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化學一輪復習-元素或物質推斷題訓練_第1頁
高三化學一輪復習-元素或物質推斷題訓練_第2頁
高三化學一輪復習-元素或物質推斷題訓練_第3頁
高三化學一輪復習-元素或物質推斷題訓練_第4頁
高三化學一輪復習-元素或物質推斷題訓練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12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高考化學一輪專題復習—元素或物質推斷題專題訓練

1.在短底期元素中,A元素M電子層上有7個電子,C元素與A元素同主族,B元素與A元素位于同一周期,B

元素的原子最外電子層只有1個電子。

(1)畫出B元素的原子結構示意圖o

(2)C、B兩元素形成化合物的過程用電子式表示為。

(3)寫出B在氧氣中燃燒所得產物的電子式:。

(4)①寫出B的單質在水中反應的化學方程式:<,

②寫出A的單質常溫下通入B最高價氧化物對應水化物溶液的離子方程式:o

(5)比較A元素的氫化物與C元素的氫化物穩定性:(填化學式及“V、>或=")原因為:o

2.現有一包白色粉末,可能由NaCI、Na2so八Na2co八CuSCh中的一種或幾種組成。現做如下實驗:(a)取少量粉

末,加水溶解得無色溶液;(b)另取少量粉末,滴加稀鹽酸,無明顯現象。

(1)由實驗⑻可確定原粉末中一定沒有;由實驗(b)可確定原粉末中一定沒有。

(2)為進一步確定原粉末的組成,另取少量粉末按如圖所示進行實驗:(每步所加試劑均不同)

B

C

①原粉末的成分是,

②寫出無色溶液與X反應生成白色沉淀的化學方程式O

③稱取的白色粉末A為2.59g,白色沉淀B的質量為2.33g,則白色沉淀C的物質的量為

3.一澄清溶液中可能含有的離子如表所示,為測定其含有的離子的種類,取該溶液進行實驗:

陽離子K+、Mg2+、Ba2+、Al3+、H+

陰離子「、Br、CO^、SO;、OH

實驗①:用pH試紙檢驗,測得溶液呈強酸性。

實驗②:取2mL原溶液于試管中,加入少量CC14及數滴新制氯水,經振蕩,CCL層呈紫紅色。

實驗③:取2mL原溶液,逐漸向其中加入NaOH溶液,使溶液從酸性逐漸變為堿性,滴加過程中和滴加完畢后,

均無沉淀產生。

實驗④:另取部分上述實驗③中的堿性溶液,向其中加入Na2c03溶液,有白色沉淀生成。

已知:Bn、L易溶于CCL,且B「2的CC14溶液呈橙紅色,12的CCC溶液呈紫紅色。

根據所學知識,回答下列問題:

(1)根據實驗①,可排除的存在。(填離子符號,下同)

(2)根據實驗②,可證明含有的離子為,寫出氯水中的氯氣與溶液中的離子反應的離子方程式

。該反應中被還原的物質為(填離子符號或化學式)。

(3)根據實驗③,可確定肯定不含的離子為o

(4)根據實驗④,可證明的存在,又排除的存在。

(5)綜上所述,該溶液中上述離子尚不能確定是否存在的是o

4.A、B、C、D均為中學化學常見的純凈物且都含有一種相同元素,A是單質,B是A的氧化物。它們有如圖所

示轉化關系:

(1)若A是應用最廣泛的金屬。反應④用到A,反應②⑤均用到同一種非金屬單質。寫出反應⑤的離子方程式:

(2)若B是淡黃色固體,②③的反應物中均有同一種液態氫化物,D俗稱純堿。則C的化學式為,反應②的

化學反應方程式為;

(3)若D物質具有兩性。反應②③在鹽酸中完成,則C的化學式為;反應②③在NaOH溶液中完成,則C的

化學式為,反應②的離子方程式為。

5.下表是元素周期表的一部分,表中所列序號分別代表短周期中的一種元素:

②③④⑤

⑥⑦⑧⑨⑩

(1)元素④的原子結構示意圖是o

(2)元素⑤在周期表中的位置是。

(3)②⑥⑦最高價氧化物對應水化物中的堿性最強的是(用電子式表示)。

(4)⑤@⑨的氫化物中穩定性最好的是(用電子式表示)。

(5)?@的最高價氧化物對應水化物的酸性順序(用化學式表示)。

(6)化合物X由①?⑥三種元素組成,化合物Y是元素③的最高價氧化物,將標準狀況下1L2LY通入到200mL3moi/L

的X溶液中完全被吸收。通過計算判斷所得溶液組成的化學式及質量(不用寫出i一算過程):o

6.常溫下,A是可用來對自來水進行消毒的黃綠色單質氣體,A、B、C、D、E都含X元素,其轉化關系如下圖所

試卷第2頁,共6頁

zjso

(1)請分別寫出A、B、C、D的化學式(如為溶液請填溶質的化學式):

A、B、C、D;

(2)在通常情況下,A的物理性質是;(就你所知,盡可能多寫)

(3)寫出下列反應的化學方程式或離子方程式(請注明條件):

A+H,O(離子方程式)

A+NaOH(離子方程式);

DfA(化學方程式)o

7.現有A、B、C、D、E、F、G、H、M九種物質,其中A為淡黃色粉末,B為FI常生活中最常見的無色無味液

體,E為無色氣體單質,F的水溶液與石灰水混合可得D的溶液,G為黃綠色氣體單質,H是“84”消毒液的有效成

分,它們之間的相互轉化關系如圖所示,其他與題無關的生成物均己略去。

請回答下列問題:

(1)寫出H的化學式:,C的化學式:o

(2)化合物A中非金屬元素的化合價是,物質M的名稱是o

(3)F溶液與澄清石灰水混合得D溶液的離子方程式:o

(4)寫出相關化學方程式:

?A+C:;

②M—E:o

8.A、B、C、D、E均為短周期的主族元素,其原子序數依次增大,A的原子電子層數等于其核外電子數,B與C

可形成離子化合物CB2,D原子的M層電子數是K層電子數的3倍。

(1)A的元素符號是一o

(2)B的氫化物與E的氫化物相比,較穩定的是一(境化學式)。

(3)C、E組成的化合物的電子式是一,其中所含化學鍵的類型是—o

(4)B、D、E按原子半徑由大到小的順序排列為一(填元素符號)。

(5)C的最高價氧化物對應的水化物是它與D的最高價氧化物對應的水化物的稀溶液發生反應的離子方程式

是一。

(6)欲證明E2的氧化性強于L,可進行的實驗操作是一,觀察到的現象是一,有關反應的離子方程式是一。

9.已知A、B、C、D、E都是元素周期表中前36號的元素,它們的原子序數依次增大。A原子基態時最外層電子

數是其內層電子總數的2倍,B原子基態時s電子數與p電子數相等,C在元素周期表的各元素中電負性最大,D

的基態原子核外有6個能級且全部充滿電子,E原子基態時未成對電子數是同周期元素中最多的。

(1)基態E原子的價電子排布式為,E在___________區。

(2)A、B、C的電負性大小順序(填元素符號,下同),第一電離能大小順序為o

(3)D的核外電子排布式為,價電子排布圖為o

10.已知A、B、C、D、E、F為元素周期表中原子序數依次增大的前20號元素,A與B,C、D與E分別位于同

一周期。A原子L層上有2對成對電子,B、C、D的核外電子排布相同的簡單離子可形成一種CQB6型離子晶體

X,CE、FA為電子數相同的離子晶體。

(1)A元素的基態原子價電子排布式:o

(2)X的化學名稱為o

(3)試解釋工業冶煉D不以DE3而是以D2A3為原料的原因:o

(4)CE、FA的晶格能分別為786kJ-moH、3401kJ-mol1,試分析導致兩者晶格能差異的主要原因是。

(5)F與B可形成離子化合物,其晶胞結構如下圖所示。F與B形成的離子化合物的化學式為;該離子化合

物晶體的密度為ag?cm-3,則晶胞的體積是(只要求列出算式)。

11.現有五種元素,其中A、B、C為短周期主族元素,D、E為第四周期元素、它們的原子序數依次增大。請根據

下列相關信息,回答問題。

A元素的核外電子數和電子層數相等

B元素原子的核外p電子數比s電子數少1

C元素的第一至第四電離能如下:

111

Ii=738kJ-moF12=1451kJ-molI3=7733kJ-moFU=10540

kJ-mol'1

D是前四周期中電負性最小的元素

試卷第4頁,共6頁

E在周期表的第七列

(1)B元素基態原子中能量最高的電子的電子云在空間有個伸展方向,原子軌道呈______形。

(2)E位于第族、_______區,該元素原子的核外電子排布式為o

Is2s2p3s

(3)某同學根據上述信息,推斷c基態原子的電子排布圖為近R3E3BZ],該同學所畫的電

子排布圖違背了。

(4)已知BAs為離子化合物,寫出其電子式:。

(5)檢驗D元素的方法是,請用原子結構的知識解釋產生此現象的原因:0

12.短周期元素Q、R、T、W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位置如圖所示,其中T所處的周期序數與主族序數相等,請回答

下列問題:

QR

(1)T元素的原子結構示意圖為;Q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位置為

(2)原子序數比T小2的元素是(填元素符號),它的單質在氧氣中燃燒的化學方程式為

(3)原子序數比W大4的元素是(填元素符號),該元素最高價氧化物的水化物溶液與W元素最高價氧化

物的水化物溶液反應的離子方程式為o

13.某溶液中可能含有Na+、Ca2\CO;、C「中的一種或幾種。現進行以下實驗:取上述溶液少量,加入過量AgNO,

溶液,產生白色沉淀,過濾,向沉淀中加入過量的稀硝酸,沉淀部分溶解,并產生氣體。

由以上實驗判斷;

(1)該溶液中肯定存在的離子有。

(2)肯定不存在的離子為o

(3)白色沉淀加入硝酸后,部分溶解,反應的離子方程式為o

14.化合物A、B是中學常見的物質,其陰任離子可從表中選擇.

222+

陽離子K+、Na+、NH4\Fe\Ba\Cu

陰離子OH、I、NO、、AQ、HCO3、HSO4

(1)若A的水溶液為無色,B的水溶液呈堿性,A、B的水溶液混合后,只產生不溶于稀硝酸的白色沉淀及能使濕

潤的紅色石蕊試紙變藍的氣體,則:

①A中的化學鍵類型為(填“離子鍵”、“共價鍵”).

②A、B溶液混合后加熱呈中性,該反應的離子方程.

(2)若A的水溶液為淺綠色,B的焰色反應呈黃色.向A的水溶液中加入稀鹽酸無明顯現象,再加入B后溶液變

黃,但A、B的水溶液混合后無明顯變化.則:

@A的化學式為.

②經分析上述過程中溶液變黃的原因可能有兩種(請用文字敘述)

I..II..

③請用一簡易方法證明上述溶液變黃的原因.

④利用上述過程中溶液變黃原理,將其設計成原電池,若電子由a流向b,則b極的電極反應式為

15.如表是元素周期表的一部分,針對表中①?⑩種元素,填寫下列空白:

周期IAIIAIIIAIVAVAVIAVDA0族

2②③?

3⑤⑥⑦⑧

4⑨⑩

(1)同位素在生活生產和科學研究中有著重要的用途。例如,考古時利用(填核素符號)測定一些文物的年

代。

(2)在最高價氧化物的水化物中,酸性最強的化合物的化學式是,堿性最強的化合物的化學式是

(3)寫出⑤和⑦的最面價氧化物的水化物反應的離了方程式o

(4)元素①與⑧形成的化合物屬于__________(填“共價”或“離子”)化合物。

(5)若要比較⑤比⑥的金屬性強弱,下列實驗方法可行的是o

A.將單質⑤置于⑥的鹽溶液中,如果⑤不能置換出單質⑥,說明⑤的金屬性弱

B.比較⑤和⑥的最高價氧化物對應水化物的水溶性,前者比后者溶解度大,故前者金屬性強

C.將⑤和⑥的單質分別投入到水中,觀察到⑤與水反應更劇烈,說明⑤的金屬性強

D.將⑤和⑥的單質分別在02中燃燒,前者得到氧化物的顏色比后者得到氧化物的顏色深,則前者金屬性強

試卷第6頁,共6頁

參考答案:

1.3jJjNa--f-F:―>

??

+2-+

Na”:”「Na[:O:O:]Na2Na+2H2O=2NaOH+H2Ch+2OH-Cl+C10+H2

O<氟的非金屬性強于氯元素

【分析】在短周期元素中,A元素M電子層上有7個電子,則A的K、L和M層電子數為

2、8、7,其電子總數為17,A為Cl,C元素與A元素同主族,則C元素為EB元素與A

元素位于同一周期,即第三周期,B元素的原子最外電子層只有1個電子,則B電子總數

為17,B為鈉元素,據此分析。

【詳解】(1)B為鈉元素,原子結溝示意圖1

(2)C、B兩元素形成化合物的過程為:鈉原子失去電子變為鈉離子、氟原子得到電子變為氟

離子,鈉離子和氟離子之間通過離子鍵形成離子化合物,用電子式表示形成過程為:

Na7^*-F:------->Na*[:']-O

(3)B在氧氣中燃燒所得產物為過氧化鈉,電子式為:Na+[:O:O:l2Na+o

(4)①B的單質在水中反應,即鈉和水反應生成氫氧化鈉和氫氣,化學方程式:

2Na+2H2O=2NaOH+H2o

②A的單質常溫下通入B最高價氧化物對應水化物溶液,即氯氣和氫氧化鈉溶液反應生成

氯化鈉、次氯酸鈉和水,離子方程式:Ch+2OH=Cr+CIO+H2Oo

(5)非金屬性越強,簡單氫化物越穩定,A元素的氫化物與C元素的氫化物分別為HC1和

HF,穩定性HC1<HF;因為F非金屬性比CI強。

2.(1)CuSO4Na2CO3

(2)Na2sO4和NaCINa2SO4+Ba(NO3)2=BaSO41+2NaNO30.02mol

【解析】(1)

實驗(a),取少量粉末,加水溶解得無色溶液,說明原粉末中一定沒有CuSOj;實驗(b),另

取少量粉末,滴加稀鹽酸,無明顯現象,說明原粉末中一定沒有Na2co3。

(2)

①為進一步確定原粉末的組成,另取少量粉末溶于水后得到無色溶液,向無色溶液中加入過

量X和稀硝酸得到白色沉淀B和濾液,白色沉淀B為BaSCh,說明原粉末中含有Na2sO4,

又向濾液中加入AgN03溶液,產生白色沉淀C,白色沉淀C為AgCL說明原粉末中含有

答案第7頁,共11頁

NaCh綜上所述,原粉末的成分是Na2so4和NaCl;

②為了不影響NaCl的檢驗,X應為Ba(NCh)2,無色溶液與Ba(NCh)2反應生成白色沉淀的化

學方程式為Na2SO4+Ba(NO3)2=BaSO4l+2NaNO3;

233g

③白色粉末A為2.59g,白色沉淀B(BaSCh)的質量為2.33g,“(Na2so4)=〃(BaSC)4尸編編

=0.01mol,w(NazS04)=0.01molx142g/mol=1.42g,則加例@。)=2.598-1.428=1.178,w(AgCI)=

1.17g

〃(NaCl)=Uy=0.02molo

58.5g/mol

3.(1)CO;、OH

(2)ICh+2I-=2C1-+I2Ch

(3)Mg2+、Al3+

(4)Ba2+SO:

(5)K+、Br

【解析】(1)

根據實驗①,用pH試紙檢驗溶液呈強酸性,說明含有大量氫離子,碳酸根與氫離子反應生

成二氧化碳和水,氫氧根離子可與氫離子反應生成水,兩者均不能在溶液中存在,則可排除

CO廣和OH;

(2)

取出部分溶液,加入少量CCL及數滴新制氯水,振蕩靜置后CCL層呈紫紅色,說明溶液中

一定含有I-;氯氣具有氧化性,可氧化碘離子,反應的離子方程式為:Ch+2r=2cr+i2,該

反應中,該反應中氯氣化合價降低,被還原,所以被還原的物質為氯氣,其化學式為:Ch;

(3)

取2mL原溶液,逐漸向其中加入NaOH溶液,使溶液從酸性逐漸變為堿性,滴加過程中和

滴加完畢后,均無沉淀產生,則溶液中一定不含Mg2+、AP\因為Mg2+、AP+會與少量的

氫氧根生成氫氧化鎂和氫氧化鋁沉淀,故答案為:Mg2+、Al3+;

(4)

另取部分上述實驗③中的堿性溶液,向其中加入Na2cCh溶液,有白色沉淀生成,則說明含

有鋼離子,若含有Ba2+,則溶液中一定不含有SO;,因為會生成硫酸鐵沉淀,故答案為:

Ba2+;SO;-:

(5)

綜上所述,該溶液中一定存在離子是H+、「、Ba2+,一定不存在的是:Mg2+、AP+、SO:、

CO;-和OH,則不能確定是否存在的離子是K+、Br。

2+u

4.(l)2Fe+Cl2=2Fe+2Cr

答案第8頁,共11頁

(2)NaOH2Na+2H2O=2NaOH+H2t

(3)A1C13NaAIO,2A1+2OH+2H2O=2A1O-+3H2T

【解析】⑴

最廣泛應用的金屬為鐵,因此A為鐵,B為氧化鐵,C為氯化鐵,D為氯化亞鐵,則反應⑤

2+3+

為氯化亞鐵和氯氣反應生成氯化鐵,其離子方程式為:2Fe+Cl2=2Fe+2Cr0

(2)

B是淡黃色固體且為氧化物,則B為NazCh,A為Na,D為Na2co3,而②③的反應物中均

有同一種液態氫化物,則液態氫化物為H2O,C為NaOH,反應②為鈉與水反應生成氫氧化

鈉和氫氣,化學方程式為:2Na+2H2O=2NaOH+H2T。

(3)

D物質具有兩性,則D為A1(OH)3,若反應②③在鹽酸中完成,則C為AlCb,反應②③在

NaOH溶液中完成,則C為NaAIO2,反應②為鋁與氫氧化鈉溶液反應生成偏鋁酸鈉和氫氣,

離子方程式為:2AI+2OH+2H2O=2A1O-+3H2to

5⑴磷

⑵第二周期第VIA族

Na*[:0:H]*

(3)

H6H

⑷??

(5)HC104>H2Si03

(6)m(NaHCO3)=33.6g、m(Na2co3)=10.6g

【分析】根據元素在周期表中位置,可知①為H、②為Li、③為C、④為N、⑤為0、⑥為

Na>⑦為Al、⑧為Si、⑨為S、⑩為CL

元素④為N元素,其原子序數為7,位于第二周期,核外有2個電子層,位于第VA族,最

外層電子數為5,則其原子結構示意圖為,故答案為:

(2)

元素⑤為0元素,位于元素周期表的第二周期第VIA族,故答案為:第二周期第VIA族;

(3)

②?⑦分別為Li、Na、Al,元素的金屬性越強,其最高價氧化物對應水化物的堿性越強,

答案第9頁,共11頁

三種元素中Na的金屬性最強,故NaOH的堿性最強,NaOH由鈉離子與氫氧根離子構成,

Na*(:0:H]"

其電子式為故答案為:

(4)

⑤⑧⑨分別為O、Si、S,元素的非金屬性越強,對應的氫化物越穩定性,非金屬性:0>S>Si,

氫化物中H2O最穩定,H?O的電子式為

(5)

⑧⑩分別為Si、Cl,元素的非金屬性越強,最高價氧化物對應水化物的酸性越強,非金屬性:

Cl>Si,則最高價氧化物對應水化物的酸性HClOoHzSiO,故答案為:HClO4>H2SiO3;

(6)

化合物X由①⑤⑥三種元素組成,則化合物X為NaOH,化合物Y是元素③的最高價氧化

物,則Y為C02,二者可能發生反應NaOH+CO?:NaHCO,、2NaOH+CO2=Na2CO,+H,O,

1121

標準狀況下H.2LCO2的物質的量為一-=O.5mol,200mL3moi/L的X溶液的物質的

22.4Umol

量為〃(NaOH)=0.2Lx3moi/L=0.6nx)l,由于1<"嚷?=黑嗎=L2<2,因此上述2個反

n(CO2)O.Smol

應都發生,最終溶液中溶質為NaHCO3、Na2cO3,設二者物質的量分別為xmol、ymol,則

x+y=0.5

x+2y—06'解得x=04y=0.1,故m(NaHCO3)=0.4molx84g/mol=33.6g,

m(Na2CO3)=0.1molx106g/mol=10.6g,故答案為:m(NaHCO?=33.6g、m(Na2CO3)=10.6go

6.Cl2HC1ONaCIHC1為黃綠色氣體,有強烈的刺激性氣味,能溶于水,

易液化,密度比空氣

4

大C12+H2O=H+C1+HC1OC12+2OH=cr+C1O+H,O

MnO2+4IICl(濃)£MnC12+2H2O+C】2T

【分析】常溫下,A是可用來對自來水進行消毒的黃綠色單質氣體,判斷為Cb,A、B、C、

D、E都含X元素,氯氣與水反應生成B和D,B光照分解生成D,則B為HC1O,D為

HCI,C為NaCI,E為NaClO,據此解答。

【詳解】(1)根據以上分析可知A為Cb、B為HC1O,C為NaCI,D為HC1,E為NaClO,

故答案為:Cl2;HC1O;NaCI:HC1;

(2)A為氯氣,在通常情況下,氯氣是一種黃綠色氣體,有強烈的刺激性氣味,能溶于水,

易液化,密度比空氣大,故答案為:為黃綠色氣體,有強烈的刺激性氣味,能溶于水,易液

化,密度比空氣大;

+

(3)氯氣和水反應的離子方程式為C12+H2O=H+C1+HC1O,氯氣和NaOH的反應離子方程

式為Cl2+2OH-=Cr+ClO+H2O,濃鹽酸和二氧化缽在加熱條件下發生氧化還原反應制備氯

答案第10頁,共11頁

氣,反應的方程式為MM+dHCl〔濃)&乂11。2+2也0+。2點故答案為:CI2+H2O=

-

H++C1+HC1O:C12+2OH=C1+C10+H2O;MnO2+4HCl(濃)&乂11。2+2也0+02T。

7.(1)NaClOCO2

Q)-1次氯酸

2+

(3)Ca+CO^=CaCO3l

光照

(4)2Na2C)2+2CO2=2Na2co3+O22HC10^2HCI+O2T

【分析】A為淡黃色粉末,A是過氧化鈉。B為日常生活中最常見無色無味液體,B是水,

過氯化鈉與水反應生成氫氧化鈉和氯氣,E為無色氣體單質,E是氧氣,D是氫氧化鈉。G

為黃綠色氣體單質,H是漂白液的有效成分,G是氯氣,H是次氯酸鈉。次氯酸鈉溶液吸收

二氧化碳生成M是次氯酸,次氨酸見光分解生成氧氣和氯化氫。F的水溶液與石灰水混合

可得D的溶液,F是碳酸鈉,因此C是二氧化碳。

(1)

根據分析可知,H是次氯酸鈉,化學式為NaClO:C是二氧化碳,化學式為C02;

(2)

化合物A是NazCh其中Na是+1價,O為?1價;M的名稱為次氯酸:

(3)

F是碳酸鈉,其溶液與澄清石灰水混合得D溶液的離子方程式為Ca〃+C/nCaCOsl;

(4)

光照

兩個化學方程式分別為:2Na2O2+2CO2=2Na2co3+。2、2HCI0=^2HC1+O2t;

8.HHF「0」Mgl-]離子鍵S>C1>

+2+

FMg(OH>2Mg(OH)2+2H=Mg+2H2O將CI2通入KI溶液中溶液由無色變為棕

色C12+2I=2Cl+l2

【分析】A、B、C、D、E均為短周期的主族元素,其原子序數依次博大,A的原子電子層

數等于其核外電子數,則A為H元素;D的原子M層電子數是K層電子數的3倍,則其M

層電子數為6,故D為S元素;E的原子序數最大,故E為C1元素;B與C可形成離子化

合物CB2,則C表現+2價、B表現-1價,二者原子序數小于硫,故B為F元素、C為Mg

元素,據此分析解答。

【詳解】根據上述分析,A為H元素,B為F元素,C為Mg元素,D為S元素,E為。

兀素O

答案第11頁,共11頁

(1)A的元素符號是H,故答案為H;

(2)非金屬性F>CL故氫化物穩定性HF>HC1,故答案為HF;

⑶c、E組成的化合物為MgCb,為離子化合物,電子式是Mg2+[@:],只含

有離子鍵,故答案為‘C口Mg2+[@]:離子鍵;

(4)同周期自左而右原子半徑減小,同主族自上而下原子半徑增大,故原子半徑:S>C1>F,

故答案為S>C1>F;

(5)C的最高價氧化物的水化物是Mg(0H)2,D的最高價氧化物的水化物為H2so4,二者反

應的離子方程式是故答案為+

Mg(OH)2+2H+=Mg2++2H2O,Mg(OH)2;Mg(OH)2+2H=

2+

Mg+2H2O;

(6)欲證明C12的氧化性強于12,可以通過鹵素間是置換反應設計實驗驗證,實驗操作是:將

C12通入KI溶液中,觀察到的現象是:溶液由無色變為棕色,有關反應的離子方程式是CL+2I-

故答案為將通入溶液中;溶液由無色變為棕色;

-2C1-+L,ChKIC12+2I—2C1+I2o

【點睛】本題的易錯點和難點為(6),答案具有一定的開放性,如,實驗操作和現象也可以

是:用濕潤的淀粉碘化鉀試紙靠近集滿氯氣的試劑瓶口,試紙變藍色。

4s

9.3d54sldF>0>CF>0>CIs22s22P63s23P64s2或[Ar]4s2:”

【分析】A、B、C、D、E都是元素周期表中前36號的元素,它們的原子序數依次增大,A

原子基態時最外層電子數是其內層電子總數的2倍,則A原子有2個電子層,最外層電子

數為4,故A為C元素;C在元素周期表的各元素中電負性最大,則C為F元素;B原子

基態時s電子數與P電子數相等,原子序數小于F元素,處于第二周期,核外電子排布為

Is22s22P3則B為O元素;D的基態原子核外有6個能級且全部充滿電子,核外電子排布

為Is22s22P63s23P64s2,則D為Ca元素:E原子基態時未成對電子數是同周期元素中最多的,

其原子外圍電子排布為3d54sl則E為Cr元素。

【詳解】(1)銘為24號元素,基態原子的價電子排布式為3d54sl位于元素周期表d區,故

答案為3dZsld;

(2)A、B、C分別為C元素、O元素、F元素,元素非金屬性越強,電負性越大,第一電離

能越大,則電負性大小順序為F>O>C,第一電離能大小順序為F>O>C,故答案為F>0

>C;F>O>C;

(3)D為Ca元素,位于元素周期表第四周期HA族,核外電子排布式為Is22s22P63s23P64s2或

4s4s

[Ar]4s2,價電子排布圖為故答案為Is22622P63s23P64s2或[Ar]4s2;?“

【點睛】基態原子核外電子排布表示方法如下:

答案第12頁,共11頁

表示方法舉例

\\

S(+16)286

原子結構示意圖5))

??

?S?

電子式??

電子排布式S:Is22s22P63s23P4

簡化電子排布式[Ne]3s23P4

S;Is2s2p3s3p

電子排布圖

價電子排布式3s23P4

注意核外電子排布式和軌道表示式是表示原子核外電子排布的兩種不同方式,兩個都可以表

示各個軌道的電子數,并反映各軌道的能力高低,軌道表示式還可以表示電子在軌道內的自

旋方向。

10.2s22P4六氟合鋁酸鈉A12O3為離子晶體(或者離子化合物),而A1CI3為分子晶體

2

(或者共價化合物)CaO晶體中Ca\02一帶的電荷大于NaC1晶體中Na\。一帶的電

若4x78gmol"

何CaF2ag-cm^x^xlO^mor1

【分析】已知A、B、C、D、E、F為元素周期表中原子序數依次增大的前20號元素,A原

子L層上有2對成對電子,所以A為O元素,其基態原子電子排布式為Is22s22P%由于B

與A同周期且原子序數比A大,則B為F元素:B、C、D的核外電子排布相同的簡單離子

可形成一種C3DB6型離子晶體X,且C、D分別位于同一周期,所以X為Na3AlF6,即C

是Na元素、D是A1元素;CE、FA為電子數相同的離子晶體,則E為C1元素、F為Ca元

素。

【詳解】(1)根據分析,A為O元素,其基態原子價電子排布式為2s22P工

⑵根據分析,X的化學式為Na3AlF6,名稱為六氟合鋁酸鈉;

(3)因為AL03為離子晶體,熔融狀態可導電,而AlCb為分子晶體,熔融狀態不導電,故工

業上工業冶煉A1不以AlCb而是以ALO3為原料;

(4)根據分析,CE、FA分別為NaCl、CaO,其晶格能分別為786kJmoN、3401kJmol1,導

致兩者晶格能差異的主要原因是因為Ca?卡和C「電子層結構相同,02-和Na+電子層結構相

同,且Ca2\O2帶的電荷數大于NaCl晶體中Na\Cl,故NaCl晶格能低于CaO晶格能;

答案第13頁,共11頁

(5)根據晶胞結構,用均攤法進行計算,每個晶胞中鈣原子的個數=Jx8+:x6=4(個),F原

o2

于位于晶胞內部,未被其他晶胞共用,故卜原子的個數為8,所以該化合物的化學式為Ca卜2。

假設現有ImolCaFz,其中含有M個鈣離子,則含有N一個晶胞,再假設一個晶胞的體積

4

NN

為Ven?,則ImolCaFz的體積為一:xVcn?,根據質量關系列關系式得一3'板〃=78,解

44

得該晶胞的體積丫=—4:ko

agcmx吃6.O2累xlO;mol

11.(1)3啞鈴

(2)VDBd1s22s22P63s23P63d54s2(或[Ar]3ds4s2)

(3)泡利不相容原理

H

[H:N:H]*[:H]-

(4)H

(5)焰色反應當基態原子的電子吸收能量后,電子會躍遷到較高能級,變成激發態原

子。電子從較高能量的激發態躍遷到較低能量的激發態或基態時,將以光的形式釋放能量

【分析】A、B、C為短周期主族元素,D、E為第四周期元素,它們的原子序數依次增大,

其中A元素的核外電子數和電子層數相等,則A為H元素;B元素原子的核外p電子數比

s電子數少1,則其原子核外電子徘布式為Is22s22P3,故B為N元素;C元素第三電離能劇

增,則C元素原子最外層有2個電子,原子序數大于氮,故C為Mg;D是前四周期中電負

性最小的元素,則D為K元素;E在周期表的第七列,則E為Mn。

【詳解】(1)B元素為N元素,基態N原子的核外電子排布式為Is22s22P3,能量最高的電

子為2P能級電子,其電子云在空間有3個伸展方向,原子軌道呈啞鈴形,故答案為:3;啞

鈴:

(2)E為Mn元素,Mn位于第四周期第七列,即處于周期表中第四周期第VIIB族,屬于

d區元素,基態Mn原子的核外電子排布式為Is22s22P63s23P63d54s2(或[Ar]3d54s2),故答案為:

WB;d;Is22s22P63s23P63d54s2(或[Ar]3d54s2);

(3)由圖可知,該同學所畫的電子排布圖3s軌道2個電子自旋方向相同,因此該同學所畫

的電子排布圖違背了泡利不相容原理,故答案為:泡利不相容原理;

H

(4)NHs為離子化合物,由NH;與H-構成,其電子式為[:H];故答案為:

??

H

H

+

[H:N??:H][:Hf;

H

(5)D元素為K元素,檢驗鉀元素的方法是焰色反應,產生此現象的原因是:基態原子的

答案第14頁,共11頁

電子吸收能量后,電子會躍遷到較高能級,變為激發態原子,電子從較高能量的激發態躍遷

到較低能級或基態時,以光的形式釋放能量,故答案為:焰色反應;當基態原子的電子吸收

能量后,電子會躍遷到較高能級,變成激發態原子,電子從較高能量的激發態躍遷到較低能

量的激發態或基態時,將以光的形式釋放能量。

12.翁第二周期IVA

點燃

2++

族Na2Na+02Na2O2CaCa+20H-+2H+SO;~=CaSO4J+2H2O

【分析】短周期元素Q、R、T、W,根據元素所處的位置,可確定T、W為第三周期的元

素,Q、R為第二周期元素,T所處的周期序數與族序數相等,則T為AI元素,故Q為C

元素,R為N元素,W為S元素,

【詳解】(DT為AI,原子核外有13個電子,原子結構示意圖為Q為C,原子

核外有2個電子層,最外層電子數為4,在周期表中的位置是第二周期IVA族;

(2)原子序數比A1小2的元素是Na,在氧氣中燃燒生成過氧化鈉,反應方程式為

點燃

2Na+O2^Na2O2

(3)原子序數比S大4的元素是Ca,該元素最高價氧化物的水化物是氫氧化鈣,S元素最高

價氧化物的水化物是硫酸,氫氧化鈣溶液與硫酸溶液發生中和反應生成硫酸鈣和水,離子方

程式為Ca?++2OH+2H++SOf=CaSO41+2H,O。

13.(1)CO:、Na,、Cl

⑵Ca?+

+

(3)Ag2CO5+2H=CO,T+H2O+2Ag"

【分析】取題述溶液少量,加入過量AgNO]溶液,產生白色沉淀,可能含有碳酸根離子、

氯離子,過濾,向沉淀中加入過量的硝酸,沉淀部分溶解,并產生氣體,說明含有碳酸根離

子,則溶液中不能含有鈣離子,沉淀不能完全溶解,說明含有氯離子,依據溶液呈電中性可

知,溶液中一定含有鈉離子。

【詳解】(1)根據以上分析可知,溶液中肯定存在的離子有碳酸根離子、鈉離子和氯離子。

(2)根據以上分析可知,溶液中肯定不存在的離子有鈣離子。

(3)白色沉淀為碳酸銀,碳酸銀和硝酸反應的離子方程式為Ag2co3+2H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