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網聯摩托車和輕便摩托車 車載終端技術要求及試驗方法》_第1頁
《智能網聯摩托車和輕便摩托車 車載終端技術要求及試驗方法》_第2頁
《智能網聯摩托車和輕便摩托車 車載終端技術要求及試驗方法》_第3頁
《智能網聯摩托車和輕便摩托車 車載終端技術要求及試驗方法》_第4頁
《智能網聯摩托車和輕便摩托車 車載終端技術要求及試驗方法》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7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ICS

CCS

團體標準

T/CSAExx-20xx

智能網聯摩托車和輕便摩托車

車載終端技術要求及試驗方法

IntelligentConnectedMotorcycleandMoped

On-boardterminaltechnicalrequirementsandtestmethods

(征求意見稿)

在提交反饋意見時,請將您知道的該標準所涉必要專利信息連同支持性文件一并附上。

DraftingguidelinesforcommercialgradesstandardofChinesemedicinalmaterials

20xx-xx-xx發布20xx-xx-xx實施

中國汽車工程學會發布

I

T/CSAEXXXX-202X

智能網聯摩托車和輕便摩托車

車載終端技術要求及試驗方法

1范圍

本文件規定了智能網聯摩托車和輕便摩托車車載終端(以下簡稱車載終端)的術語和定義、

一般要求、功能要求、性能要求、試驗方法。

本文件適用于安裝應用在摩托車和輕便摩托車上用于采集、存儲和傳輸車輛狀態信息、故

障信息和各類傳感器及執行器數據的設備裝置。

本文件適用于摩托車和輕便摩托車。

2規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內容通過文中的規范性引用而構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條款。其中,注日期的

引用文件,僅該日期對應的版本適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

的修改單)適用于本文件。

GB/T5359.1摩托車和輕便摩托車術語第1部分:車輛類型

GB/T2423.18環境試驗第2部分:試驗方法試驗Kb:鹽霧,交變(氯化鈉溶液)

GB/T4208外殼防護等級(IP代碼)

GB/T28046.1道路車輛電氣及電子設備的環境條件和試驗第1部分:一般規定

GB/T28046.2道路車輛電氣及電子設備的環境條件和試驗第2部分:電氣負荷

GB/T28046.3道路車輛電氣及電子設備的環境條件和試驗第3部分:機械負荷

GB/T28046.4道路車輛電氣及電子設備的環境條件和試驗第4部分:氣候負荷

GB/T21437.2道路車輛自傳導和藕合引起的電騷擾第2部分:沿電源線的電瞬態傳導

GB/T21437.3道路車輛由傳導和藕合引起的電騷擾第3部分:除電源線外的導線通過容性

和感性藕合的電瞬態發射

GB/T17619機動車電子電器組件的電磁輻射抗擾性限值和測量方法

GB/T19951道路車輛靜電放電產生的電騷擾試驗方法

GB/T32960.2電動汽車遠程服務與管理系統技術規范第2部分:車載終端

T/CSAExx智能網聯摩托車和輕便摩托車車載終端通訊協議及數據格式

T/CSAExx智能網聯摩托車和輕便摩托車數據平臺技術要求

3術語和定義

GB/T5359.1界定的以及下列術語和定義適用于本文件。

3.1

智能網聯摩托車和輕便摩托車IntelligentConnectedMotorcycleandMoped

利用車載傳感器、控制器以及執行器和/或通信裝置,實現環境感知、智能決策、自動控制、

協同控制和/或信息交互的一類摩托車和輕便摩托車的總稱。

注1:環境感知、智能決策、自動控制以及協同控制等功能一般稱為智能功能,其中協同

控制功能一般需要網聯功能支持,如圖1所示。

1

T/CSAEXXXX-202X

注2:車輛利用通信技術實現與外界信息交互的功能稱為網聯功能,“外界”是指車輛自

身范疇以外,例如穿戴設備等屬于“外界”的范疇,如圖1所示。

注3:具備智能功能的摩托車和輕便摩托車稱為智能摩托車和輕便摩托車,具備網聯功能

的摩托車和輕便摩托車稱為網聯摩托車和輕便摩托車。示例:圖1中a為智能摩托車和輕便摩

abc

圖1定義包含范圍

托車,c為網聯摩托車和輕便摩托車,b既可稱為智能摩托車又可稱為網聯摩托車和輕便摩托車,

a、b、c均可稱為智能網聯摩托車和輕便摩托車。

3.2

摩托車和輕便摩托車智能網聯管理系統IntelligentConnectedManagementSystemof

Motorcycleandmoped

對摩托車和輕便摩托車車載終端所發送的數據進行收集、處理、展示和管理,并為主管部

門或摩托車企業提供摩托車和輕便摩托車管理服務的平臺。

3.3

車載終端On-boardTerminal

安裝在摩托車和輕便摩托車上,滿足其智能網聯管理系統要求的車載裝置。

3.4

首次定位時間FirstPositioningTime

導航接收機通電后獲得的正確定位的時間。

3.5

重捕時間Re-captureTime

衛星信號短暫中斷后,導航接收機重新捕獲衛星信號并確定其當前位置的時間。

3.6

k首次實時動態real-timekinematic,RTK

載波相位差分技術,是實時處理兩個測量站載波相位觀測量的差分方法,將基準站采集的

載波相位發給用戶接收機,進行求差解算坐標。

3.7

數據平臺DataPlatform

指車載終端將數據上傳后,數據接收端所在的遠程服務與管理平臺。

4一般要求

4.1摩托車和輕便摩托車智能網聯管理系統構架

4.1.1摩托車和輕便摩托車智能網聯管理系統構架是由車載終端與數據平臺組成。

4.1.2車載終端通過數據總線與摩托車和輕便摩托車按標準T/CSAE-XX規定的通訊協議和

數據格式要求進行通信,采集相關數據并通過蜂窩無線網絡傳輸到數據平臺上,同時也可以接

收數據平臺的命令或手機APP的命令并通過總線控制摩托車和輕便摩托車進行部分操作。

4.1.3數據平臺按標準T/CSAE-XX規定的技術要求,通過接收到的數據可以進行大數據分

2

T/CSAEXXXX-202X

析,可以提供安全預警、故障分析、數據回放、遠程防盜等管理或服務功能。

4.2智能網聯摩托車和輕便摩托車車載終端基本要求

智能網聯摩托車和輕便摩托車車載終端應具備本標準第5章規定的功能,并能滿足第6

章規定的性能要求,能夠確保在車輛全壽命期內,按標準T/CSAE-XX規定的通訊協議和數據

格式要求進行數據發送。

4.3智能網聯摩托車和輕便摩托車車載終端性能試驗要求

按第7章規定的試驗方法,對車載終端進行功能和性能試驗,并將試驗報告向主管部門公開。

5功能要求

5.1車載終端的自檢

車載終端應在通電開始工作時,通過信號燈、顯示屏或聲音表示當前主要狀態。主要狀態

包括:通信是否正常、車載終端是否正常。

5.2時間和日期

車載終端應能提供時間和日期。車載終端應能以時、分、秒或hh:mm:ss的方式記錄時間;

應能以年、月、日或yyyy/mm/dd/的方式記錄日期。與標準時間相比時間誤差24小時內土5s。

5.3數據采集

車載終端應能采集摩托車和輕便摩托車的發動機數據、電池數據、電機數據、車輛狀態數

據、故障信息數據、安全相關傳感器數據等。采集頻率應至少為1Hz。

5.4安全鑒權注冊

5.4.1安裝在摩托車和輕便摩托車上的符合標準要求的車載終端應該向數據平臺進行注冊。

5.4.2注冊信息為本標準規定的安全注冊信息

5.4.3車載終端應按標準T/CSAE-XX規定的通訊協議和數據格式接收數據平臺下發的注冊結

果。

5.5數據上傳功能

5.5.1車載終端注冊成功后,可根據企業要求確定是否需要將采集的數據進行加密,按本標

準T/CSAE-XX規定的通訊協議和數據格式進行上傳。數據流信息至少10s上傳一次。

5.5.2動力系統啟動后60s內必須開始傳輸數據,動力系統停機后可以不傳輸數據。

5.6數據補發

當數據通信鏈路異常時,車載終端應將上報數據進行本地存儲。在數據通信鏈路恢復正常

后,在發送上報數據的同時補發存儲的上報數據。補發的上報數據應為恢復通訊時刻前24h內,

通信鏈路異常期間存儲的數據,數據格式與上報數據相同,并標識為補發信息上報。

5.7數據存儲

5.7.1車載終端應按照不低于數據平臺需要的最低上傳頻次的時間間隔將采集到的信息數據

保存。

5.7.2車載終端內部存儲介質容量應滿足至少7天的內部數據存儲。當車載終端內部存儲介

3

T/CSAEXXXX-202X

質存儲滿時,應具備內部存儲數據的自動覆蓋功能。

5.7.3車載終端內部存儲的數據應具有可查閱性。

5.7.4當車載終端斷電停止工作時,應能完整保存斷電前保存在內部介質中的數據不丟失。

5.8獨立運行

車載終端在外部供電異常斷開后,仍可以獨立運行,且至少保障外部供電斷開前10min的

數據上傳到數據平臺。

注:數據指T/CSAExx智能網聯摩托車和輕便摩托車數據平臺技術要求中規定的相關數據。

5.9定位功能

車載終端應能提供定位有效狀態、經度、緯度等定位信息。精度要求應滿足:

a)水平定位精度不應大于5m;

b)最小位置更新頻率為1Hz;

c)首次定位時間:從待測件開機開始計時,直至其定位正確停止計時。

1)冷啟動:從系統加電運行到實現捕獲時間應不超過120s;

2)熱啟動:實現捕獲時間應小于10s。

5.10拆除報警功能

摩托車生產企業應具有車載終端防拆除技術措施,確保車載終端不被惡意拆除。

當車載終端故障、設備感應到被拆除或電源線被剪斷時,車輛應激活駕駛員報警系統,并

盡可能向數據平臺按照本標準T/CSAE-XX規定的通訊協議和數據格式發送拆除報警信息,報警

信息包括拆除狀態、拆除時間和定位經緯度信息。

5.11安全策略

5.11.1車載終端應提供給技術可行的安全策略,保證產品各種性能和功能處于安全范圍內,

從以下幾個方面實現:

5.11.1.1車載終端存儲、傳輸的數據宜采取加密方式,可采用非對稱加密算法,可使用國密

SM2算法,必要時采用硬件方式對私鑰進行嚴格保護;

5.11.1.2車載終端存儲、傳輸的數據應是完整的;

5.11.1.3數據傳輸過程應當對數據進行掃描,及時發現惡意的數據及攻擊行為或超出正常數

據讀取的指令,安全檢測應當檢出95%以上的攻擊,誤報率小于1%,在攻擊開始后10s內發現

并啟動防護措施;

5.11.1.4車載終端應能對接收到的命令進行身份鑒權,由操作許可的平臺或設備才可以對終

端發送控制命令。身份鑒權應采用非對稱的國密SM2算法。

5.11.2車載終端應具備數據安全系統。

5.12遠程控制

車載終端應有自檢、遠程查詢、遠程參數設置和遠程升級等功能。

6性能要求

6.1電氣適應性能

4

T/CSAEXXXX-202X

6.1.1啟動時間

車載終端從加電運行到實現實時數據采集的時間不應超過120s。

6.1.2工作電壓范圍

車載終端工作電壓范圍應滿足9~100V。

6.1.3過電壓性能

車載終端過電壓性能應符合GB/T28046.2-2011中4.3的要求。

6.1.4供電電壓緩降和緩升性能

車載終端供電電壓緩降和緩升性能應符合GB/T28046.2-2011中4.5的要求。

6.1.5反向電壓性能

車載終端反向電壓性能應符合GB/T28046.2-2011中4.7的第2種情況的要求。

6.2環境適應性能

6.2.1工作溫度范圍

在車輛主電源供電情況下,車載終端工作溫度范圍-30℃~+70℃。JT/T794-2019道路運

輸車輛衛星定位系統車載終端技術要求6.5.1工作溫度-25℃~70℃

6.2.2儲存溫度范圍

車載終端儲存溫度范圍-40℃~+85℃。

6.2.3耐機械振動性能

車載終端耐機械振動性能應符合GB/T28046.3-2011中4.1的要求。

6.2.4耐機械沖擊性能

車載終端耐機械沖擊性能根據車載終端安裝位置應符合GB/T28046.3中4.2的要求。

6.2.5低溫性能

車載終端低溫貯存和運行性能應符合GB/T28046.4中5.1.1的要求。

6.2.6高溫性能

車載終端高溫貯存和運行性能應符合GB/T28046.4中5.1.2的要求。

6.2.7溫度梯度性能

車載終端溫度梯度性能應符合GB/T28046.4中5.2的要求。

6.2.8濕熱循環性能

車載終端溫熱循環性能應符合GB/T28046.4中5.6試驗1的要求。

6.3電磁兼容性能

6.3.1沿電源線的電瞬態傳導抗擾度

沿電源線的電瞬態傳導抗擾度試驗脈沖嚴酷程度應符合GB/T21437.2-2008表A.1或

表A.2中Ⅲ級的要求。試驗按照GB/T21437.2-2008中第4章規定的方法進行,試驗時試

樣處于工作狀態,試驗脈沖選擇1,2a,3a,3b。試驗脈沖1,2a各進行5000個脈沖,試驗脈沖

3a,3b試驗時間各為1h。試驗中、試驗后車載終端所有功能應符合GB/T21437.2表A.4或

表A.5的要求。

6.3.2耦合電瞬態發射抗擾度

耦合電瞬態發射抗擾度試驗脈沖嚴酷程度應符合GB/T21437.3-2012附錄B表B.l、表

B.2中Ⅲ級要求。試驗按照GB/T21437.32012中第3章規定的方法進行,試驗時試樣處

于工作狀態,試驗方法選擇CCC方法和ICC方法。試驗中、試驗后車載終端所有功能應處

于GB/T28046.1定義的A級。

6.3.3輻射抗擾度

5

T/CSAEXXXX-202X

輻射抗擾度限值應符合GB/T17619表1中的大電流注入法和自由場法的要求。大電流注

入法按照GB/T17619-1998中9.5規定的試驗方法進行,自由場法按照GB/T17619-1998

中9.3規定的試驗方法進行。試驗中、試驗后車載終端所有功能應處于GB/T28046.1定義

的A級。

6.3.4靜電放電抗擾度

靜電放電抗擾度限值應符合GB/T19951表B.3中接觸放電士6kV和空氣放電士15kV

的要求。試驗按照GB/T19951-2005中第7章的要求進行。試樣不通電,放電點選擇為安

裝操作時人員易觸及的表面進行放電試驗,試驗速率為5s放電1次,每個放電點應對正

極性或負極性各放電5次。試驗后車載終端所有功能應處于GB/T28046.1定義的A級。

6.3.5輻射發射和傳導發射性能

無線電輻射發射和傳導發射限值應符合G/T18655第6章電壓法表5,表6的等級3

要求。

6.4使用可靠性性能

車載終端使用壽命應不低于7年。

6.5鹽霧防護性能

車載終端在參照GB/T2423.18規定的嚴酷等級(5)進行四個試驗循環后,正常功能應沒有

降低(例如,密封功能,標志和標簽應清晰可見),功能狀態應達到GB/T28046.1定義的C級。

6.6外殼防護性能

車載終端應至少滿足GB/T4208中規定的IP65的防護等級,試驗后車載終端所有功能應處

于GB/T28046.1定義的A級。

7試驗方法

每個型號的車載終端,都應進行附錄A規定的終端功能和性能試驗,以及附錄C規定的安

全性試驗,試驗項目和試驗方法見表1。

表1終端試驗內容

試驗內容技術要求試驗方法

連接檢查5.1附錄A.3.1.1

時間和日期5.2附錄A.3.1.2

數據采集5.3附錄A.3.1.3

數據存儲5.7附錄A.3.1.4

數據補發5.6附錄A.3.1.5

導航定位性能測試5.9附錄A.3.1.6

電氣適應性6.1附錄A.3.2.1

環境適應性6.2附錄A.3.2.1

電磁兼容適應性6.3附錄A.3.2.1

6

T/CSAEXXXX-202X

使用可靠性試驗6.4附錄A.3.2.2

鹽霧防護性能6.5附錄A.3.2.3

外殼防護性6.6附錄A.3.2.4

信息安全測試5.12附錄B

7

T/CSAEXXXX-202X

附錄A

(規范性)

車載終端試驗方法

A.1概述

本附錄規定了進行摩托車和輕便摩托車智能網聯管理系統車載終端功能和性能試驗的方法。

A.2環境準備

提前準備4套車載終端、相應的線束及配套接插件等,1套用于驗證車載終端各項功能的

工具。

A.3車載終端試驗方法

A.3.1功能試驗

A.3.1.1連接檢查

車載終端接上電源后,按生產企業提供的產品說明書檢查車載終端是否工作正常,并查看

是否滿足標準規定的自檢功能,然后檢查車載終端是否能正常連接到試驗平臺,并有數據上傳

到試驗平臺。

A.3.1.2時間和日期檢查

車載終端應能提供時間和日期。車載終端應能以時、分、秒或hh:mm:ss的方式記錄時間;

應能以年、月、日或yyyy/mm/dd的方式記錄日期。與標準時間相比時間誤差24h內±5s。

A.3.1.3數據采集檢查

通過試驗平臺,檢查上報數據頻率、采集數據頻率和數據內容是否滿足標準要求。

A.3.1.4數據存儲功能檢查

檢查車載終端的數據是否滿足本標準5.8的要求。同時根據連續傳輸10min的數據量來

計算車載終端是否滿足至少7天的存儲要求。

A.3.1.5數據補發檢查

人為制造車載終端通信異常故障,之后恢復通信后通過檢測平臺查看是否有補發數據,且

滿足標準5.6的要求。

A.3.1.6衛星導航定位性能仿真試驗

A.3.1.6.1試驗方法

衛星模擬器

圖A.1仿真試驗示意圖

仿真試驗采用衛星系統GNSS模擬器,模擬器應可同時模擬產生最多24顆衛星動態信號,

并支持模擬車輛路徑規劃,為了和真實環境中衛星數目比較接近,模擬7-8顆恒定載噪比(42~44)

質量的衛星。

首次定位時間:從試驗樣品開機開始計時,直至其定位正確停止計時。分別進行冷啟動和

8

T/CSAEXXXX-202X

熱啟動,得到兩種模式下的啟動時間。冷啟動,需使試驗樣品連續7天不加電;熱啟動,需使

試驗樣品正常工作情況下,斷電60s,再重新啟動。

位置更新頻率:試驗樣品以文件形式輸出定位結果,查看時間間隔為t,則位置更新頻率

為1/t。

A.3.1.6.2判定指標

a)首次定位時間(TTFF):

——冷啟動:TTFF≤120s;

——熱啟動:TTFF≤10s。

b)位置更新頻率:更新頻率≥1Hz。

A.3.2性能試驗

A.3.2.1車載終端電氣適應性

車載終端電氣適應性能試驗、環境適應性能試驗和電磁兼容性能試驗應按照GB/T32960.2

第5.2.1-5.2.3條要求進行。

A.3.2.2使用可靠性試驗

車載終端使用壽命應不低于7年,可靠性試驗方法采用GB/T32960.2附錄A溫度交變耐久

壽命試驗方法。

A.3.2.3鹽霧防護性能試驗

車載終端鹽霧性能按照GB/T2423.18規定的嚴酷等級(5)的試驗方法進行試驗。

A.3.2.4外殼防護性試驗

車載終端按照GB/T4208中規定的相應防護等級的試驗方法進行。

9

T/CSAEXXXX-202X

附錄B

(規范性)

車載終端安全性試驗

B.1概述

本附錄規定了本標準中安全策略以及本標準導航定位安全的試驗方法。

B.2試驗樣品準備

B.2.1試驗樣品能夠上電運行,能夠正常通訊。

B.2.2試驗樣品具備導航定位功能。

B.2.3試驗樣品能夠輸出或者通過遠程查看入侵日志和入侵響應。

B.2.4試驗樣品能夠實現SM2加密算法。

B.3滲透試驗方法

B.3.1試驗設備

滲透試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