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21-T 4073-2024 凡納濱對蝦苗種中間培育技術規范_第1頁
DB21-T 4073-2024 凡納濱對蝦苗種中間培育技術規范_第2頁
DB21-T 4073-2024 凡納濱對蝦苗種中間培育技術規范_第3頁
DB21-T 4073-2024 凡納濱對蝦苗種中間培育技術規范_第4頁
DB21-T 4073-2024 凡納濱對蝦苗種中間培育技術規范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1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ICS65.150CCSB5121TechnicalsepcificationfornurseryproductionofpacificwhitelIDB21/T4073—2024本文件按照GB/T1.1—2020《標準化工作導則第1部分:標準化文件的結構和起草規則》的規定起草。請注意本文件的某些內容有可能涉及專利。本文件的發布機構不承擔識別這些專利的責任。本文件由遼寧省農業農村廳提出并歸口。本文件起草單位:大連海洋大學、盤錦光合蟹業有限公司、東港利泓水產技術服務有限公司、遼寧省檢驗檢測認證中心。本文件主要起草人:姜玉聲、黃姝、蘇延明、李冰玉、任同軍、左然濤、馬野、趙曉弘、包鵬云、劉胥、衣啟麟、盧亞楠、劉憲杰、趙小然。本文件發布實施后,任何單位和個人如有問題和意見建議,均可以通過來電和來函等方式進行反饋,我們將及時答復并認真處理,根據實際情況依法進行評估及復審。歸口管理部門通訊地址:遼寧省農業農村廳(沈陽市和平區太原北街2號聯系電話文件起草單位通訊地址:大連海洋大學(大連市沙河口區黑石礁街52號聯系電話1DB21/T4073—2024凡納濱對蝦苗種中間培育技術規范本文件規定了凡納濱對蝦(Litopenaeusvannamei)苗種中間培育的環境與設施條件、放苗準備、放苗、日常管理、蝦苗出池、生產記錄等技術要求。本文件適用于凡納濱對蝦苗種中間培育。2規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中的內容通過文中的規范性引用而構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條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僅該日期對應的版本適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單)適用于本文件。GB11607漁業水質標準GB/T18407.4農產品安全質量無公害水產品產地環境要求GB/T22919.5水產配合飼料第5部分:南美白對蝦配合飼料GB/T25878對蝦傳染性皮下及造血組織壞死病毒(IHHNV)檢測PCR法GB/T28630白斑綜合征(WSD)診斷規程GB/T51424農業溫室結構設計標準NY5051無公害食品淡水養殖用水水質NY5052無公害食品海水養殖用水水質NY5071無公害食品漁用藥物使用準則NY5072無公害食品漁用配合飼料安全限量NY5362無公害食品海水養殖產地環境條件SC/T2002對蝦配合飼料SC/T7103水產動物產地檢疫SC/T7228傳染性肌壞死病診斷規程3術語和定義本文件沒有需要界定的術語和定義。4環境條件4.1選址選址環境應符合GB/T18407.4和NY5362的要求。養殖場周圍無污染源、水資源充足、環境安靜、交通與供電等公共配套設施齊全。4.2水質2DB21/T4073—2024水源水質應符合GB11607的規定,養殖用水水質應符合NY5051、NY5052規定的要求。5設施條件5.1苗種培育模式與培育池培育模式分為工廠化模式與小棚土池模式。工廠化模式培育池可為磚混、保溫模塊混凝土澆筑或直接混凝土構筑并涂水產養殖專用漆,或采用聚丙烯(PP)、玻璃鋼、PVC夾網布等材質的水池。面積宜為30m2~60m2,形狀為方形或圓形。小棚土池模式培育池為長方形,面積400m2~1000m2,泥沙底質,具有保水性,可以無紡布或土工膜護坡。兩種模式的培育池深宜為1.2m~1.5m,池底由周邊向集污口傾斜,坡度3%~5%之間,工廠化模式集污口設在池底中央或靠近培育池外的集苗池一側。5.2苗種培育棚室培育棚室設計與建造參照GB/T51424,可為塑料薄膜棚、鋼架溫室、水泥澆筑框架溫室、玻璃溫室及輕鋼廠房等結構,滿足保溫、光照、通風、防敵害生物及生物安全等要求。5.3蓄水池一級蓄水池為土池、覆膜土池或混凝土水池等類型,池底能排干,并配有增氧設施。二級蓄水池通常為2個~3個可單獨進排水的小池,分別對水體消毒,輪換使用。小池可搭建塑料薄膜棚。5.4尾水處理池配備尾水收集凈化池,滿足地方養殖尾水處理標準。5.5增氧設施采用羅茨鼓風機、充純氧等方式進行增氧,保證水體溶解氧在5mg/L以上。5.6升溫設施采用符合節能環保要求的燃氣、燃油鍋爐或熱泵等設施。5.7其他設施配備相應的備用發電機組,常用水質檢測設備。6放苗準備6.1蓄水與消毒蓄水池及小棚土池塘先進行清塘、翻耕、晾曬,進水經過150目的篩網過濾,之后使用200g/m3~300g/m3生石灰或30g/m3~80g/m3漂白粉(含有效氯25%以上)全池潑灑消毒,充分曝氣3d~5d,對仔蝦測試安全后使用。室內工廠化培育池投苗前,清洗池壁,底部及排污管沖刷干凈,使用濃度為50g/m3漂白粉水溶液對培育池、管道進行噴灑消毒。生產用具使用濃度為100g/m3漂白粉水溶液浸泡12h以上,清水沖洗后備用。3DB21/T4073—20246.2培水培育池進水后,根據源水情況,使用EDTA、維生素、有機酸等調水產品,以及符合相關標準的有機肥料,促進有益菌、單細胞藻類、小型浮游動物的繁殖及菌膠團的形成。7放苗7.1苗種選擇GB/T28630、SC/T7228等標準檢測特定病原。7.2放苗環境培育池水位初期為60cm左右,消毒、肥水后池水透明度30cm±5cm。水溫應在25℃以上,pH7.8~8.6,初始鹽度15至正常海水鹽度為宜。7.3放苗密度蝦苗放養密度根據生產計劃、設施條件及管理水平而定,一般為5000尾/m2~15000尾/m2,計劃培育大規格苗種則取低密度。7.4試水放苗取準備好的培育池水,加入塑料水槽或水桶等容器中,一般10L水中放入仔蝦30尾~50尾,充氣模擬正式放苗,12h后蝦苗成活率大于95%,則可正常放苗。放苗前2小時可潑灑Vc2g/m3。蝦苗袋入池前用1000g/m3碘液消毒,再放入養殖池中10min~30min緩苗,待苗袋內外溫差小于1℃時,可以放苗。放苗后注意觀察,蝦苗通常無聚集現象,能快速游開并下沉。8.1換水和排污培育前期每天加水5cm~10cm,3d~5d開始排污換水;后期需每天按時排污、換水,換水量在5%~20%。培育過程中使用芽孢桿菌、光合細菌及其它有益的微生物制劑調節水質。采用過濾、沉淀、曝氣、消毒、微生物或藻類等措施處理養殖尾水,達到地方排放標準要求或循環利用。8.2投喂管理使用配合飼料,飼料質量和安全衛生應符合GB/T22919.5、NY5072、SC/T2002的規定。前期日投喂量為蝦體重的50%~100%,每日投餌4次~6次,中、后期日投喂量為蝦體重的10%~30%,每日投喂4次,投喂后注意觀察對蝦攝食情況,以便及時調整投喂量。8.3水質與生物檢測:水質與生物指標定期檢測:a)每日早、中、晚定時巡檢,記錄水溫、溶解氧、pH等常規水質指標;4DB21/T4073—2024b)根據需要定期檢測源水和培育水體、氨氮、亞硝酸鹽、總堿度、總堿度等水質指標,以及弧菌、總菌等微生物與浮游生物的種類和數量變化;c)每2d~3d檢測對蝦數量及生長情況。8.4病害防控病害防治遵循如下原則:a)隨時觀察對蝦活動、分布、攝食情況,注意發現病蝦及死蝦,檢查病因;b)不應納入發病蝦池排出的水;c)人員接觸病死蝦后要進行消毒處理,及時切斷病原傳播途徑;d)藥物使用應符合NY5071及《水產養殖用藥明白紙》的要求;e)培育棚室、管道、用具等應定期進行熏蒸和消毒。9蝦苗出池9.1出池規格與淡化仔蝦經過10d~15d的中間培育后,規格大于1.2cm的小苗可以進行出池銷售,或繼續培育為2cm以上的大苗。低鹽度養殖時蝦苗需經過淡化。通常根據水質情況和池塘鹽度,每天緩慢加淡水10%~30%。淡化宜于白天進行,操作前添加2g/m3的維生素C。鹽度大于8,每天淡化日降幅不超過4;鹽度小于8,每天淡化降幅不超過2。9.2苗種質量個體大小均勻,體色透明,體表干凈,無損傷和畸形,腸胃飽滿,活力強,無病癥。不攜帶蝦肝腸胞蟲和對蝦虹彩病毒等病原,疫病檢疫項按SC/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