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人教版七年級上冊生物第一次月考試卷_第1頁
2022年人教版七年級上冊生物第一次月考試卷_第2頁
2022年人教版七年級上冊生物第一次月考試卷_第3頁
2022年人教版七年級上冊生物第一次月考試卷_第4頁
2022年人教版七年級上冊生物第一次月考試卷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8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人教版七年級上冊生物第一次月考試卷一、單選題(共15小題,共30分)1.(2分)請從下面列舉的四組中,選出都是生物的一組()A.太陽、細菌、水綿 B.蘑菇、青蛙、礦石 C.病毒、木耳、鯨 D.河水、河蚌、鵝卵石2.(2分)下列有關生態系統的描述錯誤的是()A.生態系統的自我調節能力是無限的 B.某些有毒物質會隨著食物鏈不斷地積累 C.從地域關系來說,各類生態系統是相互關聯的 D.在生態系統中,物質和能量沿著食物鏈和食物網流動3.(2分)“春江水暖鴨先知”這句詩所描寫的影響鴨子活動的主要非生物因素是()A.空氣 B.溫度 C.陽光 D.濕度4.(2分)農田生態系統中,麻雀以莊稼、害蟲為食,老鼠以莊稼為食,則麻雀與老鼠的關系是()A.捕食 B.競爭 C.共生 D.寄生5.(2分)“種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這句詩中體現的生物關系是()A.競爭關系 B.合作關系 C.共生關系 D.捕食關系6.(2分)下列現象屬于生命現象的是()A.潮起潮落 B.地動山搖 C.雨后春筍 D.火山爆發7.(2分)地球上最大的生態系統是()A.水圈 B.生物圈 C.草原生態系統 D.森林生態系統8.(2分)下列生態系統中的植物每年制造的氧氣占地球每年產生氧氣總量的70%的是()A.森林生態系統 B.淡水生態系統 C.草原生態系統 D.海洋生態系統9.(2分)植被覆蓋率高的地區,往往氣候潮濕、降雨量多,這種現象說明()A.生物生存依賴環境 B.環境影響生物生存 C.生物只能適應環境 D.生物能夠影響環境10.(2分)如圖是某生態系統部分食物網示意圖。下列關于該食物網的描述,正確的是()A.食物網中共有3條食物鏈 B.蛇和貓頭鷹只存在捕食關系 C.食物網中每一條食物鏈的起始環節都是草 D.食物鏈和食物網只反映生物之間的食物關系11.(2分)“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青山”中植被豐富,能保持水土、調節氣候、凈化空氣等。這體現了生物與環境之間的關系是()A.生物影響環境 B.生物適應環境 C.環境影響生物 D.環境適應生物12.(2分)校園里,樹木又發了新芽,開出了花朵。這體現了生物的特征是()A.需要營養 B.能進行呼吸 C.能生長繁殖 D.能對外界刺激作出反應13.(2分)生物和非生物最本質的區別是()A.生物能動,非生物不能動 B.生物能長大,非生物不能長大 C.生物有生命,非生物沒有生命 D.生物對環境有反應,非生物沒有14.(2分)仔細分析圖片中的物體,屬于生物的是()A.會樂器的機器人 B.蘑菇 C.會生長的鐘乳石 D.石獅子15.(2分)下列不具有細胞結構的是()A.小草 B.蘑菇 C.人 D.病毒二、填空題(共8小題,每空1分,共20分)16.(3分)下面列舉的是常見的一些生物,請根據以下要求回答問題。①樟樹②蜈蚣③玉蘭④水杉⑤狗⑥揚子鱷(1)請將上述生物分為兩類:一類為,另一類為。(填標號)(2)請寫出分類的依據:。17.(2分)如圖是某草原生態系統中的一個食物網,該食物網中屬于生產者的是;如果在該草原上使用高效滅鼠藥,使鼠類在短時間內幾乎全部死亡,則該食物網各成分中,受影響最大的首先是。18.(2分)有“綠色水庫”之稱的是生態系統,是典型的濕地生態系統。19.(1分)地球表面上只是它的一薄層適合生物的生存,科學家把它表面這一薄層叫做.20.(1分)探究一種條件對研究對象的影響時,所進行的除了這種條件不同以外,其他條件都相同的實驗,叫作。21.(4分)下面是生態系統的組成圖解,請你補充完善:①;②;③;④。22.(1分)生態系統具有一定的能力,但這種能力是有一定限度的.23.(6分)如圖是某生態系統食物網的示意圖。請分析回答下列問題。(1)圖中共有條食物鏈,圖中鳥與昆蟲的關系:。(2)某同學用“陽光→草→鳥→貓頭鷹”表示圖中的一條食物鏈,其錯誤之處是:①陽光是該生態系統中成分,不能寫入食物鏈中;②食物鏈的起始端只能是,而不能是其他成分。(3)如果該生態系統受到重金屬鎘的污染,則圖中的體內重金屬含量最高。(4)該生態系統的分解者是。三、連線題(共1小題,共10分)24.(10分)請將左、右兩列中相關的內容用線連在一起。a.動物取食A.對刺激作出反應b.朵朵葵花向太陽B.生長c.植物開花結果C.營養d.人體排汗D.繁殖e.人由小長大E.排出廢物

參考答案與試題解析一、單選題(共15小題,共30分)1.【分析】此題考查的知識點是生物的特征.解答時可以從生物的特征方面來切入.【解答】解:生物具有以下特征:1、生物的生活需要營養。2、生物能夠進行呼吸。3、生物能排出體內產生的廢物。4、生物能夠對外界刺激作出反應。5、生物能夠生長和繁殖。6、除病毒外,生物都是由細胞構成的。太陽、礦石、河水、鵝卵石屬于非生物,病毒、木耳、鯨、蘑菇、青蛙、細菌、水綿、河蚌屬于生物。故選:C。2.【分析】1、在生態系統中,各種生物的數量雖然在不斷地變化著,但是在一般情況下,生態系統中各種生物的數量和所占的比例是相對穩定的。這說明生態系統其有一定的自動調節能力。但生態系統的調節能力是有限的。2、生態系統中生物之間的最重要聯系是通過食物鏈和食物網聯成一個整體,所以食物鏈和食物網是生態系統中能量流動和物質循環的主渠道。3、在生態系統中,有害物質可以通過食物鏈在生物體內不斷積累,其濃度隨著消費者級別的升高而逐步增加,這種現象叫生物富集。【解答】解:A、在一般情況下,生態系統中各種生物的數量和所占的比例是相對穩定的。這說明生態系統具有一定的自動調節能力。生態系統調節能力的大小取決于它自身結構特點,但生態系統的資源和空間是有限的,所以,其自動調節能力也是有限的。A錯誤;B、當人類排放的有毒物質進入生態系統,這些有毒物質在生物體內比較穩定、不易分解,而且是生物體無法排出的,就會通過食物鏈不斷積累,B正確;C、生物圈是最大的生態系統,所以從地域關系來說,各類生態系統是相互關聯的,C正確;D、生態系統中生物之間的最重要聯系是通過食物鏈和食物網聯成一個整體,所以食物鏈和食物網是生態系統中能量流動和物質循環的主渠道。D正確。故選:A。3.【分析】環境中影響生物生活的各種因素叫生態因素,分為非生物因素和生物因素。非生物因素包括:光、溫度、水、空氣、土壤等。生物因素是指環境中影響某種生物個體生活的其他所生物。【解答】解:根據分析可知非生物因素包括:光、溫度、水、空氣、土壤等。生物因素是指環境中影響某種生物個體生活的其他所有生物,包括同種和不同種的生物個體。“竹外桃花三兩枝,春江水暖鴨先知”,意思是春天溫度升高,鴨子開始下水游泳,體現了溫度對生物的影響。故選:B。4.【分析】生物因素對生物的影響:自然界中一種生物的存在一般會對另一種生物的生活產生影響,即生物因素對生物的影響,也表現了生物之間存在各種關系。生物與生物之間的關系常見有:捕食關系、競爭關系、合作關系、寄生關系等。【解答】解:在該生態系統中,麻雀與老鼠都以莊稼為食物,存在競爭關系。故選:B。5.【分析】生物之間的關系:種內關系和種間關系。種內關系又分為種內互助和種內競爭;種間關系又有①共生、②寄生、③捕食、④種間競爭幾種方式。【解答】解:草和豆苗相互爭奪營養物質和生存空間等,因此屬于競爭關系,所以“種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詩句中體現出豆苗與雜草間的生物關系是競爭關系。故選:A。6.【分析】生物的共同特征有:①生物的生活需要營養;②生物能進行呼吸;③生物能排出身體內產生的廢物;④生物能對外界刺激作出反應;⑤生物能生長和繁殖;⑥生物都有遺傳和變異的特性;⑦除病毒以外,生物都是由細胞構成的。【解答】解:ABD、潮起潮落、地動山搖、火山爆發都是自然現象,不屬于生命現象。C、雨后春筍體現了生物能進行生長和繁殖,屬于生命現象;故選:C。7.【分析】生物圈的范圍:以海平面為標準來劃分,生物圈向上可到達約10千米的高度,向下可深入10千米左右的深處,厚度為20千米左右的圈層,包括大氣圈的底部、水圈的大部和巖石圈的表面;生物圈是地球上所有生物與其生存的環境形成的一個統一整體,生物圈中即有生物部分又有非生物部分,包括森林生態系統、海洋生態系統、農田生態系統、草原生態系統、淡水生態系統、濕地生態系統、城市生態系統等等,是最大的生態系統.【解答】解:生物圈是地球上所有生物與其生存的環境形成的一個統一整體,既有生物部分又有非生物部分,包括森林生態系統、海洋生態系統、農田生態系統、草原生態系統、淡水生態系統、濕地生態系統、城市生態系統等等,故生物圈是地球上是最大的生態系統。故選:B。8.【分析】地球上所有的生態系統靠這種緊密的聯系構成一個更大的整體,這個整體就是生物圈。在生物圈中,由于不同地域的環境差別很大,生物種類也是千差萬別,因此,生物圈中有著多種多樣的生態系統,如草原生態系統、濕地生態系統、海洋生態系統、森林生態系統、淡水生態系統、農田生態系統、城市生態系統等等,據此解答。【解答】解:A、森林生態系統主要分布在濕潤和半濕潤地區,動植物種類繁多。是地球環境中最具有生物多樣性的地區。森林在涵養水源,保持水土方面起著重要作用,有綠色水庫之稱,A不符合題意;B、淡水生態系統是指由淡水生物群落及淡水水域相互作用所構成的生態系統,分為靜水的和流動水的兩種類型。前者指淡水湖泊、池塘和水庫等;后者指河流、溪流和水渠等。具有易被破壞、難以恢復的特征,B不符合題意C、草原生態系統分布在干旱地區,年降雨量很少,植物種類較少,C不符合題意;D、海洋生態系統由海洋生物群落和海洋環境兩大部分組成。海洋中的植物絕大部分是微小的浮游植物,海洋的面積約3.62億平方公里,約占地球表面積的71%,海洋生態系統是生物圈里最大的生態系統,主要植物是浮游植物,雖然這些植物光合作用的效率不如森林生態系統的植物,但由于數量龐大,因為在地球上70%的水域中全是藻類植物,且代謝速率極快。所以它們通過光合作用每年能夠產生三百六十億噸氧氣,占全球每年產生氧氣總量的70%,是產生氧氣最多的生態系統,D符合題意。故選:D。9.【分析】生物在適應環境得以生存的同時,能不斷地影響環境并改變環境.【解答】解:植被覆蓋率高的地區,植物的蒸騰作用散失大量的水分,提高了空氣的濕度,增加了降水。所以往往氣候潮濕、降雨量多,這說明了生物能夠影響環境。故選:D。10.【分析】(1)生態系統包括生物成分和非生物成分,非生物部分包括陽光、空氣、水、溫度等,生物成分包括生產者(綠色植物)、消費者(動物)和分解者(細菌、真菌)。(2)食物鏈反映的是生產者與消費者之間吃與被吃的關系,所以食物鏈中不應該出現分解者和非生物部分。食物鏈的正確寫法是:生產者→初級消費者→次級消費者…注意起始點是生產者。(3)生物之間的關系包括:種內關系和種間關系。種內關系又分為種內互助和種內競爭;種間關系又有①共生、②寄生、③捕食、④種間競爭幾種方式,解答即可。【解答】解:A、圖中食物鏈有:草→鼠→蛇→貓頭鷹,草→鼠→貓頭鷹,草→鳥→貓頭鷹,草→食草昆蟲→鳥→貓頭鷹,共4條,A錯誤;B、該食物網中,貓頭鷹和蛇都以鼠為食,貓頭鷹還捕食蛇,所以貓頭鷹和蛇之間是捕食和競爭關系,B錯誤;C、食物鏈中只包含生產者和消費者,不包括分解者和非生物部分;食物鏈以生產者(植物)開始,以最高營養級結束,C正確;D、食物鏈是生產者植物與消費者動物之間吃與被吃的關系,多條食物鏈相互交織構成食物網,因此食物鏈和食物網不僅反映了生物之間的食物關系,還有競爭關系,D錯誤。故選:C。11.【分析】生物必須適應環境才能生存,如沙漠上的植物必須耐旱才能生存,同時生物也會影響環境。【解答】解:“青山”中植被豐富,能保持水土、調節氣候、凈化空氣等,體現了生物對環境的影響作用。故選:A。12.【分析】生物的共同特征有:①生物的生活需要營養;②生物能進行呼吸;③生物能排出身體內產生的廢物;④生物能對外界刺激作出反應;⑤生物能生長和繁殖;⑥生物都有遺傳和變異的特性;⑦除病毒以外,生物都是由細胞構成的。【解答】解:由分析可知,校園里,樹木又發了新芽,開出了花朵。這體現了生物的特征是生物能生長和繁殖,C正確。故選:C。13.【分析】生物的特征有:①生物的生活需要營養,②生物能進行呼吸,③生物能排出身體內產生的廢物,④生物能對外界刺激作出反應,⑤生物能生長和繁殖,⑥生物都有遺傳和變異的特性,⑦除病毒以外,生物都是由細胞構成的。【解答】解:A、生物能動不是生物的特征,如植物一般不能移動。A錯誤;B、生物能長大,但能長大,不一定是生物,如鐘乳石能慢慢長大。B錯誤;C、生物具有生命的特征,非生物沒有生命的特征。C正確;D、生物對環境有反應,非生物對環境也有反應,如鐵在潮濕的環境中,容易生銹。D錯誤。故選:C。14.【分析】生物的特征:1、生物的生活需要營養。2、生物能夠進行呼吸。3、生物能排出體內產生的廢物。4、生物能夠對外界刺激作出反應。5、生物能夠生長和繁殖。6、除病毒外,生物都是由細胞構成的。7.生物都能遺傳和變異的特征。【解答】解:ACD、機器人、鐘乳石、石獅子沒有生物的特征,不屬于生物。B、蘑菇具有生物的特征,屬于生物。故選:B。15.【分析】細胞是生物體結構和功能的基本單位,并不是所有的生物都有細胞,例如:病毒.【解答】解:植物、動物、細菌、真菌等生物結構和功能的基本單位都是細胞。也就是說動物、植物、細菌、真菌都是由細胞構成的生物。唯獨病毒的結構簡單,其結構是由蛋白質外殼和內部的遺傳物質組成的,沒有細胞結構。上述選項中,人是動物;小草是植物;蘑菇是真菌;病毒,沒有細胞結構。故選:D。二、填空題(共8小題,每空1分,共20分)16.【分析】生物學家對生物進行分類主要依據形態特征和生理特征以及生物之間的親緣關系,解答即可。【解答】解:(1)(2)生物學家生物的根據形態結構特點,將生物分為植物、動物和其他生物三大類。題干生物中的①③④具有葉綠體,能進行光合作用,屬于植物,②⑤⑥沒有葉綠體,屬于動物。故答案為:(1)①③④;②⑤⑥。(2)形態結構。17.【分析】鼠類是初級消費者,次級消費者以初級消費者為食。從初級消費者數量的變化對次級消費者的影響進行分析。【解答】解:草是綠色植物能進行光合作用制造有機物,為消費者、分解者提供營養物質和能量。鼠類是植食性動物,為初級消費者,次級消費者以初級消費者為食;如果鼠類全部死亡,次級消費者就會因食物短缺而數量銳減。圖中鼠是蛇的唯一食物來源,鼠類在短時間內幾乎全部死亡,蛇受影響最大。故答案為:草;蛇。18.【分析】生物圈是地球上的所有生物與其生存的環境形成的一個統一整體,包括森林生態系統、海洋生態系統、農田生態系統、草原生態系統、淡水生態系統、濕地生態系統、城市生態系統等等,是最大的生態系統。不同的生態系統有不同的特點。【解答】解:森林生態系統,主要分布在濕潤和半濕潤地區,動植物種類繁多。是地球環境中最具有生物多樣性的地區。森林在涵養水源,保持水土方面起著重要作用,雨水降落到森林后,首先會受到樹冠的阻留,順著樹干流到地面后,再被盤根錯節的樹根纏住,又因森林土質疏松,一部分水又滲入地下,成為地下水,這樣從地表直接形成徑流的水就減少了許多,不易造成山洪,避免大水沖刷地表導致水土流失,有綠色水庫之稱。濕地生態系統是在多水和過濕條件下形成的生態系統。沼澤是典型的濕地生態系統,以沼澤植物占優勢,動物的種類也很多。濕地具有凈化水源、蓄洪抗旱的作用,能調節區域小氣候,有地球的腎之稱。它兼有水域和陸地生態系統的特點,具有極其特殊的生態功能,是地球上最重要的生命支持系統。故答案為:森林生態系統;沼澤。19.【分析】生物圈是地球上的所有生物與生物生存的環境形成的一個統一整體,分析解答.【解答】解:地球上適合生存的地方,其實只是它表面的一薄層,科學家把這一薄層叫做生物圈,生物圈是地球上的所有生物與其生存的環境形成的一個統一整體,生物圈的范圍:以海平面為標準來劃分,生物圈向上可到達約10千米的高度,向下可深入10千米左右深處,厚度為20千米左右的圈層,包括大氣圈的底部、水圈的大部和巖石圈的表面.故答案為:生物圈20.【分析】對照實驗:在探究某種條件對研究對象的影響時,對研究對象進行的除了該條件不同以外,其他條件都相同的實驗。根據變量設置一組對照實驗,使實驗結果具有說服力。一般來說,對實驗變量進行處理的,就是實驗組。沒有處理的就是對照組。【解答】解:在研究一種條件對研究對象的影響時,所進行的除了這種條件不同以外,其他條件都相同的實驗,叫做對照實驗。故答案為:對照實驗21.【分析】此題主要考查生態系統的組成和功能等有關知識點。【解答】解:生態系統包括生物成分和非生物成分,非生物部分有陽光、空氣、水、溫度、土壤(泥沙)等,是生物賴以生存的物質和能量的源泉,為各種生物提供必要的營養物質和必要的生存環境。生物成分包括生產者、消費者和分解者。生產者主要指綠色植物,能夠通過光合作用制造有機物,為自身和生物圈中的其他生物提供物質和能量;消費者主要指各種動物,在促進生物圈中的物質循環起重要作用;分解者是指細菌和真菌等營腐生生活的微生物,它們能將動植物殘體中的有機物分解成無機物歸還無機環境,促進了物質的循環。故答案為:①生產者;②各種動物;③分解者;④陽光、空氣、水、溫度、土壤等。22.【分析】生態系統中生物的數量和所占比例是相對穩定的.但這種自動調節能力有一定限度,超過則會遭到破壞.分析作答.【解答】解:在一般情況下,生態系統中各種生物的數量和所占的比例總是維持在相對穩定的狀態,即生態平衡.這說明生態系統具有一定的自動調節能力,但這種自動調節能力有一定限度,如果外界干擾超過了這個限度,生態系統就會遭到破壞.例如,如果草原上放養的牲畜太多,就會嚴重破壞草場植被,造成土地沙化,草場就很難恢復原樣了.故答案為:自動調節;自動調節23.【分析】(1)一個完整的生態系統包括生物部分和非生物部分,非生物部分包括陽光、空氣、水、溫度等,生物部分由生產者(植物)、消費者(動物)和分解者(細菌、真菌)組成。(2)食物鏈反映的是生產者與消費者之間吃與被吃的關系,所以食物鏈中不應該出現分解者和非生物部分。食物鏈的正確寫法是:生產者→初級消費者→次級消費者…注意起始點是生產者。(3)在生態系統中,有害物質可以通過食物鏈在生物體內不斷積累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