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朝花夕拾》中的民俗風情_第1頁
論《朝花夕拾》中的民俗風情_第2頁
論《朝花夕拾》中的民俗風情_第3頁
論《朝花夕拾》中的民俗風情_第4頁
論《朝花夕拾》中的民俗風情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8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緒論近年來,學者們對魯迅和民俗文化進行研究,確定了魯迅與民俗文化之間的聯系,并對《朝花夕拾》中的民俗文化做出了評論,為本文進一步深入、細致地研究《朝花夕拾》的民俗文化提供了很好的研究方向。彭曉豐、舒建華(1995)的《“S會館”與五四新文學的起源》一文中,認為“S會館”有三個精神層面的“召喚結構”,即歷史意識、平民意識和啟蒙意識,這三個精神層面匯集于“鄉土小說”之中。同時進一步指出,“在浙東作家群中,以呼喚地母為核心的土性的藝術思維,最予以清醒審視的是周氏兄弟”,而魯迅《朝花夕拾》中的書寫正是此類,“通過類似投映的方式,為自己痛苦煎熬的心境尋找最貼切的撫慰”彭曉豐、舒建華.“會館”與五四新文學的起源[M].長沙.湖南教育出版社,1995:彭曉豐、舒建華.“會館”與五四新文學的起源[M].長沙.湖南教育出版社,1995:238、239.陳方競(1999)的《魯迅與浙東文化》一文中,他認為“魯迅以紹興文化的個性為‘中介’,形成了與中國傳統文化方面的聯系”陳方競.魯迅與浙東文化[M].長春.吉林大學出版社,1999:23.,并強化了魯迅與民俗之間的聯系。同時,進一步說明了“魯迅以‘魏晉’為內核,構筑了五四新文學發生的浙東背景”,從而得出“魯迅‘反顧’于曾經慈母般哺育了他的思想性格的故鄉與故鄉民間文化,在實質上又具有精神‘尋根’的意義”陳方競.魯迅與浙東文化[M].長春.吉林大學出版社,1999:23.陳方競.魯迅與浙東文化[M].長春.吉林大學出版社,1999:111、152.陳方競(1999)認為《朝花夕拾》這篇文章用很有詩意和溫和的方式描述分析魯迅先生與浙東的民俗文化聯系時,提示紹興民俗文化中的“鬼”形象一直存在于魯迅內心世界,是魯迅內心世界的一部分;王曉初(2012)的《魯迅從越地文化視野透視》一文中,敘說著魯迅先生與民間民俗的傳說之間的聯系進一步擴大。從民間戲劇、目連戲、民間藝術、民間神話、民間傳說等等,魯迅先生都與民俗傳說文化的聯系比以往的任何研究者更為全面。王曉《朝花夕拾》一文中,著重分析“無常”為代表的“鬼”世界,也同時說明《朝花夕拾》中民俗民間文化所蘊含著的底層民眾的理想、愿望。李醫平(1996)的《論<朝花夕拾>中民間文化形態的意蘊》的這一文章中,從不同的角度去解析《朝花夕拾》,認為《朝花夕拾》這文章中的民間文化形態有著多個特點,其中包括了形式活潑、內容自由、民主性精華與封建性糟粕。王吉鵬、秦嶺(1993)的《<朝花夕拾>民俗論》這篇文章文中指出《朝花夕拾》中關于民俗部分的繪畫,是伴隨著魯迅先生在紹興成長過程中表現出的,對民俗文化的態度具有兩個方面性,對良好的民俗文化非常的喜歡和支持,同時又對民俗中丑俗陋習文化進行了無止境的批判。在借鑒已有研究成果的基礎上,閱讀魯迅的《朝花夕拾》,通過搜索知網的資料、問卷調查和訪談等形式,了解魯迅與故鄉文化有著深刻的聯系,明確民俗文化在魯迅與越地文化的聯系中具有重要意義,通過解讀民俗文化來深入研究魯迅。本論文正是以《朝花夕拾》為切入點,民俗文化為基礎,探尋魯迅與民俗文化之間的思想與精神聯系。一、《朝花夕拾》的民間文化背景《朝花夕拾》是一部將自己經歷作為主線的回憶性著作,其中共有十篇回憶性散文,由魯迅先生在1926年所著。《朝花夕拾》有一個總的題目《舊事重提》,最早發表在《莽原》半月刊,散文的重點是對魯迅先生湖南紹興故鄉的回憶,對魯迅先生家鄉的人物和事事的回憶。一起看戲的童年好朋友、迷信而善良的長輩長媽媽……,魯迅先生都用充滿風趣、神秘、溫暖的筆調描寫自己小時候的民間民俗文化。這些民俗文化讓魯迅在家鄉紹興,認識和運用民俗文化精神,思考和超越民俗文化。魯迅對紹興故鄉的回憶,表達了他對故鄉的喜愛和懷念。從《朝花夕拾》一書中,我們可以看到魯迅先生深受紹興文化的熏陶。(一)魯迅成長的民俗文化環境《朝花夕拾》是研究魯迅先生,早年生活態度及思想的重要依據。魯迅在童年和青春期,沒有太多時間接觸家鄉紹興下層民眾。《朝花夕拾》中有神秘的百草園、奇妙而神奇的民間神話、充滿樂趣的民間戲劇等等,給小時候的魯迅先生產生了非常久遠而深刻的影響,紹興的民俗民間文化在無形中影響著正在成長的魯迅先生,在不知不覺中形成了自己的想法與批判。魯迅是“紹興城中望族之一”薛緩之編.魯迅生平史料匯編(第一輯)[M].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1981:39.的周氏家族的長孫,七歲時開始讀書,十歲時獨自離開了家求學,魯迅在紹興生活了將近十幾年。是“其視覺成像的底片和思維的最直接源頭,己經被深深地固定在一個與其成長過程關系最密切的,也是為時最長的生存空間上,因此該生存空聞中的事和物成為魯迅后天最直接的形象思維和抽象思維的資源是可想而知的”沈剛.魯迅黑暗意象的發生學解釋——1-18歲居住空間對魯迅視覺圖像的影響[N].復旦學報(社會科學版),2008(01).,夏志清先生也曾指出魯迅故鄉紹興是其是創作靈感的最初源頭參見夏志清.中國現代小說史[M].上海:復旦大學出版社,1979:29.。魯迅先生在入學校后,因為時代的不同,加上魯迅先生小時候家庭背景優越,去的都是貴族學校。那時中國封建傳統文化里面只有兩個:一是上層建筑文化,叫官方文化或精英文化薛緩之編.魯迅生平史料匯編(第一輯)[M].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1981:39.沈剛.魯迅黑暗意象的發生學解釋——1-18歲居住空間對魯迅視覺圖像的影響[N].復旦學報(社會科學版),2008(01).參見夏志清.中國現代小說史[M].上海:復旦大學出版社,1979:29.民俗又稱民間文化,是指一個民族或一個社會群體在長期的生產實踐和社會生活中逐漸形成并世代相傳、較為穩定的文化事項,可概括為民間流行的風尚、習俗。趙榮,王恩涌,張小林,等.人文地理學[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108.魯迅先生在童年和青年時期都在紹興故鄉,從小深受越地民俗文化的影響,文學和創作都與紹興民俗文化息息相關。魯迅先生認為“民間的意義,本指多數不文的民眾。”周作人.中國歌謠的價值[J].歌謠,1923(1).“民間”,一是指生活在廣大土地上,物質收入很低的人;二是指“民間”包含底層群眾的物質、精神等生活。因此,民俗文化更是底層趙榮,王恩涌,張小林,等.人文地理學[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108.周作人.中國歌謠的價值[J].歌謠,1923(1).年畫是民間文學中最常見的藝術作品之一,也是傳統藝術的流行形式。春節期間,普通老百姓會在門窗、爐灶等場所貼年畫,為老百姓增添節日氣氛,希望過上更好的生活。魯迅先生第一次接觸的民間文學是年畫,在魯迅先生童年的時候,床邊有兩幅年畫,《八戒招親》和《老鼠成親》。除了年畫,魯迅先生也特別喜歡圖畫書。他不僅在書中尋找帶有圖畫的書籍,而且還在周玉田叔祖的家中閱讀圖畫書。魯迅先生最喜歡的一本書,就是《花鏡》,里面也有很多插圖。從中可見,魯迅先生對繪畫的喜愛之情,還有一本圖書《山海經》,魯迅先生也非常的喜歡。是長媽媽去鄉下干活中,幫魯迅先生帶回這本《山海經》,這本書中內容和圖畫都深深吸引著魯迅先生。在看過很多圖書和欣賞了眾多繪畫書后,魯迅先生開始愛上繪畫,并開始繪畫畫本。除了年畫、繪畫,魯迅先生又接觸到了民間藝術,即民間美術,這些書籍和繪畫書對魯迅先生的后期文學創作和思想態度有著非常重要影響。湖南紹興地區,各種與祭祀的相關活動非常盛行,巫鬼文化特別受歡迎。直到今天,祭祀仍然以其特別的方式在民間流行。紹興戲包括廟會戲、目連戲等等。尤其是對“目連戲”中“鬼而人,理而情,可怖而可愛的”魯迅.朝花夕拾·無常[M].魯迅全集·第2卷,北京:人民文學出版化,2005:280.無常和“比別的一切鬼魂更美,更強的”女吊,魯迅很喜愛這兩個鬼物。《朝花夕拾》文中提到的的民間民俗文化等材料都來自魯迅先生的故鄉湖南紹興魯迅.朝花夕拾·無常[M].魯迅全集·第2卷,北京:人民文學出版化,2005:280.(二)魯迅的民俗文化思想魯迅先生在文學作品創作的過程中,其中側重于紹興民間文化的書寫,在《朝花夕拾》中,不僅有無常、女吊、長媽媽……這些紹興民間文化對魯迅先生具有深刻的影響。《朝花夕拾》這一中展現了魯迅先生故鄉的民間文化,魯迅先生雖未在民間文化、民俗等這些方面有過著作,但是對與民間民俗文化很喜歡和熱愛,在《朝花夕拾》中,大量書寫了魯迅先生家鄉的民俗文化,在《野草》、《故事新編》等散文創作的著作中也有涉獵。從魯迅先生的作品來看,有著深深的紹興民俗文化氣息,這源于魯迅先生在家鄉紹興受到的影響。魯迅先生很重視老百姓生活的民間文化環境。在魯迅先生的創作中,可以看出無論是小說、雜文,都表達出對民間文化的興趣。魯迅先生對紹興民間文化的創作,不僅是單一的藝術呈現,還包含著紹興民間文化所呈現的“人”的問題,關于“人”的思考。探討魯迅先生的“人”的問題,就知到家鄉紹興的民俗文化等方面對魯迅先生的性情人格、思想、精神的影響。在《文化偏至論》一文中,魯迅先生主張通過“尊重個性而張精神”魯迅.墳·文化偏至論[M].魯迅全集·第1卷,北京:人民文學出版社,2005:58.達到“立人”的思想,到“五四”時期發展成為倡導和呼吁“真的人”魯迅.吶喊·狂人日記[M].魯迅全集·第1卷,北京:人民文學出版社,2005:454.、“完全的人”魯迅.熱風·隨感錄二十五[M].魯迅全集·第1卷,北京:人民文學出版社,2005:312.,魯迅先生一直所遵循的“人”的“覺醒”的內涵沒有改變。在《狂人日記》里,魯迅先生將人和人的關系,稱之為“吃人”,由原來的“個人”的“解放”思想,向“群體”的“解放”思想轉變。民俗魯迅.墳·文化偏至論[M].魯迅全集·第1卷,北京:人民文學出版社,2005:58.魯迅.吶喊·狂人日記[M].魯迅全集·第1卷,北京:人民文學出版社,2005:454.魯迅.熱風·隨感錄二十五[M].魯迅全集·第1卷,北京:人民文學出版社,2005:312.“中國東部沿海,從第四紀晚更新世以來,曾經發生過三次海侵”陳橋釋.吳越文化和中日兩國的史前交流[J].浙江學刊,1990(4).。越族人民在古代的時候,面對海平面不斷拔高,沒辦法的情況下進行了大規模的遷移和移居,在長達三次海平面不斷升高并占領土地過程中,越族人民憑借著頑強生命力和堅韌不拔、勇于抗爭的精神堅持了下來。回到祖輩相傳的廣闊、平坦、富庶美麗的土地上去重建家園。“大禹治水”的故事在紹興民間廣為流傳,這種勇于斗爭的精神在紹興人身上代代相傳。魯迅先生也是本著不怕困難、勇于面對困難、勇于斗爭的精神,從紹興底層人民身上看到了希望。魯迅先生曾在他的著作中稱贊過這一點“其民復存大禹卓苦勤勞之風,同勾踐堅確慷慨之志”魯迅.集外集拾遺補編·<越鋒>出世詞[M].魯迅全集·第8卷,北京:人民文學出版社,2005:39.。小說《理水》是魯迅先生根據“大禹治水”的故事進行撰寫的,《理水》中塑造的陳橋釋.吳越文化和中日兩國的史前交流[J].浙江學刊,1990(4).魯迅.集外集拾遺補編·<越鋒>出世詞[M].魯迅全集·第8卷,北京:人民文學出版社,2005:39.紹興民間文化中有許多文化形式,傳達了“復仇”的精神核心。如“勾踐滅吳”故事中,勾踐報仇雪恥的精神口口相傳。“復仇”精神的實質是紹興底層一往無前、敢于拼搏、不怕困難的形象。在魯迅先生的文學作品中,民俗文化的具體表現形式有紹興目連戲、無常、女吊等形象,魯迅先生對紹興民間文化中的女吊“復仇”精神進行了宣揚。二、《朝花夕拾》中的民俗文化意蘊分析(一)健康的民俗1.《狗·貓·鼠》——花紙文化《朝花夕拾》將民俗文化與日常生活緊密聯系在一起,其中較為鮮明的健康民俗文化現象,就包括花紙和迎神賽會。花紙是民間年畫在浙江的別稱稱謂,魯迅先生在《狗·貓·鼠》這篇文章中就提到了《老鼠成親》、《八戒招費》這兩張民間年畫,從中可見魯迅先生對花紙文化的喜愛。魯迅先生在塑造老鼠形象中,不是“人人喊打”的過街老鼠,而是充滿了生氣、靈性的。每一只老鼠穿紅戴綠,場面壯大而宏觀。老鼠結婚的熱鬧的畫面,充滿了自由、陽光的生活氣息。老鼠非常多產,而成親也意味著源源不斷的生命誕生,蘊含著底層人民對眾多子孫的美好祝愿和希望,寄托著底層人民的美好愿望。《狗·貓·鼠》中描寫了小時候床前的花紙:“我的床前就貼著兩張花紙,一是‘八戒招贅’,滿張紙上都是長嘴大耳,我認為不是很雅觀;而另外的一張‘老鼠成親’卻是非常可愛,不管是新郎和新娘,還是儐相、賓客、執事等人物,都沒有一個是尖腮細腿,都非常像及了讀書人的樣子,穿著打扮的都是紅衫綠褲。”一幅幅精致、絕美、簡單的床頭花紙,讓魯迅先生的童年生活充滿了快樂和幸福。2.《五猖會》《無常》——迎神賽會“五猖會”是迎神賽會中最熱鬧、最大的一個迎會。請五猖廟里的“五通神”出來游行。“五猖”寄托底層民眾的期望。魯迅.門外文談[M].魯迅全集·第6卷.北京:人民文學出版社,1973:108.魯迅先生通過這個故事來說明大眾文藝剛健、清新、充滿智慧,比起希臘、俄國的寓言來說是毫不遜色的。所以目連戲在魯迅先生的家鄉深受群眾魯迅.門外文談[M].魯迅全集·第6卷.北京:人民文學出版社,1973:108.在《無常》這篇章中,無常經典形象是根據智慧的勞動人民的意愿設計而成,服裝打扮也是底層人民穿搭形象。“剛一露面就打了一百零八個嚏,同時也放一百零八個屁”,“不拿鐵索,也不帶算盤,就是莽漢一個,粉面朱唇,眉墨如漆并蹙著,不知道是在笑還是在哭”。無常的形象在底層大眾的心中是正直善良、幽默詼諧。因此,底層大眾對這個鬼物不感到恐懼,反而覺得親切,正是因為無常的正直善良,底層大眾在無常身上看到了公正和善良,以及它對底層大眾的困苦生活充滿著憐憫,反映了底層大眾生活不易,期待有人能出來為他們做主。無常正直俠義的形象,對于魯迅先生來說,他之所以喜歡無常,是因為他覺得善良、幽默的無常,符合民間民眾的美學。(二)病態的民俗1.《父親的病》——“名醫”不管哪個時代的民俗文化,在歷史不斷發展的過程中,都會被封建統治者刻意貶低而加于利用,對社會底層民眾進行精神控制,封建陋俗便隨之侵入民間民俗文化當中。在《朝花夕拾》中,魯迅先生既描繪出了一個民風淳樸的鄉村世界,也對里面的封建習俗進行了批判和否定。關于民俗,魯迅先生的態度很清晰:對精髓的贊揚和肯定、對糟粕的批判和否定。在《父親的病》中,名醫陳蓮河開的藥方子中,最常見的是要數蟋蟀一公一母,旁注寫著:“要原配,即本在一窠中者。”而在《祝福》中,祥林嫂因為再婚被解雇了,失去了生活來源,最終流落街頭,靠路人施舍而活,悲慘死去。連蛐蛐也面臨同樣的現實,如果你不能保持純真的貞操,也會失去了入藥的資格。這個故事表面上描繪了所謂“名醫”的丑惡嘴臉,而在更深層次上是想表達傳統孝道對人類理性的謀殺。文章寫道,父親臨終時,有一個精通禮儀的女人衍太太。她有這樣一條規則:“我們不能就這樣等著,要給他換好衣服,給他梳頭打理面相,將紙錢和《高王經》燒成灰,用紙包了給他捏在拳頭里……”“叫呀,你父親要斷氣了。快叫呀!”根據紹興當地的習俗,把這些灰燼放到死者手里握住,這些東西相當于去買路財,讓逝者在下面少受點苦。病人臨終時的這些禮遇,給魯迅先生帶來了更多的負罪感,魯迅先生在結尾寫道:“我到現在還聽到靈魂深處的聲音,每聽這聲音時,就覺得這是對于父親的最大的不孝。”2.《二十四孝圖》——“孝”《二十四孝圖》是一部講中國古代二十四個孝子故事的書,主要目的是宣揚封建的孝道。古代封建統治者多以“孝治天下”,在《二十四孝圖》中,魯迅先生對傳統倫理孝道文化進行了嚴厲的批判。小時候的魯迅先生就對《二十四孝圖》的感覺就非常不好,是因為里面宣揚的東西在他認為的不一樣。魯迅先生對傳統倫理“孝”文化進行了批判與諷刺,還體現在《阿長與山海經》中,從阿長的言行中就能知道當地的許多封建習俗。魯迅先生認為,中國封建社會帶給女性的許多傳統禮教是不對的,是封建且落后的體現。《父親的病》和《〈二十四孝圖〉》這兩篇文章,這些都是魯迅先生小時候的親身經歷,是對紹興傳統陋習的批判。《父親的病》表明了中國人“生死有命”的最終歸宿。三、魯迅《朝花夕拾》的民俗民間文化立場(一)魯迅《朝花夕拾》的民間立場魯迅先生特別關注社會底層人民的生活,如在魯迅先生的作品《二十四孝圖》中,寫到了他很不喜歡民間故事里的老萊娛親、郭巨埋兒的,認為傳統封建里的陋習是不利于兒童的成長,不利于兒童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的形成。從中可以看出,魯迅先生借以《朝花夕拾》中的批判口吻,對待民俗文化中不好的、不良的內容,以此來呼喚對生命的尊重和兒童正確價值觀的發展。如果說《二十四孝圖》是對糟粕思想的批判態度,那《瑣記》中則是對糟粕思想的進一步厭憎。在《瑣記》中,有兩名學生意外身亡,魯迅先生在書寫時,字里行間充滿調侃意味,文中還寫道:“我的前輩同學……,就只在這時候得到一點好處,……做學生總得自己小心些。”由于學校的原因造成意外的發生,學校卻不想正面處理這件事,而是請和尚來念咒,祈求得到心理上的安慰,不過是自欺欺人罷了。做法令人可悲,吃相未免難看了。《朝花夕拾》中最善良,最溫柔的是長媽媽,她總喜歡講傳統迷信的“長毛故事”、美女蛇的故事,在除夕時說新年要拿著福橘說吉利話,為兒童時期的魯迅先生買來《山海經》,都給兒時的魯迅先生留下眾多溫馨的回憶。(二)魯迅《朝花夕拾》對民俗文化的感悟民俗文化是民俗風情的一個最基本的組成部分,經過幾千年積淀而成的民俗,深深的影響著底層群眾人民,民俗和國民性二者又相互纏繞著,而從民俗入手,對于塑造國民性具有非常重大而深遠的意義。魯迅先生研究國民性的目的是探索“人”的問題,即塑造和形成現代人格品質的問題。“立人”是魯迅先生思考的基本出發點,在《文化偏至論》一文中就提到,“是故將生存兩間,角逐列國是務,其首在立人,人立而后凡事舉”魯迅.文化偏至論[M].魯迅全集·第1卷.北京:人民文學出版社,1973:54.。魯迅先生對于民間民俗文化的態度,實質上是對民俗民間文化中至善至美的發掘,是對民俗民間文化中自由的追求,有助于魯迅.文化偏至論[M].魯迅全集·第1卷.北京:人民文學出版社,1973:54.在《朝花夕拾》文章中,魯迅先生在作品的敘事中體現出對現實生活態度的思考。魯迅先生認為民俗文化的變動,有著改造國民性的強烈愿景,也有著對民俗中糟粕的無情批判。在魯迅先生《朝花夕拾》中,有著很多關于的農村風情描寫,富有鄉土氣息。民俗文化是“創造于民間、流傳于民間的,具有世代相習的傳承性事象(包括思想和行為)。”魯迅先生在《朝花夕拾》中對民俗的描寫,多著眼于普通民眾的物質生活。因此,正是在這種復雜的人際情感中,《朝花夕拾》的民間描寫歌頌了民俗中的好習俗,批判了民俗中的丑惡習俗,從而在創作中表現出一種簡單的鄉村生活和鄉土氣息,也具有灰黯難擋的筆調。好的民俗對人的影響是深遠的,形成了魯迅先生獨特的審美意識。同時也表達了魯迅先生思鄉愛民的情懷。結語一直以來,魯迅先生對待民俗文化的態度是辯證的。對良俗表現出無限的喜愛,對民俗中的丑俗陋習進行了無情的批判。即在當今社會發展過程中,深挖民俗文化的精髓,傳承下去;以及民間文化中的陋習文化,應予以批判。民俗文化是民俗風情的一個最基本的組成部分,經過幾千年積淀而成的民俗,深深的影響著民眾,民俗和國民性二者相互聯系,重視民俗對國民性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