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第4單元認識化學變化4.2化學反應中的質量關系一、單選題(共12題;共24分)1.氯堿工業是以電解食鹽水為基礎的基本化學工業,電解食鹽水不可能生成的是(
)A.
H2
B.
Cl2
C.
NaOH
D.
NaNO3【答案】D【解析】根據質量守恒定律,化學反應前后,原子的種類、個數及質量不變,反應物中含Na、Cl、H、O,沒有N元素,無法生成NaNO3。2.化學反應都是遵循質量守恒定律的。在化學反應前后肯定沒有變化的是:①原子數目②分子的數目③元素的種類④物質的種類⑤原子的種類⑥物質的總質量⑦元素的化合價(
)A.
①②③④⑤⑥⑦
B.
①③⑤⑥
C.
①④⑥
D.
②③⑤【答案】B【解析】由質量守恒定律的內容可知,反應前后元素的種類、原子種類及個數、總質量等不變;化學反應的實質就是有新物質的生成,所以物質的種類、分子種類發生改變。在化學反應前后,分子的數目及元素化合價有的發生變化,有的不變。由以上分析可知:在化學反應前后,肯定沒有變化的是①③⑤⑥;②分子數目、⑦素化合價可能發生變化;④物質種類、分子種類一定發生變化。3.下列現象不能用質量守恒定律解釋的是(
)A.
紙燃燒化為灰燼,灰燼的質量比紙的質量小
B.
1g水蒸發生成1g水蒸氣
C.
蠟燭燃燒后質量減小
D.
鎂條燃燒,生成物的質量比鎂條的質量大【答案】B【解析】A、紙燃燒化為灰燼,發生化學變化,產生二氧化碳氣體,灰燼的質量比紙的質量小,符合質量守恒定律,不符合題意;B、1g水蒸發生成1g水蒸氣,沒有發生化學變化;不符合質量守恒定律,符合題意;C、蠟燭燃燒后質量減小,發生化學變化,產生二氧化碳氣體和水蒸氣,符合質量守恒定律,不符合題意;D、鎂條燃燒,發生化學變化,生成物的質量比鎂條的質量大,符合質量守恒定律,不符合題意;4.下列事實不能用質量守恒定律解釋的是(
)A.
1g氫氣在9g氧氣中充分燃燒,生成9g水
B.
酒精與水混合后總體積變小
C.
鎂條燃燒以后質量增大
D.
鹽酸與碳酸鈉反應后總質量減小【答案】B【解析】A、1g氫氣在9g氧氣中充分燃燒,生成9g水,剩余1g氧氣;符合質量守恒定律,但不符合題意。B、酒精與水混合后總體積變小,說明分子間有間隔,沒有發生化學變化,不符合質量守恒定律,但符合題意。C、鎂條燃燒生成氧化鎂,質量增大,發生化學變化,符合質量守恒定律;不符合題意。D、鹽酸與碳酸鈉反應生成氯化鈉水和二氧化碳氣體,反應后質量減小是因為有氣體逸出,發生化學變化,符合質量守恒定律,但不符合題意。5.在宏觀、微觀和符號之間建立聯系是化學學科的特點,如圖是某化學反應的微觀過程示意圖(表示A原子,表示B原子),下列說法錯誤的是(
)A.
參加反應的甲、乙兩物質的微粒個數比為3∶2
B.
該反應屬于化合反應
C.
從宏觀角度看,物質丙屬于混合物
D.
化學反應前后原子的種類、數目均不變【答案】A【解析】A、由圖可知,反應方程式為:A2+B2=2AB,故參加反應的甲、乙兩物質的微粒個數比為1∶1,選項A符合題意;B、該反應是兩種物質反應生成一種物質,符合化合反應的特征,屬于化合反應,選項B不符合題意;C、由圖可知,物質丙中含有兩種物質,屬于混合物,選項C不符合題意;D、由質量守恒定律可知,化學反應前后,原子的種類、數目均不變,選項D不符合題意。6.“84消毒液”可用于新冠狀病毒肺炎的防疫,制備其主要成分次氯酸鈉(NaCIO)的化學方程式為:。則X的化學式是(
)A.
ClO2
B.
H2
C.
H2O
D.
Na2O【答案】C【解析】由化學方程式可知,反應前出現了2個鈉原子、2個氧原子、2個氫原子和2個氯原子,反應后出現了2個鈉原子、2個氯原子和1個氧原子,根據質量守恒定律,尚缺的2個氫原子和1個氧原子存在于X中,則X的化學式為H2O,7.在一個密閉容器中放入P、Q、R、W四種物質,在一定條件下發生化學反應,一段時間后,測得有關數據如下表。則關于此反應的認識正確的是(
)物質PQRW反應前的質量(g)521418反應后的質量(g)20x413A.
參加化學反應的P和W的質量比為3:2
B.
該反應用化學方程式表示為:
C.
反應后容器中R與Q的質量比為1:2
D.
Q在反應中可能作催化劑【答案】D【解析】A、P增加了15g,W減少了5g,所以參與反應的質量比=15g:5g=3:1,選項A不符合題意;B、根據質量守恒定律,5g+2g+14g+18g=20g+x+4g+13g,x=2g,說明Q反應前后質量不變,不參與反應,選項B不符合題意;C、反應后R質量為4g,Q質量為2g,兩者質量比=4g:2g=2:1,選項C不符合題意;D、根據質量守恒定律計算,Q的質量未發生改變,符合催化劑反應前后質量不變的特點,但是其化學性質是否發生改變,無法判斷,因此只能推斷可能為催化劑,選項D符合題意。8.利用數據傳感技術可以比較不同形狀的碳酸鈣和稀鹽酸反應的速率。傾斜錐形瓶,使小試管中的稀鹽酸流入瓶中與碳酸鈣反應,測得瓶中氣壓隨時間變化如圖2所示,下列選項不正確的是(
)A.
該實驗要求裝置的氣密性良好,才能保證數據的準確性
B.
對比分析a、b點可知,曲線②表示塊狀石灰石與稀鹽酸反應
C.
完全反應后碳酸鈣粉末產生的二氧化碳質量更大
D.
對比分析c、d點可知,碳酸鈣粉末與稀鹽酸反應速率更快【答案】C【解析】【解答】A.該實驗要通過氣體的產生造成壓強的變化證明反應速率,要求裝置的氣密性良好,才能保證數據的準確性,不符合題意;B.粉末狀固體比塊狀固體反應速率快,對比分析a、b點可知,曲線②相等時間時氣壓增加大,表示塊狀石灰石與稀鹽酸反應,不符合題意;C.等質量碳酸鈣與鹽酸反應產生二氧化碳質量相等,塊狀和粉末狀只是反應速率不同,符合題意;D.對比分析c、d點可知,產生相等氣體,c點所用時間短,即碳酸鈣粉末與稀鹽酸反應速率更快,不符合題意;9.在一個密閉容器中,有甲、乙、丙、丁、戊五種物質,在一定條件下發生反應,測得反應前后各物質的質量變化量如圖所示(圖中正數表示物質質量的增加量,負數表示物質質量的減少是,0表示物質質量不變),下列說法正確的是()A.
該反應一定屬于置換反應
B.
戊一定是該反應的催化劑
C.
參加反應的乙、丙的質量比一定為48:23
D.
該反應中甲、丁的相對分子質量之比一定為44:27【答案】C【解析】A、反應后甲、丁質量增大,是生成物,乙、丙質量減小,是反應物,戊質量不變,可能是催化劑,也可能既不是催化劑也不是反應物和生成物,由題意不能確定物質的種類,不一定是置換反應,故A不符合題意;B、戊在化學反應前后質量不變,可能是催化劑,也可能既不是催化劑也不是反應物和生成物,故B不符合題意;C、根據圖示可知,參加反應的乙、丙的質量比一定=4.8g:2.3g=48:23,故C符合題意;D、該反應中甲、丁的相對分子質量之比不一定為44:27,即甲、丁化學計量數之比是1:1時,甲、丁的相對分子質量之比為44:27,甲、丁化學計量數之比不是1:1時,甲、丁的相對分子質量之比不是44:27,故D不符合題意。10.下圖是甲轉化為丁的微觀過程。下列說法正確的是()A.
轉化①中原子種類不變,個數改變
B.
轉化②是化合反應
C.
整個過程中共有2種氧化物
D.
物質丁是復合肥【答案】C【解析】由物質的微觀構成可知,甲為N2、乙為H2、丙為NH3、丁為CH4ON2[CO(NH2)2],轉化①②的化學方程式分別為:N2+3H22NH3,2NH3+CO2CH4ON2+H2O,因此:A、轉化①中原子種類不變,個數不改變,故A不符合題意;B、轉化②生成物是兩種物質,不是化合反應,故B不符合題意;C、CO2、H2O都是由兩種元素組成,其中一種元素是氧元素的化合物,都屬于氧化物,反應過程中的其他物質都是氧化物,整個過程中共有2種氧化物,故C符合題意;D、物質丁中含有氮元素,屬于氮肥,不是復合肥,故D不符合題意。11.推理是化學學習方法中一種重要的思維方式,下列推理正確的是(
)A.
分子、原子都是不帶電的粒子,但是不帶電的粒子不一定是分子、原子
B.
甲烷燃燒生成二氧化碳和水,所以甲烷是由碳、氫、氧三種元素組成的
C.
因為石墨和金剛石的組成元素都是碳,所以它們的性質完全相同
D.
鐵和稀硫酸反應生成鹽和氫氣,所以銅也能與稀硫酸反應生成鹽和氫氣【答案】A【解析】A.分子、原子都是不帶電的粒子,但是不帶電的粒子不一定是分子、原子,例如中子不帶電,故A正確;B.甲烷燃燒生成二氧化碳和水,所以甲烷中一定含有碳、氫元素,可能含有氧元素,故B錯;C.石墨和金剛石的組成元素都是碳,但碳原子的排雷方式不同,所以它們的性質不相同,故C錯誤;D.鐵和稀硫酸反應生成鹽和氫氣,銅位于氫后面,不能與稀硫酸反應生成鹽和氫氣,故D錯誤.12.甲、乙、丙、丁4種物質在密閉容器中充分反應.測得反應前后各物質的質量如表.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物質甲乙丙丁反應前的質量/g4312110反應后的質量/gm40616A.
甲一定是該反應的催化劑
B.
該反應一定是化合反應
C.
丙物質一定屬于化合物
D.
乙、丁在反應中的質量比為5:2【答案】C【解析】根據質量守恒定律,4+31+21+10=m+40+6+16,m=4,丙的質量減少,為反應物,乙、丁質量增加,為生成物,甲質量不變,可能為催化劑.A、甲質量不變,可能為催化劑,錯誤;B、由以上知,丙→乙+丁,為分解反應,錯誤;C、由以上知,丙→乙+丁,丙一定是化合物,正確;D、乙、丁在反應中的質量比為:(40﹣31):(16﹣10)=3:2,錯誤;二、實驗探究題(共4題;共33分)13.常用儀器的使用、常見氣體的制取是初中化學實驗的基礎內容,請根據下列實驗裝置回答問題。(1)寫出儀器名稱:a________;b________。(2)實驗室用A裝置制取氧氣的化學方程式:。(3)實驗室收集二氧化碳的裝置是________,檢驗二氧化碳的原理是(用化學方程式表示)。(4)二氧化氯(ClO2)可用作消毒劑。常溫下,ClO2是一種橙黃色、有刺激性氣味的氣體,11℃以下為紅色液體,易溶于水,見光易分解,可用固體氯酸鈉(NaClO3)與濃鹽酸反應制取,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2NaClO3+4HCl=2ClO2↑+Cl2↑+2X+2NaCl。①制取氣體的發生裝置是________(填裝置序號)。②根據以上信息,請你總結出ClO2的化學性質:。③上述反應中X的化學式為________。【答案】(1)長頸漏斗;鐵架臺(2)2KClO32KCl+3O2↑
(3)C;CO2+Ca(OH)2=CaCO3↓+H2O(4)B;見光易分解;H2O【解析】(1)儀器a是長頸漏斗;儀器b是鐵架臺。(2)A裝置加熱固體制氣裝置,且試管口沒有棉花,應該是用氯酸鉀制取氧氣,化學方程式:2KClO32KCl+3O2↑。(3)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氣大,應用向上排空氣法收集,故答案為:擇C裝置。檢驗二氧化碳氣體方法是把氣體通入澄清石灰水中,如果石灰水渾濁,該氣體是二氧化碳氣體,反應原理是CO2+Ca(OH)2=CaCO3↓+H2O。(4)用固體氯酸鈉(NaClO3)與濃鹽酸反應制取,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2NaClO3+4HCl=2ClO2↑+Cl2↑+2X+2NaCl。①制取二氧化氯的藥品是固體氯酸鈉和濃鹽酸,且反應不用加熱,發生裝置應選擇B。②根據題目所給的信息,ClO2的化學性質是光見易分解。③根據化學反應中元素的種類和原子個數不變,用微觀知識分析該反應,反應前后鈉原子和氯原子個數相等,則X中不含鈉元素和氯元素,而氫原子反應后少了4個,氧原子反應少了2個,氫原子和氧原子個數比為2:1,故X的化學式為H2O。14.小希同學在復習《質量守恒定律》時,回憶老師做的以下四個演示實驗:(1)在實驗Ⅰ中,他觀察到的現象是________(填序號);a.紅磷燃燒,產生大量的白煙b.氣球先變大后變小,甚至縮進玻璃管中c.待錐形瓶冷卻后,天平仍然保持平衡d.待錐形瓶冷卻后,天平指針向右偏e.待錐形瓶冷卻后,天平指針向左偏(2)在實驗Ⅱ中,錐形瓶中可觀察到的實驗現象是,發生反應的化學方程式是_;(3)在實驗Ⅲ結束后,天平指針向右偏,他認為導致天平不平衡的原因是________,若想天平仍然能保持平衡,需確保此實驗在________體系中進行;(4)實驗Ⅳ中鎂條完全燃燒后,稱量得知石棉網上留下的固體反而比反應前鎂條還輕,其原因可能是________(寫出其中一條)。(5)根據質量守恒定律可知,在化學反應前后,一定沒有發生變化的是________(填序號);a.元素種類
b.元素化合價
c.分子種類
d.分子質量
e.原子種類
f.原子質量【答案】(1)abc(2)鐵釘表面有紅色物質生成,溶液由藍色逐漸變為淺綠色;
(3)反應生成的二氧化碳氣體逸出裝置;密閉(4)反應生成的氧化鎂固體小顆粒部分擴散到空氣中(合理即可)(5)aef【解析】(1)紅磷燃燒,產生大量的白煙,放出熱量,氣體受熱膨脹使氣球先變大,由于燃燒消耗氧氣,冷卻后氣球變小,甚至縮進玻璃管中,待錐形瓶冷卻后,天平仍然保持平衡,故填:abc;(2)在實驗Ⅱ中,鐵和硫酸銅反應生成銅和硫酸亞鐵,可觀察到的實驗現是:鐵釘表面有紅色物質生成,溶液由藍色逐漸變為淺綠色,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3)實驗Ⅲ發生的是碳酸鈉和稀鹽酸反應生成氯化鈉和水和二氧化碳,由于裝置是敞開體系,二氧化碳逸出到空氣中,導致天平指針向右偏,他認為導致天平不平衡的原因是:反應生成的二氧化碳氣體逸出裝置;若想天平仍然能保持平衡,需確保此實驗在密閉體系中進行;(4)實驗Ⅳ中鎂條完全燃燒生成氧化鎂,稱量得知石棉網上留下的固體反而比反應前鎂條還輕,其原因可能是:反應生成的氧化鎂固體小顆粒部分擴散到空氣中(合理即可);(5)化學反應的實質是分子分裂為原子,原子重新組合成新分子,新分子構成新物質;根據質量守恒定律可知,在化學反應前后,一定沒有發生改變的是元素的種類和質量、原子的種類和數目和質量、物質的總質量;一定改變的是分子的種類,可能改變的是分子的數目和元素的化合價;故填:aef。15.化學興趣小組為驗證質量守恒定律,按照如圖裝置進行實驗,稱取24g鎂粉在空氣中燃燒,發現產物中有少量黃色固體。[提出問題]黃色固體是什么呢?[查閱資料]①氧化鎂為白色固體;②鎂能與氮氣劇烈反應生成黃色的氮化鎂(Mg3N2)固體;③氮化鎂可與水劇烈反應產生氨氣,該氣體能使濕潤的紅色石蕊試紙變藍。(1)[做出猜想]黃色固體是Mg3N2。[實驗探究]請設計實驗,驗證猜想。實驗操作實驗現象及結論取燃燒后的產物于試管中,加少量________,再將放在試管口,觀察現象觀察到,說明燃燒產物中含有Mg3N2(2)[反思與交流]Mg3N2中氮元素的化合價為________。(3)空氣中N2的含量遠大于O2的含量,而鎂粉在空氣中燃燒生成的MgO卻遠多于Mg3N2,其原因是。(4)寫出鎂粉在氮氣中燃燒的化學方程式。(5)鎂粉還可以在CO2中燃燒,反應生成一種白色氧化物和一.種黑色固體,寫出該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答案】(1)蒸餾水;濕潤的紅色石蕊試紙;有刺激性氣味的氣體生成,試紙由紅色變為藍色
(2)-3(3)氮氣的化學性質沒有氧氣活潑(4)3Mg+N2Mg3N2(5)2Mg+CO2C+2MgO【解析】[實驗探究]取產物中的黃色固體放入試管中,加入適量的蒸餾水,并在試管口放置濕潤的紅色石蕊試紙;有刺激性氣味的氣體生成,試紙由紅色變為藍色;說明燃燒產物中含有Mg3N2;[反思與交流](2)Mg3N2中,鎂元素是+2價,根據正負化合價的代數和為零的原則,設氮的化合價是x,則有2×3+x×2=0,則x=-3;(3)由于氮氣的化學性質沒有氧氣活潑,因此,盡管空氣中N2的含量遠大于O2的含量,但是鎂條在空氣中燃燒產物MgO卻遠多于Mg3N2;(4)鎂條和氮氣在點燃條件下生成氮化鎂,方程式為:3Mg+N2Mg3N2;(5)鎂粉還可以在CO2中燃燒反應生成氧化鎂和碳,反應的化學方程式:2Mg+CO2C+2MgO。16.初三某化學興趣小組同學。依據教材實驗對化學反應前后質量變化進行了探究。(查閱資料)碳酸鈉和稀鹽酸反應生成氯化鈉、水和二氧化碳氣體。(實驗裝置設計)甲、乙、丙小組同學分別設計如圖裝置:(討論與探究)(1)甲小組實驗中,白磷燃燒時,在錐形瓶底部加入少量水,其目的是:。(2)請根據乙組和丙組設計的“質量守恒定律”的實驗裝置進行探究,并按要求完成乙組和丙組。①乙組實驗結束后可觀察到天平________(是或否)平衡;此反應________(填“遵守”或“不遵守”)質量守恒定律。②丙組過氧化氫溶液分解反應前后各物質質量總和的測定,得出參加化學反應的各物質的質量總和________(填“大于”、“等于”或“小于”)反應后生成的各物質的質量總和。該反應中二氧化錳起________作用。(3)(實驗結論)通過甲、乙、丙實驗探究,你得到的結論是:。(4)(實驗分析)化學反應的過程是重新組合的過程,即在一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電力班組培訓總結
- 拔河項目組織與服務企業制定與實施新質生產力戰略研究報告
- 文體企業制定與實施新質生產力戰略研究報告
- 專業技能培訓服務企業制定與實施新質生產力戰略研究報告
- 書寫用墨水行業跨境出海戰略研究報告
- 房屋鋼筋工程行業直播電商戰略研究報告
- 光影秀主題公園行業深度調研及發展戰略咨詢報告
- 酒店培訓行業跨境出海戰略研究報告
- 浙教版科學七年級下冊 2.6 透鏡和視覺(透鏡)教學設計
- 工程項目綜合服務企業制定與實施新質生產力戰略研究報告
- 前列腺癌臨床路徑(最全版)
- 國家旅游局新版團隊出境旅游合同模板
- 油管保護蓋板涵專項施工方案(共45頁)
- 管道探傷焊口計算表
- 4S店三表一卡標準模板
- 南京地鐵四號線風井主體結構施工方案
- 高中生物競賽 第九章 染色體畸變課件
- 四年級下冊《小數的意義和性質》整理和復習
- 彎板件沖壓工藝及模具設計
- 土壤污染修復技術對比分析
- 3萬高爐轉爐混合煤氣柜技術規程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