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準解讀

《GB/T 44926-2024 納米技術 微區表面及亞表面表征 光學暗場共焦顯微法》是一項國家標準,旨在規范使用光學暗場共焦顯微技術對材料的微區表面及其亞表面特性進行表征的方法。該標準詳細規定了從樣品準備到數據分析的一系列操作流程和技術要求,確保不同實驗室或研究機構之間能夠獲得可比較、可靠的結果。

首先,在適用范圍方面,此標準適用于需要高空間分辨率下觀察和分析物體表面形貌特征以及淺層內部結構的研究場合,特別適合于納米尺度上的檢測任務。它不僅限于固體材料,還包括某些液體樣本的界面性質研究。

其次,關于儀器設備的要求,《GB/T 44926-2024》指出了開展此類實驗所需的基本硬件條件,如光源類型(通常是激光)、物鏡參數選擇、探測器靈敏度等,并強調了系統校準的重要性以保證測量精度。

接著是測試方法部分,標準中描述了如何設置合適的成像參數來獲取最佳圖像質量;同時介紹了幾種常見的數據處理手段,比如三維重構算法的應用,通過這些技術可以從多個角度全面了解樣品信息。

此外,《GB/T 44926-2024》還包含了對于結果報告的具體指導原則,建議記錄所有關鍵實驗條件、所用軟件版本以及其他可能影響結論的因素,以便他人復現實驗過程并驗證結果的有效性。

最后,在安全與環保章節里,提醒使用者注意操作過程中潛在的風險點,比如避免直接照射眼睛以防傷害,并提倡采用綠色化學試劑減少環境污染。


如需獲取更多詳盡信息,請直接參考下方經官方授權發布的權威標準文檔。

....

查看全部

  • 即將實施
  • 暫未開始實施
  • 2024-12-31 頒布
  • 2025-07-01 實施
?正版授權
GB/T 44926-2024納米技術微區表面及亞表面表征光學暗場共焦顯微法_第1頁
GB/T 44926-2024納米技術微區表面及亞表面表征光學暗場共焦顯微法_第2頁
GB/T 44926-2024納米技術微區表面及亞表面表征光學暗場共焦顯微法_第3頁
GB/T 44926-2024納米技術微區表面及亞表面表征光學暗場共焦顯微法_第4頁
GB/T 44926-2024納米技術微區表面及亞表面表征光學暗場共焦顯微法_第5頁
免費預覽已結束,剩余19頁可下載查看

下載本文檔

GB/T 44926-2024納米技術微區表面及亞表面表征光學暗場共焦顯微法-免費下載試讀頁

文檔簡介

ICS1704030

CCSN.51.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標準

GB/T44926—2024

納米技術微區表面及亞表面表征

光學暗場共焦顯微法

Nanotechnologies—Characterizationofmicrosurfaceandsubsurface—

Opticaldark-fieldconfocalmicroscopy

2024-12-31發布2025-07-01實施

國家市場監督管理總局發布

國家標準化管理委員會

GB/T44926—2024

目次

前言

…………………………Ⅲ

引言

…………………………Ⅳ

范圍

1………………………1

規范性引用文件

2…………………………1

術語和定義

3………………1

原理

4………………………2

設備配置及測量條件

5……………………4

測量步驟

6…………………4

數據處理

7…………………5

結果表征

8…………………6

影響表征結果的因素

9……………………6

測試報告

10…………………7

附錄規范性暗場散射共焦模塊

A()……………………8

附錄資料性光學暗場共焦顯微鏡測量結果傾斜矯正方法

B()………9

附錄資料性光學暗場共焦顯微鏡亞表面測量介質校正系數計算方法

C()…………11

附錄資料性釹玻璃光學暗場共焦顯微測量結果示例

D()……………13

附錄資料性亞表面臺階高度測量結果示例

E()………15

參考文獻

……………………16

GB/T44926—2024

前言

本文件按照標準化工作導則第部分標準化文件的結構和起草規則的規定

GB/T1.1—2020《1:》

起草

請注意本文件的某些內容可能涉及專利本文件的發布機構不承擔識別專利的責任

。。

本文件由中國科學院提出

本文件由全國納米技術標準化技術委員會歸口

(SAC/TC279)。

本標準起草單位哈爾濱工業大學中國計量科學研究院昆明物理研究所西安應用光學研究所

:、、、、

北京微電子技術研究所航天科工防御技術研究試驗中心

、。

本標準主要起草人劉儉施玉書劉辰光張樹胡旭張云龍李冬梅馮慧

:、、、、、、、。

GB/T44926—2024

引言

微納器件及高端光學元件的表面及亞表面質量控制是產品性能和使用壽命的重要影響因素對微

區表面及亞表面微米及納米尺度特征結構進行有效表征是提升微納加工及超精密加工機理探索工藝

,、

定型和量產質控能力的重要保障在超光滑光學元件微光學器件半導體材料等領域具有廣泛應用

,、、

需求

光學暗場共焦顯微鏡能夠實現對樣品微區表面和亞表面微弱暗場散射信號的三維高效探測本文

,

件的制定為使用光學暗場共焦顯微鏡表征光學透明固體材料的表面及亞表面特征結構提供了規范統一

的方法有利于提升高性能器件的檢測水平為精密光學元件及微納器件加工生產質控及新工藝研發提

,,

供檢測保障

GB/T44926—2024

納米技術微區表面及亞表面表征

光學暗場共焦顯微法

1范圍

本文件描述了采用光學暗場共焦顯微鏡對微區表面及亞表面的表征方法

本文件適用于固體材料

2規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內容通過文中的規范性引用而構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條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

。,

件僅該日期對應的版本適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單適用于

,;,()

本文件

產品幾何技術規范光學共焦顯微鏡計量特性及測量不確定度評定

GB/T34879—2017(GPS)

導則

3術語和定義

界定的以及下列術語和定義適用于本文件

GB/T34879—2017。

31

.

亞表面subsurface

固體材料表面以下具有光學透明度的區域

注通常深度在百微米以內

:。

32

.

共焦顯微術confocalmicroscopyCM

;

采用約束性照明和約束性探測借助軸向掃描獲得光學層析圖像并通過提取軸向最大信號位置確

,,

定區域樣品表面形狀的測量方法

來源

[:GB/T34879—2017,3.1]

33

.

光學暗場共焦顯微鏡opticaldark-fieldconfocalmicroscopeODCM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提供的標準文本僅供個人學習、研究之用,未經授權,嚴禁復制、發行、匯編、翻譯或網絡傳播等,侵權必究。
  • 2. 本站所提供的標準均為PDF格式電子版文本(可閱讀打印),因數字商品的特殊性,一經售出,不提供退換貨服務。
  • 3. 標準文檔要求電子版與印刷版保持一致,所以下載的文檔中可能包含空白頁,非文檔質量問題。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