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人教版七年級地理寒假學習 第09講 撒哈拉以南非洲_第1頁
2025年人教版七年級地理寒假學習 第09講 撒哈拉以南非洲_第2頁
2025年人教版七年級地理寒假學習 第09講 撒哈拉以南非洲_第3頁
2025年人教版七年級地理寒假學習 第09講 撒哈拉以南非洲_第4頁
2025年人教版七年級地理寒假學習 第09講 撒哈拉以南非洲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32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第09講撒哈拉以南非洲模塊一思維導圖串知識模塊二基礎知識全梳理(吃透教材)模塊三教材習題學解題模塊四核心考點精準練(7大考點)模塊五小試牛刀過關測1.在地圖上找出撒哈拉以南非洲的位置、范圍、主要國家及首都,讀圖說出該地區地理位置的特點。2.運用地圖和其他資料,指出撒哈拉以南非洲對當地或世界經濟發展影響較大的一種或幾種自然資源,說出其分布、生產、出口等情況運用資料描述撒哈拉以南非洲富有地理特色的文化習俗。【考點01】熱帶草原廣布1.在影視節目中,常會看到廣袤的大草原上奔跑著成群的斑馬、大象、長頸鹿等野生動物的場景。這些場景多取材于撒哈拉以南非洲。2.撒哈拉以南非洲絕大部分位于世界最大的沙漠——撒哈拉沙漠以南,東臨印度洋,西瀕大西洋。3.地形以高原為主,地勢起伏不大,大體上由東南向西北傾斜。4.發源于東非高原的尼羅河是世界最長的河流。5.撒哈拉以南非洲中部被赤道橫貫,以熱帶氣候為主,其中熱帶草原氣候分布最廣,是世界面積最大的熱帶草原分布區。熱帶草原氣候分干、濕兩季,干季草木枯黃,濕季水草豐美。【考點02】人口、糧食與環境1.旱災頻發,糧食短缺,很多人面臨饑餓主要發生在撒哈拉以南非洲的熱帶草原地區。2.熱帶草原地區降水主要集中在濕季。濕季如果降水及時,雨量充足,農業就有好收成;如果降水延遲到來或不足,就會發生旱災,造成糧食減產和牲畜死亡,給農業生產帶來嚴重影響。3.非洲的人口自然增長率在世界各大洲中居首位,撒哈拉以南非洲的人口自然增長率則更高。人口的迅速增長加劇了該地區的糧食供應問題。糧食供應不足是撒哈拉以南非洲國家面臨的普遍問題。4.為了獲得更多的糧食和肉類,人們砍伐森林,開墾草原,以擴大耕地面積,或在草原地區放牧更多的牲畜。這些做法導致了撒哈拉以南非洲土地肥力下降和草原退化,加劇了水土流失和土地荒漠化,使生態環境逐步惡化。近年來,該地區許多國家意識到環境惡化的嚴重后果,開始加強國際合作,努力改善環境狀況。【考點03】快速發展的經濟1.撒哈拉以南非洲擁有豐富的自然資源,為經濟發展提供了有利條件。2.歷史上,撒哈拉以南非洲的許多國家長期受殖民主義者占領和掠奪,出口初級農礦產品,進口工業產品,經濟發展緩慢。3.由于工業產品的價格比初級農礦產品貴得多,這些國家在國際貿易中處于不利地位。4.近幾十年來,撒哈拉以南非洲是全球經濟增長最快的地區之一。撒哈拉以南非洲的很多國家因地制宜,探索適合本國國情的發展道路,努力改變經濟過分依賴初級農礦產品出口的情況,使經濟穩步增長。例如:尼日利亞、安哥拉等產油國,利用本國豐富的石油資源發展工業;肯尼亞發展花卉業和旅游業,成為非洲最大的鮮花出口國和著名的旅游目的地。撒哈拉以南非洲經濟的快速發展,還得益于國家和地區間的合作。近年來,我國在這里的投資逐漸增多,主要集中在采礦、基礎設施和制造業等領域。活動(一)認識撒哈拉以南非洲茅草屋與自然環境的關系世界各地傳統民居的建筑特點往往與當地自然環境,尤其是氣候條件密切相關。茅草屋是非洲熱帶草原地區的傳統民居之一,一般用樹枝、藤條、泥土等筑墻,房頂鋪茅草(圖9.24)。1.以恩賈梅納為例,運用圖9.25,描述熱帶草原氣候的特征。2.談談圖9.24所示茅草屋建筑材料、建筑結構與自然環境的關系。活動(二)思考撒哈拉以南非洲面臨的人地關系問題協調人類活動與地理環境的關系,必須做到人口、資源、環境與發展相適應。根據你的理解,按最重要(1項)、次重要(2項)、一般重要(3項),把以下有關撒哈拉以南非洲協調人地關系建議的代號,填入金字塔形的小方塊,并說出你的理由。A.控制人口增長速度,提高人口素質B.保護環境,減輕自然災害C.大力發展糧食生產,解決食物短缺問題D.大力發展制造業等產業,建立獨立的經濟體系E.加強團結與合作,減少種族糾紛和部落沖突F.引進人才和技術FEDCBAFEDCBA活動(三)說明撒哈拉以南非洲經濟發展的條件和方向加納位于幾內亞灣北岸,南瀕大西洋。該國礦產和森林資源豐富,經濟以農業為主,工業基礎薄弱。閱讀圖9.34和圖9.35,以加納為例,說明撒哈拉以南非洲經濟發展的條件和方向。1.指出加納經濟發展的有利條件。2.比較加納2008年和2018年主要進出口產品的類型。3.加納2008年出口額只有進口額的一半,2018年出口額已經超過了進口額。說說這樣的變化對國家經濟發展的好處。考點一撒哈拉以南非洲的位置和范圍1.撒哈拉以南的非洲東臨西臨()A.大西洋、印度洋 B.太平洋、印度洋C.印度洋、大西洋 D.太平洋、大西洋2.撒哈拉以南的非洲大部分地區位于:()A.北回歸線和赤道之間 B.赤道和南回歸線之間C.南回歸線和南極圈之間 D.南、北回歸線之間3.撒哈拉以南非洲最大的島嶼是(

)A.冰島 B.西西里島 C.撤丁島 D.馬達加斯加島4.非洲全稱阿非利加洲,東瀕______洋,西臨大西洋,北隔______海及直布羅陀海峽與歐洲相望(

)A.印度洋、紅海 B.印度洋、地中海 C.太平洋、地中海 D.太平洋、紅海考點二撒哈拉以南非洲的自然特點1.非洲被稱為“高原大陸”的主要原因是(

)A.地形以高原為主 B.絕大部分地區位于南北回歸線之間 C.海岸線平直 D.沙漠面積廣大2.關于非洲赤道地區地理環境說法正確的是(

)A.地勢東低西高B.主要地形區有剛果盆地、東非高原C.降水西少東多D.氣溫東西變化不大3.關于非洲"世界之最"的組合,不正確的是(

)A.世界上流量最大的河流﹣﹣尼羅河,注入大西洋B.世界上面積最大的沙漠﹣﹣撒哈拉沙漠C.陸地上最大的斷裂帶﹣﹣東非大裂谷D.世界上面積最大的盆地﹣﹣剛果盆地4.在非洲茫茫的大草原上,野生動物周期性大規模遷徙的壯觀景象每年都會如期上演。據下圖分析野生動物大規模遷徙的主要原因是(

)A.南北地區干濕季相反,野生動物逐水草周期性遷徙B.土地荒漠化不斷擴張導致野生動物周期性遷徙C.為躲避人類亂捕濫獵,野生動物進行大規模遷徙D.氣溫差異使野生動物在高原和平原之間周期性遷徙考點三撒哈拉以南非洲的自然資源1.尼日利亞的石油資源儲量居非洲第二位,其主要分布在(

)A.尼日爾河三角洲和沿海大陸架 B.尼日爾河上游C.尼羅河沿岸地區 D.喬斯高原周邊地區2.撒哈拉以南非洲礦產資源種類多,儲量豐富,該地區有“銅礦之國”之稱的是(

)A.南非 B.贊比亞 C.幾內亞 D.坦桑尼亞3.以下關于撒哈拉以南的非洲的敘述,錯誤的是(

)A.東非熱帶草原國家常受旱災威脅 B.單一商品為主的經濟C.人口增長過快、糧食供應不足和環境惡化問題嚴峻 D.資源貧乏4.下列關于非洲資源的敘述,錯誤的是(

)A.礦產資源種類多,儲量大B.金剛石、黃金、石油的儲量和產量居世界首位C.大型野生動物的種類和數量均居世界各洲之冠D.桃花心木、檀木、花梨木等珍貴樹種考點四撒哈拉以南非洲的經濟1.大多數非洲國家需要從國外進口(

)A.咖啡、香蕉 B.礦產品 C.木材等原材料 D.工業制成品2.來自撒哈拉以南非洲的拉比對小花說:“我的家鄉種有大面積的可可,其他農作物很少見,靠出售可可的錢換糧食“,據介紹可推測拉比故鄉的經濟特點是(

)A.加工貿易為主的經濟 B.旅游業為主的經濟 C.單一商品經濟 D.制造業為主的經濟3.撒哈拉以南的非洲具有“熱、黑、富、高”的特點,關于這些特點的解讀不正確的是(

)A.“熱”——大部分地區位于熱帶 B.“黑”——以黑色人種為主C.“富”——出口農產品,收入高 D.“高”——地形以高原為主4.非洲很多國家歷史上長期受歐洲發達國家的殖民統治,撒哈拉以南的非洲國家經濟發展緩慢。歐洲貨輪向非洲國家運輸各種工業制成品后返回時最有可能運回歐洲的是下列哪種貨物(

)A.汽車 B.服裝 C.初級農礦產品 D.飛機零部件考點五撒哈拉以南非洲的人口問題1.撒哈拉以南非洲具有“熱、黑、富、高”的特點,有關敘述不正確的是(

)A.熱—大部分地區位于熱帶 B.黑一以黑色人種為主C.富一礦產、生物資源豐富 D.高一出口工業產品,經濟收入高2.非洲南部人口增長快可能會帶來的問題是(

)A.社會養老負擔重 B.國防兵力不足 C.勞動力短缺 D.糧食供應緊張3.撒哈拉以南的非洲人口增長過快會導致的結果是(

)①糧食不足②過度開墾,環境惡化③經濟迅速發展④環境改善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4.非洲積極尋求與中國在醫療、工業上的合作,主要原因是(

)A.非洲人口密集,應對疫情能力差 B.非洲自然資源匱乏C.非洲經濟發展水平低,醫療衛生條件差 D.非洲農業發達,但工業發展落后考點六撒哈拉以南非洲的糧食問題1.撒哈拉以南非洲對外貿易的敘述正確的是(

)A.制造業發達,從事制造業的人口多 B.出口初級農礦產品為主,進口工業制成品C.在國際貿易中處于有利地位 D.糧食產量高,出口量大2.下圖反映撒哈拉以南非洲所在地區多數國家對外貿易的特點。據圖可知(

)A.糧食產量高,出口量大 B.許多國家的經濟以出口初級產品為主C.在國際貿易中,處于有利地位 D.各國制造業發達,從事制造業的人口多3.撒哈拉以南的非洲是世界上最貧困的地區,有“饑餓的大陸”之稱。1996年以來,袁隆平團隊通過聯合國糧農組織,向非洲一些國家示范、推廣中國雜交水稻技術,據此完成下面小題。非洲國家引進雜交水稻技術,主要是為了(

)A.豐富水稻品種 B.提高糧食產量C.增加水稻種植面積 D.增加植被覆蓋率4.非洲居民常因糧食供應不足而忍受饑餓。該區域糧食供應不足的主要原因(

)①人口增長過快②農業生產落后③旱災頻發④能源短缺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考點七撒哈拉以南非洲的環境問題1.小華認識了來自非洲的黑人小朋友拉比,拉比告訴小華許多關于他家鄉的情況,拉比告訴小華的哪些情況是真的(

)①世界第二大洲②是單一商品經濟③面臨的最大問題是人口、糧食、環境問題④經濟相對落后,人口自然增長率高

⑤是黑種人的故鄉A.①②③⑤ B.①②③④⑤ C.②③④⑤ D.③④⑤2.撒哈拉以南非洲面臨的主要問題是(

)A.人口、糧食和環境 B.宗教、資源和環境 C.人口、城市和經濟 D.宗教、糧食和經濟3.撒哈拉以南的非洲是世界上糧食短缺嚴重的地區,主要原因是(

)A.糧食產量低、且逐年下降.B.農業生產的自然條件惡劣C.近幾年人口增長速度超過了糧食增長的速度D.耕地太少,糧食總產量少4.撒哈拉以南的非洲國家擺脫貧困的措施是(

)A.控制人口數量,提高人口素質B.大力毀林開荒,發展糧食生產,解決糧食短缺問題C.引進現代化機械,擴大初級產品出口D.大規模從發達國家引進人才和技術目前,金磚國家“朋友圈”不斷擴大,已有巴西、俄羅斯、印度、中國、南非、沙特阿拉伯、埃及、阿拉伯聯合酋長國、伊朗、埃塞俄比亞共十個國家,各國本著“開放、包容、合作、共贏”的精神不斷深化拓展合作模式。據此完成下面小題。1.金磚國家的擴容,反映當今國際經濟關系是(

)A.國際經濟合作不斷削弱 B.各國經濟發展自成一體C.國際經濟合作不斷加強 D.各國經濟差距日益縮小2.關于金磚十國之間的合作共贏模式,下列最有可能的是(

)A.中國、印度為其他成員國提供豐富的礦產資源B.沙特、阿拉伯聯合酋長國為其他成員國提供豐富的石油資源C.南非、俄羅斯為其他成員國提供豐富的熱帶物產D.埃塞俄比亞、埃及為其他成員國提供高科技產品讀撒哈拉以南非洲簡圖,完成下面小題。3.下列關于撒哈拉以南非洲的說法,正確的是(

)A.赤道穿過中部,熱帶雨林氣候分布最廣B.海岸線曲折,多島嶼、半島C.黃金、金剛石儲量居世界首位D.人口稠密,經濟發達4.下列在撒哈拉以南非洲看不到的景象有(

)①茂密的熱帶雨林,大猩猩在其間戲水②成群的企鵝聚集在沿海地區③北極熊在覓食④在一望無際的熱帶草原上,長頸鹿吃著樹梢上嫩葉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②④5.下列譽稱中,不屬于撒哈拉以南非洲的是(

)A.“世界原料倉庫” B.“饑餓的大陸”C.“黑種人的故鄉” D.“東方十字路口”下圖是非洲氣候類型分布圖,據此完成下列小題。6.關于非洲的敘述,錯誤的是(

)A.被稱為“熱帶大陸”B.氣候類型以赤道為中心南北對稱分布C.非洲大陸跨寒、溫、熱三帶D.非洲海岸線較為平直7.去過非洲的小明向同學講述其所見,可信的是(

)A.甲地小橋流水 B.乙地森林茂密C.丙地黃沙漫漫 D.丁地袋鼠成群8.下列關于非洲的敘述,錯誤的是(

)A.非洲分布最廣的氣候是熱帶草原氣候B.氣候以赤道為中心南北對稱分布C.非洲的居民都是黑色人種D.非洲有“高原大陸”之稱2023年11月8日,2023中非文化和旅游合作論壇在浙江省金華市舉辦。中非合作不斷向全方位、多層次、高質量發展,為促進非洲經濟發展和民生改善發揮了重要作用。讀撒哈拉以南非洲氣候類型分布圖及該地區部分國家主要產品出口占比統計圖,完成下面小題。

9.撒哈拉以南非洲地區(

)A.熱帶沙漠氣候分布面積最廣 B.人口自然增長率低C.氣候類型齊全,季風氣候顯著 D.居民多為黑色人種10.圖中反映了撒哈拉以南非洲國家出口產品的特點是(

)A.產品價格高 B.初級農礦產品多 C.高科技產品多 D.工業制成品多11.中非合作中,撒哈拉以南非洲國家的優勢體現在(

)A.制造業發達 B.勞動力素質高 C.礦產資源豐富 D.基礎設施完備12.撒哈拉以南非洲過去長期受殖民統治,造成許多國家的經濟出現畸形發展。下列做法不利于該地區經濟可持續發展的是(

)A.加強基礎設施建設 B.加大礦產開采與出口 C.努力發展民族工業 D.加強國際之間的合作撒哈拉以南的非洲素有“世界原料倉庫”之稱。讀圖,完成下面小題。13.撒哈拉以南的非洲是當今世界上最貧困的地區,其原因不包括(

)A.長期的殖民統治 B.“單一商品經濟”為主C.以出口工業制成品為主 D.在國際貿易中處于不利地位14.為實現撒哈拉以南非洲的經濟可持續發展,下列措施最可行的是(

)A.鼓勵生育,增加勞動力 B.發展民族經濟,加強區域合作C.大力開墾草原,增加耕地面積 D.加快對資源的開發,大力開采礦產15.下圖中圖1為非洲氣候圖;圖2為斑馬生活的氣溫曲線和降水柱狀圖,回答下列問題。(1)氣候以為對稱軸,對稱分布。該大洲北部分布著世界面積最大的沙漠是沙漠。(2)圖示河流中,流量最大的是河(填名稱),從氣候角度分析原因。(3)斑馬生活的氣候類型,斑馬南北奔跑的原因。16.圖1示意非洲氣候類型分布,圖2為非洲茅草屋景觀圖,讀圖完成下列問題。(1)據圖1中信息可知,非洲四分之三面積位于南北回歸線之間,因此我們可以把非洲稱“”(填“高原大陸”或“熱帶大陸”);非洲的氣候類型呈現出的分布特點是分布特點。(2)某考察隊隊員在圖1中B地進行了一年的觀察,他在日志上這樣記錄到:“一望無際的大草原上,饑餓的獅子飛速追趕著逃命的斑馬;長頸鹿伸著長脖子,啃噬著樹梢上的嫩芽...”考察隊員日志中描寫的景象會(符合或不符合)B地的自然概況。考察隊隊員也在B地干土地中挖出“非洲肺魚”,這種魚的奇特之處在于“夏眠”,它們會在干季高溫枯水時鉆入地下,用分泌物將身體包裹作繭,然后裝死。直到濕季河床泛濫時再鉆出來,這種不吃不喝的假死狀態能持續數月,甚至數年,據此判斷B地的氣候具有明顯的兩季。(3)若該考察隊隊員下一站準備去大漠騎駱駝,圖中ABC三地中,該隊員應該去地。(4)尼羅河和剛果河是非洲兩條著名的大河,尼羅河長度世界第一,剛果河水量世界第二,從氣候角度分析剛果河水量大的原因(5)茅草屋(圖2所示)是非洲典型的民居,分布廣泛,一般用樹枝、木棍構架,房頂鋪茅草,分析這種民居與當地氣候的關系17.讀非洲氣候分布及肯尼亞圖,完成下列問題。材料一:非洲肯尼亞是著名的玫瑰出口國,玫瑰具有喜光喜陽、喜水喜肥的生長習性,適合在15℃~30℃的環境下生長。內羅畢附近的奈瓦沙湖畔是肯尼亞著名的玫瑰生產基地。該國的玫瑰大部分出口到歐洲西部。材料二:非洲氣候及非洲部分地區圖。(1)據圖可知,肯尼亞位于非洲(方位)部,主要氣候類型是。(2)利用圖文材料,說明奈瓦沙湖畔成為肯尼亞著名的玫瑰生產基地的有利自然條件。(3)與肯尼亞相比,歐洲西部各國的鮮花消費量更大,從人口和經濟發展兩方面說明原因。(4)把代表具體內容的序號填在下面關系圖中,以說明撒哈拉以南非洲面臨的人口、糧食和環境問題。①糧食產量下降②土壤肥力下降(過度開墾草原)③過度放牧④砍伐森林⑤草原退化⑥糧食供應不足abcdef(5)請為撒哈拉以南非洲協調人地關系提出你的建議。18.閱讀圖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2024年3月7日,中國外交部長在記者會上提到“中非合作論壇新一屆會議將于今年秋天在中國舉辦。屆時,中非領導人時隔6年將再次聚首北京,共商未來發展合作大計……”。非洲是世界第二大洲,自然環境多姿多彩,別稱眾多。近年來,非洲經濟發展迅速,但人口、環境等問題依然突出。中國與非洲開展了長期、多領域交流合作,合作成果顯著。圖左為非洲氣候類型分布示意圖,圖右為撒哈拉以南非洲物產分布圖。(1)結合緯度位置,說出非洲被稱為“熱帶大陸”的原因。(2)尼羅河是非洲第一長河,剛果河是非洲第二長河,但剛果河的水量卻遠超尼羅河,請對比兩河說明原因。(3)近年來非洲經濟持續發展,但發展過程中依然問題突出,主要體現在自然增長率高、十分短缺和三個方面。(4)指出中非可以在哪些方面開展合作,并說出中非合作對非洲有哪些積極影響。

第09講撒哈拉以南非洲模塊一思維導圖串知識模塊二基礎知識全梳理(吃透教材)模塊三教材習題學解題模塊四核心考點精準練(7大考點)模塊五小試牛刀過關測1.在地圖上找出撒哈拉以南非洲的位置、范圍、主要國家及首都,讀圖說出該地區地理位置的特點。2.運用地圖和其他資料,指出撒哈拉以南非洲對當地或世界經濟發展影響較大的一種或幾種自然資源,說出其分布、生產、出口等情況運用資料描述撒哈拉以南非洲富有地理特色的文化習俗。【考點01】熱帶草原廣布1.在影視節目中,常會看到廣袤的大草原上奔跑著成群的斑馬、大象、長頸鹿等野生動物的場景。這些場景多取材于撒哈拉以南非洲。2.撒哈拉以南非洲絕大部分位于世界最大的沙漠——撒哈拉沙漠以南,東臨印度洋,西瀕大西洋。3.地形以高原為主,地勢起伏不大,大體上由東南向西北傾斜。4.發源于東非高原的尼羅河是世界最長的河流。5.撒哈拉以南非洲中部被赤道橫貫,以熱帶氣候為主,其中熱帶草原氣候分布最廣,是世界面積最大的熱帶草原分布區。熱帶草原氣候分干、濕兩季,干季草木枯黃,濕季水草豐美。【考點02】人口、糧食與環境1.旱災頻發,糧食短缺,很多人面臨饑餓主要發生在撒哈拉以南非洲的熱帶草原地區。2.熱帶草原地區降水主要集中在濕季。濕季如果降水及時,雨量充足,農業就有好收成;如果降水延遲到來或不足,就會發生旱災,造成糧食減產和牲畜死亡,給農業生產帶來嚴重影響。3.非洲的人口自然增長率在世界各大洲中居首位,撒哈拉以南非洲的人口自然增長率則更高。人口的迅速增長加劇了該地區的糧食供應問題。糧食供應不足是撒哈拉以南非洲國家面臨的普遍問題。4.為了獲得更多的糧食和肉類,人們砍伐森林,開墾草原,以擴大耕地面積,或在草原地區放牧更多的牲畜。這些做法導致了撒哈拉以南非洲土地肥力下降和草原退化,加劇了水土流失和土地荒漠化,使生態環境逐步惡化。近年來,該地區許多國家意識到環境惡化的嚴重后果,開始加強國際合作,努力改善環境狀況。【考點03】快速發展的經濟1.撒哈拉以南非洲擁有豐富的自然資源,為經濟發展提供了有利條件。2.歷史上,撒哈拉以南非洲的許多國家長期受殖民主義者占領和掠奪,出口初級農礦產品,進口工業產品,經濟發展緩慢。3.由于工業產品的價格比初級農礦產品貴得多,這些國家在國際貿易中處于不利地位。4.近幾十年來,撒哈拉以南非洲是全球經濟增長最快的地區之一。撒哈拉以南非洲的很多國家因地制宜,探索適合本國國情的發展道路,努力改變經濟過分依賴初級農礦產品出口的情況,使經濟穩步增長。例如:尼日利亞、安哥拉等產油國,利用本國豐富的石油資源發展工業;肯尼亞發展花卉業和旅游業,成為非洲最大的鮮花出口國和著名的旅游目的地。撒哈拉以南非洲經濟的快速發展,還得益于國家和地區間的合作。近年來,我國在這里的投資逐漸增多,主要集中在采礦、基礎設施和制造業等領域。活動(一)認識撒哈拉以南非洲茅草屋與自然環境的關系世界各地傳統民居的建筑特點往往與當地自然環境,尤其是氣候條件密切相關。茅草屋是非洲熱帶草原地區的傳統民居之一,一般用樹枝、藤條、泥土等筑墻,房頂鋪茅草(圖9.24)。1.以恩賈梅納為例,運用圖9.25,描述熱帶草原氣候的特征。2.談談圖9.24所示茅草屋建筑材料、建筑結構與自然環境的關系。答案:1.全年高溫,一年分干濕兩季。2.撒哈拉以南非洲熱帶草原氣候分布廣泛,氣候總體炎熱干燥,植被以草原為主,為當地民居茅草屋的建造提供了建筑材料;且茅草屋有利于通風散熱。活動(二)思考撒哈拉以南非洲面臨的人地關系問題協調人類活動與地理環境的關系,必須做到人口、資源、環境與發展相適應。根據你的理解,按最重要(1項)、次重要(2項)、一般重要(3項),把以下有關撒哈拉以南非洲協調人地關系建議的代號,填入金字塔形的小方塊,并說出你的理由。A.控制人口增長速度,提高人口素質B.保護環境,減輕自然災害C.大力發展糧食生產,解決食物短缺問題D.大力發展制造業等產業,建立獨立的經濟體系E.加強團結與合作,減少種族糾紛和部落沖突F.引進人才和技術FEDCBAFEDCBA答案:撒哈拉以南非洲人口問題、糧食問題、環境問題是當前急需解決的問題,而人口增長過快是產生糧食問題和環境問題的前提;由于人口增長過快需要更多的糧食和肉類,人們為了維持生存,毀林、開墾草原,種植糧食作物,火災草原地區過度放牧牲畜,導致了土壤肥力下降,草原退化,加劇了水土流失和土地荒漠化,使生態環境進一步惡化,顧要先解決糧食問題和環境問題;D、E、F是解決撒哈拉以南非洲落后的措施則是一般重要。活動(三)說明撒哈拉以南非洲經濟發展的條件和方向加納位于幾內亞灣北岸,南瀕大西洋。該國礦產和森林資源豐富,經濟以農業為主,工業基礎薄弱。閱讀圖9.34和圖9.35,以加納為例,說明撒哈拉以南非洲經濟發展的條件和方向。1.指出加納經濟發展的有利條件。2.比較加納2008年和2018年主要進出口產品的類型。3.加納2008年出口額只有進口額的一半,2018年出口額已經超過了進口額。說說這樣的變化對國家經濟發展的好處。答案:1.2008年出口主要是農礦等初級產品;進口主要是工業制成品;2018年出口中除了農礦產品外,工業產品的出口有所增加;進口主要為交通、機械等工業產品。2.增加財政收入和外匯儲備,增加就業,提高居民收入,有利于增強國家經濟實力。考點一撒哈拉以南非洲的位置和范圍1.撒哈拉以南的非洲東臨西臨()A.大西洋、印度洋 B.太平洋、印度洋C.印度洋、大西洋 D.太平洋、大西洋【答案】C【詳解】非洲不臨太平洋,B、D錯誤。撒哈拉以南的非洲,西臨大西洋,東臨印度洋,A錯誤,C正確。故選C。2.撒哈拉以南的非洲大部分地區位于:()A.北回歸線和赤道之間 B.赤道和南回歸線之間C.南回歸線和南極圈之間 D.南、北回歸線之間【答案】D【詳解】根據所學知識可知,北回歸線穿過撒哈拉以南非洲的北部,南回歸線穿過非洲的南部,因此撒哈拉以南的非洲大部分地區位于南、北回歸線之間,D正確,ABC錯誤。故選D。3.撒哈拉以南非洲最大的島嶼是(

)A.冰島 B.西西里島 C.撤丁島 D.馬達加斯加島【答案】D【詳解】結合所學知識,冰島位于歐洲西部地區,A錯誤;西西里島和撤丁島均位于意大利,B、C錯誤;撒哈拉以南非洲最大的島嶼是馬達加斯加島,D正確。故選D。4.非洲全稱阿非利加洲,東瀕______洋,西臨大西洋,北隔______海及直布羅陀海峽與歐洲相望(

)A.印度洋、紅海 B.印度洋、地中海 C.太平洋、地中海 D.太平洋、紅海【答案】B【詳解】非洲位于東半球,亞洲的西南方,東臨印度洋,西臨大西洋,北隔地中海及直布羅陀海峽與歐洲相望,非洲東北以蘇伊士運河與亞洲分界,故選B。考點二撒哈拉以南非洲的自然特點1.非洲被稱為“高原大陸”的主要原因是(

)A.地形以高原為主 B.絕大部分地區位于南北回歸線之間 C.海岸線平直 D.沙漠面積廣大【答案】A【詳解】非洲地形以高原為主,被稱為“高原大陸”,A正確;絕大部分位于南北回歸線之間,被稱為“熱帶大陸”,B與題意不符;海岸線、沙漠與非洲被稱為“高原大陸”無關,C、D錯誤,故選A。2.關于非洲赤道地區地理環境說法正確的是(

)A.地勢東低西高B.主要地形區有剛果盆地、東非高原C.降水西少東多D.氣溫東西變化不大【答案】B【詳解】非洲赤道地區的地勢東高西低,A錯誤。非洲赤道地區的主要地形區有剛果盆地、東非高原,B正確。非洲赤道地區的降水是西部多,東部少,C錯誤。受地形的影響,非洲赤道地區氣溫東西變化較大,D錯誤。故選B。3.關于非洲"世界之最"的組合,不正確的是(

)A.世界上流量最大的河流﹣﹣尼羅河,注入大西洋B.世界上面積最大的沙漠﹣﹣撒哈拉沙漠C.陸地上最大的斷裂帶﹣﹣東非大裂谷D.世界上面積最大的盆地﹣﹣剛果盆地【答案】A【詳解】世界上流量最大的河流是亞馬孫河,尼羅河注入地中海,A錯誤;世界上面積最大的沙漠是撒哈拉沙漠,B正確;陸地上最大的斷裂帶是東非大裂谷,C正確;世界上面積最大的盆地是剛果盆地,D正確;本題應選擇錯誤的選項,故選A。4.在非洲茫茫的大草原上,野生動物周期性大規模遷徙的壯觀景象每年都會如期上演。據下圖分析野生動物大規模遷徙的主要原因是(

)A.南北地區干濕季相反,野生動物逐水草周期性遷徙B.土地荒漠化不斷擴張導致野生動物周期性遷徙C.為躲避人類亂捕濫獵,野生動物進行大規模遷徙D.氣溫差異使野生動物在高原和平原之間周期性遷徙【答案】A【詳解】由圖可以看出,非洲野生動物大規模遷徙的原因是:由于南北半球熱帶草原的干濕季相反,野生動物逐水草周期性遷徙,故A正確。與土地荒漠化、躲避人類亂捕和氣溫差異無關,故BCD錯誤,故選A。考點三撒哈拉以南非洲的自然資源1.尼日利亞的石油資源儲量居非洲第二位,其主要分布在(

)A.尼日爾河三角洲和沿海大陸架 B.尼日爾河上游C.尼羅河沿岸地區 D.喬斯高原周邊地區【答案】A【詳解】根據所學可知,尼日利亞石油資源豐富,其石油資源主要分布在幾內亞灣尼日爾河三角洲和沿海大陸架,A正確。綜上,BCD錯誤,故選A。2.撒哈拉以南非洲礦產資源種類多,儲量豐富,該地區有“銅礦之國”之稱的是(

)A.南非 B.贊比亞 C.幾內亞 D.坦桑尼亞【答案】B【詳解】撒哈拉以南非洲礦產資源種類多,儲量豐富,被稱為“世界原料倉庫”,該地區有“銅礦之國”之稱的國家是贊比亞,B正確,故選B。3.以下關于撒哈拉以南的非洲的敘述,錯誤的是(

)A.東非熱帶草原國家常受旱災威脅 B.單一商品為主的經濟C.人口增長過快、糧食供應不足和環境惡化問題嚴峻 D.資源貧乏【答案】D【詳解】東非熱帶草原國家氣候干旱,常受旱災威脅,A正確;出口初級農礦產品,進口工業制成品,屬于單一商品為主的經濟,B正確;撒哈拉以南的非洲人口增長過快、糧食供應不足和環境惡化問題嚴峻,C正確;該地區礦產資源種類多、出量大,資源豐富,D錯誤。根據題意,故選D。4.下列關于非洲資源的敘述,錯誤的是(

)A.礦產資源種類多,儲量大B.金剛石、黃金、石油的儲量和產量居世界首位C.大型野生動物的種類和數量均居世界各洲之冠D.桃花心木、檀木、花梨木等珍貴樹種【答案】B【詳解】非洲礦產資源種類多,儲量大,其中金剛石、黃金等礦產的儲量和產量居世界首位,石油的儲量和產量居世界首位的是波斯灣地區,B描述錯誤,符合題意,A描述正確,不符合題意;非洲大型野生動物的種類和數量居世界各洲之冠,C描述正確,不符合題意;非洲有桃花心木、檀木、花梨木等熱帶雨林區的名貴樹種,D描述正確,不符合題意;故選B。考點四撒哈拉以南非洲的經濟1.大多數非洲國家需要從國外進口(

)A.咖啡、香蕉 B.礦產品 C.木材等原材料 D.工業制成品【答案】D【詳解】大多數非洲國家以農業和初級產品的生產為主,其工業基礎相對薄弱。因此,這些國家通常需要從國外進口工業制成品,以滿足消費需求和經濟發展。而諸如咖啡、香蕉、礦產品和木材等,往往是非洲國家自己生產和出口的主要商品。ABC錯誤,D正確。故選D。2.來自撒哈拉以南非洲的拉比對小花說:“我的家鄉種有大面積的可可,其他農作物很少見,靠出售可可的錢換糧食“,據介紹可推測拉比故鄉的經濟特點是(

)A.加工貿易為主的經濟 B.旅游業為主的經濟 C.單一商品經濟 D.制造業為主的經濟【答案】C【詳解】長期的殖民統治,使非洲成為世界上經濟發展水平最低的一洲。非洲國家在政治上取得獨立以后,民族經濟取得不同程度的發展,但大多數國家的工業基礎仍很薄弱,片面發展一種或幾種面向出口的農礦初級產品,成為發達國家的原料供應地和工業品市場,歷史上遺留下來的單一經濟形態還未得到根本性的扭轉。“靠出售可可的錢換糧食”說明是單一的商品經濟,C正確。加工貿易、旅游業、制造業相對落后,ABD錯誤。故選C3.撒哈拉以南的非洲具有“熱、黑、富、高”的特點,關于這些特點的解讀不正確的是(

)A.“熱”——大部分地區位于熱帶 B.“黑”——以黑色人種為主C.“富”——出口農產品,收入高 D.“高”——地形以高原為主【答案】C【詳解】撒哈拉以南的非洲具有“熱”的特點,原因是該地區絕大部分位于熱帶,A正確,但不符合題意;撒哈拉以南的非洲具有“黑”的特點,是因為該地居民以黑色人種為主,是“黑種人的故鄉”,B正確,但不符合題意;撒哈拉以南的非洲具有“富”的特點,是因為該地區礦產和生物資源豐富,有“富饒大陸”之稱,C錯誤,符合題意;撒哈拉以南的非洲具有“高”的特點,是因為該地地形以高原為主,D正確,但不符合題意;故選C。4.非洲很多國家歷史上長期受歐洲發達國家的殖民統治,撒哈拉以南的非洲國家經濟發展緩慢。歐洲貨輪向非洲國家運輸各種工業制成品后返回時最有可能運回歐洲的是下列哪種貨物(

)A.汽車 B.服裝 C.初級農礦產品 D.飛機零部件【答案】C【詳解】撒哈拉以南的非洲素有“世界原料倉庫”之稱。但是,長期的殖民統治使許多國家形成了“單一商品經濟”,只生產和出口一種或幾種經濟作物和礦產品等初級農礦產品,而國內需要的糧食、日用品(服裝)、工業品(汽車、飛機零部件)等大都依賴進口,使其在國際貿易中處于不利地位。故選C。考點五撒哈拉以南非洲的人口問題1.撒哈拉以南非洲具有“熱、黑、富、高”的特點,有關敘述不正確的是(

)A.熱—大部分地區位于熱帶 B.黑一以黑色人種為主C.富一礦產、生物資源豐富 D.高一出口工業產品,經濟收入高【答案】D【詳解】撒哈拉以南的非洲大部分地區位于熱帶,有熱帶大陸之稱,對應熱的特點,A正確;撒哈拉以南的非洲以黑色人種為主,被譽為黑種人的故鄉,對應黑的特點,B正確;撒哈拉以南的非洲礦產、生物資源豐富,被譽為富饒大陸,對應富的特點,C正確;撒哈拉以南的非洲地形以高原為主,被譽為高原大陸,以出口初級農礦產品為主,進口工業制成品,收入低,D錯誤,符合題意,故選D。2.非洲南部人口增長快可能會帶來的問題是(

)A.社會養老負擔重 B.國防兵力不足 C.勞動力短缺 D.糧食供應緊張【答案】D【詳解】非洲南部是世界人口增長最快的地區之一,會導致糧食供應緊張、環境破壞等問題,D正確;社會養老負擔重、國防兵力不足、勞動力短缺是人口增長慢帶來的影響,ABC錯誤。故選:D。3.撒哈拉以南的非洲人口增長過快會導致的結果是(

)①糧食不足②過度開墾,環境惡化③經濟迅速發展④環境改善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答案】A【詳解】根據所學知識,非洲農業生產較未落后,因此人口增長過快會導致糧食不足,①正確;人口過快增長,為了獲取更多的土地,人們會過度開墾土地,加劇環境污染,②正確;人口過快增長,使得生態環境壓力增大,反而會制約經濟發展,③錯誤;人口過快增長,會產生更多垃圾,制造更多污染,④錯誤;故選A。4.非洲積極尋求與中國在醫療、工業上的合作,主要原因是(

)A.非洲人口密集,應對疫情能力差 B.非洲自然資源匱乏C.非洲經濟發展水平低,醫療衛生條件差 D.非洲農業發達,但工業發展落后【答案】C【詳解】非洲積極尋求與中國在醫療、工業上的合作,主要原因是:非洲經濟發展水平低,醫療衛生條件差,希望中國可以給予幫助,C正確。非洲人口不密集,A錯誤。非洲礦產資源十分豐富,B錯誤。非洲工農業都非常落后,D錯誤。故選C。考點六撒哈拉以南非洲的糧食問題1.撒哈拉以南非洲對外貿易的敘述正確的是(

)A.制造業發達,從事制造業的人口多 B.出口初級農礦產品為主,進口工業制成品C.在國際貿易中處于有利地位 D.糧食產量高,出口量大【答案】B【詳解】撒哈拉以南的非洲由于長期遭受殖民統治,撒哈拉以南非洲制造業落后,從事制造業的人口少,故A錯誤;撒哈拉以南非洲以出口初級產品為主,進口工業制成品,在國際貿易中處于不利地位,故B正確;C錯誤;撒哈拉以南非洲糧食產量低,出口量小,故D錯誤。依據題意選B。2.下圖反映撒哈拉以南非洲所在地區多數國家對外貿易的特點。據圖可知(

)A.糧食產量高,出口量大 B.許多國家的經濟以出口初級產品為主C.在國際貿易中,處于有利地位 D.各國制造業發達,從事制造業的人口多【答案】B【詳解】根據所學可知,撒哈拉以南非洲人口增長速度很快,糧食產量低,不能滿足自己需求,出口量很少,A錯誤;撒哈拉以南非洲的許多國家以出口初級的農礦產品為主,B正確;在國際貿易中,產品的定價權掌握在發達國家手中,處于不利地位,C錯誤;撒哈拉以南的非洲的國家屬于發展中國家,經濟落后,制造業不發達,D錯誤。綜上,ACD錯誤,故選B。3.撒哈拉以南的非洲是世界上最貧困的地區,有“饑餓的大陸”之稱。1996年以來,袁隆平團隊通過聯合國糧農組織,向非洲一些國家示范、推廣中國雜交水稻技術,據此完成下面小題。非洲國家引進雜交水稻技術,主要是為了(

)A.豐富水稻品種 B.提高糧食產量C.增加水稻種植面積 D.增加植被覆蓋率【答案】B【詳解】非洲人口眾多,糧食資源短缺,由于糧食供應不足,許多地區的人口生活在饑餓當中,中國雜交水稻單位面積產量高,通過推廣中國雜交水稻技術,可以提高糧食產量,緩解非洲糧食短缺現狀,B正確;豐富水稻品種、增加水稻種植面積都只是手段,不是最終目的,AC錯誤;非洲國家引進雜交水稻技術不能增加植被覆蓋率,D錯誤。故選B。4.非洲居民常因糧食供應不足而忍受饑餓。該區域糧食供應不足的主要原因(

)①人口增長過快②農業生產落后③旱災頻發④能源短缺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答案】A【詳解】非洲是世界上人口自然增長率最高的大洲,非洲糧食供應不足的主要原因是:人口增長過快;農業水平落后;水旱災害頻繁,①②③正確;非洲能源資源豐富,④錯誤;故選A。考點七撒哈拉以南非洲的環境問題1.小華認識了來自非洲的黑人小朋友拉比,拉比告訴小華許多關于他家鄉的情況,拉比告訴小華的哪些情況是真的(

)①世界第二大洲②是單一商品經濟③面臨的最大問題是人口、糧食、環境問題④經濟相對落后,人口自然增長率高

⑤是黑種人的故鄉A.①②③⑤ B.①②③④⑤ C.②③④⑤ D.③④⑤【答案】B【詳解】非洲的面積約為3000萬平方千米,僅次于亞洲,居世界第二位,故①正確;由于歷史上長期受殖民主義者占領和掠奪,非洲的許多國家經濟發展緩慢,出口初級農礦產品,進口工業制成品,形成單一商品經濟,故②正確;非洲的人口自然增長率在世界各大洲中居首位。長期以來,非洲的農牧業生產落后,農產品產量很低,糧食產量的增長速度遠低于人口增長的速度。因此,糧食供應不足成為非洲各國普遍遇到的問題。由于人口增長過快,需要更多的糧食和肉類,人們砍伐森林,開墾草原,以擴大耕地面積,或在草原地區放牧更多的牲畜。這些做法導致了土地肥力下降和草原退化,加劇了水土流失和土地荒漠化,使生態環境逐步惡化,所以非洲的許多國家面臨人口、糧食、環境問題,故③正確;由③項可知,非洲的許多國家經濟發展相對落后,人口自然增長率高,故④正確;撒哈拉以南非洲的居民以黑人為主,是世界上黑種人的故鄉,故⑤正確;故選B。2.撒哈拉以南非洲面臨的主要問題是(

)A.人口、糧食和環境 B.宗教、資源和環境 C.人口、城市和經濟 D.宗教、糧食和經濟【答案】A【詳解】非洲是人口自然增長率最高的一洲,人口的快速增長造成了糧食的極度短缺,為了滿足糧食需要,不斷的破壞生存的環境,現階段人口、糧食、環境是非洲面臨的巨大問題,其中最嚴重的問題是人口問題,該問題又是糧食和環境問題產生的根源,A正確。非洲資源豐富,沒有資源問題,B錯誤。非洲整體經濟落后,但是需要在保證人民吃飽飯、恢復和保護生態的基礎上再發展經濟,CD錯誤。故選:A。3.撒哈拉以南的非洲是世界上糧食短缺嚴重的地區,主要原因是(

)A.糧食產量低、且逐年下降.B.農業生產的自然條件惡劣C.近幾年人口增長速度超過了糧食增長的速度D.耕地太少,糧食總產量少【答案】C【詳解】非洲是人口自然增長率最高的一洲,人口的快速增長造成了糧食的極度短缺,糧食產量增長的速度遠低于人口增長速度,為了滿足糧食需要,不斷的濫墾亂伐、過度放牧,破壞生存的環境,現階段人口、糧食、環境是非洲面臨的巨大問題,其中最嚴重的問題是人口問題,該問題又是糧食和環境問題產生的根源,C正確。糧食產量低、且逐年下降,耕地太少,糧食總產量少不是主要原因,非洲農業生產的自然條件不惡劣,ABD錯誤。故選C。4.撒哈拉以南的非洲國家擺脫貧困的措施是(

)A.控制人口數量,提高人口素質B.大力毀林開荒,發展糧食生產,解決糧食短缺問題C.引進現代化機械,擴大初級產品出口D.大規模從發達國家引進人才和技術【答案】A【詳解】撒哈拉以南非洲人口增長速度非常快,導致糧食短缺,于是人們開墾草原、毀林開荒,從而使當地的環境遭到破壞,環境的破壞又影響當地的農業生產,糧食繼續短缺,又加劇了當地的貧困,要想擺脫貧困必須解決人口、糧食和環境問題,為了協調三者之間的關系,應從根本上控制人口數量,提高人口素質,這是擺脫貧困的重要措施,A正確;大力毀林開荒會導致生態破壞;撒哈拉以南的非洲國家經濟發展水平較低,無力大規模引進現代化機械以及人才和技術,且擴大初級產品出口不利于其在國際貿易中獲得優勢地位。綜上,BCD錯誤,故選A。目前,金磚國家“朋友圈”不斷擴大,已有巴西、俄羅斯、印度、中國、南非、沙特阿拉伯、埃及、阿拉伯聯合酋長國、伊朗、埃塞俄比亞共十個國家,各國本著“開放、包容、合作、共贏”的精神不斷深化拓展合作模式。據此完成下面小題。1.金磚國家的擴容,反映當今國際經濟關系是(

)A.國際經濟合作不斷削弱 B.各國經濟發展自成一體C.國際經濟合作不斷加強 D.各國經濟差距日益縮小2.關于金磚十國之間的合作共贏模式,下列最有可能的是(

)A.中國、印度為其他成員國提供豐富的礦產資源B.沙特、阿拉伯聯合酋長國為其他成員國提供豐富的石油資源C.南非、俄羅斯為其他成員國提供豐富的熱帶物產D.埃塞俄比亞、埃及為其他成員國提供高科技產品【答案】1.C2.B【解析】1.結合材料,當今世界是一個經濟全球化的世界,一個國家或地區的經濟要得到快速發展,就必須融入到國際交流與合作之中;金磚國家的擴容,體現了當今國際經濟關系是國際經濟合作不斷加強,C正確;AB錯誤;金磚國家的擴容,主要體現的是國際經濟合作關系,并沒有直接涉及各國經濟差距日益縮小的問題,D不符合題意。故選C。2.中國、印度是人口大國,不能為其他成員國提供豐富的礦產資源,中國、印度可為其他成員國提供豐富的勞動力,A錯誤;沙特、阿聯酋位于西亞,石油資源豐富,為其他成員國提供豐富的石油資源,B正確;南非主要位于亞熱帶;俄羅斯主要位于北溫帶、北寒帶,不能為其他成員國提供熱帶物產,C錯誤;埃塞俄比亞、埃及科技還不發達,不能為其他成員國提供高科技產品,D錯誤。故選B。讀撒哈拉以南非洲簡圖,完成下面小題。3.下列關于撒哈拉以南非洲的說法,正確的是(

)A.赤道穿過中部,熱帶雨林氣候分布最廣B.海岸線曲折,多島嶼、半島C.黃金、金剛石儲量居世界首位D.人口稠密,經濟發達4.下列在撒哈拉以南非洲看不到的景象有(

)①茂密的熱帶雨林,大猩猩在其間戲水②成群的企鵝聚集在沿海地區③北極熊在覓食④在一望無際的熱帶草原上,長頸鹿吃著樹梢上嫩葉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②④5.下列譽稱中,不屬于撒哈拉以南非洲的是(

)A.“世界原料倉庫” B.“饑餓的大陸”C.“黑種人的故鄉” D.“東方十字路口”【答案】3.C4.B5.D【解析】3.赤道穿過撒哈拉以南非洲中部,熱帶草原氣候分布最廣,A錯誤;撒哈拉以南非洲的海岸線相對平直,島嶼和半島的數量并不多,B錯誤;撒哈拉以南非洲是世界上礦產資源種類多、儲量大的地區,其中黃金、金剛石的儲量和產量均居世界前列,尤其是南非的金剛石和黃金產量均居世界首位,C正確;撒哈拉以南非洲經濟發展水平相對落后,并非經濟發達地區,D錯誤。故選C。4.撒哈拉以南非洲氣候類型主要有熱帶雨林氣候、熱帶草原氣候、熱帶沙漠氣候和地中海氣候,在該地區可以看到茂密的熱帶雨林,大象在其間戲水,一望無際的熱帶草原,長頸鹿吃著樹梢上嫩葉,①④不符合題意;企鵝是南極地區的代表動物,北極熊是北極地區的代表動物,在撒哈拉以南非洲并不能見到企鵝和北極熊,②③符合題意。綜上所述,B正確,ACD錯誤。故選B。5.撒哈拉以南非洲擁有豐富的自然資源,如礦產、石油、木材等,因此被形象地稱為“世界原料倉庫”,A不符合題意;撒哈拉以南非洲部分地區由于歷史、政治、經濟等多方面原因,糧食生產不足,饑餓問題嚴重,因此被稱為“饑餓的大陸”,B不符合題意;撒哈拉以南非洲是世界上黑種人分布最集中的地區,因此被稱為“黑種人的故鄉”,C不符合題意;東南亞地區地處亞洲與大洋洲、太平洋與印度洋之間的交通要沖,地理位置十分重要,因此被稱為“東方十字路口”,D符合題意。故選D。下圖是非洲氣候類型分布圖,據此完成下列小題。6.關于非洲的敘述,錯誤的是(

)A.被稱為“熱帶大陸”B.氣候類型以赤道為中心南北對稱分布C.非洲大陸跨寒、溫、熱三帶D.非洲海岸線較為平直7.去過非洲的小明向同學講述其所見,可信的是(

)A.甲地小橋流水 B.乙地森林茂密C.丙地黃沙漫漫 D.丁地袋鼠成群8.下列關于非洲的敘述,錯誤的是(

)A.非洲分布最廣的氣候是熱帶草原氣候B.氣候以赤道為中心南北對稱分布C.非洲的居民都是黑色人種D.非洲有“高原大陸”之稱【答案】6.C7.B8.C【解析】6.非洲3/4的面積在南、北回歸線之間,絕大部分地區年平均氣溫在20℃以上,氣候普遍炎熱,因而被稱為“熱帶大陸”,A正確;由圖可知,非洲的氣候類型大致以赤道為中心呈南北對稱分布,B正確;非洲大陸非洲3/4的面積在南、北回歸線之間,絕大部分地區位于熱帶,沒有地區位于寒帶,C錯誤;由圖可以看出非洲海岸線較為平直,D正確。故選C。7.讀圖可知,圖中甲是熱帶沙漠氣候,氣候炎熱干燥,不可能有小橋流水,A錯誤;乙地屬于熱帶雨林氣候,植被以熱帶雨林為主,森林茂密,B正確;丙地屬于熱帶草原氣候,植被以熱帶草原為主,甲地黃沙漫漫,C錯誤;袋鼠是澳大利亞的特有動物,D錯誤。故選B。8.讀圖可知,非洲分布最廣的氣候是熱帶草原氣候,A正確;由圖可知,非洲的氣候類型大致以赤道為中心呈南北對稱分布,B正確;撒哈拉以南非洲的居民主要以黑色人種為主,非洲北部的居民多為白色人種,C錯誤;非洲大陸高原面積廣大,被稱為“高原大陸”,D正確。故選C。2023年11月8日,2023中非文化和旅游合作論壇在浙江省金華市舉辦。中非合作不斷向全方位、多層次、高質量發展,為促進非洲經濟發展和民生改善發揮了重要作用。讀撒哈拉以南非洲氣候類型分布圖及該地區部分國家主要產品出口占比統計圖,完成下面小題。

9.撒哈拉以南非洲地區(

)A.熱帶沙漠氣候分布面積最廣 B.人口自然增長率低C.氣候類型齊全,季風氣候顯著 D.居民多為黑色人種10.圖中反映了撒哈拉以南非洲國家出口產品的特點是(

)A.產品價格高 B.初級農礦產品多 C.高科技產品多 D.工業制成品多11.中非合作中,撒哈拉以南非洲國家的優勢體現在(

)A.制造業發達 B.勞動力素質高 C.礦產資源豐富 D.基礎設施完備12.撒哈拉以南非洲過去長期受殖民統治,造成許多國家的經濟出現畸形發展。下列做法不利于該地區經濟可持續發展的是(

)A.加強基礎設施建設 B.加大礦產開采與出口 C.努力發展民族工業 D.加強國際之間的合作【答案】9.D10.B11.C12.B【解析】9.讀圖可知,撒哈拉以南非洲分布面積最廣的是熱帶草原氣候,A錯誤;撒哈拉以南非洲人口自然增長率高,B錯誤;撒哈拉以南非洲主要以熱帶氣候為主,無季風氣候,C錯誤;撒哈拉以南非洲居民多為黑色人種,D正確,故選D。10.讀圖可知,撒哈拉以南非洲國家多直接出口咖啡、可可、金剛石等價格低廉的初級農礦產品,工業制品少、科技水平低,故圖中反映了撒哈拉以南非洲國家出口產品的特點是初級農礦產品多,B正確,ACD錯誤,故選B。11.中非合作中,撒哈拉以南非洲國家的優勢體現在礦產資源豐富,勞動力豐富,但勞動力素質低,基礎設施落后,制造業落后,C正確,ABD錯誤。故選C。12.加強基礎設施建設、努力發展民族工業以及加強國際之間的合作都利于該地區經濟可持續發展,加大礦產開采與出口,容易造成資源枯竭和環境破壞,不利于該地區經濟可持續發展,B符合題意,ACD不符合題意。故選B。撒哈拉以南的非洲素有“世界原料倉庫”之稱。讀圖,完成下面小題。13.撒哈拉以南的非洲是當今世界上最貧困的地區,其原因不包括(

)A.長期的殖民統治 B.“單一商品經濟”為主C.以出口工業制成品為主 D.在國際貿易中處于不利地位14.為實現撒哈拉以南非洲的經濟可持續發展,下列措施最可行的是(

)A.鼓勵生育,增加勞動力 B.發展民族經濟,加強區域合作C.大力開墾草原,增加耕地面積 D.加快對資源的開發,大力開采礦產【答案】13.C14.B【解析】13.撒哈拉以南的非洲依然是世界上最貧困的地區,其原因是長期的殖民統治、“單一商品經濟”為主、國際貿易處于不利地位,ABC不符合題意;以出口初級農礦產品為主,C表述錯誤,符合題意;故選C。14.非洲人口自然增長率高,人口增長快,當前的問題是要控制人口數量,提高人口素質,A錯誤;非洲國家在政治上取得獨立以后,民族經濟取得不同程度的發展,一些國家正在努力發展民族工業和多樣化農業,加強區域合作發展經濟,以改變本國經濟依賴于單一產品的局面,B正確;大力開墾草原、大力開采礦產會破壞生態環境,容易造成資源枯竭,CD錯誤;故選B。15.下圖中圖1為非洲氣候圖;圖2為斑馬生活的氣溫曲線和降水柱狀圖,回答下列問題。(1)氣候以為對稱軸,對稱分布。該大洲北部分布著世界面積最大的沙漠是沙漠。(2)圖示河流中,流量最大的是河(填名稱),從氣候角度分析原因。(3)斑馬生活的氣候類型,斑馬南北奔跑的原因。【答案】(1)赤道南北撒哈拉(2)剛果熱帶雨林氣候,全年高溫多雨。(3)熱帶草原氣候熱帶草原氣候分干濕兩季,南北半球濕季時間相反【詳解】(1)非洲以熱帶氣候為主,分布最廣的是熱帶草原氣候;赤道穿過非洲的中部,南北緯度對稱分布,因此非洲氣候以赤道為中心,呈南北對稱分布。非洲北部分布著世界面積最大的沙漠——撒哈拉沙漠。(2)圖示河流中,流量最大的是剛果河;因為剛果河流經熱帶雨林氣候區,全年高溫多雨。(3)斑馬生活在熱帶草原氣候區,非洲的熱帶草原氣候分布在赤道南北,一年中干濕兩季,南北半球季節相反,因此斑馬要南北逐草奔波。16.圖1示意非洲氣候類型分布,圖2為非洲茅草屋景觀圖,讀圖完成下列問題。(1)據圖1中信息可知,非洲四分之三面積位于南北回歸線之間,因此我們可以把非洲稱“”(填“高原大陸”或“熱帶大陸”);非洲的氣候類型呈現出的分布特點是分布特點。(2)某考察隊隊員在圖1中B地進行了一年的觀察,他在日志上這樣記錄到:“一望無際的大草原上,饑餓的獅子飛速追趕著逃命的斑馬;長頸鹿伸著長脖子,啃噬著樹梢上的嫩芽...”考察隊員日志中描寫的景象會(符合或不符合)B地的自然概況。考察隊隊員也在B地干土地中挖出“非洲肺魚”,這種魚的奇特之處在于“夏眠”,它們會在干季高溫枯水時鉆入地下,用分泌物將身體包裹作繭,然后裝死。直到濕季河床泛濫時再鉆出來,這種不吃不喝的假死狀態能持續數月,甚至數年,據此判斷B地的氣候具有明顯的兩季。(3)若該考察隊隊員下一站準備去大漠騎駱駝,圖中ABC三地中,該隊員應該去地。(4)尼羅河和剛果河是非洲兩條著名的大河,尼羅河長度世界第一,剛果河水量世界第二,從氣候角度分析剛果河水量大的原因(5)茅草屋(圖2所示)是非洲典型的民居,分布廣泛,一般用樹枝、木棍構架,房頂鋪茅草,分析這種民居與當地氣候的關系【答案】(1)熱帶大陸以赤道為中心,呈南北對稱(2)符合干濕(3)C(4)其流域主要為熱帶雨林氣候。(5)有利于通風散熱。【詳解】(1)依據所給地圖和已學知識分析可知,非洲四分之三面積大致位于南北回歸線之間,因此我們可以把非洲稱為“熱帶大陸”,氣候以熱帶氣候為主,且非洲的氣候類型呈現出以赤道為中心,呈南北對稱分布的特點。(2)依據所給地圖和已學知識分析可知,B為熱帶草原氣候區,該氣候特征為全年高溫,分干、濕兩季,該區域生活著大量的熱帶動物,如獅子、斑馬、長頸鹿等,故符合。(3)依據所給地圖和已學知識分析可知,A為地中海氣候區、B為熱帶草原氣候區、C為熱帶沙漠氣候區,因此去沙漠騎駱駝應去C地。(4)剛果河水量大的氣候原因主要是其流域主要為熱帶雨林氣候。熱帶雨林氣候全年高溫多雨,降水極為豐富。大量的降雨不斷地為河流補充水源,而且沒有明顯的干季,使得剛果河能夠持續得到充足的水量供應,所以水量巨大。(5)非洲大部分地區氣候炎熱,這種用樹枝、木棍構架,房頂鋪茅草的房屋,墻體單薄,有利于通風散熱。而且在一些熱帶草原氣候等降水有明顯干濕季的區域,茅草屋頂可以在雨季排水良好,能夠應對當地的降雨情況,同時在干季又能提供一定的遮蔭效果。17.讀非洲氣候分布及肯尼亞圖,完成下列問題。材料一:非洲肯尼亞是著名的玫瑰出口國,玫瑰具有喜光喜陽、喜水喜肥的生長習性,適合在15℃~30℃的環境下生長。內羅畢附近的奈瓦沙湖畔是肯尼亞著名的玫瑰生產基地。該國的玫瑰大部分出口到歐洲西部。材料二:非洲氣候及非洲部分地區圖。(1)據圖可知,肯尼亞位于非洲(方位)部,主要氣候類型是。(2)利用圖文材料,說明奈瓦沙湖畔成為肯尼亞著名的玫瑰生產基地的有利自然條件。(3)與肯尼亞相比,歐洲西部各國的鮮花消費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