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裝備提升橋的重型商用車及列車特殊要求》
(征求意見稿)
編制說明
一、工作簡況
1.任務來源
重型商用車提升橋技術可以有效改善車輛空載及少量載荷行駛時的燃油經(jīng)濟性,減少輪
胎磨損,在歐洲重型商用車市場上載貨車、牽引車以及工程車等產品中已有較為廣泛的應用,
特別是公路運輸車輛,歐洲三軸以上重型商用車基本均裝備了提升橋。國內提升橋的存在也
已有較長時間,最早可追溯到上世紀70年代,隨著空氣彈簧技術的發(fā)展,提升橋懸架系統(tǒng)
由原來的板簧結構、液壓結構逐步過渡到空氣懸架結構,并且提升橋的控制系統(tǒng)也可以通過
電控系統(tǒng)實現(xiàn),相比于歐洲,國內提升橋技術水平已經(jīng)不再落后,目前在四軸載貨車、三軸
牽引車上已開始應用,工業(yè)和信息化部裝備工業(yè)發(fā)展中心自2020年起允許申報裝備提升橋
的車輛公告。但如果提升橋技術未得到合理設計(如車輛滿載但提升橋不承載)或合理使用
(如車輛滿載但提升橋不落地),就會對車輛安全運行帶來隱患,為促進提升橋技術的合理
應用,保證整車的行駛安全性,全國汽車標準化技術委員會整車分技術委員會(以下簡稱整
車分委會)組織開展本標準的制定預研工作,在前期工作的基礎上提交了對本標準進行制定
的立項申請。
工業(yè)和信息化部于2022年11月下達了2022年第三批行業(yè)標準制修訂和外文版項目計
劃,其中包括制定行業(yè)標準《裝備提升橋的重型商用車及列車特殊要求》,項目編號為2022-
1940T-QC。
2.工作過程
2.12020年11月,在成都組織召開的行業(yè)技術研討會上,對本標準的制定可行性進行
了首次研討,鑒于提升橋技術的應用對于重型商用車節(jié)能具有重要意義,制定相關標準有利
于規(guī)范提升橋的合理應用,防止“假橋”,參會代表認同該項標準建立必要性,標準進入預
研階段。此后開展了一年半左右的行業(yè)分析、數(shù)據(jù)收集及與歐盟相關標準的對比分析等工作,
并初步提出標準預研階段草案。
2.22022年7月,以線上形式召開商用車相關標準的研討會議,對標準草案進行了討
論:
1)標準堅持兩個原則:一是要避免“假橋”在市場上大量出現(xiàn),主要通過提升、落地、
承載等技術要求實現(xiàn);二是要避免實際使用過程中的不規(guī)范操作(如滿載仍將橋提升),由
于標準對駕駛者個人的約束力較弱,因此通過自動降落的技術要求予以保證。
2)標準范圍主要適用于三軸以上中重型商用車及列車。
3)規(guī)定了提升橋布置的位置、提升高度、數(shù)量等。
1
《裝備提升橋的重型商用車及列車特殊要求》(征求意見稿)編制說明
4)提出車輛滿載下提升橋分配的最小軸荷要求,主要避免“假提升橋”。
5)對裝備提升橋后可能因車輛狀態(tài)帶來變化的性能提出要求,如側傾穩(wěn)定性、制動、
ABS、通過性、驅動幫助、控制與提示、使用說明等。
6)一汽解放補充提出目前標準技術要求中更側重于對于電動結構/技術方面的規(guī)定,對
于一些機械方面的規(guī)定(例如通過機械結構提升的橋)標準里面是否予以考慮,驅動幫助功
能也有類似情形。
7)陜汽補充提出驅動橋低速提升時關于3km/h的速度,此時商用車通常是制動狀態(tài),
反而不利于提升。
2.32022年10月25日,標準起草組第一次會議在江蘇鹽城召開,全體與會人員就標準
草案進行了研討:
1)提升橋的術語與定義中,“三軸及以上貨車”描述不全面,未考慮掛車,與適用范
圍不符,建議對提升橋的驅動形式建議不做要求,取消“該橋可以是驅動橋也可是非驅動橋”
描述或修改為備注。
2)建議增加“驅動幫助”的術語定義。
3)提升橋的位置,建議取消限制性要求,將“提升橋必須位于……”改為“提升橋宜
位于……”。結合掛車企業(yè)意見,調整掛車提升橋布置位置。
4)經(jīng)討論,建議維持提升橋離地高度“≥70mm”的要求;針對整車高度可以切換控制
的可調節(jié)車輛,提升橋的高度測量條件在試驗要求中明確,如何平衡提升橋提升高度和車輛
降低高度之間的關系,作為產品質量控制指標,由企業(yè)自行把控。
5)建議對同一車輛提升橋的數(shù)量不做要求,車輛滿載符合整車法規(guī)要求即可。
6)提升橋的使用:2020年6月裝備中心發(fā)布的《關于規(guī)范裝備“可提升橋”的貨車及
半掛車產品準入的通知》中規(guī)定提升橋僅允許在空載下進行提升,結合歐洲提升橋產品的使
用情況,車輛在滿足軸荷要求的前提下,車輛有一定承載時允許提升有利整車的使用經(jīng)濟性,
部分進口產品也具有類似功能。
7)驅動幫助為附加、非必要功能,針對驅動幫助時的軸荷轉移、性能要求等建議取消,
只保留驅動幫助啟動時需有明確的標示顯示,用于提醒駕駛員(點亮+閃爍強提醒);建議
取消對驅動幫助自動解除的車速限值要求。
8)臨近軸的最大軸荷限值建議增加鄰近非驅動橋的軸荷要求,并調整表述內容,消除
歧義。
9)建議取消“車輛行駛過程中,提升橋不應自動降落”,以適應復雜路況下企業(yè)設計
邏輯。
10)建議保留對提升橋狀態(tài)予以標識的要求,但不規(guī)定具體符號(或者給出引導性建議),
避免企業(yè)因此修改模具。
11)提升橋為驅動橋時,建議取消提升時的車速限值要求,此為市場競爭限值,企業(yè)自
2
《裝備提升橋的重型商用車及列車特殊要求》(征求意見稿)編制說明
行控制。
12)增加防飛濺要求的試驗方法。
2.42023年3月21日,標準起草組第二次工作會議在無錫召開,來自公安部交通管理
科學研究所、中國汽車技術研究中心有限公司(以下簡稱中汽中心)及標準起草組成員單位
的20余位專家對標準進行了研討:
1)考慮到牽引桿掛車、中置軸掛車在應用提升橋技術面的合理性不足,進一步明確適
用范圍為N3類車輛、O4類半掛車及其組成的汽車列車。
2)基于運行安全考慮對提升橋的布置位置和數(shù)量進行調整,布置位置方面不允許轉向
前橋(無論單橋還是雙橋)提升,但允許有隨動轉向功能的后橋提升,故限定在僅允許車輛
總長中心位置以后的車橋具備升降功能;數(shù)量方面N3類車輛和半掛車均只允許提升1軸,
汽車列車最多允許提升2軸;研討中發(fā)現(xiàn)半掛車提升橋的布置位置依據(jù)歐洲法規(guī)推斷結論
與我國掛車企業(yè)反饋的情況不一致,需進一步調研。
3)提升橋提升后輪胎離地間隙,需要考慮低鞍座車型的適用高度,充分調研各企業(yè)意
見;同時調整該技術要求為車輛通過性要求的細分條目。
4)基于對新能源車電驅動橋的考慮,將動力中斷裝置改為動力中斷功能。
5)鑒于GB7258中已經(jīng)對輪胎規(guī)格進行了要求,建議刪除4.1.4條關于輪胎規(guī)格一致
的要求。
6)標準原4.2.1條表1中最小軸荷限值作為明確的下限應為具體數(shù)值,取消±15%的范
圍限定。
7)標準原4.3.2中關于提升橋自動落地的觸發(fā)條件界定不完整,對于車輛申報總質量
小于GB1589限值的車輛,需要增加依據(jù)其申報質量(軸荷)自動落地的觸發(fā)條件,以保證
行駛安全;同樣出于行駛安全考慮,增加車輛速度作為自動落地的觸發(fā)條件之一。
8)為便于管理及用戶應用,增加提升橋提醒信號的標識要求,并進一步完善提醒信號
的布置位置。
9)增加提升橋系統(tǒng)可靠性要求,保證使用周期內的安全性。
10)增加提升橋可做出升降動作時的車速限定要求,保證車輛的行駛安全性;同時刪除
提升橋低速提升的要求。
11)對車輛有關提升橋方面的使用說明書內容進行完善,指導正確使用,保證行車安全。
12)車輛性能對應的工況條件依據(jù)調整后的觸發(fā)條件進行完善并在制動性能章節(jié)做相
應補充。
13)標準有關車輛側翻穩(wěn)定性要求,考慮引用GB7258并保持一致,不再另行提出側
翻穩(wěn)定性要求。
14)歐盟法規(guī)中對于提升橋車輛的外擺值可增大至1m(普通車為0.8m),考慮到GB
1589對外擺值的規(guī)定,本標準引用GB1589,有關提升橋技術對外擺值的研究在后續(xù)試驗
3
《裝備提升橋的重型商用車及列車特殊要求》(征求意見稿)編制說明
過程中繼續(xù)開展,研究成果推薦給GB1589修訂研究組。
15)依據(jù)技術要求的變化對試驗方法相應調整,其中有關提升橋控制的試驗,建議N3
類車輛、半掛車、汽車列車分別描述,表達更清晰。
16)提升橋輪胎離地間隙試驗作為通過性試驗的一種。
2.52023年9月13日,標準起草組第三次工作會議在南通召開,標準起草組成員就標
準草案進行再次研討:
1)重汽、中汽研檢測(天津)、中汽研檢測(武漢)、襄陽達安等單位就已開展的提
升橋驗證試驗情況進行了介紹,覆蓋了牽引車、載貨車等車型,相關試驗結果達到了標準草
案規(guī)定的要求。
2)有與會代表提出是否考慮雙轉向軸的第二軸提升,經(jīng)過討論,認為在第二次起草組
會議上,主管部門已從車輛安全運行的角度不建議提升,本次會議尊重第二次會議的共識。
同時修改表述形式“提升橋應位于車輛第一軸與最后一軸連線中點之后”,相應刪除“車輛
縱向中心平面”術語和定義。
3)為避免提升橋不承載的問題,標準規(guī)定了滿載狀態(tài)下提升橋的軸荷分配要求,但由
于并非所有車輛滿載均達到GB1589規(guī)定的極限值,經(jīng)過研討取消原表1規(guī)定的“最小軸
荷要求”,采用“滿載狀態(tài)下提升橋分配的軸荷應符合生產企業(yè)的設計要求”,相應在使用
說明書章節(jié)增加“滿載狀態(tài)下提升橋的設計軸荷”。
4)提升橋“控制開關”修改為“操縱裝置”,提升橋狀態(tài)提醒信號和操縱件標志引用
ISO2575。
5)修改提升橋自動落地的觸發(fā)條件,取消原表2“鄰近軸最大軸荷限值”要求,采用
“應在距離提升橋最近的軸或軸組的軸荷達到生產企業(yè)規(guī)定的最大設計軸荷或GB1589規(guī)
定的最大允許軸荷限值(取較小值)之前自動落地”;另有代表提出依據(jù)GB/T3730.2,“最
大允許軸荷”與上述表述意思一致,經(jīng)過研討,全文依據(jù)GB/T3730.2梳理修改。
6)關于提升橋自動落地后不能再次提升的要求,增加限定條件“如果車輛載荷未減少”。
7)本標準為產品性能要求類標準,取消“在車輛生命周期內,應能保證提升橋系統(tǒng)正
常工作”要求。提升橋系統(tǒng)失效時以視覺信號或聽覺信號的形式向駕駛員發(fā)送報警信號的要
求改為推薦、鼓勵性要求。
8)對側傾穩(wěn)定性、制動等性能的臨界條件表述進行修改,簡化為“提升橋處于提升狀
態(tài),車輛總質量達到各承載軸的最大允許軸荷之和”,各試驗條件相應修改。
9)對提升橋“提升”與“落地”狀態(tài)通道圓及外擺值的規(guī)定保持與GB1589一致。
10)明確具備驅動幫助功能時應設置信號裝置和操縱裝置,給出推薦的標志符號,引用
ISO2575。
11)關于提升橋對車輛操控安全性的影響和驗證,經(jīng)過討論,與會代表認為保留“提升
橋提升狀態(tài)下,轉向軸的軸荷應不小于此時車輛總質量的20%”要求是有必要的,并增加
4
《裝備提升橋的重型商用車及列車特殊要求》(征求意見稿)編制說明
對應的試驗方法描述。
12)補充防飛濺系統(tǒng)、提升橋動作速度限制、提升橋布置位置、動力中斷、故障及信號
確認等試驗描述。
13)有企業(yè)建議增加ESC、AEBS等性能要求,考慮到現(xiàn)行強制性標準或產品準入中對
于常規(guī)車輛未做要求,本標準暫不考慮,待相關要求在常規(guī)車輛上強制實施時,再對本標準
做適應性修訂。
3.起草單位及分工情況
3.1起草單位及起草人信息
本文件起草單位:安徽江淮汽車集團股份有限公司、中國汽車技術研究中心有限公司、
中國重型汽車集團有限公司等。
本文件主要起草人:略。
3.2標準起草分工情況
安徽江淮汽車集團股份有限公司主要負責標準文本及編制說明的編寫、調研行業(yè)數(shù)據(jù)及
分析以及開展國內外標準對比分析。
中國汽車技術研究中心有限公司主要負責標準項目協(xié)調推進、組織標準行業(yè)研討,對技
術內容進行論證,開展國內外標準對比分析等。
中國重型汽車集團股份有限公司主要負責標準內容校對,試驗車輛的開發(fā)與試制及開展
驗證試驗等相關工作。
其他起草單位及起草人,主要參與標準研討,標準文本校對,技術指標的確定和結果的
評定等,開展相關的驗證試驗,并對標準編寫提出意見及建議。
二、汽車行業(yè)標準編制原則和確定汽車行業(yè)標準主要內容的依據(jù)
1.編制原則
(1)協(xié)調性原則。本標準作為汽車行業(yè)技術標準,在編寫過程中充分考慮了與GB1589、
GB7258、GB12676、GB/T12540、ISO2575、EU2021/535等國內外相關標準法規(guī)的協(xié)調。
(2)科學性原則。本標準在編寫過程中,充分聽取了商用車整車企業(yè)、掛車企業(yè)的建
議,調研了相關產品,并調研了解歐洲相關產品技術應用情況,保證技術內容的準確性、科
學性。
(3)準確定位原則。標準定位于為裝配提升橋的重型商用車提出相關的技術要求,滿
足裝配提升橋的重型商用車的合理開發(fā)及合理使用需求,體現(xiàn)在重型商用車裝配提升橋的布
置要求、軸荷要求、提升橋控制與提示要求以及相關的性能要求及試驗方法。
(3)規(guī)范性原則。本標準的在編寫過程中按照GB/T1.1—2020《標準化工作導則第
1部分:標準化文件的結構和起草規(guī)則》等相關標準給出的規(guī)則起草。
2.標準主要內容依據(jù)
5
《裝備提升橋的重型商用車及列車特殊要求》(征求意見稿)編制說明
本標準的主要內容分為:范圍、規(guī)范性引用文件、術語和定義、裝配提升橋車輛所需滿
足的特殊技術要求及相應的試驗方法等五個章節(jié),具體內容介紹說明如下:
2.1標準適用范圍
本文件規(guī)定了裝備提升橋的重型商用車及列車特殊的技術要求和試驗方法。
本文件適用于裝備提升橋的N3類車輛、O4類半掛車及其組成的汽車列車。
說明
本標準為規(guī)定裝配提升橋的重型商用車,同時中置軸掛車和牽引桿掛車不適用提升
橋技術,因此適用范圍界定為N3類車輛、O4類半掛車及其組成的汽車列車。
2.2術語和定義
提升橋lifeaxle
三軸及以上車輛上裝備的可以實現(xiàn)提升與降落、具有承載功能的車橋。
驅動幫助drivingassistance
為提高車輛在濕滑路面或爬坡時的動力性,通過臨時提高驅動軸的軸荷,增加輪胎附著
力,進而實現(xiàn)車輛驅動性能提高的功能。
說明
在GB/T3730.1、GB/T3730.2的界定下,為便于標準編寫和使用,新增了提升橋、
驅動幫助等術語和定義。
2.3裝備及布置要求
1)N3類車輛的提升橋應位于車輛第一軸與最后一軸連線中點之后,提升橋數(shù)量應為一
根。
2)Q3類半掛車提升橋數(shù)量應為一根。
3)如驅動軸為提升橋時,應設計有動力中斷功能。
說明
1.基于車輛行駛安全性考慮,結合當前車輛的實際狀態(tài),經(jīng)討論規(guī)定裝配提升橋的
數(shù)量N3類為1根,且位于車輛后半部分,掛車也應為1根;
2.針對驅動橋提升的狀態(tài),基于車輛行駛安全,要求提升后輪胎不能轉動,即不再
有動力輸入。
2.4軸荷限值要求
1)提升橋應具有相應的承載能力,滿載狀態(tài)下提升橋分配的軸荷應符合生產企業(yè)的設
計要求。
2)裝備提升橋的車輛在滿載狀態(tài)下,各軸的最大軸荷應符合GB1589要求。
3)提升橋“提升”狀態(tài)下,轉向軸的軸荷應不小于此時車輛總質量的20%。
說明
1.對裝配提升橋的車輛滿載時的提升橋的軸荷分配進行要求,防止車輛軸荷分配不
均,提升橋載荷過小,出現(xiàn)“假提升橋”;
6
《裝備提升橋的重型商用車及列車特殊要求》(征求意見稿)編制說明
2.車輛滿載狀態(tài)下各軸最大軸荷按照GB1589規(guī)定執(zhí)行;
3.基于提升橋對車輛操控安全性的影響考慮,參照GB7258中規(guī)定,提升橋提升狀
態(tài)下,轉向軸的軸荷應不小于此時車輛總質量的20%。
2.5控制與提示要求
1)在駕駛員易于觀察位置應設置提升橋狀態(tài)信號裝置,信號裝置的標志宜采用圖1或類
似符號,標志應符合ISO2575的要求:
圖1提升橋狀態(tài)標志符號
2)車輛應設置提升橋操縱裝置,控制提升橋的提升與降落。操縱裝置上的標志宜采用
圖1或類似符號,標志應符合ISO2575的要求。
3)提升橋應具有自動降落功能,且應在距離提升橋最近的軸或軸組的軸荷達到最大允
許軸荷之前自動降落至“落地”狀態(tài)。
4)車輛提升橋因觸發(fā)4.3.3規(guī)定的條件處于“落地”狀態(tài)后,如果車輛裝載狀態(tài)未發(fā)生
變化,促動提升橋操縱裝置,提升橋應不能提升。
5)提升橋控制系統(tǒng)失效時,宜以視覺信號或聽覺信號的形式向駕駛員發(fā)送易于識別的
報警信號。
6)車輛速度超過15km/h時,提升橋應不能提升或降落。
說明
1.提出提升橋的控制和狀態(tài)信號標示,用于顯示提升橋的狀態(tài);
2.規(guī)定提升橋自動落地功能主要目的是確保車輛承載軸超過最大允許軸荷后,提升
橋可自動落地,避免駕駛員遺忘或故意使提升橋不承載,導致軸荷超限帶來安全隱患;
3.規(guī)定提升橋自動落地后無法再次提升的要求,主要是保證裝備提升橋的車輛滿載
時各軸軸荷分配合理,不會因人為干預而提升;
4.基于車輛安全考慮,并結合現(xiàn)有國內外裝配提升橋的車型的技術狀態(tài),提出了提
升橋可提升、降落的車輛速度限制要求。
2.6整車性能要求
1)側傾穩(wěn)定性
車輛空載、提升橋“提升”狀態(tài)下,車輛側傾穩(wěn)定角應符合GB7258的要求。
車輛空載、提升橋“落地”狀態(tài)下,車輛側傾穩(wěn)定角應符合GB7258的要求。
提升橋處于“提升”狀態(tài),車輛總質量達到各承載軸的最大允許軸荷之和,車輛側傾穩(wěn)
定角應符合GB7258對車輛滿載狀態(tài)下的要求。
車輛滿載狀態(tài)下,車輛側傾穩(wěn)定角應符合GB7258的要求。
7
《裝備提升橋的重型商用車及列車特殊要求》(征求意見稿)編制說明
2)制動性能
車輛空載、提升橋“提升”狀態(tài)下,制動性能應符合GB12676的要求。
車輛空載、提升橋“落地”狀態(tài)下,制動性能應符合GB12676的要求。
提升橋處于“提升”狀態(tài),車輛總質量達到各承載軸的最大允許軸荷之和,制動性能應
符合GB12676規(guī)定的車載滿載狀態(tài)對應的性能要求。
車輛滿載狀態(tài)下,制動性能應符合GB12676的要求。
3)防抱制動性能
車輛空載、提升橋“提升”狀態(tài)下,防抱制動性能應符合GB/T13594的要求。
車輛空載、提升橋“落地”狀態(tài)下,防抱制動性能應符合GB/T13594的要求。
提升橋處于“提升”狀態(tài),車輛總質量達到各承載軸的最大允許軸荷之和,防抱制動性
能應符合GB/T13594規(guī)定的車輛滿載狀態(tài)對應的性能要求。
車輛滿載狀態(tài)下,防抱制動性能應符合GB/T13594的要求。
4)通過性
車輛在提升橋“提升”和“落地”狀態(tài)下的通道圓及外擺值均應符合GB1589的要求。
車輛空載、提升橋“提升”狀態(tài)下,提升橋輪胎離地間隙應不小于70mm。
5)驅動幫助
如車輛具備驅動幫助功能,應設置驅動幫助信號裝置和操縱裝置,信號裝置和操縱裝置
的標志應符合ISO2575的要求,宜采用圖2或類似符號。
圖2驅動幫助標志符號
說明
1.車輛的側傾性能,制動性能,防抱性能以及通過性要求參照2020年6月工業(yè)
和信息化部裝備工業(yè)發(fā)展中心發(fā)布的《關于規(guī)范裝備“可提升橋”的貨車及半掛車產
品準入的通知》中的規(guī)定,結合現(xiàn)有標準進行規(guī)定。此外,為保證車輛少量裝載時提
升橋提升狀態(tài)下的車輛行駛安全性,增加了車輛在半載狀態(tài)(提升橋處于“提升”狀
態(tài),車輛總質量達到各承載軸的最大允許軸荷之和)時的相應的性能要求;
2.針對國內道路減速帶高度(50mm)并結合國內外提升橋車輛的提升高度統(tǒng)
計,制定了提升橋離地高度不小于70mm的要求;
3.參考國外車輛做法,并基于國內提升橋車型的特點,對具備驅動幫助的車輛,
針對驅動幫助提出了信號裝置和操縱裝置的參考要求。
2.7防飛濺系統(tǒng)
8
《裝備提升橋的重型商用車及列車特殊要求》(征求意見稿)編制說明
車輛在提升橋“提升”和“落地”狀態(tài)下,防飛濺系統(tǒng)應覆蓋所有車輪,其性能應滿足
GB34659的要求。
說明
基于提升橋“提升”、“落地”位置不同的特點,參照GB34659提出裝備提升橋
時還應繼續(xù)符合防飛濺系統(tǒng)標準提出的要求,以保持與強制性標準的協(xié)調統(tǒng)一。
2.8使用說明
裝備提升橋的車輛的產品使用說明書應用文字標明與車型(整車型號)相一致的以下結
構參數(shù)和技術特征,必要時還應用圖案輔助說明:
——提升橋的布置位置;
——提升橋的操作說明;
——提升橋狀態(tài)信號標志的含義;
——驅動幫助信號標志的含義(如有);
——滿載狀態(tài)下提升橋的設計軸荷。
說明
為便于用戶使用,經(jīng)討論增加提升橋使用說明的內容。
三、主要試驗(或驗證)情況分析
本標準制定過程中對牽引車、載貨車、半掛車等車型開展了試驗驗證工作,試驗結果均
符合標準規(guī)定的相關內容。
3.16×2提升橋牽引車
1.試驗樣車參數(shù)
項目參數(shù)
軸距(mm)3300+1400
整車最大總質量及軸荷(kg)25000(7000/18000)
軸數(shù)及布置3,第一軸轉向/第二軸驅動/第三軸可提升
驅動型式6×2
最大設計車速(km/h)110
制動力調節(jié)方式EBS
行車制動系型式雙回路氣壓制動
應急制動系型式與行車制動系結合
駐車制動系型式彈簧儲能斷氣制動
懸架結構形式(前/后)非獨立式鋼板彈簧懸架/空氣懸架
ABS系統(tǒng)類型EBS+ESC
ABS系統(tǒng)控制方式6S/6M
2.試驗結果
1)提升橋功能檢查
9
《裝備提升橋的重型商用車及列車特殊要求》(征求意見稿)編制說明
項目技術要求檢驗結果
提升橋位置N3類車輛的提升橋應位于車輛縱向中心平面之車輛類型:N3
及數(shù)量后,提升橋數(shù)量應為一根。位置:第三軸數(shù)量:1根
如驅動橋為提升橋時,應設計有動力中斷功
驅動橋提升提升橋不是驅動橋。
能,提升狀態(tài)的驅動橋無動力輸入。
提升橋控制在駕駛員的觸及范圍內應設計有提升橋的提升駕駛室內頂部控制面板;
開關控制開關,控制提升橋的提升與落地。駕駛員座椅左側下方控制手柄。
狀態(tài)符號位置:儀表盤
提升狀態(tài)符在駕駛員易于觀察位置應設計提升橋狀態(tài)提醒
號信號,用于顯示提升橋的狀態(tài)。
提升橋具備有驅動幫助功能的車輛,驅動幫助
功能激活后應有明顯的信息提示駕駛員。如采有驅動幫助功能
驅動幫助功用圖形符號,可參:
能與符號
當臨近軸荷大于11.5t時,提升橋自
提升橋應具有自動落地功能,自動落地功能應
動落地,自動落地功能在靜止或車速
自動落地功在靜止或車速不大于15km/h時實現(xiàn)。
不大于15km/h時實現(xiàn)。
能
提升橋自動落地后,人為操作提升控制系統(tǒng),人為操作提升控制系統(tǒng),提升橋無法
提升橋應無法提升。提升。
控制系統(tǒng)失效時,發(fā)出故障提醒信
號。
故障提醒信
控制系統(tǒng)失效時,應發(fā)出故障提醒信號
號
裝備提升橋的車輛的產品使用說明書應用文字
使用說明書包含與車輛一致的結構和
使用說明標明與車型(整車型號)相一致的以下結構參
技術特征說明。
數(shù)和技術特征
2)軸荷檢測
載荷轉向軸軸荷占比驅動軸荷占比
提升橋狀態(tài)軸荷(kg)
狀態(tài)標準要求檢驗結果標準要求檢驗結果
一軸4777
二軸2463
落地56.40%----29.09%
三軸1227
空載整備質量8467
≥20%
一軸4254
提升二軸421350.24%----49.76%
整備質量8467
半載提升一軸649035.86%≥25%64.14%
10
《裝備提升橋的重型商用車及列車特殊要求》(征求意見稿)編制說明
二軸11610
總質量18100
一軸6876
二軸9228
滿載落地27.77%≥25%37.27%
三軸8656
總質量24760
3)側傾穩(wěn)定性
檢驗結果
車輛狀態(tài)標準要求
左側右側
空載提升≥35°35.1°35.1°
空載落地≥35°35.1°35.1°
4)制動性能
A.空載狀態(tài)
檢驗項試驗結果
試驗車速標準要求
目提升橋提升提升橋落地
制動距離(m)≤36.724.924.4
MFDD(m/s2)≥5.07.777.81
空檔控制力≤700370375
60km/h在車速超過15km/h時未發(fā)生車輪抱在車速超過15km/h時未發(fā)生車輪抱
死、車輛未偏離3.7m寬的試驗跑道死、車輛未偏離3.7m寬的試驗跑道
及無異常振動及無異常振動
制動距離(m)≤15.49.89.7
MFDD(m/s2)≥4.08.268.26
0型試發(fā)動機結控制力≤700360365
驗合33km/h在車速超過15km/h時未發(fā)生車輪抱在車速超過15km/h時未發(fā)生車輪抱
死、車輛未偏離3.7m寬的試驗跑道死、車輛未偏離3.7m寬的試驗跑道
及無異常振動及無異常振動
制動距離(m)≤73.849.148.8
MFDD(m/s2)≥4.07.287.23
發(fā)動機結控制力≤700370362
合88km/h在車速超過15km/h時未發(fā)生車輪抱在車速超過15km/h時未發(fā)生車輪抱
死、車輛未偏離3.7m寬的試驗跑道死、車輛未偏離3.7m寬的試驗跑道
及無異常振動及無異常振動
制動距離(m)≤33.825.928.5
MFDD(m/s2)≥2.23.163.00
前失效控制力≤7005560
應急制
40km/h在車速超過15km/h時未發(fā)生車輪抱在車速超過15km/h時未發(fā)生車輪抱
動性能
死、車輛未偏離3.7m寬的試驗跑道死、車輛未偏離3.7m寬的試驗跑道
及無異常振動及無異常振動
制動距離(m)≤33.820.819.4
11
《裝備提升橋的重型商用車及列車特殊要求》(征求意見稿)編制說明
MFDD(m/s2)≥2.24.885.30
控制力≤7006064
后失效
在車速超過15km/h時未發(fā)生車輪抱在車速超過15km/h時未發(fā)生車輪抱
40km/h
死、車輛未偏離3.7m寬的試驗跑道死、車輛未偏離3.7m寬的試驗跑道
及無異常振動及無異常振動
制動距離(m)≤33.813.312.0
儲能裝MFDD(m/s2)≥2.27.667.51
置容量控制力≤700365361
40km/h
制動性在車速超過15km/h時未發(fā)生車輪抱在車速超過15km/h時未發(fā)生車輪抱
能死、車輛未偏離3.7m寬的試驗跑道死、車輛未偏離3.7m寬的試驗跑道
及無異常振動及無異常振動
制動距離(m)≤33.814.112.7
儲能裝MFDD(m/s2)≥2.26.826.82
置報警控制力≤700355363
40km/h
后制動在車速超過15km/h時未發(fā)生車輪抱在車速超過15km/h時未發(fā)生車輪抱
性能死、車輛未偏離3.7m寬的試驗跑道死、車輛未偏離3.7m寬的試驗跑道
及無異常振動及無異常振動
B.半載提升及滿載狀態(tài)
檢驗項試驗車試驗結果
標準要求
目速半載提升滿載
制動距離(m)≤36.733.429.3
MFDD(m/s2)≥5.05.107.15
空檔控制力≤700376379
60km/h在車速超過15km/h時未發(fā)生車輪抱在車速超過15km/h時未發(fā)生車輪抱
死、車輛未偏離3.7m寬的試驗跑道死、車輛未偏離3.7m寬的試驗跑道及
及無異常振動無異常振動
制動距離(m)≤15.414.711.6
MFDD(m/s2)≥4.05.206.68
發(fā)動機
0型試控制力≤700367375
結合
驗在車速超過15km/h時未發(fā)生車輪抱在車速超過15km/h時未發(fā)生車輪抱
33km/h
死、車輛未偏離3.7m寬的試驗跑道死、車輛未偏離3.7m寬的試驗跑道及
及無異常振動無異常振動
制動距離(m)≤73.857.943.9
MFDD(m/s2)≥4.05.247.06
發(fā)動機
控制力≤700379364
結合
在車速超過15km/h時未發(fā)生車輪抱在車速超過15km/h時未發(fā)生車輪抱
80km/h
死、車輛未偏離3.7m寬的試驗跑道死、車輛未偏離3.7m寬的試驗跑道及
及無異常振動無異常振動
I型試制動距離(m)≤45.937.328.5
60km/h
驗MFDD(m/s2)≥4.04.796.87
12
《裝備提升橋的重型商用車及列車特殊要求》(征求意見稿)編制說明
控制力≤376340355
制動距離(m)≤33.827.127.7
MFDD(m/s2)≥2.23.293.45
前失效控制力≤7006665
40km/h在車速超過15km/h時未發(fā)生車輪抱在車速超過15km/h時未發(fā)生車輪抱
死、車輛未偏離3.7m寬的試驗跑道死、車輛未偏離3.7m寬的試驗跑道及
應急制及無異常振動無異常振動
動性能制動距離(m)≤33.827.431.2
MFDD(m/s2)≥2.23.422.33
后失效控制力≤7007074
40km/h在車速超過15km/h時未發(fā)生車輪抱在車速超過15km/h時未發(fā)生車輪抱
死、車輛未偏離3.7m寬的試驗跑道死、車輛未偏離3.7m寬的試驗跑道及
及無異常振動無異常振動
制動距離(m)≤33.817.016.0
儲能裝MFDD(m/s2)≥2.24.534.82
置容量控制力≤700355354
40km/h
制動性在車速超過15km/h時未發(fā)生車輪抱在車速超過15km/h時未發(fā)生車輪抱
能死、車輛未偏離3.7m寬的試驗跑道死、車輛未偏離3.7m寬的試驗跑道及
及無異常振動無異常振動
制動距離(m)≤33.818.918.3
儲能裝MFDD(m/s2)≥2.24.304.34
置報警控制力≤700358361
40km/h
后制動在車速超過15km/h時未發(fā)生車輪抱在車速超過15km/h時未發(fā)生車輪抱
性能死、車輛未偏離3.7m寬的試驗跑道死、車輛未偏離3.7m寬的試驗跑道及
及無異常振動無異常振動
駐車制MFDD(m/s2)≥1.52.763.53
動系統(tǒng)停車前瞬時減速
30km/h≥1.53.454.75
(動度(m/s2)
態(tài))控制力≤6005560
5)防抱制動性能
A.制動類
試驗項試驗車試驗結果
標準要求
目速空載提升空載落地半載提升滿載落地
制動距離
ABS失≤33.819.418.822.623.7
(m)
效剩余
40km/hMFDD
制動效≥2.26.065.754.564.44
(m/s2)
能
踏板力≤70052496065
13
《裝備提升橋的重型商用車及列車特殊要求》(征求意見稿)編制說明
車輛任何部分
方向穩(wěn)定性不偏出3.7m未偏出未偏出未偏出未偏出
車道。
制動距離
≤33.8--------17.715.8
(m)
MFDD
能量消≥2.2--------5.055.27
(m/s2)
耗40km/h
踏板力≤700--------344365
試驗
車輛任何部分
方向穩(wěn)定性不偏出3.7m--------未偏出未偏出
車道。
B.附著系數(shù)利用率ε
試驗結果
標準要求試驗道路情況
空載提升空載落地半載提升滿載落地
低附著系數(shù)路面0.890.950.841.03
1.10≥ε≥0.75
高附著系數(shù)路面0.960.750.800.83
C.對開路面制動強度ZMALS
制動強度ZMALS≥0.75*
標準要求載荷情況路面情況kHkL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合伙人之間的服務合同協(xié)議
- 環(huán)保設備采購合同及銷售合同范本
- 科學學科教育敘事
- 房屋買賣合同委托協(xié)議
- 水療操作規(guī)范培訓課件
- 倉儲設備租賃合同
- 職場溝通課培訓
- 服務合同范本:物業(yè)管理服務合同范文
- 中小企業(yè)流動資金借款合同2025
- 建筑結構荷載規(guī)范
- 2025年上海浦東新區(qū)高三二模高考語文試卷試題(含答案)
- 廣東省清遠市清新區(qū)2025年中考一模語文試題(含答案)
- 工業(yè)級無人機適航認證顧問合同2025年爭議
- 2025餐飲服務承包經(jīng)營合同書
- 行政事業(yè)差旅費報銷培訓
- 光榮院建設可行性研究報告
- 2025年河南經(jīng)貿職業(yè)學院單招職業(yè)技能測試題庫完整版
- 2025年河南經(jīng)貿職業(yè)學院單招職業(yè)技能測試題庫往年題考
- 企業(yè)電動叉車充電安全管理辦法
- 養(yǎng)老服務中心經(jīng)濟效益分析
- 2025年度貨車司機招聘廣告發(fā)布合同3篇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