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會保障概論》教學大綱_第1頁
《社會保障概論》教學大綱_第2頁
《社會保障概論》教學大綱_第3頁
《社會保障概論》教學大綱_第4頁
《社會保障概論》教學大綱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1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社會保障概論》教學大綱課程編號:09140078英文名稱:SocialSecurity學分:2學時:總學時32學時,其中理論32學時,實踐0學時先修課程:經濟學基礎課程類別:專業主干課授課對象:公共事業管理專業學生教學單位:商學院修讀學期:第4學期一、課程描述和目標本課程是高等學校公共管理類專業平臺課程之一。它立足于社會保障與管理,對社會保障及其管理的相關概念進行闡述,向學生全面介紹社會保障與管理基本理論、模式選擇、管理體制、運營管理、保險類型等內容,為適應今后的崗位打下知識理論基礎。課程目標1:學生能以更理性和專業的角度看待問題,鼓勵學生保持對社保政策變遷關注的敏感度,理解社保背后的深層原因以及政府在其中的作用,并在此過程中培養學生的政治素養以及人文精神。課程目標2:學生能掌握社會保障與管理的基本概念和基礎理論知識,了解社會保障與管理的歷史淵源,理解國內外社會保障體制的發展改革歷程和最新動態,把握老年社會保障、醫療社會保障、失業社會保障等保障的具體內容。課程目標3:學生能夠厘清社會保障的基本脈絡,了解現有的社會保障政策,并能結合理論對政策的來龍去脈進行分析,提升學生社會保障思維的能力和理論聯系實際的能力。二、課程目標對畢業要求的支撐關系畢業要求指標點課程目標要求指標點1-2公共精神課程目標1M指標點2-3專業類知識課程目標2M指標點3-2專業實踐能力課程目標3H指標點3-3綜合拓展能力課程目標3M三、教學內容、基本要求與學時分配序號教學內容基本要求及重、難點(含德育要求)學時教學方式對應課程目標1第一章緒論通過本章的學習,使學生了解社會保障制度的特點與功能;理解不同國家、不同學者對社會保障概念的闡述;掌握社會保障的核心內涵以及我國社會保障體系的構成。思政元素:在對社會保障概念的講授中,通過換位思考的方式樹立學生的服務意識使學生對我國社會保障有更深刻的了解,培養學生的愛國熱情。4以課堂講授為主,結合實例討論。課程目標12第二章社會保障的歷史沿革和模式通過本章的學習,使學生重溫經濟學相關理論,并分析它們在社會保障中的地位與應用;理解社會的基本發展脈絡;掌握社會保障的模式,并能夠結合模型特點分析我國的社會保障模式。思政元素:通過對我國社會保障的歷史發展與現狀的分析,明確國家對公眾利益滿足的需要,感受國家富強的現實,提升學生的政治敏感度。4課堂討論(思考西方模式對我國的借鑒)與課堂講授相結合,輔以提問、案例分析等。課程目標1課程目標23第三章社會保障體系通過本章的學習,使學生了解社會保障法律體系,理解社會保障水平,掌握社會保障的管理。思政元素:通過對社會保障體系的講解,樹立學生的法治意識。2以課堂講授為主,輔以課堂討論等。課程目標14第四章社會保障基金通過本章的學習,了解社會保障基金的分類、特點與功能,理解社保基金的內涵以及我國社會保障基金面臨的問題,把握社會保障基金的資金來源、籌集模式、支付管理和運營管理。思政元素:通過對我國現有資金籌措模式的新發展,使學生更清楚地感受國家的富強以及為人民服務的宗旨,并引導學生形成誠信的意識。2課堂討論(思考我國社保基礎的問題與對策)與課堂講授相結合,輔以案例分析等。課程目標1課程目標35第五章老年社會保障通過本章的學習,使學生了解養老保險制度的特點、作用以及發展歷程;熟悉我國城鎮以及農村養老保險制度的沿革、現狀以及主要問題;掌握養老保險制度的幾種主要模式、特點以及對我國的借鑒。思政元素:通過養老保障,尤其是二元主體向一元主體的轉變,使學生樹立平等、公正的意識;并對養老相關制度了解的基礎上建立法治意識;并在老年社會保障的研究中樹立社會和諧安定的理念。6通過課堂展示、課堂討論、情景模擬、課堂講授等多種方式進行。課程目標1課程目標2課程目標36第六章醫療社會保障通過本章的學習,使學生了解醫療保險制度的基本原則、作用以及發展歷史;理解我國城鎮醫療保險制度的基本框架和多層次的醫療保障體系;掌握醫療保障的內涵以及國際上醫療保險制度的主要模式。思政元素:通過對醫保發展新趨勢的研究,提升學生的公正意識、服務意識與法治意識。6以課堂展示和講授為主,輔以討論、案例分析等。課程目標1課程目標2課程目標37第七章失業社會保障通過本章的學習,使學生了解失業保障制度的特征、功能、應遵循的原則以及發展歷程;熟悉失業保障制度的類型以及世界各國失業保障制度的差異;掌握失業和失業保障的內涵;把握我國失業保障制度存在的主要問題以及發展趨勢。思政元素:通過對失業保障現狀的了解,使學生樹立敬業的意識。2以課堂講授為主,輔以案例分析、討論等。課程目標1課程目標28第八章其他社會保障通過本章的學習,使學生了解工傷保險、生育保險、住房公積金、各類福利等的功能、特征等;理解各類保障的發展變革以及爭議;掌握各類保障的內涵以及我國的現實狀況以及發展。思政元素:通過對其他各類社會保障發展與爭議的講授,使學生樹立和諧的意識,并培養在今后工作中公正、法治與敬業的觀念。6以課堂展示為主,課堂講授與課堂提問為輔。課程目標1課程目標2合計32四、課程教學方法以集中講授為主,輔以小組討論、情景模擬、案例分析、現場觀摩等多種教學方法。五、學業評價和課程考核推行多元評價,對本課程所采用的評價和考核方式作具體說明,若采用多種考核方法請分別列出考核評價的方法、內容、考核標準、成績占比等,考核方法、內容應突出“學生中心、產出導向”。(一)考核方式及具體要求1.課程成績構成與要求課程考核注重形成性和終結性評價相結合,考核內容主要由平時作業、課程論文、期末考核組成,均按百分制計分,其中期末考核成績占60%、平時作業成績占20%、章節測試成績占10%、課程論文成績占10%。2.課程目標達成考核與評價序號教學環節課程目標1(分值)課程目標2(分值)課程目標3(分值)課程目標4(分值)課程目標5(分值)合計1平時作業1055202章節測試055103課程論文055104期末考試10252560課程目標對應分值204040100(二)考核與評價標準1.平時成績考核與評價標準分值觀測點90-100分70-89分60-69分0-59分作業按時完成,90%以上的作業內容齊全,基本知識點理解、掌握到位。能夠利用理論知識識別、分析紡紗領域相關專業問題。按時完成,70%以上的作業內容齊全,基本知識點理解、掌握較到位。能夠較好利用理論知識識別、分析紡紗領域相關專業問題。延時完成,60%以上的作業內容齊全,基本知識點理解、掌握基本到位。利用理論知識對紡紗領域相關專業問題有一定的識別、分析。不交和補交,50%以下的作業內容齊全,基本知識點理解、掌握有偏差。不能利用理論知識對紡紗領域相關專業問題進行識別、分析。2.章節測試與評價標準章節測試根據測試題目及評分標注進行打分(百分制)。3.課程論文考核與評價標準分值觀測點90-100分70-89分60-69分0-59分課程論文格式規范,符合課程論文寫作要求;內容主題明確,符合課程教學內容,有明確的綜合分析論點。參考文獻充分、正文引用恰當,文獻引文格式符合文獻標準;無摘錄摘抄痕跡,能恰當運用自己的語言組織素材,論點正確。格式符合課程論文寫作要求;主題明確,符合課程教學內容,具較好的綜合分析論點。參考文獻充分、正文能夠較好對文獻進行引用,文獻引文格式基本符合科技期刊論文文獻標準;正文主題大部分運用自己的語言組織素材,論點正確。格式符合課程論文寫作要求;主題基本明確,較符合課程教學內容,具較好的綜合分析論點。參考文獻有,文獻引文格式基本符合科技期刊論文文獻標準;正文有部分摘抄,論點分析較清晰。論文格式不符合課程論文要求,能反映部分主題內容,論文結構不完整,論點分析不清晰,參考文獻少,正文沒有引用,格式不完全符合科技論文文獻標準。4.期末試卷考核與評價標準根據課程目標及教學內容,設計期末考核試題,綜合檢驗學生對課程相關知識的掌握、綜合應用及解決復雜問題的能力,根據考試題目設計相應評分標準。六、教材與參考書(一)推薦教材1.《社會保障概論》,鄧大松主編,高等教育出版社,2019年1月版;2.《社會保障概論》,孫光德、董克用編,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22年1月版(二)參考資料1.《西方國家社會保障制度史》,丁建定著,高等教育出版社,2010年版;2.《貝弗里奇報告——社會保險和相關服務》,貝弗里奇著,中國勞動社會保障出版社,2008年版3.《社會保障概論》,鄭功成著,復旦大學出版社,2007年版4.《中國社會保障改革與發展戰略》,鄭功成著,人民出版社,2011年版5.《美國的社會保障》,A·H·羅伯遜著,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1995年版;6.《全球養老保障——改革與發展》,科林·吉列恩(ColimGillion)著,楊燕綏等譯,中國勞動社會保障出版社,2002年版;7.《社會保障經典名著導讀》,童星,龐紹堂著,北京大學出版社,2016年版8.《社會保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