

17

附:評定標準

3.1.1重要項目

a)樣地固定標志,主要有固定標樁、定位樹等。

b)樣地位臵,對于增設與改設樣地,引線定位時引點定位誤差應小于地形圖上1mm

所代表的距離,引線方位角誤差小于1°,引點至樣點的測量距離誤差<1%;采用RTK

技術直接定位時,縱橫坐標定位誤差不超過1m。

c)每木檢尺株數,大于或等于8cm的應檢尺株數不允許有誤差;小于8cm的應

檢尺株數,允許誤差為5%,最多不超過3株。

d)胸徑測定,胸高直徑等于或大于20cm的樹木,胸徑測量誤差小于1.5%,測量

誤差在1.5%~3.0%的株數不能超過總株數的5%;胸徑小于20cm的樹木,胸徑測量誤

差小于0.3cm,測量誤差大于0.3cm小于0.5cm的株數不允許超過總株數的5%。

e)植被覆蓋類型的確定不應有錯。

3.1.2次要項目

a)樣地周界測量,增設與改設樣地周界測量閉合差應小于0.5%,復測樣地周界長

度誤差應小于1%。

b)固定樣木位臵圖,根據樣木方位角和水平距正確繪制,標明樣木編號,樣木相

對位臵的出錯率不大于3%。

c)樣木立木類型和檢尺類型及樹種(組)名稱等,出錯率不大于1%。

d)權屬、起源、森林類別、林種、優勢樹種、健康等級、樣木編號、植被類型、

自然度、林層結構、林齡結構、樹種結構、群落結構、公益林事權等級、公益林保護等

級、商品林經營等級、林地保護等級、人工林類型、植被覆蓋類型變化原因、基巖裸露、

下木樹種、未成林造林地造林樹種、造林年度、造林密度、苗齡、苗木保存率、撫育措

施等的確定不應有錯。

e)跨角林樣地調查記錄正確無誤。

f)樣木樹高測定,當樹高為10m以下時應小于3%,10m以上時應小于5%。

3.1.3其它項目

a)樣地號、海拔、坡向、坡位、坡度、土壤類型、土壤質地、土壤礫石含量、土

壤厚度、腐殖質厚度、枯枝落葉厚度等填寫正確無漏。

b)植被覆蓋類型面積等級、有無特殊對待、徑組、平均直徑、平均樹高、平均優

勢高、可及度、森林災害類型、森林災害等級、天然更新等級、經濟林產期、灌木平均

高、草本平均高、樣木標牌等的確定不應有錯。

c)郁閉度、灌木覆蓋度、草本覆蓋度、植被總覆蓋度,測定誤差應小于0.10或10

個百分點。

d)毛竹株數、其他竹株數,誤差不大于3%。

e)林分年齡與齡組,增設和改設樣地的最大年齡誤差為一個齡級,復測樣地的最

大年齡誤差為間隔期年數。

f)植被樣方調查中,主要下木樹種的胸徑測量誤差小于0.3cm,樹高測量誤差小

于3%。

g)植被樣方調查中,主要灌木種名稱、株數、平均高、平均地徑、蓋度,主要草

本種名稱、平均高、蓋度等的確定不應有錯。

h)其它類調查因子包括:樣地位臵圖、樣地類別、縣代碼及樣地所在的省、地、

縣、鄉、村、地貌、土壤坑、胸高線、周界記號、周界記錄等填寫正確無漏。

18

表3.2草原樣地調查因子質量評分

省(區、市):地(市):縣(市、森工局):樣地號:

類別調查因子扣分標準扣分

1.樣地未按要求布設,中心點偏離15m以上

2.樣地中心點、樣線終點未設臵固定標志

3.樣地、樣方、樣線未開展調查有一項不合格,該樣地直接

4.樣地規格填寫、樣線、觀測樣方未按照要求布設(位臵、評定為不合格

大小)

5.樣地地類、草原類、草原起源錯漏1項及以上

樣地中心點坐標、樣線終點坐標、植被結構、優勢草種每錯漏1項扣5分

誤差超過±10%的,每相差10

評樣線測定植被蓋度、裸斑面積比例,樣方測定植被蓋度、草群個百分點扣5分;干重與鮮

平均高度,測產樣方測定鮮草產量、干重與鮮重比例重比例不符合邏輯關系的扣

5分

毒害草、可食牧草識別錯誤每錯1種扣2分

項重要誤差超過±10%的,每相差10

枯落物總量、礫石覆蓋面積比例、鹽堿斑比例個百分點或不符合邏輯關系

因子的扣1分

誤差超過±20%的,每相差20

植物種數

個百分點扣2分

利用方式、利用強度每錯漏1項扣2分

海拔、坡度、坡向、土壤質地每錯漏1項扣2分

每缺漏1項扣1分,最多扣

樣地、樣方照片

10分

其它省(自治區、直轄市)、市(州、地區、盟)、縣(市、區、旗)、

每錯漏1項扣1分

因子鄉(鎮、蘇木)、行政村(嘎查)、調查人、調查日期等。

是否

樣地最終評分分扣分合計分

合格

調查員(簽字):調查時間:

檢查員(簽字):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