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八年級物理上冊《第二章聲現象》章節檢測卷帶答案_第1頁
人教版八年級物理上冊《第二章聲現象》章節檢測卷帶答案_第2頁
人教版八年級物理上冊《第二章聲現象》章節檢測卷帶答案_第3頁
人教版八年級物理上冊《第二章聲現象》章節檢測卷帶答案_第4頁
人教版八年級物理上冊《第二章聲現象》章節檢測卷帶答案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2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第第頁6.下列關于聲現象說法中正確的是()A.“不敢高聲語,恐驚天上人”中的“高”是指聲音的音調B.“男低音”和“女高音”歌手同臺演出,這里的“低”“高”是指聲音的響度C.人們利用“回聲定位”原理制成的聲吶系統可探知海洋的深度D.蝙蝠是靠次聲波探測飛行中的障礙物和發現昆蟲7.2012年春節聯歡晚會上,山西絳州鼓樂團表演的《鼓韻龍騰》氣勢磅礴.下面有關說法中錯誤的是()A.鼓樂聲主要是由鼓面振動產生的B.鼓樂聲主要是由鼓內空氣振動產生的C.鼓樂聲是經過空氣傳到現場觀眾耳朵的D.由于設計師對劇場的混響時間的合理設計,才會使現場觀眾感覺鼓聲的氣勢磅礴8.關于聲現象的下列說法中,正確的是()A.人唱歌時,歌聲是聲帶振動產生的B.在水中的聲速小于在空氣中的聲速C.回音的聲速比原來聲音的聲速要小D.成語“震耳欲聾”是指聲音的音調高二、填空題9.課堂上同學們讀書的聲音是由聲帶的產生的;宇航員在月球上只能依靠無線電話,是因為聲音(選填“能”或“不能”)在真空中傳播。蒙住雙眼的小王能辨別周圍同學的聲音,這是因為不同人的不同,同時還可以根據聽到聲音的來判斷周圍同學離他的遠近(后兩空選填“響度”、“聲調”或“音色”)。10.蝴蝶翅膀每分鐘振動300次,那么蝴蝶振動翅膀所發聲音的頻率是Hz;人耳(能/不能)聽到這個聲音。在設計、建造電影院時,為了減少“回聲”對觀眾聽覺的干擾和影響,應盡量四周墻壁對聲音的反射(選填“增大”或“減少”),因此電影院內四周墻壁表面要采用的材料(選填“柔軟多孔”或“堅硬光滑”)。11.用大小不同的力彈奏同一根吉他弦,發出聲音的不同,用大小相同的力彈奏不同吉他弦,發出聲音的不同。彈同一首曲子,吉他與二胡發出的聲音的不同。12.如圖所示,用同種瓷磚切成寬度相同而長度不同的磚條,用小錘敲擊時,就能發出悅耳動聽的音樂聲。當用不同的力量敲擊同一塊磚條時,兩次發出聲音的不同。用香樟樹葉卷成圓筒,把其中一端稍稍捏扁,就可吹響,該聲音主要是由(選填“樹葉”或“空氣柱”)振動產生的。同一片葉子可以卷成小筒,也可卷成較大的筒,兩者相比,用小筒吹出聲音的音調(選填“較高”、“較低”或“相同”)。13.頻率為7Hz的聲波可以穿透十幾米厚的鋼筋混凝土,用這種聲波制成的武器不但威力巨大,且可以傳得很遠;這是利用聲音可以傳遞(選填“信息”或“能量”),倒車雷達利用超聲波測距,原理如圖,發射超聲波0.02s后收到反射回來的信號,發射點與障礙物之間的距離約為m(聲速為340m/s),運用該原理(選填“能”或“不能”)測量月球到地球之間的距離,原因是。三、實驗探究題14.小剛同學用如圖所示裝置探究“聲音的產生與傳播”的相關實驗。(1)藍牙音響懸浮于磁懸浮裝置上方,隨后用手機接通藍牙音響,當音響發聲時,觀察到泡沫小球不停地跳動;當音響停止發聲時,小球隨之停止跳動,這一現象說明:發聲的物體都在。音響發出的聲音是通過傳入小剛耳朵的。(2)接著用抽氣機不斷向外抽氣,玻璃罩內的空氣含量將(選填“增大”、“不變”或“減小”),此過程中聽見聲音大小也逐漸減弱。進一步推理可得:如果玻璃罩內處于真空狀態,將。(3)本實驗巧妙之處是利用磁懸浮裝置將發聲體——藍牙音響懸浮起來,對于這一設計談談你的看法:。15.小明想比較幾種材料的隔音性能,除了待檢測的材料外,可利用的器材還有:音叉、機械鬧鐘、鞋盒。(1)在本實驗中適合做聲源的是(選填“音叉”或“機械鬧鐘”)。(2)分別用不同材料將聲源包裹起來,然后放在鞋盒內,通過實驗來探究它們的隔音性能。這些材料包裹的厚度應該(選填“相同”或“不同”)。(3)小明一邊聽聲音,一邊向后退,在此過程中,他所聽到聲音的(選填“音調”或“響度”)發生改變。當聽不見聲音時分別測量并記錄此處到鞋盒的距離(如表所示)。材料報紙羽絨服塑料袋泡沫板人聽不到聲音的距離/m8475(4)分析實驗結果,這些材料中隔聲性能最好的是。(5)為了進一步驗證,同組的小紅認為還可以保持人到聲源的距離相同,分別改變不同隔音材料的厚度,直到測試者聽不見聲音為止,然后通過比較材料的厚度來確定材料的隔音性能。若材料越厚,則說明其隔音性能越(選填“好”或“差”)。(6)該實驗在真空中(選填“能”或“不能”)進行。(7)為降低電影院中的噪聲,請根據本實驗結果提出一條合理化的建議:。四、計算題16.一輛汽車以某一速度正對山崖勻速行駛,鳴笛后2s聽到回聲,汽車從鳴笛到司機聽到回聲前進了30m,已知聲音在空氣中的傳播速度為340m/s,求:(1)汽車行駛的速度;(2)笛聲2s通過的路程;(3)司機聽到回聲時,汽車到山崖的距離。參考答案解析1.【答案】D【解析】【分析】聲音是由物體的振動產生的,振動停止了,聲源也就不再發出聲音,但是聲音要通過不同的介質向外傳播,雖然聲源不再振動,不再發出聲音,但是聲音仍然在傳播。

A、一定是大鐘的回音回音是聲音在傳播過程中遇到障礙物反射回來的聲音,而要把回聲和原聲區別開,障礙物到聲源的距離至少是17米,所以此答案不合適。

B、有余音說明大鐘仍然在振動根據題意,停止了對大鐘的撞擊后,作為聲源的大鐘就停止振動了,所以此答案不合適。

C、是因為人的聽覺發生“延長”的緣故,人的聽覺是由外界介質將聲波傳到人耳內,然后通過一系列的結構才能聽見,如果沒有聲波傳過來,人不會聽見聲音,人的聽覺沒有什么“延長”的問題。此答案不合適。

D、大鐘雖已停止振動,但空氣仍在振動。大鐘發出聲音后,聲音通過空氣向外傳播,空氣在傳播過程中也是要振動的。此答案是正確的。故選擇D

【點評】聲音的產生非常簡單,學生很容易理解,但是放到生活中的一些現象中,往往容易使學生產生一些誤解,不會根據理論來正確的解答。2.【答案】C【解析】【解答】不同的人發出聲音的音色不同,我們可以利用音色來區分或辨別發聲體,小明判斷是物理老師,是依據聲音的音色,C符合題意,ABD不符合題意。

故答案為:C。

【分析】聲音的大小叫響度,聲音的高低叫音調,聲音的特點叫音色,根據聲音的特性特點進行分析。3.【答案】D4.【答案】C【解析】【分析】聲音可以在固體、液體和氣體中傳播,聲音不能在真空中傳播.

A、不是因為巖石受到流星撞擊不發聲,而是月球上沒有傳播聲音的介質.故A說法不正確.

B、不是因為聲音小是由于月球表面附近空間沒有空氣,沒有傳播聲音的介質.故B說法不正確.

C、聲音的傳播需要介質,由于月球表面附近空間沒有空氣,沒有傳播聲音的介質,真空不能傳播聲音,因此流星打在月球表面的巖石上,像上演無聲電影一樣.

故C說法正確.

D、由于月球表面附近空間沒有空氣,沒有傳播聲音的介質,而不是撞擊聲全部被塵埃封閉.故D說法不正確.

故選C.5.【答案】C6.【答案】C7.【答案】B【解析】【解答】解:A、鼓樂聲是鼓面的振動而產生的,不合題意.B、鼓樂聲是鼓面的振動而產生的,鼓面振動引起鼓外空氣振動再將振動傳至人耳,不是由鼓內空氣振動產生的.符合題意.C、鼓樂聲通過空氣傳入人耳,不合題意.D、人耳具有雙耳效應,劇場的混響時間不同,感覺鼓聲的氣勢磅礴.不合題意.故選B.【分析】要解答此題需掌握:聲音是由物體的振動產生的,聲音的傳播需要介質,人耳具有雙耳效應.8.【答案】A【解析】?【解答】A、聲音是由振動產生的,人唱歌、說話發出聲音都是由聲帶振動發出的.故A符合題意.

B、聲音在液體中傳播的速度大于在氣體中的傳播速度,故在水中的聲速大于在空氣中的聲速.故B不符合題意.

C、只要是在空氣中,溫度和壓強沒變,回音的聲速和原來聲音的聲速相同.故C不符合題意.

D、成語“震耳欲聾”不是指聲音的音調高,而是指聲音的響度大.故D不符合題意.

故選A【分析】人的發聲是靠聲帶振動;聲音在各種介質中傳播的速度不同;人耳感覺到的聲音的大小是指響度.本題是一道綜合了聲學多個知識點的題目,做題時要對照相關的物理知識,仔細分析每一種情況的對錯.9.【答案】振動;不能;音色;響度10.【答案】5;不能;減少;柔軟多孔11.【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