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2025學年高中歷史第三單元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的道路9社會主義市抄濟體制的建立課時分層作業含解析北師大版必修2_第1頁
2024-2025學年高中歷史第三單元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的道路9社會主義市抄濟體制的建立課時分層作業含解析北師大版必修2_第2頁
2024-2025學年高中歷史第三單元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的道路9社會主義市抄濟體制的建立課時分層作業含解析北師大版必修2_第3頁
2024-2025學年高中歷史第三單元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的道路9社會主義市抄濟體制的建立課時分層作業含解析北師大版必修2_第4頁
2024-2025學年高中歷史第三單元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的道路9社會主義市抄濟體制的建立課時分層作業含解析北師大版必修2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1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PAGE2-課時分層作業(九)(建議用時:35分鐘)1.某電視劇主題歌頌道:“我誕生在那一九七八,老爸說那一年改變真大,報紙上每天探討真理的標準,安徽的農夫偷著把土地包干,北京城開了一周的大會……”歌詞中的“大會”是指()A.中共七大 B.中共十一屆三中全會C.中共九大 D.中共十三屆二中全會B[依據材料中的時間提示“1978年”可知,應是中共十一屆三中全會的召開。]2.中共十一屆三中全會后,以家庭承包為主要形式的經營方式在我國農村普遍推行。這種方式()A.推動了生產資料全部制的重大變革B.是農村經濟體制改革的最終目標C.進一步豐富了我國公有制的形式D.適應了農村生產力發展的實際水平D[中共十一屆三中全會后,我國的農村經濟體制改革是在不觸動公有制的前提下進行的,故A、C兩項的敘述是錯誤的;改革經濟體制,是為了發展社會生產力,促進社會經濟的發展,因此,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適應了農村生產力發展的實際水平,故D項正確,B項錯誤。]3“分田到戶,包產到戶在那些已經運用機械生產的平原地區明顯是倒退。因為單干就要廢棄機耕實行畜耕和人耕……但是,農夫寧愿出力出汗也情愿分田到戶。”材料旨在說明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A.不符合基本國情B.阻礙了農業現代化C.不被民眾認可D.提高了農夫生產主動性D[材料“農夫寧愿出力出汗也情愿分田到戶”表明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調動了農夫的生產主動性,故選D項。]4.1984年3月,福建55名廠長經理聯名致信省委書記:請給我們“松綁”。這反映了企業要求()A.擴大經營自主權B.打破單一的公有制形式C.建立市場經濟體制D.全部權和經營權完全分別A[依據材料信息可知企業經理權力很小,希望政府削減對企業的干預,故選A項。]5.1983年,《人民日報》頭版發表《一快一慢說明什么》的文章,提到北京市順義縣投資建立燕京啤酒廠,一年就順當投產;山東省青島市的青島啤酒廠搞擴產,三年過去了連章都沒蓋全,“婆婆太多,相互掣肘”。這表明()A.單一的全部制結構已被突破B.城市經濟體制改革勢在必行C.多種經濟成分起先共同發展D.市場經濟改革成為社會共識B[題干中述及了兩個截然相反的事例,兩個事例充分證明因為“婆婆太多,相互掣肘”,城市經濟體制改革勢在必行,故選B項;單一的全部制結構已被突破材料無法體現,解除A項;以公有制經濟為主體,多種全部制經濟共同發展是在20世紀90年頭,這與題干時間不符,解除C項;市場經濟改革成為社會共識材料無法體現,解除D項。]6.1992年,鄧小平南方談話撥云見日、揚清激濁,再次把中國的思想解放推向高潮,也牽出了一個“東方風來滿眼春”的新局面。其中的“新局面”是指()A.啟動城市經濟體制改革B.開放大連等沿海港口城市C.發展農村鄉鎮企業D.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D[依據時間即可解除A、B、C三項,城市經濟體制改革始于1984年,1984年大連等沿海港口城市開放。1978年十一屆三中全會后,鄉鎮企業得到發展;1992年初,鄧小平先后在南方視察并發表南方談話,提出要搞好社會主義的市場經濟,故選D項。]7.視察中國經濟發展趨勢圖,其中經濟發展最快的時期是因為實行了()A.社會主義工業改造 B.社會主義國營經濟C.社會主義安排經濟 D.社會主義市場經濟D[由圖片信息可知,經濟發展最快的時期是1989-1994年,由所學學問可知,這一時期是我國向社會主義市場經濟轉變的時期,故選D項。]8.下面柱狀圖是1980—2006年中國市場指數部分年份測試結果,其呈現的改變反映了()A.南方談話促使中國市場經濟起步B.改革開放初期沒有市場經濟成分C.市場經濟的建立是改革深化的成果D.加入WTO后市場經濟發生了質變C[依據材料信息可知,改革開放初期的1980年已經有了市場經濟成分,故A、B兩項錯誤;1980—2006年中國市場指數不斷上升,說明經濟體制改革在不斷深化,故選C項;中國加入世貿組織(WTO)后仍舊是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沒有發生質變,故D項錯誤。]9.閱讀下列材料,回答問題。材料一“安排經濟不等于社會主義,資本主義也有安排;市場經濟不等于資本主義,社會主義也有市場。”“安排多一點還是市場多一點,不是社會主義與資本主義的本質區分,兩者都是經濟手段。”——鄧小平南方談話材料二會議主題報告內容選摘中共十四大我國經濟體制改革確定什么樣的目標模式,是關系整個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全局的一個重大問題。中共十五大我國處于社會主義初級階段,須要在公有制為主體的條件下發展多種全部制經濟。(1)依據材料一并結合所學學問,概括鄧小平講話的基本思想并指出其重大意義。(2)依據材料二并結合所學學問,指出中共十四大和十五大在建設社會主義經濟方面的理論貢獻。[解析]第(1)問“基本思想”,依據材料一“安排多一點還是市場多一點,不是社會主義與資本主義的本質區分,兩者都是經濟手段。”得出“安排”和“市場”都是經濟手段,不是社會主義和資本主義的本質區分;“意義”結合所學學問可知,鄧小平南方談話為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建立奠定了理論基礎,利用商品貨幣關系和市場機制來發展經濟。第(2)問“貢獻”,依據材料二“我國經濟體制改革確定什么樣的目標模式”并結合所學學問得出,十四大提出經濟體制改革的目標是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依據材料二“須要在公有制為主體的條件下發展多種全部制經濟”得出十五大提出以公有制為主體,多種全部制經濟共同發展。[答案](1)基本思想:“安排”和“市場”都是經濟手段,不是社會主義和資本主義的本質區分(社會主義也可以運用市場經濟體制)。意義:為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建立奠定了理論基礎;利用商品貨幣關系和市場機制來發展經濟。(2)貢獻:十四大提出經濟體制改革的目標是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十五大提出以公有制為主體,多種全部制經濟共同發展。10.中國鄉鎮企業行業分布表(單位:萬個)年份農業工業建筑業交通運輸業商、飲、服務業198229.2874.925.389.5817.01198823.28773.5295.58372.55623.23表中的數據改變說明,這一時期我國()A.城鄉一體化逐步實現B.工業結構趨于合理C.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已建立D.農村剩余勞動力大量轉移D[表格數據反映了1982年到1988年我國鄉鎮企業發展中,工業、建筑業、交通運輸業等非農產業快速增加,這一改變說明的農村剩余勞動力大量轉移,故選D項。]11.1991年3-4月間,上海《解放日報》接連發表多篇署名文章,呼吁進一步解放思想,“改革開放要有新思路”,認為“假如我們仍舊囿于‘姓社還是姓資’的詰難,那就只能坐失良機”。“新思路”是指()A.改革重心從農村轉向城市B.推行農業生產責任制C.完善安排經濟體制D.發展市場經濟D[依據材料中“呼吁進一步解放思想”“改革開放要有新思路”,認為“假如我們仍舊囿于‘姓社還是姓資’的詰難,那就只能坐失良機”可以看出事實上是主見由安排經濟向市場經濟轉變,發展市場經濟,故選D項。]12.李新回憶1978年后,“從機耕退到人耕,的確令人感到可笑”,但是“他們不惜出力出汗,也要把地種好……原來一匹大牲口不過1000元,小毛驢只賣三四百元,后來大牲口漲價到1500元以上,小毛驢更時興,漲到800元以上”。耕地牲口的價格猛漲證明了()A.農村土地全部制的改變B.人民公社舊體制的廢除C.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的推行D.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確立C[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的推行使以家庭為單位的農業生產組織形式回潮,導致耕牛價格上升,機耕數量的削減,與材料中“1978年后”相符,故選C項;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仍舊是土地公有制,解除A項;隨著家庭承包責任制的普遍推行,1983年,中心確定撤銷國家政權在農村的基層單位人民公社,解除B項;到21世紀初,我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確立,解除D項。]13.《現代漢語詞典》收錄的新詞匯反映和記錄了時代的變遷,下表為不同版本收錄的部分新詞匯。這主要反映了我國()年頭及版次收錄的部分新詞匯1978年第1版個體經濟、集體經濟、小農經濟、小商品經濟、安排經濟、商品經濟1996年第3版市場經濟、國有企業、民營企業、私營企業2012年第6版非公有制經濟、三資企業、鄉鎮企業A.工作重心由階級斗爭轉向經濟建設B.私營經濟漸漸成為國民經濟的主體C.經濟發展及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D.新時期經濟體制改革漸漸深化的歷程D[部分新詞匯的出現體現了國家對非公有制經濟的確定,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逐步建立,體現出經濟體制改革的深化,故選D項;C項在新詞匯中沒有反映,故解除;私營經濟漸漸成為國民經濟的主要組成部分,故解除;A項在1978年十一屆三中全會已經實現,故解除。]14.閱讀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模式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初期的工業化道路改革開放后的新型工業化道路特點由國家安排推動、重工業優先發展、以粗放型增長方式為主、排斥城市化、過分追求高速度、片面強調自食其力由信息化帶動、以集約型增長為主、發揮比較優勢和后發優勢、協調機械化與就業、產業結構逐步優化、與城鎮化適度同步、以經濟效益為中心、力求可持續發展——摘編自簡新華《中國經濟發展探究》解讀材料,提煉出一個觀點,并結合中國現代史的相關史實,加以論述。(要求:觀點合理明確,論述史論結合)[解析]本題主要考查中國經濟體制改革。依據材料可提煉觀點“經濟體制的變革增加了社會發展活力”,然后結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