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七抗病原微生物藥(一)病原微生物基本知識自然界里,有許多肉眼不能直接看到的,必須借助光學顯微鏡或電子顯微鏡放大數百倍、數千倍甚至數萬倍才能觀察到的結構簡單的微小生物,稱為微生物。藥理學-抗病原微生物藥人體內微生物寄居在人身上的微生物約有200多種,其中有80種寄居在人們的口中。人的身體在某種意義上來說是一個各類車間俱全的微生物加工廠。我們的身體每年能產出1000億至100萬億個微生物。在我們的腸子上,每一平方厘米的地方就聚居著達100億個微生物;在皮膚上,每平方厘米的地方聚居著達1000萬個微生物。同時,我們的牙齒、喉嚨和食道則更是微生物泛濫的樂園,這些部位積聚的微生物要比皮膚表面高數千倍。此外,我們的身體上還寄居著無數的依靠食用死皮膚細胞為生的對人體健康無甚大礙的螨蟲。還有很多寄生蟲科學家們到現在還連它們的名字也叫不上來呢!
藥理學-抗病原微生物藥微生物的種類包括:①非細胞型微生物:個體極微小,不具備細胞結構,必須在活細胞內才能增殖,具有DNA或RNA。如病毒。②原核細胞型微生物:僅有原始核質,無核膜和核仁與細胞漿分開,缺乏完整的細胞器。如細菌、支原體、立克次體、螺旋體和放線菌。③真核細胞型微生物:細胞核分化程度較高,有核仁、染色體,有核膜包繞與細胞漿分開,胞漿內有完整的細胞器,具有DNA和RNA。如真菌。藥理學-抗病原微生物藥1.細菌
藥理學-抗病原微生物藥細菌是原核生物中一類具有細胞壁的單細胞微生物。細菌的形態是多種多樣的,并隨著生活環境的改變和菌齡的不同而變化,但一定種類的細菌在一定環境條件下,細菌有相對恒定的形態結構。其基本形態結構有球狀、桿狀和螺旋狀三種,分別稱為球菌、桿菌和螺形菌。藥理學-抗病原微生物藥細菌的染色與分類細菌通過染色,除了可清楚地觀察到它的形態構造外,還可鑒別細菌的種類,因為不同細菌的染色性不同。目前最常用的細菌染色方法是革蘭染色法,此染色法可將細菌分為革蘭陽性菌和革蘭陰性菌。細菌涂片經結晶紫初染,碘液媒染,酒精脫色,最后用沙黃或復紅復染后,革蘭陽性菌在顯微鏡下呈紫蘭色,革蘭陰性菌呈紅色。藥理學-抗病原微生物藥常見細菌的革蘭陽性菌有:葡萄球菌、鏈球菌、肺炎球菌、破傷風桿菌、肉毒桿菌、產氣莢膜桿菌、炭疽桿菌、白喉桿菌、結核桿菌、麻風桿菌等。常見的革蘭陰性菌有:腦膜炎球菌、淋球菌、大腸桿菌、志賀菌屬、沙門菌屬、布氏桿菌、鼠疫桿菌、流感桿菌、百日咳桿菌、銅綠假單孢菌、霍亂弧菌、副霍亂弧菌等。藥理學-抗病原微生物藥金黃色葡萄球菌藥理學-抗病原微生物藥大腸桿菌藥理學-抗病原微生物藥弧形霍亂菌
藥理學-抗病原微生物藥鏈球菌藥理學-抗病原微生物藥螺旋菌藥理學-抗病原微生物藥破傷風桿菌藥理學-抗病原微生物藥炭疽桿菌藥理學-抗病原微生物藥熒光假單胞菌的電鏡照片藥理學-抗病原微生物藥2.病毒病毒體積微小、結構簡單、僅含一種類型核酸(DNA或RNA)、只能在活細胞內復制。人類的傳染病70%以上由病毒引起。根據病毒所含核酸類型的不同,可以將病毒分成DNA病毒和RNA病毒兩大類。藥理學-抗病原微生物藥WHO正式確認冠狀病毒的一個變種是引起非典型肺炎的病原體。但它非常獨特,以前從未在人類身上發現,科學家將其命名為"SARS病毒"藥理學-抗病原微生物藥乙肝病毒(HBV)是一種DNA病毒,就像毒蛇分泌的某種毒液只會針對特定的身體部位起作用一樣,乙肝病毒也只對肝臟“情有獨衷”,在生物學上它是嗜肝DNA病毒科(hepadnavividae)家族中的一員。這個家族中的病毒成員在哺乳動物和鳥類的身上也都有發現,它們的結構、基因序列和復制策略都非常相似,但是它們之間卻不會互相交叉。除了對具體的器官具有特異性,它們對寄主也同樣有“種族要求”,比如HBV就只對人和猩猩有易感性。
藥理學-抗病原微生物藥病毒體主要由核酸和蛋白質組成,以核酸為核心,其外包繞一層蛋白蛋,被稱為衣殼。核酸和衣殼組成核衣殼。如脊髓灰質炎病毒,就是一裸露的核衣殼。有些病毒在核衣殼外還有一層包膜,如流感病毒。藥理學-抗病原微生物藥3.支原體、立克次體、衣原體、螺旋體、真菌(1)支原體支原體是一類沒有細胞壁的原核細胞微生物,介于細菌與立克次體之間,在形態上呈多形性。它廣泛存在于人、動物體內,大多不致病。對人致病的主要有肺炎支原體,可引起原發性非典型肺炎。藥理學-抗病原微生物藥
肺炎支原體藥理學-抗病原微生物藥(2)立克次體
立克次體是一類嚴格細胞內寄生的原核細胞型微生物,介于細菌與病毒之間,其生物學性狀與細菌類似。立克次體大多是人畜共患病原體,天然寄生在嚙齒動物(如鼠)與節肢動物(虱、蚤、蜱、螨)體內,或為寄生宿主,或為貯存宿主,或同時為傳播媒介,也可通過呼吸道或眼結膜使人受染,引起斑疹傷寒或恙蟲熱。藥理學-抗病原微生物藥藥理學-抗病原微生物藥(3)衣原體衣原體是介于立克次體和病毒之間的一類微生物,是一類嚴格細胞內寄生、具有獨特發育周期的原核細胞型微生物。觀察衣原體在宿主細胞內的生長繁殖,可見到兩種不同的形態結構,一種小而致密,稱為原體,原體是發育成熟的衣原體,具有高度傳染性;另一種大而疏松,稱為始體,始體是衣原體發育周期中的繁殖型,不具感染性。衣原體廣泛寄生于人類、鳥類及哺乳動物,能引起人類疾病的有沙眼衣原體、肺炎衣原體及鸚鵡熱衣原體,引起的疾病有沙眼、化膿性結膜炎、性病淋巴肉芽腫、肺炎及上呼吸道感染等。藥理學-抗病原微生物藥藥理學-抗病原微生物藥(4)螺旋體
螺旋體是一類細長、柔軟、富有彈性、彎曲成螺旋狀、運動活潑的原核細胞型微生物。螺旋體在自然界和動物體內廣泛存在,根據螺旋數目、大小及規則程度分為五個屬,對人致病的有三個屬。藥理學-抗病原微生物藥(5)真菌真菌是一種真核細胞型微生物,不含葉綠素,無根、莖、葉的分化。少數為單細胞,大多為多細胞,由絲狀體和孢子組成。真菌種類繁多,有10余萬種,大多對人體無害,甚至有益,僅少數引起人體致病。藥理學-抗病原微生物藥(二)抗病原微生物藥物概述化學治療(chemotherapy)是應用化學藥物對病原體所致疾病進行預防或治療,簡稱化療。化療過程中所用藥物稱化療藥物,包括抗微生物(細菌、衣原體、支原體、立克次體、螺旋體、真菌、病毒等)藥、抗寄生蟲藥和抗腫瘤藥。藥理學-抗病原微生物藥化學治療學定義:細菌和其他微生物、寄生蟲及癌細胞所致疾病的藥物治療。包括:抗微生物藥(antimiczobialdrug)
抗寄生蟲藥(antiparasiticdrug)
抗癌藥(anticancerdrug)藥理學-抗病原微生物藥Germanmedicalscientistknownforhispioneeringworkinhematology,immunology,andchemotherapyandforhisdiscoveryofthefirsteffectivetreatmentforsyphilis.HereceivedjointlywithélieMetchnikofftheNobelPrizeforPhysiologyorMedicinein1908.Ehrlich,Paul歐立希1854-19151909年R.Ehrlich發現砷凡納能治療梅毒(606),開創了應用化學藥物治療傳染病的新紀元。藥理學-抗病原微生物藥(1895-1964)Germanbacteriologistandpathologistwhowasawardedthe1939NobelPrizeforPhysiologyorMedicineforhisdiscovery(announcedin1932)oftheantibacterialeffectsofProntosil,thefirstofthesulfonamidedrugs.Domagk,Gerhard杜馬克德國的杜馬克發明第一個磺胺藥百浪多息,標志著細菌性感染的化學治療學的開始。藥理學-抗病原微生物藥1928年,蘇格蘭人福萊明(Alexander
Fleming)發現在他度假時一種菌污染并殺死了他的葡萄球菌試驗樣品.
雖然其他人也曾經遇到這種情況,
但Fleming預見到這種菌可能會成為挽救生命的藥物.
1942青霉素從這種菌中分離出來并被首次用于治療臨床病人。其后Howard
Walter
Florey
和
Ernst
Boris
Chain發明了大量生產的方法,
由此他們三人獲得了1945年的諾貝爾獎.
A.FlemingH.W.Florey
E.
B.
Chain
藥理學-抗病原微生物藥宿主抗菌藥病原體體內過程抗病能力致病作用抗菌作用耐藥性防治作用與不良反應藥理學-抗病原微生物藥1.常用術語抗菌藥:是指能抑制或殺滅細菌,用于預防和治療細菌性感染的藥物。抗生素
:是微生物(細菌、真菌和放線菌屬)的某些代謝產物,低濃度時能殺滅或抑制其他病原微生物。包括天然抗生素和人工半合成抗生素。抗菌譜:指抗菌藥抑制或殺滅病原微生物的范圍。抗菌活性:藥物抑制或殺滅細菌的能力。藥理學-抗病原微生物藥最低抑菌濃度
:藥物能夠抑制培養基內細菌生長的最低濃度。抑菌藥是僅能抑制細菌生長和繁殖的藥物稱抑菌藥,但不能殺滅細菌,如磺胺類和四環素類等。抗菌后效應
:是指細菌短暫接觸抗菌藥后,抗菌藥濃度降至最低抑菌濃度(MIC)以下或已消失后,對微生物的抑制作用依然持續一定時間。藥理學-抗病原微生物藥2.抗菌藥物的作用機制(1)抑制細菌細胞壁合成:如
-內酰胺類、桿菌肽、萬古霉素、磷霉素(2)抑制蛋白質合成:如氨基苷類、四環素類、氯霉素、大環內酯類、克林霉素類(3)抑制細胞膜功能:如多粘菌素B和E、兩性霉素B、制霉菌素、咪唑類抗真菌藥(4)影響葉酸代謝:如磺胺類(5)抑制DNA合成:如喹諾酮類(6)抑制RNA合成:如利福平藥理學-抗病原微生物藥3.細菌的耐藥性
細菌耐藥性(resistance,抗藥性)的產生是微生物的一種天然抗生現象。分為固有耐藥性(天然耐藥性)與獲得耐藥性兩種。本書所述均指獲得耐藥性,獲得耐藥性是由細菌與藥物多次接觸后,細菌對藥物的敏感性下降甚至消失。產生的機制包括①產生滅活酶;②改變靶位結構;③增加代謝拮抗物;④改變通透性;⑤主動外排。藥理學-抗病原微生物藥(三)
-內酰胺類抗生素
-內酰胺類抗生素包括青霉素類、頭孢霉素類及新型
-內酰胺類藥物,它們有共同的抗菌機制和耐藥機制。β-內酰胺類抗生素的抗菌作用機制主要是與青霉素結合蛋白(penicillin-bindingproteins,PBPs)結合,抑制細菌細胞壁粘肽的合成,導致細菌胞壁缺損,菌體失去滲透屏障而膨脹、破裂。同時使細菌的自溶酶(autolysins)活化,從而使細菌發生裂解。屬于繁殖期殺菌藥,由于人類沒有細胞壁,故對人毒性低。藥理學-抗病原微生物藥藥理學-抗病原微生物藥1.青霉素類(1)青霉素G【藥理作用】藥動學特點:口服不耐酸;腦膜炎癥時腦脊液可達有效濃度;原形腎排泄,t1/2短,只有0.5h。為了延長作用,將其制成難溶制劑普魯卡因青霉素或芐星青霉素,用于肌內注射。抗菌譜:敏感細菌主要是G+球菌(如鏈球菌、肺炎球菌)、G-球菌(如腦膜炎球菌)、G+桿菌(如白喉桿菌、破傷風桿菌、炭疽桿菌)、螺旋體。【臨床應用】敏感G+菌、螺旋體感染,其中G+桿菌感染應加用相應的抗毒素。藥理學-抗病原微生物藥2.頭孢菌素類
第一代頭孢菌素:頭孢噻吩、頭孢唑啉、頭孢氨芐等。第二代頭孢菌素:頭孢孟多、頭孢呋辛、頭孢呋辛酯、頭孢克洛等。第三代頭孢菌素:頭孢噻肟,頭孢唑肟、頭孢曲松、頭孢他定等。第四代頭孢菌素:頭孢吡肟、頭孢匹羅等。藥理學-抗病原微生物藥(四)大環內酯類及克林霉素
1大環內酯類1)紅霉素(erythromycin)【藥理作用】抗菌譜與青霉素相似,對金黃色葡萄球菌(包括耐藥菌)、表皮葡萄球菌、各組鏈球菌和革蘭陽性桿菌等均有較強的抗菌作用。對部分革蘭陰性菌,如腦膜炎奈瑟菌、淋病奈瑟菌、流感桿菌、百日咳鮑特菌、布魯斯菌、軍團菌等高度敏感。對某些螺旋體、肺炎支原體和立克次體也有抗菌作用。抗菌機制是與敏感細菌的50S核糖體亞基可逆性結合,抑制細菌蛋白質合成。藥理學-抗病原微生物藥2克林霉素類
林可霉素(lincomycin)、克林霉素(clindamycin):抗菌譜和作用機制似紅霉素,與紅霉素有交叉耐藥。吸收后廣泛分布于組織和體液,包括骨組織及骨髓中,但不易透過血腦屏障。臨床用于厭氧菌感染;也用于敏感革蘭陽性菌引起的呼吸道、關節和軟組織、骨組織、膽道等感染。克林霉素是金黃色葡萄球菌骨髓炎的首選藥。藥理學-抗病原微生物藥(五)氨基苷類抗生素
1.氨基苷類抗生素的共性:2)作用機制:與核糖體30S亞基結合,抑制蛋白質合成全過程。在細菌蛋白質合成起始階段,抑制70S始動復合物形成;在肽鏈延伸階段,導致錯譯密碼,合成異常蛋白質;在終止階段,阻止釋放因子結合,阻止已合成蛋白質的釋放。藥理學-抗病原微生物藥2.常用藥物
1)鏈霉素:對結核桿菌、鼠疫桿菌作用強,對銅綠假單孢菌無效。首選用于鼠疫和兔熱病。是第一線抗結核病藥。2)慶大霉素:對革蘭陰性桿菌作用強,對銅綠假單孢菌有效,對結核桿菌無效。是氨基苷類藥物中的首選藥。用于嚴重革蘭陰性桿菌感染、銅綠假單孢菌感染、心內膜炎(與羧芐西林合用)、革蘭陰性桿菌混合感染、口服用于腸道感染和術前準備。藥理學-抗病原微生物藥(六)四環素類和氯霉素類抗生素
1四環素類抗生素(1)四環素、土霉素【臨床應用】主要用于立克次體、衣原體、支原體感染,一般不作首選,而用多西環素作首選藥。局部用于眼或皮膚感染。藥理學-抗病原微生物藥2氯霉素類抗生素氯霉素(chloramphenicol)【藥理作用】為廣譜抗菌藥,對革蘭陽性菌和革蘭陰性菌均有抑菌作用,對后者作用更強。但對流感嗜血桿菌、腦膜炎奈瑟菌、肺炎鏈球菌為殺菌藥。對立克次體、支原體,衣原體也有抑制作用。抗菌機制:與細菌核糖體50S亞基上的肽酰基轉移酶作用位點可逆性結合,阻止肽鏈延伸,抑制蛋白質合成。【臨床應用】因存在骨髓抑制的嚴重不良反應,限制其應用。僅用于治療威脅生命的感染,如流感嗜血桿菌感染、無法使用青霉素類藥物治療的腦膜炎、立克次體感染。藥理學-抗病原微生物藥(七)人工合成抗菌藥
1.喹諾酮類常用藥物:環丙沙星、氧氟沙星、左氧氟沙星、洛美沙星、諾氟沙星、依諾沙星、司帕沙星、氟羅沙星、莫西沙星【藥理作用】藥動學特點:多數口服吸收好,但受多價金屬離子影響;分布廣,組織藥濃高。抗菌譜廣,對革蘭陰性球菌和桿菌,尤其對需氧革蘭陰性桿菌包括銅綠假單孢菌在內有強大殺菌作用。對金黃色葡萄球菌、肺炎球菌、溶血性鏈球菌、腸球菌等革蘭陽性球菌、衣原體、支原體、軍團菌及結核桿菌也有效。莫西沙星和曲伐沙星還具有抗厭氧菌作用。藥理學-抗病原微生物藥【抗菌作用機制】抑制細菌DNA回旋酶,阻礙DNA復制,從而產生抗菌作用。【臨床應用】敏感菌引起的泌尿道、腸道、呼吸系統、骨髓和關節(首選)、皮膚軟組織感染及其他嚴重感染,并可替代氯霉素作為傷寒的首選藥。藥理學-抗病原微生物藥2磺胺類常用藥物:磺胺嘧啶(SD)、磺胺甲噁唑(SMZ,新諾明)、【藥理作用】屬于廣譜抗菌藥,對大多數革蘭陽性菌和陰性菌有良好的抗菌活性,其中對腦膜炎奈瑟菌、淋病奈瑟菌、鼠疫耶氏菌、A群鏈球菌、肺炎鏈球菌和諾卡菌屬最敏感;對大腸埃希菌、布魯菌屬、志賀菌屬、變形桿菌屬和沙門菌屬次之;對沙眼衣原體、瘧原蟲、卡氏肺孢子蟲和弓形蟲滋養體也有抑制作用。藥理學-抗病原微生物藥磺胺類藥物與細菌合成蝶酸所需原料對氨苯甲酸(PABA)的結構相似,競爭性的與二氫蝶酸合酶結合,阻礙細菌二氫蝶酸合成,從而影響細菌核酸的合成,抑制細菌生長繁殖。二氫蝶啶二氫葉酸四氫葉酸
+PABA二氫葉酸合成酶二氫葉酸還原酶TMP磺胺類藥理學-抗病原微生物藥3.甲氧芐啶(trimethioprim,TMP)抗菌譜與磺胺相似,抗菌機制是抑制細菌二氫葉酸還原酶,抑制四氫葉酸的合成。與磺胺類藥合用,可雙重阻斷細菌的葉酸代謝,增強抗菌作用,對某些菌呈現殺菌作用,并減少耐藥性的產生。藥理學-抗病原微生物藥(八)抗真菌藥
真菌感染分為兩大類:表淺部真菌感染和深部真菌感染。表淺部真菌感染常由各種皮膚癬菌引起,主要侵犯皮膚、毛發、指(趾)甲、口腔或陰道粘膜等,如手足癬、體癬、頭癬等,發病率高,治療藥物多、療效較好。常用的治療藥物有灰黃霉素(griseofulvin)、制霉菌素(nystatin)、酮康唑(ketoconazole),局部應用的有克霉唑(clotrimazole)和咪康唑(miconazole)等。藥理學-抗病原微生物藥深部真菌感染多由白色念珠菌和新型隱球菌引起,主要侵犯內臟器官和深部組織,其診斷較難,發病率雖低,但病情嚴重,危險性大,常可危及生命。治療藥物有兩性霉素B(amphotericin)和三唑類抗真菌藥氟康唑(fluconazole)、伊曲康唑(intraconazole)。藥理學-抗病原微生物藥(九)抗結核病藥結核病是由分枝桿菌引起的慢性傳染病,可累及全身各器官和組織,包括肺、腎、腦等,其中以肺結核最常見。目前用于臨床的抗結核病藥物種類繁多,但通常把療效高、不良反應少、患者較易耐受的藥物稱為第一線抗結核病藥:包括異煙肼、利福平、乙胺丁醇、鏈霉素、吡嗪酰胺等;而毒性較大、療效較差,主要用于對一線抗結核藥產生耐藥后或毒性反應使患者不能耐受或與其他抗結核藥配伍使用的藥物稱為第二線抗結核病藥:包括對氨水楊酸、氨硫脲、卡那霉素、乙硫異煙胺、紫霉素、卷曲霉素和環絲氨酸等。藥理學-抗病原微生物藥常用藥物
1.異煙肼【藥理作用】作用機制可能是抑制分枝菌酸合成,它是分枝桿菌細胞壁的重要成分,從而使細菌死亡。抗菌特點:①抗結核桿菌作用強、選擇性高,是首選藥物;②穿透力強,可透入細胞內,包括纖維化/干酪化病灶、腦脊液(炎癥時);③單用易耐藥,宜與其他抗結核病藥合用;④異煙肼乙酰化代謝分快、慢兩種代謝型。藥理學-抗病原微生物藥2.利福平【藥理作用】①抗結核桿菌作用僅次于異煙肼,可透入細胞內、干酪/纖維化病灶、腦脊液(炎癥),單用易耐藥,宜合用;②抗麻風桿菌;③對革蘭陽性球菌(包括耐藥金葡菌)和革蘭陰性球菌有較強抑制作用;④高濃度抑制天花病毒和沙眼衣原體。抗菌作用機制是抑制細菌依賴DNA的RNA多聚酶,抑制mRNA合成。藥理學-抗病原微生物藥3.乙胺丁醇:抗結核作用強度與鏈霉素相似。可透入細胞內、腦脊液(炎癥)。單用可耐藥,但較慢。對耐異煙肼和鏈霉素菌株仍有效,宜與之合用。4.鏈霉素:為最早用于臨床的抗結核病藥。抗結核作用僅次于異煙肼和利福平。不易透入細胞內、病灶、腦脊液。單用易耐藥,宜與其他抗結核病藥合用。藥理學-抗病原微生物藥練習題頭孢菌素抗革蘭氏陰性菌作用最強的為A第一代B第二代C第三代D第四代E第五代藥理學-抗病原微生物藥練習題磺胺類藥物作用機制是與細菌競爭A二氫葉酸還原酶B二氫葉酸合成酶C四氫葉酸還原酶D一碳單位轉移酶E葉酸還原酶藥理學-抗病原微生物藥練習題為防治磺胺藥損害腎臟宜同服下列何種藥物A碳酸氫鈉B呋塞米C甘露醇D多巴胺E哌唑嗪藥理學-抗病原微生物藥練習題下述喹諾酮類抗菌機理正確的是A抑制二氫葉酸還原酶B抑制DNA回旋酶或拓撲異構酶ⅣC抑制轉肽酶D抑制移位酶E抑制碳酸酐酶藥理學-抗病原微生物藥練習題下列哪個藥不是常用抗結核藥物A異煙肼B利福平C乙胺丁醇D青霉素E鏈霉素藥理學-抗病原微生物藥(十)抗病毒藥
病毒是體積最小、結構最簡單的病原體之一,它不具有細胞結構,主要由核酸核心和蛋白質外殼構成核衣殼。病毒僅含一種核酸,DNA或RNA,含DNA的稱DNA病毒,含RNA的稱RNA病毒。病毒必須依賴易感細胞提供酶系統、能量以及營養物質才能進行病毒的復制和繁殖。迄今為止在臨床上安全有效的抗病毒藥極少,遠遠不能滿足臨床用藥的需要。藥理學-抗病原微生物藥(十一)抗寄生蟲病藥永久或暫時性地生活在其他生物的體內或體表,獲取營養,并使對方受損害的多細胞無脊椎動物或單細胞的原生生物,稱為寄生蟲。被寄生蟲寄生并受其損害的生物稱為宿主。根據不同特點,宿主又分為三種①終宿主,寄生蟲成蟲或有性生殖階段所寄生的宿主,如人是日本血吸蟲的終宿主。②中間宿主,寄生蟲幼蟲或無性生殖階段所寄生的宿主。③保蟲宿主,有的寄生蟲除了寄生在人體外,還可以寄生在其他動物,并可能隨時傳播給人,這些動物被稱為保蟲宿主或貯存宿主。藥理學-抗病原微生物藥寄生蟲完成一代生長、發育和繁殖的全過程及其所需的外界環境稱為寄生蟲的生活史。寄生蟲對寄主的影響:①奪取營養,如蛔蟲和絳蟲奪取大量的養料并影響腸道吸收功能,引起宿主營養不良。②機械作用:如蛔蟲引起的腸梗阻及膽道蛔蟲癥。③毒性作用:寄生蟲本身及代謝產物、分泌物或蟲體死亡的分解產物具有毒性作用,能引起中毒癥狀或超敏反應。藥理學-抗病原微生物藥藥理學-抗病原微生物藥蛔蟲卵必須在體內經過一番“旅行”,它首先是侵入腸壁,經血液循環進入肺內,以后沿支氣管、氣管逆行至咽喉部,再進入到胃,最后在小腸內定居而發育成成蟲.藥理學-抗病原微生物藥藥理學-抗病原微生物藥藥理學-抗病原微生物藥藥理學-抗病原微生物藥血吸蟲藥理學-抗病原微生物藥生豬肉導致椎管內長滿寄生蟲藥理學-抗病原微生物藥1.抗瘧藥
在實際應用時一般將抗瘧藥分為三類:①主要用于控制癥狀的抗瘧藥:氯喹、奎寧、青蒿素和蒿甲醚。②主要用于控制復發和傳播(根治)的抗瘧藥:伯氨喹。③主要用于病因性預防的抗瘧藥:乙胺嘧啶、磺胺類和砜類。藥理學-抗病原微生物藥藥理學-抗病原微生物藥(1)氯喹(chloroquine):殺滅紅細胞內期的瘧原蟲,是控制瘧疾癥狀的首選藥,可根治惡性瘧疾,但不能根治良性瘧疾。此外,還具有抗腸外阿米巴病(如阿米巴肝膿腫)和免疫抑制作用(可用于治療自身免疫性疾病)。(2)伯氨喹(primaquine):對紅細胞外期裂殖體作用強,用于防止復發,為根治藥。不良反應有:特異質反應者可發生溶血性貧血或高鐵血紅蛋白癥。(3)乙胺嘧啶(pyrimethamine):對紅細胞前期裂殖體作用強,為病因性預防藥。并可抑制蚊體內配子體增殖,防治瘧疾的傳播。毒性小,長期應用致葉酸缺乏,引起巨幼紅細胞性貧血和白細胞減少。藥理學-抗病原微生物藥2.抗阿米巴病藥
阿米巴病是由溶組織內阿米巴原蟲所引起,包括腸內阿米巴病和腸外阿米巴病。前者主要癥狀是阿米巴痢疾,后者有如阿米巴肝、肺或腦膿腫。抗阿米巴病藥物分為三類,即主要作用于腸腔內的阿米巴病藥、主要作用于腸腔外阿米巴病藥及作用于腸內、腸外阿米巴病的藥物。藥理學-抗病原微生物藥(1)鹵化喹啉類:包括喹碘方、氯碘羥喹、雙碘喹啉,用于慢性阿米巴痢疾,無癥狀排包囊者。(2)氯喹:用于腸外阿米巴病的治療,如阿米巴肝、肺、腦膿腫。(3)甲硝唑(滅滴靈):臨床用于①抗阿米巴作用:用于急、慢性阿米巴痢疾,阿米巴肝、肺、腦膿腫;②抗滴蟲作用:用于陰道滴蟲病。③抗厭氧菌作用:對多種厭氧性革蘭陽性和革蘭陰性桿菌和球菌有較強的抗菌作用。④抗賈第鞭毛蟲作用。藥理學-抗病原微生物藥(三)抗腸蠕蟲藥腸蠕蟲包括蛔蟲、鉤蟲、蟯蟲、鞭蟲和絳蟲、姜片蟲等。不同蠕蟲對不同藥物敏感性不同,因此,必須針對不同的蠕蟲感染正確選用抗腸蟲藥。抗腸蠕蟲藥合理選用應根據藥物的主要作用、安全性及患者的病情特點等因素來綜合考慮。驅腸蟲藥,多采用空腹或半空腹服藥;對便秘患者,服驅腸蟲藥后,可加服瀉藥。藥理學-抗病原微生物藥八抗腫瘤藥藥理學-抗病原微生物藥腫瘤化學治療主要存在三方面問題:①抗惡性腫瘤藥物的毒性反應。大多數傳統細胞毒類化療藥物選擇性差、毒性大,在殺傷腫瘤細胞的同時,對正常組織也有不同程度的損傷,使其使用受到限制。②腫瘤細胞對化療藥物產生耐藥性,這是腫瘤治療失敗的重要原因之一。③化療藥物對靜止期細胞(G0細胞)不敏感是導致哦腫瘤復發的根源。藥理學-抗病原微生物藥(一)抗惡性腫瘤藥的分類1.按藥物對腫瘤細胞周期的作用分類(1)周期非特異性藥物主要殺滅增殖細胞群中各期細胞,如烷化劑、抗腫瘤抗生素等。(2)周期特異性藥物僅對增殖周期中的某一期有較強的作用。如作用于S期的抗代謝藥物和作用于M期的長春堿類藥物等。藥理學-抗病原微生物藥2.按抗腫瘤作用的生化機制分類
(1)抑制核酸合成藥通過不同環節阻止核酸合成,影響細胞分裂增殖。根據影響生化步聚的不同,又可分為①二氫葉酸還原酶抑制藥,如甲氨蝶呤等;②阻止嘧啶類核苷酸生成藥,如氟尿嘧啶等;③阻止嘌呤類核苷酸生成藥,如巰嘌呤等;④抑制核苷酸還原酶藥,如羥基脲等;⑤抑制DNA多聚酶藥,如阿糖胞苷等。(2)破壞DNA結構與功能藥如烷化劑,絲裂霉素、博來霉素、順鉑等。藥理學-抗病原微生物藥(3)嵌入DNA干擾轉錄RNA的藥物如放線菌素D、柔紅霉素、阿霉素等。(4)抑制蛋白質合成藥可分為①影響紡錘絲形成藥,如長春新堿等;②干擾核蛋白體功能藥,如三尖杉酯等;③阻止氨基酸供應藥,如門冬酰胺酶等。(5)影響體內激素平衡的藥物如腎上腺皮質激素、雌激素、雄激素等。藥理學-抗病原微生物藥(二)抗惡性腫瘤藥的不良反應
大多數抗惡性腫瘤藥安全范圍小,選擇性差,在殺傷腫瘤細胞的同時,對機體增殖旺盛的正常組織細胞,如骨髓、胃腸道粘膜、淋巴組織、毛囊等也同樣引起不同程度的損害。常見的毒性反應可分為近期毒性和遠期毒性。藥理學-抗病原微生物藥1.近期毒性(1)共有的毒性反應大多發生在增殖迅速的組織:①骨髓毒性除激素類、博來霉素和門冬酰胺酶外,大多數抗癌藥均可產生不同程度的骨髓抑制,最常見白細胞、血小板減少,甚至發生再生障礙性貧血。②胃腸道反應可引起不同程度的食欲減退、惡心、嘔吐等消化道反應,嚴重者引起胃腸粘膜廣泛潰瘍,可致出血、腹痛、腹瀉等。③脫發大多數抗惡性腫瘤藥常于給藥后1~2周出現,1~2個月最明顯,停藥后毛發可再生。藥理學-抗病原微生物藥(2)特殊的毒性反應為長期大量用藥引起心、肺、肝、腎及神經系統的損害。心臟毒性以阿霉素常見,表現為心肌炎、心肌缺血或充血性心力衰竭等;博來霉素、環磷酰胺可引起肺纖維化,表現為干咳、呼吸困難,嚴重可致死;環磷酰胺可引起肝損害和出血性膀胱炎;長春新堿、順鉑有周圍神經毒性,可引起手足麻木、腱反射消失及末梢感覺障礙;反射遲鈍。L-門冬酰胺酶可使大腦功能異常,出現神經紊亂、譫妄等。許多抗惡性腫瘤藥能抑制或殺滅免疫細胞,使機體抵抗力下降而繼發感染等。藥理學-抗病原微生物藥2.遠期毒性
主要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倉鼠養殖合同樣本
- 工程招標廉潔承諾書
- 美容院轉讓協議書范例
- 分期付款買賣合同樣式二零二五年
- 兩人合伙開發公司合同標準文本
- 無中介二手房買賣簡單合同范例二零二五年
- 銷售部提成管理制
- 校長聘用合同校長聘用合同范文
- 產品商標授權使用合同標準文本
- 造價咨詢實施方案
- 城市道路養護技術規程
- 初中信息技術教學中的項目式學習
- 部編版語文二年級下冊第3單元核心素養教案
- 基于PLC的小區排水控制系統設計畢業論文
- DB43-T 1712-2019 銀行業金融機構智能預警系統安全防范要求
- 2023年云南省接受軍轉干部安置考試試題
- 初三英語試卷分析失分原因和改進措施
- 關于在生產過程中物料流轉的交接和管理規定
- 2022年高考真題及答案解析《歷史、地理、政治》(湖北卷)
- 高中數學人教A版空間幾何體(省一等獎)
- 把未來點亮歌詞打印版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