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內…………○…………裝…………○…………內…………○…………裝…………○…………訂…………○…………線…………○…………※※請※※不※※要※※在※※裝※※訂※※線※※內※※答※※題※※…………○…………外…………○…………裝…………○…………訂…………○…………線…………○…………第=page22頁,總=sectionpages22頁第=page11頁,總=sectionpages11頁2025年滬教版選擇性必修3歷史上冊月考試卷845考試試卷考試范圍:全部知識點;考試時間:120分鐘學校:______姓名:______班級:______考號:______總分欄題號一二三四五總分得分評卷人得分一、選擇題(共7題,共14分)1、錢穆先生在《國史大綱)的序言中要求任何國民,不僅要對本國歷史略有所知,還應抱有溫情與敬意,這樣國家才有向前發展之希望,不至于對本國歷史抱一種偏激的虛無主義,面將現實中自身的種種罪惡與弱點,一切諉卸于古人,對此分析正確的是A.作者認為只有學好歷史國家才有希望B.作者認為對當時政府應有溫情與敬意C.作者希望國民多學歷史實現強國理想D.作者主張通過學習歷史傳承責任擔當2、婦好在商朝武丁時代參加并指揮對土方,八方、夷方、鬼方等方國的大作戰,在其墓葬中出土了代表軍權的大銅鉞。據此可知商代A.母系氏族色彩濃厚B.宗法等級觀念淡薄C.華夏文明不斷擴展D.中央集權觀念萌發3、下圖為一張百年前墨西哥華工的照片;與這張照片有關的信息不包括。
A.華工在美洲可能有太多的辛酸B.華工的出現純粹是個人的原因C.華工參與了近代墨西哥的開發D.該照片體現了殖民侵略的血腥4、講梵語的早期雅利安人東進至印度河流域和恒河流域的歷史被稱為吠陀時代,而吠陀是通過記憶和口耳相傳的。這說明早期雅利安人A.未形成自己的書寫文字B.征服印度的歷史不可信C.東進旨在掠奪農耕土地D.進行的遷徙是無計劃的5、有學者指出,古代中國政府的習慣是各人信仰各自的宗教,也不會以不寬容的態度對待其鄰幫居民的信仰;外來宗教的傳播者,在大多數歷史階段(魏晉至五代個別君主統治期除外)中都能感受到中國政府的“寬容”。這一論斷的主要依據可能是,古代中國()A.統治階級熱衷于引入外來宗教B.以和而不同作為外交指導思想C.具有祭祖不祭神明的傳統習俗D.宗教勢力不足以挑戰世俗皇權6、20世紀70年代末,新加坡發起了全國范圍的“文化再生運動”,融合進東方的儒家理念、印度人的氣質、馬來西亞人的風俗以及西方的理性精神,使得國內各民族的文化傳統都能夠在新加坡文化中有所體現。此舉意在()A.抵制外來文化侵裝B.維系移民社會安定C.消除不同民族差異.D.確立儒家正統地位7、如表中的電影作品反映出。
A.大眾傳媒注重塑造兒童的價值觀B.政府致力于改善兒童的生存環境C.上海成為中國電影的制作中心D.電影創作表達作者的藝術想象評卷人得分二、判斷題(共1題,共2分)8、史實:荷馬史詩反映了前11—前9世紀希臘的社會面貌;人物形象生動,語言簡練樸實。
推論:荷馬史詩是歐洲第一部優秀的文學作品。A.正確B.錯誤評卷人得分三、材料分析題(共7題,共14分)9、閱讀材料;回答問題。
材料紫禁城分“前朝”與“后廷”兩部分。午門以北;乾清門外以南,所有三大殿及文華;武英各殿廷均為前朝;乾清門以北,則稱后廷。對帝王來說,前朝是“國”,后廷是“家”,所有的建筑都是面向正南方。從空間來看,紫禁城的千門萬戶,院藏的各種文物,以及宮殿與文物藏品后面曾發生過的人和事,種種秘辛內幕,宮廷的文化生活,是一個鮮活的統一體。很顯然,離開了官闕往事,沒有了附著其中的歷史內涵,那些官廷舊藏的意義和價值勢必受到影響。同樣,要保護完整的故官不只是72萬平方米以內的紫禁城,還要保護與它有密切關系的一些明清皇家建筑,以及它的保護區、緩沖區。從時間來看,故宮藏品雖為清宮舊藏,但其中文物則包括了中國古代文化與藝術的各主要門類,而且反映了5000年的中華文明史。
——摘編自鄭欣淼《“完整故官”保護的理念與實踐》(1)根據材料并結合所學知識;概括故宮建筑布局體現出的封建禮制和傳統哲學。
(2)根據材料并結合所學知識,指出世界文化遺產保護原則,說明故宮作為世界文化遺產的價值。10、[選修6:世界文化遺產薈萃]
材料。
元朝結束了長期的分裂局面;并建都大都(今北京),大都“去江南極遠,而百司庶府之繁,衛士編民之眾,無不仰給于江南”。元朝政府重新規劃線路,貫通了五代十國以來因政權分裂而阻塞的京杭大運河,使之成為當時世界上最長的人工河流。明清兩代繼續對大運河進行維護與完善。大運河采用了由宋人發明的復閘技術,又修筑了很多彎道,以拉長河道距離解決了爬坡的難題。大運河沿岸一些城鎮興起,一批古老城市煥發了青春。
——摘編自王育民《中國歷史地理概論》等。
(1)根據材料;概括元明清時期京杭大運河的作用。
(2)根據材料并結合所學知識,說明京杭大運河成為世界文化遺產的原因。11、閱讀材料;回答問題。
材料一建筑師以精確的算術設計;建造了這座世界上最大的;重達625萬噸的石塊建筑物。這座陵墓總共用了200多萬塊石頭,其中的一些在原地采集,但大多數則從更遠的尼羅河上游地區獲取,趁洪水季節搬運到吉薩來。
——(美)馬修斯等《西方人文讀本》材料二1991年;埃及古物局的學者在胡夫金字塔東2.4千米處發現了金字塔街,在其金字塔南數百米和大獅身人面像的東南,發現了金字塔建設者的墓。1994年,美國籌備了一個基金會,恢復發掘這座消失了的城市。美國學者萊赫奈爾說,這座消失了的城市曾經居住過至少5萬人,或許多至10萬人,其中包括建筑胡夫大金字塔的建筑家;工匠、面包師和普通勞動者。
——劉文鵬《.埃及考古學》(1)據材料一;歸納與金字塔建造技術水平相關的信息。
(2)據材料二,概括金字塔考古的新發現,并說明其價值。12、閱讀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17世紀,中俄貿易以中國的棉絲為主。18世紀后半葉,俄國棉紡織業發展進步,飲茶也在俄國普及,中國的茶葉輸出量迅速增長。閩茶經漢口北上至河北張家口,經庫倫(今烏蘭巴托)至恰克圖后由俄商販運至俄國內地,行程近10000里,歷時近半年,這一貿易路線被稱為“萬里茶道”。1812年,拿破侖戰爭導致俄羅斯社會動蕩,對中俄茶葉貿易造成沖擊。1853年,中國產茶省區的道路被起義軍占領,茶路受阻導致閩茶價格上漲。部分商人將較為便宜的兩湖(湖南、湖北)茶摻入閩茶販運至恰克圖。出乎意料的是,兩湖茶非常對俄國人的口味。閩茶向俄輸出遇到的阻隔和兩湖茶的登場,使漢口成為中俄茶葉貿易路線之中樞至1894年,漢口直接裝運出口的茶葉為14.7萬擔,其中俄商販運的茶葉量占輸出總量的85%,漢口外貿市場為俄羅斯所獨占。——摘編自宋時磊、劉再起《晚清中俄茶葉貿易路線變遷考以漢口為中心的考察》材料二1950年,蘇聯成為中國第一大貿易伙伴。20世紀50年代,蘇聯政府對中國援建156家工業企業,涉及化工、冶金、石油機械、電力、建筑等領城。中國政府主要以補償貿易的方式用農產品和原材料進行清償。1950~1960年,蘇聯從中國進口的生鐵占其進口總額的90.5%,錫占比98.8%,肉和肉產品占比54.5%,大米占比76.7%。1981~1989年,中國向蘇聯出口肉和罐頭60萬噸、生絲8000噸:同期,中國從蘇聯進口11.9萬輛汽車.57架飛機。780萬噸鋼材和生鐵,1700立方米鋸材、原木和紙材,370萬噸尿素。——摘編自李新、張宇熙《中俄經貿合作70年:經驗與教訓》(1)根據材料一并結合所學知識,概括17世紀至19世紀末中俄茶葉貿易的趨勢及影響這一趨勢的因素。
(2)根據材料二并結合所學知識,指出20世紀50~80年代中蘇貿易商品結構的變化,并談談對中蘇貿易發展的認識。13、閱讀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三兔共耳”的裝飾圖案廣泛分布于古絲綢之路沿線的亞歐大陸各地,成為當地宗教、文化與民眾日常生活中的圖飾,沿用至今。目前已知該圖案年代最早的實例存于敦煌莫高窟壁畫中。壁畫中“三兔共耳”發端于隋初,圖案的主體構成呈圓形,三只兔子以等邊三角形均勻分布其中,兩兩共用一耳,相互追逐,首尾相接,動感十足,造型優美.古人眼中“兔”的內涵很豐富,西晉張華《博物志》中說:“兔舐毫望月而孕,口中吐子。”“三兔共耳”的“共生”創作手法也體現著中國傳統宇宙觀,有自秦漢以來“三圓三方”宇宙模型的影子,體現著天圓地方、天人合一的哲學觀念。一些西方學者認為“這幅圖具有神秘的力量”,能夠為人們帶來無限遐想和吉祥的寓意。——摘編自趙燕林《千年壁畫“三兔共耳”緣何聞名中西?》
(1)根據材料;概括“三兔共耳”裝飾圖案所蘊含的歷史信息。
(2)根據材料并結合所學知識,選擇一種類型的史料佐證“三兔共耳”所體現的哲學觀念,并簡要說明。14、閱讀材料,回答問題。材料一中華民族作為一個自覺的民族實體,是近百年來在中國和西方列強對抗中出現的,但作為一個自在的民族實體則是幾千年的歷史過程中所形成的它的主流是由許許多多分散孤立存在的民族單位,經過接觸、混雜、聯結和交融,同時也有分裂和消亡,形成一個你來我去、我來你去,我中有你、你中有我,而又各具個性的多元統一體。中華民族作為一個自覺的民族實體,是近百年來在中國和西方列強對抗中出現的,但作為一個自在的民族實體則是幾千年的歷史過程中所形成的它的主流是由許許多多分散孤立存在的民族單位,經過接觸、混雜、聯結和交融,同時也有分裂和消亡,形成一個你來我去、我來你去,我中有你、你中有我,而又各具個性的多元統一體。——費孝通《中華民族多元一體格局》19世紀末20世紀初,梁啟超指出:“同種族、同宗教、同習俗”的中國人要“相視如同胞,組織完備之政府,以謀公益而御他族”。孫中山提出:“仿美利堅民族底(的)規模,將漢族改為中華民族,組成一個完全底(的)民族國家”。民國初期,梁啟超說:“凡遇一他族而立刻有‘我中國人’之一觀念浮于其腦際者,此人即中華民族之一員也。”孫中山也指出:“漢族當犧牲其血統、歷史與夫自尊自大之名稱,而與滿、蒙、回、藏之人民相見于誠,合為一爐而冶之,以成一中華民族之新主義。”材料二19世紀末20世紀初,梁啟超指出:“同種族、同宗教、同習俗”的中國人要“相視如同胞,組織完備之政府,以謀公益而御他族”。孫中山提出:“仿美利堅民族底(的)規模,將漢族改為中華民族,組成一個完全底(的)民族國家”。民國初期,梁啟超說:“凡遇一他族而立刻有‘我中國人’之一觀念浮于其腦際者,此人即中華民族之一員也。”孫中山也指出:“漢族當犧牲其血統、歷史與夫自尊自大之名稱,而與滿、蒙、回、藏之人民相見于誠,合為一爐而冶之,以成一中華民族之新主義。”
(1)根據材料一;概括中華民族作為一個“自在的民族實體”的內涵,結合所學知識用史實予以說明。
(2)根據材料一、二并結合所學知識,說明中華民族由古代的“自在的民族實體”逐漸轉變為近代的“自覺的民族實體”的原因。15、建設“絲綢之路經濟帶”,成為當下中國的國家戰略和外交戰略。閱讀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絲綢之路”始通于西漢張謇“鑿空”、在西域設置行政管理機構之時。當時的道路。由東而西,自長安經河西走廊通向中亞。經這條路運往西方的商品有蠶絲、絲織品、鐵器等,從西方輸進中國的商品有良馬、葡萄、石榴等。漢代絲綢之路引發了各國互相接觸的強烈愿望。材料二:唐朝絲綢之路暢通,“伊吾之右,波斯以東,職貢不絕,商旅相繼”的局面形成后,絲綢大量輸往許多國家,外來物品也紛紛涌入。絲綢是唐朝賦稅的重要來源,也是政治外交的主要禮物,唐初贈帛與彩緞予突厥,穩定邊疆形勢。“秦漢以來,唐馬最盛”,“絹馬貿易”滿足了西域各國渴望得到的絲綢,西域駿馬也極大地改善了唐朝的軍隊裝備,成為中西交通的重要工具。外來物品如金銀帶把杯、彩釉玻璃等器皿傳入,中原,激發了唐朝工匠的仿制興趣和創新熱情,工藝技術的模仿和審美情趣的啟示,最終使唐代手工業品的制作風格發生了改變。商貿活動帶來了文化融合的多元格局。西域音樂、舞蹈、繪畫,給傳統文化注入清新的氣息,以外來樂舞為參照,中國古代“功成作樂”的禮儀制度進行了更新改造。敦煌壁畫描繪出只交納商稅、不承擔政府義務、定居唐朝境內創業的外國商旅,莫高窟珍藏的大量佛門經文,以及融合西方藝術創造出嶄新東方美的造像,將人類共同的美、共同的人性經過潛移默化的整合后以藝術形式再現出來。在不同文明的碰撞過程中,唐朝文化得到了極大的補充和發展,并匯集為開創新時代的動力,最終形成了以唐為核心向四周輻射的文化圈。(1)比較材料一、二,指出漢、唐絲綢之路的變化。(2)結合材料二和所學知識,說明唐朝絲綢之路對中外文明發展的影響。評卷人得分四、論述題(共1題,共7分)16、材料今天的中國已經是一個把“民族國家”與“文明國家”融為一體的“文明型國家”,是一個把“民族國家”和“文明國家”的長處結合起來的國家,這本身就是一個奇跡,體現了中華文明的巨大整合能力。文明型國家有以下理念:實事求是、民本主義、整體思維、政府是善、民心向背、選賢任能、兼收并蓄、推陳出新、和而不同、良政善治。摘編自張維為《文明型國家》
根據材料并結合所學知識,從材料中自選一個論題,并展開論述。(要求:論題明確,邏輯清晰,史實準確,論述充分)評卷人得分五、簡答題(共3題,共30分)17、歷史語境中的語言和文化。
材料二16世紀;英語主要是英格蘭人的語言。到18世紀中后期,英語已擴展到英國的殖民地,并在國際商貿活動中廣泛使用。二戰后,英語逐漸超越其他語言,成為科教領域和眾多國際組織的通用語言,被稱為語言的“日不落帝國”。
(2)閱讀材料二,分析英語發展成為語言的“日不落帝國”的歷史原因。18、閱讀材料,探討在西方文化及價值觀沖擊下,中國青少年應該如何把握思想觀念的定位。19、美國將選擇孔子代表“世界傳統的一部分”的合理性何在?參考答案一、選擇題(共7題,共14分)1、D【分析】【詳解】
錢穆主張所有國民都要了解和尊重“本國歷史”,反對將現實中的罪惡與弱點諉卸于古人的虛無主義,說明其重視歷史學習的傳承責任擔當的作用,D項正確;材料中沒有強調“學好歷史”對國家發展的重要性,A項錯誤;材料不能說明作者對“當時政府”抱有溫情與敬意,B項錯誤;材料沒有揭示出學習歷史與實現強國理想之間的關系,C項錯誤。2、C【分析】【分析】
【詳解】
結合材料可知,商朝與周邊方國作戰過程中,實現了商朝文化的輸出,特別是阻止了少數民族方國的內遷,所以這有利于華夏文明的主體地位的確立,同時在戰爭中也實現了文化的吸收融合,有助于華夏文明的擴張,C正確;商代已經進入到奴隸制社會,母系氏族色彩濃厚的說法錯誤,A排除;材料未涉及宗法等級觀念,B排除;中央集權萌芽于春秋戰國時期,D排除。故選C。3、B【分析】【分析】
【詳解】
近代華工被運到美洲等地是殖民者的侵略行為所致,故B項不是原因,符合題目要求;其他幾項都是華工與墨西哥關系的正確表述,不符合題意。4、A【分析】【詳解】
題干強調的是早期雅利安人的吠陀時代,吠陀是通過記憶和口耳相傳的,這說明當時雅利安人還沒有形成自己的書寫文字,故A項正確。口耳相傳的歷史也是歷史,不能說其一定不可信,故B項錯誤;題干中強調的不是雅利安人東進的目的,故C項錯誤;從題干中無法看出雅利安人進行的遷徙是否是有計劃的,故D項錯誤。5、D【分析】【詳解】
結合所學知識可知,中國古代長期實行開明的宗教政策,主要是由于各種宗教勢力均未對皇權造成嚴重威脅,即宗教勢力不足以挑戰世俗皇權,D項正確;統治階級熱衷于引入外來宗教的說法不符合史實,排除A項;中國古代不同時期的外交指導思想不同,和而不同的思想不足以解釋中國古代長期實行宗教寬容政策,排除B項;古代中國并不具有祭祖不祭神明的傳統習俗,排除C項。故選D項。6、B【分析】【詳解】
根據材料及所學可知,20世紀70年代末新加坡發起“文化再生運動”,融合了多種思想文化,促進了國內各民族之間的和諧相處,維系移民社會的安定。B項正確;材料未涉及抵制外來文化侵襲,排除A項;材料未涉及消除民族差異,排除C項;材料未涉及確立儒家正統地位,排除D項。故選B項。7、A【分析】【詳解】
從材料“造就一個理想的健全的兒童”、“流浪兒童的掙扎與奮斗”、“為新中國造就一線曙光”等信息可知,電影希望通過塑造兒童的價值觀來的去社會進步,故A正確;材料同有體現改善兒童的生存環境的想法,排除B;沒有比較,C項從材料中無法得出,排除C;材料反映的并不是藝術的想象,排除D。二、判斷題(共1題,共2分)8、B【分析】【詳解】
荷馬史詩反映了前11—前9世紀希臘的社會面貌,人物形象生動,語言簡練樸實,是關于荷馬史詩內容的描述,不能得出荷馬史詩的地位,因此史實和推論邏輯不符,錯誤。三、材料分析題(共7題,共14分)9、略
【分析】【詳解】
(1)封建禮制:根據材料中“紫禁城分‘前朝’與‘后廷’兩部分”可知;尊卑有序,主次分明;根據“(紫禁城的)所有的建筑都是面向正南方”可知,國君“南面而王”的正統觀念;根據所學知識可知,故宮建筑布局從整體上體現的是皇權至尊。傳統哲學:根據所學知識可知,故宮建筑布局體現了陰陽五行學說。
(2)原則:根據材料中“紫禁城的千門萬戶,院藏的各種文物,以及宮殿與文物藏品后面曾發生過的人和事,種種秘辛內幕,宮廷的文化生活,是一個鮮活的統一體”,結合所學知識可知,世界文化遺產保護原則是真實性和完整性。價值:根據材料中“故宮藏品雖為清宮舊藏,但其中文物則包括了中國古代文化與藝術的各主要門類,而且反映了5000年的中華文明史”,結合所學知識可知,故宮是研究我國古代文化與藝術的寶貴資源,是認識五千年中華文明史的珍貴教科書;根據所學知識可知,故宮是我國古代宮殿建筑藝術的典范,是認識明清歷史的載體。【解析】(1)封建禮制:皇權至尊;尊卑有序;主次分明;國君“南面而王”的正統觀念。傳統哲學:陰陽五行學說。
(2)原則:真實性和完整性。
價值:我國古代宮殿建筑藝術的典范;認識明清歷史的載體;研究我國古代文化與藝術的寶貴資源,認識五千年中華文明史的珍貴教科書。10、略
【分析】【詳解】
試題分析:本題考查京杭大運河。
(1)根據材料;“一批古老的城市煥發了青春”,明清加強對運河的疏通和管理,使之成為聯系首都與經濟中心區的紐帶,不僅鞏固了中央對全國的統治,還促進了運河沿線的經濟文化發展。
(2)根據材料;大運河成為人類文化遺產是必然的。可從其歷史性;功能性、創造性、工程性等方面進行闡述,強調其文化價值、經濟價值、水文價值。
考點:世界文化遺產薈萃?古代中國文化遺產?京杭大運河。
【名師點睛】本題以《國際關系史》為切入點,考查考生對《拉巴洛條約》的理解和認識,意在考查考生閱讀和獲取信息、調動和運用知識以及描述和闡釋事物的能力。本題屬于比較類的試題,需要結合所學的《凡爾賽和約》的相關內容進行比較,這就要求考生要有相關知識的儲備,對基礎知識不扎實的考上來說,具有一定的難度。因此我們在平時復習備考時,要求學生對基礎知識的掌握必須熟悉。【解析】(1)成為聯系政治中心與經濟重心的水上通道;鞏固了統一局面;促進了運河沿線經濟文化的發展。
(2)歷史悠久;是重要的經濟、文化載體,是人類創造力的杰作;展現了古代水利工程方面的成就與水平;是世界上最長的人工河流。11、略
【分析】【分析】
【詳解】
第(1)題;可根據材料一中的信總“精確的算術設計”“世界上最大”“重達625萬噸的石塊”“大多數從更遠的地區獲取”作答。
第(2)題第一問,可根據材料二中的信舟“發現了金字塔建設者的墓”“消失了的城市”作答;第二問可根據第一問的答案作答,最后得出有助于了解修建者的社會分工和生活狀況的價值結論。【解析】(1)信息:設計恢宏;計算禎確;巨石采集;運輸科學。
(2)新發現:金字塔修建者的墓地;修建者生活的城市遺址。價值:有助于了解修建者的社會分工和生活狀況。12、略
【分析】【詳解】
(1)趨勢:由材料“中國的茶葉輸出量迅速增長”可知;茶葉出口迅速增長;由材料“閩茶向俄輸出遇到的阻隔和兩湖茶的登場”可知,出口的茶葉從閩茶變成兩湖茶;由材料“漢口成為中俄茶葉貿易路線之中樞”可知,貿易路線從福建轉移到湖北,漢口逐漸成為貿易中樞。
影響因素:由材料“18世紀后半葉;俄國棉紡織業發展進步,飲茶也在俄國普及”并結合所學可知,工業發展和飲茶習慣是茶葉出口迅速增加的原因;由材料“拿破侖戰爭導致俄羅斯社會動蕩,對中俄茶葉貿易造成沖擊”可知,內外戰爭致使的社會政局波動也是影響茶葉貿易發展的因素之一;由材料“中國產茶省區的道路被起義軍占領,茶路受阻導致閩茶價格上漲”可知,地理;交通條件也是影響因素之一;另外再結合所學可從國際環境、中國被卷入資本主義世界市場、通商口岸的開放等因素進行分析。
(2)變化:由材料“中國政府主要以補償貿易的方式用農產品和原材料進行清償”“中國向蘇聯出口肉和罐頭60萬噸;生絲8000噸”可知;中國對蘇聯的出口從此前的農產品和原材料轉向以輕紡工業品等制成品為主;由材料“中國從蘇聯進口11.9萬輛汽車,57架飛機,780萬噸鋼材和生鐵,1700立方米鋸材、原木和紙材,370萬噸尿素”并結合所學可知,相比50年代,俄國向中國出口飛機和汽車等汽車工具的出口量有所減少,而其他商品則相應增加,這說明蘇聯對中國的出口逐步從飛機和汽車等運輸工具轉向以機械設備、汽車、化肥、水泥、鋼材、木材為主。
認識:結合所學可從互補、互助、互益的角度進行分析說明。【解析】(1)趨勢:茶葉出口迅速增長;出口的茶葉從閩茶變成兩湖茶;貿易路線從福建轉移到湖北,漢口逐漸成為貿易中樞。
影響因素:工業發展;飲茶習慣;內外戰爭致使社會政局波動;國際環境;地理;交通條件;資本主義人侵;通商口岸的開放。
(2)變化:中國對蘇聯的出口從此前的農產品和原材料轉向以輕紡工業品等制成品為主;蘇聯對中國的出口從飛機和汽車等運輸工具轉向以機械設備;汽車、化肥、水泥、鋼材、木材為主。
認識:中蘇貿易雙方均有利益需求且利益互補;中國支持蘇聯戰后的國際地位,蘇聯向中國提供軍事、技術、資金援助;中蘇貿易發展有利于提高中國工業化水平、促進中國經濟的恢復發展,有利于鞏固新中國政權;中蘇貿易發展增進了中蘇交流和加強了雙方學習借鑒。13、略
【分析】【詳解】
(1)本題是特點類材料分析題。時空是:隋唐時期(中國)。據材料“廣泛分布于古絲綢之路沿線的亞歐大陸各地”可知;古絲綢之路的暢通;據材料“兔舐毫望月而孕,口中吐子”及所學知識可知,隋初人口相對退減,多子多福;生生不息成為普通民眾樸素的期盼;據材料“體現著天圓地方、天人合一的哲學觀念”可知,天圓地方、天人合一的宇宙觀;據材料“一些西方學者認為‘這幅圖具有神秘的力量’,能夠為人們帶來無限遐想和吉祥的寓意”中外文明交流,中西民眾對藝術魅力的認同與對生活的美好祈愿。
(2)本題是特點類材料分析題。時空是:古代(中國)。據所學知識可知;史料分為實物史料和文獻史料,如選擇實物史料,據材料“體現著天圓地方;天人合一的哲學觀念”可知,天圓地方、天人合一的宇宙觀,中國古代的銅錢,呈現出圓形方孔的形制,同樣體現出天圓地方的宇宙觀念。
如選擇文獻史料;據材料“三只兔子以等邊三角形均勻分布其中,兩兩共用一耳,相互追逐,首尾相接”可知,“三兔共耳”體現出循環往復,繁衍生息的含義,這與《道德經》中“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有同樣的哲學觀念,同時如果把三只兔子看做前世、今生和來世,又與佛教中循環、輪回的觀點相吻合。
也可選擇其他實物史料,如果將三只兔子看做天地人,天地人之間的相互聯系,體現了天人合一的觀念,漢馬王堆一號篡帛畫所描繪的天、地、人三界,展示了漢初人們天人合一觀念中的宇宙圖景,兩者存在相似之處。【解析】(1)本題是特點類材料分析題。時空是:古代(中國)。信息:據材料“‘三兔共耳’的裝飾圖案廣泛分布于古絲綢之路沿線的亞歐大陸各地”可知;古絲綢之路的暢通;據材料“兔舐毫望月而孕,口中吐子”及所學知識可知,隋初人口相對退減,多子多福;生生不息成為普通民眾樸素的期盼;據材料“創作手法也體現著中國傳統宇宙觀,有自秦漢以來‘三圓三方’宇宙模型的影子,體現著天圓地方、天人合一的哲學觀念”可知,天圓地方、天人合一的宇宙觀;據材料“一些西方學者認為‘這幅圖具有神秘的力量’,能夠為人們帶來無限遐想和吉祥的寓意”可知,中外文明交流和中西民眾對藝術魅力的認同與對生活的美好祈愿。
(2)本題是特點類材料分析題。時空是:古代(中國)。史料類型及說明:實物史料。中國古代銅錢從秦的半兩錢到唐以后的通寶錢;都體現了天圓地方;生生不息的宇宙觀。
其它史料類型及說明。
文獻史料。《道德經》講“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而三只兔子有往復循環、繁衍生息的涵義;或佛教典籍,三兔僳是“前世”“今生”與“來世”,有“循環”“輪回"之意,與佛教涅槃思想吻合。
實物史料。漢馬王堆一號篡帛畫所描繪的天、地、人三界,展示了漢初人們天人合一觀念中的宇宙圖景。14、略
【分析】【詳解】
(1)第一小問;根據材料“許許多多分散孤立存在的民族單位,經過接觸;混雜、聯結和交融,同時也有分裂和消亡,形成一個你來我去、我來你去,我中有你、你中有我,而又各具個性的多元統一體”可概括出,中華民族在漫長的時間里交往、交流、交融,逐漸形成了一個多元一體的民族共同體。第二小問,運用中華民族多元一體格局形成、發展過程的相關知識進行說明。
(2)根據材料“是近百年來在中國和西方列強對抗中出現的”可得出,列強入侵,民族危機不斷加深,客觀上推動民族意識的不斷覺醒;根據材料二中關于梁啟超、孫中山的史實可得出,先進的中國人對民族發展、救國道路進行探索;再結合所學知識可知,西方啟蒙思想的傳入、民族資本主義經濟的發展、對傳統民族觀念的反思等因素影響著近代的“自覺的民族實體”的形成。【解析】(1)內涵:中華民族在漫長的時間里交往;交流、交融;逐漸形成了一個多元一體的民族共同體。
說明:早在遠古時期;中華文明就呈現出多元一體的分布格局;春秋戰國時期,逐漸形成“華夏認同”觀念;秦漢時期,形成了統一多民族的封建國家;經過魏晉南北朝的民族交融,隋唐再次推動統一多民族封建國家的發展;經歷遼宋夏金的沖突;交往交融,出現了由少數民族——蒙古族建立的統一王朝;隨著明清專制集權空前強化,統一多民族國家更趨穩固,現代中國的版圖逐漸定型。(答出其中兩個階段即可)
(2)原因:列強入侵,民族危機不斷加深,客觀上推動民族意識的不斷覺醒;西方啟蒙思想的影響;近代民族資本主義的發展;先進的中國人對傳統民族觀念的反思和對救國道路的探索。(答出其中兩點即可)15、略
【分析】【詳解】
(1)根據材料“由東而西;自長安經河西走廊通向中亞”“伊吾之右,波斯以東”和“經這條路運往西方的商品有蠶絲;絲織品、鐵器等,從西方輸進中國的商品有良馬、葡萄、石榴等”“絲綢是唐朝賦稅的重要來源,也是政治外交的主要禮物”“西域駿馬也極大地改善了唐朝的軍隊裝備”“工藝技術的模仿和審美情趣的啟示”分別從絲綢之路的地域、內容分析概括。
(2)根據“唐初贈帛與彩緞予突厥;穩定邊疆形勢”得出穩定了唐朝西北邊疆形勢;根據“西域駿馬也極大地改善了唐朝的軍隊裝備”得出壯大了唐軍實力;根據“激發了唐朝工匠的仿制興趣和創新熱情”得出推動了唐朝手工業工藝的創新與發展;根據“商貿活動帶來了文化融合的多元格局”得出促進了中外經濟文化的交流融合;根據“最終形成了以唐為核心向四周輻射的文化圈”得出引領了周邊國家地區的發展,形成了中華文化圈。
【名師點睛】
(1)根據材料分別從地域范圍和內容上分析漢;唐絲綢之路的變化。
(2)從材料獲取信息,分別從政治、經濟、軍事、文化、手工業工藝以及中華文化圈的形成分析唐朝絲綢之路對中外文明發展的影響。【解析】(1)(6分)變化:①從地域(范圍)上看;漢朝絲綢之路從中國出發,主要通向中亞;唐朝絲綢之路覆蓋了西亞;南亞乃至非洲東海岸。②從內容上看,漢代以商業貿易為主;唐代從商業貿易擴展到文化、民俗、政治、軍事、手工業工藝等領域。
(2)(4分)影響:①穩定了廟朝西北邊疆形勢;壯大了唐軍實力;②增加了國家財政收入;③促進了中外經濟文化的交流融合;④推動了唐朝手工業工藝的創新與發展;⑤引領了周邊國家地區的發展,形成了中華文化圈。四、論述題(共1題,共7分)16、略
【分析】【詳解】
根據材料,學者張維為認為,中國與當今世界的其他民族國家不同,是一個“文明型國家”。因此可以“中國是文明型國家”為論題,展開論述。首先應當解釋中國為什么是“文明型國家”:一方面中國具有延綿不斷的古老文明,另一方面中國又是一個當代的主權國家,而這個古老文明又正好跟主權國家完全重合,華夏文明就是中華民族的國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高端國際會議翻譯派遣及綜合保障合同
- 社區公共設施安全責任書及維護管理合同
- 納米材料質量檢測技術補充協議
- 調解離婚財產分割協議書及執行細則
- 人才安置小區共有產權住房分割與買賣協議
- 商業航天發射場股權合作與技術支持協議
- 生物識別支付終端定制開發及銀行金融解決方案合同
- 消毒產品市場推廣補充協議
- 校本課程《三字經》教學工作總結模版
- 現代物流企業特種車輛采購與培訓服務協議
- 防雷和接地安裝施工組織方案
- 管理學原理第六章 指揮課件
- 工序標準工時及產能計算表
- 消防安全知識宣傳-主題班會課件(共24張PPT)
- 材料物理與化學知識點講解
- 生產中的七大浪費(PPT35頁)
- YY∕T 0617-2021 一次性使用人體末梢血樣采集容器
- 《漢服文化介紹》PPT課件(完整版)
- 5以內的加減法(可直接打印)
- 車駕管知識題庫查驗業務知識試題庫(附答案)
- 鋼結構焊接變形的火焰矯正方法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