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古文《與元九書》、《毛詩序》、《詩品序》整合學習_第1頁
高中古文《與元九書》、《毛詩序》、《詩品序》整合學習_第2頁
高中古文《與元九書》、《毛詩序》、《詩品序》整合學習_第3頁
高中古文《與元九書》、《毛詩序》、《詩品序》整合學習_第4頁
高中古文《與元九書》、《毛詩序》、《詩品序》整合學習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18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古文整合學習與元九書+毛詩序+詩品序《與元九書》感人心者,莫先乎情,莫始乎言,莫切乎聲,莫深乎義。《詩》者,根情,苗言,華聲,實義。《毛詩序》詩者,志之所之也。在心為志,發言為詩,情動于中而形于言,言之不足,故嗟嘆之;嗟嘆之不足,故永歌之;永歌之不足,不知手之舞之,足之蹈之也。《詩品序》若乃春風春鳥,秋月秋蟬,夏云暑雨,冬月祁寒,斯四候之感諸詩者也。嘉會寄詩以親,離群托詩以怨。至于楚臣去境,漢妾辭宮;或骨橫朔野,或魂逐飛蓬;或負戈外戍,殺氣雄邊;塞客衣單,孀閨淚盡;或士有解佩出朝,一去忘返;女有揚蛾入寵,再盼傾國。凡斯種種,感蕩心靈,非陳詩何以展其義;非長歌何以騁其情?故曰:“《詩》可以群,可以怨。”學習目標基礎目標:1.掌握三篇選段中出現的重點實詞等文言知識。(重)2.能夠充分理解選段的文意。拓展目標:3.了解體會《詩經》的重要地位和價值。(難)什么是《詩經》?《詩經》收入西周初期至春秋中葉間的詩歌三百零五篇。《詩經》中的"六義",是指"風、雅、頌"三種詩歌形式與"賦、比、興"三種表現手法。它是中國古代第一部詩歌總集,是現實主義文學的起點。子曰:“小子何莫學夫詩!詩,可以興,可以觀,可以群,可以怨:邇之事父,遠之事君,多識于鳥獸草木之名。”孔子說:“學生們為什么不學詩呢?詩可以激發心志,可以提高觀察力,可以培養群體觀念,可以學得諷刺方法。近則可以用其中的道理來侍奉父母;遠可以用來侍奉君主,還可以多認識鳥獸草木的名稱。”《與元九書》是唐代詩人白居易給友人元稹的一封書信,完整而系統地闡述了自己的詩歌理論和創作理想,可以看作研究白居易心跡和思想的重要文獻。該書信也對后世文壇和現實主義詩歌理論產生了深遠影響,有著文學與審美、認知與了解、感悟與激勵三方面的閱讀價值。自主閱讀,標記《與元九書》感人心者,莫先乎情,莫始乎言,莫切乎聲,莫深乎義。《詩》者,根情,苗言,華聲,實義。自主閱讀,標記產生于春秋中期的《詩經》,中國文學史上第一部詩歌總集。《詩經》在先秦時期稱為《詩》,西漢時,魯國毛亨和趙國毛萇所輯和注的古文《詩》,就是毛詩,今本《詩經》即由毛詩流傳而來。毛詩每一篇下都有小序,以介紹本篇內容、意旨等。而全書第一篇《關雎》下,除有小序外,另有一篇大序,即指《毛詩序》。《詩經》所收錄的是中國最早出現的純文學作品,因此詩在很長的歷史時期內,實際上是文學的代稱,關于詩的理論批評也就具有文學批評的普遍指導性.《毛詩序》是中國詩歌理論的第一篇專論,對于詩歌的基本特征、內容分類、創作原則、表現手法、社會作用等,都提出了許多重要見解,是一篇封建時代正統文藝思想的綱領性文獻。自主閱讀,標記其詩學觀點主要有:一、《毛詩序》詳細描述了詩歌產生的情況,在對文學本質的探索中,揭示出詩歌抒情與言志相統一的藝術特性。二、《毛詩序》將詩教理論納入政教體制之中,完善了詩歌的兩種社會教化功能,即自上而下的風化和自下而上的諷諫。前者強調詩歌“經夫婦,成孝敬,厚人倫,美教化,移風俗”的功利目的,主張文藝為統治階級的政治服務。后者則提供了民間詩歌干預政治的途徑,可以表現某種不滿情緒,也可以用詩來批評統治者。《毛詩序》詩者,志之所之也。在心為志,發言為詩,情動于中而形于言,言之不足,故嗟嘆之;嗟嘆之不足,故永歌之;永歌之不足,不知手之舞之,足之蹈之也。毛詩序成就自主閱讀,標記《毛詩序》詩者,志之所之也。在心為志,發言為詩,情動于中而形于言,言之不足,故嗟嘆之;嗟嘆之不足,故永歌之;永歌之不足,不知手之舞之,足之蹈之也。三、強調詩歌與政治、時代的關系,說明不同的時代有不同的作品,揭示了政治、道德、風俗與詩歌創作緊密相關的原理;四、就詩歌的分類和表現手法提出了“六義”說,其中風、雅、頌是三種詩體,賦、比、興是三種手法。在后來的詩歌創作中,成為詩學史上的重要概念。魏晉南北朝時期,是我國文學理論批評走向成熟的時期。以曹丕的《典論·論文》、陸機的《文賦》、劉勰的《文心雕龍》及鐘嶸的《詩品》為代表一大批論著的出現,宣告著“文的自覺的時代”(魯迅語)的到來。鐘嶸的《詩品》品評漢魏以來五言詩的優劣,論及一百二十二位詩人,對他們的創作追溯源流,評論得失,詮次品第,是我國最早的一部論詩專著,也是我國第一部純文學意義上的詩學著作。而在此之前,詩學還處于經學附庸的地位,“詩”大抵是指《詩經》而言,對于詩的探討也止于對《詩經》的研究,因此“詩學”實際上是等同于《詩經》學。《詩品》品詩不僅撇開了《詩經》,而且也拋棄了經學從政治、道德角度論詩的批評方法,而代之以對詩歌本身審美特征的探討,指明了一種更為科學的批評趨向。所以《詩品》的出現更顯得意義重大。自主閱讀,標記《詩品》的體例很有獨創性,它以三品論詩,即把所論自漢至梁的五言詩代表作家按成就大小分上、中、下三品,每品為一卷。原本每卷前各有序言(從“氣之動物”至“均之于談笑耳”為上卷序;“一品之中”至“請寄知者爾”為中卷序;以下為下卷序),后人將三卷序文合而為一,統稱《詩品序》。序言明確指出作者寫作《詩品》是有感而發。序言采用了破立結合的寫法,時而正面闡述自己的見解;時而借助批評南朝詩風申明自己的詩歌主張。《詩品》本就有感而作,這種寫法就更增強了文章的針對性與現實性。作者疏理五言詩的發展脈絡,列舉五言詩的名篇名句,評述前代文論,分析某類詩的弊端,僅僅兩千多字的短小篇幅中包容了十分豐富的內涵。自主閱讀,標記合作學習:6′

討論明確三篇文段釋義(翻譯原則!)重、難1、《與元九書》中論述《詩》為何能打動人心呢?2、《毛詩序》中認為《詩》是什么?(重)3、《詩品序》中作者認為《詩》有什么作用?是如何論述的?(重、難)4、試結合三則文段概括《詩》有哪些特點感人心者,莫先乎情,莫始乎言,莫切乎聲,莫深乎義。《詩》者,根情,苗言,華聲,實義。能夠打動人心的事物,沒有能超過情感的,沒有不是從語言開始的,沒有比聲音(韻律)更切合的,沒有比道理更深入的。《詩》,以情感為根,以語言為苗,以聲音為花,以道理為果實《與元九書》中論述了打動人心的關鍵是什么?情感、語言、聲音韻律、道理,這是《詩經》打動人心的關鍵要素。詩者,志之所之也。在心為志,發言為詩,情動于中而形于言,言之不足,故嗟嘆之;嗟嘆之不足,故永歌之;永歌之不足,不知手之舞之,足之蹈之也。詩,是人用來表現意志的,在心里叫意志,用語言表達出來就是詩。情感在心里激蕩就會表達為語言,語言不足以表達,就會吁嗟嘆息來繼續它,吁嗟嘆息還不盡情,就會長聲歌詠,長聲歌詠仍不滿足,就會情不自禁地手舞足蹈。判斷句用言語表達出來在心里激蕩還不盡情通“詠”表現所以情不自禁詩者,志之所之也。在心為志,發言為詩,情動于中而形于言,言之不足,故嗟嘆之;嗟嘆之不足,故永歌之;永歌之不足,不知手之舞之,足之蹈之也。問題思考:詩的性質是什么?言志:在心一—發言一一嗟嘆一一詠歌一一手舞足蹈《毛詩序》揭示了中國古代藝術詩、樂、舞三位一體的表現形態,并認為所有藝術形態都是人的思想感情的表現。問題思考:詩的作用是什么?言志:表達情感拓展地位:《毛詩序》是目前我們能夠見到的文學史上第一篇詩歌專論。即此而言,它在中國古代文學批評上所具有的開創之功,已經是十分令人矚目的了。然而更重要的是,它首先注意到了詩歌創作最本質的情感因素,并且明確地將情與志緊密聯系在一起,去論述產生詩歌的動因,提出了抒情言志的新觀念。若乃春風春鳥,秋月秋蟬,夏云暑雨,冬月祁寒,斯四候之感諸詩者也。嘉會寄詩以親,離群托詩以怨。至于楚臣去境,漢妾辭宮;或骨橫朔野,或魂逐飛蓬;或負戈外戍,殺氣雄邊;塞客衣單,孀閨淚盡;或士有解佩出朝,一去忘返;女有揚蛾入寵,再盼傾國。凡斯種種,感蕩心靈,非陳詩何以展其義;非長歌何以騁其情?故曰:“《詩》可以群,可以怨。”至于大寒。美好的宴會指屈原被放逐王昭君和親匈奴而辭別漢朝宮廷北方飛轉的蓬草抵御敵人的氣概守邊戰士指丈夫久征不還的婦女解去佩物,以示辭官女,指漢武帝李夫人。蛾,蛾眉。揚蛾,猶揚眉,女子獲寵而志得意滿之態。再盼傾國,喻女子貌美,見《漢書·外戚傳》載李延年歌:“北方有佳人,絕世而獨立。一顧傾人城,再顧傾人國。寧不知傾城與傾國,佳人難再得。”結交朋友怨刺不平至于那春風、春鳥,秋月、秋蟬,夏云、暑雨,冬月、酷寒,這是四季的節令氣候給人的感觸表現在詩歌里的。好的集會寄詩來寓托親情,離開群體依托詩來表達怨恨。至于楚國臣子離開國都,漢朝的女子辭別宮廷,有的尸骨橫在北方的荒野,魂魄追逐著飛去的蓬蒿;有的扛著戈矛出外守衛,戰斗的氣氛雄起于邊地;在邊關的客子衣裳單薄,閨中寡居的婦女眼淚哭盡;有的士人解下配印辭官離朝,一離去就忘掉回來;女子有揚起娥眉,入宮受寵,再次顧盼(姿色動人),傾國傾城:所有這種種(情景),感動心靈,不作詩用什么來舒展它的情義?不用長篇的歌詠用什么來暢抒它的情懷?所以(孔子)說:“詩可以(使人)合群,可以(抒發)怨恨。”作者是如何論述“詩可以群,可以怨”的?舉例論證反問引用詩具有什么作用?總結歸納《與元九書》點出了詩具有感人心的作用《毛詩序》點出了詩具有表達情感的作用《詩品序》通過大量舉例,論述了詩具有表情達意的作用試結合三則文段概括《詩》有哪些特點當堂檢測1.在《古代文論選段·毛詩序》中,作者先是對“詩”下了定義,認為詩歌是

接著闡釋了詩歌在內和在外的兩種表現形式是

。“_志之所之也。_”,“__在心為志,發言為詩_”若乃風鳥,秋秋,夏云雨,冬月祁寒,斯四候之感諸詩者也。寄詩以親,離群托詩以怨。至于去境,辭宮;或骨橫,或魂逐;或負戈外戍,殺氣雄邊;衣單,淚盡;或士有解佩出朝,一去忘返;女有揚蛾入寵,再盼傾國。凡斯種種,感蕩心靈,非;非?故曰:“《詩》可以,可以。”《詩經》作為中國古代第一部詩歌總集,奠定了中國詩歌的優良傳統,哺育了一代又一代詩人,對我國詩歌藝術的民族特色形成了深遠的影響。現實主義精神的開創。《詩經》表現出的關注現實的熱情、強烈的政治和道德意識、真誠積極的人生態度,被后人概括為“風雅”精神,直接影響了后世詩人的創作。其“饑者歌其食,勞者歌其事”的創作精神,啟發和推動了后世作家密切關注現實、國家命運和民生疾苦。點撥拓展:《詩經》的重要影響藝術手法的創新。《詩經》的藝術手法,如賦、比、興,為后世文學的創作提供了成功的藝術借鑒。這些手法在《詩經》中的運用,不僅豐富了詩歌的表現力,也為后世的詩歌、詞、戲曲、小說等文學形式提供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